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性能评定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建筑设计参考文献综述: [1]《房屋建筑学》,邢双军主编 建筑学作为一门内容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沙及到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经济、建筑艺术以及环境规划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般说来,建筑物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形象,它必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并且总是受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建筑物—一作为人们亲手创造的人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它除了具行满足物质功能的使用要求外,其空间组合和建筑形象又常会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的感受。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建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 1 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2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24.0m 的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24.0m 的单层公共建筑; 4 地下、半地下建筑(包括建筑附属的地下室、半地下室); 5 厂房; 6 仓库; 7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8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9 可燃材料堆场; 10 城市交通隧道。 注:1 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 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 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 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 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 于 1.5m 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 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 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住宅顶部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1 层计,其它部位的跃层以及顶部 多于2 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 1.0.3 本规范不适用于炸药厂房(仓库)、花炮厂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企业、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现行标准时,宜从其规定。 1.0.4 建筑防火设计应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5 建筑防火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通信类开题报告范文.doc

通信类开题报告范文 通信类开题报告范文篇1: 一、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的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目前全球已具有相当规模的移动通信标准有GSM、CDMA和TDMA三大分支,每个分支都在抢占市场。全球无线技术各自为营,各厂商都在不断推出新技术,以迅速抢占行业标准的主导地位。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比现有无线技术更强大,但也将面积竞争和标准不兼容等问题。人们开始呼吁移动通信标准的统一,以期通过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来解决兼容问题。国际电信联盟(ITU)目前已经开始研究制订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并已达成共识:把移动通信系统同其他系统(例如无限局域网,W-LAN,等)结合起来,产生4G技术,2010年之前使数据传输数率达到100Mbps,以提供更有效的多种业务。目前相互兼容移动通信技术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4G)已在业界萌动。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来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的。如果说3G能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的话,那么4G通信会是一种超高速无线网络,一种不需要电缆的信息超级高速公路,这种新网络可使电话用户以无线及三维空间虚拟实境连线。4G通信技术最明显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成本投资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2010年通信费用低。4G必然会取代3G,成为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4G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移动通信事业前景。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对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移动通信的终极目标进行了介绍。

第二章是移动通信发展史。本章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产生的背景及发展史,和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和特点。 第三章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产生背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概念及特点,以及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系统;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所用的关键技术。 第四章第四代移动通信国内外发展态势。本章主要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态势及发展趋势。 第五章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思考和展望。本章主要介绍对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第六章对本文主要的贡献和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二、文献综述: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逐步商业化之际,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相信不久的将来4G将将成为移动通信的主流,会使我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 论文是在经过多次查询和搜索,找到许多关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文献和参考资料的情况下,通过认真分析,总结概括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相关知识。 论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的概念,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史,以及每个阶段的优缺点。主要详细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产生背景、概念、特点、网络结构和系统。 技术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论文着重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不仅减少了子载波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软件无线电技术;智能天线与多处天线(MIMO)技术,智能天线可以提高信噪比,提升系统通信质量,缓解无线通信日益发展与频谱资源不足的矛盾,降低系统整体造价;IPv6技术等。

桥梁的耐久性问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嘉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桥梁的耐久性问题应该说此问题是近20年来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我国桥梁结构要略晚于建筑结构领域对此问题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对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视始于上世纪70 年代末。清华大学陈肇元院士曾撰文指出:“建筑物的耐久性是建筑物及其构件在给定的期限内并在各种作用下维持其功能的能力,而建筑物及其构件的使用寿命则是在其建造完工或生产制成以后,仅在一般的维护条件下,其所有性能均能满足原定要求的期限。”英国学者也提出:“耐久性预测不可能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建筑物的预测寿命只能是个估计。”国内外专家近年来十分关注桥梁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是否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作为桥梁可靠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如美国的北卡罗来那和明尼苏达等州,将桥梁剩余寿命作为评价桥梁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表明,耐久性的研究和评价对桥梁结构寿命的延长和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说来,桥梁耐久性是对未来的预测。国际标准ISO2394:1998《结构可靠性总原则》中明确:“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尽量减小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失效概率,保证其可靠度……。结构与结构构件的耐久性是指其在工作寿命期内,在适当的维护条件下在其所处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并提出要注意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如结构预期用途、要求的性能、环境条件、材料性能、结构体系、构件形状、结构细部构造、工艺质量和控制水平、专门的防护措施以及在设计工作寿命期的维护等。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技术方面 在技术方面,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的许多铁路桥发生 重大事故;从这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而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明显大为减少。 二十世纪以来,公路交通有很大发展。在内陆,需要在更多的河流、峡谷之上建桥。在城市中,以及在各种交通线路相交处,需要建造立交桥。在沿海,既需在大船通航的河口、海湾、海峡修建特大跨度桥梁,又需在某些海岛与大陆之间修建长桥。 桥梁需要大量修建,而人力、物力、财力有限;于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桥式,对结构行为进行更精确的数值分析,采用更精确的结构试验进行验证,以使桥梁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桥梁工程学主要研究桥渡设计,包括选择桥址,决定桥梁孔径,考虑通航和线路要求以确定桥面高程,考虑基底不受冲刷或冻胀以确定基础埋置深度,设计导流建筑物等;桥式方案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桥梁养护等方面。 材料方面 在建桥材料方面,以高强、轻质、低成本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近期仍以发展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为主,提高其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建筑钢材的脆断机理、初始几何缺陷等,以及混凝土材料的非弹性问题(收缩徐变以及疲劳等),将继续作充分的研究,使能正确控制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至于碳纤维塑料等在桥梁上的广泛应用,还必须在降低成本以后才有可能。 设计方面 在桥梁勘察设计方面,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度或复杂的桥型将不断涌现。高速公路的发展,对桥梁设计亦将提出新的要求。在桥式方案设计中,将有可能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理论,借助电子计算机选出最佳方案。 在结构设计计算中,采用空间理论来分析桥梁整体受力已成为可能;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理论,将进一步反映在桥涵设计规范中,使桥梁设计的安全度得到科学合理的保证。桥梁美学作为时代、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的反映,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桥梁的面貌将蔚为大观。 施工方面 在桥梁施工方面,对施工组织将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施工技术中,将不断引用新技术和高效率、高功能的机具设备,借以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如采用激光测量控制结构的精确定位;引用自升式水上平台克服深水基础的困难;利用遥控

桥梁抗震文献综述

桥梁抗震研究 摘要:文章从研究桥梁震害的角度出发, 通过分析桥梁主要震害形式和震害原因,并阐述了现在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还提出了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遵循的一些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从而提出了新的技术。 关键词: 桥梁震害;抗震设计;抗震措施;设计原则;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运输的枢纽工程,在抗震救灾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使桥梁在地震时能起到安全疏散、避难的作用,地震后确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交通需要,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桥梁同其他建筑物一样,如果不进行正确的抗震设计,在地震时将产生严重的破坏。目前,在桥梁抗震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的是美国和日本。二十多年来他们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桥梁全桥模型的多台振动台模拟地震试验,桥梁上下部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并将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工程实际,制定出桥梁的抗震设计规范。此外,新西兰在研究利用延性抗震和减震隔建支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投入了工程实用。虽然我国开展桥梁结构抗震研究工作比较晚,直到1976年唐山地震后才得以重视,但由于桥梁研究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十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还是相当丰富的。先后进行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曲桥的抗展研究和振动台模拟地震模型试验,研究水平从线性范围发展到非线性阶段;从确定性方法发展到可靠性理论方法,从确定桥梁的动力特性发展到实际情况。 一.桥梁主要的震害形式 1.上部结构震害 桥梁上部结构震害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 可以分为结构震害、碰撞震害和位移震害。其中最常见的是移位, 最严重的是落梁。桥梁结构震害在历次严重的地震中都比较少见。桥梁碰撞震害包括: 桥面伸缩缝位置混凝土裂缝及压碎变形, 混凝土伸缩缝位置护栏混凝土撞损, (如汶川地震中磨家互通式跨线桥) T梁横隔板开裂(观音岩大桥)及少数梁端及部分桥台损伤等震害。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 (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 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 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 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

【桥梁】工程文献综述模板

摘要:本文从桥梁工程的定义出发,对桥梁工程做了基本的定界,接着介绍了桥梁的基本组成、桥梁的分类以及特点,随后,阐述了桥梁学科的历史发展以及规律,正是因为在历史的发展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才更好的推动了桥梁工程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历史过过渡到当下,进而引出了当下的一些桥梁学科的前沿问题,为后面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展望奠定了基础。最后,对桥梁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组成;分类;历史,前沿;未来 引言:本篇文献综述的论述主题是桥梁工程,紧紧围绕桥梁工程来展开本文。桥梁工程指桥梁勘测、设计、施工、养护和检定等的工作过程,以及研究这一过程的科学和工程技术,它是土木工程中属于结构工程的的一个分支。桥梁工程学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交通运输对它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桥梁处处可见,由此可看出桥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历史发展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桥梁在文化,经济,军事每一个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桥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改变,但却历久弥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桥梁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桥梁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现代建筑的价值源于创新精神,桥梁工程也不例外。作为一名工科学子,我们要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风气,敢于质疑传统,在结构形式、施工方法、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上创新,对更高科技、更高质量、更环保的工程技术的追求步履不停。

正文: 1.【1】桥梁的基本组成 桥梁的组成与桥梁的结构体系有关。常见的桥梁组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两部分组成。在桥跨和墩台之间还设有支座,用于连接和传力。除此之外,还有路堤、挡墙、护坡、导流堤、检查设备、台阶扶梯以及导航装置等附属设施。 1.1上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上的部分称为上部结构,它包括桥跨(也叫承重结构)和桥面。桥跨是桥梁中直接承受桥上交通荷载并架空的结构部分;桥面是承重结构以上的各部分(指公路桥的行车道铺装,铁路桥的道砟,枕木,钢轨,排水防水系统,人行道,安全带,路缘石,栏杆,照明或电力装置,伸缩缝等)。 1.2下部结构 桥梁位于支座以下部分称为下部结构,也叫支承结构。它包括桥墩,桥台以及墩台的基础,基础位于墩台的最下部分,承受墩台传递的全部荷载(包括交通荷载和结构自重)并将其传递给地基的结构物。地基是承受由基础传递的荷载而产生变形的各个土层(包括岩层)。 1.3正桥与引桥 桥梁跨越主要障碍物(或通航河道)的结构称为正桥;连接正桥和路堤的桥梁区段称为引桥。正桥跨度大,基础深,是整个桥梁工程的重点;引桥一般跨度较小,基础较浅;在正桥和引桥的分界处,有时还会设置桥头建筑——桥头堡。 1.4跨度 跨度也叫跨径,是表现桥梁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桥梁的跨越能力。多跨桥梁的最大跨度称为主跨。桥跨结构两支座间的距离L1称为计算跨径,用于结构分析计算;设计洪水位线上两相邻墩台间的水平净距L0称为桥梁净跨径,各孔净跨径之和称为总跨径,它反映的是卡桥梁的泄洪能力。 1.5桥梁全长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D60-2004)规定: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侧墙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长度。 1. 6桥下净空高度 设计洪水位或设计通航水位与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下净空高度,应大于通航或排水要求的最小数值。 1.7建筑高度 桥面到桥跨结构最下缘的高差h称为桥梁的建筑高度。其数值应小于在桥梁定线中所要求的容许建筑高度。 2.【2】桥梁的分类及特点 桥梁有许多分类方式,人们通常根据桥梁的结构形式、所用材料、所跨越的障碍以及其用途、跨径大小等对桥梁进行分类。 2.1根据桥梁单孔跨径大小和多跨总长的不同,桥梁可分为;小桥、中桥、大桥、特大桥。

桥梁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2.1桥梁设计的现状 2.1.1 梁式桥 1. 简支体系梁桥 实心板桥,空心板桥,T 梁桥,工字型梁桥, 箱型梁桥等 特点:受力简单;标准设计;预制吊装;20~50m;中小桥;引桥 组合式梁桥有两种型式: Ι形组合梁桥____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箱形组合梁桥____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优点:显著减轻预制构件的重量,便于集中制造和运输吊装。 2. 简支变连续体系梁桥 T 梁桥,工字型梁桥, 箱型梁桥等 特点:先简支(预制吊装),后连续;连续体系受力;预应力20~50m;中小桥;引桥3. 连续梁桥 箱型截面,连续体系受力,支座 20~30m:普通钢筋混凝土,中小桥;引桥;高架桥; 立交桥;支架现浇较多 40~60m:预应力混凝土,大中桥;次主桥; 等截面,顶推施工 >60m: 大桥,特大桥;变截面, 悬臂施工(现浇或拼装) 4. 刚构桥 门式刚架桥 T 型刚构桥(带挂孔的或不带挂孔的) 连续刚构桥 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 斜腿刚构桥 刚构桥特点: 箱型截面,连续体系受力, 墩梁刚接(不需支座) >60m,大桥,特大桥;变截面, 悬臂施工(现浇或拼装)-不需体系转换 2.1.2 拱桥 简单体系拱桥(上承式拱) 组合体系拱桥(中承式拱、下承式拱、系杆拱等) 1. 石拱桥 我国现存的石拱桥最早已有1500多年历史, 常用跨度:8~60m;

1991年,120m,湖南凤凰县乌巢河桥 2001年,146m, 山西晋城丹河大桥, 世界最大跨度。 2. 混凝土拱桥 分箱形拱、肋拱、桁架拱 常用跨度:30~200m 世界已建成跨径超过240M拱桥共15座,中国4座 跨径大于300m的拱桥共5座,中国占3座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主跨420m),为世界最大跨度。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混凝土箱形拱:以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再外包混凝土形成箱形拱,是修建大跨径拱桥十分好的构思,除了方便施工外,还避免了钢管防护问题。 3. 钢管混凝土拱桥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钢-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支架、模板二大作用,自架设能力强极限状态下发挥套箍作用,极限承载能力高常用跨度:100~300m。 4. 钢拱桥 ?适用于大跨径 ?我国钢拱桥修建正在较快增加 2.1.3 斜拉桥 特点:组合体系,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 200~800m的跨径范围内占据着优势 由于拉索的自锚特性而不需要悬索桥那样巨大锚碇 在800~1100m的跨径范围内,斜拉桥也扮演重要角色 1600m跨径都是可行的 斜拉桥主要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成: 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或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 索塔-采用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或钢结构;大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 斜拉索-则采用高强材料(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2.1.4 悬索桥 世界已建成跨径大于1000米的悬索桥17座;日本于1998年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径的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座丰碑。 特点: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 受力明确,造型优美,规模宏伟,“桥梁皇后” 跨径大于800m的桥梁,悬索桥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400~800m也有可比性 抗风稳定性问题突出 2.2桥梁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这为我国修建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以下是桥梁发展得趋势: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 连接线B线工程设 计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宋中举 指导教师:茹洪忠 完成日期:2008-3-22

一、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文献综述-海洋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海洋通信技术发展研究 学院: 专业: 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起迄日期:

一、前言 海洋通信在海洋发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一艘艘船舶航行在茫茫大洋上,随时可能遇到危险需要救助,这时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就发挥重大作用,就体现出了海洋通信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二十世纪初无线电报通过点火花式发射机产生高频振荡电波向外传播,开创了现在海洋通信系统的新创元。海洋通信系统传递的信息内容和技术手段,与陆地的其他通信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海洋环境和资源调查获得的数据,要技术传送到数据中心(包括海洋资料中心和海洋预报中心) ②海洋预报信息要适时地传递给海上活动的船只、平台和其他海上活动人员,以避开恶劣海况,保障安全。 ③对海上船只和其他海上设施调度指挥信息的及时传递。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百余年,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海洋通信系统也经历了50多年的风风雨雨。 二、主题 此次设计主要是通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海洋通信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未来海洋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方案。所以通过网络(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16288795.html, /Article/CJFDTotal-GLKW199606255.htm)和刘国平老师编著的《船舶电气与通信》、《船舶无线电通信和安全航行设备》、《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找到关于其中海洋通信、船舶通信的部分并认真研读,仔细发掘其中关于海洋通信发展的历程和设备及技术的变迁。然后根据海洋发展的现状和要求,提出未来海洋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和设备发展的方向的方案并对其进行严谨的可行性、实用性分析,最后定稿。 三、总结 对于本毕业设计,首先要海洋通信的概念和海洋通信的要求、作用和设备以及其利弊,还要熟悉各个时代海洋通信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技术,对海洋通信技术进行研究。以培养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参加工作打好基础,为自己以后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2] 刘国平.船舶电气与通信[M]. [3] 交通部船舶检验局.船舶无线电通信和安全航行设备[M].1998. [4] 刘国平.海洋渔业船舶GPS导航通信系统[J].渔业现代化,1997(6) [5] 张乃通,张中兆,李英涛.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6] 曹志刚等,现代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延长加剧时,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增大,结构濒临倒塌时,基本失去耗能能力。结构破坏过程中,位移时程与破坏构件百分比的变化与地震的峰值的出现密切相关。破坏构件百分比是表征结构破坏与倒塌的指标。地震动的几个特征对结构破坏影响均很大。 2.3异性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 03月 20日 题目: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分析 报告人:**** 班级:道桥****班 一、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1-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出现了重载、高速、大流量的现代运输结构的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桥梁是道路的咽喉,因此公路运输对现有桥梁(即旧桥)和新建桥梁的结构性能与使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外观调查和静载试验对于桥梁检测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是桥梁检测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桥梁有关资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现场检测工作的进行 第三阶段:检测数据的采集 第四阶段: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最终为制定桥梁的技术养护方案。

四、进度计划: 2016年3月中旬: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2016年3月中旬-2016年4月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文献初步完成论文的撰写2015年4月初-2015年5月中旬:攥写整理论文,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与修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网络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网络工程专业文献综述 【摘要】:网络工程专业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等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的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各类网络系统的组网、规划、设计、评价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应获得较大型网络工程开发的初步训练。 【关键词】:科学基础、基本理论、实践训练。 导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面对信息网络产业的这种发展机遇与挑战,需要大力开展网络工程的高等教育,进一步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网络工程专业的概念 网络工程专业是讲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2.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 2.1成立背景 网络工程专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得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从专业定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都反映出是面向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在教育界对此专业设置的定名和内涵有不同的意见:应当设置为技术内涵更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还是限于网络工程建设的专业。目前,部分大学再不能更改专业名称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将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适应更广泛的需要[1]。 2.2发展现状 2.2.1取得的成绩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网络技术人才,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规模上,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已经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为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网络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2.2.2应用领域日渐广泛 网络工程出现之初,是为了满足计算机在通信等领域的应用,但是在今天,网络工程的应用范围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张。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很多工作都开始由网络来完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网络工程就必须通过技术的更新来实现应用领域的拓宽。 2.3存在的问题 与计算机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及能力培养区分度较小,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办学特色不明显。网络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其中光是专业基础和知识就涉及计算机基础理论、通信原理和网络原理等各个方面。起初,大多数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如何确定专业能力需求和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浅谈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摘要:在进行桥梁结构设计初期,就需要结合桥梁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 实际运行环境对桥梁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合理设计。对于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 桥梁耐久性的隐患因素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力求在设计初期就能考虑到所有可 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 1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分析及其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材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建筑发展历史远低于木质结构和钢制结构的建筑。19世纪中期,随着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下半叶,法 国设计建筑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随之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 逐渐问世,呈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据科学数据调研发现,截止到2007年底 世界上钢筋混凝土桥梁总数超过57万座,桥梁建设已慢慢演变为基础设施工程 建设的重要环节。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2003年底发布的混凝土桥梁相关研究 报告可以发现,世界上有1/4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不达标,严重影响了桥梁 的后期运营寿命[1]。国内外相关工程研究人员对不同桥梁的耐久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桥梁结构的构件损坏均由桥梁耐久性差引起。通过对近些年钢筋混凝土桥 梁事故原因分析,钢筋腐蚀、结构机械磨损、桥梁冻融循环及混凝土碳化均是导 致桥梁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引起这些桥梁故障的最终因素是桥梁耐久性差。 2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分析 影响桥梁耐久性的因素十分复杂,不考虑洪水、地震、超载及船舶的撞击, 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混凝土材料、钢材的自身特性;若想保证桥梁 的耐久性好一些,首先,一定要保证混凝土材料以及钢材的质量是绝对高的,然 而就目前我国桥梁事业的施工现状来看,很多建设单位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进 而导致材料的质量不是很高,严重影响了桥梁的耐久性;二,桥梁结构所处的环境;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原理,针对于桥梁也是一样,而在 桥梁发生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桥梁的结构会发生改变,结构改变了,桥梁的耐久 性自然就会降低,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北方的天气冬夏温差比较大,冬天问题特 别低,桥梁发生缩变,而夏天天气比较炎热,桥梁开始胀裂,这也是为什么桥面 很容易存在裂缝的原因;三,桥梁结构的使用条件与防护措施。部分地区由于建 筑行业比较发达,因此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货车从桥梁上经过,长时间下来,桥梁 的耐力自然就会降低很多,加上部分地区针对于桥梁的保护缺乏一定的意识,进 而导致桥梁只被使用却不被保护的现象,久而久之,问题自然也就应运而生了。 3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改善措施 3.1确保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 提升混凝土灌注的密实性是提升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 以从水灰比、骨料及振捣工艺三方面入手,如精确把控水灰比,认真检查骨料质 量以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混凝土振捣等,提升混凝土密实度。 3.2提升混凝土和钢筋间的黏附力 为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坍塌程度太大,需严格按照 设计规范进行钢筋布设,混凝土振捣要充分,尽可能降低混凝土和钢筋间的缝隙。 3.3保证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建设需求 为保障碱一集料反应工艺满足工程设计需求,需从以下方面入手:当混凝土

岩土工程勘察文献综述

1 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若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将揭露出来,即使上部构造的设计、施工达到了优质也不免会遭受破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地质问题,对建筑地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的任务是按照不同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岩土体性态的影响,并结合工程设计、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理等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提交处岩土工程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决策性具体建议,并提出基础、边坡等工程的设计准则和岩土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意见,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阶段,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 根据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利水电工程(主要指水电站、水工构造物的勘察)、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大型桥梁及工业、民用建筑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港口码头等工程一般比较重大、投资造价及重要性高,国家分别对这些类别的工程勘察进行了专门的分类,编制了相应的勘察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等,通常这些工程的勘察称工程地质勘察。因此,通常所说的“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指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勘察,勘察对象主体主要包括房屋楼宇、工业厂房、学校楼舍、医院建筑、市政工程、管线及架空线路、岸边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基处理等。 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2 土工程勘察热点 当前,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评价仍然是岩土勘察工程中最普遍最大的热点。特殊条件指的是: (1)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在特殊土地基上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物理力学化学性质。 (2)特殊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溶、斜坡与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效应等。其中强震区的砂土液化、断裂、震陷等问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遇见的。

电气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沧州师学院 专业外语阅读文献综述 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姓名昊 学号1414216125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4级1班 2017 年 1 月

PLC技术简介与应用 摘要: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PLC 技术在电气化自动控制制造与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是以微软的处理器作为基础,结合了现在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的优势,极大的扩充了 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应用中的适用领域,有很强的实效性。PLC 技术有着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便捷性,和工业机器人、CAD/CAM 并称现代自动化工业的三大顶梁柱。本文介绍何为 PLC 技术,PLC 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优势与应用,希望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PLC 技术;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 一.PLC 技术的概念 PLC 是英语可编程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缩写,以微处理器为依托,结合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开发而成的工业上的控制装置。 PLC 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被成功的运用于汽车工业中。随着 PLC 技术运算,处理速度,控制各种功能的进步与商业化,它在电气设备自动化中的应用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形成了仪表-电器-计算机控制的一体化模式。 PLC 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与生产,是以 DCS 集散控制系统和 FCS 总线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控制形式。 PLC 技术在将来的发展中,将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基础系统,而是一种全分布式,开放式的控制系统。 二.PLC的结构 P L C 技术的本质是应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它的硬件结构组成同大多数计算机结构是基本一致的,都包括有:电源、C P U( 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功能模块、通信模块、输入/ 输出接口电路等等。 三.PLC的工作原理概述 第一个步骤,输入采样。在这个步骤当中,可编程控制器读取采样数据主要通过扫描的方式,然后利用输入I/O输出映像区中所对应的单元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在数据采样被输入之后,继续执行输出刷新操作对转入用户程序。 第二个步骤,程序执行。在用户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可编程控制器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的执行顺序总是自上而下,在扫描的过程中,其运算按照固定的顺序和路线进行,其中,扫描顺序也是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而扫描线路则是由用户程序的各个触电构成。 第三个步骤,系统输出刷新。在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操作是可编程控制器在

桥梁的耐久性

《如何提高桥梁建筑的耐久性?》 一:耐久性与设计 1.1 从设计观念上更新 从全球范围看, 结构工程学科在向时间域、空间域和学科基础三个方面发展。1.2 按耐久性要求进行设计 耐久性的具体指标是指结构在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正常维修下的使用寿命, 所谓正常的设计, 一般指符合现行规范和标准的设计。新桥规规定了荷载或作用的标准及其组合原则和方法。与耐久性有关的计算裂缝宽度的荷载或作用的代表值一般是对大量观测数据按95 % 保证率确定的。 二:耐久性与施工 施工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耐久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以及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其施工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 确保所采用的集料不使混凝土发生超过容许值的碱骨料反应。 (2) 限制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氯离子含量, 在侵蚀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应低于0. 06 % 的水泥用量; 普通混凝土应低于0. 10 % 的水泥用量。 (3) 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在侵蚀环境下, 水泥用量及水灰比在大气区及海水水位变化区分别不低于360 kg/m3 和0. 5,在海水浪溅区分别不低于400kg/ m3 和0. 4,在海水水下区分别不低于300kg/ m3 和0. 5。 (4) 在环境恶劣部位采用高性能混凝土HPC有耐久性。 (5) 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不发生泌水、离析现象。 (6) 对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分层浇筑等。 (7) 在混凝土养生过程中, 应加强养护等。 (8) 注意对钢筋保护层的施工, 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9) 应注意对预应力的施工, 确保管道压浆密度, 以防预应力材料锈蚀。 (10) 对加入阻锈剂、引气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混凝土 应充分拌匀, 以发挥外加剂的防腐作用。 三:更加重视结构耐久性及实用方法的研究 国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材料和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的,对如何从结构和设计的角度及如何以设计和施工人员易于接受和操作的方式来改善桥梁耐久性却很少有人研究。一方面,耐久性研究需要宏观的定性描述和微观机理的定量分析,这是今后需要加强和深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在有效借鉴和利用国外耐久性研究成果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以及经济差异,有针对性地研究科学、可靠、实用的计算方法和操作规程。大量的病害实例也证明,除了施工和材料方面的原因,影响结构耐久性的决定性因素是来自构造上(也即设计上)的缺陷。国外的桥梁设计有鉴于耐久性不足导致的严重损失,近年来十分重视提高结构物的耐久性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统一考虑合理的结构布局和构造细节,强调使结构易于检查、维修,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取得了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实际上,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结构耐久性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