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拔罐法t Word 文档

拔罐法t Word 文档

拔罐法t Word 文档
拔罐法t Word 文档

马蹄藏族乡中心卫生院中医特色技术

培训学术讲座

时间:2011.07.12

地点:中医诊疗室

参加人员:马蹄卫生院全体工作人员及支医队员

主持人:佘立新

主讲人:杨丽萍

内容:拔罐法

目的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肌肤疼痛、麻木、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症

?1.凡高热、抽搐、痉挛、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肌肉瘦削、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不宜使用拔罐疗法。

?2.下列情况须慎用:孕妇腰骶部及腹部。

?3.下列情况可创造条件使用:骨骼凹突不平(异型罐)及毛发多的部位(剃毛、剃发)。

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体质及拔罐局部皮肤情况。

?2.了解病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3.有无治疗禁忌,心理状态。

计划

?1.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筒、陶罐)、纸片、止血钳(卵圆钳)、干棉球(干纱布块)、95%酒精棉球、75%酒精棉球、棉片或纸条、火柴、打火机、广口瓶(内盛95%的酒精)。

?2.病人准备介绍拔罐的目的和方法,取得合作。

?3.环境准备病室整洁、安静。

操作步骤

?1.按要求着装,洗手。

?2.核对、解释,评估病人。

?3.携用物至床旁,评估环境,再次核对。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4.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5.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6.拔罐:(以火罐为准)

?(1)闪火法:用长镊子或血管钳夹住95%的酒精棉球,将其点燃,在罐内烧一圈后迅速退出,随即将罐口罩在应拔部位。一个酒精棉球可连续拔4~5个火罐。

? (2)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等易燃物点燃后,立即投入罐内,再迅速将火罐罩在选定的部位。

? (3)贴棉法:将棉花剪成薄片状,略浸95%的酒精,贴在火罐内壁中段,点燃后罩在选定部位。贴棉法不受体位限制,但应注意贴棉的酒精含量不宜太多,否则燃烧的酒精滑下会灼伤皮肤。

?7.随时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为度,留罐5-10分钟。?8.起罐方法:火罐吸引的时间,应按病情、局部软组织的厚薄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5~10分钟。起罐时应以左手扶罐,右手拇指沿火罐一侧边缘下压患者的肌肤,使其形成一个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中止负压吸引,火罐即自行脱落,起罐时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待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应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毕,用干棉球(干纱布块)擦净患者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消毒备用。

?10.洗手、记录并签名。

评价

?1.部位准确,操作熟练。

?2.患者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

?3.注意与病人交流。

注意事项

?1.操作前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2.体位宜适当,局部肌肤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者,火罐易脱落,应加以注意。

?3.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火罐口径大小要与拔罐局部面积相适应,局部面积大的用大火罐,反之则用小火罐。也应与体质相适应,体质弱者可应用小口径火罐。

?4.拔罐时要注意保暖,勿使患者受风寒,以免影响疗效。

?5.拔罐时防止烫伤,动作要稳、准、快。火罐一定要吸紧肌肤,否则会影响疗效。

?6.如果上次拔罐后局部出现的郁血尚未消退,则不宜在原处再拔罐。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内,火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火罐。

?8.起罐后,皮肤上出现小泡可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或溃破者,则应以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用消毒纱布包扎,以保护创面。

平衡火罐疗法

平衡火罐治疗原理

拔火罐可有效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肾气平稳,肝脾调和的目的。

平衡火罐选择背部是因背俞穴主治脏腑病,从肺俞至膀胱俞包括五脏六腑,具有调节脏腑气机,并通过经络传导至脑,提高机体功能。

平衡火罐通过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调理肝脾肾的疗效。

平衡火罐治疗方法

1保暖、遮挡患者,患者取俯卧位

2在背部两侧(膀胱经)分别闪罐3个来回,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从下到上

3涂少量润滑油于患者背上

4沿督脉及膀胱经走向推罐3个来回

5在背部两侧分别摇罐、抖罐3次

6走罐疏理督脉及膀胱经3次

7留罐相应穴位5-10分钟

8用热毛巾擦干净背部,协助患者穿好衣服

9隔天或隔2天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平滑,有无裂痕。

2、避开有水疱、疤痕和伤口的位置拔火罐。

3、点火用的酒精棉球要夹紧,酒精要拧干,以防脱落烫病人皮肤。

4、吸附及推罐的力度要视病人皮肤情况而定,避免造成病人皮肤过度的摩擦。

5、冬天拔火罐时要注意保暖。

6、其余注意事项同拔火罐的注意事项。

推拿科技术操作规范

***市中医医院推拿科 中医诊疗方案

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推拿疗法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一、适应症: 1 骨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颈肩综合征,前斜角肌综合征,胸胁迸伤,胸肋软骨炎,急性腰扭伤等。各种常见关节脱位,如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等。四肢关节扭伤,如肩关节扭伤,腕关节扭伤等,踝关节扭伤等。 2 内科疾病:如胃脘痛,胃下垂,胆绞痛,便秘,腹泻,肺气肿,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 3 妇科疾病:如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痛经,闭经,月经不调。 4 五官科疾病:近视,视神经萎缩,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耳鸣,耳聋等。 5 儿科疾病:脑性瘫痪,咳嗽,发热,顿咳,泄泻,呕吐,疳积,佝偻病,肌性斜颈。 二禁忌症: 1 各种急性传染病。 2 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4烧伤,烫伤。 5各种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 6严重心脏病,肝病。 7严重的(不能合作,不能安静)精神病。 三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3.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4.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要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二)常用操作方法有: 1.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于推拿部位,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操作时要求达到患者有透热感。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

拔罐的操作流程

拔火罐法的操作流程 拔罐目的: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打火机、毛巾等 操作程序 ①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告之患者,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②取合理体位,露出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③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用罐的大小和数量,根据症状来确定,吸力也要根据患者力来 操作。 ④酒精棉球一定要拧干,不能有酒精滴出,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钳夹要夹死) ⑤医者站在患者的右侧方先拔同侧,右手持罐、左手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点燃 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3秒。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 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拔完同侧拔对侧。适时留罐10分钟 左右,盖好毛巾。 切记: ◆火球要在床边外缘,或离患者身体10公分,防止烫伤 ◆酒精棉球不可碰到瓶口,吹灭火时要背对患者,火球上举过头顶,快速一口气吹灭; 另一手掌后挡火球,以免火星四溅。 ⑥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⑦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取罐时用一只手按住肌肤,另一只手先 拔开罐口让空气进入,然后再取罐,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使用过的火罐,每次清洗或用酒精消毒后备用。 4、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5、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禁忌症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拔罐原理、作用、方法和禁忌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罐疗法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 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 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 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 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 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 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俞;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安眠、血压点、哑门、印堂;颈项活动不便者取新设、肩中俞、肩外俞加风池、百劳;伴有上肢症状者加颈臂、肩贞、天宗、肩后、抬肩、肩廖、巨骨。 2、拔罐用多少个合适? 先少后多,首次拔罐,一般控制在每批3——5个,待适应后渐渐增加,最多一次可达20——30个。 3、罐径大小:视身体部位而异,如背部腿部和腹部,可用大口径的罐子,其他面积小的部位则可用小口径的罐子。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脘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 【用物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火柴、小口瓶、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根据拔罐方法及局部情况备纸片、凡士林、棉签、0.5%碘伏、镊子、干棉球、三棱针或梅花针、纱布、胶布等。 【操作方法】 1. 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1 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一个,用火将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1.2 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不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1.3 投火法:是用易燃烧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 2. 拔罐 根据病情需要,可分为下列几种拔罐方法。 2.1留罐法:又名坐罐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直至皮肤呈现瘀血现象为止,一般留置10-15分钟,此法适用于镇痛治疗。 2.2 闪罐法: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肌肤麻木、疼痛等症,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患者,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2.3 走罐法:又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及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

拔罐法操作步骤

拔罐法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拔罐法操作步骤: 1.操作者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2.核对医嘱,携物至床边,再次核对治疗卡。 3.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好解释工作。 4.根据病情、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常用有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和遮挡。 5.根据部位和拔罐方法选择合适的罐具,并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无缺损。 6.拔火罐法:火罐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其适用的罐子以竹罐、陶罐、玻璃罐为宜。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出罐内的空气,形成负压,以将罐吸附于体表。常用的吸拔方法有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 闪火法:一手持镊子或血管钳夹住95%酒精棉球,也可取一粗细适中的铁丝,在其一端缠上用脱脂棉和纱布包裹成一小鼓槌状,吸取酒精点燃。另一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点燃的酒精棉球伸入罐的底部或中部绕圈后迅速抽出,立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罐内负压的大小可通过改变闪火的时间、罐体大小、扣罐速度来调整。需要吸拔力大时,可选用大号罐延长闪火时间,加快扣罐速度

即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拔罐时注意酒精棉球不能太湿,蘸完后应挤出多余的酒精,以免流溢烧伤皮肤。另外,闪火时不要把火焰烧到罐口,以防烫伤。本法适用于各种体位,特别适用于闪罐法和走罐法。 贴棉法:将蘸有适当酒精的小片棉花,贴于罐子内壁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迅速将罐子扣于所选的部位上即可吸住。操作时注意棉片不宜太厚,吸取的酒精不宜太多,以免造成贴棉脱落或酒精流溢灼伤皮肤。本法适用于侧面横位。 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乘火最旺时,迅速将火罐扣在要拔部位。此法适用于拔身体的侧面,使罐体横置,以免燃烧物落下烫伤皮肤。本法简便安全,适合家庭保健治疗。 7.根据不同的部位和治疗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拔罐方法。 8.观察留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罐口吸附的情况、皮肤的颜色和患者的全身情况。 9.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用拇指或中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 10.操作完毕协助患者穿衣,整理床单元,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消毒罐具,记录签名。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是借助热力或其他方法,排除罐中的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具吸着在皮肤上,引起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法又叫吸筒法,古代称为角法,在我国晋代已开始应用。拔罐要用罐具,罐具的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瓷罐、金属罐(铜罐、铁罐)、玻璃罐、抽吸罐等。现代,以玻璃罐和抽吸罐使用最广。 一、拔罐的治疗作用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阴阳功能。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有机的协调,即阴阳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拔罐疗法则能调整脏器功能,促使阴阳转化、消长,从而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机体的通路,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则邪正相搏,运行不畅。拔罐疗法则从其穴前导之,或在对应之穴启之,从而营卫调和,经络疏通,增强体质。 3、开达抑遏,活血化淤,托毒排脓。拔罐疗法通过对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组织产生充血、淤血等变化,改善血液循环,使经络气血畅通。对于疥疮脓疡之类未成脓者则可在负压吸引力作用下,使毒血吸出,气血疏通,淤阻消散,已成脓者则托毒排脓,症状迅速减轻。 4、消肿止痛,除湿逐寒。通利关节所谓“不通则痛”风、湿、寒等邪侵袭人体,痹阻于经脉,致使关节发生红、肿、热、痛等病理变化,进而致肌体活动障碍。

5、反映病侯,协助诊断。外邪侵袭人体,气血失调,病邪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转变。内脏出现病变时,邪气即可通过经络的流注,气血的盛衰而由里及表,在相关经络、局部及内脏相联系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或体征。因此通过拔罐部位皮肤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二、拔罐方法 1.火罐法:属于传统方法,它利用燃烧时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具吸着于皮肤上。分为投火法、闪火法、贴棉法及架火法四种。 投火法:用蘸有95%浓度乙醇的棉球(注意,不可蘸得太多,以避兔火随乙醇滴燃,烧伤皮肤)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扣在所选的区域。 闪火法:用镊子夹住乙醇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统一圈,立即抽出,将罐扣在施术部位上。 贴棉法:将二厘米见方的乙醇棉片贴敷于火罐内壁底部,点燃后迅速扣于穴区。 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青霉素瓶盖),上置一乙醇棉球,放在穴区,点燃后,扣以火罐。 2.抽气罐法:这是现代发展起来的方法。它由两部分组成。一为抽吸器,一为不同型号的带有活塞的塑料罐具。 三、拔罐的准备及操作方法 1.拔罐前做好准备: (1)仔细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适应症,有无禁忌。根据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拔火罐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分 值 要求 评 分 素质要求2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1 服装、鞋帽整齐,符合要求 1 评估10 (开始计时)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病情、主诉、发病原因、 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 3 病人的体质、局部皮肤情况、凝血功能、有无妊娠,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 2 病人的心理状况,对本操作的认识、合作态度。 2 病室温度、光线是否适宜,是否需要遮挡病人。 3 准备10 护士:六步洗手、戴口罩。 2 病人:核对、确认、解释。 3 用物:准备用物:治疗盘、95%酒精棉球(干湿适度)、长血管钳、火罐(检查罐口 是否光滑、有无裂纹)、打火机(酒精灯)、弯盘、盛水玻璃小瓶、必要时备毛毯、屏 风、垫枕。(少1件扣1分) 5 操 作过程60 备齐用物至床边,再次核对,取得合作。 3 定位:根据病情选择正确的穴位,至少选4个穴位。(边定位边口述),(1个部位不正 确扣3分) 13 选罐:根据部位选择合适的火罐。 2 体位: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2 检查: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有无损坏漏气。 2 拔 罐 点火:左手持罐,右手持血管钳夹取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1-3 周后迅速抽出(点火方法不正确扣2分)。 6 吸附:将火罐扣在选定的部位,使其吸附于局部,轻提是否牢固。一般留罐10 分钟,以皮肤瘀紫发红为度。(实际以考官要求起罐为准)(部位不准确,1处扣2分) 10 灭火:将燃剩的棉球放入玻璃瓶中安全灭火(不可放在弯盘内燃烧) 2 观察:在留罐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询问患者反应和局部皮肤情况,同时注意保暖。 5 起罐:一手扶罐体,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利起罐, 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5 健康教育:根据病情,做好相关健康指导,及相关注意事项。10 操 作后10 协助病人整理衣着,安置病人 4 整理用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用物 4 洗手、记录、签名(口述)。(结束计时) 2 总体评价8 操作熟练,患者感觉舒适。 2 火罐吸附紧密,局部皮肤紫红,无脱落、水泡、烫伤等。 4 沟通良好,体现人文关怀。 2 备注:1、掉罐、松罐、一次未拔上,每罐扣3分;烫伤不得分;水泡酌情扣分,每处4分。 2、操作总时间不超过9分钟。

拔罐的主要原理

拔罐的主要原理 (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内科疾病,又可用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拔罐的双向调节与疾病的好转是一致的。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使用拔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

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但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拔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价廉高效安全实用:拔罐疗法治疗疾病,操作简单,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病人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得到康复,避免了服用药物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和不良反应。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把留罐、闪罐、走罐等多种操作方法与针刺、推拿、磁场、药熏等相结合,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拔罐疗法的调节作用和独特功效,使得临床中在取穴、操作方法等不变的情况下,可治疗多种疾病,充分体现了拔罐疗法在治疗疾病中的整体良性调节作用。 4、缓解疼痛立竿见影: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作用,无论内科的头痛、还有外科、伤科的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皆可即时见效,功效迅捷;实可谓“痛随利减,当通其经脉则疼痛去矣”。 5、多重应用功效捷优:拔罐疗法应用于体表化脓性疾患,避免切开引流,还可把脓、毒素,坏死组织、细菌“拔出”,达到切开引流的效

拔火罐法的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1.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1.3心理状况 2.目标 2.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3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3.禁忌症 3.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3.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4.告知 4.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4.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4.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泡或烫伤。 5.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 6.操作程序 6.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6.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 6.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6.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6.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6.7清理用物,做好护理记录并签名。 7.护理及注意事项 7.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7.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7.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7.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7.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7.6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中医理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刮痧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在操作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后,操作者手持刮痧板(或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在施术部位按一定的力度刮拭,直至皮肤出现痧痕为止。 (2)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从内向外刮拭。 (3)刮痧关键在于力度与速度的掌握和控制。“重而不板,轻而不浮”是力度的要求。刮拭操作时,要不停地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快而不滑,慢而不滞”是速度的要求。 (4)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5)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6)刮痧板一定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二)火罐技术操作规程 1.操作规范: (1)暴露须拔罐部位(选择肌肉较为丰满、平整处)。 (2)用闪火器(镊子、血管钳或细铁丝制作)夹取95%酒精棉球,点燃。 (3)一手持罐,罐口向下,另一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闪火器,迅速伸入罐内闪火立即退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部位上。 (4)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5~15分钟。 (5)起罐时,一手按住罐口皮肤,另一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6)拔罐后除留罐外,尚可在火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闪火再吸、再拔,反复多次称闪罐;若待火罐吸着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称走罐,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若患处皮肤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留置10分钟后,起罐消毒皮肤,称刺血拔罐。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拔罐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之令狐采学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拔罐法 欧阳家百(2021.03.07) 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应范围:中风、眩晕、面瘫、头痛及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所引起颈肩痛、腰背痛、风湿痛、落枕、感冒、发热等. 取穴: 1.中风病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或局部,予留罐。 2.面瘫病取面部局部,予闪罐。 3.风湿痹痛取痛点阿是穴,予留罐。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治疗卡、床头卡、手腕带,做好解释 工作. 2.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3.清洁局部皮肤,选用合适火罐,并再次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 滑。 4.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拔罐法(1)留罐:用止血钳夹 住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2)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

后,又立即取下,再吸再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3)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动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着力,至局部出现红紫现象。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 觉. 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 空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切忌暴力起罐)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 位.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 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 大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患者感觉异 常,立即停止拔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6.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药技术方法操作 规范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拔罐法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拔罐法 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此法具有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作用。 适应范围:中风、眩晕、面瘫、头痛及气滞血瘀、风寒湿痹所引起颈肩痛、腰背痛、风湿痛、落枕、感冒、发热等. 取穴: 1.中风病取背部足太阳膀胱经或局部,予留罐。 2.面瘫病取面部局部,予闪罐。 3.风湿痹痛取痛点阿是穴,予留罐。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治疗卡、床头卡、手腕带,做好解释工 作. 2.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3.清洁局部皮肤,选用合适火罐,并再次检查罐口边缘是否光滑。 4.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拔罐法(1)留罐:用止血钳夹住酒 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l-2圈后(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退出,立即将罐扣在所选部位,将酒精棉球放小口瓶灭火,留罐10分钟(2)闪罐:此法是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吸再起,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为度(3)走罐:先在应拔局部皮肤上均匀涂上一层凡士林,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后,操作者一只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来回推动,另一只手固定皮肤,推动时罐体前半边略提起,后半边着力,至局部出现红紫现象。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患者感觉. 6.起罐: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 气进入罐内即可起去。(切忌暴力起罐)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8.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取合适体位,选择肌肉较丰富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 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 小适宜的火罐。 3.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患者感觉异常, 立即停止拔罐。 4.骨突部位、血管丰富部位、心尖搏动处及乳房等部位,不宜拔罐。 5.拔罐过程中,切勿变换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6.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根治型拔罐原理 精品

根治型拔罐原理(转帖) 根治型拔罐的产生(转自中国拔罐网) 最近几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医疗器械不断涌现,新型的拔罐器具也在不断出现,促进了拔罐疗法的发展。新型的拔罐器具一般都是负压罐,由抽气罐演变而来。现在各种负压罐已逐渐成为拔罐疗法的主要罐具。 常见拔罐疗法使用的留罐,一般认为只要达到充血性罐或瘀血性罐即可,上罐5~15分钟。可是在这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也有许多口才的皮肤表面出现水疱以及其他一些现象。当患者使用火罐出现水疱时,就误以为是火烧的疱。负压罐出现以后,患者使用负压罐的时候也出现水疱现象。 面对应用火罐治疗中所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人们不是回避它,而是主动地去认识它。人们不是阻止水疱的产生,而是在水疱产生以后观察人体的反应。观察中发现在产生水疱以后,患者疾病缓解的程度更大,如将水疱挑破进行一番处理,接着又进行“重罐”,这样,治疗效果甚佳。人们通过实践经验和观察到的规律,在中医经络学说的指导下,总结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甚佳的根治型拔罐疗法,使之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去。更有一些勇敢的患者,首选在自己身上运用

这种疗法,并收到意想不很好的治疗效果。 古时就已有过与根治型拔罐疗法相同的拔罐疗法。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一书中,就阐述过这种方法:“患(肺痨之类)等病必瘦,……, 即以墨点上记之,取三指大竹青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如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水……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治疗患者的疾病,在第一次上罐以后,还要“重角之”、即重复上罐的意思。这样,罐口部位出现黄白赤脓水,接着有脓水流出,经过多次重罐,恶物才能被拔净,病就痊愈了。重罐的过程也是根治型拔罐疗法的基本治疗过程。 根治型拔罐疗法的特点 由于根治型拔罐疗法需要“重罐”,由此带来了与常见拔罐疗法所不同的特点。 一、 拔罐与针灸法的比较 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虽然同属一个学科,但是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拔罐法的罐口部位是一个部位,一个范围,而针灸部位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拔罐法技术操作规范l、准备材料:玻璃火罐二个(备用一个),根据部位,选择号型,镊子一把,95%酒精一小瓶(大口的),棉花球一瓶,火柴一合,新毛巾一条,香皂一块,脸盆一个。 2、术前检查:检查病情,明确诊断,是否合乎适应症。检查拔罐的部位和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检查罐口是否光滑和有无残角破口。 3、操作方法: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 4、留罐时间:过去留罐时间较长,有从10分钟留到30分钟以上的,这种长时间留罐,容易使局部黑紫一片,郁血严重,增加吸收困难,因此,现在留罐时间一般较前缩短了,根据身体强弱的浅层毛细血管渗出血液情况,可以考虑改从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 5、起罐:左手轻按罐子,向左倾斜,右手食、中二指按准倾斜对方罐口的肌肉处,轻轻下按,使罐口漏出空隙,透入空气,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 6、火力大小:火力大小,也要掌握好。酒精多,火力大则吸拔力大;酒精少,火力小则吸拔力小。还有罐子叩得快则吸力大;叩得慢则吸力小。这些都可临时掌握。 7、间隔时间;可根据病情来决定。一般讲来,慢性病或病情缓和的,可隔日一次。病情急的可每日一次,例如发高烧,急性类风湿,或急性胃肠炎等病,每卧一次、二次,甚至三次,皆不为过,但留罐时间却不可过长。 8、疗程。一般以12次为一疗程,如病情需要,可再继续几个疗程。

9、部位:肩端、胸、背、腰、臀、肋窝以及颈椎、足踝、腓肠肌等肌肉丰厚、血管较少的部位,皆可拔罐。另外还可根据病情,疼痛范围,可拔l~2个火罐,或4~6个甚至10个玻璃火罐。 拔罐注意事项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淤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

拔罐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拔罐法规范及操作流程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 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 二、目标 1、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证 1、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2、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四、告知 1、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 后自然消失。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2、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 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适时留罐。 3、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4、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护理及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七、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出现异常,妥善处理。 八、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二、拔罐

拔罐法教材(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拔罐法 拔罐法简介 一、定义 拔罐法,或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加热、抽吸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的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瘀血,促使经络畅通,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恢复生理状态,祛除疾病的一种物理性治疗方法。 二、历史发展 拔罐疗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发展起来的。据专家们考证,大约在公元前第三世纪,就已经出现了拔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长沙马上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了对于角法的记述。在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中,已明确记录了角法的用法以及角器的制做方法。至唐朝(公元752年),在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已明确记录了拔罐疗法在外科之中的应用,同时还绘制了彩色经络穴位图《明堂孔穴图》,第一次将拔罐疗法同经穴联系在一起。清代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中,专列了《火气罐》一节,明确说明了:"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倾,火力尽自落,肉上红晕,罐中有水气出。同时,对火罐的形状,火罐的应用范围,火罐的出处,火罐的大小,火罐的适应症,火罐的使用方法等,都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在书中还指出火罐可治

风寒、头痛及风痹、眩晕等症。这是第一部对于拔罐疗法有了比较详细、完整的医学论著,使拔罐疗法得以总结规范,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医疗体系。 拔罐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同疾病的斗争中,经过不断总结、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传统中医学中的一颗明珠。具有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简便安全、容易操作、适应广泛、疗效稳定、设备简单、对周围环境无特殊要求的特点,是一种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很有前途的一种单纯物理疗法。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拔罐这种毫无化学疗法副作用的物理疗法,逐渐被重视起来,并使其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我们相信,只要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治疗体系,拔罐疗法一定能够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三、临床上常用的火罐种类 1、竹罐: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8厘米或8~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竹罐的优点在于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而不易摔碎。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现在市面上有成套的成品出售。 2、玻璃罐:用玻璃加工而成,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现在市面上有成品出售。也可用广口玻璃瓶代替。玻璃罐的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的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随时调整。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

拔火罐原理

※※拔火罐原理 1、机械刺激作用。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可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负压效应。拔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细血管甚至破裂,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现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释放对机体是一种良性刺激,它可通过神经系统对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双向调节,同时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肤对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其次,负压的强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张开,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强,皮肤表层衰老细胞脱落,从而是使体内的毒素、废物得以加速排出。 3。温热作用。拔罐局部的温热作用不仅使血管扩张、血流两量增加,而且可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能力。拔罐处血管紧张度及黏膜渗透性的改变,淋巴循环加速,吞噬作用加强,对感染性病灶,无疑形成了一个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环境。另外,溶血现象的慢性刺激对人体起到了保健功能。 ※※哪些病适合拔罐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家里拔火罐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病情比较严重的最好还是到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几种家庭拔火罐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腰痛:在腰部痛处和委中穴(腿弯正中)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肩周炎:在肩部疼痛的地方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落枕:在患侧脖子和背部,寻找压痛点,拔罐10分钟左右。 ※※拔火罐:弄清痛因再下手 患者在自己家里使用拔罐器,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弄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一些慢性病所带来的疼痛如腰脊劳损,或是扭伤,在患者明确病因并有医嘱的情况下是可以自己使用的,这样也有利于治疗。但疼痛的原因有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白教授不提倡人们在不清楚病因时就使用拔罐来自我诊疗,因为不对症的拔罐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却会贻误病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皮肤有破损,或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紫癜等)的人也不适合使用拔罐疗法。 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使用拔罐器呢?如果需要拔罐的部位是后背等大块肌肉上,最好使用稍大的罐,在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吸力大,效果好。在拔罐的手法上,无论大罐小罐都不能用蛮力去拔,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指把罐边缘的皮肤下压,待空气进入后轻轻拿下。拔罐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30分钟。同一部位的拔罐间隔要视皮肤恢复情况而定,一般两三天即可。 拔火罐时,还要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孕妇的腰腹部不能拔罐,心脏部位、毛发部位、患有皮肤病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用火罐:三个误区要明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