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景观研究

王丹平1 刘拓瑜2

(1.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510010,广州;2.东莞市公路桥梁开发建设总公司,511700,东莞∥第一作者,高级建筑师)

摘 要 分析了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地面及地下车站区间三种不同敷设方式对城市环境景观的影响。讨论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入口、风道风亭同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以广州地铁1、2号线和机场快轨为例,着重讨论了风亭的景观。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及与周围建筑物整体的连续性是风亭和周围环境融合的基本原素。

关键词 轨道交通,环境景观,风亭

中图分类号 80

On Surrounding Landscape of U rb an Mass T ransit

Wang Danping,Liu Tuoyu

Abstract Urban Mass Transit has become the best choice of people for it’s timely,safe&rapid operation,but its demand on environment2control2system will probably have some influ2 ence on urban environment landscape.Taking Guangzhou Metro Line1,Line2&the Airport Line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concentrate on the merits of rentilation pavilior landscape,which help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ail transit on urban envi2 ronment.

K ey w ords mass transit,environment landsca pe,ventilation pavilion

First2author’s address Architect,Guangzhou Metro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510010,Guangzhou,China

1 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景观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其性质及功能决定了它的空间形态、结构形式,以及其车站、区间及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出入口、风道风亭等,都存在与城市地面环境空间结合或协调的问题。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根据城市的性质、历史、文化、气候、地理、经济等,对城市环境景观都有各自的要求。轨道交通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协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场地自然环境的要求:城市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人文景观不论是地上、地下,都有与城市

自然环境及景观协调的问题。要着重于解决人文景观如何能最大程度地,成为场地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2)周围人文景观的要求:以建筑物、街道、路边的人行道、广场以及高架路为主的城市人文景观,要求环境中景观要从形式、色彩、质感、细部处理等方面协调统一,为城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3)城市规划要求的景观功能:景观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可以被看作是人们活动的背景。不同的色彩、风格、空间尺度等都会赋予场所不同的情调,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市民的情绪、调节着市民的行为。

此外,按照城市规划或地段景观功能的需求,从空间尺度、视觉效果、整体的连续性,要求轨道交通景观创造出丰富的形式与质感,并给人以产生亲切感的环境,同时对城市环境中各种空间与城市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这都是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景观的要求。

2 方案实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本文仅就地铁、轻轨的环境景观问题进行研究,并着重讨论风亭的景观处理效果。

地铁、轻轨的线路按敷设方式可分为高架、地面、地下三种。不同的型式,对城市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1 高架

地铁、轻轨的高架车站、区间,具有工程量小、工程投资少的特点,但同时会给城市带来景观上的不协调、噪声的污染等问题。如图1中所示,笨拙的型体、灰色调的表面处理,给人的感觉是城市中的一种“视觉”污染,造成对城市景观的负面影响。

针对高架车站、区间的本身特点,首先应从建筑布局、结构形式及环境设施上进行全面的构思,对所处地段的地形、环境特征加以巧妙的、空间尺度适宜的利用,不能简单地进行功能上的堆砌。高架线路首先要注意线型,应与区域特点、土地利用规划、原

?

9

1

?

图1 东南亚某城市轻轨高架车站

有道路相协调

。平面线型应尽量平衡、流畅。车站地点的选择,应结合旧城改造或新区预留两侧的绿化地

,这会改善街道景观和人们心理感受。道路应分幅,尽量留出中央的绿化分隔带,两侧又留有不同层次绿化的行道树,给人以明快、舒适之感。如图2所示,高架车站的结构形式、体量、尺度与周围建筑尽量和谐,轻巧的造型使高架形式与城市环境匀称,满足城市或区域环境的需求。此外,文化内涵及历史传统建筑化的基本元素的组织运用与体现,是轨道交通建筑在环境中具备有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2 地面

地铁、轻轨的地面车站、区间,具有与高架形式

相类似的工程量较小、工程投资较少的特点,同样也会带来景观上的不协调及噪声污染等问题,只是影

响程度要轻微一些。又如图3中所示,地面形式要

占据城市的土地,对城市功能布局及城市交通会产生分隔与阻断的影响,并引发周围环境的恶化。因此对这一形式应采取谨慎的态度,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它对城市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各种交通网络繁多,设置地面形式的轨道交通显然是不适宜的。城市近远郊区及城市绿化隔离带中受地面形式的影响较小,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及周围环境景观的要求来区别对待。其次,建筑布局、结构形式、环境设施以及建筑物的质感、色彩、文化内涵等也是地面形式的地铁、轻轨所要重视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如图4所示,利用地面形式的特点也能为城市景观制造“闪光点”。

图2 马来西亚吉隆坡轻轨高架车站

?

02?

图3 地面线路对城市的分隔

图4 广州新国际机场快线机场段地面线路构想

2.3

 地下

地铁、轻轨的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能够充分利

用城市的地下空间,避免轨道交通所产生的噪声对城市的污染,为城市形成安静、舒适、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景观提供了条件。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投资巨大;另外其突出地面部分的附属建筑———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及风亭,与城市景观的协调问题,也是目前国内每个兴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必须要解决的难题。2.3.1 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条件,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的建筑形式可设为敞口式(图5)、带盖式(图6)及与邻近建筑结合式(图7)。

目前国内有些地铁、轻轨地下车站等的出入口存在着建筑形式单调、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不论地点生搬硬套一种模式等问题,且规划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划设计条例。不同的出入口周围环境差异很大,如将其统一为一种模式或一种体型、体量,必然造成对环境的协调性差。出入口不同于一般的地上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可以在规划的地块内进行建筑群体或单体竖向、平面空间的多种组合,而出入口建筑本身体量较小、功能形式较单一,一般设于人行道边及城市广场周边的醒目位置,从性质上接近于一种具有功能性的、设于交通及人流密集地段的街道建筑小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城市景观具有重要的视觉影响。同时要注意的是,

?

12?

没有统一设计标准以致形成的各种出入口同样会妨碍轨道交通建筑的整体形象,应尽可能地避免把各种类型的出入口杂乱地组织于一条或几条线路内。目前,可以解决所有出入口与环境协调的通用法则应该是不存在的,这就需要通过业主、设计、施工各方依靠对环境的感觉及敏感性,去把握不同环境中

可资利用的设计元素来进行设计创造。因为脱离了

环境就无法判断一个出入口的好坏,重要的是使它适应于一个已存在的环境,且与其它出入口从形式、色彩、材料特性、标志等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给城市景观以良好的视觉效果

图5 广州地铁5

号线淘金站敞口式出入口方案构思

图6 广州地铁5号线五羊屯阝站带盖式出入口方案构思

敞口式、带盖式出入口的体型一般是由基本几何要素组合而成的。在追求功能与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应使几何要素能够巧妙地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与周围环境一起构成完整统一的效果。与邻近建筑结合式的出入口应重视与邻近建筑功能上的互补,在建筑形式上要以邻近建筑的风格为主调,并采用空间渗透及引导的方式,增加乘客对出入口的

识别性(见图7)。2.3.2 

风亭

根据周围环境条件,风亭可分为独立式和结合式两种。地铁、轻轨的地下车站按环控要求单端或两端设1到2个活塞风井、1个进风井和1个排风排烟井。一般情况下,每个活塞风井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6m 2,地面进风风亭须设在空气洁净的地方,风亭口部距任何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5m 。同时环控要求进风亭百页底部距街道室外地面高度应大于2m ,只有布置在绿化地带内时,高度才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降低。当进风亭与排风亭合建时,进风口与排风口方向应尽量错开,避免二次污染。

由于以上几方面车站环控要求的特殊性,增加了风亭与城市景观协调的难度。目前广州地铁1、2号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车站风亭普遍存在着建筑形式较单一,以及体量、质感和视觉效果对城市景观

有一定影响的问题(见图8)。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和质感,整个视觉上的连续性,这几个要素形成的最佳组合是景观处理的关键。

?

22?

图7 广州地铁东山口站结合式出入口构想

1)形式:风亭是小体量、单一功能的建筑,要与

周围环境、建筑共同建立一种秩序感。这种秩序感首先取决于平面布局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平面布局是根本),并注重主(周围环境及建筑)从(风亭)关系的处理,不能各自为政;在突出主体的基础上,主从之间体现出互为依存及互为制约的关系(见图9)。

2)体量与空间尺度:可从方向性、形状、轮廓变化进行分析,主要是风亭建筑体量的长、宽、高比例关系。由于风井净面积及车站内部功能的要求,风亭的体量感及采用某种特殊的形状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以柔软、活泼而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来取代刚劲挺拔的直线来作为建筑的轮廓,是正确处理比例关系变化的一种尝试,可以使单调的形式多样化(见图10)。

图8 某地铁车站风亭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图9 广州地铁烈士陵园站风亭与周围环境的依存关系

?

32?

图10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风亭的曲线化灵活处理

图11 广州新国际机场快线机场段候机楼前景观风亭的处理效果

3)整体的连续性:风亭和其周围的环境需要融合在一起,并和周围建筑共同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如图11中所示,景观化的风亭处理,在广场这样一个环境中,配合大范围的空间尺度,随着风亭体型的流线型起伏变化,取得一种有机、统一、完整的良好效果。

轨道交通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更加快速地发展,有关环境景观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轨道交通建筑将成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一部分,功能与景观形式将是两个同样受到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翊民,周黎.加快建设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体系[J ].城市轨

道交通研究,1998,(1).

[2] 何宗华.城市轻轨交通工程设计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1996:176-178.

[3] G age M ,Vandenberg M.城市硬质景观设计[M ].张仲一,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12.

[4] 韩伟强.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

(1):90.

[5]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69-82.

(收稿日期:2006-02-16)

?

42?

景观中的设施

景观中的设施 一、场地内休息设施 座椅(具) (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室外座椅(具)的选址应注重居民的休息和观景。 (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混凝土、陶瓷、金属、塑料等,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二、拦阻设施 以保障人车的安全和便利而设置的。 分为:1、强制性拦阻——通过拦阻设施建立内外的隔离,形成行车路线,阻断人流,保障区域内的人身安全,包括墙栏、栏杆、 断墙、护柱、沟渠、防音墙等。 栏杆/扶手 栏杆具有拦阻功能,也是分隔空间的一个重要构件。设计时应结合不同的使用场所,首先要充分考虑栏杆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次要考虑栏杆的造型美,突出其功能性和装饰性。常用材料有铸铁、铝合金、不锈钢、木材、竹子、混凝土等。 栏杆大致分为以下3种: (1)矮栏杆,高度为30-40cm,不妨碍视线,多用于绿地边缘。也用于场地空间领域的划分。 (2)高栏杆,高度在90cm左右,有较强的分隔与拦阻作用。

(3)防护栏杆,高度在100-120cm以上,超过人的重心,以起防护围挡作用。一般设置在高台的边缘,可使人产生安全感。 扶手,设置在坡道、台阶两侧,高度为90cm左右,室外踏步级数超过了3级时必须设置扶手,以方便老人和残障人使用。供轮椅使用的坡道应设高度0.65m与0.85m两道扶手。 围栏/栅栏 围栏、栅栏具有限入、防护、分界等多种功能,立面构造多为栅状和网状、透空和半透空等几种形式。围栏一般采用铁制、钢制、木制、铝合金制、竹制等。栅栏竖杆的间距不应大于110mm。 围栏、栅栏设计高度见表4-9。 表4-9 功能要求高度(m) 隔离绿化植物0.4 限制车辆出入0.5-0.7 标明分界区域 1.2-1.5 限制人员出入 1.8-2.0 供植物攀援 2.0左右 隔噪声实栏 3.0-4.5 2、警示性拦阻——是一种劝阻性的设施,在形式上劝阻人们的行为,防止造成生命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常见的有标志提示、*道牙的设置、花草的栽植等。 三、照明设施 1、以照明为主要功效 2、以烘托环境气氛为主要功能 如:路灯、广场灯、建筑景观照明、喷泉水池灯、霓虹灯、信号灯、文化灯

城市风光环境分析

第一章建筑风环境利用 建筑风环境是指某一区域内的风速风向分布,而不同建筑群造成的风压差和热压差则是形成通风的动力来源[1]。建筑风环境的分布是复杂的,受到多层次、多方面环境条件的影响。其基本特征主要包含两方面:(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2)建筑影响下的周边风场分布。 (1)城市大气分层与纵向梯度风速变化 在气候与环境学科的研究中,城市风环境的讨论主要涉及到2个主要层次:城市边界层和城市覆盖层(图1)。从地球表面到500-1000m高的这一层空气一般叫做大气边界层,在城市区域上空则叫做“城市边界层”。其厚度只是一个定性的分层高度,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主要巧决于地表粗掩度,农村地区、平原地区巧,在城市地区、山区较厚。从地面到50-100m的这一层空气叫近地面层,在城市区域就叫做“城市覆盖层”,也可叫做“城市冠层”。 图1城市大气分层示意图[2] 在城市风环境的研究中,有学者从城市空间形态出发,将城市覆盖层进行划分,如图2所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吴恩融在研究中对香港的建筑高度进行取样统计,分析进一步化划分出裙房层(0-15m)、建筑层(15-60m)、城市覆盖层(0-60m)的相应纵向范围。 图2香港城市的裙房屋、建筑屋、城市覆盖层划分示意图 在大气边界层内,风速沿纵向一般会随髙度的増加而增大,呈现梯度变化规律。在城市下垫面对气流摩擦力的作用下,紧贴地面处的风速为0,越往高处摩擦力影响越小。风速逐渐增大。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变化所形成的函数曲线就叫做“风廓线”,如图3中曲线所示。下垫面粗糙度越大,风廓线从地面随高度变化就越置著。因此,城市中心、、近郊和开旷农村地区的风廓线也大不相同(图3)。

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分析

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城市绿化建设作为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地位越来越为重要。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建设的好坏,往往与城市形象的好坏息息相关。所以相关部门须认真对待市政工程中的道路园林绿化工程,以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联系当今市政工程中城市绿化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和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所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园林绿化;要点;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1-23 1前言 道路园林绿化作为市政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予以重视。想要做好城市的道路园林绿化,不仅仅需要合理地对栽培植物进行挑选、搭配,同时还应对种植的植物进行养护,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城市的绿化效果,使得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使城市的经济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道路园林绿化的工作必须受到重视,落实到

位。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道路园林绿化的实际情况,对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帮助。 2城市中道路园林绿化的意义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深。城市绿化作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更是为各国所提倡。城市道路园林绿化不仅使城市风景更加优美,同时也能使人民的生活更加惬意舒适。因此,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2.1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在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道路上,农村生态环境一般较为良好,因此环境的建设重点还是在于城市。道路园林绿化工程作为市政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城市花草树木的种植、养护、管理,对城市里的环境进行改善、美化,使城市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社会方面,也体现在园林景观方面。道路园林绿化不但为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植物数量的增多也使城市空气得到净化,噪声污染降低,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道路园林绿化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含的,共同为城市的美化做出着贡献。道路园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调研 ——苏州公园案例调查 (一)序论部分 研究主题: 苏州公园的景观环境调研 研究目的: 1、巩固已经掌握的景观设计知识, 并加以扩展。 2、进一步学习城市公共空间的构筑及造景的方法。 3、学习科学的调研方法,提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综合能力。 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精神,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苏州公园概况及选择理由: 苏州公园位于古城区中 心黄金地段,占地面积约69亩, 是一个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并且她是苏州第一座现代公 园,俗称大公园。大约有70 多年的历史。 苏州公园经过了一次最 新的改建。重点调整绿化环境, 增建花坛,体现植物多样性;改建茶室、健身馆等主体;更新灯光、排灌、道路系统;新建地下车库、亲水平台;疏浚荷池,完善池水净化、体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降低围栅,融公园、街景于一体。展现了现在与自然完美融合的风貌。

选择理由:苏州公园是在苏州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同时她亦是城市景观中处理较好的实例。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广场,地下空间,植物配置 (二)本论部分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要满足人们方便、舒适、高效、繁荣的需求。城市的景观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城市的景观环境并不是单单靠大量植树、种草、摆上雕塑、设置座椅就能实现的,也不能仅仅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适度根本上来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间的有效组织,来自于对城市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广场使用的影响要素 影响市民对城市开敞空间或称广场的 使用的建筑环境影响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I)周边建筑设施的类别。调查表明,富 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广场,周边大都设有市 民喜爱的小吃店、咖啡馆、食品店、餐馆、 店铺等。与之相反,广场周边缺少商店、甚 至只是大片墙面的开敞空间,不管面积多大,一般都不受欢迎。 (2)朝向。人们喜欢选择温度适中和明亮的地方逗留。在温度较低时,阳光对空间的生气和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南方炎热地区,尽管公共空间不一定非要朝南,但要注意让广场获得足够的光,如周边建筑的高层部分应逐步后退、以保证广场的天空率;广场北侧的建筑,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反射玻璃和色彩较明亮的建筑材料。此外,广场朝向设置还要考虑风向,特别要注意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3)树木,花草和水。植物和水是影响广场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功能方面,树木可给人们提供荫凉,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广场上的树荫处是人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的组成要素 摘要:道路景观整体中的各种要素繁琐复杂,需进行分配协调,使各种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进入最佳状态,构成了道路空间的景观特色,最终以达到展示城市的空间形象和历史人文风貌的作用。 关键词:道路景观,要素,城市形象 Abstract: the road landscape of the whole complex elements, need to undertake allocation are coordinated so that all kinds of factor as the function of get making full use of, into the best condition, constitute the road spac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eventually to achieve the space of city image display and history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role. Keywords: road landscape, elements, the image of the city 0引言找出道路景观中具体的景观要素并仔细推敲各要素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创造出简洁精练的道路形式。为了理解多种多样的景观要素,需要对道路景观元素加以梳理和分类,以便我们更好的把握其特征。在这里,把道路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分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历史人文要素、社会要素等四个方面。 1.自然要素 1.1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影响道路景观特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地理环境造成了道路景观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每条道路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山川、湖海、森林或者地形变化的不同都可以丰富道路景观面貌,有助于创造出有特色、有底蕴的城市道路景观形象。在人工化日益加强的城市中,城市中生活太久的人们愈发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日本多磨新城富士见大街就是一个以山岳作为道路标志物的例子。 1.2 季节、气候、时间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雨、雪、风等诸多自然现象会对人的活动方式、道路绿化栽植生长、沿街建筑物形态等造成一定影响。在雨雪天气,应该考虑如何利用气候因素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氛围。此外,白天和夜晚的道路景观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特别是夜晚的景观的灯光设计营造更需要重视。

城市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探究

城市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探究 发表时间:2019-12-05T15:13:44.550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13期作者:刘君超 [导读] 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在给人们提供观赏环境的同时,舒适性也是非常关键的设计元素。 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70 摘要:景观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大方面:一是指自然的或者人造的观赏类景观;二是指由各种不同的态度、观念、信仰、认知变化交融而成的人文景观。景观环境在社会环境中主要提供观赏性,给人们提供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美化城市形象,体现社会人文价值。随着人类社会以及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不断地按某种期望而建造和改造着景观,不断塑造着符合新时代特征的景观形象,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城市景观也是人类的进步史和社会发展史。在城市景观空间设计中,人是主题,设计的主要对象也是人,所以关爱人、尊重人才是景观设计的宗旨。人性化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因素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景观环境;人性化;归属感;认同感 一、人性化场所景观设计原则 1.1体贴舒适性原则 对于景观设计来说,在给人们提供观赏环境的同时,舒适性也是非常关键的设计元素。在细节处注重控制,能给景观参与者带来更加温馨的体验。例如设计师在进行汀步设计的时候,汀步的间距应该和汀步材料的宽度综合考虑,才能符合人体步行跨度的惯性,进而提升步行的舒适度。对于绿化景观设计,要和座椅布置相辅相成,让游人休息的时候有庭荫树以供乘凉等。 1.2生态性设计原则 对于沿河而建的滨水景观来说,在设计修建之初的目的往往就是恢复生态,这既是市政建设的要求,也是居民改善生活环境的诉求。景观设计过程中,在保证生态性的前提下,修建亲水平台,增加居民与水亲近的距离,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 1.3协调性设计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协调性主要指的是景观色彩以及其外观的协调性。在设计某处景观的时候,景观整体的色调搭配应该保持一致,设计风格要统一,例如某城市中的公园景观,设计风格比较接近苏州园林,那么内部的水景观、建筑景观以及绿植设计等都应与整体设计风格相互呼应,才能保证设计的协调性。 二、景观环境中人性化设计的运用 2.1场地与道路 在场地设施中要深入细致地体会场地及其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增强其趣味性、参与性与实用性,才能使人在活动场所中很好地进行人与景的互动。在进行道路线性设计中选择适量的直线线性,直线线性能让方位更加明确,但过于单调,必要时也可适当增加平曲线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道路的观赏性,还可以通过路径的曲折变化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城市道路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主道与次道之间要设有绿化隔离带,加强道路绿化设计,提高城市道路的多效性和空间质量。 2.2植被绿化 景观植被绿化设计首先要具有观赏性,能让人们在游憩时放松心情。植物景观有净化环境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进行景观植被设计中,要考虑绿化的质量,应尽量选择对环境有更好净化效果的植被。设计中要注意植物种类搭配的多样性,注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结合以及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的结合,以达到装饰美化环境的最佳效果。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合理布局,布局时要注意有疏密对比和植被的空间变化,不同层次的植被可以起丰富空间层次和加大景深的作用。 2.3水体 景观的水体人性化设计要做到具有安全性、观赏性、舒适性和亲水性。首先,人性化的水体形态设计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一般浅水池的深度不宜超过0.5m,水边设计要有安全设施。其次,要有观赏性和提供风景价值,使水的视觉和使用功能得到充分利用。水的形式可以设置动静结合的水景,休息区域设置以静水为主,不会影响人的休息又给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活动区域可以设置动水产生水声辅以音乐,从而活跃场地氛围。最后,水体设计还要注意人与水体的亲近程度关系,使人与水有一个最适的关系,使人与城市景观能有更多的互动,从而增加趣味性和提高人们的参与度,满足人们对水体景观的需求。 2.4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在具体设计形态上分为功能形态和视觉形态,在功能方面考虑如何提高人们在行走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如防滑、引导、分区、不积水;而在视觉方面考虑如何提高观赏性和塑造地方特色文化。对不同区域进行区分,让人体会到不同场地空间的变化。具体到设计方法上,地面铺装材料应与景观环境中的风格相协调,并根据周边景观来确定铺装材质的纹样和质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景观,形成自然生态的效果。对于大面积的地面铺装设计上应考虑其材质、色彩、肌理、尺度、线形和形状,避免大范围单色铺装给人产生单调乏味的景观感觉。设计地面铺装的色彩应尽量选用沉稳的接近自然的颜色,这样的色调才更易于与绿化景观相融合,添增园林景观的观赏性,才能产生柔和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景观环境中体会到安静放松的环境氛围。 2.5景观构筑 物景观构筑物为使用者提供休憩、活动、遮蔽、围合、标识等功能性需求,还能为人们创造出雅致宜人的景观环境。景观构筑物设计在符合人的生理尺度的同时应在造型、风格、体量、数量等方面考虑人的心理需求。景观构筑物建设要具有地方特色,体现当地的文化内涵和环境主题,烘托环境气氛,使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另外,利用先进的科技和新的思维方式对原始材料回收再利用,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又要满足资源和生态景观环境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考虑,加强细节刻化,创造出适合本土风貌的景观构筑物。 2.6灯光照明 灯光照明对景观环境中的景色起到了美化修饰的作用,这些饰景类照明方式也是照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光照明在人性化设计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功能、造型、色彩、材料的变化组合来满足人们在生理、心理和审美上的需求。通过这些装饰性灯具的点缀和造型艺

城市环境的景观设计实验

城市环境的景观设计实验 1以下就是对于这两种形制代表清真寺的研究分析以及控高方案: 1.1代表清真寺调研简介 1.1.1传统清真寺:南关清真寺南关清真寺,如图5,是宁夏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1681年),具有极大的文物保护价值。在此作为银川市区古老清真寺的代表实行尺度分析。该寺位于银川市南关南环东路,属阿拉伯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 1.1.2现代清真寺:西环清真寺西环清真寺(如图7)是宁夏较大的清真寺之一,建设时间不长,其建筑为适合周边建筑的高度变化,在不改变基本比例影响的情况下,将比例适当扩大并增大穹顶,增加台阶高度以提升礼拜殿高度,所以作为银川市新建或未来将要建的清真寺的基本形制代表实行尺度分析。该寺位于银川市正源南街,汽车大世界附近,为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1.2基本原理与方法视线和视角控制原理:人在观赏景物时,因为视点、视线和视角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例如,由外面观赏古迹风貌时,仰角45°为欣赏景物细部的观赏视角,仰角27°为欣赏景物最为清晰的观赏视角;仰角9°~18°为欣赏包括背景在内的风景全貌的观赏视角3。视线和视角控制方法:人们观赏建筑时,遵从近大远小的视线法则,而该法与相似三角形相同,即在人眼视线中相同高度的物体,距离人越远,真实高度越大。 时,背景建筑物的高度设定原则宜为不影响欣赏清真寺穹顶的视角高度,清真寺院落周边低矮商业房应为不高于清真寺两侧厢房并与园内清真寺同形式的一至两层建筑,为不影响清真寺的观赏视角,所以清真寺周边最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使用,即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与礼拜集散的双重需求,又使得人们具有良好的视线观赏清真寺整体建筑(图10)。图中H的高度的设定为其礼拜殿室内高度到穹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2017年第3期 现代园艺我国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以飞速提高,同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好的艺术景 观设计能够为人们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气氛,让人们在轻松、舒适的气氛中生活和学习。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公开空间环境景观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如何才能设计出优美、和谐的景观,这是我国所有景观设计师都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1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的特征 景观艺术是形式多样,作为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既需要有自身的设计理念,也需要将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有效融合,不能将现代景观设计只局限在一些条条框框中,应在生活环境中融入景观设计,进而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稳定发展。景观设计要追求三个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即:艺术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景观设计是一门对综合性要求很强的艺术,其发展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发展密不可分,想要在满足人类发展需求,就必须要结合自然发展规律。景观设计师要确保社会、艺术和自然因素和谐稳定,这样的景观设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益,一旦缺少哪个因素,其设计也就不完整了。结合我国景观艺术设计实际情况来讲,当前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它既是一件艺术品,给人带来美好的心情,也能提高整个区域的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分析影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三方面因素 2.1社会因素的分析 在我国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着很大的变化,并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有着新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当前社会环境担负着文化、生活和社会等职能。其中,城市环境的建设不但能够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美观、漂亮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让人们更好地放松生活和工作压力。城市景观是人们追求物质精神的一大体现,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在绿化城市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有效利用各项环境资源,以此来营造出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友好的气氛。2.2人文因素的分析 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有力维护人类基本价值。所以,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如果缺少了人文素质,即便设计出来的东西再漂亮,也毫无意义。同时,人文思想中既包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精髓,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稳定有序发展。但结合我国景观设计实际情况 来讲,我国很多景观设计师都缺少人文素质,所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是千篇一律、毫无新鲜感,缺少独特的设计精神,可见 培养和提高我国景观设计师的人文素质刻不容缓。2.3生态因素的分析 生态保护就是对环境生态平衡建立健全的保护措施。但需要明确的是,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所有景观的建筑活动都应从环境的各个变化角度与生态因素入手,在景观设计中真正落实环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力度。 3提高环境景观设计水平的对策 3.1基于地域景观特色营造的策略 在设计景观过程中,应有效考察此地区,充分了解此地区的环境特征。如:建筑物自身形态与特征能够反映出与附近环境的关系,这种反映就是在有效地说明附近环境特征,进而突出此地区的环境特征。但如何缓解地区建筑和当地环境二者的冲突,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师应深入了解此地区的自然环境,这对于设计出与当地环境要求相符的景观有着积极的作用。 3.2景观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 在确定景观设计项目后,可了解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做好收集资料和调查情况的工作。在设计之前,应搜集并研究具体位置、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等信息。其中,应全面了解地区地理情况,需要掌握的是平原与高原地区的差异,所以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因此,在设计景观中,应全面分析地理形式、地质结构,在设计上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唯有做到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受到当地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3.3景观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景观设计不但是为了美观城市,而且其更为重要的是保持生态的平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样的设计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景观设计由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组合而成,在自然环境设计过程中,要确保生态环境完整才能实施的。在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下,居民对城市生态环境有着新的要求,而景观设计应彰显出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小强.环境艺术的景观设计特点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5)2 夏木华.景观与景观设计初探[J].科技信息,2009(22) (责任编辑禾初) 作者简介:曹阳(1972-),女,湖南人,本科,海口经济学院讲师,从事设计艺术方面的教学工作。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景观设计的措施分析 曹阳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景观设计包括很多方面的知识,如:景观资源、环境行为、景观生态和设计艺术等知识,这些都是环境艺术 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想要落实好景观设计工作,就需要做好景观设计,从环境艺术视角入手,深入研究环境艺术特征与内涵,切实提高我国景观设计整体水平。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措施 景观设计 116--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改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景观总体地分析和了解,探讨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定义,以及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道路交通的景观设计,加强其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运用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展开,道路沿线的环境景观问题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交通景观设计及评价理论显得十分迫切。 关键词:道路景观景观设计交通环境以人为本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而且要求改善乘车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给乘客以精神上美的享受,所以对城市道路景观的研究变得日益迫切。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景观设计概念的提出已经有100 年了,它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学科,然而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还没有被学术工程界完整地接受和理解,我们对道路交通景观设计理论也一直缺少深入的研究。开展道路景观设计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无论设计内容或设计手段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现有的研究也仅限于对城市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地进行绿化美化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地道路景观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必要的重视与关注。 国外的道路景观行业,对于道路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生态道路或景观生态绿化。它强调道路景观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城市道路景观理论的研究上已逐渐成熟,经过经济迅猛发展之后,都已经转到对以往忽视的环境生态问题,生活品质问题的研究上,他们注重从人的行为活动、环境心理出发,创造舒适宜人的城市道路景观环境

环境设施设计

环境设施的概念 所谓“公共环境设施”,这一词汇产生于英国,英文为“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家具”,简称为“SF”。在欧洲称为城市元素(Urban Element);在我国还未确定正式统一的概念,可以使用“公共环境设施”一词,也有“城市公用摆设”,或者“城市环境设施”的称谓。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公共设施的内涵没有比较明确,一致的认识。对于环境设施的命名和工作范围,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不同,也存在着不同见解。通常为大众所理解的环境设施实际上是景观设施或称风景建筑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设施既具有很强的使用功能,又必须具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它是指公共环境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环境设施是社会统一规划的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免费或低价享用的社会公共资本财产。它是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设置在人造环境景观与自然景观中的具有使用功能的人工设施,环境设施的设置,既可以控制人们的生活环境品质,也可以让人们体验到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艺术魅力。 环境设施小品的存在价值 城市环境小品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人类的行为与活动要求,更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特定地域中环境与视觉节点的结合,经常可以形成一个信息交换、意见沟通及休憩的中心。城市环境小品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元素,具有提供空间界定、转换、点景,甚至成为城市地标的作用。良好的城市环境小品设计与布局还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是触发人们积极使用户外环境的重要因素。如处理得好,户外城市环境小品很可能成为足以凝聚能量、释放活力的区域象征,而并不只是局限于“室内家具外移”或“户外公共设施”的意义而已。 城市环境小品是城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支持人的行为活动的道具。优秀的城市环境小品不仅可以为社会生活提供活动场所,还可以促发人的行为活动,从而成为行为的促媒器、发生器。现代建筑体形简洁明快,不尚繁琐装饰,因此需要丰富的城市环境小品来软化环境,增添亲切感。在现代建筑围绕的空间里,城市环境小品在美化环境、渲染气氛上,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评价外部环境质量时,应把城市环境小品是否既满足人们需要,又能美化城市环境作为一个重要标志。 2环境设施的分类 对于环境设施的命名和工作范围,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方向和切入点不同,也存在着不同见解。所以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固定或公认的分类定位。 但根据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设施”的概念和其主要功能:指公共环境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它是为满足人类的需求而设置在人造环境景观与自然景观中的具有使用功能的人工设施。 (一)经济效益型设施 经济效益型设施主要向人们提供各种商业经济信息,主要包括广告牌、广告箱、海报、霓虹灯、幌子等设施,随着国内外的交流更为密切、频繁。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商业生活繁忙而高效,作为商业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经济效益型设施的作用日益巨大。 (二)信息服务型设施 信息设施是为人们提供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设施,或通过文字、记号、图示等形式予以表达,引导人们认识陌生环境,或给人们传递信息以提供便利。主要包括信息咨询处、指路标志、方位导游图、信息栏、等。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国内外的交流更为密切、频繁。现代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繁忙而高效,作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浅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浅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5-12-30T10:33:26.9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9期供稿作者:朱锋 [导读] 江苏绿洲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省海口市对城市道路景观的内外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便将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系统营造出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朱锋 江苏绿洲建筑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省海口市 570125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发展历史及特点,对目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就现今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现状;方法 一、前言 作为城市当中的意象结构元素里面的主导元素,道路是人们对城市进行认识的主要感觉场所和视觉场所。而道路园林则是城市园林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带状环境区域,同时也是真实反映城市个性和城市样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与周边的交通环境、建筑环境有效的融合为一体,道路园林艺术以及它的功能和生态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主干道路效果图 二、我国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发展历史及特点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非常迅速,而且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面貌。然而城市景观都只是局部进行布置,也存在临时改造的情况。就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现状来看主要如下: (1)还未完善功能设施。主要反映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只考虑对道路交通要求,不够重视道路两侧各种设施建设和美化设计,如交通标志和照明等。 (2)整体环境质量比较差。其表现主要有:没有健全道路绿化系统,道路两旁的一些建筑整体上比较杂乱,往往比较随意地布置一些车站站牌和广告箱等,缺乏系统、标准的设计。 (3)就城市道路环境来看,往往比较注重车子而不是人。遇到交通繁忙时候,不少路段的停车点都很欠缺,这就导致停车将人行道挤占了。 (4)城市街道建设整体上没有什么个性,在空间上,不论是色彩、材料还是形式等方面,相似度都比较高,缺乏可识别性等。 究其原因,有来自历史、观念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问题等,最终导致城市道路景观在设计上欠缺统一性和整体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可以将良好的公共活动空间为居民营造出来,所以必然能够实现持续发展。 人行道植物景观效果图 2、城市道路园林景观特点 目前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通常都是以园林植物作为景观的载体,同时道路景观主要针对的运动过程中的人群,所以需要更好的展现出景观的动态性。在设计时需要在绿化带内对植物进行有序的配置,展现出动态韵律,使其为道路增添相对动态的景观带,给行人带来良好的动态视觉美感。相对于公园园林景观来讲,城市道路园林景观需要具有动态性,所以在进行景观配置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确保安全。景观在装点城市环境的同时,其欣赏者主要是人,这就需要在景观配置时需要充分的考虑人的需求。特别是道路景观,更需要充分的保障行车的安全性,利用景观效果还减弱汽车眩光所带来的影响,有效的缓解司机长时间驾车视觉上的疲劳感,为行车和行人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充分的体现出景观配置上的人文关怀。 其次,道路园林景观配置要充分的考虑到动态美及生态美。道路园林景观具 有一定的功能性,为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不能忽视道路园林景观的艺术性。道路园林景观作为动态景观,其属于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所以需要对景观变化的尺度进行充分的掌握,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视觉变化的速度。 最后,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履行因地制宜原则。这就需要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尽量选择本土树种和植物,因为这类树种和植物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更易于成活。同时还要确保所选择的植物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对其进行合理搭配,特别是需要选择一些具有较好适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所属分类: 性质:强制性 有效性:现行 状态:制定 发文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检疫总局 文号:GB/T 18921-2002 发布日期:2002-12-20 实施日期:2003-05-0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前言 为贯彻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方针,提高用水效率,做好城镇节约用水工作,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镇污水资源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制定《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目前拟分为五项: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补充水源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本标准为第三项。 本标准是在CJ/T95-2000《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本标准与CJ/T 9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提出了再生水的使用准则。 ——根据《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将再生水的应用范围及使用方式进行了重新界定,以景观环境用水取代了原来的景观水体.明确了水景类作为景观环境用水的一部分的概念。 ——细分了景观环境用水的类别,将原来的CJ/T95-20O0中的人体非直接接触和人体非全身性接触替换为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和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两大类别,同时每个类别又根据水质要求的不同而被分为河道类、湖泊类与水景类用水。 ——放宽了消毒途径,对于不需要通过管道输送再生水的现场回用情况,不限制采用加氯以外的其他消毒方式。 ——考虑了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毒理学指标。 ——水质指标共计14项,对原来的CJ/T95-2000中的水质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增加了3项;浊度、溶解氧、氨氮;删减了5项:化学需氧量、溶解性铁、总锰、全盐量、氯化物。替换了2项:以粪大肠菌群替换了大肠菌群,以总氮替换了凯氏氮)。 ——增加了“参考文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CJ/T 95-2000同时废止。

城市环境中雨水景观设计

城市环境中雨水景观设计 雨水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自古以来,人们就依靠雨水种植农 作物,并收集雨水满足日常生活的饮用、洗涤等需求。而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雨水收集利用的新理念与新手段持续出现,例如以低影响 开发技术为核心的各类雨水利用设施,当前已经在北京顺义东方太阳城、深圳万科总部、深圳牛山公园等项目中得到应用,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不过绝大多数雨水处理设施由水利工程相关专业人员实行设计 建设,虽然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其形式却往往较为生硬,在营造良好 景观效果、提升场地综合价值等方面尚显不足;充满野趣的雨水湿地 等景观,因其原生态的形象易被公众认为是“杂乱”和“缺乏管理”的,而难以被公众接受,也影响了相关理念和设计的推广。本文试图 通过一些优秀的雨水景观案例,探索雨水景观设计的手法,在科学管 理雨水的同时,利用雨水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为公众提供舒适活动 场地,带来美学享受,并发挥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的 良性互动。 1雨水景观的艺术化 雨水景观由雨水本身和与之相关的环境元素共同构成。雨水从天而降,能够有滴、落、沥,珠落玉盘乃至瓢泼如注的动态,与植物、铺装材料、雨水基础设施等环境元素作用,又能够出现蓄、流、溢、泄、漫、跌水、瀑布等动态。各类环境元素本身即可成景,而在降雨时与雨水 相互作用,又能够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艺术化的雨水景观设计能够 给人带来以雨水为主题的丰富美学体验。景观设计是空间的艺术,需 要点、线、面的合理布局,雨水景观同样如此。雨水景观设计中的点 状元素包括雨水桶、小型集水池、雨水花园、雨水种植池等,线状元 素如落水管、水渠、种植浅沟等,面状元素包括水平的池塘、人工湿 地和垂直的跌水瀑布等。一处设计独特的节点,能够成为景观中吸引 游客注意并开始探索雨水踪迹的起始点,而重复出现的点状元素则能 够形成强烈的韵律。线状元素在雨水景观中非常多见,能够起到轴线 的作用,串联起景观序列中的诸多节点,是游客追踪、探索雨水径流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5-11-30T16:44:48.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供稿作者:惠凌 [导读]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惠凌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景观设计属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将道路景观融入到道路整体中,充分发挥道路景观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保障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建设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景观;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道路景观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规模也同时增大。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从引导功能和景观形象等多方面考虑,尽量为城市建设增加感性色彩。 二.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1.尊重城市历史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注重安全性的原则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充分考虑行车视距,满足交通安全的需要。利用植物引导视线的功能,设计出具有引导作用的植物空间,树种上选择根系不破坏路基品种。 3.保持整体性的原则 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等。 4.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现有道路绿化成果,并与现有绿化以及道路整体环境融为一体。根据当地气候和道路环境条件的不同,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 5.道路绿化生态原则 在保证生态适应性的前提下,即植物具有抗逆性强、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又具有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的。 6.连续性原则 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7.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 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的绿化景观,要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享受到“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意境。 8.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在达到绿化、美化目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择植物时本着易采购、易施工、易管护及造价低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1.基本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行人的安全,视觉效果,还要注意交通安全畅通,有引导车流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设计需要从景观和引导功能多方面综合考虑。这样才能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城市快速路因为行车速度快,主要承担机动车交通,速度快、流量大、路途广、车距大是这一道路的特征,交叉口多为封闭或立体交叉。景观设计时,就要考虑使用者动态、连续的大宽度视野,应有一种韵律和节奏感,减少行车疲劳。 城市主干道呈现间断流、不连续、短途特点。一般是分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这三种隔断,交叉口大多为平面交叉,由红绿灯控制或者由交警指挥,重要街口是景观带最好的布局地点,这样的地点对景观会有很大的影响,也代表这一地方的特点。道路特点是机动车道行车速度高,在交叉口处行车速度低。那么道路景观的设计上,就要把中央分隔带进行安全性最高化的设计,同时也要考虑非机动车流与行人需求。而对于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主要考虑慢速车流与行人边走边欣赏的需要,景观设计要体现细腻、细致、能够品味,同时还要体现整体城市特点,不能破坏城市规划与风格。针对城市主干道的道路景观设计,效果图如下,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