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后习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邢彦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后习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邢彦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后习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邢彦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课后习题(人民邮电出版社 邢彦辰)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一、填空题

1.计算机、通信

2.FEP、CCP

3.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荷、提高安全可靠性

4.资源、通信

5.ARPA

6.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7.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8.总线、星型、树型、环型、网状

二、选择题

1.D 2.C 3.A4.A5.B 6.B

三、判断题

1.×2.√3.√4.×

四、简答题

1.(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多主机互联的网络阶段;(3)开放式标准化计算机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

2.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把地理上分散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互操作和协同工作的系统。

3.(1)完成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与子课题研究内容的描述;(2)提出了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两级网络结构的概念;(3)研究了报文分组交换的数据交换方法;(4)采用了层次结构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体系;(5)促进了TCP/IP 协议的发展。

4.虽然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组成结构、具体用途和信息传输方式等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可靠性、独立性、高效性、扩充性、透明性、可控性和廉价性等几个方面。

5.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两个子网,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由主机、用户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通信子网由专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CP、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

6.(1)主体设备;(2)联接设备;(3)预处理设备;(4)信道。

7.(1)按照网络的数据交换方式划分,主要的交换方法有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交换网、A TM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2)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划分,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3)按照网络的物理信道媒体划分,可分为双绞线网络、同轴电缆网络、光纤网络、微波网络、卫星网络等;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划分,可分为总线型网络、环形型网络、星型网络、树型网络和网状型网络等;(5)按照网络应用范围和管理性质划分,可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两大类。

8.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指一个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互连的几何构形,它可以表示出网络服务器、工作站的网络配置和互相之间的连接。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9.随着通信网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及移动通信、国际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通信越来越普及,这需要相应的标准化机构对全球网络的设计和运营进行统一的协调和规划,以保证不同运营商、不同国家间网络业务可以互连互通。此外,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通信网络软硬件开发厂商的不同,为了推进各厂商不同软硬件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必须建立共同遵循的特定规章和准则,例如定义硬件接口、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等。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一、填空题

1.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反变换器、信宿

2.衰减、放大器、噪声

3.中继器

4.单工、半双工、双工

5.传输速率

6.调制

7.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8.误码率

9.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

10.屏蔽、非屏蔽

11.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12.抽样、量化、编码

13.电路建立、数据传输、电路拆除

14.虚电路、数据报

15.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6.周期、时隙

17.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

18.随机、冲击

二、选择题

1.(D)2.(D)3.(A)4.(B)

5.(B)6.(C)7.(D)8.(C)

三、判断题

1.×2.√3.×4.√5.√6.×

四、简答题

1.分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三种方式。

2.比特率是指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叫信息速率,反映一个数据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波特率是一种调制速率,又称码元速率或波形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它们之间的关系为:S=B×log2N(bit/s)。

3.1类:由两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频谱范围窄,通常在局域网中不使用,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信息;

2类: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可达4Mbps的数据传输,早期用于1Mbps令牌网;

3类: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语音传输和10Mbps以太网;

4类: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主要用于语音传输和16Mbps令牌网;

5类: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用于语音传输和高于100Mbps的数据传输,主要用于百兆以太网;

超5类:由四对双绞线组成的非屏蔽双绞线。与五类线相比,超五类线所使用的铜导线

质量更高,单位长度绕数也更多,因而衰减和信号串扰更小,也可以用于千兆以太网;

4.(1)抽样。PCM编码是以抽样定理为基础的;

(2)量化。将抽样所得到的信号幅度按A/D转换器的量级分级取值,使连续模拟信号

变为时间轴上的离散值。

(3)编码。把量化后抽样点的幅值分别用代码表示,经过编码后的信号,就已经是PCM

信号了。

5.(1)每个脉冲宽度越大,发送信号的能量就越大,这对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有利;

(2)脉冲时间宽度与传输带宽成反比关系,并且在频谱中包含了码位的速度;

(3)当出现连续0或连续1时,难以分辨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

(4)会产生直流分量的积累问题,这将导致信号的失真与畸变。

6.

(a)不归零码

(b)曼彻斯特编码

(c)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7.所谓“同步”,就是接收端要按照发送端发送的每个码元的重复频率以及起止时间来

接收数据。因此,接收端不仅要知道一组二进制位的开始与结束,还要知道每位的持续时间,

这样才能做到用合适的采样频率对所接收的数据进行采样。

数据在传输线路上传输时,为了保证发送端发送的信号能够被接收端正确无误地接收,

接收端必须与发送端同步。如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时钟不同步,即使只有较小的误差,随着

时间的增加,误差逐渐积累,终究会造成收发之间的失步。同步技术直接影响着通信质量,

质量不好的同步将会使通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8.什么是多路复用?有几种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将传输信道在频率域或时间域上进行分割,形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子

信道,每一子信道单独传输一路数据信号。

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四种形式: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

(和码分多路复用。

9.(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释放)之

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

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

了最大长度。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适用于交换中等或大

量数据的情况。

10.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

五、计算题

1..tp=0.2 s tp1=1/1000 s L=3200 bit L1=1024 bit L报=16 bit R=9600 b/s

(1)线路交换的延迟时间为:tp+ L/ R=0.2+3200/960≈0.533s

(2)报文交换的延迟时间:(L+ L报)×3/R+ tp1×3=(3200+16×3)/9600

+1/1000×3=1.008 s

(3)虚电路的延迟时间:tp+3×tp1+(L+ L报×L/ L1)×3/R=0.2+3/1000

+(3200+16×3200/1024)×3/9600=0.2+3/1000+ (3200+16×4)×3/9600=1.223 s

(4)数据报的延迟时间:3×(L+ L报×L/ L1)/R=(3200+16×4)×3/9600=1.02 s

2.(1)复用信道的带宽应为:10×9600=96 kb/s

(2)复用信道的事宽应为:10×9600×50%/80%=60 kb/s

3.已知:B=1600 Band N=8

R=Blog2N=1600×log28=4800 b/s

4.字符长度=1+7+1+2=11 b/字符数据速率R1=11×100=1100 b/s

有效数据速率R=7×100=700 b/s

码元速率B=R/ log2N=1100/ log24=550 Baud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一、填空题

1.网络协议、语法、语义、时序

2.7、较低层、较高层

3.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4.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5.差错控制

6.完成主机到主机的数据传输

7.会话层

8.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二、选择题

1、A

2、C

3、A

4、D

5、C

6、B D

7、A

8、D

9、A10、A

三、判断题

1. √

2.×

3. √

4.×

5.×

四、简答题

1.图略,参见正文图3-4。

2.(1)语义: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元素含义的解释,也即“讲什么”。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规定了通信双方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含义);(2)语法:语法用来规定由协议的控制信息和传送的数据所组成的传输信息应遵循的格式,即传输信息的数据结构形式(在最低层次上则表现为编码格式和信号电平),以便通信双方能正确地识别所传送的各种信息;(3)时序:时序是指通信中各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DTE是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发送和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它是资源子网的实体,可以是一台计算机或终端,也可以是各种I/O设备。

DCE是介于DTE与网络之间的设备,它用于将DTE所发送的数据转换为适于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形式,或把从传输介质上接收的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接收的数字信息。典型的DCE是与模拟电话线路相连接的调制解调器。

4.(1)虚拟终端协议VTP;(2)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协议FTAM;(3)报文处理系统协议MHS;(4)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5)目录服务协议DS;(6)事务处理协议TP;(7)远程数据库访问协议RDA;(8)制造业报文规范协议MMS。

5.TCP/IP模型由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联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6.(1)OSI/RM和TCP/IP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的,并存在可比的传输层和网络层;(2)层的功能大体相似,在这两个模型中,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的各层都为希望进行通信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这些层形成了传输提供者;(3)在两个模型中,传输层以上的各层都是传输服务的用户,并且是面向应用的用户;(4)两者都是一种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包交换网络,而且分别作为概念上的标准和事实上的标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第4章计算机网络接口及其通信设备

一、填空题

1.同轴电缆接口、双绞线接口、光纤接口

2.网卡、驱动

3.物理层、物理信号的双向转发

4.物理层、中继器、更多的端口、广播模式、共享一条带宽

5.地址学习、转发/过滤、避免环路、直通式、存储转发、碎片隔离、存储转发

6.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三层交换技术

7.路由功能、交换功能、路由选择算法、移动与处理

8.RIP协议、OSPF协议

9.应用层、协议网关、应用网关、安全网关

10.物理地址、MAC地址、IP地址

二、选择题

1.D 2.C 3.D 4.A5.D

6.A7.B 8.C 9.C

三、判断题

1.×2.×3.×4.×5.√

6.√7.√8.√9.√ 10.×

四、简答题

1.(1)按所支持的带宽划分,有10Mbps网卡、10/100Mbps自适应网卡和1000Mbps 网卡;

(2)按总线类型划分,有ISA网卡、PCI网卡、USB网卡以及专门用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网卡。

(3)按应用领域划分,有工作站网卡和服务器网卡;

(4)按网卡的端口类型划分,有RJ-45端口(双绞线)网卡、AUI端口(粗同轴电缆)网卡、BNC端口(细同轴电缆)网卡和光纤端口网卡。

(5)按与不同的传输介质相连接的端口的数量划分,有单端口网卡、双端口网卡甚至三端口网卡,如RJ-45+BNC、BNC+AUI、RJ-45+BNC+AUI等类型的网卡。

2.(1)发送数据时,网卡首先侦听介质上是否有载波,若有,则认为其他站点正在传送信息,继续侦听介质。一旦通信介质在一定时间段内是安静的,即没有被其他站点占用,则开始进行帧数据发送,同时继续侦听通信介质,以检测冲突;在发送数据期间,若检测到冲突,则立即停止该次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个“阻塞”信号,告知其他站点已经发生冲突,从而丢弃那些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到损坏的帧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在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进行新的发送;若重传多次后(大于16次)仍发生冲突,就放弃发送。

(2)接收时,网卡浏览介质上传输的每个帧,若其长度小于64字节,则认为是冲突碎片;若接收到的数据帧不是冲突碎片且目的地址是本地地址,则对数据帧进行完整性校验,若数

据帧长度大于1518字节或未能通过CRC校验,则认为该数据帧发生了畸变;只有通过校验

的数据帧被认为是有效的,网卡将它接收下来进行本地处理。

3.按对输入信号的处理方式上,可以分为无源Hub、有源Hub、智能Hub。

无源Hub:不对信号做任何的处理,对介质的传输距离没有扩展,并且对信号有一定的影响;

有源Hub:与无源Hub的区别就在于它能对信号放大或再生,这样它就延长了两台主机间的有效传输距离;

智能Hub:除具备有源Hub所有的功能外,还有网络管理及路由功能。

4.(1)过滤通信量

(2)扩大了通信距离

(3)增加了节点的最大数目。

(4)各个网段可使用不同的通信速率。

(5)提高了可靠性

(6)性能得到改善

5.交换机内部有一个地址表,这个表标明了MAC地址和交换机端口的对应关系。利用地址表完成对数据的交换。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首先读取包头中的源MAC地址,这样就知道源MAC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接着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若表中有与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若表中找不到相应的端口则把数据包广播到所有端口上,当目的机器对源机器回应时,交换机又可以学习到目的MAC地址与哪个端口对应,若下次再向该数据端口发送数据时就无需再向所有端口进行广播了。不断的循环这个过程,对于全网的MAC地址信息都可以学习到,交换机就是这样建立和维护它自己的地址表。因此,交换机主要包括地址学习、转发/过滤和避免环路三个功能。

6.(1)目的网络地址(Dest)

(2)掩码(Mask)

(3)下一跳地址(Gw)

(4)发送的物理端口

(5)路由信息的来源

(6)路由优先级

(7)度量值(metric)

7.网络通信分为同一网络内部的通信和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对于不同网段间通信,需通过路由器将其连接起来,假设现在有两个网络,即网络A和网络B,且两者为不同的网络,若网络A中有1台主机想要和网络B中1台主机通信,具体工作过程如下:主机A通过本机的HOSTS表或WINS系统或DNS系统先将主机B的计算机名转换为IP地址,然后用自己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计算出所处的网段,与目的主机B的IP地址进行比较,发现与自己处于不同的网段,于是主机A将此数据包发送给自己的缺省网关,即路由器的本地接口。主机A在自己的ARP缓存中查找是否有缺省网关的MAC地址,若有则就直接做数据链路层封装并通过网卡将封装好的以太数据帧发生到物理线路上去;若

ARP缓存表中没有缺省网关的MAC地址,主机A将启动ARP协议通过在本地网络上的ARP广播来查询缺省网关的MAC地址,获得缺省网关的MAC地址后写入ARP缓存表,进行数据链路层封装和发送数据。数据帧到达路由器的接收接口后首先解封装,变成IP数据包,对IP数据包进行处理,根据目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决定转发接口后做适应转发接口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帧的封装,并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此过程继续直至到达目的网络与目的主机。在整个通信过程中,数据报文的源IP、目的IP以及IP层向上的内容不会改变。

8.(1)交换机工作在OSI的数据链路层,故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 的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3)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和未知目标网络的数据包,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第5章局域网

一、填空题

1.有限、传输、共享

2.拓朴结构、传输介质

3.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IEEE802

5.介质访问控制、逻辑链路控制

6.细同轴电缆、粗同轴电缆、双绞线

7.共享式、交换式

8.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基带传输

9.100

10.交换机、并发

11.存储转发、直通

12.软件、物理位置的

二、选择题

1.B 2.B 3.D 4.C

5.C 6.D 7.A8.B

三、判断题

1.×2.√3.×4.×5.√6.×7.√8.√

四、简答题

1.局域网是一种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众多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具有如下特点:(1)覆盖范围小;(2)传输率高;(3)误码率低;(4)单位专用;(5)易于实现。

2.(1)CSMA/CD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较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同等地位,不要集中控制,网络负载轻时效率较高。

(2)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 )令牌方式在轻负载时,由于发送信息之前必须等

待令牌,加上规定由源站收回信息,大约有50%的环路在传送无用信息,所以效率较低。然而在重负载环路中,令牌以“循环”方式工作,故效率较高,各站机会均等。令牌环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提供的访问方式的可调整性,它可提供优先权服务,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3)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极好的吞吐能力,且吞吐量随数据传输速率的增高而增加并随介质的饱和而稳定下来但并不下降;各工作站不需要检测冲突,故信号电压容许较大的动态范围,联网距离较远;有一定实时性,在工业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1)一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检测总线是否空闲,以确定总线上是否有其它节点正在发送数据;

(2)如果总线空闲,则可以发送;如果总线忙碌,则要继续检测,一直等到介质空闲时方可发送。

(3)在发送数据帧的同时,还要持续检测总线是否发生冲突。一旦检测到冲突发生,便立即停止发送,进入“冲突加强”阶段,即向介质上发出一串阻塞脉冲信号来加强冲突,以便让总线上其它节点都知道已发生冲突。

(4)冲突发生后,应随机延迟一段时间,再去争用总线进入重发阶段,进入重发状态的第一件事就是计算重发次数,以太网规定一个帧最多可以重发16次,否则就认为线路发生季故障。

4.(1)保护原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可继续使用,节省用户网络升级的费用。

(2)可在高速与低速网络间转换,实现不同网络的协同。

(3)实现网络分段,均衡负荷,同时提供多个通道。

(4)提供全双工模式操作,提高了处理效率,时间响应快。

5.(1)1Mbps,(2)10 Mbps,(3)100 Mbps

6.双绞线以太网需要以下硬件配置:网卡、双绞线、集线器Hub等。一个基本的10Base-T 连接如图5-10所示。(图略)

7.FDDI是一种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高速骨干网,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高速通信阶段出现的第一个高速网络技术。用它可以互连局域网和计算机。它也是宽带城域网的常用技术之一。FDDI具有以下特点:(1)高速度;(2)大容量;(3)高可靠性;(4)互操作能力强;(5)共享网络带宽;(6)网络协议复杂,安装和管理较困难。

8.虚拟网络的概念是由于工作组的需要而产生,伴随高速网络的发展而实现的。它将逻辑的网络拓扑与物理的网络设施相分离,将网络上的节点按照工作性质与需要划分为若干个“逻辑工作组”,一个逻辑工作组就被称为一个虚拟局域网。

虚拟局域网组网可分为4种:基于交换机端口号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网络层的VLAN和IP广播组VLAN。虚拟局域网对带宽资源采用独占方式,以软件方式来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分和管理。

9.(1)快速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有两种,一种为100Base-T,另一种是100VG-AnyLAN。

(2)千兆以太网使用原有以太网的帧结构、帧长及CSMA/CD协议,只是在低层将数据速率提高到了1Gbps。

(3)10Gbps以太网的主要技术特点是保留了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只使用全双工工作方式,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而不使用铜线。

10.集线器为物理层设备,模拟了总线这一共享媒介共争用,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实现透明交换,局域网通过路由器与因特网相连当本局域网和因特网之间的通信量占主要成份时,形成集中面向路由器的数据流,使用集线器冲突较大,采用交换机能得到改善。当本局域网内通信量占主要成份时,采用交换机改善对外流量不明显。

第6章通信网与广域网

一、填空题

1.终端设备、传输系统

2.接入网、信令网、同步网

3.51.84Mbps、155.52Mbps

4.CDMA2000、WCDMA、TD-SCDMA、TD-SCDMA

5.面向连接、面向非连接

6.DTE、DCE

7.数据链路、快速分组

8.分组交换、X.25

9.B、D

10.基本速率、一次群速率

11.30 、23

12.管理、控制、用户

13.永久性、半永久性

14.本地传输、交叉连接/复用、局间传输、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1.A2.B 3.A4.B 5.A6.A

三、判断题

1.×2.√3.√4.√5.×6.√7.×

四、简答题

1.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光纤通信网SDH/PDH、MSTP、MSAP,分组传送网PTN,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

2.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A 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的技术优势在于解决了SDH技术对于数据业务承载效率不高的问题;解决了A TM/IP 对于TDM业务承载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IP QoS不高的问题;解决了RPR技术组网限制问题,实现双重保护,提高业务安全系数;增强数据业务的网络概念,提高网络监测、维护能力等。

MSAP是一种定位在接入层面为用户提供多业务接口的新型接入设备,以SDH技术为内核,采用模块化设计,提供多个业务扩展槽,通过集成多种接入方案,实现对用户需求的按需提供。MSAP产品是MSTP有益的补充,弥补主流传输厂家在配线层两端产品的不足之处。

3.PTN是基于分组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统一传送技术,不仅能较好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满足标准化业务、高可靠性、灵活扩展性、严格服务质量(QoS)和完善的运行管理维护(OAM)等5个基本属性,而且兼顾了支持传统的时分复用和异步传输模式业务,继承了同步数字体系网管的图形化界面、端到端配置等管理功能。

就实现方案而言,在目前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PTN可分为以太网增强技术和传输技

术结合MPLS两大类,前者以PBB-TE为代表,后者以MPLS-TP为代表。

4.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或国界的数据通信网络,它包含想要运行应用程序的机器的集合。广域网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区别于其它类型的网络。(1)网络的覆盖和速率范围大;(2)网络组织结构形式复杂;(3)具有多功能多用途的综合服务能力;(4)多采用转接信道的交换型传输制式

5.X.25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FR、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数字数据网DDN等。

方的网络地址,建立一条临时的逻辑连接,数据传输完后还要释放该虚电路。即在一台计算机向网络发送分组要求与远程计算机通话时建立。一旦建立好连接,分组就可以在上面发送,通常按次序到达。

(2)永久式虚电路。在两个用户设备上建立的固定逻辑连接,用法上和前者相同,但是它根据提前在客户达成的协议建立连接,它一直存在,不需要在使用时设置,它与租用线路相似。即在两个用户设备上建立的固定逻辑连接,省去了传输数据前的呼叫过程,需要使用永久型虚电路的用户须预先向网络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8.(1)与电路交换业务的比较

帧中继和电路交换业务都能为用户提供高速率、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业务。由于用户使用电路交换业务时要独占带宽资源,因此通信费用昂贵。帧中继采用动态分配带宽技术,允许用户占用其他用户的空闲带宽来传送大量的突发性数据,实现带宽资源共享,使用户的通信费用低于专线。

(2)与X.25分组交换业务的比较

帧中继和X.25分组交换业务都采用虚电路交换技术,以充分利用网络带宽资源,降低用户通信费用。但在业务质量上,由于帧中继网络对数据帧不进行差错处理,简化了通信协议,使帧中继交换机处理每帧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端到端数据传送延时低于分组交换网,整个网络的业务吞吐量高于分组交换网。帧中继还具有一套有效的带宽管理和阻塞管理措施,在带宽的动态分配技术上比分组交换网更具优越性。

(3)与A TM业务的比较

A TM业务也可为用户提供高速率、低延时的数据传输业务,但需要大量网络硬件的更新,其代价十分昂贵。帧中继技术可直接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只需更新网络软件就可实现,所需费用比较低,因此对网络运营部门很有吸引力。

9.帧中继节点不负责纠错,只在帧经过时进行检错操作,当检测到错误时,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丢弃错误帧,不作其他处理,端节点高层协议发现帧丢失后请求源端重发来纠

正传送错误。如此,纠正数据错误所用的时间鼻传统的分组网要多一些,可见帧中继技术只有在网络自身的误码率很低的前提下才可行。

10.(1)N-ISDN的网络是以数字电话网体制作为基础的,并仍采用传统的电路交换方式。而B-ISDN则是采用各种高速、宽带传输与交换体制来构建其网络结构。

(2)N-ISDN采用固定的实通道速率,主要是64 Kbps的B信道和16 Kbps的D信道,以及他们不同的组合。而B-ISDN没有实通道而只有虚通道的概念,且虚通道的速率不能预先确定,其上限取决于用户网络接口的实际传输速率。

(3)N-ISDN主要是以数字电话为主要业务,附以计算机数据业务和一些可视业务。而B-ISDN能够承载的业务要宽广得多,除了一般的话音、数据和可视业务外,更重要的是实时的可视的交换业务(如电视会议)、高清晰度电视和多媒体体业务等。

11.(1)支持一切现有通信业务及未来的新业务;(2)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3)减小了交换的复杂性;(4)减小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支持高速传输;(5)减小延迟及网络管理的复杂性;(6)保证现有及未来各种网络应用的性能指标

12.DDN是由专用线路连接所构成的数据传输网,它可以在任意两个端点之间建立起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连接的专用数字传输通道,以便为用户建立自己的专用数据网创造条件。

(1)传输速率高;(2)协议简单;(3)全透明传输;(4)灵活的通信方式;(5)电路可靠型高;(6)传输质量高、网络延迟小;(7)网络运行管理简便。

第7章Internet

一、填空题

1.网络、TCP/IP

2.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

3.CNNIC

4.32、128

5.寻址、路由、非连接性、不可靠性

6.网络、主机、ICANN

7.254

8.ICMP

9.ARP

10.IP、MAC

11.IP地址

12.确认重传

13.连接的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14.符号名字、IP地址

15.CN

16.教育机构

17.COM

18.WWW

19.HTTP

20.SMTP

21.服务器

22.文件传输

23.冒分十六进制、零压缩

二、单项选择

1.B 2.A3.D 4.A5.C 6.C 7.A8.B 9.C 10.A 11.B 12.D 13.C 14.C 15.B 16.D 17.B 18.B 19.C 20.C 21.A22.A23.B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简答题

1.Internet通常称为“因特网”、“互联网”和“网际网”等。它是全球性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连网络。

Internet是一个网络的网络。它以TCP/IP网络协议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网络联接成一个整体。它也是一个国际性的通信网络集合体,融合了现代通信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集各个部门、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从而构成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

2.Internet主要是由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与信息资源等部分组成的。

3.(1)Internet协会(Internet Society,ISOC)

(2)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IAB)

(3)Internet草案与RFC

(4)InterNIC

(5)WWW协会

(6)网络管理中心NOC与网络信息中心NIC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4.所谓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实际上是一个协议组,是由协议组中的两个主要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而得名。

5.IP协议的重要特性是非连接性和不可靠性。

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寻址和路由,并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6.子网划分技术能够使单个网络地址横跨几个物理网络,这些物理网络统称为子网。

作用:(1)充分使用地址;(2)划分管理职责;(3)提高网络性能

7.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8.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

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掩码位数29,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9.IP 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唯一的32 位的标识符。从而把整个因特网看成为一个单一的、抽象的网络在实际网络的链路上传送数据帧时,最终还是必须使用硬件地址。MAC地址在一定程度上与硬件一致,基于物理、能够标识具体的链路通信对象、IP地址给予逻辑域的划分、不受硬件限制。

10.UDP与TCP都工作在传输层。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进行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UDP是一个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但UDP是一个效率高的传输协议。

11.DHCP客户机为什么以广播方式请求DHCP的服务?

因为各计算机还没有IP地址,并且一个局域网内可能有多个DHCP服务器,DHCP服务器收到后就返回一个IP地址给客户机,但因为客户机也没有IP地址,所以服务器也会以广播方式传给客户机,客户机可能会收到几个不同服务器给它的IP,这时客户机会自动选择一个IP地址。最后返回一个确认信息给服务器,发回给服务器的确认信息不是以广播包形式。

12.子网掩码:168.95.240.0

总公司:168.95.0001 0000.00000001 -- 168.95.0001 1111.11111110

分公司1:168.95.0010 0000.00000001 -- 168.95.0010 1111.11111110

分公司2:168.95.0011 0000.00000001 -- 168.95.0011 1111.11111110

小型公司1:168.95.0100 0000.00000001 -- 168.95.0100 1111.11111110

。。。。

13.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作为IP协议的补充,为IP协议提供差错报告。

14.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是执行ARP(地址解析协议)相反任务的因特网协议。它将MAC地址转换成IP地址。

15.如果语音数据不是实时播放(边接受边播放)就可以使用TCP,因为TCP传输可靠。接收端用TCP讲话音数据接受完毕后,可以在以后的任何时间进行播放。但假定是实时传输,则必须使用UDP。

UDP不保证可靠交付,但UCP比TCP的开销要小很多。因此只要应用程序接受这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使用UDP。

16.域名系统DNS是用一串字符来表示的站点完整地址,这些字符串是分段书写的,段间用“·”隔开。从右向左各段名称分别叫顶级、二级、三级、四级域名。

17.(1)编号、确认与重发

(2)拥塞控制

(3)传输连接的管理。

18.WWW、DNS、E-mail、FTP、Telnet、DHCP、BBS、Usenet服务和电子商务等。

19.(1)更大的地址空间。

(2)灵活的首部格式。

(3)扩展的地址层次。

(4)简化了协议,加快了分组的转发。

(6)允许对网络资源的预分配。

(7)为了提高安全性。

(8)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和增加新的功能,

20.(1)单播地址。

(2)泛播地址。

(3)组播地址。

21.(1)IPv4/IPv6双协议栈技术。

(2)隧道技术。

(3)地址/协议转换技术。

22.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第8章无线网络技术

一、填空题

1.宽带网关、收发器、无线网卡、无线网桥

2.语音通信

3.11Mbps、54Mbps

4.公开密钥密码体制

5.无线V oIP

6.无线网络、无线网络

7.5GHz、6Mbps-54Mbps

8.传统蓝牙技术、高速蓝牙、低功耗技术

9.话音和数据通信网

二、选择题

1.B 2.A3.B 4.B 5.B 6.D 7.A

三、判断题

1.√2.×3.√4.×

5.×6.×7.√8.√

四、简答题

1.模拟调频技术、数字直接扩频技术、数字无绳电话技术、蜂窝通信技术。

2.多址技术分为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空分多址。

3.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无线局域网产生于1985年,FCC颁布的电波法规为无线局域网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第二代无线局域网是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第三代无线局域网产品是符合IEEE 802.11b标准的产品;第四代无线局域网产品是指符合IEEE 802.11a、HiperLAN2和IEEE 802.11g标准的产品。

4.优点:使用灵活,移动性强;安装便捷;易于扩展;经济节约

不足:传输质量易受外界干扰,无线信道的传输速率与有线信道相比要低得多。

5.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

通过使用Bluetooth 技术产品,人们可以免除办公、居家电缆缠绕的苦恼;启用Bluetooth 的设备能够创建自己的即时网络,让用户能够共享演示稿或其它文件,不受兼容性或电子邮件访问的限制。

第9章网络互连与Internet接入技术

一、填空题

1.中继器、集线器、网桥、路由器

2.核心网、接入网

3.用户接口、核心、传输、业务接口、管理

4.FTTC、FTTB、FTTH

5.VDSL、RADSL、ADSL、ADSL

6.11、5.5、2、1

7.拨号、专线、无线

二、选择题

1.B 2.B 3.A、B 4.D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1.网络互连,又称网际互联,是指利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由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模式连接起来,构成的一个更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为了保证网络互连顺利进行,实施网络互连时,需满足以下要求。

(1)在要求互连的网络之间至少要有一条物理通路

(2)在不同网络进程之间提供合适的路由

(3)保持原有网络的结构和协议

(4)保持原有的网络性能指标

2.局域网和局域网互连、局域网和广域网互连、广域网和广域网互连、局域网通过广域网互连。

3.ITU G.902对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有3种接口来定界,用户侧由用户-网络接口(UNI)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相连;网络则经由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管理侧则是通过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

4.(1)用户接口功能模块可将特定UNI的要求适配到核心功能模块和管理模块。

(2)核心功能模块承担各个用户接口承载体或业务接口承载体要求进入公共传送载体的职责。

(3)传输功能模块在接入网内的不同位置之间为公共承载体的传送提供通道和传输媒质适配。

(4)业务接口功能模块将特定SNI定义的要求适配到公共承载体,以便在核心功能模块中加以处理,并选择相关的信息用于接入网中管理模块的处理。

(5)系统管理功能模块通过Q3接口或中介设备与电信管理网接口,协调接入网各种功能的提供、运行和维护,包括配置和控制、故障检测和指示、性能数据采集等。

5.xDSL技术是设计用来在普通电话线上传输高速数字信号、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其中x代表不同种类的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包括非对称(ADSL、RADSL、VDSL)技术和对称的(HDSL、SDSL)技术。各种数字用户线路技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距离以及对称或非对称速率的区别上。

6.AON是指从局端设备到用户分配单元之间采用有源光纤传输设备,即光电传换设备、

有源光器件以及光纤等,该方式接入的一种形式是光纤到远端单元FTTR。从交换机通过光纤用V5接口连接远端单元,再经过铜线分配到各用户。

PON 指光传输段采用无源器件,实现点对多点拓扑的光纤接入网,该方式接入采用无源光分路器将信号分送至用户。由于采用无源分路器所以初期投资较小,大量的费用将在所有宽带业务发展以后支出,但必须采用性能较好、带宽较宽的光设备。

7.无线接入技术是指接入网的某一部分或全部使用无线传输媒体,向用户提供移动或固定接入服务的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按照使用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接入方式,例如,利用微波、卫星和短波的接入形式等。另一种是移动接入方式,例如,利用手机上网。

8.Internet接入方式可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二类,主要包括PSTN接入、ISDN接入、ADSL接入、Cable Modem接入、DDN和X.25租用线接入以及卫星无线接入等。PSTN、ISDN和ADSL接入都是基于电话线路的,而Cable Modem接入则是基于有线电视HFC线路的。

第10章网络操作系统

一、填空题

1.数据传输,共享资源管理

2.3、7

3.Windows NT Server、NetWare、UNIX 、Linux

4.Web、.Net

5.多用户、多任务

6.源代码

二、选择题

1.A2.B 3.C 4.B 5.C 6.D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1.单机操作系统只能为本地用户使用本机资源担任服务,不能满足网络开放环境的要求。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具有单机操作系统的功能外,如内存管理、CPU管理、I/O管理和文件管理等,还应提供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和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管理、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WWW等专项服务。总之,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性,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完成网络共享系统资源的管理,并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性服务。

2.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简单,网中任何两个结点之间都可以直接实现通信。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缺点是每台连网结点既要完成工作站的功能,又要完成服务器的功能,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支持的网络系统一般规模比较小。

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是管理集中,可靠性高,处理能力强,服务器和工作运行不同的软件,但管理较为复杂。非对等结构网络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将网络结点分为服务器结点和客户机(工作站)结点两类。客户机和服务器通过网络硬件系统相互连接,构成

一个网络系统,它代表着网络操作系统的主流技术。

3.Windows 2000是在windows NT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推出的操作系统。在Windows 2000家族中,包括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与Windows 2000 Datacenter Server 4个成员。集成了最佳的网络、应用程序和Web服务,提供了一个高性能、高效率、高稳定性、高安全性、低成本、易于安装和管理的网络环境。另外,它与Internet充分集成,更容易在windows 2000上提供Internet的解决方案,通过强大而又灵活的管理服务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4.Windows Server 2003除了继承Windows2000家族的所有版本以外,还添加了一个新的Windows 2003 Web Edition版,这个版本专门针对Web服务进行优化,并且与.Net技术紧密结合,提供了快速的开发、部署Web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平台。增加了对Intel 奔腾64位计算机的支持。

5.(1)NetWare网间连接技术

(2)NetWare的系统容错技术

(3)数据备份

(4)事务跟踪系统TTS

(5)UPS监控

(6)加密及权限

(7)网络接口技术

6.(1)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2)极强的伸缩性

(3)网络功能强

(4)强大的数据库支持能力

(5)开发功能强

(6)开放性好

7.(1)不限制应用程序可用内存的大小。

(2)具有虚拟内存的能力,它可以利用硬盘来扩展内存。

(3)允许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程序。

(4)支持多用户,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有多个用户使用主机。

(5)具有先进的网络能力。

(6)置于GPL保护下,完全免费、可获得源代码,用户可以随意修改它。

(7)系统由遍布全世界的开发人员共同开发。

(8)系统可靠、稳定、可用于关键任务。

(9)支持多种硬件平台,如:x86,680x0,SPARC,Alpha等处理器。

(10)完全兼容POSIX 1.0标准,可用仿真器运行DOS、Windows等应用程序。

第11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一、填空题

1.管理对象、管理进程、管理协议、管理信息库

2.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

3.SNMP

4.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

5.对称型、不对称型、不可逆

6.网络级、应用级、电路级

7.双宿/主机模式、屏蔽主机模式和屏蔽子网

8.网络型、文件型、引导型

9.文件下载,电子邮件

10.“隧道”

二、选择题

1.D 2.A3.D 4.D 5.A

6.B 7.B 8.A9.C 10.C

三、判断题

1.×2.×3.√4.√

5.√6.×7.√8.×

四、简答题

1.网络管理是指为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对通信网上的通信设备及传输系统进行有效的监视、控制、诊断和测试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就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

2.SNMP是在应用层上进行网络设备间通信的管理,它可以进行网络状态监视、网络参数设定、网络流量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网络故障等。SNMP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尽可能地降低管理代理的软件成本和资源要求。

(2)提供较强的远程管理功能,以适应对Internet网络资源的管理。

(3)体系结构具备可扩充性,以适应网络系统的发展。

(4)管理协议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不依赖于任何厂商任何型号和任何品牌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传输协议。

3.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代表美国国防部制定并出版了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TCSEC,即著名的“桔皮书”(Orange Book)。橘皮书将计算机系统安全性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较高等级的安全范围涵盖较低等级的安全范围,而每个大等级又依安全性高低又分为几个细小等级。

4.密码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分析、假设、推断和证实等步骤。在通常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加密算法,但一般可以认为已经知道了加密算法。这种环境下,最可能的破译就是用蛮力攻击(或称为穷举攻击)来尝试各种可能的密钥。如果密钥空间很大,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此,必须依赖于对密文本身的分析,通常会对它使用各种统计测试。

5.所谓鉴别就是信息的接收者对数据进行的验证,报文鉴别就是信息在网络的传输过程中,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即数据确实来自于其真正的发送者而非假冒,数据的内容没有被篡改或伪造。

6.数字签可解决手写签名中的签字人否认签字或其他人伪造签字等问题,被广泛应用于银行的信用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电子邮件等需要验证、核对信息真伪的系统中。

防抵赖、防篡改和防伪造特性是报文鉴别的主要特性,数字签名的功能是可证明信息的来源;收信者可判定信息内容是否被篡改;发信者无法否认曾经发过信息;一旦收发方出现争执,仲裁者可有充足的证据进行评判。

7.CA即证书授权中心,也称为认证中心。CA认证中心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是发放、管理、废除数字证书的机构。

数字证书具有保证信息的保密性,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和保证

不可否认4大主要功能。

8.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防火墙的局限性如下:

(1)防火墙无法阻止绕过防火墙的攻击

(2)防火墙无法阻止来自内部的威胁

(3)防火墙无法防止病毒感染程序或文件的传输

(4)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

(5)要求限制或关闭一些有用但存在安全缺陷的网络服务

(6)是一种被动防护手段

9.网络病毒比单机病毒具有更大的破坏性,一旦侵入计算机网络中会导致计算机使用效率急剧下降,系统资源严重破坏, 甚至在短时间内造成网络系统的瘫痪。网络病毒的特点:(1)破坏性强

(2)传播速度快

(3)具有潜伏性和可激发性

(4)针对性强

(5)扩散面广

(6)清除难度大

10.引起网络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用户自身。因此,防范网络病毒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二是加大技术投入与研究力度

例如,局域网防治计算机病毒在因特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火墙式防杀计算机病毒产品,将病毒隔离在局域网之外;对邮件服务器进行监控,防止带毒邮件进行传播;对局域网用户进行安全培训;建立局域网内部的升级系统,包括各种操作系统的补丁升级,各种常用的应用软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升级等等。

11.一个反病毒软件通常应包括病毒扫描程序、内存扫描程序、完整性检查器和行为监视器4大部分。反病毒软件的特点是能够识别并清除病毒,查杀病毒引擎库需要不断更新。

12.(1) 加密数据

(2) 信息验证和身份识别

(3) 提供访问控制

(4) 地址管理

(5) 密钥管理

(6) 多协议支持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面向连接”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服务或“无连接”数据报服务前者预约了双方通信所需的一切网络资源。优点是能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即所传送的分组不出错、丢失、重复和失序(不按序列到达终点),也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限,缺点是路由器复杂,网络成本高; 后者无网络资源障碍,尽力而为,优缺点与前者互易 2.网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行网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网络互联可扩大用户共享资源范围和更大的通信区域进行网络互连时,需要解决共同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方案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方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方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用户接入控制不同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方式 3.作为中间设备,转发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有何区别?(relay)系统。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peater)。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ICMP。RARP试简单说明下列协议的作用:IP、ARP、和4.使参与互连的性能各异的网络从用户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统一的网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IPIP是TCP/IP 体系中两个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络。网际协议协议。协议: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ARP地址的映射问题。: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硬件地址和RARPIP:提供差错报告和询问报文,以提高IP数据交付成功的机会ICMP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用于探寻、转发本局域网内的组成员关系。 5.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分为ABCDE 5类; 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段组成,其中一个字段是网络号 net-id,它标志主机(或路由器)所连接到的网络,而另一个字段则是主机号 host-id,它标志该主机(或路由器)。 各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net-id分别为1,2,3,0,0字节;主机号字段host-id分别为3字节、2字节、1字节、4字节、4字节。 特点: (1)IP 地址是一种分等级的地址结构。分两个等级的好处是: 第一,IP 地址管理机构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这样就方便了 IP 地址的管理。 第二,路由器仅根据目的主机所连接的网络号来转发分组(而不考虑目的主机号),这样就可以使路由表中的项目数大幅度减少,从而减小了路由表所占的存储空间。 (2)实际上 IP 地址是标志一个主机(或路由器)和一条链路的接口。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接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 IP 地址,其网络号net-id 必须是不同的。这种主机称为多归属主机(multihomed host)。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____________ A. 网络拓扑结构 B .计算机 C .网络传输介质 D .网络协议 2. 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____________ A. 电话线 B ?通信卫星 C ?光纤D ?公共数据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 分组交换B .共享交换C .对等服务D .点对点 4?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___________ 。 A.接口 B .中心C .转换D .缓冲 5. 上因特网,必须安装的软件是_________________ A. C语言B .数据管理系统 C .文字处理系统 D . TCP/IP协议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将数字信号变换为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B.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传输介质不能传送多路信号 C.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D. 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通信线路称为调制解调 7. 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_ A.服务器 B.工作站C .服务商 D.网卡 A.软件 B .线路C .服务商D 9. 要使用WindowsXP系统电脑上网,首先要对 A. Modem B .工作站C .服务器 10 .若干台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在 _________ .协议 __________ 进行设置 D .网络和拨号连接 的支持下,用双绞线相连的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 A.操作系统 B . TCP/IP协议C .计算机软件D .网络软件 1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A.共享软、硬件资源 B .处理邮件C .可以互相通信 D .内存容量大 12 .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 __________ 来分的。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________ 口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2009-12-14 18:28:04)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五章传输层 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 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 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 答:都是。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 答:丢弃 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P33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根据路由表转发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是: ①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有。 ②灵活。每个结点均有智能,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的路由。 ③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通信之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④可靠。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1-03试从多方面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案仅作参考,可自行补充完善) 1)在效率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突发性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而电路交换需要预先分配固定的带宽,没有数据传输的空隙,信道处于空闲,浪费资源。 2)在灵活性上,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可独立选择路由;而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其传输路径是固定的,若线路受损,则通信断开。 3)在时延上,电路交换一旦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的传输不需要在中间结点上停留,不存在处理时延,仅存在传播时延;而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虽然不需要连接建立的过程,但由于其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中间结点要耗费一定的处理时延。 4)在可靠性上,分组交换具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具有更好的生存性。 5)在适用性上,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类的突发性数据。 总的来说,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17收发端之间传输距离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2*108m/s。试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带宽100kbps,数据长107bit; 2) 带宽1Gbps,数据长103bit; 该计算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解:1) 发送时延= 7 3 10 100*10/ bit b s = 100 S 传播时延= 3 8 1000*10 2*10/ m m s = 5ms 2)发送时延= 3 9 10 1*10/ bit b s = 6 10 s = 1us 传播时延= 5 ms 结论:在不同传播条件下,由不同时延占主导地位。 1-2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PSE:分组交换设备 PAD:分组装配、拆卸装备 NCC:网络控制中心 FEP:前端处理机 IMP:接口信息处理机 PSTN:电话交换网 ADSL:非对称用户环路 DDN:数字数据网 FR:帧中继 ATM:异步转移模式 ISDN:综合服务数字网 VOD:电视点播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MAN:城域网 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模型 ITU:国际电信联盟 IETF:英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2章 1.说明协议的基本含义,三要素的含义与关系。 答: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就称为协议。协议三要素: (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3.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模型的理由是什么?有何好处? 答: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然后“分而治之”逐个加以解决,这种结构化设计方法是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手段。分层就是系统分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分层结构的好处在于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每一层的功能相对简单而且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分层结构有利于交流、理解和标准化。 6.请比较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异同点。 答:面向连接服务和电话系统的工作模式相类似。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各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的节点的地址。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手法数据顺序不变,传输可靠性好,需通信开始前的连接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与邮政系统的信件投递过程相类似。每个分组都是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的地址,各分组在通信子网中是独立传送的。数据传输过程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目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的现象。可靠性不是很好,通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9.试比较OSI/RM与TCP/IP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而且两个模型中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个层的功能也大体相似。 不同点:(1)OSI模型有七层,TCP/IP是四层,它们都有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但其它的层并不相同。 (2)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有所不同。 第3章 3.请说明和比较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3种常用介质的特点。 答:双绞线:由螺线状扭在一起的两根、四根或八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可以减少相互间的辐射电磁干扰。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可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也像双绞线一样由一对导体组成,但它们是按“同轴”形式构成线对。最里层是内芯,向外依次为绝缘层、屏蔽层,最外是起保护作用的塑料外套,内芯和屏蔽层构成一对导体。适用于点到点和多点连接。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 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 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 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单选题(65题) 填空题(50题) 1.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2.调频、调相 、 、OSPF 6.双绞线、光纤 7.传播 8.频分复用 9.点对点 11.电气特性 13.物理 15.慢启动 16.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 、20

21.透明网桥 22.差错报告、询问 23.静态 27.报文 28.曼彻斯特 30.或传输控制协议 32.星型、环型 33.同步 、 35.单工、半双工 36.源路由网桥 、HFC 38.动态 、 40.环回测试 42.询问 46.香农定理 47.循环冗余检验 48.随机接入 49.存储转发 50.RARP或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TCP 52. POP3 53. DHCP 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 统一资源定位符 56. TFTP 57. 随机早期检测 58. 1 59. 虚拟专用网

60. 协议 61. 具体 62. 以太网 63. 随机 64. 65 名词解释(20题) 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以太网的协议。 3.端口号:16个比特长,具有本地意义,标识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4.私有地址:只用于内部,不能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地址,包括10/8、12和16。 5.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6.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可变长子网掩码,也称为子网的子网,可以在一个子网中使用不同的掩码。 8.套接字:48个比特长,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标识连接的一个端点。 9.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10.生成树:生成树把交换机冗余造成的物理环路改造成逻辑无环的树形结构,从而改进交换性能。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大型互联网。 :无分类域间路由协议,构成超网,消除了传统的有类地址划分。 13.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衡量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指标,常见有带宽、时延、吞吐量等。 14.流量控制:匹配计算机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速率,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致过载。 16.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 地址转换协议: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在进出公网和私网而进行的转换过程。18.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19.10BASE-T:10表示数据率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20.实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1.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2. DNS: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23:Peer-to-Peer:对等连接方式或计算模式,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区分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完整word版)数据通信与网络重点总结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1章概述 1.以数字信号来传送消息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而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数字通信系统。 2.数据通信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 3.数据通信网络按照覆盖的物理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4.计算机网络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 5.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由单一网络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6.计算机网络具有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三大组成要素),即①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若干主机;②由一些专用的通信处理机(即通信子网中的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一个或数个通信子网;③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或者通信子网中各个结点之间通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协议。 7.计算机网络按通信方式分为广播网络和点到点网络。 8.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和利用率。9.OSI模型有七个层次,分别是:(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运输层;(3)网络层;(2)数据链路层;(1)物理层 10.因特网使用的TCP/IP参考模型的四个层次是: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 11.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的语法定义了所交换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协议的语义定义了源端和目的端所要完成的操作。 12.服务指同一开放系统中某一层向它的上一层提供的操作,但不涉及这些操作的具体实现。13.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14.标准是由标准化组织、论坛以及政府管理机构共同合作制订的。标准可分为两大类: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 一.数据通信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从系统设备级的构成出发,可以认为数据通信系统由下面三个子系统组成: (1)终端设备子系统,由数据终端设备及有关的传输控制设备组成。 (2)数据传输子系统,由传输信道和两端的数据电路终接设备组成。 (3)数据处理子系统,指包括通信控制器在内的电子计算机。 二.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面向连接服务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传输的数据具有顺序性,较适用于在一定时期内向同一地发送多个报文的场合;无连接服务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常被描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或“尽力而为”,两个通信实体无需同时处于活跃状态。 无连接服务有三种类型:数据报、证实交付和请求回答。优点:灵活、方便。缺点:不能防止报文的丢失、重复和失序。 三.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较的优缺点。 答:优点:抗干扰性强,保密性好,设备易于集成,便于计算机处理等。缺点:占用较多的带宽,信道利用率低。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2009-12-14 18:16:22) 转载▼ 标签: 课程-计算机 教育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 帧定界 流量控制 差错控制 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 透明传输 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03 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3-04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 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1.计算机网络可以向用户提供哪些功能 答:数据传输:网络间各计算机之间互相进行信息的传递。 资源共享:进入网络的用户可以对网络中的数据、软件和硬件实现共享。 分布处理功能:通过网络可以把一件较大工作分配给网络上多台计算机去完成。 2.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工作,数据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如果一个源站有一个长的报文要发送,该报文就会被分割成一系列的分组。每个分组包含用户数据的一部分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控制信息至少要包括网络为了把分组送到目的地做路由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分组被接收,短时间存储,然后传递给下一结点。 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①高效。②灵活。③迅速。④可靠。 缺点: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 3.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存在哪些优势? 答:(1)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 优点: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实时性强。不存在失序问题。控制较简单。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 缺点: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4.计算机网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5.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执行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7.衡量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8.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联系? 答:联系: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后习题答案doc.docx

填空题 1.C/S结构模式的网络中S表示的是(服务器),C表示的是(客户机) 2.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3.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可分为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4.比特率是指数字信号的(数据传输速率)也叫信息速率,反映一个数据通信系统每秒传 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单位是bit/s 5.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最大数据传输能力),单位是bit/s 6.在频带传输中根据调制所控制的载波参数的不同,有(调幅)(调频)和(调相)三种 调制方式 7.双绞线适用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是一种通用的传输介质,它可分为(屏蔽)双绞线 (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类 8.电路交换的通信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9.分组交换有(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两种,它是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 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10.计算机网络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时序)三个部分组成 11.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12.OSI/RM的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 (应用层)等 13.传输层以上的数据单元统称为(报文),网络层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组),数据链路层的 数据单元称为(帧),物理层则以(比特)为单位进行传输 14.反映在物理接口协议的物理接口的四个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 程特性) 15.收发电子邮件属于OSI/RM中(应用层)的功能 16.一般情况下网络环境中的VLAN实现了(逻辑)的分割,但VLAN之间的互联和数据 传输仍要借助于(物理)手段来实现 17.10BASE-T标准规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是(星型-物理上,总线-逻辑上),网络速率是 (1.0mb/s),网络所采用的网络介质是(非屏蔽双绞线),每段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为(100)米 18.以太网地址称为(物理)地址,长度为48bit。它位于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19.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点(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 机重发) 20.X.25提供(交换虚电路SVC)(永久虚电路PVC)这两种虚电路服务,其中(SVC)为 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呼叫建立与断开的虚电路服务 21.在TCP/IP体系结构中,传输层协议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协议UDP) 22.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如果全是为“1”,则表示(广播)地址,IP地址的主机号部分若全 为“0”,则表示(网络)地址,127.0.01被称为(环回测议)地址 23.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B类)IP地址 24.在ICP/IP中,负责将IP地址映射成所对应的物理地址的协议是(ARP协议-地址解析协 议) 25.当IP地址为210.198.45.6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其子网号为(0011),网络地 址为(210.198.45.48),直接广播地址为(210.198.45.63) 26.在转发一个IP数据报过程中,如果路由器发现该数据报报头中的TTL字段为0,那么, 它首先将数据报(删除),然后向(源生机)发送ICMP报文 27.路由表分为静态路由表和动态路由表,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来维护的路由表是(动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 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 (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 延迟这些PDU。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即使这些数据对 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 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这种被 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

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 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 (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 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 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 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 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这种被动攻击又 称为流量分析(traffic analysis)。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集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英文缩写为( )。 A .LAN B .W AN C .ISDN D .MAN 2、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 )来划分的。 A .信息交换方式 B .网络使用者 C .网络连接距离 D .传输控制方法 3、OSI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是( )。 A .传输层 B .网络层 C .物理层 D .应用层 4.开放互连(OSI )模型描述( )层协议网络体系结构。 A .四 B .五 C .六 D .七 5.使用网络时,通信网络之间传输的介质,不可用( )。 A .双绞线 B .无线电波 C .光缆 D .化纤 6.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降低成本 B .打印文件 C .资源共享 D .文件调用 7.( )是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 A .网卡 B .调制解调器 C .网络线 D .都不是 8.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计算机或终端之间能够正确传送信息,必须按照( )来相互通信。 A .信息交换方式 B .网卡 C .传输装置 D .网络协议 9.接入Internet 的计算机必须共同遵守( )。 A .CPI/IP 协议 B .PCT/IP 协议 C .PTC/IP 协议 D .TCP/IP 协议 10.信息高速公路是指( )。 A .装备有通讯设备的高速公路 B .电子邮政系统 C .快速专用通道 t j h e @

234 D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11.在TCP/IP (IPv4)协议下,每一台主机设定一个唯一的( )位二进制的IP 地址。 A .16 B .32 C .24 D .12 12.Hub 是( )。 A .网卡 B .交换机 C .集线器 D .路由器 13.DNS 的中文含义是( )。 A .邮件系统 B .地名系统 C .服务器系统 D .域名服务系统 14.ISDN 的含义是( )。 A .计算机网 B .广播电视网 C .综合业务数字网 D .光缆网 15.具有很强异种网互联能力的广域网络设备是( )。 A .路由器 B .网关 C .网桥 D .桥路器 16.局域网常用的基本拓扑结构有( )、环型和星型。 A .层次型 B .总线型 C .交换型 D .分组型 17.最早出现的计算机网是( )。 A .Internet B .Bitnet C .Arpanet D .Ethernet 18.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 )。 A .误码率 B .频带利用率 C .传输速度 D .信道容量 19.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工作站、( )和通信介质。 A .计算机 B .网卡 C .网络拓扑结构 D .网络协议 20.一座办公大楼内各个办公室中的微机进行联网,这个网络属于( )。 A .W AN B .LAN C .MAN D .GAN 21.计算机传输介质中传输最快的是( )。 A .同轴电缆 B .光缆 C .双绞线 D .铜质电缆 22.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七层网络模型被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A .OSI B .ISO C .OSI /RM D .TCP /IP 23.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有( )信号之分 A .基带和窄带 B .宽带和窄带 C .基带和宽带 D .信带和窄带 t j h e @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3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丛玉华 实验学期:第六学期

实验名称实验三协议分析 实验地点实B305 实验日期2012年06 月6日教师评语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分组嗅探器Ethereal的基本使用与操作, 2、了解网络协议实体间进行交互以及报文交换的情况。 二、实验环境 思科网络实验室 Windows XP系统 三、实验内容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通过对上传文件到TCP服务器过程的俘获,分析认知TCP协议。

四、实验步骤 分解实验(一)IP协议分析 通过分析执行“ping” + “IP地址”+ “-l”+”n”命令发送和接收到的IP数据包,研究IP数据包的各个字段并详细研究IP分片。 (1)启动Ethereal分组嗅探器,选定网卡。 (2)开始Ethereal分组俘获。 (3)执行“ping xxx.xxx.xxx.xxx”其中,IP地址可任意选择,此处为网关地址 (4)打开所捕获的IP协议报文,分析其中的报文字段含义。 (5)执行“ping xxx.xxx.xxx.xxx –l 3000”,此处将ICMP协议包长度,设置为3000个字节,则产生分片,通过结果分析分片过程。 分解实验(二)TCP协议分析 (1)新建一个文本文档,任意输入文本内容,内容不超过10kB,以自己的学号命名,例如01.txt。 (2)打开http://172.254.254.200:8080/upload/ (3)在浏览按钮旁的文本框中输入保存在你的主机上的文件的全名(含路径),(4)此时不要按“点击上传”按钮 (5)启动Ethereal,开始分组俘获。 (6)在浏览器中,单击“点击上传”按钮,将文件上传到实验室的HTTP服务器中,一旦文件上传完毕,上传文件的信息将显示在你的浏览器窗口中。 (7)停止俘获。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课后习题答案全集

第一章 P19 7、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对电路交换,当t=s时,链路建立; 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 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 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C+(k-1)p/C+kd<s+x/C+kd时, (k-1)p/C<s 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传输距离和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同上。 答(1):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2):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作业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 第三课 1 在一个信道中,用8种不同电平来传输数据,每秒传输100k个电平,这个信道的波特率是多少?比特率是多少? 答:波特率 100k,比特率 100×log28=300k 2 两段电缆用集线器连接,两端分别是发送和接收装置,用于发送20k字节的数据,发送端的速率是10Mbps,电缆长度分别为300m和500m,电磁波速度为20万km/s,集线器的转发时间为1us,这个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多少? 发送时间=20k*8/10M=16ms 传播时延=800/(2*108)=4us 转发时延=1us 发送时延=16005u s=0.016005s 3 有一条电话线用于发送数据,给定其频段为300-3400hz,信噪比为35分贝,则其最大的数据传输率是多少? 答:信噪比=10log(S/N)=35,S/N=3162, c=3100×log2(1+S/N)=36kbps 4 举实例说明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的情况 单工:传呼系统 半双工:集线器连接计算机 全双工:交换机连接计算机。 5 为什么在串行通信中必须考虑数据同步的问题? 答:因为发收双方存在时钟误差,会出现积累误差。 第四课 1 A,B两台设备进行异步传输。设定字符位数是8位,传输速率是9.6kbps。如果双方时钟相差0.1%, (1)每次传输会造成多少微秒的累计错位? (2)如果设计要求最大累计不超过一个位宽度的5%,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如果双方的时钟误差为1%,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答:(1)每位的宽度为1/9.6k=0.104ms,每位误差为0.104×0.1%=0.104us,则8位累计误差为0.104×8=0.83us (2)在位宽度中所占比例为0.83us/0.104ms=0.8%<5%,达到设计要求 (3)如果时钟误差为1%,则积累误差占位宽度的8%,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2 什么叫做调制和解调?其目的是什么?有哪几种调制方式? 答:(1)将数字数据模拟化,把数字数据寄生在模拟的正弦载波信号的某个参数上,叫调制。将已调制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叫解调。 (2)其目的,当信道适合于模拟传输的时候,为了将数字数字通过模拟信道发送出去。 (3)常用有:调频、调幅、调相,或者几种的结合。 3 对于数字数据01100101,画出它们的不归零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4 信道复用的目的是什么?说出几种常用的复用方式。 答:(1)信道复用的目的是为了传输更多的信号,充分利用物理链路的带宽资源。 (2)频分、时分、波分、码分 5 UTP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特点和带宽如何?目前常用哪一类? 答:可分为三类、四类、五类、超五类、六类。 (1)三类。每一对绞合在一起,一般在塑料外套内有4对线,外套起保护作用,带宽16MHZ; (2)四类。带宽20MHZ (3)五类。双绞线绞合更密,带宽100MHZ (4)超五类。在近端串扰、衰减和信噪比等方面有更好的性能,带宽100MHZ (5)六类。带宽250MHZ,为千兆以太网的布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转载]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一) ( 1、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 A)ARPA网 B)IBM网 C)Internet D)Intranet 分析:答案(C)。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将若干个计算机局域网互联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网络,这样就解决了局域网的处理范围太小的问题,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198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ISO OSI RM)促进了网络互联的发展与完善。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是全球范围内的Internet网,答案C正确。 2、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资源共享与信息传输 分析:答案(D)。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若干台计算机连接起来,相互之间可以传输信息和资源共享,而每台计算机又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处理工作。 3、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 A)运算速度快 B)运算精度高 C)存储容量大 D)资源共享 分析:答案(D)。资源共享指的是网上用户能部分成全部地享受这些资源。(包括软件、硬件及数据资源),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4、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中“会话层”属第几层()。

A)1 B)3 C)5 D)7 分析:答案(C)。在OSI参考模型的分层结构为:第一层:物理层。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第五层:会话层。第六层:表示层。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应选C项。 5、在计算机网络中,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软件和()资源。 分析:答案:信息。网络服务器提供的共享资源主要是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 6、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最关键的一层是()。 分析:答案:传输层。传输层的目的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细节。 7、局域网的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A)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C)网络传输协议和网络应用软件 D)工作站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分析:答案(B)。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三部分。所以答案B正确。 8、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 A)OS/2 B)DOS C)Netware D)Windows NT 分析:答案(B)。DOS是磁盘操作系统的简写,是一个单用户的操作系统,不具备网络管理的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