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

1、基本概念

(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

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

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

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

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

1)数/模转换-->模拟通信系统-->模/数转换

2)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

模拟信号传输

1)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

2)数字通信:模/数转换-->数字通信系统-->数/模转换

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空分多路复用SDM、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

和波分多路复用WDM;

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

时分多路复用:

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端口

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按排队方式分配信道):

1)帧的长度固定

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入端

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方法。

答:每一个取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作为一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用后T1标准的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8×24+1)=1544000b/s

E1 标准是32路复用(欧洲标准)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8×32)= 2048000bps 4、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

5、指出下列说法错误在何处:

(1)“某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是300Baud”;

(2)“每秒50Baud的传输速率是很低的”;

(3)“600Baud和600bps是一个意思”;

(4)“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比特”。

答:信息传输速率即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为bps;调制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体系结构

1、OSI/RM设置了哪些层次各层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把每一层次的最主要的功能归纳成一或两句话。

答:OSI/RM设置了七个层次,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是在一条物理传输媒体上,实现数据链路实体间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尽量屏蔽不同媒体和设备的差异;数据链路层: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在两个相邻结点间,实现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网络层: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结点,将分组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通信子网最多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运输层:为两个主机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运输连接,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执行端-端或进程-进程的差错控制、顺序和流量控制、管理多路复用等;会话层:对数据传输的同步进行管理。它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报文;表示层:向应用进程提供信息的语法表示,对不同语法表示进行转换管理等,使采用不同语法表示的系统之间能进行通信,信息加密(和解密)、正文压缩(和还原);应用层:应用层是开放系统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提供OSI用户服务、管理和分配网络资源,例如,文件传送、电子邮件和网络管理。

各层的最主要的功能归纳如下: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上一层的每一步应怎样利用物理媒体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地传送帧,即相当于:每一步该怎样走

网络层:分组传送、路由选择和流量控制,即相当于:走哪条路可到达该处

运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即相当于:对方在何处

会话层:管理与数据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象什么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2、在OSI/RM中,各层都有差错控制过程。试指出:以下每种差错发生在OSI的哪些层

(1) 噪声使传输链路上的一个0变为一个1。物理层

(2) 一个分组被传送到错误的目的站。网络层

(3) 收到一个序号错误的帧。数据链路层

(4) 分组交换网交付给一个终端的分组的序号错误。网络层

(5) 一个打印机正在打印,突然收到一个错误的指令要打印头回到本行的开始位置。应用层

(6) 在一个半双工的会话中,正在发送数据的用户突然开始接收对方用户发来的数据。运输层

3、OSI的第几层分别处理下面的问题

(1) 把比特流划分为帧;数据链路层

(2) 决策使用哪些路径到达目的端;网络层

(3) 提供同步信息。数据链路层、运输层

4、两个相邻的结点A和结点B通过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帧顺序号为3位,窗口大小为4。假定A正在发送,B正在接收,对下面3种情况说明窗口的位置:(1)A开始发送之前;(2)A发送了0、1、2这3个帧,而B应答了0、1两个帧;(3)A发送了3、4、5这3个帧,而B应答了第4帧。

第四章计算机局域网

1、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子网

答:局域网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网络,其覆盖的地域处于约10m~10km或更大些;

局域网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地域范围比较小;2)高传输速率和低误码率;3)采用共享广播信道;4)低层协议简单;5)不单独设立网络层;6)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等;局域网是一种通信网,功能层次结构简单,仅有OSI参考模型的下面两个功能层,所以说局域网是一个通信子网。

2、IEEE802局域网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有何区别

IEEE 802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比

3、简述CSMA/CD工作过程。

答:每站在发送数据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信道空闲,则发送数据,并继续监听下去;一旦监听到冲突,并立即停止发送,并在短时间内坚持连续向总线发一串阻塞信号强化冲突,通知总线上各站有冲突发生,以便尽早空出信道,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如果信道忙,则暂不发送,退避一段时间后再尝试,即“先听后说,边听边说,碰撞强化”。

4、有16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3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

(1)16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ps以太网集线器;

(2)16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ps以太网集线器;

(3)16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ps以太网交换机。

答:以太网集线器所有主机共享带宽,以太网交换机各主机拥有独立带宽;

(1);(2);(3)10Mbps。

5、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及其特性。

答: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不受物理位置限制,而又可以象在同一个LAN上自由通信的节

点集合,在逻辑上等价于广播域;

虚拟局域网具有以下特性:

1)一个VLAN是一个有限的广播域;2)VLAN内的所有成员是独立于物理位置的、相同逻辑广播域的组成员;3)在一个VLAN中,可以通过软件来管理成员,简便快捷;4)VLAN 成员之间不需要路由;5)VLAN具有较好的安全性;6)VLAN需要使用交换机技术实现。6、假设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00Mbps。若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 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7、以太网交换机有什么特点它与集线器有何区别

答:以太网交换机有以下主要特点:

1)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2)以太网交换机由于使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其交换速率就较高

3)可扩展网络距离,起到中继器的作用

4)以太网交换机采用如下3种方式工作:存储转发方式、直通方式和无碎片交换;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而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使用以太网交换机时用户在通信时是独占而不是和其他网络用户共享传输媒体的带宽,而使用集线器时所以主机共享带宽。

第五章广域网

1、试从多个方面比较虚电路和数据报这两种服务的优缺点

答:1)数据报服务适合于只发送少数分组,不能确定对方的状态,而虚电路服务则适用于交互式应用环境;2)数据报服务的每个分组都携带有完整的源、目的地址,而虚电路服务的每个分组携带的是虚电路号;3)数据报服务中分组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而虚电路服务中数据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4)数据报服务分组不能保证不丢失、不重复、不出现差错,而虚电路服务的高可靠性可以保证分组不丢失、不重复;

5)数据报服务中每个分组在每个结点都要进行路由选择,而虚电路服务除呼叫分组外,中间结点不需要做路由选择;6)与虚电路服务相比,数据报服务更易于平衡网络流量;

7)数据报服务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强,而虚电路服务的故障适应性差。

2、什么是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

答:1)永久虚电路(PVC)是由网络指定的固定虚电路,即通信双方的电路在用户看来是永久连接的虚电路,如同专用线,可以直接传输数据;2)交换虚电路(SVC)是通过虚呼叫动态建立的,是指通信双方的电路在用户看来是由独立节点临时且动态连接的虚电路,分为呼叫建立、数据传送和呼叫清除3个阶段。

3、网络拥塞和网络死锁如何产生网络拥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防止拥塞的常用措施是什么

答:1)在流量过大时,若结点不能及时处理和转发收到的分组而导致传输时延增大,某些结点因缓冲区占满而无法接收新的分组,使网络的吞吐量下降,结点吞吐量随网络负荷加大而下降的现象称为网络拥塞。严重的拥塞结果,导致结点的吞吐量下降到零,并向全网扩散,使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称之为网络死锁;2)网络拥塞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突发性负载导致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大于供给;3)防止拥塞的常用措施是减少用户对某些资源的总需求,即采用流量控制公平分配网络资源,杜绝浪费,防止拥塞,避免死锁。

4.、路由选择算法主要分哪几类分布式自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1)路由选择算法主要分为三类:孤立式路由选择策略、集中式路由选择策略和分布式路由选择策略;2)分布式自适应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网络中每一个结点周期性地与相邻结点交换网络状态信息,不断地根据网络新的状态更新路由选择。时延信息采用洪泛法传给网内所有其它结点,每个结点都保留全网拓扑的数据库,记载着全网所有链路的时延。

第六章网络互连

1、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它们工作在什么层次

答:转发器完全是一个硬设备,工作于物理层,对高层协议是透明的;网桥或桥接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对帧信息进行存储转发;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对分组进行处理;网关也称协议转换器,它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高层网络互连设备,即实现异构网络的互联,工作在应用层。

2、简述网际层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

答:IP层是Internet通信子网的最高层,提供的是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机制,不做验证,不发确认,也不保证分组的正确顺序,即网际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互连网络环境下的端到端数据分组传输,这种端到端数据分组传输采用无连接交换方式来完成。为此,网际层提供了基于无连接的数据传输、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地址映射等功能。

3、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1)IP协议提供整个Internet通用的地址格式,给每个主机分配唯一的32位地址-IP地址(V4),一个物理网络中各站点都有一个可识别的地址,该地址称为物理地址。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而链路层及以下使用的是硬件地址;2)使用IP地址与硬件地址,尽管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的硬件地址体系各不相同,但IP层抽象的互连网却屏蔽了下层这些很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4、回答以下问题:

(1)子网掩码为代表什么意思

答:B类IP地址相对应的默认的子网掩码或者A类的子网号为8比特的子网掩码。

(2)一网络的子网掩码为问该网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答:

11

2-2个。

(3)一个A类网络和一个B类网络的子网号分别为16比特和8比特,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答:二者虽然形式上均为但实际含义不同:前者表示一个16位子网号的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后者表示一个8位子网号的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

5、试辨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1) (2) 。

答:根据各类IP地址的范围:

A:1-126;B:;C:(1)B类;(2)A类;(3)C类;(4)A类;(5)C类。

6、假设因特网中某路由器R1建立了如下路由表,现收到5个数据报,其目的IP地址分别为:

(1) (2) (3)

(4) (5) 。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思路:将各目的IP 地址与各子网掩码做按位与运算,所得即为目的网络号,再参考路由表即可知其下一跳,以(1)为例,其与各子网掩码做按位与运算结果均为,由路由表可知其下一跳为接口0,其余同理可得。

答:根据1R 的路由表可推出:(1)的下一跳为接口0;(2)的下一跳为2R ;(3)的下一跳为接口1;(4)的下一跳为接口3R ;(5)的下一跳为接口4R 。

7、试计算以下主机IP 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

主机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主机E :; 答:主机A 网络号: 主机号:31 主机B: 网络号: 主机号:4

主机C: 网络号: 主机号:200

主机D: 网络号: 主机号:36

主机E: 网络号: 主机号:44

8、 某学校分配到一个B 类IP 地址,其网络号为。该学校有5000台机器,平均分布在20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0。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由于5000=250*20,而250与255较为接近,所以可为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如下:从至共计20个,其中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和254。

第七章 因特网的运输层和应用层

1、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 和无连接的IP 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接收端收到有差错的UDP 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2、在使用TCP 传送数据时,如果有一个确认报文丢失了,是否一定会引起与该确认报文段对应的数据的重传试说明理由。

3、假设一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 ,在IP 层该用户数据报又被封装成IP 数据报。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 而直接交给IP 层为什么

4、因特网的域名结构是怎样的简述域名系统的主要功能

5、何谓网络管理OSI 的5个管理功能都有哪些内容

补充:

1、因特网的运输层包括哪些协议各有什么特点

答:因特网的运输层协议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支持流传输,支持全双工服务,具有确认、流量控制、计时器以及连接管理等功能,实现TCP报文段的可靠传输;UDP不需要建立连接、释放连接过程,UDP用户数据报首部只有8个字节,没有拥塞控制,是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实现UDP用户数据报的尽力服务。2、因特网的运输层是如何识别应用进程的

答:因特网的运输层是通过套接字来识别不同主机的不同应用进程的。将主机的IP地址(32比特)和端口(16比特)结合在一起使用,共48比特惟一地确定一个端点,这样的端点叫做套接字,一个TCP连接就可由它的两个端点来标识。

3、客户-服务器工作原理

答:客户和服务器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服务器方式描述的是进程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当一个进程需要另一个进程的服务时,就主动呼叫另一个进程,前者是客户,而后者是服务器。

4、TCP协议如何实现可靠、按序、无丢失和无重复传输报文的

答:TCP具有确认、流量控制、计时器以及连接管理等功能。发送方在发报文时,首先保留副本,收方收到报文时,做差错检验,收方根据相关应答信息确定是否重传或删除副本,这些功能体现在TCP报文段的格式中。

5、解释TCP的连接过程和释放过程

答:(1)连接建立过程:通过C/S方式请求传输连接,要求双方均要明确IP地址和端口号,然后传输层实体间进行协商参数(如最大报文长度、最大窗口大小、服务质量等)和资源分配(缓存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

(2)连接释放过程:TCP采用文雅释放。首先,客户端发起释放请求,服务器端通知主机应用进程确认并通知上层进程,连接处于半关闭;然后由服务器端发起释放请求,连接处于半关闭,客户端再发确认报文进行确认。

第八章异步传递方式ATM

1、N-ISDN与B-ISDN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N-ISDN基于64Kbps通道作为基本交换部件,采用电路交换,而B-ISDN支持高速(每秒几百兆位)数据传输,采用固定长分组交换。在传输介质和交换方式方面,B-ISDN与N-ISDN 主要区别有:

1)传输带宽差别很大;

2)N-ISDN用户环路采用双绞线,B-ISDN用户环路和干线都采用光缆;

3)N-ISDN主要使用电路交换(只有在D通路使用分组交换),采用同步传递方式STM;而B-ISDN采用快速分组交换,异步传递方式ATM;

4)N-ISDN各种通路的比特率预先设定,如B通路为64K,但B-ISDN使用虚通路概念,比特率不预确定。

2、B-ISDN与ATM有何关系

答:B-ISDN与AMT的关系为:B-ISDN采用异步传递方式ATM,即AMT是B-ISDN的一种实现方式。

3、ATM有哪些主要优点UNI与NNI有何不同

答:(1)采用固定长度的短信元(53字节)作为信息传送的单位,有利于实现宽带高速交换;(2)能支持不同速率的各种业务。ATM不采用固定时隙,而是按需分配,ATM传送的是固定长度的短信元,只要源站形成完整的信元后就去利用信道,不同类型的服务都可以复

用在一起,高速信源就占用较多的时隙,从而灵活地共享带宽;(3)所有信息在最低层是按面向连接的方式传送的,具有电路交换实时性强的优点。但对用户来讲,ATM既可以工作于确定方式(即承载某种业务的信元基本上周期性地出现),以支持实时性业务,也可以工作于统计方式(即信元不规则地出现),以支持突发性业务;(4)ATM使用光纤信道传输。由于光纤信道的误码率非常低,容量很大。

总之,ATM技术融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点,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它在复用方式中处于位置复用(STM)和统计复用(如)之间。

4、试判断以下说法的正确性:

(1)ATM的差错控制是对整个信元进行校验;

(2)ATM不使用统计复用;

(3)ATM提供固定的服务质量保证;

(4)ATM的信元采用动态路由选择;

(5)ATM在每次传输数据之前必须建立呼叫连接;

(6)ATM信元的寻址是根据信元首部中的目的站地址。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安全

1、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1)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密通信;2)设计安全的协议:对具体的攻击设计安全通信协议;3)实施存取控制或访问控制,对访问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2、常规密钥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各有什么特点以及优缺点

答: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和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中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对称密钥体制,即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相同,替代密码和置换密码、数据加密标准DES、国际数据加密算法IDEA均为常规密钥密码体制;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又称为非对称密钥体制,即加密和解密的密钥不相同,其中:加密密钥PK、加密算法E(、解密算法D公开,解密密钥SK是保密的。

3、数字签名的根据何在如何实现数字签名

答:数字签名是一种信息认证技术,它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根据某种协议来产生一个反映被签署文件的特征和签署人特征,以保证文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数字技术,同时也可用来核实接收者是否有伪造、篡改行为。数据签名目的是反拒认,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和冒充等引起的纠纷;

数据签名的实现方法有:

1)基于公开密钥的数字签名

2)基于秘密密钥的数字签名

3)报文鉴别

4、为什么需要进行报文鉴别报文的保密性与完整性有何区别

答:加密或签名能够对付主动攻击的篡改和伪造,但在网络应用中,许多报文不需要加密而又要接收者能辨别其真伪,此时就需要进行报文鉴别;

5、通过KDC来分配密钥的两种方法有哪些区别

6、因特网IP安全体系IPSec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IPSec是一个开放式的安全体系结构,要求在发送IP数据包之前对IP包的一些重要部分进行加密和验证计算,由接收端对这部分进行解密和验证,实现安全传输的目的。主要安全标准有:IP安全体系结构(RFC 2401)、IP鉴别首部协议(RFC 2402)、封装安全净负荷协议(RFC 2406)和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RFC 2409)。

7、在组建企业网时,为什么要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如何起“防火”作用有哪几种防火墙配置

答:防火墙是位于两个网络之间执行控制策略的系统(可以是软件或硬件,或者两者并用),用来限制外部非法(未经许可)用户访问内部网络资源和内部非法向外部传递信息,而允许那些授权的数据通过;防火墙技术分为网络层和应用层两类。典型应用是分组过滤器,应用层网关,网络层防火墙保护整个网络不受非法入侵,其典型技术是分组(或包)过滤技术,即检查进入网络的分组,将不符合预先设定标准的分组丢掉,而让符合标准的分组通过,应用层网关防火墙控制对应用程序的访问,即允许访问某些应用程序而阻止访问其他应用程序;防火墙配置主要有以下4种:分组过滤防火墙(路由器)、双穴主机网关防火墙、屏蔽主机网关防火墙和屏蔽子网过滤防火墙。

9、何为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分哪几类入侵检测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入侵检测系统IDS是继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保护措施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系统。它既能识别和响应网络外部的入侵行为,又能监督内部用户的未授权活动。通常入侵检测可以分为5类: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基于应用的入侵检测、文件完整性检查器和密罐系统;入侵检测主要有3种方式:异常检测、特征检测和协议分析。

第十章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与实施

1、在计算机网络规划和设计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实用性:网络基础设施是为最终应用服务的;2)先进性:应该尽可能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4)可扩展性: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5)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关键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应该避免单一故障点的存在;6)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7)经济性。

2、网络计算模式主要有哪3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与浏览器/服务器各有哪些特点,有何区别

答:网络计算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1)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集中式计算模式;2)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集中式计算模式;3)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分布式计算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有以下特点:桌面上提供了智能;最优化地共享服务器资源;优化网络利用率,减少网络流量;应用程序与其所处理的数据隔离,可以使数据具有独立性。

B/S计算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客户机(浏览器)、WWW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有以下特点:分布式应用;跨平台应用;部署灵活方便;集中管理

3、综合布线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成部分简述每个部分的构成。

答:综合布线系统PDS是用于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为计算机、通信设施与监控系统预先设置的信息传输通道,主要包括工作区子系统(将用户工作站连接到综合布线系统的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工作区的信息插座、连接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组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将各楼层的管理间子系统连到设备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配线设

备、输入/输出设备组成)、设备间子系统(安装在机房中的布线系统。一般包括:跳线架、各类耦合器等)和建筑群子系统(光纤敷设:架空、直埋、地下管道)6个子系统。

4、在网络层次化设计中,主要包括哪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功能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层次化设计可将网络分成3个层次: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负责整个网络的连通和快速交换,核心层应该具有高可靠性、冗余、低延时、高吞吐率等特征;分布层负责把接入层用户聚合在一起。提供了广播域之间的连接、虚拟局域网之间的路由选择、安全性控制以及各种网络策略的实施;接入层提供用户的接入。在园区网中,接入层通常由第二层交换机或者集线器组成。

5、虚拟局域网VLAN有哪些优点请描述标准MAC帧与加入VLAN标记的标记帧的报文格式和区别。

答:虚拟局域网VLAN有以下优点:不受物理位置限制,可根据需求进行网络分段;每个VLAN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能够将广播风暴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通过将网络划分为多个VLAN,可以缩小网络的广播域,减少网络中广播风暴所消耗的带宽,提高网络的性能;VLAN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设置和更改都很方便,VLAN还具备较高的可扩展性,可以随着网络规模的变化,增减VLAN个数或者VLAN内用户的数目。

6、IP地址分配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采用无分类编址技术和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根据网络IP地址需求情况,将IP地址划分成大块-->对应每个IP地址块,进行二次划分-->再进行工作组的详细IP地址分配,从整个IP地址空间中选取一段,作为网络设备互联和管理IP地址-->对各工作组网段,建议不要超过254台主机。

7、虚拟路由器冗余设计VRRP是如何工作的

答: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就是为了解决默认网关的单一故障点问题而制定的。

在VRRP的设计中,建议考虑以下因素:路由器的选择;建立多个VRRP组,实现负载分担。主路由器和备路由器

8、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DHCP中继简述DHCP中继的工作流程。答:

DHCP的工作原理:DHCP客户端与DHCP服务器同处一个子网工作站启动时DHCP客户端发送一个DHCP Discover广播报文到,该报文的目的端口为UDP端口67,寻找DHCP服务器-->DHCP服务器接收到该报文后,检查自身是否有空闲地址。然后它向工作站回应一个DHCP Offer报文,该报文中包括有效的IP地址、子网掩码、DHCP服务器的IP地址、DNS 服务器的IP地址、租用期限,以及其他DHCP参数-->工作站一般对回应最快的DHCP服务器进行响应,再次以广播的方式发送DHCP Request报文-->网络中的所有DHCP服务器收到客户端发出的DHCP Request。那些没有被DHCP Request选中的服务器把这个消息看成是DHCP 客户端对自己服务的拒绝消息。当被选择的DHCP服务器接收到此DHCP Request报文后,回应一个DHCP Acknowledge报文,表示同意工作站使用该地址。

DHCP中继的工作流程:DHCP客户机在子网1上广播DHCP Discover报文-->具有DHCP中继功能的路由器接收到这个报文后,检查报文中的网关IP地址字段,如果为,则将它替换为中继路由器的IP地址,然后将其转发到DHCP服务器所在的子网2上-->子网2中的DHCP 服务器收到该报文后,检查报文中的网关IP地址是否属于某个DHCP地址范围。如果是,则从对应的DHCP地址范围中提供一个IP地址,并将DHCP Offer直接发送到路由器-->路由器将该报文利用广播的形式转发给子网1的DHCP客户机。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考试试题及答案 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 网网网网 2.下列关于TCP/IP协议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开放的协议标准、免费使用、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于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中 C.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D.灵活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网络设备在网中具有灵活的地址 3.采用同步TDM时,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采取的措施是( ) 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 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 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间片 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间片 4.规定了信号的电平、脉宽、允许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最大传输距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5.曼彻斯特编码采用的同步方法是( ) A.外同步 B.自同步 C.群同步 D.字符同步 6.正确的循环冗余校验码的检错能力描述是( ) A.可检测出所有三比特的错 B.可检测出所有偶数位错 C.可检测出所有奇数位错 D.可检测出所有大于、等于校验位长度的突发错7.在HDLC操作方式中,传输过程只能由主站启动的是( ) A.正常响应方式 B.异步响应方式 C.异步平衡方式 D.正常与异步响应方式协议提供的3类功能分别是:成帧、链路控制和( ) A.通信控制 B.网络控制

C.存储控制 D.安全控制 9.路由选择包括的两个基本操作分别为( ) A.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B.可能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C.最优选择算法和网内信息包的传送 D.最佳路径的判定和网间信息包的传送 不支持...的网络类型是( ) A.点对点网络 B.广播网络) C.非广播式的网络 D.点对多点网络数据报经分段后进行传输,在到达目的主机之前,分段后的IP数据报( ) A.可能再次分段,但不进行重组 B.不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 C.不可能再次分段,但可能进行重组 D.可能再次分段和重组 类IP地址可标识的最大主机数是( ) 13.路由信息协议(RIP)使用的路由算法是( )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扩散法 C.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D.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14.在Internet中,路由器的路由表通常包含( ) A.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完整路径 B.所有目的主机和到达该主机的完整路径 C.目的网络和到达该网络的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 D.互联网中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段结构中,端口地址的长度为( ) 比特比特 比特比特 16.可靠的传输协议中的“可靠”是指( )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

第三章 2.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答: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具有以下好处: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 (2)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只要这层提供的接口保持不变,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屋。(3) 整个系统被分解为若干个品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复杂系统的实现和维护容易控制。(4) 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说明,这样做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3.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原则是什么?答: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 原则是:(1) 网中各结点都具有相同的层次。(2)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3)同一结点内相 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4)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5)不同结点的同 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屮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 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当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本层控制报头后,组织成应用的数据服务单元,然后再传输到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构成表示层的数据服务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送到传输层;传输层接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木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传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报文);报文传送到 网络层时,由于网络层数据单元的长度有限制,传输层长报文将被分成多个较短的数据字段,加上网络层的控制报头后构成网络层的数据服务申i 元(分组);网络层的分组传送到数据链路层时,加上数据链路 层的控制信息后构成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顿数据链路层的巾贞传送到物理层后,物理层将以比特 流的方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当比特流到达目的结点时,再从物理层开始逐层上传,每层对各层的控制报头进行处理,将用户数据上交高层,最终将源结点的应用进程的数据发送给目的结点的应用进程。 4. 请描述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5. 1.OSI 环境中数据发送过程 1) 应用层 当进程A 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应用层为数据加上应用层报头,组成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表示层。 2) 表示层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数据单元后,加上表示层报头组成表示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会话层。表示层按照协议要求对数据进行格式变换和加密处理。 3) 会话层会话层接收到表示层数据单元后,加上会话层报头组成会话层协议数据单元,再传送到传输层。会话层报头用来协调通信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2009-12-14 18:16:22)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计算机网络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单选 Ch1 1、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网络层的协议是网络层内部处理数据的规定 B.接口实现的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 C.在应用层与网络层直接的接口上交换的是包 D.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就是下一层的服务数据单元 2、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A)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第n+1层为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提供的服务 D.第n层和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 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B)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C) A.网络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容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 B.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 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网络技术 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 Ch2 1、在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C)。(2010年全国考研题) A 80ms B 80.08ms C 80.16ms D 80.24ms

2、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B)。(2009年全国考研题) A 12Kbps B 24Kbps C 48Kbps D 96Kbps 3、将1路模拟信号分别编码为数字信号后,和另外7路数字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到一条通信线路上。1路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为0~1KHz,每个样值采用PCM方式编码为4位的二进制数,7路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均为7.2Kbps。复用线路需要的最小通信能力是(C)。 A 7.2Kbps B 8Kbps C 64Kbps D 512Kbps 4、在一个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A、B、C站分配的地址码分别是(-1-1-1+1+1-1+1+1)、(-1-1+1-1+1+1+1-1)和(-1+1-1+1+1+1-1-1),某一时刻A发送数据位0,B发送数据1,C 未发送,则接收C站信息的接收者收到的信号是(A)。 A (0 0 +2-2 0 +2 0 -2) B (0 +2 +2 -2 0 +2 0 -2) C (+2 0 +2 -2 0 +2 0 -2) D (0 0 +2 -2 0 +2 0 0) 5、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B)。 A 全双工 B 半双工 C 单工 D 不确定 6、图是二进制序列的曼彻斯特编码,码元1是前低后高,试画出该二进制序列的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如果以100Mbps数据率发送该二进制序列,则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至少为多少?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 1、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电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中断(),篡改(),伪造()。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

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 )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恶意程序()通常是指带有攻击意图所编写的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06年事业单位招考专业知识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试题答案附后 (一)单选题(选择最佳答案) 5.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被选中的文件或文件夹会__b_____。 A.加框显示B.反像显示 C.加亮显示D.闪烁显示 23.一张1.44M容量软盘,大约可存储_____a_______个中文字。 A.72万B.144万 C.14万D.720万 24.对3寸软盘进行写保护应将_________b_____。 A.封上写保护口B.将写保护口留空 C.在盘面贴上用户标签D.改变磁盘的容量 31.计算机存储器的容量以字节为单位。一个字节由___b___个二进制位组成。 A.1 B.2 C.8 D.16 44.在Access97的表中,通常称一个表列为______b___。 A.1个记录B.1个字段 C.1个表页D.1个关系 51.在拨号入网时,当线路接通后MODEM会发出声音,称为_____c____。 A.电铃声B.开机声 C.握手声D.电波声 (二)多选题 1.在Windows98中,以下关于剪贴板的描述,正确的有__acd______。 A.关闭Windows98后,剪贴板中的内容将消失 B.各次剪切或复制到剪贴板的内容,将导致剪贴板的内容越积越多 C.剪贴板的内容可以粘贴到多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中 D.剪贴板中只保存有最后一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 2.Windows98的桌面上一般包含有下列元素______acd______。 A.开始按钮B.显示器屏幕 C.快捷图标D.任务栏 3.在资源管理器中,查找文件的方式有_____bcd_______。 A.按照建立文件的操作者姓名 B.按需要查找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C.按照文件最后的修改日期 D.按高级方式查找(可以给出需要查找文件的某些特征、状况) 4.如果在桌面上打开了多个窗口,使其中一个窗口变为当前窗口,可以____abd_____。A.单击位于任务栏中对应的任务按钮 B.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右键 C.在桌面的背景部分双击鼠标左键 D.将光标移到非当前窗口的可见部分,单击鼠标的左键 5.当前常见的序号码有_____cd________。 A.五笔字型码B.表形码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 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 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 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试题库 1单项选择题 1.1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1.2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B)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1.3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1.4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1.5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1.6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1.7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C)_报文。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1.8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1.9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1.11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 1.1210BASE-T是指(C) A、粗同轴电缆 B、细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纤1.13如果要将两计算机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正确的线序是(C) A、1--1、2--2、3--3、4--4、5--5、6--6、7--7、8--8 B、1--2、2--1、3--6、4--4、5--5、6--3、7--7、8--8 C、1--3、2--6、3--1、4--4、5--5、6--2、7--7、8--8 D、两计算机不能通过双绞线直接连接 1.14帧中继的使用链路层协议是(C) A、LAPB B、LAPD C、LAPF D、HDLC 1.15在windows95/98 的dos 窗口下,能用以下命令察看主机的路由表(D) A、NETSTAT –R B、ARP -A C、TRACEROUTE D、ROUTE PRINT 1.16与10.110.1 2.29 mask 255.255.255.224 属于同一网段的主机IP 地址是(B)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1.1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 类IP 地址,但要连接6 个的子公司,最大的一个子公司有26 台计算机,每个子公司在一个网段中,则子网掩码应设为(D)A、255.255.255.0 B、255.255.255.128 C、255.255.255.192 D、255.255.255.224 1.18224.0.0.5 代表的是___地址。(C)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1.19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应用层 1.20在局域网中,MAC指的是( B)。 A.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B.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C. 物理层 D. 数据链路层 1.21255.255.255.224可能代表的是( C)。 A. 一个B类网络号 B. 一个C类网络中的广播 C. 一个具有子网的网络掩码 D. 以上都不是 1.22传输层可以通过(B )标识不同的应用。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1.23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A)。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 1 -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 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 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 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 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 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 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 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 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 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缺点是:需要选用带 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缺点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 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复杂。 4.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式网络有何区别?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讯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业务。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制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广播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或设备使用一个共享的通信介质进行数据传播,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收到任一结点发出的数据信息。 点—点网络:是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的网络。 四、简答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 四个阶段:1)远程联机阶段2)互联网络阶段3)标准化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远程特点:系统中只有一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主计算机负担过重,终端独占线路,资源利用率低。 互联特点: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的是多台计算机处理中心的特点。 标准化网络阶段: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阶段: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 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标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道资源;2)网络通信;3)分布式处理;4)集中管理;5)均衡负载 5、计算机网络硬件包括哪些? 主计算机、网络工作站、网络终端、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信息变换设备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1 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设备] 1.2 2. 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B)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局域网] 1.3 3. 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局域网] 1.4 4. 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局域网] 1.5 5. 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局域网] 1.6 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协议] 1.7 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__报文。(C)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IP协议] 1.8 8. 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 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TCP协议——端口] 1.9 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 10. 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局域网] 1.11 11. 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IP协议—ARP协议]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 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 第一章概述 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1962 —1965年,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和英国的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s Laboratory,NPL)都在对新型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进行研究。英国NPL的戴维德(David)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分组”(Packet)这一概念。1969年12月,美国的分组交换网网络中传送的信息被划分成分组(packet),该网称为分组交换网ARPANET(当时仅有4个交换点投入运行)。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现在大家都公认ARPANET为分组交换网之父,并将分组交换网的出现作为现代电信时代的开始。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由此可见,通信与计算机的相互结合,不仅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而且也大大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由此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值得说明的是,分组交换技术所采用的存储转发原理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借鉴了电报通信中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的思想。它们的关键区别在于通信对象发生了变化。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网卡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它实现了网络的哪几层协议? 网卡工作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是最基本的网络设备,是单个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桥梁。它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数据的封装与解封,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2) 介质访问控制协议的实现。采用不同拓扑结构,对于不同传输介质的网络,介质的 访问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有相应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来规范介质的访问方式,从而使网络用户方便、有效地使用传输介质传递信息。 (3) 串/并行转换。因为网卡通过总线以并行传输方式与计算机联系,而网卡与网络的通 信线路采用串行传输方式联系,所以网卡应具有串/并行转换功能。 (4) 发送时,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数据转变为适于通信线路传输的数字信号形式,即编 码;接收时,将到达网络中的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形式,即译码。 2.网卡有几种分类方式? 1.按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 2.按照总线类型分类 3.使用粗缆、细缆及双绞线的网卡接口名称分别是什么? 粗缆网卡使用AUI连接头,用来连接收发器电缆,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网卡的使用了。 细缆网卡使用BNC连接头,用来与BNC T型连接头相连,现在也很少使用,在一些布网较早的单位还可以见到。连接同轴电缆的网卡速率一般为10 Mb/s。双绞线网卡是现在最常用的,使用RJ-45插槽,用来连接网线的RJ-45插头。 4.简述安装网卡的主要步骤。 对于台式计算机,若使用USB网卡,则只要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中就可以了; 若使用ISA或者PCI网卡,则需以下安装步骤: (1) 断开电源,打开机箱。 (2) 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网卡插槽,图3.8所示为ISA插槽和PCI插槽。选择 要插入网卡的插槽,将与该插槽对应的机箱金属挡板取下,留下空缺位置 (3)将网卡的金属挡板朝向机箱背板,网卡下方的插条对准插槽,双手均匀用 力将网卡插入插槽内,这时网卡金属挡板正好填补了上一步操作留下的空缺位置 (4) 根据机箱结构,需要时用螺丝固定金属挡板,合上机箱即可。 对于笔记本电脑,网卡的安装较为简单。首先找到笔记本的PCMCIA 插槽,如图3.10所示,然后将PCMCIA网卡有金属触点的一头插入PCMCIA 插槽,这样网卡就安装好了 5.集线器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集线器属于物理层设备,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 6.在集线器或交换机的连接中,级联与堆叠连接方式有什么异同? 1.级联是通过集线器的某个端口与其他集线器相连,堆叠是通过集线器背板上的专用堆叠 端口连接起来的,该端口只有堆叠式集线器才具备。 2.距离不同堆叠端口之间的连接线也是专用的。堆叠连接线长度很短,一般不超过1 m, 因此与级联相比,堆叠方式受距离限制很大。 3.但堆叠线缆能够在集线器之间建立一条较宽的宽带链路,再加上堆叠单元具有可管理 性,这使得堆叠方式在性能方面远比级联方式好。 7.交换机是哪一层的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交换机是二层网络设备(即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习题 一、填空题 1.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2.如果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工作站,则称其为对等网。 3.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规则三个要素组成。 4.OSI参考模型规定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分组传送、流量控制和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5.物理层为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之间二进制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6.设置传输层的主要目的是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进程之间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7.在OSI参考模型中,应用层上支持文件传输的协议是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支持网络管理的协议是报文处理系统MHS 。 二.选择题 1.按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成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2.如果某种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 A ,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结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3.网状拓扑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系统可靠性高,但是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和流量控制方法。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执行路径选择的层是 B 。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5.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实现帧同步功能的层是 C 。 A)物理层 B)传输层 C)数据链路层 D)网络层 6.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C。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7.在地理上分散布置的多台独立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构成的系统称为(C)使信息传输与信息功能相结合,使多个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提高信息的能力。 A)分散系统B)电话网C)计算机网络D)智能计算机 8.若要对数据进行字符转换和数字转换,以及数据压缩,应在OSI(D)层上实现。A)网络层B)传输层C)会话层D)表示层 三、思考题 1.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网络的交换功能分为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 (2)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星型网、树型网、总线网、环型网、网状网等; (3)根据网络的通信性能可以分为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信网络; (4)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