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江苏农业研究J IA N GSU A GR ICUL TU RA L R ES EA R CH2000,21(4):22~26

文章编号 100022049(2000)20420022205

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王志琴 李国生 杨建昌 刘立军 郎有忠 朱庆森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与生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

摘 要:在大田和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杂交籼稻汕优63和4个中粳品种武育粳3号、9516、9522及镇稻88对氮肥施用期的反应。结果表明: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种施肥方法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汕优63以分蘖肥为最大,武育粳3号以穗肥为最大,而9522则在3种施肥方法中差异不大。在等量氮肥作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的3种不同施肥时期中,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汕优63以粒肥为最大,促花肥为最小;武育粳3号和9516以促花肥为最大,粒肥为最小;9522和镇稻88等则以保花肥最大。并对不同品种对氮肥施用期反应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水稻;氮肥利用率;氮产谷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1.2+2.062文献标识码:A

RESPONSES OF THE M A IN M I D-SEAS ON J A PON ICA R I CE

CUL T IVARS CURRENT LY CUL T IVATED IN J I ANGSU

T O N ITROGEN APPL I CAT I ONS

W ANG Zh i-q i n L I Guo-sheng YANG J i an-chang L IU L i-jun LANG Y ou-zhong ZHU Qi ng-sen (K ey L ab of C rop Cu lti.and P hy sio.,M OA,Y ang z hou U niv.,Yangzhou225009,Ch ina)

ABSTRACT:T he responses of Ind ica hybrid rice Shanyou63and four m id2season J ap onica cultivars of W uyujing3, 9516,9522and Zhendao88to the nitrogen2app lying stages w ere studied under the paddy and po t cultivati on.T he largest contributi on to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the h ighest nitrogen2utilized efficiency(N2U E)cam e from the basic fer2 tilizer fo r Shanyou63,and from the panicle fertilizer fo r W uyujing3,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 r9522,among the th ree N app licati ons of the basic,tillering and panicle fertilizers.How ever,the largest contributi on to increasing grain yield and the h ighest N2U E w ere attributed to grain fertilizer fo r Shanyou63,to sp ikelet2p romo ting fertilizer fo r W uyu2 jing3and9516,and to sp ikelet2p ro tecting fertilizer fo r9522and Zhendao88,among the th ree N app licati on stages of the sp ikelet2p romo ting,sp ikelet2p ro tecting and grain fertilizers.T he differences in responses of different cultivars to N app licati on stages w 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 D S:rice;utilizati on efficiency of nitrogen fertilizer;nitrogen efficiency in p roducing grain yield 明确作物品种的需肥特性是制定施肥策略和方案的依据。有关水稻不同熟期品种的需肥特性与规律,前人已作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富的成果,对建立高产的施肥模式和水稻的增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4]。但是,近10年来,江苏省种植的水稻品种由杂交籼稻为主改为粳稻为主,而对这些粳稻品种的需肥特性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试验以江苏省主体粳稻品种为材料,观察了氮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揭示江苏省粳稻品种对氮素反应的特性,为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的施肥模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置

1.1.1 试验一

试验于扬州大学农业部和江苏省作物栽培与生理重点实验室标准化试验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小

收稿日期:20000428

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攻关项目(BG9805308)

麦,土壤质地为砂壤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20.21g kg ,有效氮103.2m g kg ,速效磷24.5m g kg ,速效钾85.6m g kg 。供试品种为粳稻武育粳3号和9522,以杂交籼稻组合汕优63(下文简称品种)为对

照。设置4种施氮处理(纯氮kg hm 2

):处理1(T 1):全生育期不施氮;处理2(T 2):基肥75kg ,分蘖肥75kg ,穗肥75kg ;处理3(T 3):基肥75kg ,分蘖肥75kg ,穗肥0kg ;处理4(T 4):基肥75kg ,分蘖肥0kg ,穗肥75kg ;处理75(T 5):基肥0kg ,分蘖肥75kg ,穗肥75kg 。

施用的氮肥为尿素,依据含氮量折合成纯氮。基肥于整田耙平后移栽前1d 施用,分蘖肥的施用时间为移栽后5d ,穗肥分别作促花肥(叶龄余数3.5)和保花肥(叶龄余数1.2)2次平均施用。二裂式裂区设计,施肥处理为主区,品种为裂区(小区),重复2次。主区和裂区间均筑埂并用地膜包埂隔离。小区面积4m ×3.4m ,行株距为20c m ×17c m 。6月11~12日移栽,移栽时叶龄7.5~8.1,汕优63单本栽,武育粳3号和9522双本栽。试验重复2年(1997~1998)。1.1.2 试验二

盆栽试验。每个盆钵(直径25c m 、高30c m )内装过筛并充分拌和的砂壤土18kg ,盆栽土有机质含量31.3g kg ,有效氮105m g kg ,速效磷33.5m g kg ,速效钾66.5m g kg 。供试品种为粳稻武育粳3号、9522、9516和镇稻88,以汕优63为对照。5月14~15日播种,6月14~15日移栽,每盆栽3穴,汕优63单本栽,粳稻品种双本栽。移栽前和栽后5d 每盆分别施尿素1.2、0.8g 。自穗开始分化(叶龄余数

315)起,各品种设置4种施氮处理:对照(CK ):不施穗、

粒肥;施促花肥(T c ):于叶龄余数3.4~3.1时每盆施尿素2.0g (折合纯氮0.92g 盆或180kg hm 2

);施保花肥(T b ):于叶龄余数1.5~1.2时每盆施尿素2.0g ;施粒肥(T l ):于破口时(10%主茎穗抽穗)每盆施尿素2.0g 。各处理重复15盆,试验重复2年(1998~1999)。

1.2 测定

分别于抽穗期(50%植株抽穗)和成熟期(收获前1d ),试验一各处理取10穴和20穴,试验二各处理取6穴和12穴,用于叶面积、干物重、植株含氮率测定,成熟期样本并用于考种。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均以实收计产。植株含氮率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蘖、穗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利用率2.1.1 产量

由表1可知,施用氮肥的增产作用,武育粳3号和9522要大于汕优63。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种肥效间相比较,穗肥的增产作用[T 2(基肥+分蘖肥+穗肥)-T 3(基肥+分蘖肥)],以武育粳3号最大,9522和汕优63相近;基肥和分蘖肥的增产作用[T 2(基肥+分蘖肥+穗肥)-T 5(分蘖肥+穗肥),T 2(基肥+分蘖肥+穗肥)-T 4(基肥+穗肥)],以汕优63最大,9522次之,武育粳3号最小。1998年的试验结果与1997年的结果基本一致(表略)。

表1 基、蘖、穗肥对产量的影响(1997)

Table 1 Effects of basic ,tiller i ng and pan icle fertilizers on the gra i n y ield

处 理

T reatm ents

汕优63Shanyou 63

武育粳3号W uyujing 3

9522

kg hm 2%kg hm 2%kg hm 2%T 1T 2T 3T 4T 5

5523.08457.07396.56936.07194.

100.0d 153.1a 134.0b 125.

6c

130.3bc 4939.57827.06489.07017.07252.

5

100.0d 158.5a 131.4c 142.

1b

146.8b 5226.08619.07546.57345.57441.

5

100.0c 164.9a 144.4b 140.

6b

142.4b

a 、

b 、

c 、

d 不同字母者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品种内比较。D ifferent letters of a ,b ,c ,and d m ean significant differ 2enc

e at 0.05level,compared w ith in a cultivar .

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各处理间千粒重变化最小,结实率变化也相对较小,氮肥的增产作用主要通

3

2 第4期 王志琴等: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过增加穗数或每穗粒数取得,其中穗肥增加了每穗粒数,基肥或分蘖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2.1.2 肥料利用率与产谷效益

各处理的稻谷和稻草含氮率及其总含氮量[稻谷重(稻草重)×含氮率]计算结果见表2,其计算公式为:

氮肥利用率(%)=[(施氮处理稻株的含氮量-不施氮处理的含氮量) 施氮量]×100;

氮肥产谷效益(kg kg)=(施氮处理的产量-不施氮处理产量) 施氮量。

计算得到的基、蘖、穗肥的利用率与产谷效益列于表3。

表2 基、蘖、穗肥各处理的含氮率及总含氮量

Table2 Effects of the treat m en ts of basic,tillier i ng and pan icle fertilizer on n itrogen(N)

percen t age and con ten t i n the straws and gra i n s

品 种Cultivars

处 理

T reatm ents

稻谷含氮率

Percentage of N in

grains %

稻草含氮率

Percentage of N in

straw s %

稻谷含氮量

N content in grains

kg?hm-2

稻草含氮量

N content in straw s

kg?hm-2

汕优63 Shanyou63T1

T2

T3

T4

T5

0.986

1.012

1.004

1.038

1.041

0.517

0.649

0.602

0.611

0.615

50.10

85.65

74.25

72.00

74.85

26.55

54.60

49.95

49.35

50.40

武育粳3号W uyujing3T1

T2

T3

T4

T5

1.013

1.097

1.074

1.082

1.078

0.588

0.697

0.674

0.668

0.646

50.85

85.80

69.75

75.90

78.15

26.40

51.75

43.35

43.50

43.05

9522T1

T2

T3

T4

T51.001

1.124

1.087

1.096

1.091

0.579

0.701

0.655

0.663

0.646

52.35

96.60

82.05

80.55

81.15

27.15

57.15

48.45

47.55

46.05

在供试的3个材料中,基、蘖、穗肥的氮肥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均以9522最高,汕优63次之,武育粳3号最小。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种肥效间比较,武育粳3号以穗肥的利用率和产谷效益最高,汕优63则以分蘖肥为最高,9522在3种肥效间差异较小。

表3 基(B)、蘖(T)、穗(P)肥的氮肥利用率(N-UP)与产谷效益(NEPG Y)

Table3 Effect of Ba isic(B),tiller i ng(T)and pan icle(P)fertilizers on n itrogen

utilized percen t age(N-UP)and n itrogen eff ic iency for produc i ng gra i n y ield(NEPG Y)

氮肥施用N app lied

汕优63Shanyou63武育粳3号W uyujing39522

利用率

N2U P

%

产谷效益

N EPGY

kg?kg-1

利用率

N2U P

%

产谷效益

N EPGY

kg?kg-1

利用率

N2U P

%

产谷效益

N EPGY

kg?kg-1

基+蘖+穗肥B+T+P 基肥Basic

分蘖肥T illering

穗肥Panicle 28.27

20.00

25.20

21.40

13.04

16.84

20.34

14.14

26.80

21.80

24.20

32.60

12.83

7.66

10.80

17.84

33.13

35.80

34.60

31.40

15.08

15.70

16.98

14.30

2.2 促、保、粒肥对产量的影响及其利用率

2.2.1 产量

各品种施用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后,均较对照显著增产。但品种不同,促、保、粒肥增产作用大小有异。依据施肥后增产率的高低,可分为3种情况:①粒肥>保花肥>促花肥,如汕优63;②保花肥>促花肥>粒肥,如9522和镇稻88;③促花肥>保花肥>粒肥,如武育粳3号和9516(表4)。上述各品种对穗、粒肥的反应不同,可能与其源库特征有关。

42江苏农业研究 第21卷 

表4 促(T c )、保(T b )、粒肥(T l )对产量的影响

Table 4 Effects of sp ikelet -pro m oti ng (T c ),sp ikelet -protecti ng (T b )and gra i n fertilizers (T l )on the gra i n y ield

品 种

Cultivars

处 理

T reatm ents

每盆穗数

Panicles per po t 每穗粒数

Sp ikelets per panicle 结实率 %

Percentage of filled grains

千粒重

103

2grain w eigh t

g

产 量

Yield

g ?po t -2

汕优63

Shanyou 63

CK T c T b T l 19.221.721.820.4129.5155.7148.4145.384.3575.3185.8693.5626.1726.0526.4827.5154.9c 66.3b 73.1a 76.3a 武育粳3号

W uyujing 3

CK T c T b T l 26.229.128.827.972.6102.994.578.392.3494.2894.9495.1524.0325.1825.3625.8742.2d 69.1a 65.5a 53.8c 9522

CK T c T b T l 23.224.324.823.6103.2126.5125.9118.387.4983.2485.7991.6726.0226.3726.5326.8951.6b 67.5a 71.1a 68.6a 9516

CK T c T b T l 17.819.320.118.9108.5149.9136.6121.494.1592.8493.5895.6726.8426.8127.0527.9648.8c 72.0a 69.5a 61.4a 镇稻88

Zhendao 88

CK T c T b T l

18.221.121.520.

5

95.1138.5136.6119.

3

81.3278.0584.3385.

64

25.8526.2726.4426.

83

36.4c 59.9ab 65.5a 56.

2b

a 、

b 、

c 、

d 不同字母者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品种内比较。D ifferent letters of a ,b ,c ,and d m ean significant differ 2enc

e at 0.05levels .Compared w ith in a cultivar .

2.1.2 氮肥利用率及其产谷效益

促、保、粒肥对稻株含氮量的影响及其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列于表5。由表5可知,随着氮肥施用期的推迟,稻株的含氮率有增加的趋势。在5个供试品种中,稻谷的含氮率以镇稻88为最高,汕优63为最低,品种之间稻谷中含氮率的差异可能与其遗传特性有关。促、保、粒肥的肥料利用率和产谷效益,其结果与施肥后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氮肥利用率和产谷效益,汕优63以粒肥最高,武育粳3号和9516以促花肥最高,其余品种则以保花肥最高。

比较表3与表5结果,可发现盆钵试验的氮肥利用效率和产谷效益要明显高于大田试验。其原因可能是盆钵试验无渗漏和地面径流等损失,或盆钵土供氮能力有限使得当季施肥的利用率提高。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施用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在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基肥、分蘖肥和穗肥3种施肥方法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汕优63以分蘖肥为最大,武育粳3号以穗肥为最大,而9522则在3种施肥方法中差异不大。在促花肥、保花肥和粒肥3种方法的比较中,氮肥的增产作用及肥料的利用率,汕优63以粒肥为最大,促花肥最小,武育粳3号和9516以促花肥为最大,粒肥最小,9522和镇稻88等则以保花肥最大。上述品种对氮肥反应的差异可能与其源库特征有关。汕优63为源限制型品种,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为光合生产源不足[5,6]。施用促花肥等穗肥后,促进了颖花量的增加,加剧了库源矛盾而使结实率下降。施用粒肥后,促进了抽穗后叶片的光合生产能力,使得结实率和粒重增加。近年我们的研究表明:武育粳3号属库限制型品种(资料尚未发表),限制其产量的限制因子主要为颖花量不足,施用促花肥增加了颖花数使得产量增加。9522、9516和镇稻品种的源库特征间于上述两品种之间,属源库协调型品种,增源增库均可增产(资料尚未发表),因而氮肥的施用时期可塑性较大,穗肥的施用通过促花肥或保花肥均可提高产量。

5

2 第4期 王志琴等:江苏现用主要粳稻品种对氮素的反应

表5 促(T c)、保(T b)、粒肥(T l)的利用率(N-UP及其产谷效益(NEPG Y) Table5 Effects of sp ikelet-pro m oti ng(T c),sp ikelet-protecti ng(T b)and gra i n fertilizer(T l) on n itrogen-utilized percen t age(N-UP)and n itrogen eff ic iency for produc i ng gra i n y ield(NEPG Y)

品 种Cultivars

处 理

T reatm ents

稻谷含氮率 %

Percentage of

N in grains

稻草含氮率 %

Percentage of

N in straw

稻谷含氮量

N content in

grains g?po t-1

稻草含氮量

N content in

straw g?po t-1

利用率①

N2U P

%

产谷效益②

N EPGY

g?g-1

汕优63 Shanyou63CK

T c

T b

T l

1.005

1.038

1.045

1.069

0.587

0.596

0.603

0.607

0.55

0.69

0.76

0.82

0.29

0.37

0.39

0.41

23.91

33.69

42.39

12.39

19.78

23.28

武育粳3号W uyujing3CK

T c

T b

T l

1.076

1.088

1.105

1.143

0.604

0.612

0.624

0.637

0.45

0.75

0.72

0.61

0.23

0.39

0.36

0.32

50.00

43.47

27.17

29.24

25.32

12.61

9522CK

T c

T b

T l 1.073

1.079

1.097

1.112

0.602

0.614

0.618

0.626

0.55

0.73

0.78

0.77

0.28

0.41

0.42

0.40

33.69

40.21

36.96

17.28

21.20

18.70

9516CK

T c

T b

T l 1.083

1.108

1.121

1.129

0.604

0.613

0.628

0.631

0.53

0.80

0.78

0.69

0.29

0.41

0.42

0.37

42.39

41.30

26.08

23.26

22.50

13.70

镇稻88 Zhendao88CK

T c

T b

T l

1.125

1.216

1.247

1.321

0.635

0.647

0.659

0.678

0.41

0.73

0.82

0.74

0.23

0.39

0.40

0.36

52.17

63.04

50.00

25.54

31.63

21.52

①利用率(%)=[(处理谷草含氮量-CK谷草含氮量) 处理施氮量]×100;②产谷效益=(处理产量-CK产量) 处理

施氮量。①N-U P(%)=[(N content in the grain and straw fo r each treatm ents-N content in the grain and straw fo r CK)]×100;②N EPGY=(grain yield of each treatm ent-grain yield of CK) N app lied of each treatm ent.

近年来,江苏省水稻生产全面推广“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在氮肥施用上采取“前肥后移”(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由8∶2或7∶3调整为6∶4或5∶5)[7]。这无疑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但本研究表明:汕优63等源限制型品种,基蘖肥增产作用大于穗肥,粒肥增产作用明显。因此,笔者认为这类品种仍应重视基蘖肥和粒肥的施用。在粳稻品种中,也存在不同的源库类型,对武育粳3号等库限制型品种,在穗肥施用上应特别重视促花肥,对9522等源库协调型品种,在穗肥施用上则应注重促、保结合。

本研究还发现,随着氮肥施用期的后移,籽粒和稻草中的含氮量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注重穗粒肥的施用可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但对食味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有何影响尚有待于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凌 励.高产水稻养分吸收特点初析[A].见:凌启鸿主编.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5.131~134

[2] 村山登.多收获水稻的营养特性[J].农业与园艺,1971,46(1):145~149

[3] Cass m an K G,Peng S,O lk D C,et al.Oppo rtunities fo r increased nitrogen2use efficiency from i m p roved resource

m anagem ent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 s[J].F ield C rop R esearch,1998,56:7~39

[4] Y ing J,Peng S,Yang G,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4177605.html,parison of h igh2yield rice in trop ical and subtrop ical environm ents[J].F ield

C rop R esearch,1998,57:85~93

[5] 曹显祖,朱庆森.水稻品种源库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7,13(4):266~272

[6]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水稻产量源库关系研究[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14(3):47~53

[7] 夏有龙.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报告[A].见:凌启鸿主编.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

[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2~31

62江苏农业研究 第21卷 

杂交粳稻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杂交粳稻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回顾分析了杂交粳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杂交粳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杂交粳稻;发展;对策 我国杂交粳稻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杂交籼稻的发展而言,却显严重滞后。截至2007年,我国杂交粳稻种植面积仍不到23.3万hm2,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1];而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面积的80%左右,相比之下,杂交粳稻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若杂交粳稻种植面积达到400万hm2,每年可增产优质稻谷35亿kg,实现杂交粳稻的跨越式发展,将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1 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 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最早开始了杂交粳稻的研究,并育成了红芒野生稻细胞质的滕坂5号不育系;1966年,琉球大学的新城长又育成了具有钦苏拉包罗Ⅱ型细胞质的台中65粳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称为BT型不育系,并选出同质恢复系,实现了BT型粳稻三系配套,随后,美国、菲律宾等国均曾获得不同细胞质的粳稻不育系。但是上述不育系有的没有找到恢复系,有的虽实现了三系配套,却因不育系与恢复系属近等基因系,杂种优势不强也未能应用于生产[2]。 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65年。当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找到了滇型细胞质的不育株,于1969年育成滇型不育系。1972年,日本的BT型台中65不育系引进我国,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先后转育成一批BT型不育系,如黎明A、秋光A等[2]。此后,各地用BT型、滇型不育系又转育成一批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新不育系;但在恢复系的选育上遇到了严重困难。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采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的方法,于1975年育成了高配合力的恢复系C57,并与黎明A配制了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势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实现了粳稻三系配套[1]。全国各地直接、间接利用C57选育了一大批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恢复系,通过与各种类型的粳稻不育系配组获得了一批优势强、适用性广的新组合,促进了杂交粳稻的发展。 2 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杂种优势问题 常规粳稻育种水平进展很快,杂交粳稻的竞争优势没有杂交籼稻强。粳稻的常规育种多年来一直未受干扰,育种水平提高很快,无论是产量、米质还是抗性等方面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杂交粳稻育种没有充分利用常规粳稻的育种成果,亲本选育的起点低,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配合力提高很慢,育种基础差。

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稻作面积和稻谷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23%和37%。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水平最高的粮食作物。我国常年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其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中国不仅稻作历史悠久,而且水稻育种科技水平也是世界领先。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粮食安全将成为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寻找提高水稻生产水平新增长点,促进水稻总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满足我国对粮食的需要,具有重大的蒽义。 杂交粳稻是近期内最有可能取得跨越式发展,对粮食总产贡献率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将是我国粮食增产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杂交籼稻已占籼稻种植总面积的70%左右,而杂交粳稻仅占粳稻种植面积的3%左右,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到2003 年,全国的粳稻面积已达773.3万公顷左右,随着粳稻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有希望在10年后达到1000万公顷。如果能实现杂交粳稻种植面积比例从3%到50%的跨越,就有希望每年增产35亿公斤优质稻谷,将实现粳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杂交粳稻发展现状 1.1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现状 纵观近十多年来世界水稻研究发展的趋势,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一直是水稻研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我国的水稻育种取得两次重大突破:一是矮秆水稻培育成功,把水稻单产水平提高了20%;二是杂交水稻尤其是杂交籼稻的培育成功,又在矮秆品种的产量水平上提高了20%。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杂交水稻迅速大面积推广,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无论理论研究还是生产应用都居世界领先水平。1981年,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我国农业科学家研究的籼型杂交水稻获得了我国建国以来惟一的国家科技发明特等奖。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杂交水稻面积在1000万公顷左右,约占籼稻总面积的40%;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杂交水稻面积扩大到近1600万公顷,其中杂交籼稻种植面积占籼稻的50%以上,目前我国年种植杂交籼稻约1467万公顷左右,占籼稻种植面积的70%左右,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杂交籼稻的大面积、快速推广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1976~2001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籼稻约2.67亿公顷,累计增产稻谷近4000亿公斤。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为我国粮食总产的提高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技术总结 全椒县农业技术 ___中心葛道林 2020年全椒县正可家庭农场承担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___的常规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观察中粳品种的丰产性、抗性、适应性及其它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试验具体操作人为全椒县农业技术 ___中心葛道林。 1试验概况 1.1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共13个,分别是:20G01、20G02、20G03、20G04、 20G05、20G06、20G07、20G08、20G09、20G10(因秧苗太少用扬粳805替代)、20G11、20G12、20G13。 1.2试验设计、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 参照《2020年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中粳稻品种筛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试验在同一块田进行,设置3次重复,第一重复采用顺序排

列,第二、第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方形,长:宽=2.1,其他各点的小区 ___为13.32平方米(0.02亩)。 2结果分析 2.1产量 参试品种平均亩产在537.0(20G09)~742.5(20G08)kg之间(表1)。 2.2生育期 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49(20G06、20G10(扬粳805))~155 (20G03)天之间。 2.3其它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 亩有效穗:所有试验品种亩有效穗数在15.9(20G11)万~25.7(20G07)万之间。 每穗总粒数:所有试验品种每穗总粒数在92.0(20G02)~153.0(20G08)之间。

结实率: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92.0(20G10(扬粳805))%~96.7%(20G01)之间。 千粒重:所有试验品种结实率在29.6(20G11)~24.0(20G03)g之间。 抗性:所有参试品种没有发生倒伏,叶瘟、白叶枯病均未发,部分品种穗颈瘟轻发、稻曲病轻发,纹枯病轻发至中发。 3.品种简评 20G08:平均亩产742.5kg,居第1位。全生育期150天,株高101.4cm,亩有效穗20.7万,每穗总粒数153.0粒,每穗实粒数142.2粒,结实率92.9%,千粒重25.6g。株型适中,叶片较挺直,植株生长较繁茂,熟期转色好。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综合表现较好。 20G07:平均亩产680.5kg,居第2位。全生育期152天,株高103.2cm,亩有效穗25.7万,每穗总粒数100.7粒,每穗实粒数96.4粒,结实率95.7%,千粒重27.5g。株型松散适中,叶片挺

我国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现状比较分析

我国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现状比较分析 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辉县453600) 摘要:本文对2003年~2006年56个国审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品质指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常规粳稻已经持平或非常接近,而在垩白率、垩白度指标上,杂交粳稻却要远远差于常规粳稻。说明外观品质的改良是今后杂交粳稻育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垩白度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特殊亲和粳稻强恢复系C418及其衍生恢复系的育成,中国杂交粳稻的选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大批高产、优质、高抗杂粳组合相继问世[1],并迅速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然而跟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在产量、抗性上都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在米质方面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2]。因此,本文对2003年~2006年56个国审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种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垩白率、垩白度5项米质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杂交粳稻米质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2003年~2006年56个国审粳稻品种,其中杂交稻23个,常规稻33个。 1.2试验方法: 一般统计量法和算术平方根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米质指标整精米率比较分析 分析2003年~2006年56个国审粳稻品种的稻谷米质指标整精米率(表1)可知:在整精米率指标上达到优国标1级、2级、3级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占60.9%和78.8%、26.1%和9.1%、8.7%和3%,总体上达到国标3级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分别占95.7%和90.9%;平均整精米率分别为67.8%和68.2%。说明就优质稻谷质量指标整精米率而言,杂交粳稻已经和常规粳稻没有太大的差

超级稻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具有生势强盛、超级高产、米质好等优点。我市近年来超级稻生产发展较快,为适应各地超级稻生产的发展,现根据亩产量600公斤以上的目标,制订出超级稻超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提供给各地农民参考: 一、适时抛植 适当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是超级稻获得高产的基础措施之一,因此,应适时抛植,做到匀抛、浅抛,合理密植,确保禾苗早生快发,平衡生长。要求耙田后经过6~8个小时沉浆后才进行抛秧,秧龄在3.8~4叶时抛植,每亩抛1.8~2.0万科左右。即亩抛434孔55~60盘左右。 二、规范施肥 根据超级稻穗大、粒多、粒大的特点,管理上要求做到前期早够苗、中期不疯长、后期巧施肥。以实现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点,为此,要求做好: 1、重施基肥,每亩重施腐熟农家肥或各种作物茎杆1500公斤做基肥,亩施30公斤优质复合肥(氮:磷:钾比为15:15:15)或每亩施碳铵30~35公斤、过磷酸钙35公斤再加硫酸锌1公斤于起耙前全层施下,也可用省农科院土肥所出的控释肥65公斤于起耙前全层施下(施用控释肥在抛植后视生长情况可于生长中期补施一次肥即可)。 2、早施分蘖肥,抛植后至够苗期的主要目标促禾苗早生快发,

及早搭起丰产的“禾架”。要求抛植后4~5天每亩用碳铵15公斤加过磷酸钙15公斤加20%抛秧好除草剂70~80克均匀撒施;抛后8~10天每亩用尿素7.5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撒施,促禾苗分蘖、壮蘖;抛秧后15~18天视禾苗长相情况,每亩适施尿素5~6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做平衡肥;要求精细管理,并于抛后25天达到够苗的预期目标。 3、中期管理,该期的管理目标:一是壮蘖、壮茎、增强植株营养抗性,增加田间有效穗数,提高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二是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颖花退化,施好孕穗肥(壮胎肥)。抛植30~35天后每亩施复合肥7.5~8公斤或尿素4~5公斤加氯化钾7.5~10公斤左右壮穗(如果叶色不顺调,此次肥可减半于颖花退化期分次施用)。 4、后期管理,本期肥料管理应注意避免施肥过氮出现禾苗贪青,导致有机物转化,确保叶片转色顺调,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要求在始穗期和齐穗期结合除虫防病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公斤加尿素0.25公斤兑水100公斤喷施各一次。 三、科学用水 科学用水是保证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在整个超级稻生长期间可采用“浅水抛植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够苗露晒控蘖,疯长贪青重晒田”的水分管理原则。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的措施促进禾苗平衡生长。要求水稻抛秧后保持浅水,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应排水露田,以促进分蘖和生根。抛秧后25天达到基本够苗时,要及时排水露晒田,以多露轻晒为主,晒田可以抑制无效分蘖,

寒地杂交粳稻的育种研究与发展

寒地杂交粳稻育种工程研究与发展 黑龙江水稻虽然取得了跨越性发展,单产也提高到了一定的阶段,但是在不同积温区的高产水稻品种在株高、株型,穗粒数、都达到了育种目标的低值,蘖数却达到了育种目标高值,所以导致育种目标和单产水平没有突破性的发展。黑龙江省杂交粳稻育种可以充分提高水稻超高产育种目标,比如株高、株型,有效穗粒数,产量达到育种目标最高值,从而使得杂交粳稻有一个更加适应寒地稻作区的超产高效的群体结构,确保寒地杂交粳稻得以长足发展。因而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寒地杂交粳稻育种工程才是育种的创新,这是发展的需求也符和科研发展的规律。 一、寒地杂交粳稻遗传改造 黑龙江寒地杂交粳稻的育种和发展,即应解决寒地杂交粳稻的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三者之间的育种遗传改造工作,又要提高寒地杂交粳稻品质育种和抗稻瘟病育种。黑龙江稻区的杂交粳稻遗传改造,在育种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杂交粳稻育种骨干亲本优良基因转入核心基因库的结果。黑龙江省常规水稻品种的有利基因根本满足不了杂交粳稻的需要。只有挖掘出更多优良杂交粳稻的骨干亲本,才能更好地满足黑龙江杂交粳稻的发展。寒地杂交粳稻的种质资源是黑龙江省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突破的物质基础,正确的亲本

组配,是育成杂交粳稻关键技术之一。根据近几年黑龙江大量杂交粳稻育种筛选过程中,但可利用的杂交粳稻育种资源并不多,更多的集中在石狩白毛、虾夷、藤系138、富士光、农林11、上育397等少数几个骨干亲本衍生的品种中,现有的杂交粳稻恢保遗传基础比较狭窄。因此,应该充分发掘黑龙江省寒地杂交粳稻恢保品种现有遗传潜力,广泛利用不同地缘环境、不同血缘类型、不同遗传背景的恢保资源开展复合育种,加大理想株型遗传改造、提高穗粒数、增强柱头外露率、育性产量都达到育种最高值。 二、育秧棚的改造和育秧基地的新建 黑龙江省建造高强度,大空间,双层双膜覆盖,大棚套小棚,增温保温性能良好的新型寒地杂交水稻育秧大棚,为超前稀育大苗,壮苗创造良好的棚内小气候,把育苗期向三月份延伸20至25天,使光热资源的利用和营养生长期延长20至25天。 超前稀育和棚内的良好发育,为大田的超前发育奠定基础。五月中旬带蘖移栽,到6月5号可进入分蘖盛期,6月15日亩苗数可达三十至三十二万,这就使5、6、7三个月的长日照所提供光热源得到最佳利用,也使杂交优势更好地发挥。 提高光热源和时间的利用量与杂交优势相结合构成寒地杂交粳稻的良种良法的基础。要把建造高功能,自动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