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文字词解1

古文字词解1

古文字词解1
古文字词解1

古文字词解释

“以”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甚:不~急乎?

11. 及,连及:富~其邻。

“故”1.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2. 原因:缘~。原~。

3.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4.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5.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6. 死亡(指人):~去。病~。

7. 所以,因此:~此。~而。

8. 古同“顾”,反而

“之”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江”①指长江

“河”①指黄河

“行”是走。“走”是跑

“于” 1. 介词

2. 后缀

3. 姓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兵”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

4.打仗,作战:~贵神速,

5.战事,军事:~旱相乘

6.战略:故上~伐谋

“奚为”①为什么

“乃”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私” 1. 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

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

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

4.偏爱,偏袒:吾妻之美吾者,~私我也

“或” 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表宾语提前:何以汝~见

“逮”1. 到,及:力有未~。

2. 捉拿:~捕。~系。

“之”统一为他

“发解及第”发榜考中了状元

“而”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可以”①拆开时:把、靠、能够②不拆开时:能够。

“焉”1. 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不复出~。

2. 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词:又何戚~。

“然” 1. 对,是:~否。不~。不以为~。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后。~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6. 古同“燃”。

7.认为......对:成~之

8.形容词词尾:望之蔚~而深秀者

9.但是

“善”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2.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3.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4. 友好,和好:友~。亲~。和~。

5. 熟悉:面~。

6. 办好,弄好:~后。

7.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8.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9. 好好地:~待。~罢甘休。

10.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去” 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俄而”不久

“凡”1.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

2.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尘。~心。

3. 所有的:~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

4. 总共:全书~二十八卷。

5. 大概,要略:大~。~例。发~(陈述全书或某一学科的要旨)。

“所”1. 处,地方:住~。哨~。场~。处~。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3.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者” 1. 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词组后,并与其相结合,指人、指事、指物、指时等:读~。作~。二~必居其一。来~。

2.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陈胜~,阳城人也。

3. 这,此(多用在古诗词曲中):~个。~回。~番。~边走。

“居”1. 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 停留:~守。

7. 平时:平~。

“将”(jiàng)率领。

“书”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6. 字体:草~。隶~。楷~。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是”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非。他说的~。实事求~。

9. 认为对:~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我就去。

11. 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问。惟利~图。

“辄”①常常

“已而”和“俄而”①不久

“且”1.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2.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3.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4.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5.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6.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河阳”黄河南岸

“河阴”黄河北岸

“因”1.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2. 理由:~为(wéi )。~而。

3.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

3. 〔~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固”1. 结实,牢靠:坚~。稳~。巩~。凝~。加~。

2. 坚定,不变动:~执。~定。~本。

3. 本,原来:~有。~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4. 鄙陋(见识浅少)。

“适”1. 切合,相合:~当。~龄。~销。~度(dù)(程度适当)。~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2. 舒服:~意。舒~。

3. 刚巧:~中。~值(恰好遇到)。~可而止。

4. 刚才,方才:~才(刚才)。~间。

5. 往,归向:无所~从。

6. 旧称女子出嫁:~人。

“直”通“值”:钱

“过”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渡。~从(交往)。经~。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秤。~磅。~目。

3. 超出:~于。~度(dù)。~甚。~奖(谦辞)。~量(liàng)。~剩。~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一~。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儿。

7. 错误:~错。记~。

“所以”①因此②通过……用来②……的原因

“谢”1. 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仪。~忱(谢意)。~恩。~意。面~。致~。感~。

2. 认错,道歉:~过。~罪。

3. 推辞:~绝。闭门~客。

4. 凋落,衰退:~顶。~世(去世)。凋~。新陈代~。

5. 告诉,询问:“使人称~:‘皇帝敬劳将军。’”

6. 逊,不如:“锦江何~曲江池?”

7.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子”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3. 动物的卵:鱼~。蚕~。

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骇”1.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

2. 惊起,散。

“逆旅”旅馆

“病”生病,指大病

“疾”生病,指小病

“即”1. 就是:知识~力量。

2. 当时或当地:~日。~刻。~席。~景。在~。~兴(xìng )。

3. 就,便:黎明~起。

4. 假如,倘若:~使。~便(biàn )。~或。~令。

5. 靠近:不~不离。

6. 到,开始从事:~位。

“既”1. 动作已经完了:~往不咎。~而。

2. 已经:~成事实。~定。

3. 常与“且”、“又”连用,表示两者并列:~快又好。

“及”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市”1.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菜~。~井(街,市场)。~曹。~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2. 买:~义。~恩(买好,讨好)。

3.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都(dū)~。~镇。

4.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南京~。

5.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制。~尺。~斤。

“肆”1. 放纵,任意行事:~口。~虐。~意。放~。~无忌惮。

2. 尽,极:~力(尽力)。~目。~勤。

3. 陈列,陈设:~筵。

4.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诸市朝。

5. 店铺:市~。茶坊酒~。

6. “四”的大写。

“遗”(yí)①遗产②丢失

“遗”(kuì)①留下,送给

“往”1. 去,到:~返。~复。~还(huán )。~来。交~。向~。勇~直前。

2. 过去:~昔。~日。~事。~古。~常。以~。一如既~。

3. 同“望”。

“还”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乡。~俗。衣锦~乡。返老~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归~。偿~。~本。原物奉~。

4. 古同“环”,环绕。

“顾”1. 回头看,泛指看:~眄。~名思义。回~。

2. 照管,注意:~及。~忌。~虑。~念。~恤。~全。~问。~惜。兼~。

3.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客。惠~。主~。

4. 拜访:三~茅庐。

5.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用之何如耳”。

6.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居下。”

7. 古同“雇”,酬。

“儿女”(古今异义)古:晚辈。今:儿女

“所”①……的东西(表结构)②……的地方

“遂”1. 顺,如意:~心。~愿。

2.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

3.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

4. 通达:“何往而不~”。

5. 进,荐:“不能退,不能~”。

“并”1. 合在一起:~拢。合~。兼~。

2. 一齐,平排着:~驾齐驱。~重(zhòng)。~行(xíng )。

3. 连词,表平列或进一层:~且。

4. 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不像预料的那样:~不容易。

“迎”1. 接:~接。欢~。~宾。~候。

2. 面对着,冲着:~面。~风(a.对着风;b.随风)。~刃而解(jiě)。

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合。

“以为”①认为

“以……为”①把……当做

“患”1. 忧虑:~得~失。忧~。

2. 灾祸:~难。祸~。隐~。防~未然。

3. 害病:~病。~者。

“比”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2. 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5. 譬喻,摹拟:~如。~方。~兴(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6. 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7. 和,亲:~顺。

8. 及,等到:~及。

“意”1.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2.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3.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4. 料想,猜想:~料。~想。~外。

“捐”1. 舍弃,抛弃:~弃。~生。~躯。

2. 献助:~资。~献。~助。募~。

3.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

4. 赋税的一种:车~。房~。

“斯”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

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

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

4. 古同“厮”,卑贱。

5. 古同“澌”,尽。

“延”1. 引长:~长(cháng )。~续。蔓~。~年益寿。

2.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3.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亡”1. 逃:逃~。流~。

2. 失去:~佚。~羊补牢。

3. 死:伤~。死~。

4. 灭:灭~。~国奴。救~。兴~。

“易”1. 不费力,与“难”相对:容~。~与(容易对付)。~于。

2. 和悦:平~(a.态度谦逊和蔼;b.指语言文字浅显)。

3. 改变:~手。~地。变~。

4. 交换:交~。贸~。

5. 轻慢:贵货~土。

6. 芟治草木:~墓(除治墓地的草木)。~其田畴。

7. 古书名,《周易》的简称(亦称“易经”)。

“了”(liǎo)明白,知道:明~。一目~然。

2. 完结,结束:完~。~结。

3.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办得~。

4.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得!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资料讲解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 解释

初中文言文常见实词解释 常见的有: 安、卑、备、被,鄙、毕、薄、踣、步、察、策.长.尝、朝、彻、称.诚.惩、驰、出.辞.次,从、错、达、旦、箪,当、道、得、等,敌,吊,度,端,定、毒、恶、发,凡,伐、犯、方、分,菲、奉、否,夫,扶.拂,福,富,负、赋、覆、更、苟,故、顾、固、观、光,归、好、号、还、惠、及、极、疾、计、加、假、间、简、见、节、竭、津、尽、进、居、举、具、聚、苦、劳、类、良、临、虑、论、漫、靡、灭、名、明、命、没、谋、难、平、期、戚、奇、强、窃、清、请、穷、秋、求、取、去、全、任、容、入、塞、上、少、舍、身、生、胜、师、实、食、使、事、是、时、属、说、素、汤、通、痛、亡、望、为、谓、闻、徙、牺、鲜、向、效、信、兴、行、形、修、徐、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应、盈、游、余、语、喻、缘、远、阅、责、章、知、止、治、致、众、专、走、足、作、坐 部分列举:(按音序排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得广厦千万间)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被坚执锐)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情况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考文言文选段的题例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容为史传散文。这些史传散文大都出自“二十四史”。对历年来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出其中的规律以指导我们的复习。“二十四史”指清代乾隆时“钦定”为“正史”的从《史记》到《明史》等二十四部史书。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

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文言文常用字词解释

文言文常用字词翻译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醒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 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大铁椎传》)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

初中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复习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岳阳楼记》谪守()越明年( )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 ) 胜状( ) 衔远山( )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大观也()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浊浪排空( ) 日星隐曜( ) 山岳潜形( ) 薄暮冥冥(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 ) 长烟一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古仁人之心( ) 不以物喜( ) 是进亦忧()微斯人( ) ( ) 吾谁与归( ) 《醉翁亭记》 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野芳发而幽香()临溪而渔()非丝非竹()( ) 树林阴翳()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佳木秀而繁阴()饮少辄醉()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岩穴暝()伛偻提携() 泉香而酒冽()宴酣之乐()弈者胜() 觥筹交错()颓然乎其间者()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陈涉世家》 尝与人佣耕()()辍耕之陇上() 怅恨久之()苟富贵()安知()適戍渔阳() 屯大泽乡()皆次当行()会天大雨()度已失期() 今亡亦死()等死()以数谏故()楚人怜之()为天下唱()卜者知其指意()然足下卜之鬼乎()念鬼()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固以怪之矣()()间令()往往语() 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忿恚尉()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藉第()宁有种乎()徇蕲以东() 比至陈()被坚执锐()刑其长吏()《出师表》 中道崩殂()益州疲弊()盖追先帝之殊遇()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宜开张圣听()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以昭陛下()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 计日而待()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深入不毛()叹息痛恨()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斟酌损益()以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临表涕零()()往来二十有一年矣() 《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何以战()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既克() 一鼓作气()再而衰()难测也() 望其旗靡()故逐之()() 《唐雎不辱使命》 易安陵()大王加惠()其许寡人()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怫然怒()以头抢地()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

文言文常用词语整理

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w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 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谨拜表以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24.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对着,面对。 25.相:宰相;辅助,帮助;仔细看,审察;互相;表一方对另一方怎么样;容貌。 26.干:治理,如干国才;求取,如不干人;冒犯,冲犯;冲;干预;盾牌。 27.治:治理,管理;国家治理得好,如天下大治;惩处,如治罪;研究,如治学;医治。 28.乱:社会不太平,国家治理得不好;扰乱;叛乱;乐曲的最后一章。 29.平:社会太平;平定 30.奏:上奏,向君王上书或进言;奏章;进,如奏刀豁然;进献;奏乐。 31.疏:分条陈述,如细疏其能;给皇帝的奏议;疏通;分,分给,如仗义疏财;疏远 32.议:商议,讨论;议论,评论;主张,建议 33.论:研究,讨论,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议论,评论,如每与臣论此事;辩论;判罪,如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34.表:上表推荐某人;外,与“里”相对;表扬,表彰;表明;标志。 35.案:考察,核实,如“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案问:审问,审查,如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巡行,巡视,如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文书,案卷;按照,依照;几案 3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判罪,定罪,如犯法不坐,连坐;因为,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通“座”,座位。 37.闻:使上级听到,报告上级;见闻,见识;名声,名誉; 38.罪:惩处,判罪 39.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40.赈:救济发:开仓放粮救灾 41.廉:查访(廉洁;正直)鞫:审讯听:治理,处理,如兼听万事;判决,如断狱听事;听从,接受;听任,任凭 42.报:断狱,判决罪人;报答,报复;给回信,答复,如谁可使报秦者;报告,告知,如遣使者还报;报应;酬报。 43.课:督促完成指定工作,如严课农桑;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如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44.典:主管,如承庆典选校百官;45.简:挑选,如简贤选能。 46.籍:登记,如籍府库;名册,户口册;通“藉”,凭借,如然往往籍是以谋私利。 47.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这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免除,避免;通“娩”,分娩。。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废:黜废,罢官,如不胜其官者废免;废弃,停止,如废寝忘食,半途而废;衰败,如达见废兴;残废。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荣衔。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及文言文大全含注解译文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 1、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宋】·邵雍· 【sòng 】?shào yōng ? 一去二三里, yī qù èr sān lǐ 烟村四五家。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亭台六七座, tíng tái liù qī zuò 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 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这种用法。 【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 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 【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à 【唐】·王维· 【táng 】?wáng wéi ?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ú jīng 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 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 眼中. 近听水无声。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 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 去一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 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 因为―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 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 种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 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 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 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 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 伤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 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 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 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 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 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 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 恒的美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 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 【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 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与 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 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 jìng yè sī 【唐】·李白· 【táng 】?lǐ bái ? 床前明月光,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疑是地上霜。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举头望明月,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低头思故乡。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 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 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 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 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 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 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 思。 下册: 4、春晓 chūn xiǎo 【唐】·孟浩然· 【táng 】? mèng hào rán ? 春眠不觉晓, chūn mián bú jiào xiǎo 处处闻啼鸟。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夜来风雨声,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花落知多少。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注词释义 眠:睡觉。 闻:听见。 啼鸟:鸟鸣。 夜来:昨夜。 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 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 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 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 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 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 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 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 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 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 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 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 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5、村居 cūn jū 【清】高鼎 【qīng 】gāo 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儿童散学归来早,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忙趁东风放纸鸢。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注释】 ⑴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 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醉:迷醉,陶醉。 ⑷散学:放学。 ⑸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 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 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 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 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 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 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 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 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 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 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 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 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 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 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 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 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 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 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 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 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 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 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 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 suǒ jiàn 【清】袁枚 【qīng 】yuán méi 牧童骑黄牛, mù tóng qí huáng niú 歌声振林樾。 2

高中课本文言文重点词语

课本文言文重点词语提炼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2.秦军.函陵,晋军氾南军:驻军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师:军队 4.吾不能早用子,是.寡人之过也是:这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这里把…当做边邑)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封:疆界 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侵损,削减 唯:表希望的语气词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 10.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11.吾其.还也。其:表婉商语气,还是 12.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个人 13.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使者 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掠夺.夺取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如果没有 谒:拜见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悬赏 邑:封地 4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穷困:走投无路 5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眼泪 6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只不过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被 8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函:匣子,名作状用匣子 封:装 9以试人,血濡.缕濡:沾湿 10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1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祭祀路神 12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就车:上车去:离开 顾:回头1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14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wèi:赠送 15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拒:抗拒,抵抗 1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谢罪,道歉 17北蛮夷之鄙.人鄙:见识浅 18愿大王少假借 ..之,使毕.使于前。假借:宽容,原谅 毕:完成 19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打开穷:到尽头 见:通“现”,显现 20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断 21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22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股:大腿 2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受创:伤 24轲自知事不就.就:成功 25秦王目眩良.久良:很 必修一《鸿门宴》 1旦日飨 ...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明天 飨:用酒食款待,犒劳 2素善 ..留侯张良。素:一向善:与…交好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动词,到。 4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具:全,详细地去:离开5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6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老交情 7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8孰与 ..君少长孰与:…和…比,哪一个更9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1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 1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带着 12臣与将军戮.力攻秦戮:合,并 13范增数目 ..项王数:屡次;目:使眼色 14若入前为寿.寿:给人敬酒或献礼

文言文字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高频词盘点 01.与官职有关的词语 (1)表被任以官职的: 荐、举、辟、征、拜、除、授、起、拔、赏、封、进、选、察、当、点、简、就(2)表提升官职的: 擢、拔、陟、升、迁、加 (3)表调动官职的: 转、调徙、补、改、移 (4)表兼职代官的: 兼、领、权、行、假、署、摄、判 (5)表降职免官的: 贬、谪、出、罢、免、黜、废、夺、放、绌、革、去、左迁、逐、蠲 (6)表其他的: 乞骸骨、复、下车、用事、赠、视事、退 (7)表主管的: 知、典、主、宰、掌、行、省、守、制、用事 02.常用实词 (1)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薪 (2)跟科举考试有关的: 贡举、中举、进士第、及第、中第、落第、登第、登科、状元、解元、乡试(3)表赞扬的: 多、嘉、称、誉、与、许、叹 (4)表责备的: 过、责、咎、诛、让、谴、刺、折、尤 (5)表示追究、探究、追查之意的: 按、查、原、穷、迹、查、征、问、追 (6)表示才能遭嫉妒或受迫害、诬陷类的词语: ①害:嫉妒。例: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②短、毁:说某人的坏话。例: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新唐书.郭子仪列传》 ③隙:与某人有隔阂。例:融与郗虑有隙。《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④谮:谗言;说别人的坏话。例: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奸劫弑臣》 ⑤中:zhònɡ 中伤,诬蔑. ⑥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欺骗言语不真实。 (7)表示办案或犯罪遭审判类的词语。; ①坐:因犯错而定罪。例:滂坐系黄门北寺狱。《后汉书.党锢列传》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 ②案(按):考察、审问。例: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同上) ③论:判罪。例:论守独石、内官弓胜田猎扰民。《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④当:定罪。例:顺等罪当死,勿论。《明史.于谦传》 ⑤狱:案件。例: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续资治通鉴。钱若水办案》 ⑥辜:罪行。例:既伏其辜也。《刚说》 ⑦系:拘囚。例: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关汉卿《裴度还带》 03.语气助词 (1)句末语气词 乎、与、欤、哉、焉、耶、邪、为 (2)句首疑问词,可译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样、哪里、谁” 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 (3)表示“……的样子” 然、如、尔、焉、乎 04.表示年龄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序号详情1文言文重点字词——《论语》2文言文重点字词——《鱼我所欲也》3文言文重点字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文言文重点字词——《曹刿论战》5文言文重点字词——《邹忌讽齐王纳谏》6文言文重点字词——《出师表》7文言文重点字词——《桃花源记》8文言文重点字词——《三峡》9文言文重点字词——《马说》10文言文重点字词——《陋室铭》11文言文重点字词——《小石潭记》12文言文重点字词——《岳阳楼记》13文言文重点字词——《醉翁亭记》14文言文重点字词——《爱莲说》15文言文重点字词——《记承天寺夜游》16文言文重点字词——《送东阳马生序》

17文言文重点字词——《关雎》18文言文重点字词——《蒹葭》19文言文重点字词——《观沧海》20文言文重点字词——《饮酒》21文言文重点字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文言文重点字词——《次北固山下》23文言文重点字词——《使至塞上》24文言文重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文言文重点字词——《行路难》26文言文重点字词——《春望》27文言文重点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8文言文重点字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9文言文重点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0文言文重点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1文言文重点字词——《观刈麦》32文言文重点字词——《钱塘湖春行》33文言文重点字词——《雁门太守行》34文言文重点字词——《赤壁》35文言文重点字词——《泊秦淮》36文言文重点字词——《夜雨寄北》37文言文重点字词——《无题》38文言文重点字词——《相见欢》39文言文重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惧,投以骨(《狼》)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如: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2019年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字词整理 必修五文言文重点词整理(学生版) 《陈情表》 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 既无伯叔, 终鲜 . 兄弟 门衰祚 . 薄, 晚有儿息 .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 而刘夙婴 . 疾病逮 . 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寻 . 蒙国恩,除 . 臣洗马臣具 . 以表闻, 辞不就职 凡在故老,犹蒙矜 . 育不矜 . 名节 过蒙拔擢 .. ,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 但以刘日薄 . 西山母孙二人, 更 . 相为命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 臣之辛苦 ..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愿陛下矜 . 愍愚诚,听 . 臣微志,庶 . 刘侥幸,保卒 . 余年 前太守臣逵察 .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 臣秀才 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 . ;欲苟 . 顺私情,则告诉 .. 不许《项脊轩志》 每移案,顾 . 视无可置 . 者余稍 . 为修 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 . 南日旧时栏楯, 亦遂增胜 . 庭中始为篱, 已 . 为墙, 凡 . 再变矣某所, 而 . 母 立于兹 比 . 去, 以手阖门顷之 . , 持一 象笏至 轩凡 . 四遭火, 得不焚, 殆 . 有神护者后五年, 吾妻来归 . 吾妻归宁, 述诸 . 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 . 何谓阁子也? 迨 . 诸父异爨,内外多置 . 小门 , 墙往往 .. 而是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 . 之甚厚 大母过 . 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 .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 女郎也? ”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 . 稍异于前 《报任安书》 阙然久不报,幸 . 勿为过 . 固 . 主上所 戏弄

古代文言字词

古代文言文字词(必修一)一: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义:了2焉用亡郑以为邻。陪通倍,义:增加 3共其乏困。共通供,义:供给 4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义:满足 5秦伯说。说通悦,义: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义:明智 7见陵之耻。陵通凌,义:侵犯,凌辱 8日以尽矣。以通已,义:已经 9往而不反者。反通返,义:返回 10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义:震颤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义:显露 12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义:绕 13卒起不意。卒通猝,义:突然 14具告以事。具通俱,义:全部 15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义:把守。内通纳,接纳。 16要项伯。要通邀,义:邀请。 17不敢背德。倍通背,义:违反,忘记18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1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义:隔阂,嫌怒 2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义:座位二:古今异义 1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为事的官吏。今:掌管某项事情的人,可做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那人。今:妻子。 5亦去之。去:古:离开。今:到,往。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不得志,走投无路。今:物质上不富有。 7可谓深矣。深:古:刻毒。今:有深度,不浅。 8樊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 9终以不顾。不顾:古:不回头。今:不考虑,不照顾。 10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礼品。今:钱币。 11诸郎中执兵。郎中:古:宫廷的侍卫。今:中医医生。 12而听细说。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13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4备他盗出入于非常也。非常:古:意外的变故。今:副词,很。 15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尧山以东。今:山东省。 16将军战河北,臣站河南。河北,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17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两次。今:又一次。 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的原因。今:表示因果关系的名词。 19我为鱼肉。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鱼的肉。 20亲戚补察。亲戚:古: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活血统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 21口之宣言也。宣言:古:发表言论。今:(国家,政党,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宣告或声明。 22国人谤之。谤:古:公开批评或指责别人的过失。今:毁谤,即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毁别人名誉。

高中文言文重点实词汇总(教师版)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有二心)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扎、驻军)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边邑)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依靠)敝:(损害) 以乱易整,不武。易:( 替代 ) 《荆轲刺秦王》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 《鸿门宴》 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 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 【第二册】 《离骚》 謇朝淬而夕替替,废弃、贬斥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宁溘死而流亡兮溘,突然,忽然 进步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岂余心之可惩惩,受创而改变 《诗经》 将子无怒将,请,愿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悼,伤心 《孔雀东南飞》 何意致不厚致,招致,招来 渐见愁煎迫见,被 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多谢后世人谢,告诫告诉 谢家来贵门谢,辞别 阿母谢媒人谢,辞谢 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赍钱三百万赍,赠送 叶叶相交通交通,交错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处分适兄意那得敢自专适,按照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适,刚才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相约渠他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译为“我”《兰亭集序》 列坐其次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实在) 所以游目骋怀所以(用来……的办法)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 (……的原因 ) 致(情趣) 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至,及) 《赤壁赋》 举酒属客属(劝酒) 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方其破荆州方(当)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如果) 《游褒禅山记》 盖音谬也盖(大概) 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夫夷以近夷(平坦)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亦相之至(到了)相(帮助) 何可胜道也哉胜(尽,完)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学者(治学的人)

后汉书·范升(文言文解词)

范升传解词版: 《论语》、《孝 经》《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繁多】【宏大响亮】 ,田荒不耕,谷价 倒悬之忧】,免元 ,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梁丘易》 【精通】,惭负 常常。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 大家讨论】 。“《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 ,。” ,日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 《五经》 。 ,卒于家。 原题版: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岁通《论语》、《孝经》,及长,习《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 王莽大司空王邑辟升为议曹史。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方春岁首,而动发远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价腾跃,斛至数千。吏人陷于汤火之中,非国家之人也。如此,则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县,免元元之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邑虽然其言,而竞不用。升称病乞身,邑不听,令乘传使上党。升遂与汉兵会,因留不还。

建武二年,光武征诣怀宫,拜议郎,迁博士,上疏让曰:“臣与博士梁恭、山阳太守吕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并耆艾,经学深明,而臣不以时退,与恭并立,深知羌学,又不能达,惭负二老,无颜于世。诵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开口以为人师,愿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许,然由是重之,数诏引见,每有大议,辄见访问。 时,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费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诏下其议。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见于云台。帝曰:“范博士可前平说。”升起对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于丘明,师徒相传,又无其人,且非先帝所存,无因得立。”遂与韩歆及太中大夫许淑等互相辩难,日中乃罢。时难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违戾《五经》,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录三十一事。诏以下博士。 永平中,为聊城令,坐事免,卒于家。(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B.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C.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D.时莽频发/兵役征赋繁兴/升乃奏记邑曰/今天下之事/昭昭于日月/震震于雷霆/而朝云不见/公云不闻/则元元焉所呼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元,古时用以称庶民百姓,杜甫诗句“穷年忧黎元”中的“黎元”与此意思相同。 B.乘传,古文中指朝廷派出官员乘车发布文书、命令等,也有传檄、移书等说法。 C.博士,古代一种官职,任职者往往在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有教授生徒的职责。 D.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泛指老年人,相关词语还有耄耋、期颐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升心忧国事,有志匡救。王莽之时,战争频仍,赋税繁重,他上奏朝廷,历数国家的种种乱象,表达了自己献计献策、拯救危难的愿望。 B.范升研习经典,治学授业。他虽年少丧父,寄居于外家中,却早通经典。成年后教授后生以及为官经历也与其精通经史的特点不无关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