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6章 湖泊碳酸盐岩沉积

26章 湖泊碳酸盐岩沉积

第二十六章

湖泊碳酸盐岩沉积

朱筱敏

湖泊:大陆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聚的地区

第二十六章湖泊碳酸盐岩沉积

第一节沉积条件和分布规律

第二节沉积类型和沉积模式

第三节识别标志及石油地质意义

本章重点

1、湖泊碳酸盐沉积作用和沉积特点

2、湖泊不同类型碳酸盐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第一节沉积条件和分布规律

湖泊碳酸盐岩是指在不同盐度湖泊中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岩

蒙古UVS淡水湖蒙古Khargus咸水湖

(据Chris,2000)

一、湖泊碳酸盐岩沉积条件

-明显受古气候、水介质和水动力影响1、古气候-干旱湿热,缺少陆源碎屑

◎气候干旱,降雨量小;

◎河流作用不明显,陆源碎屑供给少,水清;

◎生物发育,形成生物碳酸盐和碳酸盐沉积

一、湖泊碳酸盐岩沉积条件

-明显受古气候、水介质和水动力影响2、古水动力-浅水高能环境,沉积颗粒碳酸盐岩,礁浅水高能环境-主要指波浪作用较强的滨岸和水下高地

一、湖泊碳酸盐岩沉积条件

-明显受古气候、水介质和水动力影响3、古水介质条件-高Mg/Ca比和低CO2含量

较高的水温和低CO2含量造成水介质饱和碳酸盐;

高Mg/Ca比利于形成白云石和文石

一、湖泊碳酸盐岩沉积条件

-明显受古气候、水介质和水动力影响

4、生物作用-轮藻和隐藻类植物

粘结或障结作用造成灰泥沉积

礁的生

物作用

第一节沉积条件和分布规律

二、湖泊碳酸盐岩分布

-中国湖盆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

1、时间分布

世界:古生代到新生代

中国:中生代到新生代

第一节沉积条件和分布规律

二、湖泊碳酸盐岩分布

-中国湖盆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

2、空间分布

各种类型的湖盆

第一节沉积条件和分布规律

二、湖泊碳酸盐岩分布

-中国湖盆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中新生代

3、利于碳酸盐岩发育的条件

1)温热气候

2)构造稳定、湖泊水体扩张

3)较少的陆源碎屑供给

4)较强水动力的浅水地区

第二节沉积类型和沉积模式

主要沉积类型

◎骨架碳酸盐岩

◎颗粒碳酸盐岩

◎层状泥晶碳酸盐岩

第二节沉积类型和沉积模式

一、湖泊骨架碳酸盐岩

1、湖泊生物礁

是指由造架生物形成的、位于湖泊内部的碳酸盐建隆(build up)。

中国分布局限,东营平方王沙四段是典型

一、湖泊骨架碳酸盐岩

1、湖泊生物礁-东营平方王沙四段礁

一、湖泊骨架碳酸盐岩

1、湖泊生物礁-平方王沙四段礁

1)礁体形态

剖面上呈宝塔披覆状,厚50米;平面上呈蹄形,

一、湖泊骨架碳酸盐岩

1、湖泊生物礁-平方王沙四段礁2)礁体形成环境

水下低隆-水清、水咸、光足、动荡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资料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 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 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 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少量灰泥 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 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 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 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 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 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 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

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浅析_韩毅龙

微观特征对于碳酸盐岩的研究中至关重要。本文采用的标准微相划分及相带划分都来自于威尔逊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划分的24个标准微相及9个沉积相带。同样也是由威尔逊首先提出了以对碳酸盐岩微相进行详细的分类研究的思路,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思路或整个研究模式都在延续 Wilson的这套理论。1 碳酸盐岩微相划分 颗粒的类型特征及百分含量与基质的类型及百分含量作为命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首要因素,也是确定其所属沉积环境的主要依据。本文以马家沟组X段为例,介绍了以下几种常见的碳酸盐岩微相。 1.1 亮晶生物颗粒石灰岩 亮晶生物颗粒石灰岩,颗粒主要为生屑,鲕粒、团藻、内碎屑等均为常见。生物碎屑破碎程度差异较大,泥灰岩碎屑颗粒分选中等,磨圆一般,局部内碎屑颗粒磨圆好,部分破碎成半圆状或新月状。支撑类型属于颗粒支撑亮晶方解石胶形成于灰岩颗粒被搬运后再次固结时期,泥灰岩颗粒表明了其沉积时期的安静水体环境,而破碎的生物碎屑颗粒已经分选不同,磨圆一般的泥灰岩颗粒则代表了其曾被水流搬运和筛选的过程,可见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环境为浅水开阔台地。 1.2 灰泥质生物颗粒石灰岩 灰泥质生物颗粒石灰岩,颗粒大小相较于亮晶颗粒石灰岩明显减小,分选及磨圆好。生物化石较为破碎,显微结构为平行片状结构。腕足动物可以在多种沉积底层上生活,浑浊度低且略有动荡的水域最为适宜,由于腕足类能产生强烈独特的摄食流而聚集食物微粒,故在宁静水域也可生存。腕足类生屑成分的识别可以作为认定该层位所属的沉积环境具备较深的水深条件,因此认为其属于较深水的开阔台地环境类型。 1.3 含生物颗粒灰泥石灰岩 含生物颗粒灰泥石灰岩,其颗粒类型主要包括生物碎屑颗粒及内碎屑颗粒,可见生物遗迹,包括生物钻孔纵向呈现出穿时性,也可见顺层或者穿层,方解石的后期充填,生物碎屑破碎程度严重,生屑破碎程度严重;相较于亮晶颗粒石灰岩中内碎屑颗粒,其成熟度明显偏低,分选度和磨圆度差,泥灰岩颗粒大小差别大,且其边缘多呈现棱角状。胶结物为泥晶方解石,颜色偏暗。其原岩多为生屑泥晶石灰岩,水体能量较低为开阔台地上较深处。1.4 含灰泥生物颗粒石灰岩 含灰泥生物颗粒石灰岩,颗粒成分可见双壳类棘皮类等,偶见灰泥石灰岩碎屑。生物碎屑较完整,个体较大较为完整,方解石胶结物与泥晶方解石接触部分晶粒多为他形,晶粒小,与泥晶方解石接触远的方解石颗粒明显增大,于此呈现出明显多其次特征。基质多为泥晶的方解石,海相自生石英颗粒散布泥晶方解石中,纹层状分布的灰泥基质及类型丰富的生物碎屑表明其仍然属于开阔台地环境。 2 沉积相 沉积相是沉积物的生成环境、生成条件和其特征的总和,成分相同的岩石组成同一种相,在同一地理区的则组成同一组。沉积相主要分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主要取决于这些岩石的生成环境,鉴定这些岩石不仅依靠其古代生成的环境,岩石的组成结构,还可以依据其中包含的生物、微生物的化石等进行划分。沉积环境主要指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分布及其地势高低。因此,它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马家沟组X段为例介绍了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马家沟组X段发育的这两种沉积相类型。每种沉积相都呈现出多种微相组合。2.1 开阔台地相 开阔台地相是台地边缘后的海峡、开放潟湖、海湾环境沉积。一般水浅(最多几十米)、盐度基本正常、循环作用中等,主要为泥粒灰岩、泥晶灰岩、尖礁及有各种受限制的和广海的生物群的生物层。 2.2 局限台地相 局限台地相是受礁、滩限制的海湾,潟湖沉积体,主要是成层状的球粒(团粒)灰岩或泥晶灰岩,或含燧石和潜穴的骨粒泥粒灰岩、泥晶灰岩,局部夹有生物层。有的有潮缘窗孔灰岩与隐藻灰岩的薄互层,反映潟湖向潮汐水面变浅的旋回沉积粗粒沉积物见于潮汐沟以及局部海滩内。 3 结束语 1)微观特征在对于碳酸盐岩的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对碳酸盐岩的微观特征的观察和归纳,将其划分进特定的标准微相类型,而这些标准微相具有明确的相带指示意义。 2)根据微相中不同的颗粒类型、基质成分和结构以及生物化石,能够识别出不同的微相类型,而同一层位中可发育多种的微相类型,通过单一微相特征的研究来确定层位所属的沉积相环境的方法是片面的,而通过归纳研究层位的微相类型并将其中同时发育或关联性较强的微相类型进行组合,才能更为客观的对研究层位的沉积环境进行识别和分析。 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浅析 韩毅龙 姚倩倩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碳酸盐岩的微观特征进行观察和归纳,以马家沟组X段为例对碳酸盐岩的标准微相类型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碳酸盐岩 微相划分 沉积相 Analysis of carbonate microfacies and it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an Yilong,Yao Qianqian School of Geosciences of Yangtze University,Wuhan 4301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ncludes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ate,and takes the X segment of Majiagou group for example to analyze the standard carbonate microfacies models. Keywords:carbonate;microfacies division;sedimentary facies 55

沉积相

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相模式和相标志——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环境的钥匙 标准相模式的四个方面作用(Walker,1976): 1. 比较——标准 2. 进一步观察——提纲和指南 3. 新的研究地区——预测 4. 环境或系统的水动力学解释——基础 大陆相组:洪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沙漠相、冰川相 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 海洋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重力流沉积 第二章洪积(冲积)扇相 一、定义及形成条件(3个)★★★★★ ?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1、强烈的构造运动 ?2、山口处地形坡度突然变缓 ?3、干旱、半干旱的气候 二、沉积类型: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泥石流沉积★★★

三、亚相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四、沉积组合 1. 冲积扇——扇三角洲组合:冲积扇入湖(海) 2. 冲积扇+风成砂+(干)盐湖组合:干旱气候条件 3. 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组合 五、鉴定标志 1.岩性特征----砂砾岩为主 2.结构标志——成熟度低 3.沉积构造标志 4.颜色标志----泥岩氧化色 5.生物化石标志几乎不含化石,很少含有机质 6.垂向层序----正旋回 六、与油气关系:储集层——扇中;其次为盖层 第三章河流相 曲流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边滩(点坝、曲流砂坝)) 堤岸亚相 河漫亚相 牛轭湖亚相 辫状河亚(微)相类型★ 河床亚相(河床滞留沉积、心滩) 概念和原理 边滩(点砂坝、曲流砂坝):沉积曲流河中最重要的砂体类型, 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 的砂质沉积体。 沉积体系:同一物源、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成因上有联系, 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二元结构——垂向模式★★★★★ 堤岸亚相、河漫亚相(顶层沉积,垂向加积)+底部滞留 沉积、边滩沉积(底层沉积,侧向加积) 相组合 山区冲积扇、辫状河——平原曲流河——滨湖(海)网状河、三角洲 鉴定标志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砾 ?成分: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砾岩复成分 ?结构:分选差至中等;粒度曲线两段式; ?构造:板状、槽状交错层理,上部波状交错层理;砾石叠瓦状排列;侵蚀—冲刷构 造;暴露构造 ?生物化石:破碎的植物枝、干、叶;硅化木 ?垂向层序:二元结构;底冲刷——F-U层序 ?砂体特征:平面上:条带状、树枝状;横剖面:上平下凸透镜体或板状

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 碳酸盐沉积环境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现代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 分布地带: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低纬度(南北纬30o 左右)的清澈、温暖、滨浅海地带 条件:浅水、暖水、清水、阳光充分、没有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 生物: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 沉积物:主要是两类沉积物(1)颗粒碳酸盐(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2)造礁生物粘结岩。少量灰泥 在南北纬40o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藻类有密切关系在水深15m中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 主要与浅水绿藻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

过饱和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成为颗粒的主要供给者)。藻类繁盛提供了大量碳酸盐沉积物。浅海碳酸盐的发育与生物有密切关系 藻类的生活需要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环境。 海水浑浊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生长,堵塞底栖生物的摄食器官,影响其繁衍(妨碍了大量碳酸盐颗粒的产生)。 海水太深,阳光和氧气不足,对藻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都不利。 海水太深,水压大,溶解CO2多,CaCO3不饱和,因此深水不会有大量碳酸盐的产生。 深水碳酸盐沉积物主要靠海水表层浮游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翼足类等)和浅水陆棚区漂运来的灰泥或粉屑。浅海碳酸盐颗粒的复杂成因 内(源)碎屑:盆地内准同生改造的碳酸盐颗粒。 内(盆内):直接来源与准同生改造;成分:碳酸盐。在海岸高能带,由于波浪、潮汐、海流等作用,使碳酸盐沉积物发生簸选,将细粒碳酸盐带走,而留下各种砂砾级碳酸盐颗粒,形成各种砂砾屑滩、介壳滩、沿岸砂坝、砂咀、滨外砂堤、砂洲、潮汐三角洲、潮汐砂坝等(西沙群岛)。 细粒碳酸盐(灰泥、粉屑)沉积在: (1)较深水盆地区:陆棚边缘、障壁砂坝前缘的较深水区(滩前、滩间)。

S区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微相的识别

S区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微相的识别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类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储层评价和识别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等问题上都存在一定多解性问题,而且,单纯地用岩性资料和常规测井特征,很难准确的识别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电成像测井具有高分辨率特点,能够清晰识别沉积构造现象,成为沉积微相识别最有效手段[1]。本文采用一种综合识别法,将常规测井曲线与电成像测井图像结合,建立了典型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综合测井识别图版有效克服了多解性问题,在应用中取得较好效果。 标签: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电成像测井 Abstract: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complex in sedimentary types,and have strong reservoir heterogeneity,leading to certain problems in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carbonate sedimentation. Sex data and conventional logging features make it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carbonat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Electrical image logging has high res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clearly identify sedimentary structure phenomena,making it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for identifying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this paper,a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ombine the conventional well logging curve with the image of the electric imaging log,and a typical carbonat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tegrated logging identification plate is built to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multi-solution problem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carbonate rock;sedimentary microfacies;electrical imaging logging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研究发现,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分布和空间展布,并且在有利沉积相带内发育着大面积的油气藏,所以沉积微相的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碳酸盐岩沉积微相测井识主要是建立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模型,但是考虑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多样,纵向上有多期叠合发育特征,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差异不明显且复杂多变,造成沉积微相识别困难,本文针对S地区三叠系飞仙关组和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地层,利用电成像测井高分辨率特点,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识别沉积微相。 2.沉积微相的识别 飞仙关~长兴组处于S地区碳酸盐岩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发育巨厚的浅滩—生物礁沉积体,储层岩石类型多,其中鲕粒和残余鲕粒白云岩、结晶白云岩、砾屑白云岩和海绵礁白云岩是重要的岩石储集类型。长兴期沉积环境总体由碳酸盐缓坡向碳酸盐台地演化,飞仙关期是在长兴期台地基础上发展成熟直到消亡的碳酸盐台地沉积为特征,两个层位的礁滩相沉积具有继承发育的特点,所以本章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摘要碳酸盐岩在我国广泛发育,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层位,在研究古海洋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碳酸盐主要以海相为主,湖相也很常见。碳酸盐是石油的优良储藏体,特别是白云石化后的碳酸盐储藏条件非常好。而且在石油勘探过程中,主要以碳酸盐的相模式作为模型标准和和找油的依据。所以研究碳酸盐的沉积相模式对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高效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碳酸盐的相模式还不是非常的完善,各种相模式混乱,互为独立而又有相同的地方,没有明显的界线划分和分类。导致相模式的标准和用词不尽相同,给油气勘探带来不便。本文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碳酸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模式进行一些详细的归纳分类,对碳酸盐的研究的现状总结。 关键词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相模式边缘海碳酸盐缓坡碳酸盐台地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地学院 引言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碳酸盐盐沉积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进展主要是通过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研究开始的,然后将今论古推广到古代的碳酸盐岩,如碳酸盐的成岩作用、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和白云石化的储存能力等。碳酸盐成岩作用在碳酸盐沉积学,尤其是碳酸盐储层沉积学中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众所周知,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重要差别之一是其对于成岩作用的敏感性,如沉积碳酸盐在经历复杂的成岩作用之后,岩石原有的固体部分和被流体占据的部分可以完全颠倒,即沉积时的粒屑会全部转变成孔隙,而沉积时的粒间孔隙则全部转变成胶结物。次生孔隙作为碳酸盐岩的惟一储集空间的现象在碳酸盐岩中屡见不鲜,但这种现象在碎屑岩中却十分少见。可见碳酸盐的成岩作用在其储集空间演化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在碳酸盐的石油勘探过程中,碳酸盐里面是否有石油首先得看碳酸盐的储藏条件。 1海洋碳酸盐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 1.1沉积环境 ①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海洋环境 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主要分布于30°纬度的赤道南北温暖浅海地带,如加勒比海大巴哈马滩、波斯湾、孟加拉湾、我国南海诸岛及印度尼西亚巽他陆棚等地。上述地带钙藻大量繁殖,珊瑚礁发育,局部有贝壳砂、鲕粒砂、葡萄状团块、球粒灰泥及造礁生物粘结岩正在堆积。而在南北纬度40°之间的深海盆地底部,有大量浮游生物碳酸盐沉积。这些现代海相碳酸盐产出环境,不仅是温暖、浅水,而且是清水环境,如加勒比海的三大碳酸盐滩,远离密西西比河口自西来的沿岸流,这就避开了大量细碎屑沉积物的注入;我国广西北海水域的涠洲岛和海南岛南端的三亚市的滨浅海域,同样远离粘土及粉砂的供给区而以沉积碳酸盐为主。 除造钙生物提供的骨骼,现代热带浅海碳酸钙沉积与藻类活动有关。据金斯伯格(R. N. Cinsburg,1975)的资料,现代热带浅海小于10-15m水深的海域,所产生的CaCO3比深陆缘海每单位面积的CaCO3多几倍,主要与这一水域的绿藻海松科及蓝绿藻特别丰富有关,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需要从海水中吸收大量CO2,从而促使海水中的CaCO3过饱和,沉淀出文石质灰泥来,而且钙藻的外壳也是文石质灰泥及颗粒的主要提供者,因此藻类繁生可以提供大量碳酸盐沉积物,而它的生活需要一个温暖浅水清洁透光的环境。如果海水浑浊,不仅妨碍光合作用,阻止钙藻的生长,另外悬浮的粘土可以堵塞许多底栖无脊椎动

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二十四章碳酸盐岩沉积相 §24-1 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 ●主要形成于温暖气候条件的浅海环境。 以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机械多种机制综合形成的一类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颗粒和灰泥(相当于杂基)的比例及其组合而成的多种岩石类型,是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深水碳酸盐岩多起因于风暴条件,形成于大陆坡及深水盆地中。具有叠覆递变的角砾化碳酸盐岩、具有鲍玛层序的典型浊积岩和深水超微化石及遗迹化石的组合层序是鉴别深水碳酸盐岩的重要相标志。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不仅受制于沉积环境,也与成岩环境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碳酸盐岩具有易溶性和易变性。 二、碳酸盐岩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 ●潮坪碳酸盐岩——缺乏陆源输入物、海浪被阻止、潮汐为主的碳酸盐岩 盆地环境,——古今分布最广的一类碳酸盐岩沉积。潮汐沉积作用带主要发生在: 1)潮下带环境——高能、低能沉积带。 2)潮间沉积带——具间歇能所形成的岩石类型和相标志。 3)潮上沉积带——具暴露蒸发和交代作用标志。 潮坪环境中以物理—生物作用为特征所形成的藻叠层及其形态分带是划分潮坪环境(相)的主要相标志。 ●海滩碳酸盐岩——主要处于缺乏障璧的开阔浅海(无广阔藻席);其次 主要受制于波浪能量大小,在不同古地形和水动力条件作用下,形成鲕粒滩(岩)、内碎屑滩(岩)和生屑滩(岩)等,其中有发育的冲洗层理和交错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视岩性、结构和构造特征的变化,它们可分别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相层序。 ●生物礁碳酸盐岩——具格架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特定形成条件: 1)造礁生物在迎浪带原地生长营造起来的。 2)具水下凸起的地貌,沉积厚度比相邻地区大。 3)具生物格架或只有造礁生物原地生长的痕迹。

沉积相

沉积相 第五章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1、沉积环境:指发生沉积作用的地区的自然地理景观。 2、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包括岩石的、生物的、地化的特征)。 3、沃尔索相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能重叠在一起。 4、相模式: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特征的全面概括。 5、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指河流相的垂向剖面中,下部河床亚相较粗的砾岩、砂岩沉积物与上部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较细的粉砂岩、粘土岩沉积物所组成的正旋回结构。 6、三角洲:带有泥砂的河流进入蓄水盆地,因流速减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大量堆积,并导致岸线向盆地方向不规则进积而进行的沉积体。 7、重力流:指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砂泥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流体,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8、浊流:指沉积物颗粒靠涡流(湍流)支撑,呈悬浮状态在流体中搬运的重力流。 9、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作用:就是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积作用。 二、选择 1、按照湖水盐度,含盐度1%-3.5%的湖泊为(C) A、微咸水湖; B、淡水湖; C、咸水湖; D、盐湖。 2、无障壁海岸带的波浪带中能量最高的是(B) A、升浪带; B、破浪带; C、碎浪带; D、冲浪带。 3、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中代表潮上带的是(B) A、海岸沙丘; B、后滨; C、前滨; D、近滨。 4、障壁海岸潮坪亚相中砂坪属于(C) A、高潮坪; B、中潮坪; C、低潮坪; D、潮上坪。 5、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浊积岩出现的是(D) A、深海; B、浅海; C、湖泊; D、河流。 6、标准相模式应该能起到以下作用(ABCD) A、可以作为对比的标准; B、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提纲和指南; C、可以对新区进行预测; D、可以作为环境或体系水动力条件解释的基础。 7、河流相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ABCE)亚相 A、河床亚相; B、堤岸亚相; C、天然堤亚相; D、河漫亚相; E、牛轭湖亚相。 8、进积式三角洲沉积的层序由底向上依次为(BAC) A三角洲前缘粉砂和泥;B、前三角洲泥;C、三角洲平原的粗粒河流和漫滩沼泽沉积;D、远砂坝沉积。 9、一个典型的现代无障壁海岸沉积环境可分为(BCDE) A、泻湖; B、海岸沙丘; C、后滨; D、前滨; E、近滨。 10、根据沉积物颗粒在块体流中的支撑机理,把重力流划分为(ABCD)类型 A、浊流; B、颗粒流; C、液化沉积物流; D、碎屑流。

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第十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第一节绪言 第二节主要碳酸盐沉积模式 一、两种浅海—陆表海及陆缘海(重点) 二、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及其能量带(重点) 三、潮汐作用相带模式 四、综合模式 五、深水碳酸盐沉积模式 第三节生物礁与礁相 一、概述 二、礁的分类 三、礁复合体和礁相 四、礁发育的一般规律 五、地质历史中的礁和造礁生物 第十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Sedimentary facies and facies model of ocean carbonate)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①基本概念:陆表海、陆缘海、清水沉积作用、生物礁、生态礁、地层礁、丘; ②基本原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能量带的划分及其特征,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用模式及其各相带特征,Wilson (1975)的综合模式9个相带名称,湖泊碳酸盐沉积特征,生物礁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重点:陆表海、陆缘海、生态礁的概念;代表性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如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用模式。 教学路思路:通过与碎屑岩沉积环境的对比来介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主要特征,然后介绍国内外一些典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重点讲解几个代表性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如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

用模式,同时亦简要介绍一引起其他沉积模式。简要介绍湖泊碳酸盐沉积环境及其特征,生物礁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在各部分中均简要介绍碳酸盐岩沉积相带与油气及其它沉积矿产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 ①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下册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②M.M.阿斯兰尼等著,冯增昭等译,《石油地质学译文集》第四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科学出版社,1980. ③冯增昭编著《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④贾振远、李之琪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⑤冯增昭主编《中国沉积学》第二十一、二十二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⑥何幼斌编《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第十一章,江汉石油学院,2003. 复习思考题: ①大规模海相或陆相湖泊碳酸盐沉积作用要求具备哪些特定条件? ②什么叫陆缘海?什么叫陆表海?如何用海进、海退解释陆表海和陆缘海在地史时期的演化?为什么我们现在见到的主要是陆缘海,而没有陆表海? ③试绘图说明欧文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及其与生油、储油条件的关系。 ④试绘图说明杨的潮汐作用相带模式及其划分标志。 ⑤试绘图说明威尔逊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及其划分标志,指明生油和储油有利相带。 ⑥试列表和绘图对比欧文、杨的和威尔逊等三种不同划分方法的碳酸盐相带模式,进而以威尔逊的相模式为重点,联系阿姆斯特朗的相模式,指出各相带的主要岩石类型、指相化石、指相自生矿物、沉积构造以及生油储油有利相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编制岸进和岸退的垂向层序,分析碳酸盐岩的生储盖组合特征。 ⑦试说明阿姆斯特朗的相带模式,并以此说明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沉积的关系。为什 么说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沉积常常呈消长关系。 ⑧什么叫礁?礁相是如何划分的?礁在石油地质上有何意义? ⑨试论述影响生物礁的发生、发展、消亡以及它们的最终形态和内部构造的主要因素。 ⑩试归纳礁和造礁生物在地质历史不同时期的特点。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绪言 现代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特点: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 第二节主要碳酸盐沉积模式 一、两种浅海—陆表海及陆缘海(重点) 1.陆表海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层序地层学应用”报告——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概论 课程名称: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老师:陈开远 学生:李东 学号:2110120011 学院:地信学院 日期:2012年12月5日

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发展概论 一、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概述 Vail 等于1987 年提出层序地层学( sequencest rat igraphy ) 的概念,在1988 年, Van Wag oner 又提出了新的定义: 研究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或可相互对比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学格架中有成因相关意义的岩相的科学。层序是最基本的单元,一个层序又可分为若干个体系域,体系域内部是个或多个准层序或准层序组。准层序即是在成因上具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一套岩层或岩层组。 确定层序所必需的许多信息来源于地震资料(当然也可以从露头和井孔中获得)。除了对早期的硅质碎屑岩讨论以外,对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的讨论也是有用的,因为这样可以唤起对沉积倾向性的理解。所有的沉积体系都记录了相同的基本过程的影响,但它们的记录又各有所侧重,地质学家应该了解沉积体系在记录海平面变化、气候或其它环境因素中的倾向性,这样便能更加全面地对层序地层学进行学习和研究。 碳酸盐体系不同于硅质碎屑体系. 碳酸盐沉积物是在盆内形成的,因此除了区域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外,海洋气候和水文条件也控制着碳酸盐的沉积过程。J. S. Sang在对世界不同碳酸盐台地研究后认:为短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对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碳酸盐生产率、碳酸盐台地或碳酸盐滩发育及其相分布的主要因素。 1、海相碳酸盐岩——生物礁层序地层学研究 目前,涉及我国新生代、中生代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一生物礁油气层序地层学最为突出的几个成功研究实例是四川普光、新疆塔里木和南中国海油气区,获得了油气突破性发现。首先研究涉及层序单元划分与基本特征、主要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等内容, 完成了上第三系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地层格架、典型生物礁储层层序格架、层序界面或单元划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体系域特征与沉积体系控制因素等研究。 2、碳酸盐岩沉积及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大地构造作用决定碳酸盐沉积作用背景, 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盆地结构是影响碳酸盐岩 层序几何形态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已经识别出五种类型的碳酸盐台地: 缓坡型、镶边大架型、孤立型、陆表海型及淹没型( M. E. Tucker, 1990)。全球海平面水位也是碳酸盐沉积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大多数厚的、广泛分布的层序都形成在海平面高位期。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控制碳酸盐的沉积潜力, 控制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和岩相分布。碳酸盐岩沉积物多是在沉积环境中原地生长的。大部分碳酸盐岩沉积物是由生物产生, 其中不少是光合作用的副产物。因此,这种生产过程取决于光照程度,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迅速降低高碳酸盐岩产率主要分布在海水上部50—100m 的水体中,因为该深度内悬浮着大量能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有意义的是,在10m水深内碳酸盐岩产率最高, 而在10~20m内剧减。气候决定水的盐度、水的循环,影响碳酸盐岩沉积物的产率、稳定性和早期成岩的潜力。气候影响沉积层序中的沉积类型。在干旱气候和水体循环较局限的环境下,陆棚上的盆地、泻湖、朝上坪等环境会产生蒸发岩沉积。若陆源沉积物供源点邻近碳酸盐岩台地,那么气候差异将会影响硅质碎屑沉积物供给的类型,干旱气候有利于风成硅质碎屑沉积, 潮湿气候有利于河流三角洲硅质碎屑物的沉积。 二、碳酸盐建造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②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③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④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⑤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⑥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

沉积岩石学——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第九章海洋碳酸盐沉积环境及相模式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acies model of ocean carbonate)学时:3学时 基本内容: ①基本概念:陆表海、陆缘海、清水沉积作用、生物礁、生态礁、地层礁、丘; ②基本原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能量带的划分及其特征,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用模式及其各相带特征,Wilson (1975)的综合模式9个相带名称,湖泊碳酸盐沉积特征,生物礁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重点:陆表海、陆缘海、生态礁的概念;代表性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如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用模式。 教学路思路:通过与碎屑岩沉积环境的对比来介绍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主要特征,然后介绍国内外一些典型的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重点讲解几个代表性的碳酸盐沉积模式,如Irwin(1965)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Laporte (1967)和Young等(1972)的潮汐作用模式,同时亦简要介绍一引起其他沉积模式。简要介绍湖泊碳酸盐沉积环境及其特征,生物礁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在各部分中均简要介绍碳酸盐岩沉积相带与油气及其它沉积矿产的关系。 主要参考书: ①冯增昭主编《沉积岩石学》下册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②M.M.阿斯兰尼等著,冯增昭等译,《石油地质学译文集》第四集,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科学出版社,1980. ③冯增昭编著《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 ④贾振远、李之琪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及沉积环境》,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⑤冯增昭主编《中国沉积学》第二十一、二十二章,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⑥何幼斌编《Sedimentary Petrology》(英文辅助教材)第十一章,江汉石油学院,2003. 复习思考题: ①大规模海相或陆相湖泊碳酸盐沉积作用要求具备哪些特定条件? ②什么叫陆缘海?什么叫陆表海?如何用海进、海退解释陆表海和陆缘海在地史时期的演化?为什么我们现在见到的主要是陆缘海,而没有陆表海? ③试绘图说明欧文的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模式及其与生油、储油条件的关系。 ④试绘图说明杨的潮汐作用相带模式及其划分标志。 ⑤试绘图说明威尔逊的碳酸盐岩相带模式及其划分标志,指明生油和储油有利相带。 ⑥试列表和绘图对比欧文、杨的和威尔逊等三种不同划分方法的碳酸盐相带模式,进而以威尔逊的相模式为重点,联系阿姆斯特朗的相模式,指出各相带的主要岩石类型、指相化

沉积相演化

阿拉伯半岛阿曼山脉中部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侏罗纪期演化 摘要:暴露在阿曼北部的侏罗纪Sahtan沉积组是于阿拉伯台地边缘(正对新特提斯洋,即hamrat duru盆地)的浅海环境下沉积生成的。Sahtan沉积组合的上部由上覆纯净碳酸盐岩沉积的、混合有硅质与碳酸盐碎屑组成,其时期是基于腕足类和有孔虫期的巴通期和早期卡洛夫期。这些碳酸盐沉积体系是由经历了地面暴露的外部鲕粒浅滩和一个更深的、相对紧密的平缓倾斜岩架组成。鲕粒岩质从台地边缘脱落后便进入到guweyza形成层的深海沉积复合层中。Sahtan 沉积组合沿着Jabal Akhdar东北走向经历了厚度减少过程。Sahtan沉积组合顶部的角度不整合(达0.2%)显示其是由于演变过程中的倾斜和顶部截断因素。这个不整合层受Rayda形成层的覆盖,该覆盖层则表现出了一个包括向上侵蚀相演化的超覆模式。该地层间断的最小时间跨度为中卡洛夫阶–启莫里阶。由于缺乏容纳空间,也或是因缺乏地表暴露,牛津和启莫里支阶序列几乎不可能在这个地区沉积下来。本文提出,不整合层是在一个因持续的地壳构造作用使得台地边缘剥落过程中,近地表的碳酸盐岩溶解形成的。在提通阶期间,一次大幅度的海平面上升致使位于台地边缘之上的Rayda地层遭到海侵,而阿拉伯半岛东部的大陆架环境恢复正常。 关键词:侏罗纪;阿拉伯半岛;特提斯洋;岩相;碳酸盐岩台地 阿拉伯台地的侏罗系时期是中东的碳氢化合物(油气)生成的间期。这个期间大范围的碳酸盐岩沉积使邻近深水区、垂直向与横向想拼接的浅水沉积相的形成,也使得粗粒钙质沉积层得以出现。这些沉积相与沉积层随后被并入构造岩片而插入阿拉伯台地东缘(伯努利&瓦塞特,1987)。在阿曼北部Jabal Akhdar地区的大型背斜构造(图1)展现了侏罗纪时期台地临海边缘的露地岩层(Sahtan 沉积组合)(图2),并使得我们能够对半岛边缘的沉积历史进行还原,了解同沉积构造、海平面变化和该区域海洋水文动态。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双重的:(1)探究侏罗系-白垩系台地边缘不整合层突出的起源(拉布等人,1990);(2)记录碳酸盐岩台地生成物向guweyza地层的深海冲积扇的变迁过程(库珀1990;al.1990拉布等;guillocheau等人,2001)。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五篇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相 第十六章沉积相概念及综合分类 第一节沉积相概念 一、沉积相概念及相序定律 1、沉积相的概念 相这一概念最早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69)引人地质文献,并认为相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但是,真正在沉积学领域赋予沉积相概念的还是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1y,1838)。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差异”。自此以后,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引用,同时,也成为重要的争论议题。 二十世纪初至近几十年来,相的概念随着沉积岩石学、古地理学的发展而广为流行,对相的概念的理解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学派。一派认为相是地层的概念,把相简单地看作“地层的横向变化”;另一派把相理解为环境的同义语,认为相即环境;还有一派认为相是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总和。 塞利(Selly,1970)提出,应该从①沉积岩体几何形态、②岩石学特征、③古生物特征、④沉积物构造特征和⑤古流向特征来限定相或沉积相。鲁欣(1953)将相定义为“相就是能表明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综合。因此,相是沉积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 油气田勘探及其他沉积矿产勘探事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相的研究,使人们对相这一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相的概念中应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不应当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应当把它与地层概念相混淆。 鉴于上述,本教材把相定义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这里所指的沉积环境系由下述一系列环境条件(要素)所组成:①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②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③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④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⑤介质的地球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上述条件的综合即为沉积环境。 我们所指的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如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也称相标志。 综上所述,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换句话说,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乃是前者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相的概念中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特征的辩证关系。 与相的概念同时存在的还有沉积相、岩相等这些流行的术语。我们认为,在沉积学中,相就是沉积相,二者是同义语。岩相是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它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岩相和沉积相是从属关系而不是同义关系,为了突出沉积环境中的古地理条件和沉积物特征中的岩性特征,通常把“岩相”和“古地理”这两个术语联系在一起,“古地理”和“岩相”,以表示沉积相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内容。 250

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及储层特征的不断深入研究,在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良一段和良三段见良好的油气显示,其沉积相带(尤其是台缘滩亚相)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哈拉哈塘地区大量录井、测井、岩心、薄片及地震等资料的分析以及探讨了该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岩石类型、沉积特征及台缘滩的展布规律。台缘滩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对研究区域良里塔格组潜在油气储量层位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1 沉积相的概念 相这一概念是由丹麦地质学家斯丹诺(Steno,1669)引入地质文献的,并认为是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地表某一部分的全貌。1838年瑞士地质学家格列斯利(Gressly)开始把相的概念用于沉积岩研究中,他认为“相是沉积物变化的总和,它表现为这种或那种岩性的、地质的或古生物的差异”。自此以后,相的概念逐渐为地质界所接受和使用。 20世纪以来,相的概念随着沉积岩石学和古地理学的发展而广为流行,对相的概念的理解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是地层的概念,把相简单的看做“地层的横向变化”;另一种观点则把相理解为环境的同义语,认为相即为环境;还有人认为相是岩石特征和古生物的总和。 油气田探勘及其他沉积矿产勘探事业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对相的研究,使人们对相这一概念的认识更加深入。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相的概念中应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而不应当把相简单地理解为环境,更不应当把它与地层概念相混淆。《沉积学》(姜在兴,2003)把相定义为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沉积环境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生物上均有别于相邻地区的一块地表,是发生沉积作用的场所。沉积环境是由下述一系列环境条件(要素)所组成的:1)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海、陆、河、湖、沼泽、冰川、沙漠等的分布及地势的高低;2)气候条件,包括气候的冷、热、干旱、潮湿;3)构造条件,包括大地构造背景及沉积盆地的隆起与坳陷;4)沉积介质的物理条件,包括介质的性质(如水、风、冰川、清水、浑水、浊流)、运动方式和能量大小以及水介质的温度和深度;5)介质的化学条件,包括介质的氧化还原电位(Eh)、酸碱度(pH)以及介质的含盐度及化学组成等。上述条件的综合即为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如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古生物特征(如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等。沉积岩特征的这些要素是相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物质记录,通常构成最主要的相标志。 综上所述,沉积环境是形成沉积岩特征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则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换句话说,前者是形成后者的基本原因,后者乃是前者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这就是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