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
必修二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练习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2008·上海综合·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斯蒂芬逊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

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英国6.(2012·山东高考)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7.图片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历史,下面两幅图给我们的准确信息是( )

①蒸汽机已运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③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工业革命对社会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A.①②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工业革命不仅导致了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促使人口在国际间的流动。19世纪,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种情况( )

①为移入国提供了必要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②有利于工业文明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促进了国际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加速移入国经济结构解体和近代化进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10·天津文综·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

届世博会反映了( )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851年伦敦“水晶宫”10.(2009·广东历史·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二、非选择题(24分)。

11.(2009·浙江文综·39)(26分)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美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美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12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8分)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CD 6—10:CBDC

二、材料题

11.(1)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

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试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时候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李玉才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历史编写人李玉才审稿人阎明刚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涉及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型的重大问题,是学习本册教材的关键内容之一。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前言对经济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手段和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形式的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从生产工具的角度阐释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二目从生产手段和生产方式的演进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第三目从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生产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阐发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变化。 ⑵理解英国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⑶探究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们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方法 通过运用归纳法,分析掌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动问题; 通过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练习与提高等。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八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精品优质课教案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个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

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大陆和其他大陆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该国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已经是世界的霸主了,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要发展的欲望,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工业革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工业革命概念 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一个飞跃,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它是一场以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劳动的生产力革命,以及由此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它首先是生产力内部的革命,是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它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直接原因: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目标导学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 阅读教材,简述工业革命的进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同步练习】《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教)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1.美国著名史学家R.R.帕尔默曾说:“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推动帕尔默所论现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的殖民扩张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 A. 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 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C. 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 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3.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曾说:“19世纪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用技术,让物质世界的内在力量被智慧所控制,成为文明人的驯服工具。”下列各项,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是( ) A.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B.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C.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D. 阿克莱特制成水力纺纱机

4.“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一情景最早出现在() A. 手工工场兴起时期 B.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5.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其主要原因是() A. 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B.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 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 D. 核能和太阳能还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6.垄断组织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有关其积极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B. 有利于改善管理水平 C.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D. 有利于缓和资本家同工人的矛盾 7.有学者认为,19世纪9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个分水岭的那一边,主要是一个农业的国家、涣散的社会,遵循着17、18世纪承袭下来的政治、经济和道德的原则;而在分水岭的这一边,则是一个建设都市化的工业国家,一个高度一体化的国家。这种变化反映了美国( ) A. 19世纪末以前农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B. 19世纪末以来社会道德状况不断恶化 C. 19世纪工业化深刻改变美国社会结构 D. 19世纪末美国国内市场逐渐实现统一 8.某中学开展了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社会的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哪些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 ①艾克斯穿着人造纤维的衣服去拜访亲戚 ②爱丽丝与鲍勃谈恋爱不用面对面地进行 ③李克尔梅在远洋轮船包厢里订了上海的旅馆 ④摩尔根家族开始投资石油工业,获利丰富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①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②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组织 ③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题1

两次工业革命测试题 1、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 A、棉纺织业B、毛纺织业C、麻纺织业D、丝织业 2、19世纪中期,如果从伦敦到巴黎作短期旅行,下列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使用: A、汽车、火车、飞机B、火车C、汽船D、火车、汽船 3、“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这段话说明了: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C、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一百年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B、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 C、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D、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5、英国人对他们的发明很是骄傲,但下列成就中有一项不属于英国人的是: A、珍妮纺纱机B、改良蒸汽机C、火车D、汽船 6、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A、17世纪50年代、19世纪70年代B、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D、都发生在20世纪初期 7、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D、科学与技术结合得特别紧密 8、在电气发明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 A、卡尔·本茨B、贝尔C、西门子D、马可尼 9、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B、内燃机的应用 C、飞机的研制成功D、垄断组织的出现 10、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 A、汽船B、火车C、汽车D、飞机 11、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2、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史蒂芬孙——汽车 C、富尔敦——汽船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13、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A.坐飞机B.搭汽船C.开汽车D.乘马车 14、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 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 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 2.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由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英国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二、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史料与数据、运用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分析图表等方法,认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国家的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史实,让学生树立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开放性观点。 3.通过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 1.以“自主感悟、互动创新”教学模式为主,辅以其它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1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它解决了工厂对水力能源的依赖问题。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最终确立。 3、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同步练习题(含 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材料二(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编自《大国崛起》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 (2)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第一次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汽车。 (2)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与时俱进,激励、保护发明创造;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出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材分析】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进程,阐述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工业革命是怎样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知识重组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悟工业文明的问题和困境,进而理解个人在历史进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1、设置“走进历史、体验历史、反思历史”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深入展开。 2、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即设置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难 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欣赏视频《大国崛起》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温故知新:通过图示展示前后知识联系,突出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走进历史,探源工业革命。 概念诠释: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从宏观上把握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提炼有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概括。 二、工业革命的成就(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二。多媒体出示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大发明图片,最后通过表格形式概括,增强直观性,理解“蒸汽时代”到来的意义。 第二个环节:体验历史,感受工业革命。 三、从工场到工厂(板书) 教学设计:设置问题合作探究三:创设历史情境,通过阅读历史故事《爱丽丝一家的辛酸史》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通过角色模拟,感受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 四、世界市场的形成(板书) 教学设计:欣赏视频《大国崛起》,然后分组讨论,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最后从条件、途径、标志、影响四个方面归纳概括。 第三环节:反思历史,反思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多媒体展示工业革命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感受文明背后的问题和困境,并通过时空连线看我们今天对待环境的措施。 本课小结:设计知识体系,归纳本节内容。 高考链接:设计高考题、模拟题,既巩固所学,又体验高考。 创新训练:在故事中轻松掌握所学。 课后拓展探究:设置题目,拓展思维,提高认识。 【教学反思】略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构成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夯实基础典型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A.18世纪下半叶B.19世纪下半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电磁感应原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广泛应用,这应该得益于()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贝尔 3、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A.电磁感应原理的提出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4、一百三十年前,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 A.电话B.无线电报C.汽车D.飞机 5、19世纪90年代,在英、法两国之间试验,成功实现了横穿英吉利海峡的无线电发报的() A.贝尔B.马可尼C.法拉第D.狄塞尔 6、继蒸汽机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是() A.电磁感应原理的提出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7、设计创制了以柴油为燃料的自动点火内燃机——柴油机的是() A.法拉第B.爱迪生C.狄塞尔D.贝尔 8、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有() ①法拉第②亨利·福特③卡尔·本茨④威尔伯·莱特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9、右图是一款世界著名的汽车商标图案,你知道它与下列哪一个人物有关吗?() A.爱迪生B.史蒂芬孙C.莱特兄弟D.卡尔·本茨10、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是人类长期的梦想,将人类这一理想变成现实最早是在() A1870年、英国 B.1885年、德国 C.1903年、美国 D.1901年、中国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A.水力B.蒸汽C.电力D.石油 12、下列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的活动,与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的创造发明无关的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及答案

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研究成果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B.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强 D.生产技术知识的不断积累 2.电话的发明者是A.法拉第 B.爱迪生 C.赫兹版本D.贝尔 3.世界上第一台汽车发明于() 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着的成就是 A.电的发明和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 C.石油工业的兴起 D.钢铁工业的发展 5.下列重要发明的先后顺序是①汽油内燃机②汽车③飞机④柴油机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美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 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①蒸汽机②汽车③骡机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从一国到多国 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 1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的结果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 19世纪末引起交通领域里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的改造和利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制造成功 D.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 1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B.人类跨入电子计算机时代 C.新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度发展D.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应用于生产 15. 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教案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的国家和时间; (2)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富尔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的基本史实; (3)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和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4)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材料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产生条件的影响。 (2)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知识整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工业革命中的一系列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需要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历史知识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本课主要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情景学习法、历史比较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运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创建多样性。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文明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特别是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851年5月1日,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开幕。这一天,水晶宫内挂满万国彩旗,参观者摩肩接踵,各种工艺品、艺术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博览会上,参观者惊奇地观看着来自各个国家的发明、珍奇和产品,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各种机器发明,他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正在工作的机器,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们领悟到了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关于世博会的盛况,作为开幕式上的嘉宾,维多利亚女王曾做过这样的描述:“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确实让人感动,永远值得纪念……”为什么英国能在1851年举行世博会,这得益于什么呢? 自主预习 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 1.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 (1)前提:18世纪时,随着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市场:越来越多的殖民地提供了广阔的___________。 (3)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很多农民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4)资金:殖民扩张和掠夺以及广阔的殖民地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5)技术:________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2.工业革命的进程 (1)在新兴的棉纺织业,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2)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 (3)其他领域: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二、从工场到工厂 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________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1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图片信息题: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1、2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人物的主要成就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牛顿、达尔文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3)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解析】 【详解】 (1)依据题干信息图一和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牛顿,图二是达尔文。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注意从多方面分析原因,要把此题和近代社会联系起来,尽可能多的回答原因,这样才全面,如:近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人们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思想;③科学家们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轨迹,让我们展开历史的画卷,去见证科学技术的威力。 (科技改变社会生活) 材料一19世纪末的科技发明(如下图)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同步练习题A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同步练习A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是() ①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基本胜利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③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A.①⑦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工业生产相结合 B.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C.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加强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答案】A 3、下列发明中,直接导致电成为一种动力而最终代替蒸汽机的是() A.发电机B.内燃机C.柴油机D.电动机 【答案】D 4、1870年,全世界大约只生产八十万吨石油,而1900年的年产量猛增到二千万吨,其直接原因是() A.汽船的推广B.电力的广泛运用 C.内燃机的发明D.化学工业的建立 【答案】C 5、两次工业革命在一些国家是交叉进行的,这对于它们来()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C.为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答案】C 6、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整个革命的进程时间缩短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与生产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答案】D 7、下列关于垄断组织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其主要形式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答案】D 8、由德国人完成的发明有①电动机②发电机③汽车④有线电话⑤无线电报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D.②③ 【答案】D 9、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 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答案】A 10、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特征及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 Word版含解析

【教案】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背景、重大发明等相关史实。 2.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1. 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 2.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和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重难点“精讲”】 一、整体感知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二、圈地运动 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本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三、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

1.制度先进 17世纪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 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四、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

《优质教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威力”何在?让我们掀开这历史重要的一页——《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17世纪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那么工业革命的进

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史料1 如图。 教师: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教师归纳: 史料2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海外市场的扩大。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首先改进技术的是哪一生产部门?其中提高织布速度的发明是什么?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 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赛课导学案_6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得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七单元第20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和铁路”;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将工业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影响串联在一起。在这一系列环节中,“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但这时期机器动力主要是使用人力、风力、畜力、水力,这使

得机器的工作效力受到限制,瓦特改良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随之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因此说,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们从手工操作时代过渡到“蒸汽时代”。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及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