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晋书?赵至传》中所见的曹魏士家制度

唐长孺

《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有赵至。本传可能因袭王隐、减荣绪等《旧晋书》之文,也可能《新晋书》所补。不论是因袭旧文,或是自补新篇,其最重要的根据,必然是嵇绍的《赵至叙》。《嵇绍集》早已散逸,这一篇却在《世说新语?言语篇》注中保存了大部分。此外《文选》卷四三《赵景真与嵇茂齐书》李善注引《嵇绍集》也有几句。《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作《赵至自叙》,那大概是错的。汤球《九家旧晋书辑本?晋诸公别传》中也有赵至,下注录自《太平御览》卷三八五,今检查《御览》此卷无此条,当是误记,然观其文实是《赵至叙》。至于《艺文类聚》卷三〇所引《嵇蕃答赵至书》,自然也从《赵至叙》中录出。

残缺的《赵至叙》与《晋书》本传互有详略,这是由于《世说新语》注必然有所删节,《御览》等所引更为简单之故,但其中有些异同可能是《晋书》别有所据。

《赵至传》或《赵至叙》的史料价值在于加深了或者是补充了对曹魏士家制度的认识。

《晋书》卷九二《赵至传》:

赵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维氏。令初到官,至年十三,与母同观。母曰:“汝先世本昨微贱,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耳。尔后能如此不?”至感母言,示旨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

赵至的出身是“士伍”,在传末也说“至自耻士伍,欲以宦学立名”;只有从士伍出身这一点上去了解,才能解释以后许多不近情理的叙述。《世说新语》注引《赵至叙》偏偏漏掉“世乱流离,遂为士伍”这两句,但嵇绍原文是有的。

关于曹魏士家制度近人己多论及,这里我不想多谈。简括地说,士就是兵士,兵士及其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当兵。士家婚配也只能限于同类,寡妇甚至由政府抑配;后来才规定“士”立了功,封了侯,死后其妻免予配嫁。总之“士家”是被认为低贱的特殊阶级。

赵至的家庭从代郡迁到缑氏县可能就因为列于士伍之故。曹操时士家都是集中于邺,州郡王国虽也留下一些,但其数恐不多(州郡当然有驻兵,但其家仍在邺)。《三国?魏志》卷一五《梁习传》:

习以别部司马领并州刺史,时承高干荒乱之余,胡狄在界。张雄跋危,吏民亡叛,入其部落;兵家拥众,作为寇害,更相扇动,往往綦峙。习到官诱喻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

并州当时的割据势力是胡狄部落与兵家。梁习的策略是解散其武装,并一步步地将私家部曲转化为曹政权的军队。发展到兵士家属迁到邺郡时,勇力吏兵成为正式兵士,他们的家庭也成为士家。卷一八《李典传》称典“徙部曲、宗族万三千口居邺”,也是士家居邺之例。

到曹丕定都洛阳之后,又曾迁士家于洛阳及其附近。《魏志》卷二五《辛毗传》:

帝(曹丕)欲徒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帝遂徒其半。

魏时户口甚少,而冀州一州计划迁移的士家就有干万户,当然还不是全部。由此可见士家本来集中于冀州,特别是魏之首都邺郡。赵至的家庭虽然不一定从邺迁来,但他既是士家,那末也很可能当曹王定都洛阳之后以士家身分迁居缑氏。

曹魏集中士家之故是为了防止将士叛乱,并强化政府对于割据势力的控制,将本来属于私家的部曲夺取到政府手中。

可是在《赵至传》中却没有说他父亲当兵而是说他的父亲耕田。曹魏屯田制度本和汉代一样,有军屯与民屯,但只有邓艾于淮南北实行军屯见于记载,其他区域如何,未见明文。如果以吴国制度来比拟,魏国兵士也应该在平时耕田。《晋书》卷二六《食货志》载咸宁元年(二七五年)十二月诏:“出战入耕,虽自古之常,然事力未息,未尝不以战士为念也。今以邺奚官

奴婢着新城,代田兵种稻,奴婢各五十人为一屯,屯置司马,使皆如屯田法。”这虽是晋代记载,大概那些田兵还是沿袭魏朝。我们看诏书中提到“出战入耕,乃士之常”,可见兵士耕田是普遍的。诏书所述的新城也是河南郡属县,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居于河南郡候氏县的士家也是田兵。

传又云:

后乃亡到山阳。求康(嵇康)不得而还。又将远学,母禁之。至遂阳狂,走三五里辄追得之。年十六,游邺,复与康相遇,随康还山阳,改名浚,字允元……及康卒,至诣魏兴,见太守张嗣宗,甚被优遇。嗣宗迁江夏相,随到涌川,欲因入吴而嗣宗卒,乃向辽西而占户焉。

这一段与《世说新语》注引《赵至叙》互有详略,《叙》云:

至年十五,阳病,数数狂走,五里三里为家追得,又炙身体十余处。年十六,遂亡命,径至洛阳,求索先君不得。至邺。沛国史仲和是魏领军史焕孙也,至便依之。遂名冀,字阳和。先君到邺.至具道太学中事,便逐先君归山阳。

下面嵇康卒后,依张嗣宗事,大约是注文删节,不载。赵至阳狂是为了要游学,游学是常事,其家为什么一定要禁止;他的母亲过去还曾对他抱着像候氏令那样威风的希望,游学为做官阶梯,更没有禁止的理由;即使禁止,他要走便走,何必阳狂?何必炙其身体?走了之后,在邺、在山阳两次改名换姓,为什么呢?更奇怪的他最后竟然在别处落了籍。按照当时的道德,父母在世而别籍异户是违反名教的行为,何况移到遥远的辽西去落籍。即使他要到辽东或辽西去找做官机会,落籍固然能获得辟举的方便,但不是没有其他途径。不仅如此,他还曾想逃到吴国去作一个流亡者,他不犯法,也不憎恶曹魏或司马氏的统治(他正想挤到统治集团中去),抛弃父母,远适异国,为什么呢?种种奇特行为,一言以蔽之,就由于他出身于士家,他是个“士息”(士之子)。《三国志?魏志》卷二四《高柔传》:鼓吹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竞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

又云:

护军管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

可见兵士逃亡。家属要受严酷的处罚。赵至自身虽止是“士息”,然“士息”也常常要被征发。《魏志》卷一九《陈思王植传》注引《魏略》称“是后大发士息及取诸国士……士息已见发,其遗孤稚弱,在者无几”,可以为证。那末士息如果逃亡,必然累及父母。赵至假装疯狂倒不是哄父母而是保全父母;在外改换姓字不是怕家中追寻而是怕官府逐捕。以他的身分在本郡绝无仕进可能,在邺、山阳虽有史仲和、嵇康的保护,仍然无法进身,所以只好远投辽西。那里是新近入魏的疆土,又是流寓很多的地方,容易隐瞒他的出身,他索性落了籍,这样他才脱去了家世的桎梏,获得仕进的机会。

赵至逃亡是在十六岁,这是个重要的年龄。《文馆词林》卷六六二(《适园丛书》本)晋咸宁五年(二七九年)伐吴诏:“今调诸士家有二丁、三丁者一人,四丁取二人,六丁以上三人,限年十七以上至五十以还”,又《晋书》卷二六《食货志》所载户调式十六岁为正丁。魏制大概以十六七岁为丁,所以赵至在十五岁发心逃亡,到了十六岁就不得不走,否则一旦受征,那就是正式兵士了。

本传又云:

辽西举郡计吏,到洛与父相遇。时母已亡,父欲令其宦立,弗之告,仍戒以不归。至乃还辽西。幽州三辟部从事,断九狱,见称精审。大康中以良吏赴洛,方知母亡。初至自耻士伍,欲以宦学立名,期于荣养,既而其志不就,号愤拗哭,欧血而卒,时年三十七。

这一段事迹在《世说新语》注引《赵至叙》中删节很多,所以只存“孟元基辟为辽东从事,在郡断九狱,见称清当。常自痛弃亲远游,母亡不见,吐血发病,服未竟而亡”。如果

如《晋书》本传所云赵至在辽西占籍,那末按照当时惯例,郡椽应以本郡人充当,不应以辽西人被辟为辽东从事。我想传称幽州部从事比较合理,因为这是州的椽属,辽西是幽州属郡。二书的岐异假使不是《世说》注删节有误,便是《晋书》别有所据。

赵至被举为郡计吏,他已是辽西太守的属员了。可是他到了洛阳,父亲却不要他还家,甚至不让他知道母亲的死讯,这可能解释为怕服丧耽误了他的仕进,但赵至却居然听父亲的话,离家密迩而不去探望一下老母,似非人情。所以这样也就因为他身为“士息”,现在他是以辽西良家子身分被荐举的,如果他一返家,那他仍然只能是“士息”,不巧还会把以前的努力完全取消,甚至获罪,所以他父亲要阻止他而他也就听从了。

他返辽西以后当了州从事,“宦立”目的可以算初步达到了,母亲虽死,父亲还在,“荣养”父母也不是全部失望,何以传称“其志不就”,以至呕血而亡。我想这个间题在于他有不能“荣养”之苦,因为他之所以能做官就由于他已不是他父亲——一个“士”的儿子,而是个辽西良家。此时他已脱离士家的束缚,他却并不能使他父亲也脱离士籍,因此他不但不能“荣养”,甚至不能作他父亲的儿子,一个极可怕的“士息”。这样他在矛盾的心理下呕血死了。

通过赵至的事迹,我们可以认识士家制度的严格及其加于兵士的残酷压迫。这种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证曹魏政府永远有足够的人力来从事战争与耕田。其实三国时期不单是曹魏如此,吴、蜀亡国时呈报的户口数字都是兵民分列,这自然也由于兵士及其家属的身分与一般人民不同。

(原载: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27-33页。)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选士制度 1、教学时数:4学时 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西周的贡士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制度,理解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掌握两汉的察举制、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如科举的科目、考试的形式、考试制度的完备等。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贡士制、养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3、教学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察举制、科举制。 4、教学难点 难点为科举制的发展。 第一节西周的贡士制度 尧舜时就有“四岳“荐贤, “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的选举传统。 一、西周选士的方式 (一)乡里选士 西周地方选士一年举行一次,第三年则举行大考,即所谓“三年大比”, 《周礼·地官司徒》: “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能者”。 乡选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选拔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更主要的是按照统治者规定的选择标准,控制被选者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二)诸侯贡士 “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一般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 天子通过射试进行考核 “行同而能耦,别之以射,然后爵之” (三)学校贡士

国学选士与大学考试制度直接相关。 《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大学考试合格者,为“造士”向王宫申报,选其中俊秀的升送司马, 最后由司马负责审选、试用、任命、颁发官禄。 二、西周选士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第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二,育士与举士相衔接 第三,举士与举官为一途 第二节春秋战国的养士制度 得士者昌,失士则亡 私门养士 公门养士 一、选士的方式 (一)招聘 1.国君亲自登门求才(魏文侯段干木) 2.重金礼聘 (齐桓公 ) 3.靠计谋招揽 (秦穆公百里奚) (二)举荐 共生效应: “类同相召,气同相合,声比相应” (三)自荐 毛遂自荐 这三种选士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即着眼于真才实学 “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 二、用士与养士 士的特点:“资于身”、“资于口” 用士要做到:“责人则以人”, “权而用其长” 养士:

抗战时期八大报刊八大事件

抗战时期八大报刊八大事件 《群众》周刊 1937年12月11日,《群众》周刊在汉口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机关刊物。它是一份全国性的党报,以巩固和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自己的使命。《群众》周刊的署名编辑兼发行人是潘梓年,实际负责人是许涤新,后为乔冠华。 设有“社论”、“短评”、“抗战言论”、“经济与民主”、“民众动员问题”、“文化与教育”、“国际”、“军事”、“宣言与来件”、“纪念日”、“通讯”、“访问记”、“读者问答”、“漫画”等栏目。抗战时期,该报及时分析抗日战争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主张,评介抗战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发展趋势和和前途,反映人民的抗日要求,着重宣传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坚定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建国后停刊,共出143期。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党报。它筹备于南京,出版于武汉,后迁重庆。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的报纸,在战火迁移中从未中断过出版。 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中共与国民党当局商定,在南京公开发行中共党报《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兼任董事长,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汀,总编辑华岗。该报4开一大张。时值日寇侵华,半壁河山沦陷,国难当头,《新华日报》创刊词的中心内容就是抗日,宣称“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动前进的号角。”主要内容是及时报道抗日战争的形势,报道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敌的战绩,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 晋察冀日报 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该报初名《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创刊于山西五台,1940年11月7日改为本名。它注重评论和典型报道,设有“社论”、“军区要闻”、“一周时事”、“国际风云”、“边区生活”等栏目,还有《海燕》、

苏州市2017.9高三九月测试卷语文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 语文2017.9 注意: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A. 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 B. 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 C. 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 D. 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 2.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夸张 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夸张 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比喻 3.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谷雨惊蛰白露大雪小雪 B.上元清明寒食七夕重阳 C.鸡鸣平旦日出日中黄昏 D.志学弱冠而立花甲不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⑤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的面前 ⑥但这已经不重要了 A.③⑥①④②⑤ B.③⑤②⑥①④ C.①②⑥③⑤④ D.①⑥③②④⑤ 5.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公司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总则 1. 目的 为加强公司文书档案、音像资料的管理工作,保证文件资料的及时归档和妥善保管,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文件资料的管理。 3. 制定、修改、废除 本办法之制定、修订、废止须经总经理核决后实施。 4. 管理权责 综合管理中心企管部负责公司所有文件资料的归档督促和日常管理工作。 作业规定 1.文件资料的分类 文件资料的分类 公司文件资料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文件和有关合同、协议、决议以及报表、图书、照片与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公司的文件、资料分为行政管理类、经营业务类、技术资料类、人力资源类、政府行业类、财务会计类、企业形象类、实物展示类、后勤保障类、音像图书类。

文件资料的归类范围 行政管理类 ①公司对内和对外已行文的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记录文件); ②部门内部文件(部门工作列表、岗位说明书、关键工作流程、管理制度); ③公司决定、决议、通知、通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件、会议纪要;

④公司各类证照资质及相关资料。 经营业务类 ①公司规划、年度计划、经营情况等相关资料; ②公司各类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日志、统计报表等; ③委托书、协议书、标书、合同、项目方案等。 技术资料类 ①基础资料(原始资料、技术报告、新工艺、新材料试生产报告、质量总结、设备记录、技术档案、技术规范及质量统计报表等); ②项目资料(工艺设计资料、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说明书、工艺及仪表自动控制流程图、工艺及仪表安装图、动力系统流程图、生产技术报表等); ③受控的技术文件(与工程、服务、产品有关的技术特性、管理标准、规程、规范、工艺卡作业指导书、客户提供的技术文件、图纸等)。 人力资源类:劳动合同、劳动人事档案、劳动工资档案、培训档案等。 财务会计类:各种财务票证、票据,财务审计档案,会计档案,统计资料等。 政府行业类: ①政府下发至公司的各类文件; ②企业执行的行业、地区、国家、国际标准;

国民党新军阀形成及其统治特点

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等北洋军阀,这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但是军阀却并没有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1927年背叛了大革命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组成了国民党的新军阀。 (一) “军阀”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拥有武装部队,并能控制政权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由此可见“军阀”大体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拥有武装,自成派系,割据一方(或控制中央政权)。 在《新华词典》中有关“中国近代军阀”的解释是“拥有军队,霸占一方,为害人民,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 这表示中国近代军阀,除了具备了过去的军阀的性质之外,还兼有“充当买办阶级、豪绅阶级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这“近代”的特色。 对于“国民党新军阀”,张同新提出,这是“对1927年叛变大革命后,霸据一方,实行反动统治,互相争权夺利的国民党军事实力派的总称。”①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并由此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开展,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武装力量和旧军阀系统中的军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他们都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发展自己势力的要求,但又感到缺乏力量,于是纷纷带着自己的私家军队投靠国民党,并改编军队,于是这些武装力量成了国民党新军阀的主要来源。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是从旧军阀系统中分化出来,整建制地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如南方的原国民革命第二、六、八军(即谭延派,程潜派,唐生智派等湘军),第三军(即朱培德的赣军),第七军(即李宗仁,黄绍,白崇禧的桂军),第九、十军(即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北方冯玉祥统属的国民联军,阎锡山统属的晋军。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而改变为国民党旗号的原北洋系统的地方小军阀则更多,如夏斗寅,周凤岐,陈调元等。?来自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组建的所谓“党军”,我党虽曾在这些军队中作过大量工作,但由于这些军队的首领不允许对其军队进行改造,同时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军队的领导权,因此这些军队仍是旧式雇佣军队的性质。② 这些武装力量参加北伐大革命,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这些武装力量受到大军阀的压迫,希望借革命力量的庇护来保住自己的势力;

含有鸟的诗句

含有鸟的诗句 1、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雁。——吕渭老《薄幸·青楼春晚》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程垓《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6、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7、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9、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0、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严维《丹阳送韦参

军》 11、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12、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陆叡《瑞鹤仙·梅》 13、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文森《九日》 14、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尹式《别宋常侍》 1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6、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7、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18、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李白《江南春怀》 19、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顾德辉《青玉案·春寒恻恻春阴薄》 20、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2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2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3、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与选士制度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与选士制度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封建社会初起于春秋战国,全面确立于秦王朝,巩固于西汉,延续到清王朝,期间经历了二千多年历史。其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和举措非常丰富,成效也十分显著,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教政策和措施,二是选士制度和措施。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教政策和措施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学在官府”,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特别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味着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但总的趋势是由单一走向多元即儒佛道并重的文教政策。 (一)秦代的文教政策及措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外,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采取了“书同文”、“行同伦”、“颁挟书令”、“设三老以常教化”、“以法为教”和“禁私学,以吏为师”等巩固新兴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其贡献是推行共同文字、促进共同文化和共同伦理习俗,为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极

为有利的条件;其教训是“焚书坑儒”和“以吏为师”,破坏了学校教育制度。“以法为教”有其两面性,由政府统一地实施法治教育是其优势,但不能以法代数,否定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 (二)汉代的文教政策及措施 汉代的文教政策及措施的指导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代文教政策的核心。具体体现在:第一,置明师,兴太学,大力发展官学;第二,广取士,重选举,逐步加重考试经术的成分;第三,读经和尊孔,汉代给孔子及其后裔很髙的荣誉和地位,把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尊为“经”,并专置五经博士,最典型的就是《白虎通义》。其贡献是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官学、私学和社会教化都受到重视,并逐步建立起相应制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遵循,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其教训是“独尊儒术”,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都不许研究,使学术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宣告百家争鸣的局面结束。 (三)三国两晋的文教政策及措施 三国两晋的文教政策及措施的特征是学校 教育呈现失控的局面,但统治者一心想恢复汉代教育模式,颁行崇儒兴学的文教政策,并在整顿大学的基础上创办了国子学。具体措施是:第一,在大学之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强烈推荐!!)

人民解放战争课堂笔记 1、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条土地路线比较 2、比较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不同阶段实施的战略方针、实施依据和最终结果 3、比较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1)从形式上看: 相同点: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国民党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不同点: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同时给全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而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

或与共产党“隔江而治”的目的。 (2)从结果上看: 相同点: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不同点: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而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 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城市转向农村。 1927年,中共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第二次工业重心转移是由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由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 1957年后党的左倾错误发展,阶级斗争扩大化,发展到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造成建国和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4)第四次工作重心转移是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8、战略反攻首选中原地区的原因 (1)中原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地区就成了要害和薄弱环节。 (2)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进军中原,就可东慑南京,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东、陕北之敌回援。这个计划一旦实现,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达到将战争从解放区引向国统区的战略目的。 (3)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三路大军进入中原后,布成倒“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蒋军南线的全部兵力,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有利于其他解放区转入战略反攻,构成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9、战略决战首选东北地区的原因 (1)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正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 (3)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4)人民解放军歼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敌人战略收缩的企图,就能实施战略机动,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上的作战。 (5)攻占东北,就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战争,使解放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10、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失败的根本原因);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共产党方面: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⑤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以上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写秋天凄凉的诗句

写秋天凄凉的诗句 当秋风落叶缤纷的时候,总是会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写秋天凄凉的诗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秋风涨渭水,落叶满长安。 5、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6、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7、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8、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9、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2、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13、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14、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15、素律铄欲脆,青女妒复稀。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16、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17、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18、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19、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2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21、落多秋亦晚,窗外见诸邻。世上谁惊尽,林间独扫频。 22、寒虫鸣?,落叶飞翻翻。 2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4、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25、落叶聚还散,征禽去不归。 26、寒虫鸣趯趯,落叶飞翻翻。 27、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 28、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29、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30、楚树雪晴后,萧萧落晚风。因思故国夜,临水几株空。 31、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 32、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 33、煮茗烧干脆,行苔踏烂红。来年未离此,还见碧丛丛。 34、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3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36、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37、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38、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39、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40、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4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42、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43、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描写秋天的诗句1、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 2、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3、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4、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5、此情不及墙东柳。——张耒《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 6、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杜牧《早雁》 7、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8、冷红叶叶下塘秋。——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9、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李贺《开愁歌》 10、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管桩公司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封面

公司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汇编 怀化市港翔管桩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十月

汇编说明 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明确岗位职责,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规范、制度、流程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软件,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障。 企业是关于人的组织,由于每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的复杂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企业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制度、流程和文化环境,并引导、约束、规范、整合员工的行为。 凡事有章可循,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使其达成目的一致性,有助于企业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本《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汇编》的起草、定稿、编制前后历时三个月,主要编写人员为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期间充分听取了各个层面、各个方面人员的建议,数易其稿,最终经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审核,集团公司董事长审定。 由于时间仓促,该《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汇编》无论是从编写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是在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方面以及实际操作性等方面均会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部门根据使用执行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为以后修订、完善提供依据。 本《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汇编》将在公司运营管理的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年一次修订。 本《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汇编》的解释权归集团公司。如有变动,以集团公司下文通知为准。 汇编组 2014年10月 目录 公司组织架构图 (1) 岗位职责 (2)

总经理岗位职责 (3) 监事岗位职责 (5) 监督制度 (6) 生产部经理(厂长)岗位职责 (7) 生产部经理助理岗位职责 (8) 行政部经理(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 (9) 办公室文员岗位职责 (10) 财务经理(主管会计)岗位职责 (11) 出纳人员岗位职责 (12) 供应(材料)部经理岗位职责 (13) 仓库管理员岗位职责 (14) 采购员岗位职责 (15) 材料验收员岗位职责 (16) 计量员岗位职责 (17) 销售部经理岗位职责 (18) 区域经理岗位职责 (19) 区域业务员岗位职责 (20) 销售内勤岗位职责 (21) 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 (22) 工艺员岗位职责 (23) 检验员岗位职责 (24) 质检员岗位职责 (25) 资料员岗位职责 (26) 生产部文员岗位职责 (27) 生产、辅助车间主任岗位职责 (28) 设备、动力主任岗位职责 (30) 安全生产办主任(专职安全员)岗位职责 (32) 仓管员岗位职责 (33) 生产班长岗位职责 (34) 机、电维修班长岗位职责 (35) 编笼班长岗位职责 (36)

《中国政治制度史》任务1-4

《中国政治制度史》 第一次形成性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与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同,直接实行( B )。 A. 共和制度 B. 君主专制 C. 城邦制度 D. 联邦制度 2.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王朝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D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中国彻底废除科举制是在( B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清末的1905年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后 4. 从夏代创建王权制度到秦统一中国建立皇帝制度,最高统治者的专称一直是( C )。 A. 皇帝 B. 君主 C. 王 D. 总统 5. 在尚书的发展演变中,最早拥有出令权是在( D )。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6.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同盟等政治组织共同举行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其举行地是( D )。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重庆 7. 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集团的核心是( A )。 A. 君主 B. 丞相 C. 三公 D. 士族 8. 秦及西汉初期九卿中掌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C )。 A. 太仆 B. 廷尉 C. 典客(大鸿胪) D. 奉常 9. 明朝行政管理体制的主体是( C )。 A. 三省六部 B. 三省 C. 六部 D. 一省 10. 清代各省主管本省财政和民政的官员称( A )。 A. 布政使 B. 学政 C. 提督 D. 按察使 11. 在现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市制兴起的时期是( D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政府 C. 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12. 明清时主要的司法机关是( B )。 A. 兵部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 13. 中国古代监察体系初具规模、御史监督地方官形成制度是在( D )。 A. 夏商西周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14. 我国东汉至元代的监察机构是( A )。 A. 御史台 B. 刑部 C. 都察院 D. 大理寺 15. 为中国近代工商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的是历经30余年的( B )。 A. 太平天国革命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义和团运动 16.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体是( C )。 A. 领主封建制 B. 地主封建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 D. 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性质 17. 标志着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是( D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君主立宪 C. 晚清政治制度的变革 D. 中华民国的建立 18. 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启之后经过“太康失国”、 “少康中兴”,确立了( C )。 A. 君主立宪制 B. 共和制 C. 世袭君主制 D. 民主共和制 19.清末仿行立宪政体,首先试图的改革的是( B )。 A. 军事制度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法律制度 20. 秦及西汉承担宰相职责并被称为二府的是( A )。 A. 丞相、御史大夫 B. .丞相、太尉 C. 太尉、御史大 夫 D. 丞相、大司马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 按孙中山的政治设计,为最后达到 “授权于民选之政府”,中国需要经过的三个时期( BCD )。 A. 议政 B. 军政 C. 训政 D. 宪政 E. 参政 2. 西周属卿事寮的政务官有“三事大夫”之称的是 (ABC )。 A. 司土(司徒) B. 司马 C. 司工(司空) D. 司士 E. 司寇 3.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ABD )。 A. 联俄 B. 联共 C. 民族 D. 扶助农工 E. 民权 4. 元朝为突出有关政务,使某些部门相对独立,这些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部门是(ABDE )。 A. 管理军事的枢密院 B. 管理监察的御史台 C. 掌管礼乐的光禄寺 D. 管理政务的中书省 E. 管 理宗教和民族事务的宣政院 5. 从政体上看,中国古代政权存在过( AD )。 A. 君主制 B. 邦联制 C. 民主共和制 D. 内阁 制 E. 王权制 6.民国初年地方行政体制中,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从大 至小分别是(ABD )。 A. 省(军政府) B. 道 C. 市 D. 县 E. 州 7. 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曾有(ABCD )。 A. 帝 B. 天子 C. 王 D. 皇帝 E. 诸侯 8. 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是(BD )。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梁启超 E. 张之洞 9. 中国古代,使王权受到制约的是( ACD )。 A. 地方割据势力 B. 君主制 C. 贵族元老 D. 宗教 信仰 E. 法律 10. 为保证蒙古贵族的绝对统治地位,元代统治者把全国 各族人口划分为数等,他们是(ABDE )。 A. 蒙古人 B. 色目人 C. 突厥人 D. 汉人 E. 南 人 三、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 试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 答: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 政体系存在。(2)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必须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3)

公司规章制度封面设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司规章制度封面设计 篇一:各项规章制度封面设计 新乡市延津诚信学校 各 项 规 章 制 度 董事长寄语 学校能够给予学生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教育,就是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师誓词 我是诚信教师,要务实创新,永争第一,爱我诚信,忠于职守,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牢记学校禁令,遵守学校规定,

为创名校而努力奋斗。 学生誓词 我是诚信学校,要珍惜生命,远离危险,要诚实守信,勤奋学习, 拼搏创新,永争第一。爱我诚信,爱我祖国,立志成才,创造美好未来。 校训 诚实守信拼搏创新 校风 勤奋务实严谨永争第一 教风 诚心热心细心耐心 学风 勤学善学会学乐学 目录 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任务及要求 (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3) 学校安全管理措施 (4) 学校门卫管理制

度.....................................................................5中小学部安全措施及要求 (6)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9)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1) 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13) 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 (15) 中小学德育工作考评细则 (17) 家访、家长会和家长参与制 (21) 教职工岗位职责 (22) 后勤主任岗位职责 (22) 文印室工作人员职

责 (23) 图书管理员工作职责 (24) 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 (25) 电教管理员岗位职责 (26) 食堂管理员岗位职责 (27) 炊事员岗位工作职责 (28) 文明集体及文明个人标准 (29) 教研活动制度……………………………………………………………… 30 班集体量化考核方案 (31) 考勤制度 (32) 会议制

古诗中写鸟的诗句

古诗中写鸟的诗句 1、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2、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温庭筠《题卢处士山居》 3、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沈周《题画·碧水丹山映杖藜》 4、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5、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6、带雨牡丹无气力,黄鹂愁雨湿。——汪莘《谒金门·帘漏滴》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 8、举头忽见衡阳雁。——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9、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忆江南·红绣被》 10、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1、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秋望》

12、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3、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詹玉《醉蓬莱·归故山》 14、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15、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16、猎人箭底求伤雁,钓户竿头乞活鱼。——王建《寄旧山僧》 17、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18、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19、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0、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曹雪芹《菱荇鹅儿水》 21、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阴铿《渡青草湖》 22、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 23、数声啼鸟怨年华。——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24、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管理制度规定封面和目录Word文档

XXX公司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汇编 版本:第一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XXXX年X月X日发布XXX年X月X日实施 XXX公司 发布令 《XXX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经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现予发布,自XXXX 年X月X日起实施。 所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均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编制。是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是公司建立、实施,并持续改进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准则,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公司总经理: XXXX年X月X日 目录 1.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1-几页) 2.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3.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 4.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职能………………………… 5.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职责………………………… 6.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7.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8.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9.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0.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 制度……………………………………………………… 11.安全文件和档案管理规定……………………………… 12.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13.安全教育培训管理规定………………………………… 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15.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1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17.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制度…………………………… 18.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制度…………………………… 19.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20.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21.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22.对相关方及外用工安全管理规定……………………… 23.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4.劳动防护用品(具)使用管理规定…………………… 25.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6.应急管理规定…………………………………………… 27.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28.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29.安全绩效评定管理制度…………………………………… 30.公司对管理制度的评审修订制度…………………………

郯城一中2017届高考高三10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郯城一中2017届高考高三10月学情调研 历史试题2016.10.27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查范围:必修一必修二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 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2.图1为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冶铁技术。此史科可以用来解释 A.官营手工业大规摸生产状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集体劳作促进了冶铁业发展 D.“鼓风”冶炼技术源于战国 3.汉初,王国内群臣史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史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 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5.阅读下面的表格,表格内容主要反映了 A.士族通过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 B.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没有得到落实 C.科举制选拔的范围和人数很有限 D.自然经济阻碍了封建文化的推广 6.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1明当时 表1 A.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 7. 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 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阁员位卑权重C. 有助于合理决策D. 是中枢决议机构 8.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 图1 囊(鼓风工具) 郯城一中2017届历史试题第1页共16页郯城一中2017届历史试题第2 页共16页

江苏苏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调研试卷带答案

江苏苏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期初调研试 卷(带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 高三语文2017.9 注意: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 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C.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2.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夸张

C.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夸张 D.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比喻 3.下列各项中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谷雨惊蛰白露大雪小雪 B.上元清明寒食七夕重阳 C.鸡鸣平旦日出日中黄昏 D.志学弱冠而立花甲不惑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发起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 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 ②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 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 ④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一个公司,为加强档案工作管理,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等,都会有详细的档案管理制度,以卜.是公司档案管理制度范本,可供参考。 一、总则 1、为加强本公司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作用,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地保护及利用档案,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2、公司档案,是指公司从事经营、管理以及其他各项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公司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公司档案分为受控档案和非受控档案。 3、公文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员应保证经办文件的系统完整(公文上的各种附件一律不准抽存)。结案后及时归档。工作变动或I大I故离职时应将经办的文件材料向接办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擅自带走或销毁。 二、文件材料的收集管理 1、公司指定专人负责文件材料的管理。 2、文件材料的收集由各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整理,交总经理审阅后归档。 3、一项工作由几个部门参与办理的,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由主办部门或人员收集,交行政部备案°会议文件山行政部收集。 三、归档范围 1、重要的会议材料,包括会议的通知、报告、决议、总结、典型发言、会议记录等。 2、本公司对外的正式发文与有关单位来往的文书。 3、本公司的各种工作计划、总结、报告、请示、批复、会议记录、统计报表及简报。 4、木公司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等文件材料。

5、本公司职工劳动、工资、福利方血的文件材料。 6、本公司的大事记及反映本公司重要活动的剪报、照片、录音、录像等。 四、归档耍求 1、档案质量总的要求是: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之间的冇机联系, X 别不同的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归档的文件材料种数、份数以及每份文件的页数均应齐全完整。 3、在归档的文件材料中,应将每份文件的正件与附件、印件与定稿、请示与批复、转发文件与原件,分别立在一起,不得分开,文电应合一归档。 4、不同年度的文件一般不得放在一起立卷;跨年度的总结放在针对的最后-年立卷; 跨年度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开幕年。 5、档案文件材料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 即批复在前,清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其它文件材料依其 形成规律或特点,应保持文件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进行系统的排列。 6、案卷封面,应逐项按规定用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 五、档案管理人员职责 1、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等工作。 2、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将文件材料按时归档。 3、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努力维护公司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六、档案的利用 1、公司档案只有公司内部人员可以借阅,借阅者都要填写《借阅单》,报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叮借阅,其中非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部门经理签字批准,受控文档的借阅要由总经理签字批准。 2、档案借阅的最长期限为两周;对借出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催还,发现损坏、丢失或逾期未还,应写出书面报告,报总经理处理。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和选士制度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和选士制度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时代。最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传说中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都亲自教育人民如何劳动和生存。黄帝的妻子还教人们养蚕织衣服。下面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古代教育机构和选士制度: (一)夏商周 夏、商、周三代,开始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据古籍记载,早在夏朝,就有了学校。西周时,学校分国学(国家官学)乡学(地方官学)。天子所设大学叫“辟雍”(商周时是中央高等学府又是祭祀场所),各诸侯国所设大学叫“泮宫”(学校前半环雨水而得名,西周时代由于各种学校前建筑水池而得名,这种学校建筑形势曾为后代王朝所采用明清两代还在泮宫供奉孔子遗像供书生参拜)。一般说来,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国学,平民子弟只能入乡学。奴隶子女没有入学资格。当时的教学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二)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社会制度的崩溃,赖以生存的官学一度衰落。社会对新型文化的教育需要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当时产生了一批学识渊博、充满智慧的私学大师。如孔子、孟子、墨子、荀子等,不仅在《论语》、《孟子》、《墨子》《荀子》等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教育资料,还出现了象《礼记·学记》《礼记·大学》《荀子·劝学》等教育专著。当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广收门徒,只要能交纳“束”(干肉)履行入学礼节,不问来者出身贵贱,一律施教。因此,他创设的私学规模愈来愈大。有“弟子三千,贤士七十有二”之美称。春秋战国时私学的发达使学校教育开始走上官学、私学并存的二元化轨道。 (三)汉代 汉代管学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类。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太学时最早的官办大学,汉代太学取代了商周似的辟雍。西汉的辟雍仅保留祭祀功能)。地方官学识军郭学校,西汉时期的太学规模宏大,档次较高。汉武帝元朔五年开创太学,设在京师长安的西北城郊,规模相当可观。太学作为中国当时最高学府,与西方的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尼亚大学等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高等学校。太学的教师是五经博士,博士中的领袖叫仆射,学生叫“博士弟子”。西汉平帝元始四年为太学扩建校舍,能容纳万人。东汉太学学生最盛时曾达三万多人。在洛阳有汉太学遗址,另外汉代的私学也很发达,又压倒官学之势,学生人数远远超过太学。汉代凡未从政或罢官还乡或得不到博士机会的经学大师都从事私人讲学,收徒教授,人数之多曾达数百,乃至上千人。如东汉有名经师马融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就连西汉著名经师大儒董仲舒晚年谢官以后,都在家专门收徒著书讲学。汉代不管上官学还是上私学,都以儒家经典为教材,而且不管官学还是私学毕业,都可以求官。 (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息,使官学处于时兴时废、若有若无的状态。但总的来说还是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并存的。一般说来,这个时期的官学是衰颓的,只有个别朝代或个别地区的地方学校短期内比较发达。晋代中央学制分为国子学和太学两种,前者限五品以上贵族子弟入学,后者为平民子弟所设。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以北朝为盛,北魏太学也设五经博士,学生为州郡所派。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史称“四学制”打破了儒学一统教育的状况,这对后世专科学校的设立及分科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 汉代的选士制度实行察举制,察举至就是选拔的意思。汉高祖以来既有选举士人举措。汉文帝二年,下诏选士,对各地选上来的士人,经过测试加以任用。汉武帝时,初选考外,又有察举孝廉等举措。孝廉每年察举一次,中选以后,不必考试就可以委任以官。所谓举孝廉,本是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名。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下令各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后来合称为孝廉。汉代的察举结果主要有孝廉、贤良方正、茂才(秀才)。如董仲舒以贤良方正的身份任官职,汉末曹操在二十岁石被地方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