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

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逐渐形成: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整个石窟

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十名”之说:

云冈石窟早在窟前营造的木结构建筑,称“十寺”,又作“十名”。“十名”之说约自辽代开始。金代十名尚存,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碑文中记载“……西京大石窟寺者,后魏之所建也,凡有十名,一通示,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教,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明成化十年(1474年)胡谥等修纂的《山西通志》卷五“寺观”条云:“在大同府城西三十五里,后魏时建,始于神瑞,终于正光。凡七帝,历百十有一年。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金皇统间修。”明·正德张钦纂修《大同府志·寺观》卷四、明·嘉靖《大同府志》卷五补记载中均与“成化志”略同。清·顺治胡文烨撰《云中郡志·建置志》

云:“石窟十寺……内有元载所修石佛二十龛。壁立千仞,面面如来。总督佟于顺治八年率属捐赀,大为修葺。俾殿阁楼台、香积禅林金碧莹煌。岿然雁北一胜境也”。“十寺”的荒废,约在明中期以后。

分窟介绍:

云冈石窟的洞窟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大像窟、佛殿窟。塔庙窟、僧房窟、禅窟等,其中前三种是云冈洞窟的主要类型。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

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五窟正面悬特命总督兵马侍郎佟养量于清顺治辛卯1651夏题写的匾[大佛阁]。门联为:佛境佛地乘建佛心成佛像,云山云岭带将云水绕云城。六窟里门正中悬康熙御笔题写的匾<庄严法相>. 外门联:性本明慧镜万古灵光昭云水含类群生都成就善男信女, 心地从慈航千秋普度皈佛法微言广训共娱游寿世康庄. 门楣联:山色随云秀佛灯共日长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

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

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

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历史意义:

1.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2.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3. 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

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

4.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5.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名人评论:

题石窟唐,宋昱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游石窟寺清,胡文烨

香花金粟现,钟磬白云悠。俯此众生劫,何缘彼岸舟?

冰心

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文物保护: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坏,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目前情况:

现存的云岗石窟群于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5月8日,大同市云冈石窟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佛像与乐伎刻像,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中国四大石窟的艺术特色

中国四大石窟的艺术特色 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2-19 22:18 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 简介一点,大概几十字就行 提问者:pipilu419 - 一级 最佳答案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境内,距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莫高窟处于中国西北的荒漠之中。不过,当公元365年,乐樽和尚在此开凿第一个石窟时,这里却是中西方交流之要冲,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其香火之盛,客商、僧侣之多可以想见。 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著称。这里的壁画有4.5万多平方米,其内容除了佛经故事外,还有大量的人类渔猎、耕作、制陶的生活场景;也描绘了当时的生产交通工具,如车船、农具、织机等;还保留了大量的亭台楼阁、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建筑形象。除壁画和泥塑,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中发现的经文也有着举世闻名的价值,它的存在及发现,使国内外学者研究敦煌有了丰富的依据,遂形成了专门学科“敦煌学”。敦煌莫高窟有五座唐宋木结构窟檐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的珍贵标本。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时期。它以壮观的石刻闻名。“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东西绵延一公里,洞内大小佛像5.1万多身,是中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17米,这尊佛像的脚上可容12人站立。大佛的周围有小佛围绕,甚为壮观。云冈石窟的石刻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的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这里五万多尊塑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形态、神采都很动人。有些石佛,透过他们薄薄的罗纱可见其优美身段;有些飞天、乐伎明显地流露出波斯的色彩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的伊水河畔。这里的特色之一是景色极佳,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山被誉为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塔近40个,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多块,造像十万多尊。龙门石窟有着与上述三个石窟不同的一个特色,即它是历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窟”使它的地位得天独厚。其源流是这样的:公元493年,时白寤帝北魏孝文帝入主中原,迁都洛阳。此皇帝极为开明,除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处,还尊崇佛教,发愿营造已初步开凿的古阳洞——这是龙门石窟最早开凿的洞窟。继孝文帝之后,历代皇室纷纷效法,北魏隋唐长达400多年的连续大规模营建开始,“皇窟”遂成规模。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也处于甘肃省境内,距天水市东南45公里处。这个石窟开凿于十六国时期,麦积山石窟有两大特色:一是其地势险峻,在中国现存石窟中绝无仅有;二是其泥塑艺术出类拔萃。

大同云冈石窟作文3篇

大同云冈石窟作文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大同云冈石窟作文一:参观云冈石窟(898字)来到目的地,首先被一块巨石吸引。上面雕刻着:20xx年12月14日云冈石窟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心情为之一跃,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云冈石窟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开始开凿,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前后历经60多年,距今以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存大小佛像51000余尊,最大的高17米,最小的仅有0.02米,其工艺之精湛,造型之逼真美观,令人叹为观止!随同导游从最著名的第五窟开始参观。迎面就是中心塔柱,17米高打坐的释迦牟尼佛像矗立面前。举头观望慈眉善目的佛祖一双富富态态的大耳自然优雅地下垂,

耳长竟然达3.4米。一双为天下苍生祈祷的大佛手在膝上祈福,手指的长度就有2.7米。盘坐的两腿间距离为14.1米,不愧为最大的佛像。大佛左右两旁各有两尊较大的佛像,是未来佛和过去佛。整座石窟呈对称构图,大小石佛共2300尊之多。随后来到与5窟连体的第6窟。整座石窟以释迦牟尼为中轴佛像,以释迦牟尼诞生与成佛的经历为主线,以传神的手法雕刻了3200多尊大小佛像。图中详细地雕刻了传说中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在娘家从腋下诞生释迦牟尼,摩耶国王骑着大白象恭迎王后回宫,以及释迦牟尼比武招亲一箭射穿7个铜鼓夺得心仪美人归的热烈场面。婚后释迦牟尼离宫出游,出东门遇见一个乞丐;出北门遇见一个病人;出南门遇见一个死人,出西门遇到一位憎人。在憎人的点化下释迦牟尼信奉了只有成佛才能避免生老病死的理念。从此走上了寻佛之路。整座石窟大气恢弘,具有第一伟窟之称!一路观赏,导游小姐栩栩如生的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篇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 篇 Guide words of Yungang Grottoes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山西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 2、篇章2: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3、篇章3: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4、篇章4:山西云冈石窟导游词文档 篇章1:2020年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文档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

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20xx年5篇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20xx年5篇山西云冈石窟的导游词(一)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等一 下到了云冈石窟——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哦,差点忘了,大家叫我周导就好了。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注意: 一、不要乱扔垃圾。 二、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啊! 这里就是今天的观光目的地——云冈石窟了。大家看, 一个小的石窟有9米高,就像四个半的篮球架那么高。大的石窟有15米高,大约有5层楼那么高。石窟里面一进去(有些 可以进)就可以看见一缕缕阳光从一个看似坍落的大洞外射进来,给整个石窟添得几分神秘感。墙上的壁画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破烂不堪。但大家看,从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壁画上来看,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对神以及佛之类的信仰。 出了石窟以后大家就可以看见一个类似如来的佛祖形石像,可不要小看了它。古时候有多少人能雕刻出大又精致的石像呢?一个石像就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了……

山西名胜古迹简介

山西风景名胜简介 山西省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东部。其间高山峻岭,丘陵纵横,山环水绕,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大自然神工鬼斧般地造就了一处处绚丽多彩的景色。山西又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自然美景、历史文明、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构成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 山西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条件,造就了许多雄伟壮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溶洞怪石、清泉湖泊、激流瀑布、神奇天象、珍贵生物等自然景观,其自然旅游资源之丰富位列全国前列,山西除了海洋、沙漠以外,几乎拥有所有的自然景观,而盐池、万年冰洞、火山群却是绝大部分省份所没有的。 名山大川:山西多名山,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五岳、五镇和四大佛教名山的省份。最著名的有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名山北武当山、绵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老峰、全国十佳自然保护区之一的芦芽山、五镇之一的中镇霍山、保存有华北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的历山、太行山脉中奇绝险峻的太行大峡谷、

王莽岭、黄崖洞,另有灵空山、石膏山、仙堂山、管涔山、庞泉沟等,山色不同,神态各异,分别以险峻、幽雅、秀美而出奇制胜。有的可游览观赏,有的可避酷暑,有的可访古寻幽,有的可供瞻仰。大川首数黄河,是山西、陕西两省的天然分界线,流经山西19个县,流程965公里,先后汇入18条较大的支流和上千条溪流,晋陕黄河峡谷两岸秀峰林立,形态万千,风陵渡一带的黄河宽达数十里,为黄河最宽处。这些名山大川犹如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形成多处风光宝地,成为山西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旅游资源。 洞石雄关:山西境内太行、吕梁、中条山中有多处石灰岩溶洞,如沁水白云洞、壶关紫团洞、盂县万花洞、玉华洞、太原天龙山溶洞、忻州禹王洞等,大都保存完好,洞体广阔,钟乳石琳琅满目、千姿百态,有的已对外开放,供人游览。省内地貌奇特,各大名山处处可见奇峰怪石,如芦芽山山峰形似芦芽,直插云霄;平走冠山顶似冠首;五台山的中台顶巨石堆积,名为“龙翻石”、北武当山巨大的“风动石”、灵石县的“灵石”,殊为奇特。奇峰险壁间形成了娘子关、雁门关、偏关、宁武关、平型关等多处雄关险隘。 清泉湖泊:山西水资源缺乏,但天然湖泊遍布全省各地,历年来又建造了多处水库、人工湖泊,好似颗颗明珠镶嵌在三晋大地上。山西泉源数以万计,分冷泉、温泉和矿泉三种。较大的冷泉有:朔州神头泉、五台般若泉、太原难老泉、清徐平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

云冈石窟详解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 我国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曾经经历了七个小时的颠簸路程,满怀期待来到了这个让我尤为震撼的地方。它就是像图片上那样子,看一眼就会感叹古代人民的智慧与力量。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云岗石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石窟雕刻的题材内容,基本上是佛像和佛教故事。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

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所谓“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开凿的洞窟,这里冬暖夏凉,幽静神秘。古印度佛教兴起后,佛教信徒、僧侣将石窟作为礼佛和修行的场所。因为,依山雕凿石窟、佛像,比用砖石筑建寺院经久耐用。佛教是汉代经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石窟寺艺术的传入,大约在3世纪。我国新疆天山南麓的克孜尔千佛洞是最早的石窟,沿丝绸之路东行还有帕孜克里克千佛洞,进入河西走廊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从甘肃继续东进则是宁夏须弥山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等。武周山的地层岩石属于株罗纪的长石石英砂岩,石质坚硬,结构紧密,有利于石窟和造像的雕凿。 现在,大家已随我进入云冈石窟的山门,我身后的石窟参观示意图,

2021年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精选

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精选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接下来给你们带来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大同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国家级历史名城。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在导游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提问,我一定会为您解答。我姓李,叫我李导游就可以了。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到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去旅游。 游客们,请看,前面就是云冈石窟了,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现在位于中部的石窟。主佛居中,洞壁和洞顶布满浮雕,真是美丽极了。你们看,是不是?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这个石窟的 ___坐像是最大的石佛。它高达十七米,脚上站十二三个大人也不会拥挤。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

面是一条狭长的 ___,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的立体感很强。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的空间、佛像、罗汉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请大家随我一起来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好了,请大家自由在石窟里观赏,1小时后来这里 ___。 当黄昏的镰刀收获了最后一缕阳光,请大家在露天大佛下拍照,愿大佛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谢谢!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观光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杨丽,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距今 1500 多年的北魏王朝,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佛教造像 51000 多尊,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部分。其中第 14 窟为东区, 513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

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逐渐形成: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整个石窟

云冈石窟观后

旅游文化作业 之观后感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10级一班 姓名:佟赛菡 学号:0968100341

旅游文化观后感 在本次课程中,给我印象深刻视频莫过于对于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等这些历史文化遗物的介绍激发了我无限的兴趣,于是在看完视频后,我有深入的去了解了有关平遥和云冈的一些历史和事物。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 1 6 3 米,墙高约1 2 米,把面积约2 . 2 5 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

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美丽平遥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安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

云冈石窟英文介绍

佛教的经典杰作 世界的艺术高峰 数十个千年石窟 数万尊佛雕 中国的瑰丽宝库 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World culture heritage At the southern foot of Wuzhou Mountain 16 kilometers west to Datong, Shanxi Province, a colorful and new grottoes are hid among the groves ,which are praised as “One of the artistic peak in the world “by French President Pompidou. The grottoes are chiseled(雕,刻;凿)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stretching about one kilometer from east to west. These are about 53 grottoes of different sizes and more than 51000 Buddhist(佛教的) carves .It is one of the biggest grottoes of China and is called the three artistic grottoes artistic treasure-house in China together with Qianfo cave in Dunhuang and Longmen grottoes in Luoyang. It was first chiseled in the first year of Y ear Heping in Northern Wei and Monk Tan Y ao at that time chiseled it for duty of Emperor Wencheng. Most of the grottoes were finished in the eighteenth year of Y ear Taihe in Northern Wei before the capital moved to Luoyang, which lasted for forty years. And there were more than 40000 people did the job. While the grottoes statue project lasted until the period of Emperor Zhengguang The highest is 17 meters while the smallest is only several centimeters. The grottoes are very magnificent(壮丽的;华丽的;宏伟的), Cave No.5 and Cave No.6 and Wuhua Cave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can be called the essences(本质,实质;精华)of the grottoes artistic. The Y ungang Grotto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east part, middle part and west part. There are four caves in the east part, nine caves in the middle part. And forty caves in the west part .The Y ungang grottoe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traditional art of Qin and Han Dynasty. It also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foreign culture and created a unique style and served as a connecting link to the later Sui and Tang Dynasty on art. This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Chinese artistic history. Tan Y ao’s Five caves Tan Y ao’s Five Caves are the first chiseled(开凿)among the Y ungang Grottoes and they are very magnificent .They are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Y ungang Grottoes and there are Cave No.16、Cave No.17、Cave No.18、Cave No 19and Cave No.20.Weizi-Buddhism and Taolsm Annals”, in the first years of Y ear Heping in Northern Wei, the famous Monk Tan Y ao at that time presented a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Wencheng to chisel five caves in Wuzhou and carved five Buddhas shaped as Emperor Wei Daowu. Emperor Mingyuan, Emperor Taiwu, Emperor Jingmu and Emperor Wencheng. And this is Tan Y ao’s Five Caves today. Wuhua Caves has Cave No.9、Cave No.10、Cave No.11、Cave No 12 and Cave No.13. It has various of artistic styles. Wuhua Cave、Cave No 5 and Cave No.6 are the essences of the carving art in the Y ungang Grottoes .And they also offer a lot

4年级日记:游云冈石窟

4年级日记:游云冈石窟 “是水一起淌,是火一起闯……”我正做着我的“大兵梦”,就听见老妈叫我:“起床啦,起床啦!”我窝在被窝里不想起来,却听到老妈说:“哥哥已经醒啦,再不起就把你踢下床来啦!”一听这个,我立马清醒了一大半。昨天我们家来了一位大哥哥,他是到我们家来玩的吗?告诉你们吧,他是我爸爸朋友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是来和我们一起去山西大同旅游的。 我们一家“全副武装”之后,上了车。经过了4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了旅游的第一个目的地——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前后一共用了64年,其中最早的是由昙曜开凿的五个窟,后来逐步开凿了200多个窟,包括了官方和民间的,现在可以开放的只有45个,我们要重点参观的是前20个石窟。 导游阿姨带领我们从石窟群的东边入口开始,详细地介绍了每一个洞窟的特点。这些洞窟有的风化已经十分严重,有的佛像已经面目全非,但是第5、6窟的保存却十分完好。据导游阿姨介绍,这是因为在清朝顺治年间由政府在

这两个窟的外面修建了木质结构的楼阁,所以对石窟及佛像的保存完好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走进第5窟,发现有一个“禁止拍照”的标语,我抬起头,正要转身和我老爸说话时,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在我面前的是一尊巨大的佛像,我估计这尊佛像至少有6层楼那么高,他的面部圆润、鼻尖高挺、双目有神、两耳垂肩。窟的四壁雕满了精美的佛龛、佛像,制作工艺简直是天衣无缝,有可能连现代机器也比不上呢! 后来我们来到了昙曜五窟,在云冈石窟中的编号是第16至20窟,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石窟。昙曜开凿的五个石窟是云冈石窟最老、最经典、最为宏伟的洞窟了。我一边走,一边听见爸爸说:“‘昙曜五窟’始凿于公元460年,结束于公元465年,其间历时5年,你想想吧,那得多苦呀!”爸爸接着又说:“北魏建国初期,频繁进行大规模的徙民活动,这些人之中有不少的佛教信徒,如侍奉道武帝和明元帝的道人统法果出生于河北赵郡,文成帝时期的道人统师贤、沙门统昙曜等来自凉州。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在北魏统治阶级和佛教集团互相依靠的关系之下,佛教得到北魏皇室的保护。其间虽经受过太武帝的灭佛,但文成帝即位之后立刻复佛,其发展趋势马上超过了灭佛前的程度。在此背景下,沙门统昙曜主持开凿了云冈石窟……”我本想夸老爸历史

佛教石窟寺简介

佛教石窟寺简介 所谓石窟寺,就是开凿在河畔山崖间的佛教寺院。石窟寺在形式上虽然与地面上的木结构寺院有所不同,但它是模仿地面寺院建筑而建造的,规模较大的石窟寺大都具有与一般砖木结构寺院相同的功能,其本身也是一座寺院,是僧俗信徒礼拜、供养、起居和禅修的场所。佛教石窟寺一般开凿在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地方,其开凿的目的与佛教徒的修禅有着密切的关系。禅定是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式,进行禅思时,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在僻静的山林和河畔山崖间开凿石窟坐禅是符合禅修需要的。按佛经的要求,修禅首先必须观像,也就是要谛观佛的种种相好,这样静虑入定之后会出现种种见佛的幻境,达到心神与佛交融的境地。因此,石窟中又雕凿了配合观像需要的佛教偶像。 此外,开凿石窟还与地面木结构塔寺易毁,而石窟坚固耐久,易于长存;僧俗信徒修功德,祈福田,以便求得佛祖的保佑等原因有关。 溯源 石窟寺约在公元前3世纪起源于古代印度。或砖木结构寺院兴起的同时,当时的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开始了凿山开窟。他在继位后的第12年,为外道在巴拉巴尔开两处石窟。最早的石窟寺并不是佛教徒开凿的,只是在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佛教徒借用了这种寺院的形式,并逐渐使之流行起来,同时也适应印度当地炎热的天气。印度现存石窟主要分布于西部,特别以马哈拉施特拉邦为主,该地区石窟分布最广、延续时间长,可以说是世界佛教石窟之摇篮,保存有著名的阿旃陀、埃洛拉、根赫里、吉达等石窟。 入华 随着佛教势力的扩展,佛教文化广泛传播,石窟寺及其建筑雕塑艺术通过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经中亚、西域由西向东逐渐传播到中国内地。古代的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地区,在中西文化传播和佛教东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佛教东传中,西域诸国大都信奉佛教,建寺译经开窟造像,盛极一时。如于阗、龟兹已成为葱岭以东的一个佛教中心,龟兹石窟寺的开凿亦大约开始于这一时期。所以以库车、拜城为中心的古龟兹地区是新疆地区石窟寺最为集中的一个区域。现存有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库木吐喇石窟等。在今吐鲁番地区还有吐峪沟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 开花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两汉之际的初传经过逐步发展走向了繁荣。西域诸国开凿石窟 (1)约在4世纪后期至5世纪初,的风气,经东来译经传法僧人的传播而逐渐施展它的影响。 以凉州(今甘肃武威)为中心的河西地区亦开始了石窟寺的开凿。现存石窟有十六国时期开凿的武威天梯山石窟、西秦时期开凿的永靖炳灵寺石窟。敦煌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洞窟也开凿于5世纪。(2)5世纪前期,北魏灭北凉(都城在今甘肃武威),统一了中原北方地区,凉州佛教遂输入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使其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佛教中心,这样于平城地区聚集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能工巧匠,为石窟寺的开凿创造了条件。因而,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复法(恢复佛教)时,就在平城(今大同市)附近的武州山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开凿活动一直延续到北魏迁都洛阳。在此期间,这里始终是中原北方地区石窟寺开凿的中心。(3)公元493年(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在洛阳城南伊阙开凿了龙门石窟,并由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石窟寺群,如周边的巩县石窟、水泉石窟、鸿庆寺石窟等。(4)公元534、535年(6世纪前期),北魏政权分裂为东、西魏两个互相对峙的统治集团,政治中心分别转移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和长安,继而又演化为北齐、北周政权。在东部,形成了以邺城为中心的石窟群和以陪都太原为中心的石窟群,如今河北邯郸地区的南北响堂山石窟、水浴寺石窟、小南海石窟等。西部地区政局较为平稳,石窟的开凿依旧在原地点进行,如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5)6世纪后期至8世纪,是隋唐统一王朝的鼎盛时期,石窟寺的开凿地点较前有所增加。在洛阳龙

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精选

云冈石窟导游词范文精选云冈石窟导游词作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市。大同位于太原盆地北端,是国家级历史名城。而今天我们要去的云冈石窟位于××市西16千米的武周山南麓,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 在导游过程中,大家可以随时提问,我一定会为您解答。我姓李,叫我李导游就可以了。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到中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云冈石窟去旅游。 游客们,请看,前面就是云冈石窟了,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我们现在位于中部的石窟。主佛居中,洞壁和洞顶布满浮雕,真是美丽极了。你们看,是不是? 前面就是著名的五、六窟了。大家快走呀。 第五窟到了。这个石窟的中央坐像是最大的石佛。它高达十七米,脚上站十二三个大人也不会拥挤。请大家注意,石窟大佛的后面是一条狭长的隧道,你们猜这是做什么的?对了,这是佛教信徒们礼拜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请大家看,四壁和塔柱的佛像采用近似圆雕的高浮雕,佛像的立体感很强。我们举目四周环视,发现整个洞窟的空间、佛像、罗汉和瑞鸟神兽、花卉等等请大家随我一起来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好了,请大家自由在石窟里观赏,1小时后来这里集合。 当黄昏的镰刀收获了最后一缕阳光,请大家在露天大佛下拍照,愿大佛给各位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谢谢!

云冈石窟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观光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杨丽,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 --- 云冈石窟。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距今 1500 多年的北魏王朝,现存主要洞窟 45 个,佛教造像 51000 多尊,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区、中区和××区三部分。其中第 14 窟为××区,513 窟为中区, 1445 窟为××区。下面我们就先从中区的第 5 区开始参观吧。 第 5 、 6 窟是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 5 窟为椭圆形的穹窿顶马蹄形,分前、后两室,进入高大的后室,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手叠放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的全结跏趺坐禅定印象,表示着释迦摩尼佛已进入标准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四威仪,即四个庄严地身姿之一。大佛高 17 米,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专家们认为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为他的父亲献文帝凿造的佛陀象征。那么上述历史在此窟是否有所体现呢?请各位细看,大佛头顶为蓝色螺髻,面庞方圆,细眼长眉,鼻梁高直,唇含笑意,两耳垂肩,在端庄、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圣、超凡和自信的风貌。尤其是这尊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内衣束结,宽大柔软而下垂的袈裟,衣纹流畅,给人一种丝的质感。大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式燃灯佛。大佛的后面有一个很宽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们礼佛绕行的诵经道。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因其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云冈石窟。云冈石窟,始建于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的时代,由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大多数石窟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前。历时40年的开凿,加上其余小窟,先后近50年时间。参加开凿人数,多达4万余人。当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艺术创作。至今,仍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斧痕。云冈石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可见,云冈石窟是一处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 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概况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现存大小石窟252个,石造像51000余尊,石雕面积18000多平方米。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5篇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5篇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发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1) 大家好!我叫***,现在就由我来给大家当导游,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云冈石窟,他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大家在游览时不要在石头上乱写乱画。 进了大门,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大石头上雕刻的佛像,但因为时间过得太久,又刮风又下雨,石头已经开始风化,渐渐的看不清了。 云冈石窟的佛像是最为有名的,最小的只有两公分那么大,而最大的却又十七米高,大家很吃惊吧!十七米大约有十四个小朋友那么高呢! 云冈石窟有主题突出的佛教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 你们相信吗?这里大大小小的佛像大约有五万一千余尊修,见多不容易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沙漫天,寒冷刺骨的塞外北低,不知有多少工匠损命于此。 快到中午了,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会大家在这里集合!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2)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欢迎来到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号称“煤都”的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它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它开凿于北魏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整个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 53个,大小造像51000多个。它们中有神态各异、栩栩

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真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呀! 同学们,由于云冈石窟的洞窟比较多,一共有 53个,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石窟,你们知道它是哪一窟吗?让我告诉你吧,它就是第五窟中最大的佛像三世佛,它中间的坐像高达17米,大佛的双腿长达15.5米,膝上可容纳120人,一只脚上可站立12人。怎么样,够大的吧!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3)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等一下到了云冈石窟——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哦,差点忘了,大家叫我周导就好了。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注意:一、不要乱扔垃圾。二、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啊! 这里就是今天的观光目的地——云冈石窟了。大家看,一个小的石窟有9米高,就像四个半的篮球架那么高。大的石窟有15米高,大约有5层楼那么高。石窟里面一进去(有些可以进)就可以看见一缕缕阳光从一个看似坍落的大洞外射进来,给整个石窟添得几分神秘感。墙上的壁画经过风雨的洗礼,已经破烂不堪。但大家看,从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壁画上来看,可以看出古代的人们对神以及佛之类的信仰。 出了石窟以后大家就可以看见一个类似如来的佛祖形石像,可不要小看了它。古时候有多少人能雕刻出大又精致的石像呢?一个石像就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了…… 好了,现在,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可以去自由活动了。记住,我叫周导,但愿下次我还能做你们的导游,祝旅途愉快! 云冈石窟导游词300字(4)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大家等一下到了云冈石窟——也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哦,差点忘了,大家叫我周导就好了。到了目的地之后要注意:一、不要乱扔垃圾。二、不要乱涂乱画刻字啊! 这里就是今天的观光目的地——云冈石窟了。大家看,一个小的石窟有9

浅析云冈石窟中表达的北魏建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外美术史》考试试卷 论文题目——浅析佛教传入对中国建筑 的影响 ——以云冈石窟为例 班级:建筑学1302班 学号:130101089 姓名:周昊 考试时间:2015年7月10日 任课教师:张译丹

浅析佛教传入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以云冈石窟为例 周昊1301010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佛教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石窟造像尤随着佛教的为丰富,壮丽。随着佛教的东传,在沿线的西域诸国中留下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寺院和佛教石窟,其中以绚丽地区的壁画与精美的造像为主。其中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关键词:佛教,云冈石窟,建筑,石刻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延绵1公里,为中国早期佛教史记壮观。顺应天然的形势,在绵延峭立的石壁上,凿做龛像,建立寺宇,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就像《水经注·漯水条》中述:“…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又如续高僧传中所描写的“…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从上所述可看出这云冈灵岩石窟是后魏艺术的精华——中国美术史上一个极重 要时期中难得的大宗实物遗证。 根据着云冈诸窟的雕饰及刻法,佛像的衣褶容貌及姿势(图1),断定中国艺术约莫由这时期起,走入一个新的时期。从汉代遗刻中表现得亘古遒劲的人物车马花纹(图2),和六朝的佛像纹饰,浮雕的草叶,璎珞,飞仙等等比较,这两者截然不同。仅就刻法而论,前者简单顽冥,后者在质朴中,忽而柔和生动,相去悬殊。

云冈石窟简介

云冈石窟简介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云冈石窟(Yungang Grottoes)综述: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最大佛像17米,最小仅2厘米,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建造背景: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北魏王朝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鲜卑族拓跋部是一支兴于阴山山脉以南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拓跋崛起,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立了北魏政权。随后,又威服塞北各族,于398年迁都平城今大同市,平城作为北中国政治、文化中心达96年鲜卑拓跋风俗淳一,原本不信佛法,与魏晋通聘后,特别是经过什翼犍的引进介绍,才开始接受佛教。 在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佛教文化盛行,在公元450年时,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石窟,于是由着名

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了五所石窟,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北魏着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录了当年云冈石窟的壮景:“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 当时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厚唇、高鼻、长目、宽肩,有雄健的气概,体貌表现了少数民族的特征。大佛像高大雄伟,显示举世独尊,无可对比的气概。其它石像,各按品极一个低似一个,全体服从大佛像。再配上飞天和侏儒,为大佛服役。飞天手执乐器,飞舞天空,表示在大佛庇荫下服役的愉快。侏懦身形矮小,躯干健壮,雕刻在龛基、座础、梁下、柱顶等处,用力举重物,神情仍甚欢喜,表示为大佛服重役是快乐事。大佛象征皇帝,其它各级石像是大小群臣,飞天侏儒是各种服役的奴隶和民众。 逐渐形成: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着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秀骨清像”的源头。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