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四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四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四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四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专题四遗传的物质基础

(必修2第3、4章)

学习指导

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结合相应的图解来理解和记忆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原理等内容。建议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从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联系DNA与基因本质的关系、DNA多样性与蛋白质多样性的关系、DNA结构和稳定性的维持与基因突变的发生、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DNA复制过程中的相关碱基比例的计算等知识。另外,要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实验,从中提取出进行实验的思想方法,如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每个实验所能最终说明的结论等。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 )

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

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

2.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3.下图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

各项正确的是(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4.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

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5.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6.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

A.24% B.22% C.26% D.23%

7.下图是基因指导多肽合成的模式图。据图分析

正确的是( )

A.因为①中含有碱基U,所以其上有密码子

B.②和③过程均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

C.甲图表示转录过程,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D.若②过程合成160个氨基酸,则mRNA上共

有480个核苷酸

8.在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般遵循DNA→

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不同阶段,DNA携带的信息一般是不变的,而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可以变化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9.如图为遗传的中心法则图解。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⑤的过程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有①②③④

B.能在人体细胞内发生的有①②③⑤

C.③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D.人们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导入到棉花细胞内,培育出了抗虫棉。导入棉花体内的毒蛋白基因发挥作用要经过①②⑤三个过程

10.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

C.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11.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可由多对基因控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得到表现

D.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就相同

1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在对患者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进行分析研究时发现,在组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氨基酸的替换,发生替换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控制其结构的基因中发生了个别碱基的替换。分析以上材料可得出( )

A.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基因结构发生变化,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

D.如果生物体的性状发生变化,则控制其性状的基因也一定发生了变化

13.tRNA与mRNA碱基互补配对的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

A.细胞核中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14.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是脱氧核糖

B .G 是蛋白质

C .

D 在

E 中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D .F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15.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 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 分子至少含有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 个数,依次为( )

A .33 11

B .36 12

C .12 36

D .11 36

16.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mRNA 可以通过逆转录合成目的基因

B .tRNA 利用氨基酸与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并进一步合成多肽

C .mRNA 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可能是密码子也可能不是

D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不一定决定一种氨基酸

17.将15N 标记了的双链DNA 分子移入到14N 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了3代后取样离心。已知15N -DNA 比14N -DNA 重。离心后的结果将是( )

A .全中

B .1/2轻,1/2中

C .3/4轻,1/4中

D .全重

18.右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X 是mRNA ,Y 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 .若X 是DNA 一条链,Y 含有U ,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若X 是tRNA ,Y 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 .若X 是HIV 的RNA ,Y 是DNA ,则管内必须加入DNA 酶

19.若下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 分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白眼基因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

B .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C .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内

D .白眼基因基本单位是4种碱基

二、非选择题

20.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 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__,1、

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

(2)图中3有__________种,中文名字分别是

__________。

(3)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 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

共有260个。请回答:

①该DNA 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_____个,C 和G 共__________对。

②该片段复制4次,共需原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个。

③在DNA 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_____碱基对的比例高,DNA 分子稳定性高。

(4)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 的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 ;只含15

N 的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

现将只含15N 的DNA 培养到含14N 的培养基中,子一代DNA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子二代DNA 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1.下图是基因表达的相关概念图,请回答:

(1)图中方框内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箭头上方①②表示的过程分

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密码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3)B 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产生该特点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

22.铁蛋白是细胞内储存多余Fe 3+的蛋

白,铁蛋白合成的调节与游离的Fe 3+、铁调节蛋白、铁应答元件等有关。铁应答元件是位于

铁蛋白mRNA 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能与铁调节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阻遏铁蛋白的

合成。当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核糖

体能与铁蛋白mRNA 一端结合,沿mRNA 移动,遇到起始密码后开始翻译(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甘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铁蛋白基因中决定“ ”的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_。

(2)Fe 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了__________,从而抑制了翻译的起始;Fe 3+浓度高时,铁调节蛋白由于结合Fe 3+而丧失与铁应答元件的结合能力,铁蛋白mRNA 能够翻译。这种调节机制既可以避免__________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__________。

(3)若铁蛋白由n 个氨基酸组成,指导其合成的mRNA 的碱基数远大于3n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若要改造铁蛋白分子,将图中色氨酸变成亮氨酸(密码子为UUA 、UUG 、CUU 、CUC 、CUA 、CUG),可以通过改变DNA 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来实现,即由__________。

专题四答案

1-5 CADBB 6-10 ABCDC 11-15 DBDBB 16-19 BCAB

20.(1)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 (2)2 鸟嘌呤、胞嘧啶

(3)40 60 900 C和G (4)(a+b)/2 (3a+b)/4

21.(1)DNA 蛋白质rRNA 氨基酸转录翻译

(2)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肽链合成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结构

22.(1)GGU …CCACTGACC…(…CCAGTCACC…)

(2)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Fe3+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专题四遗传的物质基础

答案

1.解析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结构上存在差异,其基本单位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与生物性状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选项C应为DNA 比蛋白质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特点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解题关键在于区分DNA与蛋白质的不同。

2.解析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的是DNA,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子代DNA,利用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35S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裂解后的所有噬菌体中,其蛋白质外壳一定有35S,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的DNA有32P。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及同位素标记的有关知识。在大肠杆菌内进行的DNA的复制是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并按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合成的蛋白质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这是解题的关键。

3.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即半保留复制。在a、b、c、d四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其中a和b、d的碱基互补,d和a、c的碱基互补,b和d、a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一条链中的(A+T)或(G+C)与互补链中的(A+T)或(G+C)相同,则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相同,与c链中同项比值也相同。答案:D

4.解析:由于整个DNA分子中G+C=3

5.8%,则每条链中G+C=35.8%,A+T=64.2%;由于其中一条链中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由此可以求出该链中,G=18.7%,A=31.3%,则其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1.3%和18.7%。

答案:B

5.解析根据DNA复制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完成一次复制的蚕豆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均被标记(3H),但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标记(3H),所以在下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

答案:B

6.解析:双链DNA中,A+T占全部碱基总数的54%,则一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54%,按下面的图示分析:

答案:A

7.解析:图中①是tRNA,在其上有反密码子,密码子位于mRNA上。②表示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即翻译过程,图③表示以DNA为模板合成mRNA,即转录,转录和翻译过程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合成16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需要mRNA上480个核苷酸,但还有终止密码等,因此mRNA上碱基数大于480个。

答案:B

8.解析:RNA→蛋白质的过程中,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C

9.解析:A项中⑤过程是翻译过程,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之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B项中③过程是逆转录过程,人体细胞不存在该过程;C项中逆转录过程是RNA逆转录形成DNA的过程,因此遵循A—T、U—A、C—G、G—C的原则。只有D项是正确的。

答案:D

10.解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翻译过程的充分理解。A项正确,64个密码子中有3个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B项正确,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被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C错误,决定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通常是在DNA分子上。

答案:C

11.解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生物性状,因此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时,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答案:D

12.解析:由题意可知,基因结构中的个别碱基发生了替换,导致氨基酸的替换,致使血红蛋白不正常,所以表现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经过推理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没有体现“基本单位”,也没有体现基因变化与性状变化之间的必然关系。

答案:B

13.解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体现在真核生物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其转移RNA(tRNA)和信使RNA(mRNA)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核糖体上蛋白质的合成(即翻译)过程中。

答案:D

14. 解析:E是F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F和E的基本单位都是D。

答案:B

15.解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含有12个氨基酸。mRNA中,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一个氨基酸至少由一种转运RNA来转运。因此,mRNA中含有36个碱基,12个tRNA。答案:B

16.解析:A项正确,mRNA可以通过逆转录合成相应的DNA分子;B项错误,多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由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将特定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C项正确,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连续的碱基成为一个密码子;D项正确,共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能决定20种氨基酸,有的氨基酸只对应一种密码子,有的氨基酸可对应多种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答案:B

17.解析:DNA复制3代后会得到8个DNA分子,其中只有2个DNA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属于中型,而另外6个DNA只含有14N,属于轻型。

答案:C

18. 解析:此题考查遗传信息的传递,若X是mRNA,Y是多肽,则该过程模拟翻译过程,需要加入原料氨基酸;若X是DNA一条链,Y含有U,则说明该过程模拟转录过程,则需要加入RNA聚合酶;若X是tRNA,Y是多肽,该过程模拟翻译过程,则需要加入氨基酸等;若X 是HIV的RNA,Y是DNA,则该过程模拟逆转录过程,需要加入逆转录酶。

答案:A

19.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白眼基因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因此,它存在于细胞核内。

答案:B

20.(1)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

(2)2 鸟嘌呤、胞嘧啶

(3)40 60 900 C和G (4)(a+b)/2 (3a+b)/4

21.答案:(1)DNA 蛋白质rRNA 氨基酸转录翻译

(2)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肽链合成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形成了特定的空间结构

22.解析(1)由翻译的特点,肽链合成过程中每结合一个氨基酸,核糖体就向右移动3个碱基的距离,由图可知甘氨酸对应密码子应为GGU,甘、天、色氨酸对应mRNA的碱基序列为GGUGACUGG,所以相应基因模板链碱基序列为……CCACTGACC……也可以是……CCAGTCACC……(转录方向与前者相反)。

(2)从题干信息看出铁应答元件是位于铁蛋白mRNA起始密码上游的特异性序列,当Fe3+浓度低时,铁调节蛋白会与铁应答元件结合,干扰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从而抑制翻译的起始;当Fe3+浓度高时,Fe3+会与铁调节蛋白结合,使翻译正常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Fe3+对细胞的毒性影响,又可以减少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因mRNA上存在着铁应答元件和终止密码等不对应氨基酸的碱基序列,故mRNA上碱基数远大于氨基酸数的3倍。

(4)比较色氨酸和亮氨酸的密码子,色氨酸(UGG)与亮氨酸(UUG)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可以确定改变DNA模板链上的一个碱基可以实现色氨酸变成亮氨酸,(UGG→UUG),故DNA模板链上碱基变化为C→A。

答案

(1)GGU …CCACTGACC…(…CCAGTCACC…)

(2)核糖体在mRNA上的结合与移动Fe3+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mRNA两端存在不翻译的序列

(4)C→A

点评本题借助翻译图示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题目难度较大。正确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高中生物专题遗传的分子基础

10 遗传的分子基础 安徽4..右图为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S元素 B.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元素只含C、H、O、N、P。在双链DNA 分子中,A等于T也占全部碱基的20%。由于A+T+G+C=100%、C=G,得出C和G各占全部碱基30%,所以该基因的碱基(C+G)/(A+T)为3∶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DNA解旋酶作用于氢键。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16条脱氧核苷酸链,有两条母链含15N,所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8. 安徽5.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 A.18%、26% B.28%、22% C.26%、18% D.44%、8%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mRNA分子是单链,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即U+A=44%,则C+G=56%。由此mRNA分子反转录形成的DNA分子的模板链中,A+T=44%,G+C=56%。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中,A=T,G=C,故A与T各占22%,G与C各占28%。 北京3、下图为某种真核生物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的部分图解。有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b表示RNA聚合酶,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 B.该图表示DNA解旋,脱氧核苷酸链正在延伸 C.该图表示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D.该图表示以氨基酸为原料,多肽链正在合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转录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图中所示过程为转录过程,a表示核糖核苷酸链,b表示RNA聚合酶,A项正确。B、C、D均错误。 江苏10、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 相对于酶X的活性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甲100% 不变 乙50% 不变 丙0% 减少 丁150% 不变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遗传的物质基础-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1 高三生物阶段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 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它将蛋白质与DNA 能分开研究 D .艾弗里提出了DNA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S 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 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热杀死的R 型菌与S 型菌混合使S 型菌转化成R 型菌 B .S 型菌与R 型菌的结构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有差异的缘故 C .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 .高温处理过的S 型菌蛋白质因变性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3.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B .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 S 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

2 C .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 D .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 4.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在下列DNA 分子结构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6.关于下图DNA 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所指的碱基代表鸟嘌呤 B .②所指的碱基是DNA 分子中特有的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一)遗传现象 1.(2019·龙东、鸡西)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柿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豌豆植株有高有矮D.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2019·辽宁辽阳)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2019·湖南湘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生物现象,主要取决于细胞结构中的()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核D.叶绿体 4.(2019·德州)2018年10月17日河南商丘一工厂发生火灾,现场作业的11名工作人员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事后认领遇难者尸体过程中,用到了DNA鉴定。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哪一结构中?()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5.(2019·四川广安)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若将一个变形虫切割成甲、乙两部分(如图),能继续发育并繁殖后代的是() A.乙 B.甲 C.甲和乙 D.甲和乙均不能 6.(2019·浙江湖州)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长2~5厘米,有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可分为“帽”“柄”和“足”三部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伞藻能长到2~5厘米,离不开细胞壁的支持作用 B.伞藻的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 C.伞藻的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D.伞藻的“帽”“柄”和“足”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7.(2019·湖南岳阳)图一为桃树枝条嫁接,图二为单细胞植物嫁接。A、B是同种植物的两个品种,

其结构都包括伞帽、伞柄、假根三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内。A、B形态上的区别在于伞帽不同,去掉伞帽都能再生。C为A、B嫁接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一嫁接时,确保成活的关键是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成活后,新长出的枝条与(填“接穗”或“砧木”)性状一致。 (2)图二中的C若嫁接成功,将第一次长出的伞帽剪去后再生出的伞帽与(填“A”或“B”)一致,原因是。 (3)图二所示生物在分类上最可能属于。 A.蘑菇 B.藻类 C.苔藓 D.蕨类 二、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的特点 1.(2019·辽宁辽阳)染色体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中的重要结构,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糖类和蛋白质 B.脂肪和DNA C.蛋白质和DNA D.脂肪和蛋白质 2.(2019·甘肃天水)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 A.30对、30对B.30对、30条C.30条、30条D.30条、30对3.(2019·四川南允)在一位健康女性的体内,一个成熟的红细胞、一个白细胞、一个肌肉细胞和一个卵细胞中,共含有几条性染色体() A.5条B.6条C.7条D.8条 (二)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4.(2019·内蒙古通辽)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都含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B.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基因 C.在细胞分裂中③的变化最明显 D.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③是成对存在的5.(2019·东营)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遗传变异和 进化小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德州模拟)关于肺炎双球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 C.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 D.遗传信息不能从DNA流向DNA 解析:肺炎双球菌含有DNA和RNA,其中只有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基因的 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而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基因的表达离不开核糖体,B正确;在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相等,而在RNA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目一般不相等,C错误;肺炎双球菌细胞内能进行DNA分子复制,所 以遗传信息能从DNA流向DNA,D错误。 答案:B 2.(2016·南京模拟)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 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 B.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 C.上清液a中放射性比较强 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35S标记的应该是噬菌体的外壳,外壳中含有S元素,而DNA中不含S元素;在②过程中,如果不充分搅拌,会使较多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上,这样沉淀物中含有的放射性较高,如果搅拌充分,沉淀物的放射性较低;在上清液中含有较多的噬菌体外壳,所以放射性相对较高;上述实验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3.(2016·揭阳模拟)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 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 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C.腺嘌呤 解析: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 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AN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1/2,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 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答案:B 4.(2016·湖南三十校联考)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数是20条,其中 染色体中的DNA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5条 B.40条 C.20条 D.10条 解析:DNA有两条链,由于是半保留复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所得的DNA分子中 有一条链被3H标记,另一条链中不合3H,这样的一条DNA分子在不含有标记的环境中再复制一次,将得到两条DNA分子,其中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不被标记,而另一条DNA分子中有一条链被标记。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在40 条染色体中有20条被标记,另外20条没有被标记。 答案:C 5.(2016·温州二模)真核细胞内RNA的酶促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中,错误的是() A.该过程不会发生在细胞质中 B.该过程两个RNA聚合酶反向移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义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物质基础 1.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T2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遗传物质是DNA。 2.噬菌体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答案】×分析: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以细菌DNA为模板。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DNA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而不是用15N 标记的DNA。 4.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过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答案】√分析:艾弗里等人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的时候还含有0.02%的蛋白质,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现了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离,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答案】×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6.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答案】×分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7.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 【答案】×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而不是mRNA 在核糖体上移动。 8.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答案】√分析:DNA能够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进一步通过翻译完成蛋白质的合成,所以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2020届高考生物课标版二轮习题:专题四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 含解析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2019湖南岳阳质检)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被标记的噬菌体是直接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培养时间过长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C.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D.搅拌不充分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答案 D 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A错误;培养时间的 长短会影响32P标记的实验结果,不影响35S标记的实验结果,因此B、C错误;搅拌不充分会使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使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 性,D正确。 2.(2019福建龙岩期末)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是使R型肺炎双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艾弗里提取的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可观察到两种菌落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裂解细菌释放出T 2 噬菌体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答案 B 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A错误;将S型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会有两种菌落并存,B正 确;在赫尔希和蔡斯的T 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 的T 2噬菌体与细菌脱离,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T 2 噬菌体 并不都带有32P标记,32P标记的是T 2 噬菌体的DN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只有含有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才带有32P标记,D错误。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以前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每一堂课都要精心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分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使得物种稳定,世代相传;变异使得生物界绚丽多姿,丰富多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已经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本节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共有两部分内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由于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课前引导学生搜寻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遗传、染色体、基因等概念。 (2)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伞藻嫁接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教学,渗透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四)教学难点 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搜寻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物学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出与父母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写下来。(学生进入角色,集中精力思考。)然后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言,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趁机引导:与父母相似的现象叫遗传,与父母不相似的现象叫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遗传与其他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大屏幕出示课题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提出问题

第四章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枳沟初中 李普光)

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备课人:枳沟初中李普光 一、诊断性测试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有、和。 2、细胞核内含有。 3、嫁接成活后,表现(接穗或砧木)的特征。 二、新课导入: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生来会打洞”,“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遗传和变异最基础的内容——《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明确并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的关系。 3、通过分析“伞藻嫁接实验”的过程,印证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学习过程】 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3~74“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并能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一)遗传的定义: (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文并观察分析伞藻嫁接实验过程,解决问题。 1.伞帽的形状是由伞藻细胞的哪部分决定的?(细胞膜、细胞质还是细胞核) 2.该实验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阅读P74~76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2.不同生物体细胞(是指精子、卵细胞以外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的,同种生物 的体细胞中都含有数目而且相似的染色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阅读75页课文和图片,解决问题: 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简称),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一个DNA分子有条链。 3.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就揭开了DNA的奥秘,使遗传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水平,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因为他们建立了模型。 4.什么叫基因?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分子的结构是双链的。 5.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控制的。 6.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个基因。 7.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一般还________存在。 四、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上面几个问题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存在不同意见的问题,班内交流。 五、合作探究: 1.观察图4.4-4,用简洁的语言或图解描述生物体、染色体、DNA、细胞、细胞核、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 2.“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说明生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为什么具有相对稳定性? 六、疑难点拨: 还有问题的同学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七、盘点收获,巩固提升 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请把你的主要收获写下来吧! 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中, 是遗传控制遗现象的遗传信息就存在这些遗传物质中, 因此,()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 是主要染色体:是指细胞内易被()染成深色的物质。 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最小的DNA片段,基因控制 生物的。 DNA分子是由条链盘旋成的结构。 、基因之间的包含关系示意图: 八、达标检测 1.下列哪一种细胞里的染色体不成对存在() A.卵细胞 B.受精卵 C.白细胞 D.上皮细胞 2.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物体具有() A.遗传性 B.变异性 C.进化性 D.适应性 3.人的身体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的。成年人体内的细胞数达到了1014个。在从1个到1014个的过程中,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始终是23条 D、始终是23对 4.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________。遗传信息的中心是________,生物的遗传主要是与________中储存的遗传信息有关。 5.染色体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________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完整版)遗传的分子基础知识点

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 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 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的思路:将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别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3、从变异的角度看,R菌转化成S菌,属于基因重组(R菌的DNA中插入了可表达的 外源DNA)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1)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如何标记噬菌体:用被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3)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离心的目的:使上清液析出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5)对照:两组实验之间是相互对照 6)误差分析:35S标记蛋白质,搅拌不充分,会使沉淀物中放射性升高 32P标记DNA,若保温时间太短或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 质)(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和RNA DNA RNA 遗传物质DNA D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 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④两条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一条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 接 4、DNA的特性: 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 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专题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紧扣考纲】 【知识再现】 型细菌,小鼠死亡。 二.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 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三.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基本条件:①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③能量;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四.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 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20种);能量:ATP;酶:多种酶;搬运工具:tRNA;场所: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6:3:1 4、密码子: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五.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克里克)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挑战真题】 (07)14.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的是噬菌体的 A.DNA、蛋白质 B.蛋白质、蛋白质 C.DNA、DNA D.蛋白质、DNA (07)15.在双链DNA分子结构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下列碱基配对正 确的是

二轮复习-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17页word文档

专题五、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习目标:1.如何对噬菌体进行放射性元素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 3.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计算,碱基数目的计算 4.基因表达过程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知识点一: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剖析 例题1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Ⅰ.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3)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

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 Ⅱ.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将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搅拌的目的 离心的目的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6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生版)

专题6《遗传的物质基础》综合试题精选 (共28小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请回答: (1)他们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再用噬菌体去侵染该细菌。 (2)他们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实验是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设计的另一组实验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保温、搅拌、离心等步骤后,发现离心管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很__________,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艾弗里的实验相比,本实验能充分证明________________,因为在本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DNA复制机制的过程中,为验证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研究者用蚕豆根尖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①:将蚕豆根尖置于含放射性3H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大约一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步骤②:取出根尖,洗净后转移至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大约两个细胞周期的时间。 分别在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细胞周期取样,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上的放射性分布。 (1)本实验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__。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自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区,步骤①目的是标记细胞中的__________分子。 (2)若第一个细胞周期的检测结果是每个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都具有放射性,如下图A所示。第二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且第三个细胞周期的放射性检测结果符合下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字母),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中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深色代表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 3.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___________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天津)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6 遗传的分子基础(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存在一种转化因子,能使活的R型细菌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并没有证明这种转化因子就是DNA,A项错误。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未涉及小鼠,B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比噬菌体外壳比重大,所以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C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内进行半保留复制,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部分含32P,D项错误。 2.(2019河北定州测试)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普通细菌,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用15N、32P、35S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甲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B.甲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乙组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乙组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答案:C 解析:甲组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中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中,35S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进行繁殖,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乙组用普通噬菌体侵染用15N、32P、35S标记的细菌,普通噬菌体利用细菌的原料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 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3.(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实验的设计思路是一致的 B.三个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C.三个实验都不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D.三个实验所涉及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解析:三个实验中,只有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A 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都没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B项错误。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能得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结论,C项错误。三个实验所涉及的生物有噬菌体、小鼠、细菌,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项正确。 4.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

知识清单遗传的物质基础-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和组成。其中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R型细菌:菌落,菌体夹膜,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 ;。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方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和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和。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和 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再用上 述大肠杆菌培养,得到 。 (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的原料,合成。 C、结论:。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真核、原核)非细胞生物(病毒) 核酸DNA RNA 遗传物质 所以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记忆点: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②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为DNA。 ③生物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只要含有DNA则DNA即为遗传物质,无DNA 仅有RNA时,RNA作为遗传物质。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点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2、实验的共同思路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3、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1)、肺炎状球菌转化实验 A、关于肺炎双球菌的知识点: ①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 ②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结构特点包括: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染色体。 B、①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转化因子 ②艾弗里实验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 (3)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A、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仅由 DNA 和蛋白质 组成。 B、实验过程: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 标记过程:首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 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 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 DNA含有32P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注意: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 实验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噬菌体的 DNA 进入了细菌体内。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大肠杆菌的原料,合成 DNA和蛋白质。 C、结论: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没有证明蛋 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生物的遗传物质

【K12学习】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八年级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遗传的物质基础》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其他的生物和人一样,它们不因个体的死亡而灭绝。在岁月的更迭中,一代代生息繁衍。雏鹰会长大,像她父母一样拥有强劲的翅膀搏击长空。刚出生的小骆驼就有硕大的脚掌和厚厚的驼峰跟着他的母亲奔走大漠。每一种生物和他们一样,继承了亲代的性状,在后代和亲代之间非常相似,在生物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 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尝试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伞藻的嫁接实验,分析讨论,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科学结论。 学习重点: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什么是遗传呢?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就是遗传。 你和你的母亲或者是父亲长的有点相像。例如,眼睛、耳朵或者鼻子等长的想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叫遗传。遗传同其他的生命活动一样,也有其物质基础。 一、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944年美国科学家¬¬¬¬¬__________等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证实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观察与思考:“伞藻的嫁接实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 伞帽的形状是由哪部分结构控制的? 2、 通过伞藻嫁接实验的观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练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新人教

训练6 遗传的分子基础 (时间:40分钟) 1. (易错题)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最可能相同的是 (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磷酸二酯键的数目 C.脱氧核苷酸的种类D.(A+T)/(G+C)的比值 2.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之,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C.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 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 1 2n-1 3.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 D.解旋需DNA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4. 果蝇幼虫唾液腺细胞在分裂间期,某一条染色体多次复制后而 不分开,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巨大染色体(如图所示)。若用3H

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 A.胀泡的出现是DNA分子复制出现了差错 B.被标记的尿嘧啶是催化mRNA合成的酶 C.胀泡的出现与特定基因的表达有关 D.胀泡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 5.(2012·上海单科,14)在一个成员血型各不相同的家庭中,妻子是A型血,她的红细胞能被丈夫和儿子的血清凝集,则丈夫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是( )。 A.B型,I B I B B.B型,I B i C.AB型,I A I B D.O型,ii 6.假定某高等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10条,其中染色体中的DNA用3H-胸腺嘧啶标记,将该体细胞放入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则在形成第2代细胞时的有丝分裂后期,没有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 )。 A.5条B.40条C.20条D.10条 7.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C占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DNA解旋酶作用于①、②两处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 A+T 为3∶2 C.若①处后T变为A,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4N的DNA分子占3 4 8.(2012·《考试大纲》调研卷)关于如图所示生理过程的描述中,最合理的是 ( )。 A.可能发生于硝化细菌细胞内 B.表示噬菌体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C.人体细胞肯定不会发生图中现象 D.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9.Ⅰ.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科学家研究确定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区分的依据是

【全国卷】高考生物二轮讲练案:4-6遗传的分子基础(含答案)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纲要求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3.基因的概念(Ⅱ)。 4.DNA分子的复制(Ⅱ)。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2015·全国卷Ⅰ]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 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 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 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 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 c转变为PrP 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 c转变为PrP 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考向拓展 增加选项,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E. PrP c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F.朊粒的出现是PrP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G.朊粒在动物体内会引起免疫反应 2.[2014·四川卷] 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 C.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考向拓展 增加选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E.牛催乳素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场所都是细胞核 F.乳腺细胞第二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含牛催乳素基因的染色体中含32P的染色体占100% G.牛催乳素基因翻译时,mRNA上并非所有的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 H.如果牛催乳素基因中含有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第n次复制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2013·江苏卷]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