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地2.HFRSV 3.虫媒病毒4自然疫源性疾病5.登革休克综合症

二、填空题

1.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通过——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的疾病的病毒。其传播媒介常见的有——、——、——等。

2.虫媒病毒包括——科、——科和——科。

3.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主要种类有黄病毒科的——、——和——,以及布尼亚病毒科的——和——。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核酸类型为——。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包膜病毒,对脂溶剂——。对酸——。

6.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和——,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

7.乙脑病毒的血清有——种,其抗原性——,可用——疫苗预防该病毒。

8.蚊子不仅是乙脑病毒的——,还是其——。

9.乙脑病毒经——次——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变性坏死。

10.乙脑病毒感染类型多表现为——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结构与功能不完善。

11.预防乙型脑炎的措施包括——,特异性预防需接种——。

12.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其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

13.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感染动物的——、——或V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人进入疫区可通过——、——和——等途径受到感染。

14.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包膜上——血凝素。

15.新疆出血热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传播媒介是——。

16.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主要发生在我国——各省,临床分为——和——两个类型。

三、最佳选择题

1.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B.新疆出血热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D.森林脑炎病毒E.狂犬病毒

2.与乙型脑炎病毒免疫特点不相符的是( )

A.保护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B.隐性感染也可以获得牢固免疫

C.中和抗体不能抵抗病毒的再感染D.细胞免疫可以抵抗再感染

E.抗原性稳定.免疫效果好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

A.日本脑炎病毒B.脑膜炎双球菌C.森林脑炎病毒D.麻疹病毒E.疱疹病毒

4.下列不属于黄病毒科的病毒是( )

A.森林脑炎病毒B登革热病毒C.黄热病毒

D.乙脑病毒E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

5.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吸入含病毒尘埃B.食入病毒污染食品C.螨虫叮咬

D.感染动物粪便进入伤口E.蚊子叮咬

6.不需要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病原微生物是< )

A.鼠疫杆菌B.流行性乙脑病毒C.普氏立克次体D.钩端螺旋体E.登革病毒

7.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错误叙述是( )

A.幼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B.主要的传播媒介是伊蚊

C.测定体内特异性IgM可以做出早期诊断

D.病后免疫力持久E.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8.蚊子在乙脑流行环节中的作用是( )

A.传染源B.中间宿主C.贮存宿主D.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E.传染源和贮存宿主

9.临床常用于早期诊断乙型脑炎的方法是( )

A.脑脊液中分离病毒B.测定补体结合抗体C.测定中和抗体

D.测定体内特异性IgM抗体E.测定病毒核酸

10.可以通过螨类传播的病毒是( )

A.新疆出血热病毒B.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C.登革病毒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森林脑炎病毒

11.与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致病机制不相符的是( )

A.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B.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可直接造成细胞损伤

C.超敏反应造成血管和肾脏病变加剧D.细胞免疫功能亢进是致病关键

E.隐性感染不能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12.首选小鼠脑内接种分离的病毒是( )

A.流感病毒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C.腮腺炎病毒

D.柯萨奇B组病毒E.单纯疱疹病毒

13.关于虫媒病毒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呈小球形B.核酸为单股正链的RNA,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

C.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D.节肢动物既是传播媒介,又是贮存宿主、

E.所致疾病与地区、季节无明显关系

14.关于登革病毒错误的是( )

A.引起的登革热俗称断骨热B.人和猴是登革热病毒的自然宿主

C.伊蚊为其传播媒介D.登革休克综合症多发生再次感染,与相应抗体有关

E.登革热的预防措施主要的是接种疫苗

四、问答题

1.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特点。

2.简述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致病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地:由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所传播的疾病,往往在原始森林或其它无人地区的动物中流行,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2.HFRSA即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英文缩写,此病毒为在我国流行广泛、危害极大的肾综合症

出血热(也称流热)的病原体。

3.虫媒病毒:是一大类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在脊椎动物间传播的病毒。

4.自然疫源性疾病:指的是病原微生物除感染人外,还存在于动物贮存宿主、传播媒介体内及自然疫源地。易感者进入自然疫源地就会受到感染而患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地方性、季节性特点,其发病与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的存在与活动有关。

5.登革休克综合症:也称登热、出血热。通常发生于过去有登革感染,现再次感染的儿童或成人。发病的严重程度与病人血清中原来存在的登革病毒抗体有密切关系。病情较重,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二、填空题

1.吸血节肢动物,蚊,蜱,螨2.披膜病毒,黄热病毒,布尼亚病毒3.乙脑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4.球形,单股正链RNA 5.有,敏感,敏感6.库蚊,幼猪7.一,稳定,灭活8.传播媒介,贮存宿主9.二,病毒血症,脑细胞10.隐性和轻症,血一脑屏障11.防蚊灭蚊,灭活疫苗12.肾综合症出血热,鼠13.唾液,尿,粪便,呼吸道,消化道,接触14.单股负链RNA,有15.羊蜱16.伊蚊,南方,普通型登革热,登革休克综合症

三、最佳选择题

1.C 2.D 3.A 4.E 5.E 6.D 7.B 8.D 9.D 10.B 11.D 12.B 13.E 14.E.

四、问答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特点有:

(1)传播媒介:蚊(库蚊)既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贮存宿主。

(2)传染源:幼猪是乙型脑炎最重要的传染源。

(3)感染类型: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流产感染)为主,脑炎发生率仅为0.1%

(4)致病机制:病毒经蚊虫叮咬进人人体血液和淋巴液,可能先在局部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繁殖,经两次病毒血症后穿过血一脑屏障,进一步在脑细胞内繁殖,引起脑实质和脑膜病变。

2.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致病特点:①宿主动物与传染源:鼠类为其主要贮存宿主和传染源。病毒可随感染鼠的唾液、尿、和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②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与感染鼠的血液及其排泄物接触而感染。病毒进入人体的途径有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粘膜。螨虫叮咬也可以传播本病毒。③感染类型:显性感染为主,隐性感染少见且无牢固的免疫力。④临床特点:起病急骤,主要症状是高热、皮下出血和肾脏损害。⑤致病机制:病毒对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反应,尤其是Ⅲ型超敏反应均参与致病。

第二十八次课教案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次课教案

第三十章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及庚型肝炎病毒。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经消化道传播,常因患者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引起流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HAV属于小RNA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2.培养与动物模型 3.抵抗力 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可耐受60℃1小时,-20℃可存活数年。100℃5分钟可将其灭活。 二、致病性 1.传染源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时病人和隐性传染者。其潜伏期为15~30天,在潜伏期末,病人转氨酶升高前7~10天出现病毒血症。病毒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并可持续3~4周。随着特异性抗体的出现,血清及粪便中的病毒才逐渐消失。 2.传播途径 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性极强。病毒污染的食具、食物、用具、玩具等,直接或简接经口进入消化道而感染。最常见的方式是生食或食入未经充分加热的贝类食物而感染。 3.致病机制:尚未阐明。 三、微生物学检查 感染早期可用RIA或ELISA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抗-HAVIgM,它出现早,消失快,是HAV的新近感染的重要指标。抗HAV IgG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既往感染史或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防治原则 HAV主要通过粪便污染食品和水源经口传播,因此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加强食品、水源和粪便管理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环节。丙种球蛋白注射对甲肝有非

特异性被动免疫作用,可用于高危人群或接触者的紧急预防。特异性预防主要用减毒活疫苗活灭活疫苗。 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现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乙型肝炎约10%可转化为慢性肝炎,部分慢性活动性肝炎可转变为肝硬化、肝癌,危害性远比甲型肝炎大。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电镜观察,乙肝患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态的病毒颗粒。 (1)大球形颗粒:又称Dane颗粒,为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一般病毒的包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内衣壳是20面体对称结构,相当于一般病毒的核衣壳。其内部含有病毒的DNA和DNA多聚酶。外衣壳的脂质双层中镶嵌有HBV的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蛋白为HBV的核心抗原(HBcAg)。 (2)小球形颗粒:直径22nm,主要成分是HBsAg,是病毒体复制组装过程中过剩的衣壳成分,不具传染性。 (3)管形颗粒:是一串聚合的小球形颗粒,有HBsAg的成分。 2.培养与动物模型 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目前常采用细胞培养系统作为病毒DNA的转染系统。 3.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由S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在患者血清中HBsAg存在于大球形颗粒的外衣壳、小球形颗粒和管形颗粒上。HBsAg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保护性抗体(抗-HBs)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HBsAg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HBsAg大量存在于血液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指标。相反,血清中出现抗-HBs 倍认为是乙型肝炎恢复的标志。含抗-HBs的血清无传染性而有保护作用。 (2)核心抗原(HBcAg)存在于Dane颗粒核心结构的表面,是HBV内衣壳的成分,其外被HBsAg覆盖,故不易在血液中检出。HBcAg抗原性强,能刺激机

虫媒病毒及出血热病毒新选

第15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 学习要点 一、虫媒病毒 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生物学性状 为单正链RNA病毒,有包膜。基因组为单正链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E 蛋白、M蛋白、C蛋白)和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NS)。E蛋白具有血凝素活性,并可诱生中和抗体。小鼠和乳鼠是易感动物,病毒培养常用C6/36细胞。 (2)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带毒的蚊子和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人感染病毒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所以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相一致。易感者主要是10岁以下的儿童。 (3)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多为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少数免疫力不强的感染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增殖,损伤脑实质和脑膜,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惊厥或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4)防治原则:防蚊和灭蚊是关键。在易感儿童接种灭活疫苗。在流行地区可给幼猪接种疫苗。 2.登革病毒 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有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性。病毒易在C6/36、Vero等细胞中增殖,亦可在蚊体内和乳鼠脑内增殖。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引

起登革热(DF)和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前者病情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酸痛、淋巴结肿大及皮疹等,后者病情较重,可出现皮肤大片紫癜及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并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死亡率高。“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是DHF/DSS的重要的发病机制。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无免疫力,可再次感染。 可用白纹伊蚊C6/36株细胞分离培养病毒;血清IgM抗体检测、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可用于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 防蚊和灭蚊是主要措施。目前尚无特异性的防治方法。 3.森林脑炎病毒 蜱是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多种野生动物是其传染源,人进入林区被蜱叮咬而感染。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脊髓炎和脊髓炎。特异性预防方法是对有关人员接种灭活疫苗。 二、出血热病毒 1.汉坦病毒 (1)生物学性状:为单负链RNA病毒,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刺突。基因组分为L、M、S三个片段。分为十多个型别。 (2)致病性与免疫性: 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 传染源为鼠类,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方性。病毒在鼠唾液、尿、呼吸道分泌物及粪便等污染环境,人和动物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直接接触等方式被感染。 HFRS是以肾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我国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最严重的国家。 HPS是以肺组织的急性出血、坏死为主,临床特征为高热、肌痛、头痛等,并迅速出现咳嗽、气促和呼吸窘迫而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目前主要在美洲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流行。 汉坦病毒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3)防治原则:可用灭活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 2.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又称为新疆出血热病毒。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野生啮齿类动物以及羊、牛、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第二十八章肝炎病毒 一、名词解释 1.Dane颗粒2.小球形颗粒3.HBsAg 4.HBeAg 5.HBcAg 6.pre—S1蛋白7.pre—S2蛋白8.δ因子9.HDV的联合感染10.HDV的重叠感染 二、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七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由血液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3.肝炎病毒中属于DNA病毒的是——;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4.已有疫苗可进行主动免疫的肝炎病毒是——和——。可用人工进行紧急预防的肝炎病毒是——和——。可进行细胞培养的肝炎病毒是——和——。 5.为防止输血后肝炎,筛选献血员时应当检查——、——、——、——。 6.以引起急性肝炎为主,一般不转为慢性或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和——。感染后易转为慢性的肝炎病毒是——、——和——。 7.肝炎病毒中,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是——;最易发生变异而转为慢性感染的是——。 8.HA V属于——科——属,其形态为球形,直径约——nm。 9.HA V的核酸类型为——,衣壳对称形式为——· 10.HA V的传染源是——和——,其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和——。其传染性消失一般在发病后第——周。易感年龄为——和——。 12.HBV感染者的血清用电镜观察可见到——、——和——。其中——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HBV。 13.HBsAg由HBV的——基因编码,以——、——、——三种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 14.临床上HBV两对半指的是——、——、——、——、——。 15.HBV的抗原主要有——、——和——。抗HBV再感染的中和抗体是针对——抗原的抗体。 16.HB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70%的乙醇——灭活HBV。常用于肝炎病房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是——。 17.乙型肝炎最重要的传染源是——,其感染呈明显的家庭集聚性表明,HBV除可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外,还可经——、——、——途径传播。 18.乙肝的转归和预后与机体的——有关。 19.急性乙型肝炎血清中——、——、——抗原抗体滴度较高。如持续高滴度阳性六个月以上,应考虑乙肝由——转为——·HBsAg和HBeAg转阴表示乙肝进入——,预后良好。—— 20.抗一HCV抗体阳性表明被检验者血液中含有——,有传染性,因此,这项检查可作为——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也可作为筛选——的检查项目。 21.HDV感染只发生在有——感染的患者体内,其感染类型分为——和——。 22.HEV与HA V均通过——途径传播,HEV多通过粪便污染——而引起流行。 三、最佳选择题 1.对甲型肝炎的错误叙述是( ) A.病原体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病毒能在组织培养中增殖并传代 C.在潜伏期末和急性初期,患者粪便及血液均有传染性 D.早期诊断可测定特异性IgG E.一般不转为慢性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五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A. 狂犬病 B. 巨人症 C. 心脏病 D. 白化病 2.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 A. 能直接杀灭病原体 B. 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C. 本身是抗体,能特异性吞噬抗原 D. 是一种抗生素,注射后能增强抵抗力 3.下表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列出的部分法定类型传染病。叙述正确的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通过血液进行传播 B.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 C. 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注射的疫苗属抗体 D. “防疫人员穿着隔离服”属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4.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 A. 抗原 B. 抗体 C. 疫苗 D. 溶菌酶 5.在接触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时,医护人员需穿着防护装备,这一措施属于() A. 保护易感人群 B. 控制传染源 C. 切断传播途径 D. 清除病原体 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皮肤的保护作用 B. 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C. 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D.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7.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是 A. 艾滋病患者 B. 艾滋病病毒的携带者 C. 吸食和静脉注射毒品的人 D. 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8.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 A. 锻炼身体 B. 计划免疫 C. 控制传染源 D. 讲究个人卫生 9.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唾液中的溶菌酶溶解病菌 B.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C.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 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医学检验-微生物-肝炎病毒测试题

第29章 肝炎病毒测试题 一.概念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存在于Dane颗粒表面和小球形颗粒及管型颗粒中。可大量存在于感染血清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2.HBcAg: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为乙肝病毒衣壳成分,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但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抗体在血清中维持时间较长,低滴度抗体是过去感染的标志,高滴度时提示病毒有活动性复制。 3.HBeAg:e抗原。游离于血清中,与病毒体及DNA多聚酶的消长一致,故可作为病毒有复制及血清具有感染性的一个指标。 二. 填空题

1.肝炎病毒有 、 、 、 和 五种类型。 2.肝炎病毒中,由粪—口途径传播的有 、 ;由血液 和垂直途径传播的有 、 、 ;属于DNA病毒的 有 ;属于缺损病毒的是 ;已有疫苗可主动免疫的是 和 ;可进行细胞培养的是 。 3.HBV的外衣壳由 、 和 蛋白组成,构成HBV的 ;内衣壳由 组成;核心由 和 组成。 4.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为 和 ,猩猩和猿猴作为传 染源的意义不大. 5.甲型肝炎的血清抗体中,表示现症感染的抗体是 ,而表示既往感 染的抗体是 . 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血清标本,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3种不同 形态结构的颗粒,其传染性也不同, 即小球形颗粒和 以及 。 7.乙型肝炎基因组为双股环壮DNA,内含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称为S 区,C区, 和 . 1.HAV,HBV,HCV,HDV,HEV。 2.HAV、HEV, HBV,HCV,HDV, HBV, HDV, HAV,HBV, HAV。 3.S、pre-S1、pre-S2,HBsAg;HBcAg;双股非闭合环状DNA,DNA多聚 酶。 4.甲型肝炎的患者和隐性(亚临床)感染者。 5.潜伏期未期,急性期早期。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第二十九章虫媒病毒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地2.HFRSV 3.虫媒病毒4自然疫源性疾病5.登革休克综合症 二、填空题 1.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通过——叮咬人和动物而传播的疾病的病毒。其传播媒介常见的有——、——、——等。 2.虫媒病毒包括——科、——科和——科。 3.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主要种类有黄病毒科的——、——和——,以及布尼亚病毒科的——和——。 4.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形态为——,核酸类型为——。 5.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为——包膜病毒,对脂溶剂——。对酸——。 6.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和——,作为传染源的动物主要是——。 7.乙脑病毒的血清有——种,其抗原性——,可用——疫苗预防该病毒。 8.蚊子不仅是乙脑病毒的——,还是其——。 9.乙脑病毒经——次——症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变性坏死。 10.乙脑病毒感染类型多表现为——感染,脑组织的感染多与机体——结构与功能不完善。 11.预防乙型脑炎的措施包括——,特异性预防需接种——。 12.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其动物宿主和传染源主要是——。 13.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可以通过感染动物的——、——或V等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人进入疫区可通过——、——和——等途径受到感染。 14.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其包膜上——血凝素。 15.新疆出血热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传播媒介是——。 16.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主要发生在我国——各省,临床分为——和——两个类型。 三、最佳选择题 1.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 A.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B.新疆出血热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D.森林脑炎病毒E.狂犬病毒 2.与乙型脑炎病毒免疫特点不相符的是( ) A.保护性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B.隐性感染也可以获得牢固免疫 C.中和抗体不能抵抗病毒的再感染D.细胞免疫可以抵抗再感染 E.抗原性稳定.免疫效果好 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 ) A.日本脑炎病毒B.脑膜炎双球菌C.森林脑炎病毒D.麻疹病毒E.疱疹病毒 4.下列不属于黄病毒科的病毒是( ) A.森林脑炎病毒B登革热病毒C.黄热病毒 D.乙脑病毒E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 5.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毒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A.吸入含病毒尘埃B.食入病毒污染食品C.螨虫叮咬

第17章 肝炎病毒

第17章肝炎病毒 学习要点 一、甲型肝炎病毒(HA 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27~32nm,呈20面体对称,无包膜。 (2)基因组为单正链RNA,长约7500个核苷酸左右。 培养特性 (1)HA V可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中增殖,但生长缓慢,不引起细胞病变。 (2)动物模型可用黑猩猩、狨猴及红面猴。 抵抗力 (1)HAV对温度的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剂可将其灭活。 (2)对酸、碱和干燥有较强抵抗力。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通过粪-口传播。 (2)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 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3)甲型肝炎的预后良好。 (4)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3.微生物学检查 病毒学检查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可用电镜或免疫电镜观察患者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或用ELISA和RIA检测HA V抗原。 血清学检查 (1)抗-HA V IgM可作为早期诊断和近期感染的指标。 (2)恢复期抗-HA V IgG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才有诊断意义。 (3)感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AV,对该病毒的再感染有免疫力。 4.防治原则

一般措施 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卫生、个人与环境卫生。 特异性预防 (1)人工自动免疫----我国使用H2株甲肝减毒活疫苗,用于1岁以上儿童或 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预防效果较好。 (2)人工被动免疫----对与甲型肝炎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或儿童于1~2 周内 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用于甲肝的紧急预防。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1)病毒,具有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三种形态。 (2)基因组DNA为双股未闭合的环状结构。 (3)抗原抗体系统有HBsAg、抗-HBs、HBcAg、抗-HBe、HBcAg、抗-HBc、Pre S、抗-Pre S。 培养特性 (1)目前HBV尚不能在传统的细胞培养中分离培养。 (2)常用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鸭、土拨鼠及地鼠等动物模型。 抵抗力 (1)抵抗力较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有耐受性。不被70% 酒精灭活。 (2)高压蒸汽灭菌或100℃10分钟可将其灭活。氧化剂类可消除其传染性。 2.致病性与免疫性 (1)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2)主要通过血液及母婴传播。 (3)病毒进入机体后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机体的免疫病理反应在引起肝细 胞损害上起主要作用。 (4)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症状带病毒,或引起急性、慢性、 重症肝炎等。慢性肝炎又可促进肝硬化发生,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专论与综述我国常见的虫媒传染病 王成惠,秦少青 (丹东市65735部队医院,丹东118002)

随着气候的变暖,大地和森林又披上了绿装。鲜花盛开, 绿草清脆,森林茂盛,悦耳的鸟鸣声耳畔回绕。回归大自然,走入天然氧吧,享用没有任何污染的纯绿色山野味和农家 菜,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工作之余的生活主旋律。但是,在快乐和愉悦之余,有必要提醒大家,春暖花开的时节也是致病原滋生的时节,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虫类变得异常活跃,因此,经常去户外草林茂密地方游玩的人们,要注意对各种蚊虫的防范。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危害比较严重的由蚊虫叮 咬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区,北方有些省份分布较窄。如黑龙江的宁安,辽宁的沈阳、 抚顺、辽阳、阜新、营口、丹东、铁岭、锦州、朝阳、桓仁和本 溪。4~10月是蚊虫的活动期,6~8月为高峰期;5月份开始发病,7~9月为高峰期,11月份渐息。2006年全国发病1068人。 临床症状:发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并伴有 剧烈头痛、背痛、肌肉痛和关节痛。登革出血热比登革热更凶 险,以发热、皮疹、出血、休克等为特征,病死率高达5%~ 10%。 1虫媒传染病的特点2.2.2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在我国主要 虫媒传染病是以蚊、蠓、蜱、螨、虱、蚤、白蛉等节肢动物的吸血叮咬引起感染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大都具有一下特 点:⑴ 染,由三带喙库蚊传播、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除东北北部、青海、 2 的约 102.1 2.1.1年分行, 6~8月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0917

专论与综述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7d左右,起病急骤,有发热、头痛、 困倦乏力、呕吐等症状。发病初期病人棉布和胸部皮肤潮红, 继而口腔黏膜及其他部位皮肤有出血点,病情严重的病人有 鼻出血、呕血、血尿、蛋白尿、低血压甚至休克等为特征。1965年在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巴楚县等境内首次发现.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尔盆地边缘有本并的疫源地存在。我国已成功研 制出新疆出血热疫苗。兽共患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全沟硬蜱是传播媒介。1985年 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以来,现已证实全国又19个省 市自治区存在自然疫源地,29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莱姆病感 染。西北、东北和内蒙古的草原和林区是主要的流行区,感 染率在5%~10%。该病多流行于夏秋季。通常4月份开始出 现病人,5月份明显增多,6月份达高峰,其后逐渐减少,8月份渐息。人群对莱姆病普遍易感。年龄分布范围广,以青壮 2.1.5肾综合征出血热由恙螨携带的汉坦病毒引起的一年多发。 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京杭大运河-淮河流域地区。只有新疆和青海无病例发生。我国每年发生的病人数占世界发病人数的 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20d,最长可至3个月。疾病初期常以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征。病变常是播散性,引起心 脏、神经或关节病变。 90%,每年都有 峰( 人。潮红,2.2 北至江 除湖北省宜昌到 2.2.1 死亡。 7个 和人口 。目 1200人。 病 2.2.2 是由恙虫 北。主要媒介为白蛉。通常一年白蛉出现约3~5个月。如在 北方,中华白蛉指名亚种始见于5月中、下旬,6月中旬达高峰,9月中、下旬消失。白蛉以幼虫潜藏于10cm以内的地表染恙螨叮咬相关。外地人偶入疫源地比当地人更易感。 临床特征:潜伏期4~20d,一般为10~14d。为突然起病、发热、叮咬处有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 浅土内越冬。成虫通常栖息于室内外阴暗、无风的场所,如屋3防治 角、墙缝、畜舍、地窑、窑洞、桥洞等处。近年来发现在我国川北和陇南山区存在以中华白蛉为主要媒介的黑热病自然疫 源地。 临床特点:为不规则长期发热,脾脏进行性肿大,贫血,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多,在我国患者、病犬 及受染的野生动物均可成为传播源。 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有27种,其中虫媒病就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乙型脑炎、黑热病、 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丝虫病9种。可见,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性。但虫媒传染病的防治也是很难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乙 型脑炎和新疆出血热可以用疫苗控制,其他虫媒传染病的防 治主要是通过清除传播媒介的孳生地,消灭传播媒介,切除 2.2.3莱姆病是由蜱携带的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传播途径来实现。 18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09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百科名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西医学名:乙型病毒性肝炎 所属科室:内科-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肝脏 主要症状:不同类型症状不同 主要病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传染性: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等 目录 疾病介绍 疾病分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疾病治疗 饮食注意 专家观点 疾病介绍 乙型肝炎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性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我国于2006年进行的乙型肝炎流行病毒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9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约为2000多万。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等)、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扎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才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随着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大力推广,及其它母婴阻断措施的实施,母婴传播得到极大控制。目前HBV-DNA阳性母亲分娩约有百分之九十通过干预成功阻断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

第二十八章笔记

第二十八章: 1976-1989年间文学思潮第一节:新时期之初的文艺复苏?一、新时期文学的前奏-- ?“天安门诗歌运动” 《天安门诗抄》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人民的总理爱人民。 ?总理和人民同甘苦, ?人民和总理心连心。 ?花儿虽小自家栽, ?清明时节含泪采。 ?一束鲜花全家心, ?总理在人民心中活万代。 《天安门诗抄》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素纸黑纱含恸剪, ?苍松翠柏和泪扎。 ?谁言献花是旧俗, ?明朝她死定无花。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为文艺复苏提供了前提保障。 三、三只报春的燕子:新时期的文艺复兴:预 示文学新时期开始 ?白桦的剧本《曙光》 ?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四、新时期文艺的起点:第四次文代会(标志文艺 界的全面解冻) ?1979年10月30日-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艺术工作者第四 次代表大会; ?茅盾致开幕词,他指出这次大会的任务;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辞; ?周扬在会上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的报告,提出了文艺工作者新时期的六大光荣任务。 第四次文代会的成绩和意义 ?明确了新的历史时期文艺要为两个文明建 设贡献力量的工作任务;重新确立了“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等文艺政策;在中国当代文艺运动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新时期初期文艺观念的争鸣

?(一)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重新辨识和争鸣 ?“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1980年文艺新的指导思想。 (二)现实主义的论争 ?现实主义的核心问题——真实。 ?当代文学前30年是“伪现实主义”,不敢大胆真实写作;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第二节80年代前期的文学思潮 一、1980年前后对西方现代文艺的简单评介?中国文学史上两次大规模吸收西方文学成果的阶段: ?第一次是在五四; ?第二次是在80年代初; ?这一时期区别于上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学在发展中自觉地、大规模地把西方20世纪以来的各种文学、思潮作为革新文艺的主要参照。 西方现代派 ?意识流:“由关注人的外部活动到关注人的内部活动”《追忆似水年华》、《到灯塔去》、《尤利西斯》; ?存在主义:“以个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和自由”;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要求] 掌握血清中HBV-DNA的提取方法及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 了解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教学时数] 讲授2学时,实验6学时。 [讲授内容] 血清中病毒DNA的提取方法和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原理;核酸测定引物设计原理;HBV-DNA测定引物设计思路;HBV-DNA荧光定量PCR试剂组成、相应作用及反应混合液配制;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实验内容] 分组提取血清中HBV-DNA;配制反应液并上机操作,实时观察,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总结 [自学内容] “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 实验指导(自编) 实验乙型肝炎病毒(HBV)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理】 Real time PCR 是普通PCR 的一项改进,使用了针对扩增DNA 的荧光物质,使得DNA 的数量与检测到的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大致得到DNA 的扩增曲线,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即对DNA靶分子的起始拷贝数进行定量的核酸检测。该方法精确、灵敏、特异性强、污染途径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是国际公认的核酸分子

定量的标准方法。它已逐渐代替了Northern blotting 以及semi RT-PCR技术。 本实验从HBV携带者或者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抽提HBV基因组DNA,采用核酸扩增结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 利用一对乙肝病毒特异性引物和一特异性结合于扩增区另一位点的TaqMan探针, 实现对乙肝病毒模板的扩增和检测。使用商品化试剂盒:HBV实时荧光定量试剂盒,深圳匹基公司(PG,Biotech.)。针对表面抗原S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个探针。TaqMan荧光探针技术中,两个荧光染料标记在探针上,一个叫报告基团(R),一个叫淬灭基团(Q)。当两个荧光基团都连在探针上时,报告基团的荧光被淬灭基团抑制。在延伸中,DNA聚合酶利用5’→3’外切酶活性把报告基团从探针上切下来。一旦和淬灭基团分开,报告基团释放出荧光。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积累来反映乙肝病毒DNA的扩增.产物的积累,根据扩增反应的动力学特征使用外部标准曲线对初始模板定量(图4)。 图4: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原理 R:荧光报告基团Q:荧光淬灭基团 【试剂与器材】 1.HBV-DNA检测试剂盒:DNA提取液1,DNA提取液2,PCR预混合液(含有Mg2+、PCR反应缓冲液、dATP、dUTP、dGTP、dCTP引物、荧光标记的探针)、Taq酶、UNG,强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临界阳性血清,四种不同浓度的阳性参控品、双蒸去离子水。 2.荧光定量PCR仪 3.PCR反应管 4.移液器及移液器吸头 5.高速离心机 6.漩涡混合器

病原生物学23-29章病毒学练习new

二、名词解释 1、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 2、霍乱肠毒素:霍乱毒菌的外毒素 3、Dane颗粒:具有感染性的完整乙肝病毒颗粒。 4、HBsAg:包围在细菌菌体抗原外表的抗原。 三、问答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感染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病灶局限且脓汁粘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病灶扩散且脓汁稀薄。 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沉积在病灶周围并使感染局限化,形成血栓,造成局部坏死,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侵袭性胞外酶破坏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造成组织坏死,促进病菌扩散。 2、肥达试验的原理与结果分析 肥大试验的原理:用已知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待检血清作凝集试验。 结果分析:一般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凝集效价>=1:160、引起副伤寒的沙门菌H凝集效价>=1:80时有诊断价值。有时单次效价增高不能定论,可在病程中逐周复查,若效价逐次递增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有诊断意义。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 正常值,则伤寒和副伤寒的可能性大,如两者均低,患病可能性小,如O高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如O不高而H高,可能是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3、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及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 致病因素:霍乱肠毒素、菌毛、鞭毛。 致病机制:致病菌经口到达小肠后,黏附于肠粘膜表面并迅速繁殖产生肠毒素而致病。 4、破伤风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般性预防:对军人及易外伤者进行破伤风类毒素的主动免疫。 紧急预防:(1)正确处理伤口:使用3%的过氧化氢彻底冲洗伤口,坏死组织的伤口应 清创、扩创;(2)对伤口污染严重而未经过基础免疫者,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剂量为1500~3000U。 治疗: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两个方面。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TAT。抗菌治疗可选用四环素、红霉素等。 5、试述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结果判断及意义 方法与结果判断:常规实验分别取两种PPD各5个单位分别注射两前臂皮内,48~72h 后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对临床诊断有意义。若PPD—C侧红肿>BCG—PPD侧为感染。反之,BCG-PPD侧>PPD-C侧,可能系卡介苗接种所致。<5mm 者为阴性。 意义:(1)阳性: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卡介苗接种成功,机体对结核分枝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90—1995 前言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秀玉、徐道振、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对乙肝患者的诊断及处理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3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1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2 诊断标准 3.2.1 急性肝炎 3.2.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a)流行病学资料: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或曾有其他医源性感染,生活中的密切接触,尤其是性接触而未采用避孕套者。 b)症状:指近期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和消化道症状。 c)体征:主要指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增高。 e)HBV标记物检测:符合急性乙肝的病原学标志,详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A2。 f)病理组织学特点:如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者可作肝活检,详见附录B。 在以上各项中病原学指标、症状和肝功能异常为必备条件,流行病学资料和体征为参考条件。疑似病例:符合以上诸条中b)+d)。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e)。 3.2.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a)同3.2.1.1.a)。 b)指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持续一周以上的明显乏力、消化道症状及尿黄。 c)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d)肝功能检查:ALT升高,血清胆红素(Bil)大于17.1μmol/L(大于1mg/dL)和/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乌兰察布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传染病 同步练习

乌兰察布市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五章第一节传染病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7题;共36分) 1. (2分) (2017八下·西华期末) 传染病的特点是() A . 由病毒引起 B . 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C . 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 D . 通过呼吸道传播 2. (2分)在美洲爆发流行的寨卡病毒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这种虫媒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防治以消灭蚊虫为主要措施.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寨卡病毒属于传染源 B . 消灭蚊虫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C . 研制相应疫苗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D . 寨卡病毒在细胞内繁殖 3. (2分) H7N9禽流感病毒能引起传染病,确诊的患者大都有禽畜类接触史,疫区对患病的禽畜类采取了焚烧等防控措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 H7N9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 B . 患病的禽畜类是引起该病的传染源 C . 对患病的禽畜类焚烧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D . 若H7N9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注射后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4. (2分)世界艾滋病日是每年的() A . 3月12日 B . 6月5日 C . 12月1日 5. (2分)(2018·随州模拟) 关于有关人体健康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与艾滋病患者共同学习或握手,不会感染艾滋病 B . 对鸡舍进行消毒以预防禽流感,这一措施属于控制传染源 C . 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原因是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 D . 为去除果蔬农药残留,可以清水浸泡或削去外皮 6. (2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属于() A . 病原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我国亦为乙型肝炎病毒(HBV)高流行区,根据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5岁以下儿童HBsAg的携带率为0.96%[1]。目前HBV分为A~I共9个基因型,各基因型又可分为不同亚型。基因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理特征,且与HBV感染后的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应答等都有密切关系,能影响HBV感染自然病史、乙肝e抗原(HBeAg)血清转换、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和病毒变异的方式等。因此,了解HBV基因型的分布对于疾病的诊断、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HBV基因分型时,大多数的研究对象来自于临床,对自然人群感染HBV标本的基因分型进行研究的不多。在对深圳地区居民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HBsAg阳性血清做进一步基因型分布研究,以初步了解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流行特点,为指导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以深圳市居民作为目标人群,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1岁~59岁深圳户籍人口和在深圳居住6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作为抽样对象。 1.2仪器与试剂MultiskanMK3酶标仪(芬兰);ELx50型洗板机(Bio-Tek公司);7500型荧光PCR仪(ABI公司)。HBV血清学标志物试剂盒(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B20101102);HBVDNA检测试剂盒(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号:20100501);HBV基因分型PCR检测试剂盒(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00910)。 1.3方法

第 章 肝炎病毒

第 29章 肝炎病毒 一、选择题 【A型题】 1、 HA V的血清型别有: A. 1 个 B.2 个 C.3 个 D..8 个 E.24个 2、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蚊虫叮咬 E.性接触 3、 甲型肝炎病毒颗粒首先是使用什么方法发现的? A. 电镜直接观察 B.免疫电镜检查法 C.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包涵体 D.免疫荧光技术 E.PCR 技术 4、 Dane颗粒是指: A. HA V颗粒 B.完整的 HBV颗粒 C.HBV球形颗粒 D.HBV管形颗粒 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 5、 HBV的核酸类型为: A.单正链 RNA B.单负链 RNA C.双链分结段 DNA D.双链环状 DNA E.双链 RNA 6、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消化道传播 B.血液、 血制品传播 C.呼吸道传播 D.蚊虫叮咬 E.直接接触 7、对 HBV最敏感的动物是: A. 幼猪 B.黑猩猩 C.大白兔 D.豚鼠 E.鸭 8、HBsAg在血清中的主要形式是: A. 球形颗粒 B.管形颗粒 C.Dane颗粒 D.免疫球蛋白 E.免疫复合物 9、Dane颗粒的直径为: A. 27nm B.34nm C.42nm D.0.120nm E.80nm 10、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 A. HBsAg B.抗-HBs C.HbcAg D.HbeAg E.抗-HBe 11、与原发性肝癌相关联的病毒是: A. HA V B.HBV C.HIV D.EBV E.HSV-2 12、诊断甲型肝炎最实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是: A. 免疫电镜法检测粪便中标本中病毒颗粒 B.ELISA检测血中抗-HA V IgM C.取粪便标本作病毒分离培养 D.PCR 检测血液中HA V RNA E.粪便标本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 13、某患者血清检测HBsAg(+)、HBeAg(+),则说明该患者: A. 无传染性 B.正向好的方面转化 C.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D.对 HBV具有免疫力 E.具有较大的传染性 14、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 A.HA V B.HBV C.HCV D.HDV E. HEV 15、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 A. 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B. 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C. 有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 D. 无感染性,有免疫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E. 有感染性,无免疫原性,不产生任何保护性抗体 16、关于HA 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B.经粪-口途径传播 C.只有一个血清型 D.感染易转变成慢性 E.病后免疫力牢固 17、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是: A. HBsAg B.HBcAg C.HBeAg D.Pre S1 抗原 E.Pre S2 抗原 18、关于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第三十章 黄病毒

第三十章黄病毒 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大群具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这类病毒通常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蝉、白岭等)传播,故过去曾归类为虫媒病毒(arbovirus)。由于“虫媒病毒”一词在分类学中含义不够准确,所以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我国,主要的黄病毒成员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与黄病毒许多性状相似,亦通过节股动物传播,但基因组结构及复制方式不同的甲病毒属主要分布在美洲和非洲,重要的成员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以往认为,我国不存在甲病毒感染。近年研究发现新疆、云南、贵州等地区人群亦有不同程度的甲病毒属(辛德毕斯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感染。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可列于表30-1: 表30-1 黄病毒与甲病毒的共同特征 Comparation items Characters 形态球形 直径40~70nm 包膜有 衣壳蛋白对称类型20面体立体对称 基因组ss+RNA(有感染性),在胞质内增殖 传播途径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 黄病毒和甲病毒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可总结如表30-2: 标30-2 黄病毒和甲病毒的常见临床症状与疾病 Symptom Disease 脑炎或脑脊髓炎乙型脑炎、森林脑炎、东部马脑炎 特殊部位的全身性感染登革热、辛德毕斯热 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性感染黄热病 表现为出血热的全身性感染登革出血热、新疆出血热 表现为关节炎的全身性感染基孔肯雅热、罗斯河热 第一节乙型脑炎病毒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简称乙脑。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