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基础》综合作业三

《管理学基础》综合作业三

《管理学基础》综合作业三
《管理学基础》综合作业三

揭阳电大管理学基础科(专科)综合作业(三)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 )。

A.机械式结构

B.有机式结构

C.复杂式结构

D.简单式结构

2.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 )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与攻关项目。

A.职能制结构

B.事业部制结构

C.矩阵制结构

D.直线职能制结构

3.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就是( )。

A.人事关系

B.组织结构

C.组织目标

D.责权利关系

4.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就是协调的、平衡的与统一的。这就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 )原则。

A.分工与协作

B.责权利对等

C.分级管理

D.弹性结构

5.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因人设职

B.任人唯贤

C.量才使用

D.因事择人

6.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 )相匹配。

A.管理理念

B.组织目标

C.组织结构

D.战略计划

7.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直接处理,而就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她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就是( )。

A.不为法

B.转移法

C.缓冲法

D.糊涂法

8.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 )。

A.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9.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就是( )。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高关系

C.低工作——低关系

D.低工作——高关系

10.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 )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A.1,1型

B.1,9型

C.9,1型

D.5,5型

11.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与行为的力量就是她的( )。

A.法定权力

B.奖惩权力

C.组织权力

D.自身影响力

12.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就是( )。

A.两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B.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13.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与( )两个方面。

A.权力影响力

B.组织影响力

C.文化影响力

D.自身影响力

14.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 )。

A.中层管理者

B.高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普通管理者

15.考评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与影响能力主要通过向( )获得信息。

A.上级部门

B.关系部门

C.下属部门

D.主管部门

16.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就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 )。

A.委以助手职务

B.职务轮换

C.有计划的提升

D.临时提升

17.以职位的空缺与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这就就是人员配备的( )原则。

A.因人择事

B.经济效益

C.量才使用

D.因事择人

18.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与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 )的选聘多采用外部渠道。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普通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19.述职报告就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 )。

A.上级考评

B.群众评议

C.自我考评

D.专家考评

20.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需要设计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比如( )。

A.直线制结构

B.直线职能制结构

C.职能制结构

D.矩阵制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 )。

A.有效性原则

B.责权利对等原则

C.分级管理原则

D.分工与协作原则

2.如果外部环境就是稳定的,组织就可以采用刚性的、集权的机械式组织结构,比如( )。

A.直线职能制结构

B.网络型结构

C.直线制结构

D.职能制结构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比直线制组织结构与职能制组织结构更有优势,它( )。

A.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

B.分工非常细密

C.注重专业化管理

D.下属有灵活的自主权

4.合理地进行人员配备工作必须遵循( )原则。

A.因事择人

B.程序化、规范化

C.量才使用

D.人事动态平衡

5.确定管理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

A.组织现有规模与岗位

B.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C.组织成员发展的需要

D.组织发展的需要

6.管理人员的内部提升机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

A.调动组织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B.保证选聘工作的准确性

C.吸引外部人才

D.被聘者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7.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 )。

A.达标绩效评价

B.业务能力考评

C.心理素质考评

D.管理绩效评价

8.美国管理学家菲德勒认为,( )就是决定领导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素。

A.职位权力

B.员工素质

C.任务结构

D.上下级关系

9.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

A.转移法

B.不为法

C.换位法

D.糊涂法

10.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 )。

A.组织权力

B.处罚权力

C.奖励权力

D.法定权力

三、判断正误

1.在管理学中,组织的动态方成含义就就是维持与变革组织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 )

2.事业部制就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 )

3.高科技与适宜的外部环境就是网络型组织结构的基础条件。( )

4.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

5.人员配备的主要任务就就是为组织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 )

6.贡献考评就是决定管理人员报酬大小的主要依据。( )

7.组织结构设计的弹性原则就就是要求部门机构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弹性。( )

8.目标管理就是职工参与管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

9.目标路径理论认为,环境因素与领导风格互为补充,下属的特质决定了她对环境因素及领导风格的评价。( )

10.领导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领导者个体素质的高低。( )

11.菲特勒认为,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 )

12.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机械式结构。( )

13.在一个领导班子中,帅长应该多一些,以提高领导班子的集体领导能力。( )

14.管理人员需与各种人相处,可能遭遇各种事件,因此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冷静的处理好意外与突外事件。( )

15.群众考评就是由下级人员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给出评价。( )

四、案例题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

网络学院《财务管理》第3次作业 一、判断题 1.企业的信用标准严格,给予客户的信用期很短,使得应收账款周转率很高,将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错) 2.金融市场应该有固定的场所和工作设备,是有形的市场。(错) 3.财务风险是由通货膨胀而引起的风险。(对) 4.在利率和计息期相同的条件下,复利现值系数与复利终值系数互为倒数。(错) 5.当年利率为12%时,每月利复一次,即12%为名义利率,1%为实际利率。(错) 二、单项选择题 1.财务关系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面所发生的( D )。 A.经济往来关系 B.经济协作关系 C.经济责任关系 D.经济利益关系 2.下面( C )的利率,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可视为纯利率。 A.国库券 B.公司债券 C.银行借款 D.金融债券 3.企业发行债券,在名义利率相同的情况下,对其最不利的复利计息期是( D )。 A.1年 B.半年 C.1季 D.1月 4.某企业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为4.5次。假设一年按360天计算,则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C )。 A.72天 B.81天 C.80天 D.73天 5.下列哪些属于权益资金的筹资方式( D ). A.利用商业信用 B.发行公司债券 C.融资租赁 D.发行股票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企业财务活动的有( ABCD )。 A.资金营运活动 B.利润分配活动 C.筹集资金活动 D.投资活动 2.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公司制企业的优点是( C )。 A.股东人数不受限制 B.筹资便利 C.承担有限责任 D.利润分配不受任何限制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BCD )。 A.风险越大投资人获得的投资收益就越高 B.风险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 C.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投资人是无法选择是否承受风险 D.由于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利息率变动,企业筹资成本就会加大,所以由于通货膨胀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是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 4.下列各项中,属于普通年金形式的项目有( AB )。 A.零存整取储蓄存款的整取额 B.定期定额支付的养老金 C.年资本回收额 D.偿债基金 5.如果流动比率过高,意味着企业存在以下几种可能( AC )。 A.存在闲置现金 B.存在存货积压 C.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D.偿债能力很差

管理学基础答案.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4、(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6、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7、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8、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 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10、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 一、选择题 1、当公司的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不再继续提取 A、25% B、50% C、40% D、20% 2、同一行业的两个或多个企业所进行的并购称为() A、横向并购C、混合并购 B、纵向并购D、联合并购 3、短期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称为() A、加息法C、贴现法 B、收款法D、担保法 4、按涉及被并购企业的范围,企业并购可分为() A、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C、混合并购和纵向并购 B、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D、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 5、下列各项中与再订货点计算无关的是() A、交货时间C、日耗用量 B、经济订货量D、保险储备 6、“2/10,n/30”一般是()常见的表示形式 A、商业折扣C、边际资本 B、现金折扣D、资金成本 7、信贷限额是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的最高限额 A、临时贷款C、生产周转贷款 B、有抵押贷款D、无担保贷款 8、证券业规定,在股权登记日的前()日为除息日 A、4 B、10 C、6 D、5 9、在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的基本模型时,一般假定无() A、订货成本C、缺货成本 B、储存成本D、管理成本 10、某周转信贷协定额度为200万元,承诺费率为0.2%,借款企业年度内使用了180 万元,尚未使用的余额为20万元,则企业向银行支付的承诺费为() A、600 元C、420 元 B、500 元D、400 元 11、在评价客户信用状况的五C 系统中,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称为() A、能力C、条件 B、资本D、抵押 12、短期借款利息支付方式中,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的利息支付方式是() A、收款法C、加息法 B、贴现法 D、分期等额偿还法 13、恒通公司估计现金流量的标准差为1000元,持有现金的年机会成本为18%,每次的转换成本T 为150元,现金余额的最低控制线为20000元,则平均现金余额为( )元(一年按360 天计算;计算结果取整)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基础会计说课稿.(精选)

《基础会计》说课稿 各位评委下午好,感谢大家给我这次说课机会,我的课题是《基础会计》。我将从以下七方面来介绍对这门课的设计:即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计、课程展望。 一、课程定位 课程的定位应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基础,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 因此在我院“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这一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英语水平,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从事财会、理财及相关工作,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基础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条主线对该课程加以学习。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会计的职业岗位设置包括11项,包括:出纳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总账报表会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等岗位。根据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特设置了7门核心课程。而在这七门课程中,基础会计作为入门课程为其他六门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学生们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书”等提供了保证。 二、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原则: 对于《基础会计》来说,我们的课程设计原则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会计岗位工作任务为驱动,职业技能为主线,按照“必须、够用”与“拓宽知识面”相结合原则,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真正做到“教、学、相结合”。 职业能力: 根据这一原则,针对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有哪些呢?包括:填制凭证、日记账、总帐的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这其中就涉及到《基础会计》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财务报告的编制能内容。 课程目标: 根据会计这一职业能力的需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时遵循了三大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有: ●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等内容。 ●掌握复式记账中有关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 平衡原理。 ●掌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分类及填制方法。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编制方法。 2.能力目标有: ●能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合理区分会计核算的内容。 ●能理解并严格执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能熟练处理经济业务。 3.素质目标有: 要求具备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严格公正地执行财经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能抵制金钱的诱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单选题 2.王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D)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智能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3.企业面临的境况正日益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力与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B.集体智慧C.动态规划D.下级意见 4.有位教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时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C)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到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能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者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基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8.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高级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讲评 二、判断题 1、站在战略与策略不同的角度,并购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远性的战略目标;一种是支持性的策略目标。() 答案:正确。这道题答错的人比较多。主要是本题与教材P208的原话不一致造成的,但如果分析教材P209的内容之后,还是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2、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是获得更大的资本利得。() 答案:错误。对于产业型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动机主要是基于战略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可能是为了介入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更可能是为了整合资源,谋求更大的资源优势,强化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竞争空间,推动战略发展结构目标的顺利实现。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08。 3、企业集团的发展空间是否需要向其他新的领域拓展,是并购目标规划过程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4、并购标准中最重要的是财务标准,即目标公司规模与价格水平。()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不仅包括财务的、数量性的指标,还包括许多非财务的、质量性指标,在这两类指标中,关系到并购成败的是非财务标准,非财务标准比财务标准更具决定力。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 5、作为并购投资活动的指引性方针,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循,绝不能改变。() 答案:错误。并购标准一旦制定,必须严格遵守,绝不能改变,这种说法把并购的标准固定化、绝对化了。而企业面临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按既定的模式搜寻目标公司比较困难,同时也可能会失去一些好的并购机会。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0~211。 6、无论是就效用性还是质量性、风险性等方面而言,收益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 答案:错误。从收益的质量性、风险性方面分析,现金流量贴现模式是整个贴现价值评估模式中最为合理的一种评估方法。在现实中,广泛应用的是贴现式价值评估模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2。 7、股权现金流量体现了普通股投资者对公司现金流量的要求权。()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8、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独立现金流量,而非贡献现金流量。() 答案:错误。由于企业集团并购目标公司的目的主要是谋求一体化整合协同效应,所以,在对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上,着眼点应当是目标公司的贡献现金流量,而不是独立的现金流量。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14。 9、解散式公司分立是指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但原母公司还继续存在。() 答案:错误。解散式分立是指母公司将子公司的控制权移交给它的股东,其所属的全部子公司都分立出来,原母公司不复存在。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34。 10、是否继续拥有对被分立或分拆出去的公司的控制权,是公司分立与分拆上市的一个重要区别。() 答案:正确。详细内容参见教材P240。 11、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指的是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力的划分。() 答案:错误。融资决策制度安排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分,二是融资执行主体的确定,而不仅仅是管理总部与成员企业融资决策权利的划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本试题依据湖南师出版社仲崇高教材所编,题后为出题编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下列关于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P11 A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 B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C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D管理的本质是控制 2.下列关于管理的职能不正确的是。() p12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协调 3.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理论下面哪个不属于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p22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认识技能 D概念技能 4.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p29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B马基埃维利提出的四项领导原理。 C孙子提出的《孙子兵法》 D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5.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p11 A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B有效实现目标 C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 D知道别人干什么 6.管理环境中的一般环境共有几种? p49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7.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 p168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8.组织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组织文化有四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是()p55 A.表层组织文化 B.浅层的行为文化 C.中层的制度文化 D高层的权利文化 9.组织文化的塑造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塑造的基本原则() p57 A.组织环境分析 B.重在领导 C.以人为中心 D.凸显特色 10. 早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在意义上的企业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的()p65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看不见的手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企业要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对社会的贡献。P68 A. 管理者 B.企业 C. 环境 D.个人 12.计划是为了从事某些工作预先规划好的详细方案。这句话是()p81 A. 动态的含义 B.静态的含义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3.在管理实践中,假话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他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82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计划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纲领 C.计划是组织协调的前提 D.计划是指挥实施的准则 14.组织的计划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计划目标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计划工作不包括那个过程()p89 A.环境分析 B.确定目标 C.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D.拟定可提供的方案 15.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这句话说明了()p108 A.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实施 B.决策要有明确目标 C.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D.决策的本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2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2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优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D、资金的合理流动 2.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 )为重要标准. A、情感的逻辑 B、正规的程序 C、效率的逻辑D.高度的责任心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 A、科研部门 B、军队 C.学校D.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 A、专题计划B专项计划 C、预算 D .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 A、科学管理理论 B、行为科学理论 C、组织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o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日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 A、12500件 B、25000件 C、20000件D.40000件 7.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墓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这是( ).

A.组织的一般含义B.组织的动态含义 C、组织的静态含义D.组织的臂理学含义 8.依据控制的( )分,控制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A.内容B.环节 C、对象D.对象的性质 9,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稍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 )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凋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I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10.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 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 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

财务管理第3次作业

财务管理第3次作业

第三次作业:预算管理部分 老调重弹:希望大家提供选择、判断的理由说明。好吗?辛苦了!作业莫慌,有的是时间,想了再动手! 一.多项选择题 1. 下列特性中,属于预算最主要的特征是( AC 。 A.数量化 B.可监督性 C.可执行性 D.客观性 理由: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2.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业务预算的有( ACD 。 A. 销售预算 B.现金预算 C.产品的生产成本预算 D.经营费用预算 理由:业务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材料 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 生产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现金预算 属于财务预算的内容 3.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预算的有( ABC 。 A.预计资产负债表 B.现金预算 .C.预计利润表D.销售预算 4. 在财务预算中,专门用以反映企业在计划期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为( | -- 括 和 面 从^称^ 一决^ 齊,算 节划I 、与 由D 最芳 AC

.C.预计利润表D.管理费用预算 理由:现金预算是用于预测企业还有多少库存现金,以及在不同时点上的现金流向的规划,不分析整体财务状况;管理费用预算是以企业现状为基础而制定,不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利润表是全面体现企业的负债与盈利状况的预算。 5.一般来说,弹性预算主要用于编制(BC)。 A.专门决策预算 B.制造费用预算 .C.利润预算D.管理费用预算 理由:弹性预算法是以未来不同业务水平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项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项目支出,在实务中,弹性预算方法主要用于编制弹性成本费用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 6.相对固定预算而言,弹性预算的优点有(CD)。 A.预算成本低 B.预算工作量小 .C.预算可比性强D.预算适用范围广 理由:弹性预算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适应不同经营活动情况的变化,扩大了预算的范围,更好地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避免了在实际情况发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

第3章计划 1.简述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计划工作旨在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是确立目标,然后使今后的行动集中于目标, 朝着目标的方向迈进。 (2)主导性: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都是为了支持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计划职能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具有主导性特征。 (3)普遍性: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 (4)效率性:计划的效率是指从组织目标所作贡献中扣除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费用及其他因素后的总额。在制定计划时,要时时考虑计划的效率,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利益,而且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利益和损耗。 2.计划的种类有哪些? 根据企业部门管理职能之不同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成本计划、供应计划、劳资计划、安全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研究与开发计划、销售计划等等。 按计划内容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第4章目标管理 1.企业目标的特征是什么? 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其主要特征为: (1)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 (2)目标具有多重性。 (3)目标具有层次性。 (4)目标具有变动性。 2.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原则。目标的确立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其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 (2)关键性原则。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要以合理的成本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这一宗旨的企业发展目标很多,企业必须保证其将有关大局的、决定经营成果的关键内容作为企业目标主体。 (3)定量化原则。组织目标要实现由上到下的逐级量化,使其具有可测度性。 (4)协调性原则。各层次目标之间,同一层次目标之间要协调,保证分目标实现的同时,企业总体目标必然实现。 (5)权变原则。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宗旨。 3.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与传统管理方法相比,目标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

管理学基础卷2答案

《管理学基础》(非经管专业)题库卷2 答案 一、填空(10分) 1. 管理就是决策 2. 数量有限、预测的结果、最优、满意 3. 需要、动机、目标、潜在的 4.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新性 5. 因事择人原则、因材器用原则、用人所长原则、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6.指挥、协调、沟通和激励 7.正规、权威性强、责任心、义务感 8.直接控制 9. 国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多种组织创新形式,主要有学习型组织、柔性化组织和虚拟企业。 10. 近细远粗 二、单项选择(10分) 1. D 2. B 3..A 4. C 5. D 6. D 7. C 8. D 9. A 10.B 三、多项选择(10分) 1. A、B、C 2.A C D 3.A C D 4. ABC 5. B、C、D 6. BCD 7. C D 8. ABC 9. ABCD 10. ABD 四、判断正误(10分) 1.B 2. A 3. B

4.B 5.B 6.B 7.B 8. A 9. B 10. A 五、简答题(20分)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二重属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首先,管理是通过组织生产力、协作劳动,使生产过程联系为一个统一整体所必须的活动,是生产过程的自然需要,这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是管理执行者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或业务活动目的的一种职能,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 2.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内容及对实际工作的启发? 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观点: (1)人的需要分为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生理需要是指人在衣、食、住、行、生理等方面的需求和欲望。安全需要是人保护自己免受身体和情感伤害的需求和欲望。社交需要是人在友谊、爱情、归属及接纳方面的需求和欲望。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希望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尊重需要包括人在受人尊重方面、及在自我尊重方面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在自我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潜能、取得成就和实现理想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称为人的低层次的需要,而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称为较高级的需要。 (2)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金字塔状的层次结构,并指明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3)人的行为受到人的需要的影响和驱动。但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能起激励作用。 (4)人的需要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同时具有这5种需要且保持它们之间的同等需要程度。这样,对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一时期的主导需要。 需要层次论的应用价值在于,管理者根据五种基本需要,对组织内部员工的需要加以归纳和确认,针对员工未被满足的需要及更高层次的需要,激发实现这些需要的动机,再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行为以组织目标为核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目标,满足他们最迫切的需要。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有哪些?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为职工提供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 理需要和满足;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员工的合作精神,最终改变正式组织的工作情况。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在于:如果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冲突,则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可能会束缚成员个人发展;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造成组织创新的惰性。思想认识上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客观必然性、必要性;在行为上为其提供存在的必要条件,同时建立宣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管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内涵)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管理学基础说课稿 可下载 可修改 优质文档

《管理学基础》课程参赛说课稿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 《管理学基础》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管理的原理、方法形成管理技能,而且为市场营销专业后续的渠道管理、客户管理等课程奠定基础。 通过《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可以使营销学生认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性质和作用;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理解和掌握管理的职能、手段、方法和工具。同时要密切联系企业实际,在实习和实践中努力提升现代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实际的管理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到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出既能“管人”又能“管事”的优秀基层管理人才。 《管理学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基本理念 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管理能力为根本”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课程设计原则,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基层管理岗位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基层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能“管人”又能“管事”的基层工作的管理能力。 2.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及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 (2)掌握管理四大关键能力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初步具备计划与决策的能力; (2)初步具备组织与人事的能力;

(3)初步具备领导与沟通的能力; (4)初步具备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现代管理意识和管理素养; (2)具备勇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3)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选取课程内容: 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了“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的教学体系。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过为主线进行设计。 ●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主要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是本门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贯彻教育理念,服务培养目标,体现高职特色,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蓝本,是反映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果的最系统的文本,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与控制、课程改革与质量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课程的教学根据教材各部分的意义和作用分为三大模块,即:管理基础模块、职能与实务模块、企业职能管

《财务管理学》第三次作业.doc

财务管理学第三次作业及参考答案 (考察范围:第七章至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与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余额无关的是()。 A.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 B.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 C.企业销售水平 D.企业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 答案:C 解析:企业为应付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余额基于预防动机,它主要取决于: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程度、企业临时举债能力的强弱、企业对现金流量预测的可靠程度。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B. 信用标准高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C.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 D. 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通常决定于“5C”系统 答案:B 解析:如果企业把信用标准定得过高,将使许多客户因信用品质达不到所设的标准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其结果尽管有利于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但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销售收入的扩大。 3、在确定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中,()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A.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 B.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短缺成本 C.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管理成本 D.现金短缺成本与证券变现的交易成本 答案:B 解析:在确定现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式中,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与现金短缺成本之和最低时的现金持有量为最佳现金持有量。

4、各种持有现金的动机中,属于应付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随机波动的动机是()。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长期投资动机 答案:B 解析:预防动机是企业为应付意外紧急情况而需要保持的现金支付能力。 5、企业设定客户的信用标准时,不必考虑的因素是()。 A.客户的信誉 B.客户的偿债能力 C.客户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 D.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答案:C 解析:固定资产变现能力不属于要考虑的范围。 6、企业为了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可采取()。 A.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B.使用现金浮游量 C.加速收款 D.推迟应付款的支付 答案:A 解析:力争现金流量同步可以使其持有的交易性现金余额降到最低。 7、建立存货保险储备的目的是()。 A.在过量使用存货时保证供应 B.在进货延迟时保证供应 C.使存货的缺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 D.降低存货的储备成本 答案:C 解析:研究保险储备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合理的保险储备量,使缺货或供应中断损失和储备成本之和最小。 8、以下关于现金的日常管理不正确的是()。 A.建立现金交接手续,坚持查库制度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

管理学基础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段时间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经管专业的学生,我认为管理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的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 谈其事,必先谈人。那就先说说我自己吧。我的态度是没有把它当做一门选修课,而是一门我的必修课。我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它对我来说就是一门专业课。 管理学潜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首先就一个学生而言,他在学习中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通过制定一份计划(或长期或短期)。然后通过这份计划控制自己,并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时间,还要有效的选择合适的信息,从而达到自己的计划目标,取得成功。又或者一个人的一生必须经过自己的规划、组织;要不然这一辈子将碌碌无为。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 在管理学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动所引出的一切问题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个推动力并将继续推动这个社会的发展,且长期影响着人类社会。总之,管理学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并且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学科,索然形成学派的时候较短;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对于这门学科,短短的几段文字表达、看书都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创新、累积和学习中国和外国的好的管理经验,这样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断的实践才能完整的去体会、感受这一门博大精深的管理艺术。 有计划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于其具体实践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峰,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载着收获、芬芳、失意、磨砺。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学习了这一段时间的管理学,带给我很多心得体会,我也将会应用于今后的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收获。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