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都包括了情绪状态、人际关系、学习评价、自我控制、自我概念、动机等几个维度,而每个维度实际上又包括了几项具体内容。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使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就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青少年正处

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异性感情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在看待学生早恋的问题上,应该是积极而开放的,应把避免严重行为后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恋爱本身看作问题的关键。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两种处理方式: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必须开始分析原因并寻找出路。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在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中发现,有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造成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次,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第三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第四是传统教育观念作怪,导致一些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是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被欣赏与被淘汰的》提醒了我们,良好的情绪、健全的人格及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能具有重要作用。当然,我

们还必须把日益增多的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而不是把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笼统地认为是学生的人品、道德和思想问题,而要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妥善和治疗性地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而对我校学生而言,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封闭式管理环境的不适应性和不配合性;二是学习压力、学习期望带来的苦闷和学习动力缺乏带来的疲软;三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导致的心理侥幸,也就是说家长和老师对待某一些事情的评价存在差异时,学生扮演了一个墙头草的角色,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自我评价。

现在,一些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考不好,拼命准备,甚至夜不能眠,还有的甚至在考试前发烧头痛,以致于最后不得不中断考试。一名女生由于学习成绩下降,在交流中痛苦地说:“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承受能力,如果一味给学生增加学习压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了心理紊乱,甚至产生了变态心理,我们将背负太多的负疚感。

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构成了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三个直接原因。正确的家教是民主的、温暖的。而据调查,我国现在有70%的家庭存在教育方式不当的问题,要么对子女过分保护,要么过分干涉他们。“听话教育”、“分数教育”,是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在家里,父母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而对子女的思想变化、心理状况以及成长中所遇到的人生困惑等则少

有关心,相互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导致一些家长根本不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当老师与其交流的时候,往往表示诧异甚至对教师的不满。另外,家庭关系不和,对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灵伤害。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关系不和,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投其所好,只讲好的,不说问题;也不能不顾家庭特点,一味否定学生。对于心理过偏激的学生,我们更有必要与其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取得他们对我们的理解、支持与认可,并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对学生培养的目标。

我们要知道的是,个体心理状态,如情绪、认知和意志水平等对学习、活动能力是存在重要影响的。大家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情绪高涨时做事的效率会比较高,或者当我们对一件事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成功的愿望时,自己的动力会比较强,也不那么容易感到疲倦。对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既需要一个强动机,也需要一个积极情绪的引导。大家所熟知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三部个性结构”中指出,人的个性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构成。本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了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个性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其中超我抑制本我的不容于社会要求的各种行动,并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到完善的个性。我们可以借鉴他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赵强老师在规范和强化学生行为方式的过程中,习惯用击掌的动作,并反复用语言提醒学生该怎样做,不要怎样做;李萍萍老师在新课开始前习惯对学生进行表扬,“我知道同学们上一节课上得非常好,也学得不错,那我们就来检测一下大家学

习的效果吧。”这些都是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强大的超我精神状态,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与活动,对自我充满信心。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1

中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及分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少年由于缺乏辨证而全面的看事物的经验,往往会把朋友之间的友谊神圣化。他们会把小集团中的一些人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常常为了所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时间:2008-08-29 06:27 作者:小榄二中实习队Z点击: 585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人际交往辅导 还有人喜欢我吗? 案例介绍 李某,女,15岁,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高塘镇中心学校九(7)班郭智文 一、基本情况: 姓名:韩浩 性别:男 年龄:15岁 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韩浩 父母工作: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 成绩:中下 性格:寡言少语,自我评价过低,人际关系的障碍。 二、背景资料: 韩同学在小学二年级时出于好奇偷了一块电子手表,之后受到母亲的打骂,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进行改正。在此事件后,韩同学的母亲仍揪住此事不放,一旦韩同学稍有不对,就拿这件事来讽刺他,还在左邻右舍前令他难堪。因此,韩同学害怕母亲,在心里有些恨妈妈,但从不顶撞,因为韩同学不想妈妈让伤心。在家的言行举止都很小心翼翼,稍有不对就会遭到白眼和辱骂。于是,他很害怕回家。他还觉得在家里,母亲并不爱他,他对这个家充满了厌倦,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中多余的一员。因此,他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家。韩同学对家庭的害怕影响了他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尽管早已升入初中,可他内心还是有不可跨越的一道心理障碍。 三、案例分析 韩同学由于被母亲打骂而讨厌回家,这是从一般的眼光来看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韩同学所表现出来的厌家,害怕同学的谈论,必然是有自身的心理原因。自卑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办事缺乏信心,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自卑心理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母亲的责骂与毒打、同学的嘲笑、邻居说长论短,都增加了韩

同学的心理压力,诱发自卑心理。韩同学总以为处处矮人一截、是千古罪人。韩同学母亲不懂得如何尊重他的自尊,几年来,韩同学的自尊屡受挫折,因羞耻感和屈辱感地不断加强,导致自我否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随着消极的自我暗示不断出现,智力水平逐渐下降,逐渐形成逃避现实、离群索居的孤僻性格,谨小慎微、容忍退让的懦弱性格。 四、干预措施与辅导过程 为了帮助韩同学面对现实,改变对自己所犯错误的看法,使他真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打消他的自卑心理、重建自信心,拓展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深度,重树健康、科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与韩同学进行了长期的交流,取得了韩同学的信任,并实施了以下辅导方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共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解决的是韩同学对“偷窃事件”的认知,建立他对我的信任感。这一步花了一个星期。在与韩同学的交谈过程中,韩同学大多数面带微笑的,但这个笑不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在说到家时,他就显得很失落、很无助,笑的也很牵强。我没有因为他曾偷过手表而瞧不起,贬低他。我给予了他赞赏的目光,感谢他对我的信任。于是,他哭了,因为他在我这里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关心。在此后的日子里,我都主动和他打招呼,鼓励他与父母多沟通,减少误会。 第二阶段是处理韩同学与母亲的关系,这一问题在六星期后得到解决。为帮助韩同学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提高他的自信心,使他走出“千古罪人”的阴影,我到韩同学的外婆家进行家访,了解到韩同学在她们眼中是个活泼、开朗、懂事的孩子,而现在变得沉默、寡言了。外婆是韩同学心中最可亲可敬的长辈,他爱外婆一家,很想去玩,而且只有在外婆家里,他才会感到自己是个快乐的孩子,可又怕妈妈会阻止他,会骂他,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为此,我找了韩同学的外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韩同学的想法,并适当地给他以鼓励和支持。亲情的呼唤是无法替代的。在这几次家访中我也了解到韩同学的母亲确实如韩同学所述,在韩同学面前老是揭他的伤疤。事情都过去好几年了,作为韩同学的母亲却仍将此事时刻挂在嘴边。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中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 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武东 一、案例介绍 1、学生基本情况:王某元,女,13岁,七年级学生。 2、问题行为概述: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不与同学老师交流。上课的时候,不敢和老师目光相对,看东西的时候,目光总是漂移不定,暗自伤神。听讲老爱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眉梢之间总是透露着恐惧与胆怯。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在不断的退步。 3、背景资料了解: 该女生原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来自家庭生活事件的打击。在孩子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母亲与邻居吵架之后自杀。当时孩子太小,不能接受失去母亲这件事,父亲忙于办丧事,忽略了对孩子的安慰,关心,再加上邻居在孩子面前说母亲的坏话,使孩子对母亲的去世充满了恐惧。女孩说:后来她只要一看见烛

光,就想起了母亲的灵位

,恐惧感就会油然而生,一下子没有了安全感,失去了母爱。一年以后,父亲再婚,后妈带着一个女儿搬了进来,女孩确搬出来住到了姑姑家。上了初中以后,周内在学校住校,周末就回姑姑家,父亲很少来看望孩子,也不关心孩子的学习。 二、案情分析 孩子在失去了母亲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失去了父亲。使她感觉世上在没有亲人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没有温暖,没有快乐,她恨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感觉活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很受罪。这种想法,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在家庭得不到关爱,理解和温暖,一下子觉得没有了安全感觉,内心没有了归属感。对生活也失去了热爱。 三、辅导方法 对王某元的指导,主要利用理性情绪疗法。首先对其不良行为情绪表示积极关注,从关心体贴使其建立信任感,鼓励其倾诉心事,并宣泄不良情绪,然后帮助其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最后建立自信,转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初中生心理健康典型案例分析 案案介绍:与老师对立,逃学上网 案例分析: 轩的行为是因为心情焦虑时间过长,自己长时间处于无缘无故又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引起的。通过和轩谈话了解到,其实到了新环境中后,他并没有和别人发生矛盾,而是自己过度担心、紧张的情绪使自己产生了焦虑心情,从而导致行为失常。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一是理解接纳他,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信任他,宽容他,告诉他相信他讲的话都是实话,产生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绪。 二是鼓励他给予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充分肯定他的过去,帮助他分析原因,要能够正视自己和他人,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学习并成长,以前能做好的在新的环境中也一定能做好。遇到较困难的事情应该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是积极关注他的进步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把这种做法持续下去,直到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改变。四是帮他建立正常合理的信念。当通过辅导他的心态好转的时候,委婉适时的引导他建立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去除不合理的信念,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新问题。当然,轩的心理和情绪后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仅改善了和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学习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案例介绍:新橡皮,旧橡皮 学生娟平时在我的眼里还是个比较开朗的学生,可有一段一连几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精神比较差。凭着自己多年做班主任的的直觉,我感到她一定有什么心事。于是我在一个自习课的时候找到了她,娟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娟新学期开学的时

候,买了一块新橡皮,式样很新颖,娟很是喜欢,时常从文具袋中 拿出来独自欣赏。自己舍不得使用,擦字时还是用原来的旧橡皮。 这个举动被同桌和前桌的三位同学观察到了,三个人都注意到了娟 有了新橡皮。有一天,前桌蕾同学写字正好要用橡皮,就向娟借用。娟就随手把旧橡皮递给了蕾。蕾知道娟有了新橡皮,本想借机会看看,可没成想娟递给自己的是旧橡皮,心里不是很高兴。下课后, 蕾和另两个同学讲了向娟借橡皮的事儿。说娟“抠”不愿把新橡皮 借给她。三个人的谈话恰巧被走过来的娟听到了,娟心里很不是滋味,感到很委屈,虽然当时没有说什么,可就此背上了心理负担。 一连几天本来和娟很要好的三个伙伴让她有了疏远的感觉,自己感 到怕见到这三个同学,尤其看到她们三个在一起聊天就更感到一种 心理恐惧,觉得她们三个人就是在议论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越 是这样想心里就越是不安,以至于出现了上课时常走神的表现。 案例分析: 娟的行为在处于心理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也是常有的现象。这是一种社交障碍。渴望和别人交流又存在害怕被伤害的心里,是他们 出现社交障碍的主要原因。这是一种令人感觉很不舒服的情绪,它 带来紧张、焦虑、甚至恐慌,也会带来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在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疑神疑鬼,因为抗挫 折心里不够,所以才渐渐形成了恐惧心理。 辅导态度及方法: 上述是一组对比案例,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1、两位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她们一心想获得好成绩。 2、两位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均陷入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但 结果不同。从根本上李某需要调节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激发出内 在的动力;而张某通过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这一外界因素激发了内在 的信心和功力,获得了学习上一种成就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 轨道。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合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杨某,女,16岁,尊敬师长,与同学团结友爱,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中上,以诚实上进而获得师生的普遍好评。但却在月考中由于作弊而被监考老师抓住,因害怕被学校处分,导致几天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并且好长一段时间精神状况极差,抑郁不安,她母亲反映,她回到家也不说话,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子里;同学反映,她在校也很少跟同学们谈笑了,多是一个人独自行动。 案例分析该女生的行为是由于考试作弊被发现以后,害怕受处分,丢面子,导致心情非常地焦虑和紧张。既害怕父母知道后会责骂自己,又害怕更多的老师知道后会改变对自己一贯良好的评价,更怕同学知道后会指指点点,瞧不起自己,孤立自己。该女生考试作弊,有很复杂的原因,并不表示她品质不好,并不说明她变坏了,只是由于一时的心理偏差而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切忌无限上纲上线,武断下结论或墨守陈规,简单做出处分。避免导致当事人在逆反心理和高度压力下,做出极端的行为,引发无可挽回的悲剧。 辅导方法作弊现象的出现,是与当前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也是某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和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的产物,因而需要综合治理。 对杨某的行为,我是这样处理的 1、及时与杨某谈心,了解其行为的动机以及行为前后的心路历程。谈心时,心平气和,避免采取审问式的态度。杨某谈到“我周围有一同学本来比我差,平时常抄我的作业,可测验时总比我好,就是因为偷看,我就不服气;另外,我家里希望我段考能进班级前10名,我感到较困难。况且我见有人作弊又没被老师发现”归结起来,该生之所以作弊,我看原因主要有一是虚荣心作怪,总想考得更好的名次;二是不平衡心理,看到本来比自己差的人由于作弊而获得高分,受到老师表扬;三是侥幸心理,见有人作弊未被发现,自己也挺而走险;四是家长的压力,期望太高。同时该生也表示现在非常后悔,也特别害怕。了解情况后,先安慰她,同时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2、召开同学座谈会,专门就“作弊心态种种”请同学们谈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会前我首先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作弊”不是思想品质问题,只是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引起的心理症结,一念之差导致做出傻事。进一步引导在正确认识作弊的危害性,明确“诚实比分数更重要”,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学问。”同学们的切身感受,也给杨某以启发。 3、有意安排平时与杨某较要好的同学主动接近她,跟她玩在一起、学在一起,以消除其孤独心理,让她知道同学们仍然像以前一样待她。 4、根据其学科特长,鼓励她报名担任科代表,要求她放下包袱,努力工作。及时表扬她对工作的负责态度,并告诉她科任老师对她的工作感到满意。使她感到班主任、老师并未全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王某,男,16岁,我校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二例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w,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学习成绩差,性情怪异,很难与同学相处。 1、卫生习惯差,手脸总是有污秽; 2、人际关系恶劣,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言听计从,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小时候环境生活的影响) 2、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由于该生自小过于宠爱、放纵,家长怕他吃亏,使他在家庭、在同伴中慢慢变得像个“小皇帝”。别人说他不得,碰他不得,而他却目中无人,动不动就打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性。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 例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学生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 陆建进荐 一、性意识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一女生喜欢并希望一高二男生保护她。她自己也知道并非是交男朋友。但她仍然想知道这名高二男生的电话号码,却又害羞说不出口。同时,她不知道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是否是正常现象。因此,很害怕别的同学知道了自己的想法而被笑话。她很迷茫,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请老师为她解答。 案例分析 首先给她介绍并讲解有关的科学知识。 我国青少年儿童性意识萌发成熟的平均年龄在11、12——16、17岁,近几年来还有提前的趋势,身高体重的迅速增长以及性器官的成熟促使青少年对异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因为对两性知识的缺乏而有一种强烈的神秘感。他们能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体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但在异性面前却显得很拘谨腼腆。到后期出现一种表面回避而内心憧憬的背反现象。一些男女同学虽然感情很好,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但却害怕它会招来大部分同学的议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咨询时我为她仔细分析,并且给了她许多参考性的意见,最终让她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1.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喜欢一个人包括异性并没有错,这都是人很正常的想法。 2.当你对一个人有强烈的喜爱念头时,就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他的优点和不足,然后他在你心中的神秘感会逐渐消失的。 3.直接对他说自己很崇拜他并且希望能得到他的关心和保护,如果不敢面对面的说也可以间接接触,例如可以采用写信或者让自己信赖的老师和同学转告的方式等等。 4.表达不愿意影响他,希望能共同进步的想法。 5.当有人评论时,要理直气壮的接受这一切,因为大多数人都因为不了解而进行各种猜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不要因此而气愤。 6.为了双方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则应该做好每天该做的事。作为一名学生应该首先把自己的成绩搞好,从而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来。 二、社会性发展咨询案例 案例介绍 一名初二女生来询问,她和她的一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吵架,她不知道两人还是不是好朋友为了保住友谊,他们不敢相互指出对方的对与错,甚至在她的好友有偷盗自己东西的行为时,也不敢多说,近来,好友还被一群品行不良的人恐吓威胁着让陪着他们玩玩,而且让好友去干坏事,她们两个都害怕不服从会招到报复,而服从了又害怕自己变坏。因此,徘徊不定,也不知道怎么办。

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个案

中学生叛逆心理辅导个案 个人爱好重引导忌粗暴干涉 个案:小邢读初中时,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父母则简单禁止他“玩电脑”,一味要求他放学回家必做多少作业、多少遍练习,引起了小邢的不满,既然家长在家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小邢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升初三后,面临中招考试,在老师真诚得体的开导下,小邢才逐渐放弃了叛逆,恢复常态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并在高一第二学期和同学合作搞电脑软件获得了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专家点评: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 个案中小邢家长这样处理显然不妥,孩子对现代科技的爱好和探索,家长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父母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师求教,双方配合合理引导,使

孩子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新奇打扮刺激父母 个案:某高中学生小陈,染了一头黄头发,黄头发中间又夹染几撮红头发,还喜欢穿新奇的服装,他晓得这些为父母及老师所无法接受,但每当看到父母或长辈瞧见自己这般摸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他就洋洋得意,犹如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专家点评:叛逆心理还明显地表现在青少年的穿着打扮上。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不遗余力地追求个性,让自己变得很另类。青少年喜欢“跟风”,追求时尚,表现个性,但缺乏对事物全面综合评价的辨识能力,他们不一定了解时尚的东西对他们而言不一定是好的东西,有些青少年群体所追随的东西,往往是标新立异,突出自我,却反潮流,对自我形象不利。这就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健康的审美意识,给孩子设立人生的界限,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方向。 心灵创伤以爱弥合

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推荐

岩孔中学中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一、案例介绍 李国义,女,16岁,岩孔中学九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所担任的班干工作常因同学的不合作而使她不能如愿。她因而情绪极受影响,气哭过几次,辞职几次,甚至想走绝路。 案例分析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高峰时期,独立意识和自信心逐渐增强。李某因学习成绩好,思维活跃,加之性格外向,敢说敢做,因而不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说话易得罪同学。她的过于自信使她产生自傲心理,同学因被她瞧不起而远之。她没有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以期获得同伴的认可。所以她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都是虚伪的。她为了保护自己的荣誉和自尊,以自私、嫉妒的心理,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同学、家长、老师,唯我独尊,而她内心又渴望大家对她友善和关爱。在日记《推荐我自己》中能明确分析自己的优劣,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对改变自己无能为力,发出:“还有人喜欢我吗?”的感叹,请求老师帮助她向同学推荐自己。这是优等生常出现的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 辅导方法 1、从家里做起:家里亲人是最能宽容自己的错误和不良态度的人了。要求家长配合,在与李某交谈时,切忌大声争吵。如果态度不平和,提醒她停止谈话,数5-10下后再说话,使她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扩展到与同学交谈时也如此。 2、学会聆听:虚心倾听他人的谈话,这是对别人的极大尊重。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不要立即反驳,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不必强加于人接受、赞同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改变自以为是的毛病。聆听,先从观众做起,就可以让你走近同学。 3、老师助一臂之力: ①认知辅导:让李某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错误及危害性,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并强烈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辅导并配合。 ②化解矛盾:为她调整了班干工作,避开那些需要较多同学协助的班务工作,暂时减缓她与同学之间的紧张气氛。 ③欣赏他人:让她每天发现本班一位同学的优点、长处,并记下来,改变她总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习惯,慢慢消除她的嫉妒心理。每过1-2周后把她表扬过的同学叫到一起,让他们知道李某赞扬他们,从而使他们对李某有好感。 ④学会协作:有目的的分配一些任务给李某与另2名同学,让她在工作、劳动中学会与人协作,改变她孤芳自赏、缺乏与人真诚相待的心态。 ⑤重塑她的威信及形象:因为她本来学习成绩较好,老师给她分配“一帮一”学习互助同学,而该同学在班里属人缘挺好的学生。这样,李某因为与该生关系密切而融入她们的圈内。李某学习成绩好,威信倍增。乐于助人的新形象,使同学们接受她。渐渐她也找到了知心朋友,不再孤独,终于有人喜欢她了。 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李国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李与同学们相处和谐多了,朋友也多了,她的心情轻松愉快,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李某变文静多了,挺招人喜欢的。” 二、恐惧异性的女孩 案例介绍 李梅是岩孔中学八年级(3)的女孩,从外表看来,她是一个文文静静、性格内向的女孩子。但是,她对异性有着恐惧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 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而且,在"我是强者"的强烈暗示下,往往会对外界发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强者姿态。 当行为不断反复后,将会变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成为人格特征之一,就现状及年龄阶段,还谈不上"攻击性人格",只能说有攻击性倾向,也正因此,及时的干预是可以矫正的,否则随年龄的增长,行为复现率的提高,会使改变难度增大,演变为人格特征。 2.人际交往问题:

初中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初中生心理辅导2012年下学期个案记录备:因尊重学生自我隐私,均用化名代替学生真名 个案一:夏飞,男,13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关健词:初二逆反心理辅导教育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夏飞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夏飞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

青少年心理咨询常见案例

青少年心理辅导常见案例 例一:女,16岁,初三学生 咨询原因:中考前焦虑,影响学习效率 首次来访主诉:精神无法振作,不能完成作业,说不出原因地烦躁,不愿上学。有时愿与人谈天论地,有时只想一人呆着。对家里的人反感,饭后呕吐已两个月,常常失眠,多梦,经常无缘无故想哭。 来访者母亲介绍:两个月前开始饭后岖吐,不敢吃东西。不进食时做呕吐状。夜间说梦话,内容多和考试有关。近来面临中考,学习特别紧张。一个月前感冒,结果有两门功课没考好,经受不住就想哭,老师建议休息,但她怕考不上高中,面子不好看。家长和老师都理解她,劝解,但她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常常自卑,对考试特别害怕,认为自己记忆力不好。 例二:男,1岁,应届大学考生 咨询原因:高考后情绪压抑、紧张、焦躁不安 首次来访主诉:考试前虽然很紧张,但头脑还清醒,思想单纯,只想考进重点大学,没想别的问题,但考完后的这些日子里反而失眠,心情紧张,每天脑袋发胀,坐立不宁。 这次考试不太成功,可能不会被重点大学录取,如果这样我就太冤枉了,我念初中时,一直没落过前三名之后。高中时在学校也是前五名的学生,全市统考是第20名,都说我准能考取重点大学,可在临考时我很紧张,有的考卷没能答完。这件事我越想越难过。另外,考不取重点大学就只能去外地,我的志愿在外地的大学是非重点大学,这事一想赶来就害怕。我从小没离开过家,没离开过父母,我对去外地读书没信心,不知大学里厢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怎样处,万一出点问题,都不知道找谁请教和商量。我感到很压抑,想大喊几声轻松一下。在中学时我有几个好朋友,这次分开不知何时能再见,有些失落感。现在我朦艨胧胧地感到要走进社会了,要独立生活了,可是不知前面等待我的是什么,就象是黑夜里走路,不知前面还有没有路,每迈一步都提心吊胆、顾虑重重。 例三:女,21岁,大学四年级学生 女孩来信诉说了近年来的苦恼,她在信中说:“长期以来,我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给我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真心希望心理老师能帮助我!”她还在信中提出了会见时间,又特意嘱咐道:“我不愿这件事让别人知道,我没有勇气前来敲门,请你们将咨询室外的门开一小缝,我即可进来。” 按照约定时间,心理老师把门敞开着。她来了,神色慌张而羞怯,大步跨入咨询室后赶紧把门关上。心理老师一面热情地为她让座,一面告诉有关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并表明乐意为她排忧解难。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最怕接触男生,对老师也害怕,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就是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争取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 引言 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摸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其主要表现为:行为上的违拗,态度上的抵触,情感上的冷漠三个方面。中小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是普遍的,也是正常的。但如何科学,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则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为了能找到比较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经过对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本人十几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验,初步得出了结论。本文就此经验进行阐述。一、典型案例 案例1:王老师任初二年级某班班主任。王老师的教育思想是:学生就应该劳动积极,公而忘私,思想纯真,不应该计较小小的得失。而学生却不这样认为。在一次植树劳动中,这个班分的劳动任务比别的班重了一些,王老师在劳动开始前还动员了一翻:多干一点是我们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但一些调皮的男生一副反对的表情。他们认为王老师老实或是在领导面前表现,使自己多干活。在老师的要求下,活虽然是干开了,但牢骚满腹。在挖树坑时把土扬的老高,有的故意把土撒向其他同学,还有的拿树苗撒气。 案例2:周涛,男,初三年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管教比较严厉,奶奶却又比较溺爱,再加上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逆反心理特别强。在小学阶段,由于害怕爷爷的斥责和打骂,还能勉强按家长的意思去做,到了初中,家长不让上网他千方百计找理由上网,家长让他按时回家他偏不按时回家,学习成绩下落非常厉害,爷孙关系极不和睦,家长非常头疼。 案例3:在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正讲到精彩之处,他抛出了一个很有想象空间,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的题目,的确,几乎每个人都举手了,他微笑着叫起了一个平时在每个老师看来都是一无事处的学生,他是希望这个孩子也能在这样一个时候获得成就感。可是,该生站起来的回答却让他后悔不已,他说:“你让我站起来干什么?我又不会回答问题!”他很震惊,可毕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依旧微笑着问:“那么你现在可以尝试着想一想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的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也非常突出。据调查表明,某年级的88个学生中。有早恋经历的多达30人。初三年级的某个班竟有50%的学生不同程度地进入早恋角色。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早恋的人数不仅增多,而已年龄逐渐提前,初一、初二的学生也常常陷入早恋的困惑中。现列举几个案例来分析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案例一 Xxx,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久留心自己。王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案例二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三 王XX,某中学初三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

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四 陈X,男,某校初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 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五 杜X,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分析以上五个案例,可将中学生的早恋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恋型 如案例一中的王X便属此类。从她的生日聚会以后,她常常陶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