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课前预习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人口变化过程呈曲线。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死亡率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增长速度较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2、人口增长模式

A.“高—高—低”模式:以前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B.“高—低—高”模式:以后,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洲、洲、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

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

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C.“低—低—低”模式: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

举例:、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二、补充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

5.我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

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

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

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剧增(原因分析:新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放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地发展,死亡率大大降低。此外受到人多力量大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很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大大放慢。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然净增800余万。(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正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过渡。

例题: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右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60% C.13% D.23%

基础过关

读人口增长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5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1)阶段

B.(2)阶段

C.(3)阶段

D.(4)阶段

3.第(4)种人口增长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人口的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正确说法是()

A.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1)、(2)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2)、(3)阶段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5.下列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2005年年末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4.11‰。回答6~7题:

6.2005年佛山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 4.67?

B. 5.67?

C. 5.57?

D. 4.57?

7.按2005年的自然增长率计算,2006年佛山市约增加多少人()

A. 3.19万

B. 3.29万

C. 3.39万

D. 3.49万

8.读下图“A、B两国中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国。

如该图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⑵B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型,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

⑶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 ____。

⑷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A国:,。B国:,。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一、课前预习

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的“J”型增长被称为人口的增长。

2、环境的限制性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方面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利用及愈演愈烈的,导致短缺问题。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大面积的森林被毁坏后,引起加剧,下降,速度加快,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等问题。

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是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首要因素是资源(成比)、其次是科技发展水平(成比)、还有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比)。】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规模和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特点有三: 性、性、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二、补充知识

1.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⑵保护环境、资源

⑶提高科技水平。

人口的合理容量尽管是个“虚数”,但它对指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只能定性说明。

2.世界人口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

这些问题当中尤其以人口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人类必须要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变化,在从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从而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

对社会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有如下三个特征为发展提供机遇:一是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轻,且价格比较便宜,如果就业充分,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会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对于中国来说,应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二是开发更多劳动密集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民族素质;四是加快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基础过关

1、人口爆炸形象地反映了下列哪段时间的人口增长状况()

A.近100多年

B.近50年

C.近10年

D.近250年

2、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

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

4、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

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

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

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

5、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社会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6、下列现象可能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是()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下,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平方千米,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条件是因为西部地区()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

8、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

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也与日俱增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2: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⑴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⑵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⑶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一、课前预习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

2、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 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②是否

有 的改变;③ 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

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5、人口迁移是 力(或排斥力)(消极因素)和 力(或吸引力)(积极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6、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迁移。

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 ,自然资源比较 的地区。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的迁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7、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和经常的。各国及各地区之

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率高。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近几百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口的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8、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 、

等。

9、社会文化因素:如 、 、 等。家庭和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的地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特点及流向 19世纪前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 洲,非洲、 )→新大陆( 洲,大洋洲等) 二战后

特点:人口从 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 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 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10、图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补充知识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迁出地人口密度、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人才、劳动力的。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发展;

不好的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的压力增加。

2、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时间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

制度

有、

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

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

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

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

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迁移

1. 到

2.山区到平原

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

工潮”

影响人口

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中心变更

战争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土壤淡水矿产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经济

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

城市化

家庭婚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社会文化因素

[基础过关]

1. 2013年1月5日开幕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着力打造“满城冰雕雪塑”的城市冰雪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冰城”,这种人口空间移动方式属于( )

A.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移

C.国内人口迁移D.区际人口迁移

2.下列人口迁移现象属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是()

①农业社会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②攀枝花等城市形成过程中吸引大量人口迁入③部分四川芦山地震灾民异地安置④利比亚难民逃往意大利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表为“某年份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此完成3~4题。

流出省(市) 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占总量

比重(%)

6.1 16.1 10.6 8.6 8.3 10.6 39.7

流入省(市) 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占总量

比重(%)

5.6 5.6 7.2 5.6 8.9 35.5 31.6

3.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是( )

A.城市到农村B.城市到城市

C.中西部到沿海D.农村到农村

4.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

C.资源条件D.自然灾害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6.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上海B.安徽C.湖南D.河南

7.下表是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在全国的位次变化表。关于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省市人口数量位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省、直辖市广东山东河南四川安徽

第五次位次 3 2 1 4 9

第六次位次 1 2 3 4 8

A.安徽省位次变化主要是死亡率上升快

B.河南省位次变化主要是出生率的变化

C.山东省、四川省位次变化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

D.广东省位次变化主要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一、课前预习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财富和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文化现象。

2、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发展中国家和和发达国家婚俗文化对比)

影响文化差异

现象对出生率影响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婚俗初婚年

龄大小

婚,生育时间

婚育,甚

至婚育

出生率出生率婚姻稳

定程度

出生率出生率

宗教影响为扩大势力,一般人口增长出生率

3、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中国文化与人口)

变化人口文化逐渐革除的陋习

(过去)

发扬光大的文化

(现在)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早婚早育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只生一个降低人口出生率

职业选择

重仕轻民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流动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课前预习

1、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的、的和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关系。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般有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

社会经济区位(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3、城市用地可划分为:用地、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建筑用地、农业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4、中心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其业、、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十分发达。地租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交汇处,通达程度高。

5、西方城市结构学说:模式、模式、模式。

6、中心地理论: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率先提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等级、、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⑴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和的地方。

⑵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和的作用的范围。

⑶门槛人口: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或服务。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⑷理论观点:

①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的中心地。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比。

②城镇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彼此相距远,高级商品越多;城镇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高级商品越少。

二、补充知识

1、城市分布与地形、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如我国的大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__

地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为城市提供的功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大多数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2、自然资源为基础形成的城市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美国的匹兹堡,我国、、

抚顺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我国的、玉门、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我国的、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南非的等。

3、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形成的城市

⑤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等。

⑥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拉萨等。

⑦科技城市——、牛津、剑桥、;

⑧旅游城市——、黄山、张家界。

4、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类型状块状状

分布地区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

被迫沿此延伸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

举例我国的北京、成都、合肥,

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

宜昌等。

重庆

图示

成都城市形态图兰州城市形态图重庆城市形态图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⑴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地租功能区

市中心最贵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较贵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两侧较低住宅用地

城市边缘低工业用地I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占地,要求最大程度

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要求方便上下

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

成本的比例很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因而位于距市中

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

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因而位于距市中

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

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在距市中心最远C

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主要特征多位于、交通干线

的两侧。大城市一般存在

中心商务区(CBD),建

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

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

地,约占城市用地的

靠近、、公路等

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A

B

C

商业

住宅

工业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与市中心的距离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