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4 通过激素的调节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4 通过激素的调节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4 通过激素的调节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双基限时练4 通过激素的调节

双基限时练(四)通过激素的调节

一、选择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是()

A.0.8~1.2 g/L B.16 g/L

C.0.45 g/L D.1.6~2.0 g/L

解析血糖浓度80~120 mg/dL=0.8~1.2 g/L。

答案 A

2.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解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通过科学家们的一系列实验证明由小肠黏膜产生,进入血液,随血液进入胰腺起作用,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在其发现过程中沃泰默由于囿于前人定论,没有大胆质疑探索,失去了成功的机会。而斯他林和贝利斯则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创新,抓住了机遇,而终于获得了成功。

答案 A

3.在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B.胰淀粉酶

C.胰岛素D.胰高血糖素

解析吃糖1小时后血糖升高,导致胰岛素含量升高。

答案 C

4.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⑤、⑥、⑦等过程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血糖的来源和利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生理作用。血糖能在肝脏和肌肉中分别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而只有肝糖原能分解形成血糖,肌糖原则不能分解形成血糖。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并促进其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脂肪,降低血糖浓度,但不能促进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但不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答案 D

5.当血糖浓度出现暂时性降低时,血糖的快速补充主要来源于()

A.肝糖原水解B.淀粉的消化后吸收

C.肌糖原水解D.非糖物质的转变

解析肝糖原的功能主要是血糖降低时分解补充血糖,而且其合

成和分解速度都比较快。

答案 A

6.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②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③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参与血糖调节④胰岛细胞只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激素

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除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胰岛细胞还可接受神经调节。

答案 D

7.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

D.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解析反馈调节为甲状腺激素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答案 C

8.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照组比较,会出现()

A.体重增加B.嗜睡

C.耗氧量下降D.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解析大鼠在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中,体内物质氧化

加快,氧气的消耗量增加,因此,会引起对低氧环境耐受能力下降。

答案 D

9.将某种激素注射到金鱼的鳃部,金鱼很快失去平衡浮在水中。此时将葡萄糖加入水中,不久金鱼便恢复正常。注射的激素及其作用分别是()

A.肾上腺素,使血糖过分降低

B.胰高血糖素,使血糖过分升高

C.胰岛素,使血糖过分降低

D.甲状腺激素,使血糖过分降低

解析由题中条件可知,在加入葡萄糖后,鱼恢复正常说明失去平衡是由于血糖低造成的,而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

答案 C

10.动植物激素的特点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都是内分腺分泌的

B.在体内的含量都极少

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

D.对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都具有调节作用

解析动物激素都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但植物激素是某些组织分泌的。

答案 A

11.当人体幼年缺碘时,其体内缺乏的激素和身高变化的曲线分别是下图中的()

A.S和甲B.S和乙

C.T和甲D.T和乙

解析首先须明白垂体和甲状腺各分泌何种激素。图中垂体分泌S,具体就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以促进甲状腺分泌T,即甲状腺激素。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不可少的物质,当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即T就会缺少。T减少时会反馈作用于垂体,使得垂体分泌更多的S,S会增加。T能促进骨骼生长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缺乏T 时生长会阻滞,身高较矮。

答案 D

12.甲状腺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能量的产生,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以推测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

A.虽然消耗的食物少,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肥胖

B.虽然消耗的食物少,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肥胖

C.虽然消耗大量食物,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消瘦

D.虽然消耗大量食物,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消瘦

解析根据题目所述情况分析:能量的产生增加,但不以ATP的形成储存,那么已产生的能量必然会以其他形式释放出去。自选项可知最可能是直接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所以体表应比健康人暖。但ATP 是人类细胞获得能量的直接来源,它的缺少直接导致了人体缺少能量进行新陈代谢,所以人会消瘦。能量缺乏时,大脑也会发出指令,让人感到饥饿,从而多食。

答案 D

13.

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三组实验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d后,向a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 A.a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

B.c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a相同

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注射放射性碘后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有放射性。4 d后,a组狗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由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使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含放射性碘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以a组血液中放射性减少。b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此激素作用于甲状腺,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血液中放射性增加。c组起对照作用。D项,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b相同。

答案 D

14.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控能力较差,有暴力倾向,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某物质,使其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和葡萄糖D.甲状腺激素和生理盐水

解析根据题意,再联系选项,当注射某物质时出现暂时性休克,此物质最可能是胰岛素,胰岛素会使血糖含量下降,当低血糖时就会出现休克现象。再注射另一种物质后迅速苏醒,说明血糖含量又上升了,能达到快速效果的是葡萄糖,而不是胰高血糖素。

答案 C

15.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个体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进其排卵。这一方法主要是利用了垂体细胞合成的()

A.甲状腺素B.雌激素

C.促甲状腺素D.促性腺激素

解析垂体是动物体内分泌腺,它除了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能分泌多种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题中用同种性成熟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促其排卵。可知其具有调节性腺活动的作用,应该是促性腺激素。

答案 D

16.如图是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

B.X的活动只受体液的调节

C.Y只能合成b激素

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

解析下丘脑通过垂体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故可知,图中X、Y分别代表下丘脑和垂体。下丘脑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垂体可合成生长激素和几种促激素,a、b 分别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激素a、b均会减少,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7.让一位健康人和一位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1 kg体重1 g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所示,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4种曲线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________。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量往往________,而血糖浓度________。

(4)下列有关胰岛素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提高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血液中葡萄糖的能力

B.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C.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脂肪等物质转变成糖类

D.抑制葡萄糖转变成脂肪

(5)健康人当血糖浓度偏低时,可通过胰岛分泌________和通过肾上腺分泌________,来提高血糖浓度。

解析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升高,又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有限,因此,一部分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进入血液,随着尿液排出,形成糖尿。空腹服用葡萄糖后,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过多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因而血糖浓度基本稳定;糖尿病患者服用葡萄糖后,由于胰岛素过少,不能使葡萄糖更多地转化为糖原,因而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和胰

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是相互拮抗的,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肾上腺

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其作用之一是促进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

答案(1)B

(2)丙

(3)不足过高,经久不降

(4)AC

(5)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18.

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丘脑分泌的激素①是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

(2)垂体产生的激素②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人体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而长得比正常人大,这说明激素②具有________的功能。

(3)图中过程③是一种什么调节方式?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而冷觉是在________形成的。

解析题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出②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出③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还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而冷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

(2)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

(3)(负)反馈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4)下丘脑大脑皮层

19.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

(1)图中A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A对C、D、E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①代表________激素,它是由________释放的。

(3)图中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激素有________(填序号)。

(4)由图可知,⑦的分泌调节要经过A→F→甲状腺几个等级,这种

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________调节;⑦的含量过高时,又能反作用于A与F的活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解析这类看图题,需要从图中的文字描述入手,由血糖浓度下降可知②是胰岛素,C为胰岛B细胞。由维持体温可知⑦是甲状腺激素,而④既能维持体温又能使血糖浓度上升,可知④为肾上腺素,E 是肾上腺,则③是胰高血糖素,D是胰岛A细胞。A→⑤→F→⑥→甲状腺→⑦,是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A是下丘脑,⑤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F是垂体,⑥是促甲状腺激素。由尿量减少可知①是抗利尿激素,B代表肾小管和集合管。

答案(1)下丘脑神经调节反射弧

(2)抗利尿激素垂体

(3)③与④④与⑦

(4)分级反馈

20.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人体在禁食和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禁食初期,血糖含量________,随着禁食时间延长,________________。随进食时间延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________。

(2)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

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图可知,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后保持较低水平。随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此时是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血糖在A、B段水平时,含量很低,所以需要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因为血糖含量低,所以它的去路只是氧化分解供能。

答案(1)基本保持不变血糖含量下降后保持较低水平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逐渐增加

(2)来源: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去路:氧化分解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问题复习

必修三问题复习法——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单细胞生物有内环境吗? 2、消化液、尿液、肺内粘液都属于体液吗? 3、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吗? 4、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完全相同吗? 5、在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过程中,内环境充当什么角色? 6、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尿素、激素和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7、在内环境稳态维持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为何能协调一致? 8、内环境稳态有何意义?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分别是什么? 10、有完整的反射弧就有反射吗? 11、静息电位是外负内正的电位吗?此时K+通道开放吗? 12、突触、突触小体和突触小泡有何关系? 13、神经递质只能使后面的神经元兴奋吗? 14、正常血糖范围是0.8—1.2g/L吗? 15、当血糖范围低于正常范围时,肌糖原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吗? 16、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方面是什么关系? 17、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一定会导致TRH和TSH分泌减少吗? 18、分级调节只存在于激素调节中吗? 19、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吗? 20、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都能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是不是没有专一性? 21、激素是内分泌细胞的一部分吗? 22、神经调节绝对控制体液调节吗? 23、体温感觉中枢在下丘脑吗? 24、若尿中含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吗? 25、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集合管细胞吗? 26、非特异性免疫对病原体有针对性吗? 27、“胰岛B细胞”可以简称为“B细胞”吗? 28、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吗?成熟的场所一样吗? 29、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内环境成分吗? 30、抗原都是来自体外吗? 31、抗体能作用细胞内的病原体吗? 32、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3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吗? 3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吗? 35、疫苗、移植后的器官可以看成抗原吗? 36、一次注射疫苗,可以对该抗原终生免疫吗? 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37、植物的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唯一的调节方式吗? 38、任何形式的光都能使植物向光生长吗? 39、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合成吗,其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有极性运输吗?40、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只有单侧光吗? 41、胚芽鞘是哪部分产生生长素,哪部分产生弯曲的? 4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43、植物体内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什么? 44、生长素有专门的合成和作用部位吗?生长素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吗? 45、顶端优势为什么能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46、什么是生长素的两重性? 47、画出生长素对根、芽和茎的影响曲线? 48、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有那些应用? 49、脱落酸与赤霉素、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在哪些方面表现为拮抗作用? 50、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植物激素吗? 51、植物生长是生长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吗? 第4章种群和群落 5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什么? 53、什么是种群密度? 54、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有哪些,适用条件是什么? 55、样方法的取样原则是什么?取样方法通常有哪些? 56、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什么?间接因素呢? 57、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哪些类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分别是什么? 58、增长型的种群密度将来一定会增大吗? 59、“J”型增长曲线的发生条件是什么?其数学模型是? 60、“S”型增长曲线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61、什么是“K”值?“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如何变化?渔业上捕鱼为什么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从“K”值的角度如何控制家鼠的数量? 62、种群增长达到“K”值后,是否稳定不变? 6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法,是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吗? 64、什么叫丰富度?其统计方法有那些? 65、种间关系有哪些?两种生物出现竞争关系的条件是什么? 66、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种分布有何意义? 67、群落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演替? 68、群落演替的终点都是森林群落吗? 69、群落演替划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依据是什么? 70、群落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吗? 71、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第5章生态系统 7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功能包括什么? 73、为什么说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74、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石? 75、植物都是生产者吗,动物都是消费者吗,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吗? 76、食物链中的包含怎样的种间关系?食物网中呢? 77、食物链是能量流动的唯一渠道吗? 78、动物摄入的食物中所含能量都能同化吗?有哪些去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2、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 C .正常人血浆的PH 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D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O C 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组织液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血浆量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关于A 液、B 液和C 液三者之间联系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5、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浆的PH 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 .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 .形成Na 2CO 3排出体外 C .H 2CO 3 / NaHCO 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 .很快排出体内 6、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 7、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 ① 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 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 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9、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 A.比较缓慢 B.比较广泛 C.时间比较长 D.迅速准确 12、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 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13、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自身免疫 C.细胞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14、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高中生物必修三的问题与答案—新人教版

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 ——必修三的问题与答案 第1课时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与答案】 1、什么是内环境?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4、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5、内环境具有那些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6、人体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体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巩固练习】 第2课时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问题与答案】 7、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8、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10、稳态调节的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巩固练习】 第3课时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问题与答案】 12、实验目的是什么?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等溶液,在加入酸或碱时,能使PH和生物材料在加酸或碱后PH 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13、实验结果说出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 变化明显。 14、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盐酸和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口等接触。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综合习题

高一生物周练习(3.5) 1.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 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 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 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2.关于细胞内外K + 、Na + 和Cl -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Na + 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 人体血浆中K + 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 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 + 外流 D. Na + 和Cl -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4.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这说明 ( ) A .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 .排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可以产生抗利尿激素 D .渗透压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 点以一定的 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右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 A. 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 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 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7.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上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 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神经纤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D.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通过形成局部电流来实现的 10.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 B.糖原 C.胰岛素 D.氨基酸 11.下图表示神经元的一种联系,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 生电位变化 B.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刺激a 处,b 、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时,突触小泡会释放传递信息的物质,该物质是:( ) A .神经递质 B .CO2 C .Na+ D .O2 13.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 .电信号→电信号 B .电信号→化学信号 电信号 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 14. 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神经纤维 灵敏电流计 腓 肠肌 ① ②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穿过几层膜的问题

膜计算 计算某物质代谢中进入细胞所通过的膜的层数或磷脂双分子层数,一定要弄清物质在体内的运行路线,结合各部分结构和相应功能便可作答。注意物质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壁和氧气或二氧化碳穿过肺泡壁时都要经过两层细胞膜。活细胞代谢时需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即从外界环境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自身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水等代谢终产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细胞代谢是在专门细胞器或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从结构上看,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膜、线粒体、叶绿体都是由膜结构构成的。前三者为 单层膜,后二者是双层膜。 (1)1层生物膜=1层磷脂双分子层=2层磷脂分子层 (2)在细胞中,核糖体、中心体、染色体无膜结构;细胞膜、液泡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是单层膜;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膜是双层膜,但物质若从核孔穿透核膜时,则穿过的膜层数为0。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和消化道管壁都是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且穿过1层细胞则需穿过2次细胞膜(生物膜)或4层磷脂分子层。 例1.大气中的氧气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A.3层 B.5层 C.6层 D.10层 【解析】大气中的氧气首先要从呼吸道进入肺泡,穿过肺泡中的某一细胞时,进、出共两层膜,然后穿过血管壁,进、出血管壁也是两层膜,最后进入红细胞(1层膜)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总共是5层膜,即10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D 例2.内环境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层() A.2层 B.4层 C.6层 D.8层 答案:C 例3.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被利用后变成C18O2进入c(血浆)内,18O至少要透过()层膜。 【解析】红细胞中含18O的氧气首先从红细胞中出来(1层膜),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再进入线粒体(2层膜)被利用变成C18O2,又从线粒体中出来,穿过组织细胞膜,即进、出组织细胞和线粒体共6层膜】,再一次穿过毛细血管(进、出共2层膜),最后到达血浆中。因此,总共要穿过11层膜。 例4.葡萄糖经小肠粘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需透过的磷脂分子层数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和存在于细胞外的_________组成。 2、由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____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_____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和______。 8、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性,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9、_______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_______和_______ 。 11、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______。 习题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2-4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阶段检测(1~2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和氧 ④Na+⑤血浆蛋白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2.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 ) A.浆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效应T细胞 3.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C.食物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D.乳酸与血浆中 NaHCO3反应 5.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6.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7.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细胞内液增多 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 D.尿量增加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 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11.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生物学必修三好题、难题 (整理)

生物学必修三好题、难题 1.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 B.①属于血浆,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所以机 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 3. 左图是豌豆的去顶实验,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豌豆茎的尖端能合成赤霉素 B.生长素显著影响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C.生长素不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D.植株内生长素下降的同时,赤霉素也大幅度下降 4.下图是生物甲与生物乙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生物乙时,甲的数量在第6周时达到K值 B.生物甲与生物乙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

C.无生物乙时,生物甲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D.无生物乙时,1—3周生物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5.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6.如图所示,在正常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前者随后者变化与图中走势不符的是 A.胰高血糖素浓度——血糖浓度 B.辅助性T细胞数量——HIV浓度 C.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甲状腺激素浓度 D.胰岛素浓度——血糖浓度 7.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隔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点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doc

高二生物必修 3 综合测试题 第I 卷 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 .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 . 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 ) 3. A. 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 血糖升咼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 血糖升咼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 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 脑皮层,下丘脑 B ?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 表现为( ) A. 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 ?耗氧量 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 ,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 ,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 受重力影响 , 向地性 B. 受重力影响 , 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 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 成局部 ( ) A. 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 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 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8、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淋巴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三大题

1.(8分)如图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关系。请据图回答: (1)促进芽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____________mol·L1。 (2)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的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促进生长,___________则抑制其生长。 (4)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5)水平放置的根,具有向地生长的现象。有人发现,在根生长弯曲部位的近地侧除有较多的生长素外,还有较多的乙烯。由此可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2.(7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若某人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________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从而导致________中的水分含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组织水肿。 3.(10分)右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内填序号) (1) 突触由[ ] 、、[ ] 三部分构成。 (2) ③的名称是____,③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_。 (3) 右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左/右),因为 (4) 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为[ ] _______ (5)缩手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的控制。 4.(11分)如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A.海鸟 B.水绵 C.水藻 D.腐生细菌、真菌 (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一段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水藻数目_____,淡水虾数目_。 (5)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生态系统的成分中,上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8分)如图所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该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⑦为________细胞,④为________细胞。 (2)由④分化为⑦的过程中,④细胞核内的________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________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 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 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 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 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 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 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高二期末测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 A. 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 B. 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C. 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 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 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 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 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 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7.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习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多细胞生物的体液包括( ) ①细胞内液②血浆③淋巴④组织液⑤消化液 A.②③④ B. ①②④C.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C.人体的唾液为细胞外液,是口腔上皮细胞的内环境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3.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2+、载体、氨基酸 4.下列有关稳态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 H恒定不变 B.人的体温维持在3 7℃,没有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 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既依赖于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协调合作,又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 D.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不受内环境是否保持稳定的影响 5.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减 C. 组织液增加 D. 淋巴减少 6.人体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其最可能的原因是()A.体液大量丧失 B.非特异性免疫减弱 C.特异性免疫减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7.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A.形成浆细胞B.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8.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岛素 D.胰高血糖素 9.从25℃移至0℃的环境中,人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0.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1.下图表示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 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 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