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务会计总论复习资料

财务会计总论复习资料

财务会计总论复习资料
财务会计总论复习资料

财务会计

第一章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财务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一大分支,又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账务处理的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填制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根据账簿记录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账务处理的步骤,具体地说,就是填制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账簿,根据账簿记录提供财务会计报告这一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

二、财务会计的目标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例: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主要内容的是()。

A.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会计信息

B. 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经营成果有关的会计信息

C.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D. 反映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答案】D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应是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单位。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部分(如企业分公司);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所有的法律主体应当是会计主体。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在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和倒闭。会计核算上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它要求会计人员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选择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企业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期间,据以结算账户、编制会计报表,从而及时的向有关方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它要求对所有会计核算的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来予以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成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在我国境内,一般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国家有关方面报送会计报表时,必须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的手段。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也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三节财务会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三层含义: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

3、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

例:可靠性要求(ABCE )。

A.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B.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

C.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E.包括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具体包括下列要求:

(1)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2)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的有(ADE )。

A.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坏账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D.因追加投资,使原投资比例由50%增加到80%,而对被投资单位由具有重大影响变为具有控制,故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E.因减持股份,使原投资比例由90%减少到30%,而对被投资单位由具有控制变为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

例: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要求的有(?AD?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固定资产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D.售后租回形成融资租赁业务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

E.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

例:下列各项中,符合谨慎性要求的有(ABCD )。

A.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D.投资性房地产计提减值准备

E.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反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D )。

A. 可靠性

B. 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 历史成本

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一、资产负债表要素

(一)资产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特征

(1)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确认

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确认为资产:(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例:1、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D )。(2007年考题)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C )。

A.发出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待处理财产损失?D.尚待加工的半成品4. 分类

(1)按照流动性对资产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资产按照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二)负债

1、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1)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

(3)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确认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分类

负债的分类方法有多种。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2、特征

(1)在一般情况下,所有者权益无需归还给所有者。

(2)在企业清算时,企业应以其全部的资产首先用于偿还债务,然后才能将偿还之余的资产在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资产的次于债权人权益后的剩余权益。(3)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参与利润分配的依据。

3.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利润表要素

(一)收入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 特征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 确认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 分类

(1)按收入的性质。可以分为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取得的收入。

例:以下事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的是(C )。

A.销售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B.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收入

C.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 D.出租机器设备取得的收入

(二)费用

1、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 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 确认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三)利润

1、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 利润的构成

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当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CDE )

。(2007年考题)

A .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 .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 .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E .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

A .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 .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 .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D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收入-费用=利润

以上六大会计要素相互影响,密切联系,全面综合的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活动。

第五节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一、财务会计计量的要求

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又称财务报表,下同)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其金额。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四)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三、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例:如果企业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则其所采用的会计计量属性为(B )。

A.可变现净值 B.重置成本 C.现值 D.公允价值

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

A.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

B.会计科目的设置需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信息需要

C.鉴于不同企业、不同业务特点的不同,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可能有所区别

D.会计科目的设置不需考虑外部信息需要

第七节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二、财务报表的构成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

表由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还应当包括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例:关于财务报告的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B.财务报表只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C.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是财务报表的附表,不属于财务报告的内容D.财务报表不包括报表附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