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第11课《咏物诗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第11课咏物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志和说明的道理。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当严冬尚未全退,春风尚未来到之际,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然物外的清高品格。三、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疏影横斜”,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一直为后人称颂。这一联特别出名,“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头飞下,还要偷看梅花几眼;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以上三联,先写胸中之梅,次写眼中之梅,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梅花呢?言外之意,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答案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化为有形。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Word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 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法提示: 1、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机 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 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通过正确的读课文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骗()饿()绳()

蝙()蛾()蝇() 2、通过预习,我要 4、我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二)、学习探究 1、读文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①通过默读四、五、六自然段,我能填写下表。 ②读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我能说一说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 2、我要做好准备在小组中交流或表演。 3、这篇课文真有意思,我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三)、拓展延伸: “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导学案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12个生字和相关词语①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书写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学习重点: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学法提示:、课前充分自读课文,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达 1 到正确流利,能正确的识写生字生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与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飞 2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图文对照,自己组织语言,说清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或者3课上向同学介绍在课下搜集的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培养语言表述能力。学习准备: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3至5遍,我能独立的完成下列任务:、通过正确的读课文 1 ①、瞧,本课的生字我都会写了。 i) (māǐn ruì)i zhu) (bǔō) (fēé) (wén zi) (bì k n f(biāú (líng dāng)(cāng yíng)(zhàng ài) (jiē kāi)(yíngguāng píng) ②、我能抄写下列词语并能听写 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 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③、下列形近字,我能注音组词。 1 / 4 骗()饿()绳() 蝙()蛾()蝇() 。我要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预习,我要批注24、我 把几点疑问批注在课文中。 【挑战自我】:我想仔细读课文圈点批注,思考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发明雷达的?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附学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难点:“文景之治”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公元前202年,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汉朝究竟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楚汉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在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建立汉朝。)一.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刘邦即汉高祖。西汉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汉朝是如何实现巩固统一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了解本课的内容和汉朝兴衰的历史框

架。 二.文景之治 西汉初年,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势呢?布置学生阅读课本76页小字内容,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地方和中央两个层面回答。(地方: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粮价飞涨,百姓卖儿卖女或者自卖为奴;中央:国库亏空,皇帝要配齐四匹一样的马拉车都办不到,丞相和将军只好坐牛车。)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种局面是怎样造成的呢?(除战争因素外,还要引导学生回忆秦的暴政及其表现内容,从而引出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师生共同探讨课本的“议一议”: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安定和巩固政权,统治者的党务之急是什么? 投影课本“读一读”: 教师解释其大意:因百姓痛恨秦朝的做法,丞相萧何顺应民情,全部废除,重新开始。那么,文帝景帝又采取哪些措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类归纳文帝、景帝的措施。 (板书)1.文景之治的措施 (板书)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内容,学生归纳文景之治措施实施后,汉朝社会状况的转变。 教师投影课本“读一读”:

10菱角的喜剧 精品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二

10菱角的喜剧 花城(节选) 秦牧 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 ……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的日子过去了,大地的花卉越种越美,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而南方的人们也真会安排,他们选择年宵逛花市这个节目作为过年生活里的一个高潮。太阳的热力是厉害的,在南方最热的海南岛上,有一些象菠萝之类的果树,根部也可以伸出地面结出果子来;有一些树木,锯断了用来做木桩,插在地里却又能长出嫩芽。在这样的地带,就正像昔人咏月季花的诗所说的:“药谢花开无日了,春来春去不相关。”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你在郊外已经可以到处见到树上挂着一串串鲜艳的花朵了。面在四时的花卉,除了夏天的荷花石榴等不能见到外,其他各种各样的花几乎都出现了。牡丹、吊钟、水仙、大丽、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 广州的花市上,吊钟、桃花、牡丹、水仙等是特别吸引人的花卉。尤其是这南方特有的吊钟,我觉得应该着重地提它一笔。这是一种先开花后发叶的多年生灌木。花蕾未开时被鳞状的厚壳包裹着,开花时鳞苞里就吊下了一个个粉红色的小钟状的花朵。通常一个鳞苞里有七八朵,也有个别到十多朵的。听朝鲜的贵宾说,这种花在朝鲜也被认为珍品。牡丹被誉为花王,但南国花市上的牡丹大抵光秃秃不见叶子,真是“卧丛无力含醉妆”。唯独这吊钟显示着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插在花瓶里不仅能够开花,还能够发叶。这些小钟儿状的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就象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 花市盘桓,令人撩起一种对自己民族生活的深厚情感。我们和这一切古老而又青春的东西异常水乳交融。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看着繁花锦绣,赏着姹紫嫣红,想起这种一日之间广州忽然变成了一座“花城”,几乎全城的人都出来深夜赏花的情景,真是感到美妙。 在旧时代绵长的历史中,能够买花的只是少数的人,现在一个纺织女工从花市举一株桃花回家,一个钢铁工人买一盆金桔托在头上,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听着卖花和买花的劳动者互相探询春讯,笑语声喧,令人深深体味到,亿万人的欢乐才是大地上真正的欢乐。 在这个花市里,也使人想到人类改造自然威力的巨大,牡丹本来是太行山的一种荒山小树,水仙本来是我国东南沼泽地带的一种野生植物,经过千百代人们的加工培养,竟使得它们变成了“国色天香”和“凌波仙子”!在野生状态时,菊花只能开着铜钱似的小花,鸡冠花更像是狗尾草似的,但是经过花农的悉心培养,人工的世代选择,它们竟变成这样丰腴艳丽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生活的真理不正是这样么! 在这个花市里,你也不禁会想到各地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丰功伟绩。这里有来自福建的水仙,来自山东的牡丹,来自全国各省各地的名花异卉,还有本源出自印度的大丽,出自法国的猩红玫瑰,出自马来亚的含笑,出自撒哈拉沙漠地区的许多仙人掌科植物。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市集

八年级语文11课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11课导学案 学习达人:班级姓名 设计者;易青莲设计日期:2011-10-15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如释重负”“悲天悯人”等词,明确作者的观点, 能够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课文在论述过程中逐步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学习文章流畅 而又凝练的语言。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对家庭、社会、 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程序 一、走近作者 本文作者: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梁启超作品合编为 《饮冰室全集》。 二、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纵贯式结构方式 按照引论(导论、绪论)、本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织材料,叫纵贯式结构方式。它大体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又称“三段式结构方式”。 2.并列式结构方式 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是议论文的并列式结构方式。 3.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4.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这样,既可使行文富于变化,又不会使文章杂乱无章。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的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引用了一些古语、俗语,请找出来。

广东省惠阳区高中语文 阿q正传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4

《阿Q正传》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学会阅读分析小说的故事内容。 2、赏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技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3、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二.课文助读 1.作品简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 2. 作品目录 第一章序(交代给阿Q作传的缘起,概括阿Q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 第二章优胜记略(重点介绍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第五章生计问题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 第七章革命第八章不准革命第九章大团圆 三、学法指导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常见提问: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 预习题(一) 1、阅读课文,完成阿Q档案。 籍贯:住址:身份地位: 工作:外形特征:性格特征: 嗜好:生平第一件屈辱:生平第二件屈辱: 2、阅读课文,概括文中所记叙的事件 3、请你提出一两个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课外拓展(一) 1.试结合全文,参考下列定义,给“精神胜利法”下一个定义。 参考定义格式: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3.11《灯笼》导学案(二)

《灯笼》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习题巩固上一课所学。 2、适当拓展,帮助学生阅读积累。 完成下面的问题 作业:A、完成1-8、14-15、17-21题。 B、完成1-8、14-15题。 C、完成1-8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神龛( kǎn) 溺炕(nì) 斡旋(gàn)B.争讼( sòng) 锵然(jiāng) 怅惘(chàng)C.吠声(fèi)焚声(fén) 恐吓(hè)D.源亨( hēng) 裴公(pèi)马前卒(zú)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虽然敌我众寡悬殊,但敌军时不时地我军,使我军义愤填膺。 (2)你胆子太大了,竟然如此妄为。 (3)没想到一向优秀的他,居然做出这种事情,真让人。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凭借的故事情节和细腻深刻的人性描摹赢得观众一致好评。A.挑衅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B.挑战随意大喜过望触目惊心 C.挑衅随意大失所望触目惊心D.挑战恣意大失所望扣人心弦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B.眼前的一切都被浓浓的大雾笼罩着,混沌一片,扑朔迷离,什么都看不清。 C.对于作文中出现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D.传统的古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各有千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中国民间,最深广的文化,莫过于“年文化”了。中国人过年,与农业关系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实际是一种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种努力理想化的生活。 ①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非要强化不可的了 ②这生活与迷人的理想混合在一起,便有了年的意味 ③年在农闲时,便有大把的日子可以折腾 ④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 ⑤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 ⑥年又在四季之始,生活的热望熊熊燃起 A.②⑤④③⑥①B.⑤③④②⑥①C.③⑥①④⑤②D.①④③②⑥⑤ 5.班上举办“民风民俗知多少”知识竞赛,为此,语文课代表收集了四首诗,各涉及了我们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如果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列,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庭地白树柄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②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12植物的叶-导学案-粤教版(2017)

植物的叶 【学习目标】 1.科学知识。 (1)同种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生长阶段,但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 (2)不同种植物的叶子一般都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科学探究。 (1)对叶子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能描述叶子的外形特征。 (2)整理收集到的观察信息,进行分类和归纳,发现叶子的共同特征。 3.科学态度。 (1)养成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态度和意识。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对比出叶子的异同点,知道植物的叶子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学习难点】 对叶子进行有目的地观察,能描述叶子的外形特征。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南 (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植物的叶一般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2.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器官。 3.叶是植物的一种主要_______,植物的_______作用和_______作用需要靠叶进行。 4.像这种像线条一样的纹路就是叶片的_______,叶片都具有明显的_______。 5.在叶片中,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部位叫做_______。 6.呈平行分布的叶脉叫_______脉。呈网状分布的叶脉叫_______脉。

并用简图记录下来。 2.请填写下列图中的叶脉的类型: ()()()()3.植物的叶要经历怎样的完整历程? 4.密密分布的叶脉有什么作用?

【学习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 【精炼反馈】 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1.叶的形态千姿百态,特点都相同。() 2.叶是由叶柄和叶片、叶脉构成的。() 3.紫苏叶的叶脉看起来就像渔网一样。() 4.竹子叶是网状叶脉。() 5.白兰叶的叶脉看起来就像羽毛排列的一样,属于网状叶脉。()6.同一株植物的叶的大小是不同的。() 7.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二、取出珍宝(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叶片中,输送水分和养分的部位叫做()。 A.叶柄 B.叶脉 2.()是落叶的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形状是()的。 A.相同 B.不同 4.不同的植物,叶脉的特点也不一样,如白兰的叶脉是()。 A.平行分布 B.网状分布

15赤壁赋 精品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二

15 赤壁赋 苏轼词精选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八年级地理上册 4_2 工业导学案 (新版)粤教版

4.2工业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预习要点 1. 我国新旧工业布局的变化。 2. 我国煤炭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的分布。 三、达标练习 1. 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 长江三角洲范围包括、、省的部分地区。 3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其工业部门主要 有、、。 4.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 5. 下列在建工程有利于粤港澳今后的经济合作的是() A.上海自贸区 B.杭州湾大桥 C.京九铁路 D.港珠澳大桥 6. 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 C.东北三省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是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 7. 东北三省的工业在全国的地位是() A.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C.全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 D.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8. 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以轻工业为主 B.以重工业为主 C.轻、重工业都发达 D.轻、重工业都不发达 9. 在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中,位于华北平原的工业基地是() A.沪宁杭工业区 B.辽中南工业区 C.京津唐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地区 10. 近两年,随着“蒜你狠”“逗你玩”“姜将军”等词语的流行,部分地区农民盲目跟风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产品积压,收入减少,这说明在发展农业时要充分考虑()A.市场需求

九年级下册语文1到11课导学案带答案

下册第一单元生活咏叹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了解作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了解本文修辞的特点,理解诗歌中众多意象的含义。 3.感悟诗人的爱国之情,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报国之志。 一、导入新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被人称赞的新中国四大发明,为人赞叹的大国外交,具有活力的中国自主创新。如果让我们用一个形象来形容今天的中国,朝气蓬勃的青年或美丽动人的姑娘都甚为恰当。然而,在改革之初,面对她的伤痕累累,面向全新的希望,她在人们心中会是怎样的形象呢?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中感受一下。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福建泉州,后一直生活在厦门。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荷兰、日本等多个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年头。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目标导学二:赏析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1.反复朗读诗歌。 2.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含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意象:“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两个意象,象征祖国的贫穷落后和长期停滞的生产力;“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几个意象,进一步概括了祖国的饥馑、闭塞和百废待兴的状况。总之,第一节主要写祖国母亲贫穷落后的历史和种种沉重的负累。作者以诸多落后以及沉重的意象表达了自己深沉、悲痛的感情。 3.第二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 明确:第二节通过直抒胸臆来描写祖国的过去,表明祖国的“贫困”“悲哀”,这也是对第一节中诸意象的诠释,长期潜伏蜗行于黑暗的隧道里固然是贫困,而船的纤绳深深勒进肩脖则是悲哀。同时又用“‘飞天’袖间”的“花朵”象征着希望。这一节正是起着过渡的作用,从“贫困”“悲哀”过渡到希望之中。作者在此处的情感与第一节是一以贯之的,仍旧带着深沉与悲痛,但其中又带着一股看向历史的自信与看向未来的希望。 4.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赏析第三节,说说第三节中的意象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意象:“神话的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神话的蛛网”象征束缚生产力发展,钳制思想解放的专制统治和陈腐意识,只有挣脱了“神话的蛛网”才能诞生“簇新的理想”;“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些意象在时空上大幅度跳跃,构成了立体交叉象征义,象征着祖国成长的苦难历程、再生的悲喜、新长征的开始和未来的美景。上述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开始。作者正是用这些意象,表现着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狼》导学案、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了解作者都德。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重难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第一课时 预习案 【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

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交流展示: 1.查字典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掌握词语的读音、解释) 踱()督学()郝叟()()摊( )懊悔()( ) chéng fá()钥匙()()磨损 ()qídăo ( )( ) 哽()宛转()() 2、解释下列词语 诧异:懊悔:哽咽:宛转: 导学案 合作探究 阅读小说,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 ”到“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和弗郎士 的,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 ”到 “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 第三部分,从“ ”到小说结尾。 写。 互动提升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检测案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情节人物特征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序幕)幼稚、怕提问 (开端) (发展) (高潮和结局) 描写方法 教后小记: 课题:《最后一课》课时:二课时初审: 二审: 备课时间:主备人:备课人:序号:

11课导学案

第11课领先世界的秦汉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说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2.知道秦汊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杰出成就。 3.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 【课堂探究】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2.你有何疑点、难点?

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自主学习】 一、造纸术 1. 时,我国就有了造纸术。 2. 时,改进了造纸术。他制成的纸因此被称为 “”。 3.影响:造纸术发明,对人类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九章算术》 1.成书时间:时期。 2.内容:涉及、交换粮食、计算仓库容积 和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包含了算 术、和。 3.意义:1)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水平。 2)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 三、医学方面的成就 1.张仲景:时期人,医学著作《》,被后人尊称为“” 2.华佗:时期人,创制了麻醉药剂“”;还编制了一套健身体操“”。华佗被后世尊为。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秦汉时期中国产生了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你有何疑点、难点?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成功,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件大事。从此,纸才有可能大量生产,给以后书芨的印刷创造了物质条件。 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原料来造纸。他们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鱼网等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渍相当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还可能经过蒸煮,然后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公元一0五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汉和帝赞扬了他一番。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造纸技术很复杂,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事实上,在蔡伦之前,劳动人民已经用植物纤维来造纸了。所以我们不能说纸是蔡伦发明的,但是也应该肯定蔡伦对改进造纸技术是有很大贡献的。 蔡伦带领工匠改进造纸方法,造出了质量较高的纸。他提出用树皮、麻头、破布、破鱼网来做原料,也是造纸技术的一大进步。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有的还是废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产。至于用树皮做原料,更是一个新的发现。后代人用木浆造纸,就是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第七章 亚洲 导学案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泸州外国语学校初2014级地理导学案——“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本节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读图说出亚洲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3.根据地形、地势特点说出河流的分布与流向 4.初步掌握使用亚洲地形图和有关资料,学会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5.通过资料,学会分析亚洲人口过多,对资源、环境、经济与发展造成的影响 (二)本节重点难点剖析: 1.通过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2.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大洲及其分界线 3.亚洲地形特点以及主要地形区 4.亚洲地形特点对于河流的影响 5.亚洲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6.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三)课前自主预习: 引导:我们回顾一下上学期学习的内容,一直围绕着世界、地球这个话题在展开,现在我们这学期就要进入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去了解这个地方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观,那么你认为了解一个地方应该先从哪些角度开始呢?从地理学的角度说我们这学期所要学习的地理称为世界区域地理,在学习区域地理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一直围绕着“3W”原则;3W原则即where、what、why;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三个单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让我们通过亚洲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某个地方的方法。 活动(1):读课本P2页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完成: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西半球的半球、南北半球的半球。 活动(2):读课本P2页7.1图,完成: 亚洲的经纬度位置:通过图7.1观察可知:亚洲地跨_____、_____、_____三带,其纬度跨_____°,是世界上跨纬度_______的洲;通过7.1图可以算出亚洲所跨纬度,以及经度为______°;通过观察 P2页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还可以判断出亚洲是_________最长的大洲 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东临_________(海洋);南临_________(海洋);北临___________(海洋),西面与_________(大洲)接壤;同时濒临了_________(海洋) 活动(3):读课本P2页7.1图、P3页7.2图,完成: 亚洲在世界七大洲中面积居第_____位,面积为__________km2;亚洲的西北是洲,以、、、、、为界;西南临,以为洲界;东北隔着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隔海相望。 活动(4):读课本P9页7.15图,完成: 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成了哪六个地区?这六个地区主要分布着哪些国家? 引导: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亚洲的地理位置,接下来我们开始了解亚洲所呈现给我们的地理景象,首先我们了解亚洲的地形与地势,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上学期学习的地图那一节的内容,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地形图?

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公开课导学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 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 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 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课时:1课 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2.熟练掌握地球的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难点】区别地球的三个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自主学习】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过程?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实例有哪些? 3、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 。

4、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半径:,极半径:,最大周长约:,表面积。【攀登高峰】 1.下列事实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和下西洋 2.下列数据中,与地球大小无关的一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B.地球的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C.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D.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 3.在海边看从远方的船,总是先看到() A.船身 B.船头 C.船尾 D.桅杆 【学教反思】

课题:《第一章地球》 第二节地球仪和经纬网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仪的概念及其与地球真实原貌的不同;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及其标注规律; 3、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重点】地球仪的定义;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 【难点】经纬线的特点及标注规律;东西半球的划分 【自主学习】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_________。

2、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叫。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 3、读P7图1-2-2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并垂直于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__ 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 __。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经线以东为(用字母表示),以西为(用字母表示)。 4、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 _____。经度之和为___ __(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 的两个半球。 5、读P9图1-2-7,在地球的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____,纬线指示_____ 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________,到两极缩为_ _ __。赤道以北称___ __,以南称_______。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围:______;中纬度围:;高纬度围______。

第11课《春》导学案导学案及答案

11《春》学案 清潭中学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抖擞.()应和.()黄晕.() liáo()亮 hōng()托朗rùn() wǎn()转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1)涨(2)散 ()()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6、填空。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作品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2)《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怀。(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春花图”中想象的句子 (5)描写春雨的全景图的一句 二、课内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1、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文章是怎样扣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景的? 3、文章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二)合作探究 1、“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__的意思,本句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________。“仿佛”一词能否删

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教案

班级:小组:姓名: [ 方法指导]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问题提示,认真预习,仔细研读教科书,回答导学案中的问题。 2、全体同学要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自觉完成导学案。小组长要督促、检查,确保每位同学及时、认真地预习。 3、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出。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扼要点评。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 4、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评价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巩固学生的比例尺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我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等基本国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位置。难点: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 自主学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我国位于大陆东部、洋西岸(海陆兼备) 2、经纬度位置:半球、半球(大部分在带,小部分在带,没有带) 二、陆地总面积: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 三、领土四至 最北端:在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处。(° N) 最南端:在南沙群岛的(° N) 最东端:在与的主航道汇合处。(° E) 最西端:在新疆的高原上(° 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