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MASTER DEGREE

论文题目: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

----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英文):The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arket Structure

The Case of Shanxi Coal Reorganization 作者:刘 博

指导教师:李军林 教授

2010 年 4 月 20 日

论文题目:

(中文) 中国煤炭市场结构分析 ----以山西煤炭重组为例

(外文) The Analysis of China Coal Market Structure

The Case of Shanxi Coal Reorganization

所在院、系、所: 经济学院

专业名称:

政治经济学

指导教师

姓名、职称: 李军林教授

论文主题词:煤炭供给 资源整合 古诺模型

学习期限: 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

论文提交时间: 2010年4月20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刘博日期: 2010年4月16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人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签名:刘博导师签名:李军林日期: 2010.4

摘 要

煤炭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占了大约70%。我国多煤少油的自然能源格局决定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不会动摇。我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其能源消费占全球总量的10%,并且是世界第一大煤炭消费国。据预测2010年我国煤炭的需求量可能达到28-33亿吨。因此,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个特殊的地位决定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以山西煤炭资源重组为案例,分别论述我国煤炭市场结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山西长期以来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能源生产基地,其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在2009年以前一直是煤炭产量最高的省份。但是,山西的煤炭产业存在着国内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煤炭企业呈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整体利润水平偏低,煤炭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因为山西省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煤矿中乡镇煤矿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其中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占矿井总数的80%以上,从而导致了全省煤炭产业市场竞争的无序和低效性。

为了扭转煤炭行业“多、小、散、乱”的格局,就必须实行大集团战略。横向比较国际煤炭企业,他们都实施了战略性重组,建立大型煤炭销售跨国公司,并且生产趋向集中化、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进而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市场结构来讲,煤炭资源重组可以有效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小而分散的煤炭企业大多实行粗放式经营,其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因此,煤炭产业资源重组具有着其必然性。

因此,政府部门从政策角度对煤炭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早从1998年起,国务院就做出了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小煤矿的决定,试图将煤炭产业的发展由无序纳入有序的轨道。尤其是2008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

于下达“十一五”后三年关闭小煤矿计划的通知》及2009年8月国家安监局等14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煤炭整合做出了具体的任务指标,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把全国小煤矿数控制在1万座以内。这恰恰赐予了地方政府执行重组整合任务的一把“尚方宝剑”,同时,也从根本上为想做出政绩的地方一把手们和负责煤矿安全的官员增加了动力。

但是,由于山西在我国煤炭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整个煤炭市场的供应产生很大影响。为了保障煤炭的短期供应平衡,择时是至关重要的。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而来并对煤炭市场造成重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时机。金融危机一方面大幅减少了下游行业对煤炭的需求,有利于缓解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煤炭企业的盈利空间,为整合重组减少了阻力。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行下,在从去年4月份开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进展迅速。省内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全省煤炭行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矿井数量由2598座减少到1053座,年产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形成了中煤、阳煤、晋煤、同煤、潞安、焦煤、山西省运销和山西省煤炭进出口这八大煤炭企业集团。并且,整合的积极效果在年底就已经初现。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煤炭企业的这次大规模重组很大程度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有利于大型企业集团对市场数量和结构的把握,使煤炭需求与总量供给基本匹配,进而保持煤炭总体价格的稳定。

在定性的分析了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必然性、有利条件、契机及目前获得的成果之后,本文接着对煤炭整合的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古诺模型分析多寡头市场中大规模的企业整合重组带来的利润改变。模型的结果证明无论是线性需求古诺模型还是双曲线需求古诺模型,整个煤炭行业的利润都随着行业内企业数目的减少而增加。除此之外,在双曲线需求古诺模型的框架下,得出只有大多数企业,即56.574%的企业进行了兼并重组,重组才能产生协同收益,重组才是有利可图的结论。这从另一个角度对政府全力推动大规模煤炭资源整合行动进行了肯定。

在山西这场煤炭重组中,政府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要充分理解政府执

行力度如此之大的原因,就必须分析政府在这次行动中的利益驱动来源。本文把政府的动力因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来自于官员们在这次行动中获得的政绩表现及政治前景。山西煤炭重组在“十一五”煤炭规划中势在必行。地方一把手们在政策的压力及促进下,有着充分做出业绩的动力,以此获取更好的政治前途。同时,对负责煤炭安全的官员来讲,意义更大。通过煤炭资源重组,小煤矿全部由大集团接受,依靠大集团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矿井安全将更有保障。煤炭的安全监管职责下放给了大型国有企业,从而地方官员的问责压力无疑会大大减轻。第二个部分来自于地方税收的增加。以前私营煤矿普遍存在着虚报煤炭产量,进而偷税漏税的问题。通过资源重组,由大型国企统一纳税,可以大大减少偷税漏税的情况,增加税收。总的来说,这次煤炭资源重组不但为政府官员的仕途铺平了道路,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税收,可谓好处多多。

这场由政府大力推动的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对社会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解决了当地长期以来的“官煤勾结”的问题。“国进民退”的产业大变革终结了小煤矿,大集团的管理制度与程序完善,运行规范,无需与地方官员发生私下交易,因此彻底铲除了官员腐败的土壤与温床。另一方面,政府的介入扭曲了市场运行规律,存在“强买强卖”的现象。作为卖方的小煤矿主没有话语权,交易价格完全由大集团掌握,这存在着侵占个人财产的嫌疑。更严重的是,由于兼并所需的资金巨大,大集团短期内拿不出资金,对赔款能拖就拖,并不按照合同办事。这不但严重打击了民间投资热情,扰乱市场秩序,而且为其他省份进行煤炭重组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关键词:煤炭供给,产业结构,资源整合,古诺模型

Abstract

Co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which consist of about 70% of one-time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Due to the status that our country has plenty of coal but lack of oil, coal industry will continuously play a key role in the whole economy in the future. Right now China is the second biggest energy consumption after U.S. in the world, taking 10% energy in the world, and the No.1 consumer in coal consumption. It is forecasted that China will consume 2,800,000,000 to 3,300,000,000 tons coal in 2010. In summary, coal industry is our cornerstone for country energy safety and the basi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special status determin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quite important for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Taking Shanxi for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market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coal industry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pect respectively.

For a long time, Shanxi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al production base, which is the largest producer before 2009 and produces about 25% coal of China each year. However, Shanxi coal industry also presents common problems as other coal provinces. They are irrat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low labor productivity, vicious competition among coal companies, and low overall level of profit, low coal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utstanding safety problem. All these problems are due to low coal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in Shanxi, where small coal companies take a large percentage. For detail, small coal mines, whose production capacity below 300,000 tons consist of 80% in Shanxi causes the whole coal market disorderly competition and inefficiency.

In order to reverse this improper pattern, Shanxi has to take large group strategy. Horizontally comparing with international coal companies, they all have chosen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built large international coal sales companies, and production tends to centralization,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so as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rom the view of market structure, resource reorganization in coal industry coul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taking market risks. For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ost of small and dispersive coal companies conduct extensive operation, causing low resource recovery rate and serious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us, the resource reorganization in coal industry has its own inevitability.

Therefore, government made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plan for coal industry. Early in 1998, State Council made a decision to close illegal and irrational layout small mines so that coal industry can go to healthy road. Intense policy helped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conduct large scale of reorganization and motivated government officers.

However, every action Shanxi takes will impact the coal market supply due to its important status in China. In order to keep short-term supply balance, timing is quite essential.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hurt China coal industry heavily but also brought a good opportunity for Shanxi to conduct coal reorganization. As financial crisis reduced the coal demand from downstream industries and decreased the profit space for coal mines, all these reduced resistance of the reorganization.

Under the help of local government, Shanxi coal resource reorganization has made big progress since April 2009. Within the province, the structure of coal industry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Number of coal companies has reduced from 2,200 to 130, and coal mines have reduced from 2,600 to 1053. All coal mines whose capacity under 300,000 tons are eliminated. Eight coal groups are formed. In addition, the positive effect has shown out. At the end of 2009, Shanxi coal production reached the historical high level and number of coal mine accidents dropped 40%. This reorganization greatly increased coal industry concentration, which helps large coal groups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arket so as to balance supply and demand, and finally keep the price of coal stable.

After qualitatively discussed the reorganization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the

article moves on to analyze the benefit of the reorganization quantitatively. Cournot model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profit from reorganization in this monopoly coal industry. The result of Cournot model proved that the profit from the whole industry increases while the number of coal companies decreases under both linear demand and hyperbola demand model. Besides, with the frame of hyperbola demand Cournot model, the benefit of reorganization will only be achieved when more than 56.574% companies involved. This prov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Shanxi reorganization from another aspect.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government motivated reorganization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has two main effects for the society. On one hand, reorganiza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corruption in coal industry, which has presented quite a long time. The reorganization of coal industry combined small coal companies with bigger ones, completely eliminating the environment of corruption. Because big coal groups has mature management and do not need to make transactions with local officers. On the other hand, local government got involved heavily in the reorganization, distorting market rules. Small mines’ owners didn’t have power to decide transaction prices, which are totally determined by the acquirers. This could lead to plunder private fortune. The even worse thing is that big groups couldn’t get out of such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immediately so that they didn’t conduct as the contract said. This phenomenon not only hurt the enthusiasm of private investment but also brought resistance for the reorganization in other coal province.

Key words: coal supply, structure of industry, resource reorganization, Cournot model

目 录

第1章 导言 (1)

1.1研究背景介绍及选题意义 (1)

1.2研究现状及创新 (3)

1.3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 (4)

第2章 我国煤炭市场概况 (5)

2.1世界煤炭资源概括 (5)

2.2我国煤炭市场特点 (9)

2.2.1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9)

2.2.2 我国煤炭生产情况 (11)

2.2.3 我国煤炭运输状况 (12)

2.2.4 我国煤炭价格机制 (13)

2.2.5 我国煤炭进出口 (14)

2.3山西煤炭市场特征 (15)

第3章 山西煤炭资产重组 (16)

3.1山西煤炭行业弊端 (16)

3.2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益处 (17)

3.3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有利条件 (18)

3.4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契机 (20)

3.5山西煤炭资源重组的成果 (23)

3.6山西煤炭资源重组中政府部门的动力分析 (26)

3.7山西煤炭资源重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借鉴意义 (26)

3.7.1 对于“强买强卖”的质疑 (26)

3.7.2 关于“国进民退”的忧虑 (27)

3.7.3 对其他各省的借鉴意义 (28)

第4章 煤炭重组利润分析 (30)

4.1线性需求古诺模型 (30)

4.2双曲线需求古诺模型 (31)

4.3寡头企业兼并均衡点 (32)

第5章 结论性评述 (35)

5.1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总结 (35)

5.2资源重组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36)

参考文献 (38)

致 谢 (41)

图表索引

图1-1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占比 (1)

图2-1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6)

图2-2 2009年各煤种产量分布 (10)

图2-3 2009各煤种累计产量增速 (10)

图2-4 中国煤炭生产量及增速 (11)

图2-5 固定资产投资 (12)

图2-6 中国煤炭进出口概括 (14)

图3-1 中国原煤产地分布 (21)

图3-2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 (23)

图3-3 八大集团的“势力范围” (25)

表2-2 Production: Million tonnes oil equivalent (7)

表2-1 2008年年底煤炭探明储量 (8)

表3-1 针对煤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9)

表3-2 整合前后矿井及产能的变化 (24)

表3-3 主要产煤省份整合规划 (28)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介绍及选题意义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我国“油气资源短缺而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长期以来保持“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特征。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原煤消费占比从1953年的94%逐步下降为2008年的69%,而原油、天然气、水核风电的消费占比在2008年分别增长至19%、3%和9%。但是,我国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从2004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一大煤炭消费国,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国内煤炭需求将达到28~33亿吨。因此,煤炭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很确定的说,我国煤炭市场的稳定与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

图1-1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占比

数据来源:CEIC Data

要保证煤炭的可持续供应以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就必须走出一条煤炭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准确的对我国煤炭供给市场结构的分析,进而有效的帮助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的煤炭能源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回顾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活跃,因此对作为基础能源的煤油需求剧增,煤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原因。因此,国家放宽了对煤炭行业的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煤矿的同时,大力鼓励发展城乡中小型煤炭。在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煤矿的八项措施》,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煤矿和小煤矿”,倡导“大中小煤矿并举”的政策。之后,又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其结果是我国煤矿数量迅猛增加,产量大幅上升,但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1997年底,我国大小矿井共有大约6.4万处,其中接近94%是小矿井。

第二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由于前一阶段的粗放型管理政策引导,煤炭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质量很低。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端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之中。从1996年第二季度起,我国出现了煤炭供大于求的局面,并且一直持续到2000年。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经营困难。针对这个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颁布相关政策,对整个煤炭行业进行整顿。

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煤炭产量过剩的问题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开始得到解决,产业集中开始加快进程,现在基本上供给保持相对平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逐步对煤炭市场价格进行开放,预计2010年取消政府指导价格,市场将逐渐成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力量。但是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的同时,又离不开国家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我国开始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因为煤炭这种矿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一方面要保证工业上的供给,另一方面更要确保长期的能源储备。在消耗煤炭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低碳经济时代已经

开始,必须通过产业整合、技术提高,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近期,由山西省政府主导的煤炭整合已经接近尾声,为其他地区做出了表率。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这场整合运动的效果,对今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方向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创新

目前大多数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文章都是运用回归、方程组等模型分析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状况、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和预测问题。仅有少数文章谈到煤炭的供给结构,但是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

比较早研究煤炭企业重组的是仵自连(2006),其阐述了煤炭企业重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分析了当前煤炭企业产业重组的有利条件基础之上,探讨了煤炭企业重组的具体思路。陈东红(2008)在系统的分析了煤炭区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总结出煤炭区域的产业集聚性与系统性特征,提出了煤炭区域具有规模经济发展优势与趋势的结论。张星星、孙璐(2009)运用SCP 分析框架,分析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市场结构的最优选择,并提出我国政府应该大力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推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并完善退出机制的建议。

这里本人根据我国煤炭企业同质化很高的特性,选择产量决策模型--古诺模型①,在充分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的研究正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山西煤炭资源重组。

本文试图分析多寡头煤炭市场中大规模的企业整合重组带来的利润改变,因此着重研究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古诺一个半世纪以前提出的寡头市场模型,是寡头市场的产量决策模型。模型指出:寡头竞争的总产量大于垄断产量的原因在于每个企业在选择自己的最优产量时,只考虑对本企业利润的影响,而忽视对另一企业的外部负效应。因此,个体理性不一定能达到集体理性。理性个体间通过博弈而不是通过合作达成的均衡常常是一种低效率的均衡。所以,这

①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的,是纳什均衡应用的最早版本。古诺模型通常被作为

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里可以推断,通过煤炭行业内企业的兼并重组,减少企业数目,进而产业结构趋向垄断,可以提高煤炭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

1.3 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

本文从煤炭发展现状和特点入手。在第二章中,首先论述了世界煤炭资源生产及消费情况;其次,对我国煤炭市场进行了比较细致的介绍,比如煤炭在我国的地理分布、近些年来的生产、运输、价格机制以及进出口情况。本文试图通过全面的掌握我国特有的煤炭市场运行机制,为更好的理解山西煤炭资源重组打下基础。

第三章是对山西这场煤炭资源重组进行定性分析。主要从山西煤炭行业现状、资源重组的必然性、目前已具备的有利条件、重组的契机、对煤炭产业格局的影响、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关于重组的利益来源,及对其他省份的借鉴意义进行论述。

第四章在上文的基础上,运用多寡头古诺模型对煤炭整合重组的经济效益做定量的分析,得出重组有利于提高我国煤炭产业利润,并且只有大多数企业参与进重组中,经济效益才是明显的结论。这个结论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这次政府主导的山西煤炭资源重组。

第五章是对这次整合重组做了些结论性评述。通过分析政府在整合中的利益驱动因素,重组对整治腐败风气以及低碳减排的正面作用,希望对进一步推进煤炭全国范围的整合提供帮助。

第2章 我国煤炭市场概况

2.1 世界煤炭资源概括

人类对煤炭的利用历史悠久,煤炭不仅是重要能源,也是特别重要的化工原料。煤炭中最重要的是无烟煤①,含碳量一般在90%以上;其次是烟煤②,含碳量在75%~90%之间;再次是褐煤③,含碳量60%~70%。

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储量估计为1.083万亿吨,按目前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供开采200多年。然而,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煤炭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温带和亚寒带地区,其中70%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从下面的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可以看出:

①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深的煤,含碳量最多,灰分不多,水分较少,发热量很高,可达25000~32500kj/kg,

着火和燃尽均比较困难,燃烧时无烟,火焰呈青蓝色。

②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它是由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煤种,其煤化程度高于褐煤,低于无烟

煤。烟煤又分为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肥煤、长焰煤等等。

③褐煤的特点是水分大,比重小,不粘结,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多为发电燃料,也可作气化原料和锅

炉燃料。

图2-1 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图

图片来源:BP能源数据2009

世界煤炭资源地理分布以两条巨大的聚煤带最为突出:一条横贯欧亚大陆,西起英国,向东经德国、波兰、原苏联,直到我国的华北地区;另一条呈东西向绵延于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比较丰富的有澳大利亚、南非和博茨瓦纳。

世界煤炭探明储量的90%集中在美国(28.9%)、前苏联(27.4%)和中国(13.9%),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和南非3个国家共占20%。但是,各个国家的开采与能源消费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这导致了煤炭前景的巨大差异。从储产比①这个单项指标看,美国(224),澳大利亚(190),前苏联(433)和印度(114)均远远高于中国的41。中国煤炭探明储量全球第3,但是储产比确是倒数第9。这是由于近些年重化工加速发展以及资源产品涨价等因素,我国煤炭生产增速加快,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最新Wind数据预计,2010年中国煤炭年产30亿吨,但供给缺口仍近30%,可见我国单位GDP煤消耗量之高。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必须相当谨慎的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

①储量/产量(R/P)比率—假设将来的产量继续保持在某年度的水平,那么用该年年底的储量除以该年度

的产量所得出的计算结果就是剩余储量的可开采年限。

分散化和能源消费结构合理化,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

表2-1 Production: Million tonnes oil equivalent

料来源:2009世界能源委员会

表2-2 2008年年底煤炭探明储量

图片来源:BP能源数据2009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中国大陆钢结构概况分析

中國大陸鋼結構概況分析 金屬中心產業資訊與企劃組林偉凱一、前言 在中國鋼產量超過1億噸後,官方適時地在建築業中提倡使用鋼結構,不僅制訂了一系列的積極發展的方針,也編製了一些相應的規範、規程及計算軟體,促使建築鋼結構的發展出現蓬勃發展的局面。 二、鋼結構產品應用概況 近幾年來,鋼結構業由於具備品質好、造價低、重量輕、施工週期短、可回收再利用、利潤高等優勢,吸引大批企業投入。根據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國內鋼構廠已超過1萬家以上,其中較具規模者也有1百家以上,主要分佈在五大區域,即上海、蘇杭、天津、粵閩和北京。中國大陸鋼結構產品的應用可分為三大類來說明: 1.高層鋼結構 高層建築鋼結構近年在中國大陸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80年代建成的11幢高層建築鋼結構最高為208公尺。90年代以來正在建造或設計的高層建築鋼結構共約52幢,其中最高達460公尺。最近在大連興建的遠洋大廈鋼結構(高度188.8公尺),從設計、製造、安裝和材料全都由中國國內廠商承包與供應,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大陸廠商興建超高層鋼結構的能力與技術水準已經相當進步。正在建設和正建成的高層鋼結構,總建築面積達350多萬

平方米,用鋼量約有40多萬噸。中國大陸90年代新建的高層鋼結構建築如【表1】與【表2】所示。大跨度空間鋼結構 其中以網架工程發展的速度較快,技術也較為成熟。早在80年代初期,官方就已制定「網架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JGJ7-91,編製網架結構標準。此外,網殼建築也已在中國大陸廣泛應用。而懸索及斜拉結構、膜和索膜結構在中國大陸的應用也不少,主要用於體育館、車站等大空間公共建築中。其他大跨度空間鋼結構還包括立體桁架、預應力拱結構、弓式結構、懸吊結構、網格結構、索桿雜交結構、索穹頂結構等在中國各地均有實例。 表1中國大陸90年代已建成高層鋼結構建築 高度單位:公尺,建築面積單位:萬平方公尺,使用鋼材數量單位:噸

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

一、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比例关系不协调,供求不平衡等,得到基本解决。一些新的特点呈现出来。观察和分析产业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新对策,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图: 表中数据大体表明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从产业变动的整体态势来看截止到2009年中国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但是其产值比重 仍明显大于第三产业。这表明,中国已从传统的农业国变为门类齐全、初步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情况,并初步完善了机构合理化的任务。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突出矛盾 我国在“十五”以前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抑制通货膨胀、实现总量平衡的宏观调控任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相对突出出来。到了“十一五”后期这种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也包括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还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都存在着极为不合理的状况。特别是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更加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程度更加严重。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除了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点名”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行业以外,还有一些行业或产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甚至于有的新兴产业也不例外。比如,新能源产业是我国亟待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过于看重新能源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都在“一哄而上”。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18个省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甚至有的把新能源当做支柱产业来发展。“一窝蜂”发展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会为未来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设置障碍。 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有的现象,也不是我们今天才遇到的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这30年中,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十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一直在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懈的“斗争”,比如,差不多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

世界煤炭贸易形势及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75185084.html, 世界煤炭贸易形势及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作者:刘青莲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第12期 摘要:21世纪,人类在正常生活、日常工作、生产制造方面都越来越离不开矿产资源, 对于矿产资源产量特别是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煤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能源之一,在我国储藏量最高、分布最广,我国的能源消耗来源也主要以煤炭能源为主。由于我国天然气、石油资源较为匮乏,国家的发展主要依靠煤矿资源,所以我国煤炭的进出口政策、煤炭产量、消耗量、进出口政策都对世界煤炭贸易形势有着巨大的影响,反之亦然。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世界和国内煤炭贸易的具体形势,分析j-~-界煤炭贸易形势对中国煤炭市场的影响有 哪些。 关键词:世界;煤炭贸易;中国;煤炭市场;影响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8-0162-01 一、目前世界煤炭貿易形势 (一)世界煤炭分布状况 煤炭资源是全球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资源。目前煤炭资源在地球的储量约为一万亿吨,按照目前的煤炭消耗速度推算,还可供人类使用两百多年。从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北半球的储量远高于南半球,北半球的储量是南半球的两倍有余,在各大洲中数北美洲和亚洲储量最高,各占了百分之三十和百分之六十。从国家的角度统计来看,美国和俄罗斯的储煤量占据前两位,中国和印度分列三四位。美国生产的煤炭热值较高、含硫量较少,俄罗斯的煤炭资源储备多元而又丰富,品种齐全,但分布较不均匀,集中在亚洲区域,而中国虽然煤炭储量大,但相对地较为富煤缺油少气,因此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 (二)全球煤炭贸易发展趋势 从近年来煤炭贸易量和进出口价格的变动可以发现全球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由于部分国家认清煤炭资源是本国的主要能源,所以更加注重国内需求,因而限制煤炭出口,出口比重下降。井口比重增加;其二,世界煤炭行业正在实施战略重组,一些国家的大型煤炭企业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重组、整合为几家大型跨国煤炭贸易公司,这些企业也掌握了全球大部分煤炭进出口;其三,随着人们认识到煤炭资源的重要性,各国也都越来越注重国内煤炭的储有量,世界煤炭价格必将趋于上升态势;其四,亚太地区在世界煤炭贸易的占有比重会不断提高,这是由于以中国的印度为首的国家,由于经济的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量增长,从而带动亚太地区煤炭贸易的发展;其五,各国对于煤炭业都在加快海外投资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报告(精品文档)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农业结构现状、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对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1、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用依然很重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340506.9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3%,46.3%,43.4%。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没有动摇; 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我国农业产值结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60361.0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30611.1亿元,占总产值的50.71%,林业为2359.4亿元,占总产值的3.90%,牧业产值为19468.4亿元,占总产值的32.25%,渔业产值为5626.4亿元,占总产值的9.32%。 3、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有限。农作物南方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经济作物南方主要是油菜、烟草、甘蔗,北方主要为大豆、甜菜。农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小。 4、各地区农业结构普遍趋同,专业化生产程度较低。这种现象在我国农业结构中长期普遍存在,而且农业经营方式粗放,土地束缚了大量劳动力。其产生与我国传统农耕文明和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5、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但农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可低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行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目共睹: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作物、园艺产品面积增加,畜牧水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工的格局已见雏形。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人,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方结构调整还存在盲目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6、农业结构地域布局受自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双重制约。自然条件对我国农业结构的地域布局影响较大,如气候条件(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季风的不稳定性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量)地形条件(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使我国农业布局存在地域在多样性)。国家对农业的相关政策对农业结构的影响也较大,如种植补贴和养殖补贴对我国农业结构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作物的比重小,且市场价格不稳定.花卉、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尚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低;二是饲料作物比重小.在我国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二元的种植结构的影响,大多数农民还认识不到饲料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推广饲料作物的生产很困难,这给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障碍;三是养殖业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

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中国著名钢结构工程简介

1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简介 工程地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东侧 承建单位: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建设单位: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工程造价: 建筑面积:132.6万m2 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45.5m 幕墙类型: 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 开工日期:2004年3月28日 竣工日期:2007年12月25日 工程简介: 1、工程基本情况 北京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位于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东侧,采用了“国际征集、专家论证、社会公示、国家批准”的优选设计方案。建筑造型新颖独特,金顶红柱,庄重大气,体现北京的文化特色,展现了国门的崭新形象。同时服务于第29届北京奥运会。 3号航站楼由T3A、T3B、T3C和一座停车楼及交通中心等四个独立单元组成,主航站楼T3A建筑面积51.5万m2,地下两层,地上五层, T3A主航站楼为3号航站楼的核心,包括了所有国内和国际旅客使用的值机、候机、迎客空间、行李分检设施、中转设施,以及供国内旅客出发、到达使用的空侧设施。工程于04年3月28日开工,07年12月25日竣工。 2、工程的特点、难点和科技创新点 本工程建筑规模宏大,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单体建筑,功能复杂、先进,施工工期紧。T3A 航站楼建筑面积达到51.5万平方米,绑扎钢筋21万吨、浇筑混凝土75万方、安装玻璃幕墙14.6万平米、钢结构安装4.2万吨,工程量巨大。三号航站楼功能定位为东北亚地区的枢纽机场,设计功能先进、完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涵盖了常规的机电和弱电系统、高速行李输送分拣系统、国内首次采用的旅客捷运系统、以及机场航站楼特有的航班显示、引导表示、引航导航、安检监控等40余项。同时为满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需求,施工工期与国外同类机场相比,施工工期缩短近2年时间。为确保工期,总承包采用总进度计划、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的4级网络计划管理,确保计划具有操作性和指令性;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大平行、小流水”施工原则,保证工序合理搭接,有效保证了施工工期要求,仅用3年9个月完成了国外同类机场需要6年的施工任务。 专业分包单位多,施工协作单位多,加强总包协调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点。本工程功能先进,特别是行李系统、捷运系统现代化程度高,由国际专业承包人施工,再加之金属屋面、幕墙、精装修、弱电等分部分项工程,专业分包单位多达170余家。在航站楼施工同时,站坪、跑道、室外市政管线等配套设施同步施工,施工协作单位多达40余家。保证整个航站楼工程按照总进度计划有机、协调施工,总承包采取区域化负责制、建立现场巡视例行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如何,在新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政策作用的空间有多大,其未来走向是什么,都是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在对中国过去产业结构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在WTO背景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走向。 一、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绩效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中国基本上遵循了苏联模式,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政府利用严格的价格管制、强制命令等行政手段优先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重工业部门,使得重工业迅速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在当时严酷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是符合历史和逻辑的必然选择,也为我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但是,重工业的超前发展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制约了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时,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矫正畸形的产业结构,协调各产业部分的发展,政府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先后出台了轻纺工业优先发展政策、促进“短线”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和限制“长线”的加工工业发展的政策。从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看,促进农业和轻纺工业发展的政策效果显著。到1982年,我国粮食和工业消费品长期供应紧张的状况已有根本改变;促进“短线”产业和抑制“长线”发展的政策效果就十分有限了。在整个80年代,尽管国家鼓励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并在资金、物资、能源、交通等方面进行扶植,但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却始终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瓶颈”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反,国家限制发展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加工工业却不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产业结构失衡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之后,国家在继续坚持执行“促短限长”的结构调整政策的同时,开始重视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在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有重点地开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产品,努力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有计划地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及“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七五”计划执行的结果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严重,新兴产业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的进展十分缓慢,产业政策目标基本没有达到,以至于“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与“七五”极为相似。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加工工业因其经济技术特性成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中小加工企业迅速大量涌现,“八五”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没有得到执行,而且加重了业已存在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低度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被迫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以实现国民经济“软着陆”。 “九五”期间,我国在成功实现国家经济“软着陆”的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技术相对密集产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尤其是技术密集度高和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的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上升。1999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制造业的比重已高达8%。200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了33.7%。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基础设施、通讯设施和交通运输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家用电器已经成长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国内现状分析 ----周航(20120717)、曹勇(20120735)、董奇伟(20120732)、郭孜涛(20120739) 摘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发展需求,BIM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虚拟设计平台,本文介绍我国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现状及未来发展。 引言 20世纪70年代至今,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结构住宅在全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深入的发展,总体走向成熟。这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的科研和工程应用起步较早,工业化水平已经很高。迄今为止,国外钢结构住宅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住宅体系,并且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面的研究已经进入对住宅体系灵活性、多变性的研究阶段。这对我国住宅钢结构体系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发展现状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适应工业化需求,且抗震性能优越、施工周期短、钢材可回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我 贰

国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钢结构住宅的仅占了很小一部分,这其中既有人们传统观念难以接受的问题,也有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自身的问题。 1.1 政策背景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具体提出了发展钢结构的要求。国务院(1999)第72号文件更是为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及其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该文件明确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扩大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行业背景 2003年以来的大规模行业投资造成的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2年新开工面积负增长以及施工面积连续数月增速下降而压制了需求,国内外经济疲软导致家电、船舶、机械等涉钢商品消费萎靡。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挤压下,钢铁行业已由微利运行进入亏损状态。虽然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好转,下游需求的整体好转支撑钢价逐步上涨,但总体来说,现阶段是一个发展钢结构住宅的好时机。 1.3 发展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还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在国内起步更晚,观望者多,需求量少,实施者少。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高层建筑的增多,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 叁

中国农业现有的结构和发展水平

中国农业现有的结构和发展水平 姓名:周培璐学号:M140404615 专业:农经管理一、中国农业结构分析 1978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业结构单一。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综合经营的发展收到了严重抑制。在改革前的近30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甚微,这一结构突出了“三个为主”,即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生产又以高产作物为主。这一结构的核心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长,因此,这个时期的农业结构可称为单一的粮食型结构(见表1)。 表1 改革以前的中国农业生产结构(% )

表2中国农业总产值及构成 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此段时间内,以上年为基准计算指数,到2012年,种植业比例和 林业比例减少,牧业比例和渔业比例增加。以1952年为基准计算指数,农林牧渔产值所 占总产值比例都在缓慢增加。 表3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 指标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农产品产量 (万吨) 粮食50160.3 52870.9 53082.1 54647.7 57120.8 58958.0 谷物45632.4 47847.4 48156.3 49637.1 51939.4 53934.7 #稻谷18603.4 19189.6 19510.3 19576.1 20100.1 20423.6 小麦10929.8 11246.4 11511.5 11518.1 11740.1 12102.3 玉米15230.0 16591.4 16397.4 17724.5 19278.1 20561.4 豆类1720.1 2043.3 1930.3 1896.5 1908.4 1730.5 薯类2807.8 2980.2 2995.5 3114.1 3273.1 3292.8 油料2568.7 2952.8 3154.3 3230.1 3306.8 3436.8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我国产业结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时期,急需国家政策的制约目前而言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错位。 (2)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3)高增长新生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我国缺乏高增长性、带动力强的支柱行业,这是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的IT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由于相关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其中的泡沫十几分严重,更是由于08年的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导致今年的高增长行业的不堪一击。 (4)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用三种国际上常用的指标衡量,我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比同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低10~17个百分点,而且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扭曲,没有正确的政策来制约,从而使得服务行业目前而言一片混乱。 (5)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口众多,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国土、资源、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等问题,是其它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我国如果模仿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消费模式,我们自己和整个世界都将难以承受。 二、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尽管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经历了不断开放的过程,但中国的产业结构政策整体上仍然是在封闭或准封闭的环境下推行的。如果说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那么,“入世”作为外在的强制因素,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的功能,而且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构成和资源在不同产业间的配置。 1.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空间的影响。一国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管理贸易,包括采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方式限制同类商品的进口和用财政补贴、政府出口信贷等方式鼓励出口;二是优惠措施包括政府投资、优惠贷款、优先满足政府扶持的产业引进技术、进口原材料对外汇的需要等。在相对封闭的经济条件下或者在能够得到发达国家包容的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能够运用这两种政策工具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再包容并转向关注经济竞争和要求严格执行世贸组织规则的今天,管理贸易和优惠措施等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都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从管理贸易看,WTO的一系列规定基本上取消了各成员国独立的贸易政策权。在WTO的非歧视贸易原则框架下,中国已不可能用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和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各种非关税保护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在失去管理贸易政策工具的情况下,以发展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为基本内容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当程度上也就无法实行。同样,在WTO的框架下,各种旨在扶植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的优惠措施也在

中国钢结构发展历史的详细解析

中国钢结构发展历史的详细解析 中国钢结构的发展史,清晰地记录了国家从限制用钢到鼓励用钢政策的调整,这也为钢结构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政策环境。钢结构行业包括设计与施工(制造、安装),其中设计居于首要位置。钢构设计的第一步是正确选择结构方案,方案选择正确,钢结构才会更好地具有建筑节地、节能、节材、经济、适用、美观等优势。 未来十年将是世界钢结构行业调整格局和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实现世界钢结构大国和强国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在钢铁、船舶制造,高铁建设中,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正在努力向钢结构第一大国前行。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现在到2020年,这一时期可以被看作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从长远来看,国际经济大势对中国国力的增强是有益的。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可以被看作中国的战略转型期。中国经济体制各方面的转型都将在这一时期内更加深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会发生系统的、根本的转变。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不再单纯围绕GDP,而是要综合生产方式、创新成果、研发能力、运行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衡量。 一、钢结构产业发展应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作为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应制定国家“钢结构产业振兴规划”。首先,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应继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增

加研发资金投入,加紧出台、落实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采用钢结构建筑产品,例如: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大型桥梁等。大力提倡学校、医院、机场、车站、体育场馆等建筑钢结构化,并将以上建筑用钢列入国家储备用钢。呼吁政府部门给予中国钢结构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多施展的机会,使大多数企业可以参与各类钢结构工程,充分发挥钢结构节能的作用。 二、钢结构产业的企业战略 设计层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局面,钢结构建筑越来越高,规模跨度越来越大,造型越来越新。钢结构设计者应遵循少费多用的结构哲理,以最少的结构提供最大承载力。结构设计者应把建设结构用钢视为设计水平的最高境界。我国近年来的一些建筑追求怪异,实际做出来不但水平不高,而且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好的钢构往往构件布局简明、传立路径短捷、结点小型化,展现现代钢结构的魅力。面对愈演愈烈的国际化竞争,加强总体设计能力建设,包括引进国际化设计团队在内的企业设计实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的方案是——国际化的思维、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希望国家尽快成立具有世界级水平的钢结构设计院所,满足我国迅速发展的钢结构产业需求。将“绿色、低碳、节约用钢”的设计理念贯彻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在过去,用专业眼光看待建筑设计,它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和学问。但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领域越来越凸显艺术与建筑的高度融合。并且,建筑外型的优雅与内部结构的精密也互为表里,映衬着一个国家

《中国农业科学》结构模版

《中国农业科学》原创性研究论文写作结构模版小二黑居中 孙雷心,路文如,5楷居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北京□100081) □□摘要:【研究目的】30—5 0字,小5宋,下同□□□□□□□□□□□□□□□□□□□□□□□□□□□□□□□□□□□□□;【方法】30—50字□□□□□□□□□□□□□□□□□□□□□□□□□□□□□□□□□□□□□□□□□□□□;【结果】核心部分,约150字□□□□□□□□□□□□□□□□□□□□□□□□□□□□□□□□□□□□□□□□□□□□□□□□□□□□□□□□□□□□□□□□□□□□□□□□□□□□□□□□□□□□□□□□□□□□□□□□□□□□□□□□□□□□□□□□□□□□□□□□□□□□□□□□□□□□□□□□□□□□□□□□□□□;【结论】不能忽略,约50字□□□□□□□□□□□□□□□□□□□□□□□□□□□□□□□□□□□□。 □□关键词:《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标准规范;写作结构;模版(用实词3—6个,勿用虚词,以便于读者检索) Arial Should be Used in English Title Arial Should be Used in English Title English [Arial居中] SUN Lei-xin, LU Wen-ru (1Department, University, City, Zip Code, Institute, City, Zip Code,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1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METHOD】≈1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RESULTS】≈55%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CONCLUSION】≈15%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Key words: Keyword 1; Keyword 2; Keyword 3; Keyword 4; Keyword 5从此处回车排正文 1□引言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约100—200字;正文双栏排,10号字,行间距为单倍行距,字间距为标准间距。【前人研究进展】本研究奠基人及起始时间。作者A 用什么方法取得了什么进展□□□□□□□□□□□□□□□□□□□□□□□□□□□□□□□□□□□□□□□作者B□□□□□□□□□□□□□□□□□□□□□□□□□□□□□□□□□□□□□□□□□□□□作者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