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选修4第三章复习

化学选修4第三章复习

化学选修4第三章复习
化学选修4第三章复习

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1)强、弱电解质:(根本区别:电离程度不同)

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而非电解质在两种状态下都不可以。均为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溶液中微粒实例电离过程

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

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强酸、强碱、大多

数可溶或难溶盐

不可逆,无

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某些共价化合物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

子和又有电解质分子弱酸、弱碱例:

Fe(OH)3,、NH3.H2O

Cu(OH)2等、水

可逆,有电

离平衡

非电解质典型的共价键结合而

成未知情况非金属氧化物、氨

气及大部分有机物

未知情况

例1:强电解质溶解度大,弱电解质溶解度小(错)

例2:强电解质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或极性键,而无非极性键(错)

例3:在醋酸下列性质中,可证明其为弱电解质的说法是(AB)

A:1mol/L的醋酸溶液中c(H+)约为1×10-2 mol/L

B: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C:在温度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与Mg反应,后者反应速率更快

总结:

例4:关于盐酸和(醋酸或氯化铵)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A两者浓度相同时:①两者的c(H+)相等吗?②等体积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吗?B两者pH相同时:①用水稀释100倍,比较两者稀释后pH大小

②分别用水稀释a、b倍,稀释后达到相同pH。比较a、b大小

总结:在A情况时,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C(H+)醋酸;两者在等体积等浓度时中和能力相同;

例5: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和NH4HSO4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2)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导电性变化:

例1:弱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对,弱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不会电离)

例2:在同温同压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强(错)

例3:NaCL晶体不导电的原因:固体中存在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

例4: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电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总结:电离过程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电解过程定义:将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又称电解液。

离子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可导电,共价型电解质只在水溶液中导电。

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两者越大或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例5:氨水在加入等浓度的醋酸溶液后混合后,导电性大大增强(对)

例6: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入稀氨水,溶液导电能力如何变化?

例7:在NH3*H2O?NH4++OH-平衡中,如何使氨水电离程度及c(OH-)增大?

例8:把0.05mol NaOH固体加入100mL的0.5mol/L的氨水,导电性如何变化?

例9:把50mL 0.5mol/L盐酸加入50mL 0.5mol/L的氨水中,导电性如何变化?

提问:电解质的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越大,其导电能力越强?

总结:

(3)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V1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V2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状态,即电离平衡。

提问: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所电离出来的离子的浓度会不会相等?

①电离方程式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

1、电离常数的定义: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浓度乘积(c(A+)*c(B-))与溶液中未电

离的电解质分子浓度(c(AB))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电离常数的作用:是电离平衡的平衡常数,描述了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

3、多元弱酸(碱)分布电离,酸(碱)性强弱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H++HCO3- (K1) HCO3-?H++CO32-(K2) 而K1>K2

比如:H2CO3

4、电离平衡常数变化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值不变,与其他因素无关。

5、相同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比如: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

例1:什么情况下可说明A酸比B酸的酸性强?(全错)

A:溶液导电性A酸大于B酸 B:同温度时,A酸的电离常数比B大

C:等体积等浓度时,与活泼金属反应速率A酸比B酸大

D:等体积等浓度时,与活泼金属最终产生其他A酸比B酸多

总结:两酸要在温度、浓度、结构(同为某元酸)才能比较。

变式:若全部选项在温度、浓度、结构条件下,请判断选项的正误

总结:

例2:等体积浓度为0.01mol/L的盐酸和醋酸加Mg,过程中哪种酸反应V快,生成气体多?解析:醋酸是弱电解质,这里浓度指醋酸部分电离的H+浓度,醋酸浓度必大于0.01mol/L;

在常温下,H+浓度为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度为1%,其溶液实际浓度约为

1mol/L,即醋酸含溶质物质的量比盐酸多,后者放出气体更多;反应开始瞬间,两种反应速率相同,盐酸随反应进行H+浓度下降,而醋酸溶液存在电离平衡,H+得到补充。若以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后者比前者更快。

变式1:根据上述解释,是否可推断当体积同为1L,氢离子浓度分别为1mol/L、0.01mol/L 的盐酸和醋酸在与Mg反应过程速率相等,生成气体一样多?

变式2:判断等体积等pH的两者加Mg情况及两者是否恰好中和等物质的量NaOH?

变式3:pH=2的醋酸和c(H+)=10-2mol/L的盐酸,问题同上变式2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移动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①温度:电离过程一般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例1:通过加热升温能否促进10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的电离又能使溶液pH值增大?

②浓度:当加入的物质改变电离平衡中某微粒浓度时,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

1、电离方程式:H2O?H++OH-或H2O+H2O?H3O++OH-(H3O+是水合氢离子)

例1:室温下,将碳酸钠溶液加热至100℃,水的电离程度如何变化?

提问:水的电离程度的变化有什么决定?

2、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w=c(H+)·c(OH-)/c(H2O) 由于c(H2O) 是一定值,

所以K w=c(H+)·c(OH-);在25℃时,K w=1×10-14mol/L,而c(H+)=c(OH-)=1×10-7mol/L 在100℃时,K w=1×10-12mol/L,纯水中c(H+)=1×10-6mol/L

总结:K w只受温度影响;在纯水中,无论温度如何,c(H+)=c(OH-)恒成立,即pH=7。

3、溶液的pH 表示:pH=-lg c(H +)

适用范围:0≤pH ≤14;当溶液c(H +)或c(OH -)大于1mol/L 是,不用pH 表示溶液酸碱度。

4、测定溶液pH 方法:使用pH 计测量精准度为0.01;广泛pH 试纸精准度为1(整数)

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例:2:水电离产生的H +、OH -的浓度与溶液pH 的关系(均在常温或某温度下进行)

(1)某溶液测得pH 值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水电离产生的c(H +)可能等于10-13mol/L

B :该溶液为强碱溶液D :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

C :由水电离产生的c(H +)可能等于10-1mol/L E :溶液中c(H +)=10-13mol/L

(2)某稀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必呈碱性

B :溶液必呈酸性

C :溶液pH 值可能为1

D :溶液pH 值可能为13

(3)某稀溶液测得pH 值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必呈中性

B :溶液可能呈酸性

C :溶液可能呈碱性

D :c(OH -)=c(H +)

(4)在某温度下,纯水的c(H +)=2×10-7

mol/L ;在此温度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为4×10-13mol/L ,则该溶液的pH 值可能是12.4 (lg4=0.6) 【评价P96】 总结: 例3:求常温25℃下混合溶液的pH:

(1)pH=3的盐酸与pH=5的硫酸等体积混合 (2)pH=10和pH=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3)pH=12的NaOH 和pH=4的HCL 等体积混合

(4)99mL0.1mol/L HCL 溶液与101mL 0.05mol/L Ba(OH)2溶液混合

(5)pH=11的NaOH 溶液和pH=13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

总结: 例4:求下某酸碱混合溶液混合前酸碱体积比:(6在常温条件下)

(6)pH=13的强碱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得混合液pH=11,求两者混合前的体积比

(7)保持100℃,pH=8的Ba(OH)2与pH=5的盐酸混合,使混合溶液pH=7,求体积比 总结: 例5:pH 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转化:

(8)0.01mol/L H 2SO 4溶液的pH 为1.7

(9)将1mL pH=5的盐酸溶液稀释至1L ,请估算此时pH 范围:6~7之间

列举下列溶液:NH 3·H 2O 、CH 3COOH 、H 2SO 4、HCLO 、KOH 、Ba(OH)2、NaCL

(10)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下,按照溶液pH 大小排列顺序

(11)当各溶液pH 相同时,按照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排列顺序

总结:

(2)酸碱滴定中和(实质:H ++OH -?H 2O )

一、中和滴定计算依据:酸和碱起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二、中和滴定实验:【练习详见评价P102、103或导学稿】

①所需试剂:0.1mol/L 的HCL 溶液,NaOH 溶液(未知浓度)、酚酞溶液、蒸馏水 ②所需仪器:滴定管夹、锥形瓶、洗瓶、铁架台、烧杯

玻璃型酸式滴定管(用于酸性、氧化性的试剂,因为它们会腐蚀橡胶)

橡胶型碱式滴定管(用于碱性试剂,碱性物会与玻璃反应生成硅酸钠,使活塞无法打开) 石蕊 pH<5 红色 pH5~8 紫色 pH >8 蓝色 甲基橙 pH<3.1 红色 pH3.1~4.4 橙色 pH >4.4 黄色 酚酞 pH<8 无色 pH8~10 浅红色 pH >10 红色

③实验过程:A.滴定管的准备:检漏→洗涤→润洗→注液→赶气泡→调液面→纪录

B.锥形瓶的准备:注碱液→计读数→加指示剂

C.滴定: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颜色变化。

D.终点的判断:等到滴入(不能过快)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半分钟内不 恢复原来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E.读数:注意使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相切。

F.数据记录并分析处理:按上操作重复2~3次,求出用去标准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根据:c(NaOH)=c(HCL)·v(HCL)/v(NaOH )酸碱中和计算式。 ④误差分析:用标准液(盐酸)滴定待测液(氢氧化钠)时,根据酸碱中和计算式,而标准 液中的c(HCL)是已知的,取放在锥形瓶中的待测液v(NaOH)为准确量取的, 就

是说待测液c(NaOH)是否准确,取决于滴定管中读取的体积v(HCL)。 ⑤误差来源:读数、仪器洗涤、滴定管漏液、标准液不标准、待测液量取等等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阴离子与水电离产生OH-或H+生成弱电解质(弱碱或弱酸)。 (2)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促进水的电离),显示出不同浓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例1:盐类发生水解过程中

例2:pH=9的NaOH 溶液和pH=9的CH3COONa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分别为amol/L 和bmol/L ;则a/b= 1:10000

(2)盐类水解的条件:盐必须溶于水,盐必须能电离出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多元弱酸的盐的阴离子是分步进行的,比如Na 2CO 3

①:CO 32-+H 2O ?HCO 3-+OH -(主要)②:HCO 3-+H 2O ?H 2CO 3+OH -(次要)

2、多元弱碱的盐的阴离子水解复杂(可看做一步水解),比如Fe 3++3H 2O ?Fe(OH)3+3H +

理解书写规律:1、“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

2、弱碱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和H + ,强酸阴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酸和OH -

(4)盐类水解规律:

例1:同浓度NaX 、NaY 、NaZ 溶液的pH 分别为8、9、10,则对应三种酸的酸性大小 例2:已知酸性:HF >CH 3COOH ,水解程度:NaF CH 3COONa ;溶液的碱性:前者 后者

总结:

例3:同浓度NH 4CL 、(NH 4)2SO4、NH 4HSO4、CH 3COONa 、Na2CO3、NaHCO3、NaHSO 4溶液PH 大小 总结:

变式3:等物质的量浓度NH 4CL 、(NH 4)2SO4、NH 4HSO4、NH 4HCO 3溶液中NH 4+浓度大小 总结:

理解水解规律:

1、“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符合例题3 “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符合例题2

2、pH 之和为14的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规律:“谁弱显谁性,都强显中性”:符合例题5 例5:温室时下列(等体积)酸碱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小于7的是:( )

A :pH 之和为14的盐酸和氨水混合

B :pH 之和为14的醋酸和氢氧化钡混合

说法

盐的电离被破坏 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 水的电离受抑制 溶液的酸碱性可能变化 判断正误

理由

C:pH之和为14的碳酸氢钠和醋酸混合D:pH之和为14的氯化铵和氢氧化钠混合变式:请说出全部选项中溶液混合后所呈酸碱性;并对混合溶液各种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总结:

例6:关于FeCL3的水解的情况

①如何促进或抑制FeCL3水解?②FeCL3水解达到平衡(不饱和),加什么会使平衡往右移?

③Fe3+水解程度会因为FeCL3浓度大小变化而变化吗?溶液的温度变化呢?

总结:

(5)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越弱越水解,;盐类水解平衡是一种化学平衡)①内因:盐中弱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的弱电解质越难电离(电离常数越

小),对水的电离平衡的促进作用就越大,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

例1: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

A.c(OH-)>c(HA)>c(HB)>c(H+)B.c(OH-)>c(A-)>c(B-)>c(H+)

C.c(OH-)>c(B-)>c(A-)>c(H+)D.c(OH-)>c(HB)>c(HA)>c(H+)

例2:比较0.1mol/LNa2CO3溶液0.1mol/LNaHCO3溶液pH大小并解释。

②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

例1:水溶液在加热时pH变小的物质是:Na2CO3、FeCL3等

例2:MgSO4、ALCL3、Fe2(SO4)3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都可以得到溶质固体吗?

例3: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释热的纯碱去污能力更强的原因。

总结:

③浓度:演的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大。(越稀越水解)

例3:以氯化铵溶液为例:NH4++H2O?NH3·H2O+H+

④溶液酸碱度:控制酸碱度,可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例1:在Na2CO3溶液中,若加入碱,会抑制水解吗?那么加酸呢?

例2:在稀FeCL3溶液中,若加入浓HCL,请问Fe3+水解程度如何变化?加入浓NaOH呢?总结:

(6)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①物料守恒的定义:溶液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与该物质的化学式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等;以中心元素为中心,它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它在各物质中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总和。例如:c(Na+)=2c(CO32-)+2c(HCO3-)+2c(H2CO3) 变式:NH4CL、Fe2(SO4)3

②电荷守恒的定义:电解质溶液中,溶液总呈电中性,即阳阴离子分别所带负正电荷数相等。例如:c(Na+)+c(H+)=2c(CO32-)+c(HCO3-)+c(OH-) 变式:同上并排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例1:V a的0.05mol/L醋酸溶液加入Vb的0.05mol/L氢氧化钾溶液,V a与Vb任意比时,是否存在有离子浓度间的等量关系?

③质子守恒的定义:将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联立相消。变式:同上

例:2:请排列NaHCO3/Na2S溶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写出溶液中的三种守恒。变式:在排列过程中,c(H2CO3)>c(CO32-)成立吗?请解释原因

总结:成立。溶液中的HCO

3-会水解和电离,而本溶液呈碱性,则电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操作平衡移动方向NH4+水解程度pH变化加水稀释10倍

加NH4CL固体

加浓盐酸

例3:10mL0.1mol/L的盐酸与10mL0.1mol/L的氨水混合后,所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例4:10mL0.1mol/L的盐酸与10mL0.1mol/L的氯化铵混合后,所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例5:10mL0.1mol/L的醋酸钠与10mL0.1mol/L的醋酸混合后,所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变式: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mol/L的氯化铵和氨水混合溶液,已知c(NH4+)>c(CL-)

总结:

例6:10mL0.4mol/L的CHCOO3Na溶液与10mL0.2mol/L的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请排列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例7: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醋酸混合,在混合反应后呈酸碱性(酸性、中性、碱性)的三种不同情况下,分别排列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例8:在10mL 0.1mol/L的盐酸中加一定量的0.1mol/L氨水后,溶液呈(酸、中、碱性)

1、分别估算三种情况下加入氨水的体积

2、分别排列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总结:

变式:当氨水的体积(小于、等于、大于)与盐酸体积比较时,分别写出三种守恒不等关系。例9:将0.01mol NH4CL和0.002mol NaOH溶于水配成1L混合溶液(没说明酸碱性)

1、写出溶液中三个平衡体系

2、写出溶液中三种守恒(说明浓度并建立不等式关系)

总结:

例10:在常温标准大气压下,往0.1mol/L的氨水中通入HCL气体至c(NH4+)=c(CL-)

1、请计算所需通入HCL气体的体积

2、排列排列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

总结:

④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步骤:在混合溶液中,先看反应生成何种物质,再考虑物质的电离、水解,再根据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比较。

(7)盐类水解的应用:(从盐类水解角度思考)

例1:向饱和NH4CL溶液加入Mg粉,产生气体,溶液存在哪些粒子并写出离子方程式:

例2:解释盛放Na2CO3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

例3:解释不能通过蒸发FeCL3溶液的方法得到其结晶的原因。

提示:而该晶体只有在干燥的气流中加热,才能得到。

除杂方法:①KNO3(含Fe3+):加热②MgCL2(FeCL3):先加入MgO,过滤后再加盐酸

总结:

溶液配制与保存:Fe3++3H2O?Fe(OH)3+3H+

所以配制FeCL3溶液加少量HCL,配制CuSO4溶液加少量H2SO4。

总结:配制易水解的金属盐溶液应加少量的强酸抑制盐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难溶物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实例):

AgCL(s)?CL-(aq)+Ag+(aq),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电解质)的饱和溶液,即达到平衡状态,称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提问:电离平衡和溶解平衡有什么不同呢?

物质类别反应变化过程

电离平衡所有电解质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

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中的

强和弱电解质

(2)沉淀反应的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若改变条件会平衡移动,离子和沉淀相互转化。

一、生成沉淀:加入沉淀剂与溶液中某些离子生成沉淀,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①产生沉淀的方法:

A 沉淀剂法:如用H 2S 、Na 2S 作沉淀剂使Cu 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S 2-+Cu 2+=CuS ↓ 提问:如何选择沉淀剂?

B 调整溶液pH 法:入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于水,在加入氨水调节pH 至7~8, 可使Fe 3+转变为Fe(OH)3沉淀而除去。

分析: 例1:为除去MgCL 2酸性溶液中的FeCL 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加入何种物质?【导】

二、溶解沉淀:减少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些离子,会使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沉淀溶解。 例如:Mg(OH)2溶于盐酸,盐酸的氢离子和平衡体系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促使平衡移动。 ①沉淀溶解的方法:

A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水,氨水,非金属氧化物等)

B 生成易挥发物质——气体、挥发性酸(如CO 2、H 2S 等)

C 加足量的水

例1:请解释MgCL 2滴加氨水能产生Mg(OH)2但其又能能溶于氯化铵溶液的事实。 例:2:请解释FeS 不溶于水,但却能溶于稀盐酸中该事实。

例3:请解释CaCO 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该事实。

三、沉淀的转化: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某些离子结合原沉淀电离出来的某种离子形成更难溶的沉淀,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原溶解平衡会向溶解方向进行,最终生成新的沉淀。实现了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例如:往AgCL 平衡体系中加入KI 溶液。

分析:平衡体系:AgCL(s)?Ag +(aq)+CL -(aq),此时生成AgI ,降低Ag +浓度,整个平衡 ?+I -(aq) 体系向右移动,AgCL 继续溶解,而使该 AgI(比AgCL 更难溶) 平衡体系往生成AgI 方向移动,促使AgCL 逐渐转化为更难溶的AgI 。

提问:为什么AgI 比AgCL 跟难溶呢?可从该实验中分析吗?

总结:

(4)溶度积的简介(溶度积常数)

定义:像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一样,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有平衡常数,符号“K sp ”。 在一定温度下,K sp 是一个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A n

B m (s)?nA m+(aq)+mB n-(aq) K sp =[c(A m+)]n .[c(B n-)]m

任意时候都有离子积Q c =[c(A m+)]n .[c(B n-)]m

例1:写出AgCL/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

和溶度积表达式。

应用: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Q c 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点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沉淀。 【下列例题都出自导学稿】

例2:在AgBr 饱和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达到平衡时,溶液中AgBr 的离子浓度乘积如何变化?C(Br -)如何变化?总结: 例2:将20mL 0.002mol/L 的Na 2SO 4溶液和20mL0.02mol/L 的BaCL 2溶液混合时,有BaSO 4沉淀生成?并判断SO 42-离子是否沉淀完全?(已知BaSO 4的K sp =1.07×10-10) 总结:

例3:常温0.01mol/L 的FeCL 3溶液中的Fe 3+开始沉淀及沉淀完全时溶液的c(OH -)及pH 值。

总结: 例4:已知K sp (PbI 2)=7.1×10-9,,则其饱和溶液中c (I -)为多少? 1.9×10-3mol/L 性质:①K SP 的大小与物质本身性质(内因)和温度(外因)有关,与沉淀量无关。 Q c >K sp 溶液过饱和,溶质结晶析出,直到饱和 Q c =K sp 溶液处于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Q c

溶液未饱和,溶质不会析出晶体

K SP放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K S P越小,溶解度越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A 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7-10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O H NH () OH (23?-c c B . ) OH ()O H NH (23-?c c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2.3 D .用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的电离方程式H 2SO 3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pH 约为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的HA 溶液与pH=12的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CH 3COONa 、NaOH 和Na 2CO 3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 3COOH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的NaHA 溶液,其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在NaHCO 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 ,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 - 23和OH -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高中化学选修4 第四章知识点分类总结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原电池: 1、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_______ 2、组成条件: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 3、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 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4、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 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 总反应式:Zn+2H+=Zn2++H2↑ 5、正、负极的判断: (1)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 (3)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 (4)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

(5)根据实验现象①__溶解的一极为负极__②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 第二节化学电池 1、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 2、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 一、一次电池 1、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 二、二次电池 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 放电:负极(铅):Pb+SO 4 2--2e-=PbSO4↓ 正极(氧化铅):PbO2+4H++SO 4 2-+2e-=PbSO4↓+2H2O 充电:阴极:PbSO4+2H2O-2e-=PbO2+4H++SO 4 2- 阳极:PbSO4+2e-=Pb+SO 4 2- 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 2H2SO42PbSO4 ↓+2H2O 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三、燃料电池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很不错)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 越小 ;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 减弱 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 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5、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 表示酸,Kb 表示碱。 ) — 表示方法:AB A ++B - Ki=[ A +][ B -]/[AB] 6、影响因素: a 、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 、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 、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如:H 2SO 3>H 3PO 4>HF>CH 3COOH>H 2CO 3>H 2S>HClO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电离平衡:: 水的离子积:K W = c[H +]·c[OH -] 25℃时, [H +]=[OH -] =10-7 mol/L ; K W = [H +]·[OH -] = 1*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 物质 单质 @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 O …… 混和物 纯净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48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中只有1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的值是()A.1×10-14B.55.6×107C.107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mol/L、K a(HNO2)=6.4×10-6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2S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A.适量盐酸B.适量NaOH溶液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9.在Ca(OH)2(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少于7的是()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新)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共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K 39 Ag 108 I 127 Ba 13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Mg2+、SO42-、Cl- B.Ba2+、K+、OH-、NO3- C. Al3+、Cu2+、SO42-、Cl- D.Na+、Ca2+、Cl-、AlO2- 2、纯水在20℃和80℃时的pH A.前者大B.后者大C.相等D.无法确定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铁跟盐酸反应:2Fe + 6H+=2Fe3+ + 3H2↑ B.磷酸二氢钙溶液跟氢氧化钙反应:H2PO4—+ 2OH—=PO43—+ 2H2O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 + 2CH3COOH=Ca2+ + 2CH3COO—+ H2O + 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 + NO3-+ 4H+=Cu2++ NO↑+ 2H2O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待测浓度的盐酸(盐酸置于锥形瓶中),以下操作会造成所测盐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A.酸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B.碱式滴定管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C.锥形瓶未用待装溶液润洗 D.在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H2COOH B.Cl2 C.NH4HCO3 D.SO2 6、将0.l mol·L-1醋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 C.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 7、从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某酸是强酸的是 A.加热该酸至沸腾也不分解 B.该酸可以与石灰石反应放出CO2 C.该酸可以把Al(OH)3沉淀溶解 D.该酸浓度为0.1 mol·L-1时的pH为1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1×10-5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值为5 B.一定是酸溶液 C.可能是强酸的酸式盐溶液D.PH值可能为9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知识点】 ● 物质分类: ●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注意: 强电解质: 。注意: 弱电解质: 。注意: 非电解质: 。注意: ● 电解质与导电性 影响电解质溶液导电性的因素: 【典型例题】 1、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错误的说明原因。 ① 氯气的水溶液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 ②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③ 硫酸钡的水溶液不导电,但是硫酸钡是电解质。 ④ 氯化钠溶液的水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 ⑤ 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A .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 .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 .蛋白质、油脂、苛性钾、石灰石 D .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3、 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醋酸溶液中滴入稀氨水,溶液的导电能力 发生变化,其电流强度I 随加入氨水的体积V 的变化曲线是( )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二、 电离方程式 【知识点】 ● 注意事项: 【典型例题】 1、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F NH 3?H 2O H 2S H 2SO 4 NaHSO 4 ①溶液中 ②熔化时 NaHCO 3 2、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 NaHS Na + + H + + S 2- B. Al(OH)3H 2O + AlO 2- + H + C.(NH 4)2SO 4==2NH 4++SO 42- D. HF+H 2O H 3O ++F - E.H 3PO 43H + + PO 43- F.CaCO 3Ca 2+ + CO 32- 【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三、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移动 【知识点】 ● 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 结合生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内因: 外因:①浓度:浓度增大,电离平衡 移动,电离程度 ; ②温度:因电离正反应 热,故温度升高,电离平衡 移动,电离程度 例.在0.1mol/L CH 3COOH 溶液中改变下列条件,下列各项将如何变化? 平衡移动方向 电离程度 n(H +) C(H +) pH 溶液导电能力 加水 正移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大 减弱 升温 正移 增大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入固体NaOH 正移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强 加入无水CH 3COONa 逆移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强 通入气体HCl 逆移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增强 加等浓度CH 3COOH 不移 不变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V I O A V I O B V I O C V I O D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一、原电池 课标要求 1、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要点精讲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若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中的电子转移设计成定向的移动,即形成电流。只有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才能被转化成电能;非氧化还原反应的能量变化不能设计成电池的形式被人类利用,但可以以光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被人类应用。 (2)原电池装置的构成 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原电池的负极和正极上发生,从而在外电路中产生电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简易记法:负失氧,正得还。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依据原电池原理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①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由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而电流方向是由正极流向负极,二者是相反的。

②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金属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③原电池的正极通常有气体生成,或质量增加;负极通常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原电池中离子移动的方向 ①构成原电池后,原电池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原电池的正极移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原电池的负极移动; ②原电池的外电路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注:外电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内电路: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3、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 一般是活泼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流动方向判断 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 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根据电极质量增重或减少来判断。 工作后,电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电极(正极)放电,电极活动性弱;反之,电极质量减小,说明电极金属溶解,电极为负极,活动性强。 (6)根据有无气泡冒出判断 电极上有气泡冒出,是因为发生了析出H2的电极反应,说明电极为正极,活动性弱。 本节知识树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属于电解质 B.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是强电解质,故纯硫酸能导电 D.氢氧根离子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导电能力相同 2.在下列实验方法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25 ℃时,醋酸钠溶液呈碱性 B.25 ℃时,0.1mol·L-1的醋酸的pH约为3 C.25 ℃时,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前者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 D.25 ℃时,将pH=3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4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多 3.将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3⑧NH+4分别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①③⑤⑦⑧B.②④⑦ C.①⑥D.②④⑥⑧ 4.pH相同的氨水、NaOH和Ba(OH)2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Y、Z的关系是() A.X=Y=Z B.X>Y=Z C.X

高二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练习题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 1.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 意图如下,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O2 +2H2O+4e-=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2Cl一一2e一=C12↑ 3.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 2设计成如右图所示 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点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Fe(OH)3;③ 2Fe(OH)3=Fe2O3+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6.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7.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 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8.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 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 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c (NH ? H O) B . 人教版选修 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测试题( A 卷)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1--6 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7-10 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 1. 用水稀释 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A . c (OH - ) 3 2 c (NH ? H O) 3 2 c (OH - ) C .c (H +)和 c (OH -)的乘积 D .OH -的物质的量 2.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 10mL 量筒量取 7.13mL 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 25.20g NaCl C .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 pH 为 2.3 D .用 25mL 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 21.70mL 3. 下列溶液加热蒸干后,能析出溶质固体的是 A .AlCl 3 B .KHCO 3 C .Fe 2(SO 4)3 D .NH 4HCO 3 4. 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 适量的 ①NaOH 固体 ②H 2O ③NH 4Cl 固体 ④CH 3COONa 固体 ⑤NaNO 3 固体 ⑥KCl 溶液 A .②④⑥ B .①② C .②③⑤ D .②④⑤⑥ 5. 在 25℃时,100mL 0.4mol/L 的盐酸与等体积 0.6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值为 A .6 B .5 C .12 D .13 6.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CO 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HCO 3-+H 2O H 3O ++CO 32- B.H 2SO 3 的电离方程式 H 2SO 3 2H ++SO 32- C .CO 32-的水解方程式:CO 32-+2H 2O H 2CO 3+2OH - D.CaCO 3 的电离方程式:CaCO 3 Ca 2++CO 32- 7. 氢氰酸(HCN )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 ) A .1mol/L 该酸溶液的 pH 约为 3 B .HCN 易溶于水 C .10mL 1mol/L HCN 恰好与 10mL 1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 D .在相同条件下,HCN 溶液的导电性比一元强酸溶液的弱 8..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pH=2 的 HA 溶液与 pH=12 的 MOH 溶液任意比混合: c (H +) + c (M +) == c (OH -) + c (A -) B .pH 相等的 CH 3COONa 、NaOH 和 Na 2CO 3 三种溶液: c (NaOH)<c (CH 3COONa)<c (Na 2CO 3) C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CH 3COOH 和 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H 3COO -) +2c (OH -) == 2c (H +) + c (CH 3COOH) D .0.1mol ·L -1 的 NaHA 溶液,其 pH=4:c (HA -)>c (H +)>c (H 2A)>c (A 2-) 9. 盐酸、醋酸、纯碱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测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 小题,共48 分)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室温下,平均每n 个水分子中只有1 个水分子发生了电离,则n 的值是 ()A.1×10-14 B.55.6×107 C.107 D.55.6 2.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A.pH=8 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3.已知某温度下,四种一元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a(HCN)=6.2×10-10 mol/L、K a(HF)=6.8×10-4 mol/L、K a(CH3COOH)=1.8×10-5 mol/L、K a(HNO2)=6.4×10-6 mol/L。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pH 最小的是()A.HCN B.CH3COOH C.HF D.HNO2 4.0.1mol/L K 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2 A.加入少量盐酸B.加KOH 固体C.加水D.加热 5.在已达到电离平衡的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中,欲使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溶液的pH 降 低,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盐酸B.加热C.加少量醋酸钠晶体D.加少量水6.将足量的BaCO3粉末分别加入下列溶液中,充分溶解至溶液饱和。各溶液中Ba2+的浓度最小的为 ()A.10 mL 0.2 mol/LNa2CO3溶液B.40 mL 水 C.50 mL 0.01 mol/L 氯化钡溶液D.100 mL 0.01 mol/L 盐酸 7.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② 用蒸馏水洗涤玻璃仪器;③ 用标准溶液润洗盛装标准溶液的滴定管, 用待测液润洗盛待测液的滴定管;④ 装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并调整液面(记录初读数);⑤ 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⑥ 滴定操作 A.①③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③①④⑤⑥D.④⑤①②③⑥ 8.要使K S 溶液中[K+]/[S2-]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2 A.适量盐酸B.适量NaOH 溶液C.适量KOH 溶液D.适量KHS 溶液 9.在Ca(OH) (K sp=5.5×10-6)、Mg(OH)2(K sp=1.2×10-11)、AgCl(K sp=1.56×10-10)三种物质中,下列说 2 法正确的是()A.Mg(OH)2的溶解度最小B.Ca(OH)2的溶解度最小 C.AgCl 的溶解度最小D.同下Ksp 越大的溶解度也越大 10.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 一定少于7 的是() A.pH=3 的HNO3跟pH=11 的KOH B.pH=3 的盐酸跟pH=11 的氨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