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5207721.html,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孙红霞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7期

摘要:通过分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研究总结了探究性学习方

式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策略,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中的学科特点为原则,深入落实新课标教育改革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意义;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现实意义

随着新课标教育改革思想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及时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人,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原则,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究问题。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教学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式。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充当引导作用。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完整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新课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要求。当下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要掌握牢固,并且其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也要出众,甚至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因此无论从教育目标角度而言还是从社会实际需要而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都是必需且重要的。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课前预习,激发学生热情

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信息技术由于理论知识较多且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直接学习往往会产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厌学情绪。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够有效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所谓的预习就是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来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新知识产生疑问,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前预习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个阶段,预习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探究思维建立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要求学生充分完成预习工作,使学生自主地研究新知识、新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电子表格制作这部分内容时,针对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几个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向着教学目标方向展开预习,可以设置如电子表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备出高效课、课堂调动积极性与增加有效性、作业布置有效性、构建数学学习的氛围、形成强而有效的班级数学文化力、有效的课堂评价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是奋斗目标。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呢?看似这个问题比较大,细细品来:有效性还得从教学八认真中来,只有教师沉下心来,真正落实教学的几大环节,有效性也才能真正提升,阐述如下: 一、落实考点,关注全体,备出高效的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完成上面的要求就得从备课开始。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重要,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备好数学课?笔者以为:要备好数学课,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前提;做到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关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法里有少于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1)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中,高考方向。每一年都要进行中、高考题的研究,做到与时俱进;与考试改革相一致;同时达到知识体系的更新。 系统了解某章、某节的的考点,这就要求我们每学期一开学就得做二至三套本学期综合测试,进行新的章节教学之前得先做本章测试题,进行本节新课之前一定得完成本节课内与课外的作业,从而达到熟悉考点,从而教学中渗透考点,尽量在课堂上排出学生作业中的障碍,从而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一堂课的有效性。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二、大胆放手,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技能;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四、三评结合,共同提高,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模式兴趣自主探究创新信息素养评价发展 【正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教育理念的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改革,并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结构、新课程评价,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解读制订中的初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把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教学模式的亲身体验与探索。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8-07-03T15:26:07.64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8期作者:陈桂容[导读] 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 陈桂容(重庆市武隆区火炉中学校重庆武隆 408500) 摘要:本文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为题,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要求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希望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加以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8-0196-01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三维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而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中,往往将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中,如何完善评价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重视信息道德素养,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信息道德素养表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信息事物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如感兴趣、喜欢、兴奋、满意,或者讨厌、没兴趣、不高兴等等。情感态度对信息技术学习的成败起着关键性作用。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通俗的说,是帮助人们分辨“好坏”的概念。对于人的个体发展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信息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落实在平时的课堂评价内容中,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学期末得到的也就是成绩单上简单却具有决定性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这种简单而不合理的传统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更不利于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整个教育系统或某个侧面的信息,并基于所获得的信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加以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从对象上,可以设为师评,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 1、师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个体在其不同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正视和尊重这些差异,注重学生个人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看重他们是否都达到了某一共同的标准。对于后进生要多鼓励,有了进步及时表扬,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课堂表现、作品创意、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他有信心、有兴趣继续努力。学生每堂课对照督促自己并且进行自评。这样便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检测,让他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看到自己的每一次进步,激发学习自我效能感。 3、生生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每一节课小结时,往往要选几位同学的作品,请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在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让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教会学生学会欣赏,接着也请被评价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观察。 三、展现评价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时的语言以及对学生的操作、作品进行指导评论时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评价语言,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贫乏的评价语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评价的语言非常地机械化、模式化,要么频繁使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简单的语言,要么一整堂课教师都强堆着满脸笑容,领着学生重复单调乏味的热烈鼓掌。评价中缺乏灵性和智慧,评价语言缺少了生机和活力,会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教师对于评价语言的预设与课堂驾驭要做到胸有成竹。 信息技术学科是新兴学科,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方法、价值观的形成、情感等方面能力的评价而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重视课堂评价中的信息道德素质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关注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 [2]《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苗逢春高等教育出版社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以调查法、观察法、结合访谈对张家口市下花园中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从学校信息技术软、硬件建设,信息技术课开展及师生对本课的态度、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运用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理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为理论指导,对调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科学论证。并以教学现状为依据对学生、学校、老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调查对策 Abstract The thesis , observes law combining with interview mainly to inquiring into law, to Zhang Jia Kou City Xia Hua Yuan Middle School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 soft, hardware builds from school IT, IT class carries out the attitude reaching teacher and student levying to , the student IT ability , teaching way , teaching estimate that , IT six the overall investigation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in aspects such as the discipline applying etc. other , judge by new standard call for of course and idea and,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 IT course guides outline to guide for theory, correct problem and advantage that result reflects, Have carried out conscientious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verification. And take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as corresponding according to have problem has brought forward all above six aspect's to the student , school , teacher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IT Teaching Survey Countermeau

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浅论信息技术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计算机技术及其运用技术教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当然,信息技术教育进人学校决不是只增加了一门课程而已,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同时必将引起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这门新兴学科学好,为今后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打好坚实基础,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对这门信息技术课充满兴趣、充满期待。因此,教学中,要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增强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发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优势,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体现趣味性 兴趣即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一种情绪。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

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浓厚兴趣,才会“学之有趣,学之有方,锲而不舍”。所以说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环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 1、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诱发兴趣。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教学软件很容易吸引学生.通过计算机这一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成为轻而易举的事,由于学生活动的时间较多,兴趣若没被及时引导,运用于学习中去,经过一段时间,就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产生厌倦,严重制约教学目标的顺完成。 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老师利用好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教与学的过程中,实质是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想学有兴趣学,这时老师再来教,效果才明显。 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改换桌面图案或背景、改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引导上。面对丰富多彩的计算机 世界,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想法和喜恶。而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又必须在有限的课 时内完成较繁重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兼顾二者进行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呢?根据几年来的计 算机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 教学模式 1.1 讲练结合。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 方法,“纸上谈兵”,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的上机练习也难以保证学习效率。所以,每当学习新的操作内容时,一堂课中我一般只安排15 分钟左右进行讲解、示范。讲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同步操作,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布置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等他们掌握以 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终达到 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讲课内容,精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 间最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对于一些重要的、较为烦琐复杂的操作,尽可能地利用 多媒体教学网络,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这种直观、独特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尝试的兴趣,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被动接受教学时要多得多,而且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掌握 更为牢固。 1.2 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 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兴趣是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 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每当我接手一些新班级,总会发现其中 有一部分学生从未使用或极少使用过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完 完全全是个“电脑盲”。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 令人发笑。但我深知:作为教师,不能因此而嘲笑、训斥学生,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 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当地回答,有的需演示一遍 操作过程,有的要和他们作简短的讨论,有的则可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 辅导过程中,我注意站在他们的角度,小心地保护他们心中萌发的兴趣之芽,并用适当的鼓 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1.3 因材施教。随着近几年来电脑热的兴起,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家里购置了电脑, 甚至小学阶段就到各类计算机培训班进行了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 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 为重要。因此我在接手班级时,首先作好了这方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上机座位进 行安排。 2 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 2.1 比喻说明法。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 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 地址”时,可以这样讲: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 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地 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的。网络中的计 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 地址,IP 地址可以唯一地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 神秘面纱。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9-11-20T10:49:25.5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作者:刘华林 [导读] 21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标准。 刘华林(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湖北武汉 430400) 摘要:21世纪我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了大部分企业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紧密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与综合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创新教学,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24-01 引言 时代的发展催生出新的事物,信息技术是21世纪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难以或缺的重要产物。当前计算机的有效应用和普及各行各业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水平提出了相关要求,所以相对应的教育事业也必须要改善和创新,有效贴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综合素养。 一、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理念的束缚,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盲目的认为信息技术属于副科,并不计入相关分数,所以大部分教育工作人员并没有充分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中态度敷衍,甚至会用其他的课程来占据该门课程,此种情况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困难重重。 (二)学生对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理解存在误区 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当中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门学科当中,要充分的重视信息技术学习,通过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开展实践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也要通过新技术把握正确的认知和导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认为课程就是用来放松和探索的,从而培养自身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端正学生对于新技术学习的思想,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三)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技能 由于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实践性的操作活动,对学生开展积极的引导工作,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巩固自己对于办公软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入手强化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当中,不断的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教师也要在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创新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 由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存在问题,不断的完善,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思想,加强对于教学理念的了解,与其他人和教师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借鉴他人的教学优势。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实践性的教学策略,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渠道,更好的推广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教师也要在新技术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拓展和获取借助培训,强化自身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借助当前教学优势的教学方式推广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当中,对于信息技术认识不够成熟,所以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够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不断的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扶,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寻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强化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新技术教学大纲要求,在教育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也要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教师也要在教学时结合每一节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编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不仅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越来越差。所以,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本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的新技术操作能力,在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学会把握信息技术学习的优势,强化自身的操作科学性。学校也要通过不断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搭建实践操作的培养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当中全方面的得到成长和发展,不断的强化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总结得出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人才需求方面十分重视综合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基于此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客观分析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效贴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观念,为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理念的提升与操作能力提高提供引导和帮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美.浅析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7(06):77-79. [2]黄辉,蔡冠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08):241-243.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小学课程,它有着其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也必然需要运用相关的教学设计方法来确保其教学的有效实施。教学特点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解剖,教学原则是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 1.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实验室教学为基本设施,通过教师耳提面命的讲授完成教学过程。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则是以计算机为基本设施,通过操作计算机访问信息库和因特网作为信息资源,强调学习的全过程,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谐调、协作。这种强调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认知的学习规律。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更新了教学思想及目的 传统的教学强调向受教育者教授成熟的理论技能,释疑解惑,要求给学生只留下一个正确的结论。而大千世界,万物竞新,这个理想往往难以实现。而信息技术教学则改变了这个教授思想,树立起了“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新教学观点,完成了“学会”向“会学”的教育目的思想转化。 1.2 开辟了新的教育途径和方式 教育效果要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启动、主动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信息的级量增长也迫使我们寻求高效率的教、学途径和方式。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束缚思想,趣味性低,缺乏参与意识,已难以适

应眼前飞速发展的动态现状及由此带来的新理论、新技能。而交互式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彻底摆脱传统教育的缺点,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人机双向信息交流的信息技术教育就自然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1.3 创造了新的手段与方法 课堂式教学虽然还将继续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但肯定不会是唯一的手段,更不会再占据主导地位。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必定是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学,实验内容都会作为文本、图象、幻灯片、动画、程序软件等文件形式存放到信息技术教育资料库中。聚古今硕学鸿儒、天地万物于网上,培育受教育者的学识、动手与创新能力,开启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及方法。人们想要学习,获取新知识、新技能,不再仅是去学校、培训班,而是首先想到去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在网上虚拟环境的互动学习环境里,随心所欲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使学习者的个性、特长发扬光大,轻松愉快地完成自我塑造。 1.4 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技术含量高,基本和科学发展同步。不但可以把理论课程作为数据文件传输,就是各种实验、设计课程,也作为数据文件传输。理论课,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可以讲授不同的理论体系、不同的水平层次、不同的讲授方式,变换不同的培养方向。实验课、设计课,进入实验或设计程序,在虚拟环境里做机械、电子、服装等设计,即时出样品;做矿冶、机械、电子电路、化学等实验,随着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

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4)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 四、研究管理 (一)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 1、课题前期找准问题。 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 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发表时间:2020-03-30T07:11:27.92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5期作者:张丹丹[导读]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中学161435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教学基础、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和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地位日益提高,必将带动教学基础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基础教学任务 一、教学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刚开设的学科,专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而有的学校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就只有从其他学科抽调来兼任,或只是这些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之中。他们虽然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只是相对于他们以前所都学科的经验,而这些教学经验相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是不适应的。 2.学生的问题:我校是农村中学,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能接解计算机的很少,同样家长也如此,所以说学生和家长对信息技术的概念还很陌生,不能足够地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而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觉得信息技术不参加应试考试,学习重点都放在主教学科上,觉得信息技术只是课余之后的兴趣爱好。 3.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还是一门新生的学科,其教学经验、理论不成熟,不像其它学科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信息技术还没有一套现成的可供参考教育资料,只能根据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经验来摸索,而这摸索来的经验有的并不适合信息技术教学。 4.教学设备的限制:信息技术需要学生们大量的上机实践和教师对软件操作过程的讲解。有的学校配有微机室但是滑配备网络连接,就无法完成网络部分的知识;有的学校虽然有计算机教育,但是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配备相应数量的学生机,学生在上机操作时只能两人或三人共用一台微机,这就相应减少了学生上机实践操作时间。 二、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 2.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能力、正确评价信息能力、准确地处理信息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能力。 3.能够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对其它课程进行探究的能力。 4.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倡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绕着教师转。现在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只是从老师那里获得,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得,所以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应明确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教的过程,而是学习过程,在教学生的同时从学生那里学习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四、信息技术多采用的教学方法 1.课堂演示,讲解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开设,大多数学校都建设了计算机教育,不仅配备了相应的电脑设备,而且也陆续地配备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做出适当的演示并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强化练习:为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技巧,必须通过定量的实践练习。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以制定多种练习方式:(1)课堂提问,对基础性知识,课堂上提问学生,加深基础性知识的掌握。(2)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在上机操作练习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 3.网络教学: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现在各个学校也都陆续建立了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网络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从网络上收集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软件,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培养了他们对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及加工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其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即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 渠道。 【关键词】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自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2000]33号)。通知要求,“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因此,往往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笔者已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年,亲身感受了这门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在此,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一下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误区)与不足。这些误区只有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本文仅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可能还很不成熟,只求抛砖引玉。 一、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一)配套设施跟不上 很多地方存在“有软件没硬件”、“有硬件没软件”、“有计算机无网络”,即使订了教材,教师也安排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往往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讲了没法用,有理论没实践,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学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不说,学生也根本搞不清楚上这门课到底为了什么,所以只能应付了事。 (二)观念转换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很多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来的多是知识型人才,而很少是创造性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过,“一个没有创造性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 上机实践课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放任自流的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四)教材编排不合理,缺乏知识连贯性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们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一个“零起点”,是一个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白痴”,教学内容严重重复。还美其名曰:“为了照顾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做到教育公平……”。我认为这些做法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按照这一观点编写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学得进去;按这一观点上课的课堂怎能让学生听得进去?这样的教育又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高考科目,在中学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学生的成绩单上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一席之地。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高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技术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它旨在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未来公民的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实践的初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上述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现状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一)教材编排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编的教材,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是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体。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对课程宗旨领会不够,很多学校在选择教材时比较盲目,造成所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