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史复习提纲下

音乐史复习提纲下

音乐史复习提纲下
音乐史复习提纲下

第六章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前古典主义的三种风格

这个时期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音乐风格。

一罗可可风格

这种风格在音乐上常常是指以法国的大库普兰为代表的充满优雅装饰的古钢琴作品,它虽然延续到前古典时期,但已不再那么流行。

二、华丽风格

音乐家们用它来指一种比较自由轻快,由短小的动机组成乐句和乐段,并以简单的和声加以伴奏的主调风格,这种风格主要来自意大利,与之相对的是巴罗克晚期复杂而深奥的对位风格。

三、善感风格

它来源于德国中产阶级,出现较晚,是华丽风格在德国的对等物。

它除了具有华丽风格的各种特点外,还经常带有淡淡的忧郁,有意识的半音化和突然的音型上的变化。

第三节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

一、格鲁克的歌剧改革道路

从60年代起,他在维也纳开始了他的歌剧改革,试图让歌剧的音乐再次为戏剧的目的服务。1762年,他与诗人卡尔扎比吉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改革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茜》,1767年又完成了他的第二部改革歌剧《阿尔切斯特》,在这部歌剧的总谱前言中,格鲁克陈述了他的改革思想。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思想

坚决纠正―正歌剧‖中过份偏重―美声‖和炫耀独唱技巧等弊病;

努力使一切音乐表现手段的运用密切服从于剧词和剧情发展的需要;

力求在音乐创作中体现―质朴‖、―真实‖和―自然‖的启蒙主义美学原则。

三、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措施

在他的改革歌剧中,格鲁克使序曲、合唱、舞蹈和乐队的运用都和

剧情密切地联系起来;

消除了歌唱家炫耀技巧的花腔段落,把声乐的旋律线条从多余的装饰中解放出来;

减弱了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对比,更多地使用了助奏宣叙调;

取消了割裂歌词的乐队间奏,避免了不自然的返始咏叹调形式,他还创造了由宣叙调、咏叹调与合唱组成的复合场景,并使序曲和舞蹈都成为戏剧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维也纳古典乐派

第一节海顿

一、简要生平

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 1732~1809)出生于奥匈边境上的一个小城罗劳。。

二、创作道路

海顿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在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上,所以人们称他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他的音乐创作道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2)1761年—1770年。艾森施塔特早期,在耶斯特哈齐亲王宫廷中任乐长。

其主要代表作有:交响乐《D大调―早晨‖》、《C大调―中午‖》、《G 大调―黄昏‖》、《D大调―号角‖》。

(3)70年代,艾森施塔中期,是海顿创作上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时的代表作有:交响乐《e小调―悼念‖》、《#f小调―告别‖》、弦乐四重奏:NO31-36(这六首被称为―太阳四重奏‖)。

(4)八十年代,艾森施塔特晚期。这是海顿创作的成熟时期。

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六部《巴黎交响乐》、《G大调―牛津‖》、弦乐四重奏:NO37-42(这六首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歌剧《阿尔米达》。

(5)九十年代以后,是海顿进行自由活动和自由创作的时期。1790年他离开了埃施特哈齐宫廷,成了一个自由的音乐家。

当时他定居维也纳,并两度到伦敦。为伦敦听众创作了十二部《萨洛蒙交响乐》这十二部交响乐奠定了成熟古典交响乐的风格和形式,表现了自己的创作特点。

弦乐四重奏:《皇帝四重奏》。

在伦敦受享德尔清唱剧的影响,回到维也纳后他创作了两部清唱剧《创纪》(1798年首演)和《四季》(1801年首演)。

三、海顿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贡献

音乐特点:海顿的音乐气势雄伟,色彩明亮,表现了一种愉快、幽默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性格。主题明了,旋律纯净,优美。

海顿在音乐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

奠定了古典主义器乐较鲜明的民族特点、深刻的哲理性与完美匀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完善了奏鸣曲式和交响乐四乐章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

赋予交响乐与弦乐四重奏一定的思想内容,提高了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意义;

确立了以较为短小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

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近代管弦乐的编制和配器原则。

第二节莫扎特

一、简要生平

莫扎特(1756-1791)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地方的萨尔茨堡。他是一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

二、创作道路

2、1772-1781年萨尔茨堡阶段,是他作品的第一个成熟期。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奏鸣曲《A大调》(K331)《F大调》、(K332);歌剧《伊多梅纽》。

3、1781-1791年,维也纳时期。1781年3月莫扎特与萨尔茨堡大主教彻底决裂,愤然辞去了萨尔茨堡的职务,成为了音乐史上第一个自由的音乐家。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

歌剧:四大歌剧《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还有《后宫诱逃》、《伊多美纽》。

《G大调弦乐小夜曲》(K525)。

交响乐:《第40(g小调)交响曲》《第41(C大调)交响曲》

三、莫扎特的创作特点及主要历史贡献

莫扎特在歌剧方面的主要特点及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

1、废弃了原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而赋予了更深的抒情性。

2、他使每个角色的音乐均有符合自己基本性格的一些特点,并且在歌剧情节的发展中始终保持着他们的基本面貌。

3、在人物的音乐刻画方面,特别强调了对角色内心的刻画。

在器乐方面的主要特征及历史贡献:

1、在钢琴协奏曲上,奠定了双呈示部,附有技巧性的―华彩乐段‖以及三乐章的套曲结构原则,还将乐队提高到了与独奏平等的地位,再不只是伴奏而已了。

2、在交响乐方面,比较注重―戏剧‖性的发展和矛盾冲突,两个主题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3、在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方面,作品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主题形象生动丰富。注重抒情性与哲理性的结合。

第三节贝多芬

一、简要生平

贝多芬(1770-1827)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 thoven),于1770年12月16日出生在德国的波恩。

二、贝多芬的创作道路

2、1792-1802维也纳初期。这是贝多芬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逐渐成熟的一个转折时期。

这时期代表作品有:

《C小调―悲怆‖奏鸣曲》、《#C小调―月光‖奏鸣曲》

3、1803-1814,维也纳中期。1803年《―英雄‖交响乐》的创作。标志着贝多芬在创作道路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阶段。

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

《第三―英雄‖交响乐》、《―热情‖奏鸣曲》、《第五―命运‖交响乐》、《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乐》、歌剧《菲德里奥》、《钢琴、合唱幻想曲》。

1815-1827年是危机时期和晚期。

贝多芬晚期的主要作品有:

五部钢琴奏鸣曲、五部弦乐四重奏,还有他最重要的两部大型作品:《庄严弥撒》、《第九―合唱‖交响乐》。

三、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手法

1、他的创作动机来自内心强烈的思想感受,其创作的基本思维逻辑是:―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他的《英雄交响乐》和《命运交响乐》就典型地表现了这一思想。)

2、其音乐有强烈的戏剧性矛盾冲突,奏鸣曲式中主部和付部有着强烈的对比。

(这在他成熟以后的作品中尤为突出。)

3、运用―主题贯穿‖的手法,加强了主题发展的集中性和逻辑性,以及各乐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前后一贯的发展。

(他的―主题贯穿‖不只是贯穿于一部作品的不同乐章之中,而且贯穿于不同的作品之中。如《命运交响乐》中的―OX XX | X — |‖这一动机贯穿于四个乐章之中,而且在《热情奏鸣曲》中就曾出现过。)

4、以短小的动机加以,动力性展开的奏鸣性发展原则。

(《―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是这一创作原则的最好体现。)

四、贝多芬在音乐史上的创造性贡献

1、灵活地运用了传统的曲式结构和奏鸣套曲的结构原则,使形式服从于内容,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表现力。

(《第九―合唱‖交响乐》第四乐章的自由曲式,使内容与形式的结合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他还在《月光》的第一乐章中采用了慢板,打破了传统的快、慢、快结构。《田园》采用了五乐章结构,打破了传统四乐章结构原则。)

2、他把传统的奏鸣曲式扩充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把展开部几乎

扩充到了呈示部的两倍长,把尾声从形式上的结尾扩展成了壮丽的高潮。(《英雄》第一乐章与莫扎特的《第41交响乐》第一乐章比较)。

3、首创了交响乐标题化的创作手法,为标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最明显的例证是他的《―田园‖交响乐》,在初演时的节目单上就写有:―以田园生活的回忆为标题的交响乐‖。并且每一乐章也都有标题。他的《英雄》也具有一定的标题性。)

4、在《第九交响乐》中,创造性地将人声加入了交响乐之中。

第八章早期浪漫主义

第一节概述

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

(1)浪漫主义音乐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为了这一点,可以打破古典传统的局限。

(2)古典主义的曲式得到扩展,变得更加自由。

(3)半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4)认为器乐是表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理想手段。

(5)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姊妹艺术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

(6)注重音乐的民族性,促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

第二节弗朗茨·舒伯特

一、简要生平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市郊。

舒伯特的浪漫主义特征最鲜明地体现是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创作最多的也是艺术歌曲,因此在音乐史上把他称为―艺术歌曲之王‖。

二、创作道路

1、1814-1817年,在他父亲工作的学校里任助理教师。

在这期间的代表作有:艺术歌曲《纺车傍的玛格丽特》、《魔王》、《鳟鱼》、《流浪者》等。

2、1818-1828年,舒伯特毅然辞去学校的教学工作毕其全力于音乐创作。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

《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乐》;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共二十曲)。《冬之旅》(共二十四曲);艺术歌曲《听听,云雀》《菩提树》。

钢琴曲:《军队进行曲》;《音乐瞬间》。

室内乐:《鳟鱼五重奏》

他死后还遗留下很多作品。后舒曼根据他的遗作整理发表了又一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名字是出版商加的,共十四曲)。

三、舒伯特的音乐特点及其主要贡献

其艺术歌曲中常是通过调性上、音区上、伴奏的和声色彩和织体变化来刻画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人物的心理状态。

他的歌曲伴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但又不脱离对歌曲的烘托作用。

在他的器乐作品里有歌唱般的主题呈述,织体简朴、和声赋于色彩性。

第三节埃克托·柏辽兹

一、简要生平

柏辽兹(1803-1869)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镇里。

二、创作道路

2、1830—1832年,创作早期。1830年他以大合唱《莎丹那帕尔》获巴黎音乐院的罗马大奖。同年春天,完成了他的重要代表作《幻想交响乐》,并在巴黎首演。

3、1832—1848年,创作盛期这期间的代表作品有:中提琴与乐队《哈罗德在意大利》、戏剧交响乐《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

乐》、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责罚》。

1848年以后,是他的创作晚期。他写了以圣经为题材的清唱剧《基督的童年》(1850—1854年)。

三、柏辽兹的主要贡献及音乐特点

柏辽兹的主要贡献及音乐特点具体表现在:

(1)他的音乐由内容决定形式,他大胆革新传统的曲式和体裁,使音乐内容和形式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

(2)他将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把标题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3)采用―固定乐思‖来描绘音乐中的人物形象,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大胆应用色彩性和弦,增强了音乐的活力,使和弦的色彩性和功能性得到了统一;

(5)在配器方面大胆创新,打开了浪漫主义音响新世界,为近代管弦乐的配器法奠定了基础。

第四节费里克斯·门德尔松

一、简要生平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一个富有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银行家。

二、创作道路

1、1826—1829创作风格形成期。

1826年《仲夏夜之梦序曲》的完成标志门德尔松的创作风格已经形成,这是他成熟的第一部作品。

2、1829-1832年之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旅行演出时期,也是创作盛期。

他的著名作品《芬格尔洞序曲》(又名《赫布里底岛》)、《a小调第三苏格兰交响乐》、《A大调第四意大利交响乐》、钢琴曲集《无言歌》第一集中的《春之歌》、《威尼斯船歌》和《纺织歌》等等,都是以旅行中所感受的印象为基础的。

3、1833年以后,门德尔松主要从事社会音乐活动。

这期间创作的作品有:钢琴曲集《无言歌》的后7集、(共8集,每集6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庄严变奏曲》等。

三、门德尔松的主要历史贡献

1、他系统的收集、整理了巴赫的作品,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巴赫的价值。

2、他在莱比锡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对近代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3、他还首创了音乐会标题序曲(《芬格尔洞序曲》),为标题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

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上的不足:音乐缺乏深刻的内容和鲜明的爱憎;缺乏强烈的感情和戏剧性冲突;缺乏深刻性和英雄性。

第五节罗伯特·舒曼

一、简要生平

舒曼(1810-1856)他1810年6月8日生于德国撒克逊洲的茨维考城。父亲是一个书商。

二、创作道路

1、三十年代是舒漫创作的成熟时期,这时期他的那种纯浪漫派钢琴作品风格开始形成。

代表作品有:钢琴曲《蝴蝶》、《帕格尼尼变奏曲》、《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8首》、《童年情景》、《维出纳狂欢节》。

2、四十年代是他的创作盛期,也是他体裁丰富、风格多变的时期。

代表作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生活》(共8曲);《诗人之恋》(共16曲);《爱情青春诗歌》(共12首)。

交响乐《b B大调第一―春‖交响乐》、《d小调第四交响乐》等。

3、五十年代是舒曼的创作晚期。代表作有:钢琴曲《早晨的歌5首》、钢琴二重奏《舞会情景》等作品。

三、舒曼的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1、舒曼的钢琴作品强烈的幻想性,他在这些充满幻想性和即兴性的特性小品中探索了各种情调、织体和钢琴效果。

2、舒曼的艺术歌曲比舒伯特的更富于冲动和热情。他的钢琴伴奏也更复杂,有更为多变的织体和更复杂的对位,对心理的描绘也更加细腻。

第六节弗里德里克?肖邦

一、简要生平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1810年2月22日生于华沙。父亲原籍法国、迁居波兰。

二、创作道路

2、1831—1847年是肖邦创作的成熟时期,也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这期间他的主要活动地是巴黎。代表作有:

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蝴蝶练习曲》。

舞曲:《降A大调―英雄‖波兰舞曲》、《A大调―军队‖波兰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夜曲:《bE大调夜曲》、《bD大调夜曲》。

前奏曲:《bD大调―雨滴‖前奏曲》、《b小调前奏曲》。

叙事曲:《g小调第一叙事曲》。

马祖卡舞曲:《第二十三号玛祖卡舞曲》、《第四十四号玛祖卡舞曲》(这是肖邦最具民族性的一种体裁)。

3、1847-1849年是肖邦的创作晚期。

三、肖邦的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1、他的部分作品(马祖卡和舞曲)注重从波兰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其音乐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并能将这种民族性同巴赫以来西欧音乐创作的经验和成果相结合。

2、在钢琴旋律的歌唱性、以及和声语言的进一步丰富等方面都有许多新颖独特的创造。

3、他勇于突破传统体裁和形式结构,扩大了练习曲、舞曲等体裁的表现力。

第九章中期浪漫主义(1850—1890)

中期浪漫主义特点:中期浪漫乐派比早期浪漫派更加热衷于表现个

人的主观情绪、兴趣也转向交响乐和歌剧等大型体裁,钢琴特性曲和歌曲不再象早期浪漫乐派的创作那样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节弗朗兹?李斯特一、简要生平

弗郎兹·李斯特(1811—1886),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靠近奥地利的莱町。

二、李斯特的创作道路

2、1822—1848年创作初期。这一阶段的创作主要是改编别人的作品,将别人创作的小提琴曲、管弦乐曲、歌剧选曲等改编成钢琴曲。例如:《幻想交响乐》(1836—40,根据迫辽兹交响乐改编)、《钟》(1834,根据帕柏尼尼的小提琴曲《钟声大幻想曲》改编)、《威廉·退尔序曲》(1846年根据罗西尼的同名歌剧序曲改编)。

三、1848—1861年创作的成熟时期(魏玛时期),也是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李斯特已经摆脱了改编别人曲子的局限,开始了具有自己个人风格的创作。

代表作品有:《浮士德交响乐》、《但丁交响乐》、作者一生创作的十三部交响诗的前十二部,其中以《前奏曲》和《马捷帕》最为著名。钢琴曲有:《爱之梦3首》、《匈牙利狂想曲》。

四、1861—1869 创作晚期(罗马时期)。代表作品有:《匈牙利加冕弥撒曲》、清唱剧《耶稣基督》、清唱剧《圣母伊丽莎白轶事》。

三、李斯特的音乐特点及主要历史贡献

1、首创了交响诗这一新的音乐体裁,为标题音乐注入了新的血液。

2、运用―主题变形‖的创作手法,使音乐的抽象性与标题的具象性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3、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及演奏技巧,使钢琴的技巧性与思想性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主题变形:即通过改变一个主题的旋律轮廓、和声、节奏,或将它从柔和变为响亮、从慢变到快、从低音区到高音区、从弦乐到木管或钢管等等办法来改变这个主题的特性。这样,它就可能在乐曲的一部分中代表浪漫的爱情,在另一部分中描绘出田园景色,在第三部分产生紧张

和斗争,在最后部分则是凯旋的颂歌。

第二节理查德·瓦格纳

一简要生平

理查德·瓦格纳(1813-1883)1813年5月22日生于德国的莱比锡。

二、瓦格纳的创作道路

3、1839—1849年探索时期。主要进行歌剧改革的探索性创作,这时瓦格纳所特有的英雄性、幻想性和宏伟性的歌剧特点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弗》。

4、1849—1864年是他的思想成熟期,也是创作盛期。并着手创作他所称的―乐剧‖。

代表作品有:四部连台《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第一部《莱茵的黄金》、第二部《女武神》、《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的初稿。

5、1864年以后,他的创作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这期间它完成了《指环》的第三部《齐格弗里德》和第四部《众神的黄昏》。

三、瓦格纳的歌剧改革思想与措施

1、废除了传统歌剧的―分号‖编制,用―无终旋律‖连贯发展。

2、用―主导动机‖作为组织音乐表达剧情的手段,这是一种与特定的角色、物体、情感或意念有联系的反复出现的音乐动机。

3、声乐部分是介于说与唱之间的―谈话旋律‖,随着剧情的需要自由地进入和消失。

4、乐队在―乐剧‖中起重要作用,在他的乐剧中空前地提高了管弦乐队的作用。

5、半音和声已成为重要的和声手法。

瓦格纳的歌剧改革是大胆的,有些手法也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1、他选取了一些同历史和生活毫无关联的题材,有些作品中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思想。

2、热衷于塑造抽象的形象和表现抽象的概念。

3、取消了传统歌剧中旋律优美的咏叹调,把人声变成了庞大的管弦乐队的附属品。

第三节彼德·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一、简要生平

彼德·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一个工程师的家庭。

二、创作道路

2、1866—1878年,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开办的莫斯科音乐院任作曲教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

歌剧《铁匠瓦库拉》(1885年修订后改称《女靴》);《叶甫金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第四交响乐》;标题序曲《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钢琴曲《四季》(12首小曲组成)、《儿童曲集24首小曲》等。

3、1878—1890,这是他创作成熟期,也是丰产期。

代表作品有:《第五交响乐》;交响序曲《1812年》;管弦乐《意大利随想曲》;歌剧:《马捷帕》;歌剧《黑桃皇后》;舞剧《睡美人》。

4、1891年以后,是他创作的晚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歌剧《约兰达》;舞剧《胡桃夹子》;《第六交响乐》等。

三、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

其音乐特点及历史贡献有以下几点:

1、他是俄罗斯民族音乐家也是世界主义音乐家,他将西欧先进的创作技法与俄罗斯民族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为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他的芭蕾舞剧音乐旋律新颖、气势宏大、赋予青春的激情,使芭蕾舞剧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

3、他的交响乐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在优美的旋律中有壮丽的高潮,有很强的人情味和哲理性。

4、他被人们称为―旋律大师‖,他的音乐以旋律的优美、委婉、细腻、动人而著称。

第十章晚期浪漫主义

第一节古斯塔夫?马勒

一、简要生平

斯塔夫·马勒(1860年-1911年),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二、马勒的音乐创作

1、1880—1897创作早期,这期间在德奥的一些中小城市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同时,利用夏天演出季节的休息期集中精力作曲。

他在这个时期写下的作品有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1884),《第一交响曲》(1888),《第二交响曲》(复活)(1894),《第三交响曲》(1896)

2、1897—1907创作盛期。

代表作有:《第四交响曲》(1900),《第五交响曲》(1902),《第六交响曲》(1905),《第七交响曲》(1905)和《第八交响曲》(也称《千人交响曲》,1907),以及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01~1904)。

马勒《第八交响曲》之所以被称作《千人交响曲》。

1907年以后是马勒的创作晚期。

马勒晚年的重要作品有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1909,歌词选自中国唐诗的德译本)、《第九交响曲》(1910)和《第十交响曲》(1910,未完成)。

三、马勒交响乐的特点

1、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只有巨型的交响乐队才能演奏;

2、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形象鲜明,有维也纳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3、除《第一交响曲》外,他的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大大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里查德?施特劳斯

一、简要生平

里夏德?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

二、里夏德?施特劳斯的音乐创作

施特劳斯的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00年以前,他主要从事音诗的创作。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20世纪以后,他的创作集中在歌剧领域。

音诗:里夏德?施特劳斯对自己交响诗的自称。音诗的结构及创作手法与交响诗类似,只是描写的内容更加内在和隐晦。

他的音诗的标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带有哲学意味的,如《死与净化》(188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96);另一种是带有叙述性和描绘性的,如《唐璜》(1889)、(1895)和《堂?吉诃德》(1897)、《家庭交响曲》(1904)、《阿尔卑斯山交响曲》(1915)。

里夏德?施特劳斯音诗的音乐特点

1、在他的音诗中,运用了来自瓦格纳乐剧的技术,以及半音和声、主题的变形、厚密的织体和根据标题内容的自由曲式。

2、他的配器是宏大和有独创性的,既有室内乐式的清晰的段落,也有为庞大的晚期浪漫派管弦乐队的复杂而惊人的段落。

3、他还运用了近乎自然主义的音响效果,如雷电声、马蹄声或羊叫声,还运用吹风机、牛铃等具体音响。

在他的歌剧创作中,作于20世纪前10年的三部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一部是歌剧《莎乐美》(1903~1905)。

第二部是歌剧《埃莱克特拉》(1908)。

第三部是《玫瑰骑士》(1910)。

里夏德?施特劳斯歌剧的音乐特点

1、运用了高度的不协和音,新奇的节奏和富于色彩的配器。

2、不仅大量运用半音化和声,而且还有不解决的不协和和弦与多调性和声。

第十一章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主义歌剧

第一节法国浪漫主义歌剧

一、法国大歌剧

它是在法国歌剧的各种形式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大歌剧一词原

指在巴黎歌剧院上演的作品,后专指风格宏伟壮丽的歌剧。大歌剧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特别是延续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题材。剧中不用说白,多用独唱、重唱、合唱、管弦乐、大规模的芭蕾和壮观的群众场面,追求辉煌的音乐效果。

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创立了大歌剧的模式。

大歌剧的代表作曲家是迈耶贝尔(1791-1864),出生与富裕的德国犹太银行家庭。第一部大歌剧《恶魔罗勃》1831年在巴黎上演,大受欢迎。接下来又创新了《新教徒》、《预言者》、《非洲女》等在19世纪法国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品。

其他代表人物有:阿列维(1799-1862)的《犹太女》、罗西尼的《威廉·退尔》。

二、法国喜歌剧

19世纪,法国喜歌剧与大歌剧并行发展,和18世纪一样,二者的区别在于这种喜歌剧用对白而不用宣叙调。规模一般比大歌剧要小一些,音乐也更简单,要求的演员较少,不用历史题材,情节是喜剧性的或感伤的。

奥柏的《魔鬼兄弟》(1830)是这种题材的一个著名的例子。

比才(1838~1875)的《卡门》(1875)由于采用了对白而被划归喜歌剧类型。

三、抒情歌剧

抒情歌剧是一种介乎于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的形式,也就是说,它的规模比喜歌剧大,但又比大歌剧小。它的题材主要取自浪漫的戏剧或幻想的文学,音乐上强调优美抒情的旋律。

最著名的抒情歌剧是古诺(1818~1893)的《浮士德》。

值得一提的还有圣-桑斯(1835~1921),他作有一部重要的抒情歌剧《参孙与达里拉》(1877)。

第二节意大利浪漫歌剧

一、罗西尼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作曲家。18~30岁期间,他作了32部

歌剧和2部清唱剧,此外还有12首康塔塔、2部交响曲和一些其它器乐作品。

在他一生剩下的40年中,他没有再写歌剧,而只写了一些宗教音乐、歌曲和钢琴小品。对新的浪漫主义信条的天生的反感,可能是他在这时自动终止其歌剧创作生涯的一个原因。

其代表作有《湖上夫人》、《威廉·退尔》、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

罗西尼在遵循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放松宣叙调和咏叹调的严格区分,常用介乎两者之间的叙咏调;

2、他把咏叹调中的花腔段落在乐谱上完整地写出,目的是要控制歌手过分的即兴发挥。

3、旋律优美、伴奏织体简洁、节奏明快富有活力,和声布局虽不复杂,但常有创新;

4、为了积累力量,酝酿高潮,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每次加强力度,提高音高,叫做―罗西尼渐强‖。

二、多尼采蒂和贝里尼

多尼采蒂(1797~1848)是19世纪前半叶最多产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除了70部歌剧。

他最有生命力的作品是正歌剧《拉莫摩尔的露契亚》,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1840),喜歌剧《爱的甘醇》(1832)。

贝里尼(1801~1835)的音乐风格极为抒情细腻,旋律极为优雅,和声富于色彩,并带有一种很有表现力的忧郁,这使得人们常把他的音乐与肖邦的夜曲相联系。他一生作了十部正歌剧,最知名的是《梦游女》(1831)、《诺尔玛》(1831)和《清教徒》(1835)。

三、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 1813~1901)是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家。

威尔第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39 ~1853),主要作品有《利戈莱托》、《游吟诗人》和《茶花女》。

中期(1853~1871),重点作品有《假面舞会》、和《阿伊达》。

晚期(1871~1893),只包括他最后的两部杰作《奥塞罗》和《法尔斯塔夫》。

《利戈莱托》、《游吟诗人》和《茶花女》被称为威尔第的三大浪漫主义歌剧。

四、真实主义歌剧

19世纪晚期以左拉为代表的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对意大利也产生了影响,出现了维尔加这样的真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乡村骑士》被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1863~1945)改编成同名歌剧(1889),成为真实主义歌剧的一部代表作。

第十二章民族乐派

民族乐派的普遍特点:他们利用民歌、运用有民族特点的旋律或节奏、以民族的文学或爱国主义的主题作为音乐创作的基础。

第一节俄罗斯民族乐派

一米哈伊尔?格林卡

(一)简要生平

米哈伊尔?格林卡(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二)格林卡的音乐创作

1834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为沙皇献身》,后改名为《伊万?苏萨宁》,这是俄罗斯第一部民族主义歌剧。1836年首演后,曾被贵族们斥为―马车夫的音乐‖。

1837年春,格林卡开始了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创作。这部歌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音乐特色,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的主题。

1848年写出了交响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

格林卡一生没有写过交响曲,但是在《卡玛林斯卡亚》中,这是俄国第一部真正的民族交响乐作品。后来的俄国交响乐作曲家正是沿着这部作品所开辟的道路成长起来的。因而,柴科夫斯基说:《卡玛林斯卡亚》孕育了整个俄罗斯的交响音乐。

(三)格林卡的主要成就

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的基石。

二、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是由五位俄国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五人团‖,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强力集团中艺术成就最大的是两个年纪最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一)穆索尔斯基

穆索尔斯基(1839~1881)1839年3月21日出生在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镇地主庄园的家庭。

穆索尔斯基的主要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霍万斯基之乱》、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

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并且带有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特征。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富有超越古典原则的独创性,特别是他的和声技法,其大胆的创造性惊人,而这一切都对后来的作曲家,包括德彪西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在强力集团中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1844 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7岁学钢琴,10岁开始作曲。

代表作品有:

管弦乐:交响音画《萨德科》(1867),在他的管弦乐曲里还有两部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十分出色,一部是《西班牙随想曲》(1887),另一部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1888)。

歌剧: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他先后创作了14部歌剧,例如《五月之夜》、《雪姑娘》、和《金鸡》等,这些歌剧大多采用神话题材,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丰富的色彩。

音乐特点:旋律是古老的俄罗斯风格,而节奏是自己独创;和声华美而大胆;他对乐器的编配极具才能,音色的混合自然而华丽;其作品散发出旧俄作曲家罕见的开朗与温馨。

第二节捷克民族乐派

(一)斯美塔纳

贝德里赫?斯美塔纳(1824~1884)。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在瑞士,他在李斯特的启发下创作了他最初的几部交响诗:《理查三世》、《瓦伦斯坦战场》等。

从1863年起,他先后完成了《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被出卖的新嫁娘》等八部捷克民族歌剧。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它由六首乐曲构成:《维谢赫拉德》、《沃尔塔瓦河》、《莎尔卡》、《捷克的田野和森林》、《塔波尔》、《布朗尼克》。

其中以第二曲《沃尔塔瓦河》最为著名。

(二)德沃夏克

安东宁?德沃夏克(1841~1904)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又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继承了斯美塔纳的道路,使捷克的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

早期代表作有:《摩拉维亚二重唱》和第一套《斯拉夫舞曲》等。

80年代的作品更加成熟,多次赴英国演奏,名声大震。代表作有第六到第八交响曲,《胡斯序曲》和第二套《斯拉夫舞曲》。

9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高峰,特别是应邀去美国纽约担任音乐学院院长的几年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有《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

德沃夏克和斯美塔纳相比,题材和体裁的范围都更加广泛,作品的数量也更多,在风格上,除了捷克民间音乐的因素外,还包含了斯拉夫民族各个国家和西欧的,甚至美国黑人和印地安人的音乐文化的因素。

第三节芬兰和挪威的民族乐派

一、芬兰民族乐派

中国古代音史复习大纲大一上学期

大一上学期《中国音乐史》课程期末考查说明 评分标准:(面试背诵占总评成绩的60%,课堂笔记本占总评成绩的40%) ①90分至95分背诵流利熟练;且加进个人补充资料;且课堂笔记本达到精美艺术品 标准的。 ② 80分至90分背诵流利熟练;课堂笔记字迹工整,美观大方。详细完整的。 ③ 60分至80分背诵有少许错误,有停顿;课堂笔记本完整的。 ④不及格背诵有较多错误;有多次旷课纪录(一次扣5分);拒交课堂笔记本的。一中国音乐史分期 二、先秦乐律学 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其中五声是指中国古代用“宫商角徵羽”作为音阶中各音的阶名,在此基础上,以“变”来表示低半音,用“清”来表示高半音。常用‘变宫’、‘变徵’两个音作为衬托或丰富五声之用”,以此来形成“七声音阶”。在十二律中,一般说来,一个律就是一个半音。但这些半音有大小半音之分。六个单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律”,六个双数的半音被称为“六吕”,把“六律”和“六吕”合起来,就是十二律吕,分别是: 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钟吕簇钟洗吕宾钟则吕射钟

三、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的著名乐舞 (一)原始社会乐舞:反映原始农牧生活的葛天氏乐舞和阴康氏部落的健身乐舞 黄帝部落时期,以云为图腾崇拜的乐舞《云门大卷》。 尧帝时歌颂天上西方星座的《咸池》 舜帝时歌颂舜统治美德的宗教乐舞《大韶》 (二)奴隶社会时期的乐舞 夏初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著名乐舞《大夏》 商初歌颂商汤讨伐夏桀的著名乐舞《大镬》 周初歌颂周文王、周武王伐纣的著名乐舞《大武》 四、周秦时期乐器的分类----八音 按照乐器制作材料角度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共八大类。各类代表乐器如下: (一)金类钟编钟镛铎铙镈 (二)石类磬编磬 (三)土类埙缶 (四)革类土鼓楹鼓 (五)丝类琴瑟筝筑 (六)木类zhu yu (七)匏类簧笙芋 (八)竹类箫龠管 五、汉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 (一)时间:产生于公元前112年,取消于公元前6年。 (二)主要人物:协律都尉李延年为领导人,管理音乐。以司马相如为首的十几位文学家负责编写歌词。 (三)主要任务:派宫廷乐工下到民间广泛收集民间音乐;利用这些民间歌曲素材来创作和填写新的歌词、创作和改编新的曲调、以及组织乐工进行乐队编配、演唱及演奏。(四)汉代的乐府名作有《江南》、《上邪》、《长歌行》。 六、相和歌和相和大曲 是汉代宫廷音乐机构----“乐府”中重要的宫廷音乐品种。相和歌是概括了汉代以来主要在北方各地民间流行的各种歌曲。其中有原始民歌,也有采集到宫廷后根据民歌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也有以此发展的大型歌舞曲---“相和大曲”。相和歌的原始形式只有清唱,所谓徒歌;进一步是清唱加帮腔,叫但歌;再进一步用弹拨乐器和管乐器伴奏,由一人手执着“节”乐器,边击边唱,这才是相和歌。相和歌的最高形式是相和大曲,其结构包括三个部分:1艳;2 曲和解;3趋和乱。

西方音乐史考试复习资料8

一 古希腊音乐文化 1.古希腊音乐体裁:①综合艺术形式的“乐” ②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③悲剧诶斯库罗斯(悲剧之父)、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底斯 2.乐器:里拉(乐微的原形)、基萨拉、奥洛斯 3.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数学家、音乐理论奠基人毕达哥拉斯,首先计算出五度相生律世称“ 坒律 ” 4.古希腊的音乐是被诗歌规律所支配。 5.古希腊的调式是以四声阶级为基础,早期的里拉有四根弦空弦演奏四声音阶的四个音 简答:古希腊的音乐风格特征? ①它是一种单音音乐,偶尔有支声复调,但不系统,也不重要 ②它是即兴创作和即兴演奏的,但这种即兴也不是完全出于自发而是在一种形式法则的控制下进行的。 ③它是音乐,舞蹈与诗歌三位一体的,音乐的节奏,节拍与诗歌和舞蹈相一致,音乐与诗歌尤其不可分离。 6.音乐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7.古罗马皇帝中最喜欢音乐的是尼禄。 8.弥撒:天王教大型礼拜仪式,产生于六世纪前后,九世纪逐渐发展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宗教礼拜仪式,弥撒一般在星期天和一些特殊宗教节日中举行。弥撒曲,天主教会曲活动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乐中一种重要的体裁。 二 中世纪音乐文化 简答:中世纪音乐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①约公元五世纪—公元十四世纪 ②中世纪的欧洲音乐是在两片不同的园地里培植起来的,一片园地是教会的温室,另一片园地是世俗的土壤。教会音乐出于宗教仪式的需要,它的平铺自叙的,朗诵性质的音调和节奏,服从于散文式的经文歌词。世俗音乐是从民调歌舞发展起来的,它的整齐的匀称的节拍和结构,是与诗歌的韵律,乐器的演奏和舞蹈的动作相适应的。事实上,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到了中世纪后期,两者渐渐合流,从而为近代欧洲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

人音版五年级下学期音乐复习提纲

人音版五年级下学期音乐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钢琴独奏《致春天》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品,钢琴抒情小品,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ABA)。A段平静而深情,B段深沉而富有动力。 2、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 是柳琴独奏曲,描绘了山东沂河两岸风光的动人景色。引子以《沂蒙山小调》为素材。 柳琴:高音弹拨乐,民族乐器。外形如琵琶,略小。老百姓称为土琵琶。 3、歌曲《小鸟小鸟》 … 6/8拍,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二段体结构。第一段为齐唱,第二段为合唱。弱起乐曲。 4、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2/4拍,一段体结构。 第一单元小知识 切分音:大切分小切分 第二单元 1、¥ 2、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刻画了边寨人民听闻来自北京的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品共分4个部分,其中引子部分是号角式音调,主奏乐器是单簧管、小号。 3、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富有浓郁新疆特色的独唱歌曲。变化拍子歌曲2/4 3/4 3、《巴塘连北京》 (藏)族民歌。一段体歌曲 4、《迷人的火塘》 侗族民歌,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表达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第三单元 1、'

2、独唱《飞跃彩虹》 女高音独唱曲,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唱出一个位于彩虹之上,天空蔚蓝,梦想实现的理想世界。 3、管弦乐《飞翔的女武神》 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选自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二部《女武神》。 音乐形象鲜明,气势磅礴,是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弦乐群表现女武神在天空翱翔的景象,打击乐器表现打斗场面 3、《小白船》3/4拍 朝鲜民谣,歌曲优美而抒情。 4、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2/4拍美国迪士尼乐园歌曲,节奏欢快 小知识 》 瓦格纳,德国伟大作曲家、指挥家。 第四单元 1、交响乐《溪边景色》 选自德国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又叫《田园交响曲》中的第二乐章。 2、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根据《铃儿响叮当》改变。全曲十个段落,每个段落的旋律分别采用原歌的主题或副歌加以发展变奏。吸收了圆舞曲、爵士音乐、摇滚、布吉乌吉舞曲和恰恰舞曲的伴奏音型特点。 3、《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反映了少年儿童渴望走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欢快活泼、朝气蓬勃,歌中多次出现的“梯里通巴”我们称为来吧,快来吧。 4、歌曲《铃儿响叮当》 这是一首美国歌曲,情绪欢快,2/4拍。 】 第五单元 1、独唱、齐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唱腔选段,歌颂了沙家浜留下的18名伤员与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 2、笛子与乐队《京调》 这是一首采用京剧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顾冠仁边去。根据京剧音乐典型音调西皮和流水板缀成。三段体结构。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

民间音乐的特点

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 所谓乡土性,也叫地方性或地域性。中国地域辽阔,面积接近于整个欧洲(中国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欧洲面积为1016万平方公里)。在地形上,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在气侯上,有四季分明的温带,终年常绿的亚热带,最南部还有热带;在经济生产方式上,有工、农、林、牧、渔等不同种类。因此,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而且,这种特色和差异的程度、与交通发达的状况、对外交流的频率成反比:交通越发达,对外交流越多,地域性特征往往越模糊;反之,交通越闭塞,与外界的往来越少,地域性特征往往越鲜明。因此,那些处在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的山村里的民间音乐,其地域性特征的突出,往往足以使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无法接受、无法理解。而这一点,正是在过于封闭的环境下所产生的音乐难以向外传播的原因所在。 我国民族众多,除有56个已识别民族外,据1990年统计,还有74万9千余人未识别民族归属。在56个民族中,除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也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分别属于5个语系11个语族。有的民族,由于历史上人口迁徙等原因,其民族语言还有属于同一语系但不同语族的复杂情况。比如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裕固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但西部裕固语属突厥语族,东部裕固语则属蒙古语族。将世界诸语言区分为语系、语族、语支等层次的谱系分类法,是根据某一共同母语在分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共同成分来对语言进行分类的。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语系之下根据语言的新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支。越往下,其成员的亲属关系越密切。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一套语音系统。从民族到语支、语族、语系,越往上,语音系统之间的区别越大。语音的构成有四个要素: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它们同样也是构成音乐的四个要素。语音特征通过歌曲中的唱词影响了音乐的音高、音色、节奏和力度,并以声乐作品为桥梁,影响到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汇和润腔方式。另外,一个较大的民族内部,又有方言的区别。方言即一个民族内部语言的地域性变异。以汉语为例,就有官话、吴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语、粤语七大方言区,每一个方言区之下,又可继续划分出方言片、方言小片和方言点。一般来说,方言之间的差异小于民族语言之间的差异。但汉语某些方言,例如北京语与广东语之间的差异,则要大于某些民族语言,例如俄语与乌克兰语之间的差异。单就语音对音乐的制约作用这一点来说,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语音的差异越大,音乐的差异也就越大。因此,使用民族语言或方言的民间音乐,比起使用共同语的专业创作音乐,其特色就要鲜明得多。

中国音乐史重点整理

一、中国古代乐律学 1.三分损益法 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按其振动体长度来进行音阶或十二律吕的相生,史称“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述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其求五音之法为:先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把它作为宫音。然后就宫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三分益一),即得低四度的徵音;再就徵音的弦长减去三分之一(三分损一),即得高五音的商音;把商音的弦长增加三分之一,得低四度的羽音;就羽音弦长减去三分之一,可得角音。 2.周代“十二律吕” 十二律吕是周代律学的名称。它是用三分损益法求得的,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各律为“律”,双数各律为“吕”。 3.京房六十律 京房(前77~前37)西汉律学家,本姓李,字君明。他因为三分损益法所生十二律中仲吕不能回到黄钟律,因而继续推算下去,成为“六十律”。京房同时觉察到律管的管口校正问题,提出“竹声不可度调”的认识,并制作了十三弦的“准”。 4.荀勖笛律 西晋律学家荀勖(?~289)在乐律上的成就在于他发现了笛律中的“管口校正数”,荀勖运用“管口校正”制作出较精确的十二笛。每笛适吹一律。 荀勖的“管口校正”之方法为:他作的笛有六个按孔,前五后一。后面一个按孔离吹口最近,作为商音。前面五孔依次由吹孔向下排列为宫、变宫、羽、徵、变徵;六孔全按为角音。5.何承天的“新律” 何承天,南朝宋时郯(今山东郯城县)人,武帝时(420~422)曾为尚书祠部郎,文帝时做过御史中丞:后因故免官,死于家中。他在乐律学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地提出了“十二等差律”(即隋书称之“新律”)的理论。其方法是: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份。即 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 何承天的这种“新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黄钟本律的问题,而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己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乐律史上一大贡献。 6.蔡元定“十八律”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建阳人,南宋律学刮虱理学家。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其十八律是以古代“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而于黄钟、太簇、姑洗、林钟、南吕、应钟六律后,各增加一个比本律高一“古代音差”的变律而成。各变律亦系用“三分损益法”从仲吕继续推舞誓卜次而得。蔡元定增加六个可选择的变律,就頁可比较妥当地解决旋宫的问题,但增加律数仍不够理想。 7.朱载堉及十二平均律 朱载堉,字伯勒,安徽凤阳人。毕生写下了大量关于乐律学、音乐史及数学、历学等方面著作,并编订了供实际应用的《乐舞全谱》,改编创作了《豆叶黄》《金字经》等歌舞作品。他的十二平均律理论,最初发表于《律历融通》(书前有1581年序言)。而在1584年定稿的《律学新说》一书,称它为“新法密率”,随后又在另一著作《律吕精义》(约1596)中详细阐述这种“新法密率”的计算方法,并列出了全部的计算结果。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现代计算的十二平均律的频率完全相同,只是前后次序正好颠倒,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计算。 二、中国古代主要的记谱法 1.声曲折 是汉代出现的记录歌或诗歌演唱所用的一种弯弯曲曲的、表示声音高低的一种记谱法。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 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标 1.音乐学科知识能力。掌握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音乐学科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和世界多民族音乐文化,具备必要的音乐美学基础知识,关注音乐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2. 音乐教学设计能力。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掌握音乐教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初中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及成长需要,能够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音乐学科教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3. 音乐教学实施能力。热爱音乐教学工作,熟悉音乐课堂教学基本程序,具备组织与调控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并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 4. 音乐教学评价能力。具有正确的音乐教学评价观,了解评价基本方式与方法,能对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善于对音乐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与方法。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技能 1.掌握和运用与初中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音乐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 2.具备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演唱、演奏、自弹自唱)、指挥能力(合唱或乐队)与创编能力(歌曲创作或改编)。 3.熟悉中外音乐史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了解中外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特点。 4.了解音乐美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关注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音乐学科最新信息与动态。 (二)教学设计 1.熟知初中音乐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掌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了解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 2.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学习需要,运用学科知识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音乐教学设计。 3.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关注学生主体,突出学科特征,体现多维目标。 4.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状况,进行教学过程

四年级下册音乐复习提纲

四年级音乐下册复习提纲 一、常用记号: 1、反复记号:表示在记号内的旋律需要反复演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 可以省略。 2、自由休止记号:“0”表示演唱或演奏到此处,根据剧情需要自由休止。 3、延长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需要延长;有时标在小节线上,表示两小节 之间可做适当休止。 4、保持音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此音在唱(奏)时要饱满、有强度,并有充分的时值。 5、重音记号(亦称“强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强而有力。 6、顿音记号: 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演奏或演唱到此音时,要表现的短促、轻巧而有弹性。 7、连线:用或表示,标在旋律的上方。 第一单元: 1、《晓风之舞》属于钢琴独奏曲,作曲者是丁善德。 2、《新疆之春》属于小提琴独奏曲,作曲者是马耀中、李中汉。 3、古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被用于演奏,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4、《战台风》属于古筝独奏曲,作曲者是王昌元。 第二单元: 1、《落水天》是女生独唱歌曲,是广东民歌。 2、《雨中曲》是男生独唱歌曲,此曲选自美国电影《雨中曲》主题。是美国作曲家勃洛文作曲。 3、《雷鸣电闪波尔卡》是管弦乐合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作曲。 4、《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属于管弦乐。是德国作家贝多芬作曲、 第三单元: 1、《少先队员植树歌》是童声合唱歌曲。 2、《采茶灯》是民乐合奏曲,是福建的民间歌曲。《采茶扑蝶》是钢琴独奏曲。 “采茶”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各地采茶区域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采茶舞曲》是女生合唱、女生独唱歌曲。 3、《水草舞》是钢琴独奏曲,管弦乐曲。 第四单元: 1、《花之圆舞曲》是管弦乐曲,的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 2、保持音记号:“-”标在音符的上方,表示此音在唱(奏)时要饱满、有强度,并有充分的时值。 3、《花儿与少年》是民乐合奏曲。也是青海地区的民歌。 4、《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陕西民歌。《茉莉花》是江苏民歌。

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七艺考研简介:七艺考研是专业从事艺术生文化课和专业课的辅导机构,为贴近艺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更基础,教学管理更灵活,“讲”“练”“考”“评”四位一体,为艺术学生制定高效的辅导方案。 课程种类:艺术生集训营,文化课保过班,文化课周末小班面授,专业课暑假小班面授 特色课程:艺术生文化课保过班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开发出一套专门针对艺术生的辅导方案,抓基础,保底分,国家线通过率99.8% 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内容有哪些?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有哪些?音乐考研中外音乐史论考试题型有哪些?七艺考研精心整理了中外音乐史考研复习纲要,希望能给广大考试带来一些帮助,并预祝大家考研取得好成绩。 《中外音乐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外音乐史论》是音乐院校大学本科音乐学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的总称。它包括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概论、影视音乐、音乐电视、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等。本考试科目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以上课程的基本概念、历史音乐事件、历史音乐人物及其重要代表性作品、音乐风格流派特征、音乐社会现象焦点、音乐的跨界融合现象等,并应用以上基本知识点,体现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一、远古及夏、商、周三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时期的音乐 2.战国时期的音乐 三、秦汉时期 1.乐府 2.鼓吹乐 3.相和歌 4.百戏 5.器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1.民间音乐 2.文人音乐

3.各民族乐舞的相互传播交流 4.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五、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雅乐 2.宫廷燕乐 3.梨园与教坊 4.民间音乐舞蹈 5.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六、宋、元时期 1.城市音乐 2.歌曲 3.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 4.器乐 七、明、清时期 1.戏曲音乐的繁荣 2.说唱音乐的繁荣 3.器乐 4.乐律理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一、传统音乐的发展 1.民歌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民族器乐 二、学堂乐歌 1.沈心工 2.李叔同 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音乐 1.学校音乐教育 2.音乐社团 3.工农革命运动中的音乐

初中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初中音乐考试复习提纲 推荐一、基本知识 1、演唱形式: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对唱、轮唱 2、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 3、中国戏曲艺术: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昆曲 15册 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穆桂英挂帅》选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铡美案》选段 《智斗》《沙家浜》选段 《浑身是胆雄赳赳》根据现代京剧《红灯记》编曲 越剧:《十八相送》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16册黄梅戏:《满工对唱》《天仙配》选段18册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花木兰》选段18册昆曲:《望家乡,去路遥》《林冲夜奔》选段18册4、中国民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山歌:《黄河船夫曲》 《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信天游 5、地方民歌 13册 《牧马之歌》《褐色的鹅》哈萨克族冬布拉 《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手鼓 《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 14册 《十送红军》江西民歌 《龙船调》湖北民歌 《欢乐歌》江南丝竹特点:清新流畅优美典雅细腻 15册 《正月十五那一天》《阿玛勒火》藏族民歌 《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马头琴交响诗 《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民歌 《五指山歌》黎族民歌 《雨打芭蕉》广东民间音乐 《八骏马》福建民间音乐 16册 《阿西里西》彝族民歌 《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瑶族舞曲》瑶族民歌民族管弦乐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彝族民歌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民歌 17册 《黄河水手歌》陕北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 《在银色月光下》塔塔尔族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甘民歌 18册 《我的家乡多美好》《乌苏里船歌》赫哲族民歌 《阿里郎》《迎春谣》朝鲜族民歌伽倻琴 6、外国民歌 《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男低音 《我的太阳》《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我的太阳》男高音 《美丽的村庄》意大利 《森林之声》波兰民歌 7、17、18册理论基础知识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源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名称为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因此他把标题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选自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曲艺音乐:又称说唱音乐。曲艺中,除少数曲种(如:相声、快板、快书)外,大多以说和结合运用为其特点,唱居主要地位。曲艺是中国有久远历史的民间艺术。它的表演形式简便,演唱人员不多,不需要用很多乐器伴奏,是有说有唱的叙事性音乐形式。 如苏州评弹《蝶恋花答李淑一》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 交响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1、快板;2、慢板; 3、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4、急板或快板。 印象主义音乐:又称印象派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是受文学和绘画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作品中渲染了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骆玉笙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创作手法是“鱼咬尾”及“换头合尾”。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优秀歌曲,此歌最早流传于唐代。 埙是我国古代的吹奏乐器。 伽倻琴:朝鲜的弹拨乐器,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二人转:流传在东北各地的一种曲艺,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二人转的音乐颇为丰富,仅其曲牌就有三百多首。 玛祖卡舞曲:波兰民间三拍子舞曲。速度或缓慢或快速。其突出特点是在小节中,重音落在第二拍或第三拍。 圆舞曲:又译为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作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波莱罗舞曲:起源于西班牙的三拍子舞曲。中庸速度、常伴以响板。 起源于古巴的二拍子舞曲。速度缓慢或中庸。 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元代初期已有“昆山腔”的名称,距今有六七百年历史。昆曲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对许多剧种的发展都产生影响。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流行于河南全省及邻近各省的部分地区。 黄梅戏:流行于安徽和江西、湖北部分地区的戏曲剧种。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硕714中外音乐史或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音乐与舞蹈学学硕714中外音乐史或中外舞蹈史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音乐与舞蹈学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考试科目包括《中外音乐史》与《中外舞蹈史》两大部分。(注:报考“音乐理论与键盘/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研究”方向的考生只考《中外音乐史》部分,报考“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考生只考《中外舞蹈史》部分。)要求考生熟练地了解和掌握所报考的一级学科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学科前沿研究的趋向,综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音乐史》要求考生对音乐知识及基础理论的概念、原理具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中外舞蹈史》要求考生全面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概念及原理,对不同风格的舞种及优秀的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并能够熟练掌握。 二、考试内容 中外音乐史(150分) 1、中外音乐史 中外舞蹈史(150分) 1、中外舞蹈史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际考题在上述范围内略有突破当属正常。 四、考试形式与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复试参考书目: 1.复试笔试科目 (1)考试科目:音乐作品分析与艺术呈现命题学院:师范学院 注:供报考“音乐理论与键盘/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研究”方向考生选考。 参考书目: 《汉族调式及其和声》,黎海英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音乐表演艺术论稿》,张前著,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音乐分析基础教程》,彭志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杨儒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曲式与作品分析》,吴祖强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考试科目: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与艺术呈现命题学院:师范学院 注:供报考“舞蹈编导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考生选考。 参考书目: 《舞蹈编导基础教材》,李承祥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舞蹈编导教学参考》,于平著,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中国舞蹈编导教程》,孙天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大型晚会编导艺术》,吕艺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双人舞编导教材》,张建民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舞的理论与实践》,欧建平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音乐史之最、第一。----知识点归纳

学校 ★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筹办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是最早的专门培养艺术师资的中级师范学校,分高等师范和普通师范两科。 ★中国最早的一所由国家兴办的,较为正规的高等师范专业音乐系科是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与体育专修科成立于1920年,1924年改称“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专修科。 ★北京大学音乐专习所建立于1922年,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设本科、师范科、选科。 ★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于1926年成立于北京。 ★北京大学管弦乐队创立于1923年4月,是由中国人组建的第一个较正规的西洋管弦乐队。★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是创办于1927年11月的上海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自办的体制和规模较为完备的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院。标志着中国专业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29年7月改称“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我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式音乐社团是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我国最早出现的艺术师范学校是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1919年吴梦非、丰子恺、刘质平筹办) ★1929年7月成立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前身是国立音乐院,创办人是萧友梅。 ★世界上第一所弱智儿童学校建于1816年。 ★世界上第一所聋童学校创立于1770年,学校设在巴黎。 ★在我国近现代,第一所盲校创办于1874年。 ★清政府正式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科,从而以“学堂乐歌”为特征的学校音乐教育起源是在1903年。 ★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学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洋发起,系主任先后由吕骥、冼星海担任。

初中音乐复习提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音乐 复 习 提 纲 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局 二0一一年八月

七年级上册 一、填空题 1、《伏尔塔瓦河》选自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 2、《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套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前四部分,分别为“春、夏、秋、冬”。 3、蒙古族民歌可以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旋律形态,前一种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有独特的装饰音。后一种节拍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 4、(甘美兰)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器乐合奏形式。主要是指以(打击)乐为主的合奏音乐,同时泛指一切合奏音乐。 5、日本传统音乐包括神乐、雅乐、伎乐、能乐、歌舞伎等形式,大多为歌、舞、(戏剧)的综合体。 二、选择题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和《歌唱祖国》的音乐结构分别是(B) 和(4)。 A、A B、AB C、ABC D、ABA 2、在印度,音乐中的旋律型被称为(C),节奏、节拍被称为(D) A、塔布拉 B、以维纳 C、拉格 D、塔拉

三、连线题 1、正确连接乐曲对应的演奏形式。 《丰收锣鼓》马头琴 《扬鞭催马运粮忙》冬不拉弹唱 《万马奔腾》民乐合奏 《金色的阿勒泰》笛子独奏 2、正确连接歌曲对应的主要演唱形式。 《飞来的花瓣》轮唱 《保卫黄河》合唱 《牧歌》领唱、合唱 《我的祖国》无伴奏合唱 3、正确连接下列民歌对应的国家。 《樱花》印尼民歌 《清津浦船歌》孟加拉国民歌 《祖国母亲让我上前线》朝鲜民歌 《划船曲》日本民歌 四、以下列乐谱的第一个音为横线所在的位置,画出乐句的旋律线。

七年级下册 一、填空题 1、《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被称之为音乐神童的(莫扎特)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3、《春节序曲》及《红旗颂》均为管弦乐合奏曲,其作者分别是(李焕之)和(吕其明)。 4、《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5、《楚商》是根据先秦时期楚国的音调特点改变整理的一首(编钟)乐曲。它体现了我过古代“以和为美”的审美格调,给人以“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感觉。 6、《秦王破阵兵》是一首歌颂李世民骁勇善战,大破敌阵的唐代大型(乐舞)。 7、(弗拉门戈)是一种源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民间歌曲,用(吉他)伴奏。常采用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 8、玛祖卡是一种三拍子的波兰民间舞曲,重拍常常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被誉为“钢琴诗人”的(肖邦)根据这一素材创作了钢琴曲集《玛祖卡》、《波罗涅兹》。 9、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改编的。

2020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 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民间音乐艺术采撷》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东北五族民间音乐解析 1、问题:东北五族所指的民族不包括下列哪个民族? 选项: A:朝鲜族 B:达斡尔族 C:鄂温克族 D:赫哲族 答案: 【朝鲜族】 2、问题:《伊玛堪》是下列哪个民族的说唱音乐称谓? 选项: A:满族 B:赫哲族 C:达斡尔族 D:鄂温克族 答案: 【赫哲族】 3、问题:下列民族对应的民间歌舞名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达斡尔族:《哈库麦》 B:鄂温克族:《鲁克该勒》

C:鄂伦春族:《吕日格仁》 D:赫哲族:《斗熊舞》 答案: 【赫哲族:《斗熊舞》】 4、问题:那乃族是赫哲族在俄罗斯境内的同源民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俄罗斯族是外来民族。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6、问题: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7、问题:东北五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语言。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8、问题:《乌苏里船歌》是赫哲族原生态民歌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古琴音乐折射的文人情怀 1、问题:中国“琴棋书画”四艺之中的琴是指什么乐器? 选项: A:钢琴 B:古筝 C:古琴 D:扬琴 答案: 【古琴】 2、问题:古琴的名称有很多种,下面还有哪种也是对古琴的称呼? 选项: A:瑶琴 B:玉琴 C:七弦琴 D:古筝 答案: 【瑶琴 ; 玉琴 ;

七弦琴】 3、问题:以下哪一位不是我国著名的古琴演奏家? 选项: A:管平湖 B:查阜西 C:刘天华 D:吴景略 答案: 【刘天华】 4、问题:下面哪一首古曲不是古琴曲? 选项: A:《平沙落雁》 B:《阳关三叠》 C:《梅花三弄》 D:《十面埋伏》 答案: 【《十面埋伏》】 5、问题:我国最早的刻本琴谱《神奇秘谱》是刊刻于哪个朝代? 选项: A:唐朝 B:宋朝 C:元代 D:明代 答案: 【明代】

考试科目代码音乐史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音乐史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大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05]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音乐史专业理论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一)音乐分析 60分 (二)中国音乐史 90分 4)题型结构 (一)音乐分析 1、曲式图示,35分 2、分析报告,25分 (二)中国音乐史部分 1: 填空题,约20分。 2:名词解释,约 10分。 3:文献解析题,约20分。 4:论述题,约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音乐分析 考试目标: 考察学生对于音乐发展逻辑的把握能力。其中包括:音乐陈述结构特点、曲式结构特点、调性布局特点等。在此基础上,能够用简明的曲式图示说明音乐的逻辑运动过程,并用文字就音乐本体的发展特点进行简要说明。 考试内容: 1、陈述结构类型:乐汇、乐句、乐段、乐段的扩展、群结构、自由结 构 2、曲式结构类型: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合再现 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二)中国音乐史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及夏、商时期 二、两周时期 1.西周时期的音乐 2.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三、秦汉时期 1.乐府

2.鼓吹乐 3.相和歌 4.百戏 5.器乐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1.民间音乐 2.文人音乐 3.各民族乐舞的相互传播交流4.乐律理论与音乐思想 五、隋、唐、五代时期 1.宫廷雅乐 2.宫廷燕乐 3.梨园与教坊 4.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六、宋、元时期 1.城市音乐 2.歌曲 3.说唱音乐与戏曲音乐 4.器乐 七、明、清时期 1.戏曲音乐的繁荣 2.说唱音乐的繁荣

中外音乐史复习提纲(20210124075229)

中外音乐史复习提纲 一、填空 1我国远古时期音乐特点:歌、舞、乐三位一体。 2、古希腊远古时期音乐特点:诗、歌、舞三位一体。 3、我国到晚商时期才肯定存在五声音阶、七声音阶,以致半音关系的实证。 4、六代乐舞分别为:黄帝的《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大咸》、舜时代的《大()》、、夏代的《大商》、商代的《大濩》以及周初创作的《大武》。 5、雅乐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6、隋朝的七部乐分别是: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 7、我国戏曲艺术是在:宋元时期定型的。 8亨德尔和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国籍为德国,巴赫的生卒(1685-1750,亨德尔的生卒(1685-1759。 9、我国宋代音乐的主要说唱形式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 10我国音乐文化大约有8000年的科考历史,主要依据是贾、湖、古笛。 11欧洲音乐史的分段有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 12、我国音乐起源的几种学说分别:是精神量的学说、情感说、模仿说。 13古希腊的两首历史长诗分别是:《伊利亚特》、《奥德赛》。本时期的音乐特点是:诗、歌、舞。

14我国古代两大对立的音乐分别是雅乐和俗乐。 15周代的的“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6贝多芬有乐圣的美称,在第三、五、九三部交响曲中取得巨大的飞跃,贝多芬是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 17、我国南戏的五大传奇是《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琵琶记》、《杀狗记》、《琵琶记》。 18我国远古时期距今约6000-8000年,当时的音乐特点是歌、舞、乐。 19欧洲音乐历史由1600-8000年,当时的音乐特点是歌、舞、乐。 20、诗经中的音乐形式分别是风、雅、颂。 21、清乐音节的音名为宫、商、角、清角、徵。 22、贝多芬第三、五、九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在交响曲方面日趋承受。 23、三分损益律的十二律是黄种、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宾、林钟、麦则、南吕、 无射、应钟。 二、名词解释 1、雅乐:雅乐是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有等级分明的礼乐制、乐舞规模的礼乐制度。 2、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3、宫廷燕乐:统治者应用宴会性场合的各种音乐。 4、杂剧:既是各种技艺的统称,又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形势。

音乐复习资料

音乐复习资料 ★一、音乐要素: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曲式、调式、和声、织体等。 1、旋律:也称“曲调”,将高低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有序的组织。旋律的进行 大致有: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式进行。如:平稳流畅的、起伏较大等。 2、节奏:音乐中声音的长短与强弱关系。如:规整的、自由的、紧凑的、松散的、舒展的。 3 6、音色:不同的人声器官、乐器及各种声源所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称音色。如:明亮的、高亢的、浑 厚的、暗淡的等。 7、曲式: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对比、变化、重复是构成曲式的三大要素。 小型曲式有:一段体(一部曲式)、二段体(单二部曲式)、三段体(单三部曲式)等; 大型曲式有:复三部曲式(A+B+A)如:《雷鸣电闪波尔卡》《拉德茨斯基进行曲》等 回旋曲式(A+B+A+C+A……)如:《卡门序曲》、《赶摆路上》 变奏曲式(A+A1+A2+A3+A4……)如:《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铃儿响叮当 的变迁》、《拉库卡拉查》。 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如:《沃尔塔瓦河》 《G大调弦乐小夜曲》《梁祝》《第五(命运)交响曲》等。 ★ ★ ★四、音阶: 西洋自然大调音阶:1(do) 2(re) 3(mi) 4(fa) 5(sol) 6(la) 7(si) 1(do) 中国五声调式音阶:宫(1)、商(2)、角(3)、徵(5)、羽(6)

★五、人声分类: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童声---高音、低音 ★ ★七、音乐家美誉: 莫扎特(奥)---“音乐神童”贝多芬(德)---“乐圣” 舒伯特(奥)---“歌曲之王”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圆舞曲之父” 肖邦(波)---“钢琴诗人”约翰·施特劳斯(奥)---“圆舞曲之王” 《桑塔露琪亚》意大利民歌 3∕8拍《我的太阳》意大利歌曲 2∕4拍 《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4∕4拍《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2∕4拍 《红河谷》加拿大民歌 4∕4拍《拉库卡拉查》墨西哥民歌3∕4拍 《樱花》日本民歌4∕4拍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一、民歌: 1、中国民歌的主要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军民大生产》陇东民歌《杵歌》台湾高山族民歌《嗺咚嗺》湖北民歌《哈腰挂》黑龙江民歌 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四川民歌 小调:《无锡景》江苏民歌《龙船调》湖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小放牛》河北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山西民歌2、中国少数民族民歌体裁: 蒙古族:长调---《牧歌》、《天边》、《辽阔的草原》 短调---《银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嘎达梅林》 维吾尔族:《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柯尔克孜族《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藏族:弦子《献上最洁白的哈达》、囊玛《阿玛勒火》、堆谐《正月十五那一天》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侗族:大歌《布谷催春》 彝族:酒歌《苏木地伟》,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回族: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哈萨克族民歌---《我的金色阿勒泰》 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蒙古族民歌---《黑骏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