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砖十年知识点

金砖十年知识点

金砖十年知识点
金砖十年知识点

金砖国家简介(BRICS)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新兴市场投资代表。"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俄罗斯(Russia)、中国(China)、巴西(Brazil)和印度(India)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2008年-2009年,相关国家举行系列会谈和建立峰会机制,拓展为国际政治实体。2010年南非(South Africa)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

2015年1月1日,俄罗斯开始担任金砖国家机制轮值主席国。俄总统普京表示,将利用主席国身份进一步提高金砖国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2016年2月15日,印度正式接任金砖国家(BRICS)主席国,任期将持续到12月31日。史瓦拉吉说道:“印度在担任主席国期间,将组织50多场不同级别的会议。”

2017年9月3日—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

对金砖合作的1个判断

金砖合作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

金砖合作发展的2个维度

1.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来看。

2.要把金砖合作放在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看。

对金砖合作过去10年的3句评价

1.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

10年间,五国经济总量增长179%,贸易总额增长94%,城镇化人口增长28%,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作出突出贡献,也让30多亿人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务实为先,推进互利合作

10年间,五国建立起领导人引领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架构,涌现出一批契合五国发展战略、符合五国人民利益的合作项目。

3.敢于担当,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有所作为

10年间,五国倡导和平正义,就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发出声音、提出方案,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带头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强金砖合作的3点启示

1.平等相待、求同存异

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来。

2.务实创新、合作共赢

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淡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3.胸怀天下、立己达人

对那些身处战乱和贫困的百姓,我们感同身受。

2句话驳斥“金砖失色、褪色”论

1.毋庸讳言,受内外复杂环境影响,金砖国家发展难免遭遇不同程度的逆风。

2.金砖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潜力和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对此充满信息。

4句话展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1.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

2.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

3.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4.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

拓展金砖影响的3个做法

1.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汇聚各国集体力量,联手应对风险挑战。

2.扩大金砖合作的辐射和受益范围,推动“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

3.发挥人文交流纽带作用,把各国人士汇聚到金砖合作事业中来,打造更多像文化节、电影节、运动会这样接地气、惠民生的活动。

3句话表态阐明中国态度

1.中国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3.中国热忱欢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中国投资兴业。

9个金句

——金砖国家不搞一言堂,凡事大家商量着来。

——金砖国家不是碌碌无为的清淡馆,而是知行合一的行动队。

——金砖合作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理解和认同,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正能量。

——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面向未来,金砖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加强合作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总结成功经验,勾画合作愿景,踏上新的征程,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是要动谁的奶酪,而是要努力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做大。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我们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和影响力,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汇聚各国集体力量,联手应对风险挑战。

——让金砖故事传遍大街小巷,让我们五国人民的交往和情谊汇成滔滔江河,为金砖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

——中国有句话叫良药苦口。我们采用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这5年来,我们采取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红军的长征 “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6、10 红二、红四与红一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胜利标志) 意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浅析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

摘要 姓名:学号: 随着世界格局尤其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各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开始兴起,而“金砖五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实体。我国作为金砖五国的成员国之一,对其发展壮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金砖五国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就金砖五国的基本概念和形成作出简要论述,并据此分析出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① 关键词:金砖五国新兴经济实体经济原因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world economy, all kinds of new economic union began to rise, the BRICS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economic entity. As a member of the BRICS, China’s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join the BRICS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nces and challenges to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literature, the basic concept of BRICS and form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BRICS rise of economic reasons. Keywords:BRICS new economic union economic reasons ①课题组.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特点[M] 《学海》 2011年3期

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

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一、前言 我们,金砖国家, (一)拥有全球42%的人口,创造了全球18%的GDP,投入全球17%的研发经费,发表了全球27%的科技期刊论文,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开展创新对话和科技创新合作是我们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世界经济蓬勃可持续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重申,创新是指在技术、产品或工艺流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能创造价值的想法,包括推出新的或明显改进的产品(货物或服务),源自创意和技术进步的工艺流程,在商业实践、工作组织管理或外部关系中采用新的营销手段或组织模式。创新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科技创新为其核心。 (三)基于《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斋普尔宣言》,以及第五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

会的主题,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框架下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五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四)强调创新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支持就业、创业和结构改革、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及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旨在通过卓有成效的行动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二、行动计划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和动力依旧,为此,我们承诺将: (一)推动金砖国家间创新战略、政策、最佳实践的交流与对话,增强金砖国家之间的互信、互谅、互补和协调一致,加深彼此相互了解,为金砖国家创新合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金砖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二)加强科学和研究活动的合作,基于现有机制和联合研究计划,加强包括公私伙伴关系在内的创新合作,打造长期战略产学伙伴关系,满足产业需求,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继续鼓励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支持研发项目,包括基础、应用研究和创新,继续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联合征集;理解落实金砖国家研究创新倡议的重要性;推动开放科学、共享研究基础设施;发展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国共十年对峙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掌握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实践、意义和影响;了解国共十年对峙结束的原因和发展; 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与时俱进的革命品质和为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基础自查】 1.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的基本概况;“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2.红军长征的背景、经过(可结合图适当补充)、结果、意义(重点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长征精神”的内涵 【概念解读】 1、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 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手段。 3、井冈山道路:通俗地说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与长征的最后胜利:中央红军的长征胜利是指1935年10月,毛泽东 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长征的最后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6、苏维埃政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苏维埃制度是苏联的政治基础,是俄国 劳动人民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政权组织形式。 7、左倾与右倾:“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 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知识结构】 一、“工农武装割据”形成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八七会议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1)土地革命 (2)根据地建设 (3)武装斗争 二、红军长征 1、背景 2、开始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内容标准】 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 史实。 【学习要求】 1.了解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 要史实。 2.认识南昌起义.“工农武装割据”.红军战略转移等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 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中认识到掌握的重要性 起义经过 1927.8.1 周恩来、贺龙等 占领南昌,成功后南下受挫,后兵分两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权的开始 土地八七时间:1927、8、7 汉口 革命会议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 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 武装起义 意义:给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革命根据地背景:1927、 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开始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 的创建 1927、10毛泽东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土地革命实质: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 空前高涨 根据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巩固了政权)地建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背景:1930年起,毛、朱领导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设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1年冬、瑞金、毛泽东、朱德 性质: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民主政权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和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的长征 原因: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经过 1934、10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 1935、 1 遵义会议内容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 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吴起镇会师

金砖五国简介

金砖国家的概述 一.金砖国家的来源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013年,“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据有关国际组织计,2009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3%。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将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 二.金砖国家走在一起的原因 “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他们走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其次,“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五国虽国情各异,禀赋不同,但所处发展阶段相近,都面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会遇到调结构、护环境等相似的挑战或难题。“金砖国家”合作为他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同时,“金砖国家”各

_金砖五国_的合作背景和前景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 内容摘要“金砖五国”概念的提出及其合作机制的产生,是“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壮大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产物。中 国经济快速追赶和相对体量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这个历史性转变 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如何处理几组关系,中国如何认识内部推进 改革转型与外部参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将以间接但却实质的方式对 “金砖五国”的合作前景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金砖五国经济追赶增量贡献全球治理 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使这个新兴经济体组合从四国“扩容”为五国。“金砖五国”(BRICS)首脑2011年4月中旬在中国海南三亚会晤,峰会发表了《三亚宣言》,系统阐述金砖国家合作理念、方针及对国际重大问题看法观点,代表“金砖五国”合作机制化努力的最新进展。三亚峰会使“金砖五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国家集团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焦点。 是什么因素把全球最具代表性新兴经济体大国推到一起谋求合作?“金砖五国”合作进程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这一合作机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尝试以中国发展为视角探讨上述问题。虽然对象涉及国际政治关系和外交领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邮编:100871);李远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邮编:100871);杨业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100871) **感谢陈英楠博士和陈思丞同学帮助收集部分数据资料并参与讨论。 1

域多方面复杂问题,本文将着重问题的经济背景和内涵。 金砖国家概念的提出及其合作机制产生,是“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壮大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产物。如今,“金砖五国”已成为决定全球经济格局基本力量,在增量贡献上已成为最重要增长极。在“金砖五国”中,中国相对规模和增量贡献最大,通常超过其他四国总和。如何处理几组关系,中国如何认识内部推进改革转型与外部参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将以间接但却实质的方式对“金砖五国”的合作前景产生深刻影响。 一、从“金砖四国”到“金砖五国” :缘起和进程金砖国家概念最早起于2001年高盛研究员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观察到2001年金砖国家标示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四个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事实,并在假设其较快增长势头持续的四种情形下推测新世纪最初十年全球增 长格局改变,推论以往G-7作为最大经济体代表构成将不可避免发生改变,全球经 济将进入包括 “金砖四国”(BRICs )的八国(G-8)或九国(G-9)时代。①2003—2004年,高盛研究团队进一步阐述上述命题,发表了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走向2050年之路》的研究报告。②报告认为,到21世纪前半期接近尾声时,“金砖四国”将跻身全球六个最大经济体之列,与当时六个最大经济体中 的美国和日本一起构成“新六强”。预测模型中包括人口规模、晚近时期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相对差距等基本变量。该报告创造出的“BRICs ”这个缩写词,引用了巴西、 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 )类似,中文翻译再创造出“金砖四国”的概念。早在2003年,巴西总统卢拉就建议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展开五国对 话机制,虽然后来仅实现俄印巴三国对话。此后,“金砖四国”外长和领导人在联合国会议或其他国际会议期间曾多次聚会,2008年5月,四国外长在俄罗斯举行 会议。2009年6月16日 ,“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 成为启动“金砖四国”合作机制的标志。首次峰会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紧迫问题交换了看法,讨论了“金砖四国”未来对话与合作的前景。叶卡捷琳堡次峰会声明呼吁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落 2 《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2期 ① ②Jim O'Neill ,“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 ,”G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66,30th No-vember 2001. Dominic Wilson and Roopa Purushothaman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99,1st October 2003.2004年,该报告扩展成一本小册子发表,参见Jim O'Neil ,et al.,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2004。

人教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国共的十年对峙

国共的十年对峙 1.“工农武装割据”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根据地是战略基地。 (3).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2、中国共产党开创正确革命道路的过程: (1)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5)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1931

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3.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异同。 (1)异: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又滋长了“左”倾错误,给后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危害;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2)同:都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都纠正了党内的错误路线,使革命转危为安;都撤换了错误的领导人。 4.“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3)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 (4)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5)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 从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到1936年10月长征结束,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完成版)

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引言:金砖国家(概况) 一、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基础和优势 金砖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模式各异、经 济互补性强、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利益诉求相同、理念相近,具有开展经 济合作的巨大优势。 二、金砖国家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实力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尽管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在产业结构、创新 能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的 整体经济实力仍与发达同家相距甚远。例如:2010年金砖国家的 GDP总量占世界GDP份额的17%,与西方发达国家占据半壁江 山还有很大差距。还要看到,“金砖国家仍具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 经济的特征,无论是经济社会结构还是政府治理结构,都存在着 结构质量和可持续能力问题。”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印度经济增长方式偏于集约型,巴西经济增长方式偏于粗放型;“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有所不同。例如,巴西、俄罗斯主要依赖出口

资源,经济结构不均衡;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发展;中国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突出,经济总量规模巨大,但是经济质量处于低端水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此外,金砖国家都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内需不足、就业压力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 2.国家间存在竞争性 金砖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经济同构性,导致相互竞争, 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都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中印贸易的发展,中印之间的摩擦开始增多,印度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愈加频繁。在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权上金砖国家展开了激烈斗争,特别是中国与巴西围绕铁矿石价格、中国与俄国关于石油天然气贸易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印度本国货币出现大幅贬值,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与中国争夺国际市场,巴西和印度曾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此外,金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仍是美日欧,都注重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和提供服务,因此,金砖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争夺。

国共十年对峙与抗日战争时间表文档

国共十年对峙时间表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7年底广州起义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5年一二.九运动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时间表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10月12日黑龙江沦陷 1932年1月28日淞沪事变 1935年5月29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共《八·一宣言》 1935年11月24日冀东内蒙脱离中央 1936年5月5日国共初步议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月2月15日中共接受国民政府改编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事变后,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即宣示求战必应战战略原则,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7月26日平津沦陷 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决议抗战 1937年8月13淞沪会战 "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 事变以后,1937 年8 月13 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日本帝国主义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1937年11月5日上海沦陷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 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1]、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

高一《国共十年对峙》教学反思

高一《国共十年对峙》教学反思 高一《国共十年对峙》教学反思 这一是必修一政治史内容最多的一个单元,第四单元的中间一,起到国共关系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在准备的过程中,有这些问题是本的重难点,要讲解清楚。 首先一定要知道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其次要深刻的理解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红军和根据地迅速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赢得了根据地广大农民的坚决拥护。最后要正确认识到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讲解第一目时,南昌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要做重点讲解。南昌起义最初夺去了南昌,但是后在南下途中失败,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当初攻打南昌时,是趁南昌城内敌人守备空虚之时进行的,当时南昌附近敌人的总兵力只有三千余人,而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有两万多,在敌弱我强的情况下暂时取得了胜利;但是后,敌人集中兵力围堵时,则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所以最终失败。可见,

敌我力量的对比决定了这场起义的成败。 第二目中,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最终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共产党怎样的启示?要做重点讲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以攻打大城市南昌、长沙为主要目标,双方实力对比的结果都是敌强我弱,当时革命形势已处于低潮,再加上群众缺乏作战经验,起义军某些指挥员指挥失当,所以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得出的启示就是:近代中国的大城市中外反动力量异常强大,工人阶级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所以共产党应该是先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积蓄力量,中国共产党必须将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关于井冈根据地的建立,这部分中要理解好为什么毛泽东将秋收起义的队伍开到了井冈,从而把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选择在井冈?首先,由于井冈位于罗宵脉的中段,这里远离南昌、长沙、武汉、广州等大城市,属于湘赣军阀不管之地,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其次,井冈高林密,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屯兵,有利于开展游击斗争;第三,这里的红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能够给部队提供充足养。同时重点讲解土地革命的实质是什么?土地革命就是毛泽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这一过程,实质就是把土豪、地主的土地没收过分给农民,即把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在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主要阵地并把这三者密切结合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教学目标】 1.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1937年之前) 2.重点: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3.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南昌起义”——视频中介绍南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果和意义。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课本完成本课第一子目内容。 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 2.经过: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的主要实践活动除了南昌起义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外,还有结合我国国情的新创造——土地革命 二、土地革命 【过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不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同时也通过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革命实践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十年间的比较重要的理论探索: (一)“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30年夏,在毛泽东“工农武装根据”思想指导下,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 1.理论: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实践: (1)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 (2)根据地建设:①政权建设: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②经济建设: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经济建设,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3)武装斗争:从1930年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②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③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④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师,长征结束。 3.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国家,后南非加入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许多国际议题立场相近,对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为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利益和相近的立场是将各国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因素。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政、金融、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禁毒、统计、旅游、智库、友城、地方政府合作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 金砖国家富有成效的合作,不但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给成员国自身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提高了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2011年初,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巴西跃居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虽然“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但由于他们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又各具优势,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能为他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也符合国际关系发展新特点。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BRICS) 其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世界发展版图中成为名副其实“闪闪发光的金砖”。但是,在全球化经济大调整时代,金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欧债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上升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同时还需应对增长模式转变、经济转型、城市化和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尽管如此,金砖国家经济前景仍被外界看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绿洲”,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

金砖机制

"金砖机制"践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国 际体系转型 2013年03月22日来源:文汇报 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出席金砖国家德班峰会,使得这个完全由新兴国家创立的全球性合作机制再度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金砖国家各国在政治制度、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着战略互信不足和全球市场竞争等问题,但共同的命运和历史使命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并被冠之以“金砖国家”的名称。比如:它们都处于快速崛起的现代化进程中,都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都面临着现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羁绊,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立也反映出各国希望加强合作,确保自己的现代化崛起能够持续下去的愿望。当然,要保持目前的崛起势头,实现最后的全面崛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乍暖还寒的关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第一,增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内在凝聚力。作为一个新创建的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都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凝聚力。各国政治状况和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等使得它们在具体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从而也使得各国对金砖合作机制的心理预期不同,这不利于金砖各国在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劲往一处使”。虽然,经过前四轮的金砖峰会,各国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乃至全球气候治理等都达成了一致,但除了金融领域外,围绕着这些共识而展开的实际步骤仍显单薄,还不足以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也并没有凸显出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虽然中国是俄印巴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不比它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密切,过于松散的经济联系显然不利于增强这个机制的凝聚力。只有加强经贸关系,建立开创性的贸易原则和条款,建立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才能将各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才能建立真正的凝聚力。比如,在金砖国家之间,在能源出口和进口国或原材料出口方和进口方之间,就像当年法德煤铁联营一样建立具体经济部门的共同体;再比如,就像美国打造TPP一样打造金砖国家战略经济贸易协定,等等。 第二,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金砖国家机制赖以创建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在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首次首脑峰会上,金砖国家的声明就对改革现有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督和监管发出倡议。经过历次峰会,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细化,成员国间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在三亚峰会上,《“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获得通过,该协议规定,成员银行将进行发行债券,加强扩大本币结算等方面的合作,这对推动五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非常有益。在2012年的第四届金砖峰会上,各国又签署了多边本币授信和多边信用保兑等两项协议,这进一步推进了金砖国家间的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金砖国家的财长还探讨了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可能性,预计这将成

金砖五国未来货币合作的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身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境中,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高债务和高赤字问题凸现,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主要国际货币剧烈波动。美元是国际货 币体系的主导货币,也是主要国际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元的无序波动导致改革国际 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当发达国家受困于债务危机而经济低迷时,“金砖五国”逐渐 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 8%,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也不断加强。2011年4月1 3日“金砖五国”在我国三亚举行首次经贸部长会议,强调在相互贸易中实行本币结算。2011年5月16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中国巴西经贸合作研 讨会时指出,两国间直接贸易以本地货币结算或以一篮子国际货币为基础进行结算可以有 效消除国际汇兑体系扭曲的弊端。由此可见,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是金砖国家的共同愿望。目前作为货币篮子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有欧洲货币单位和特别提款权等。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是欧共体成员国中的10种货币组 成的货币篮子(Edison,1986),每种货币按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比 重和国民生产总值确定一个权数,然后计算出欧洲货币单位的价值,具有价值较稳定的特点,其重要功能是官方之间的清算和信贷手段。特别提款权(SDR)中主要包含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货币,其篮子货币权重根据该国出口和该国货币作为外汇储备数量 的大小确定,币值也相对较稳定,一般每5年调整一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范围内,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的记账单位,成员国既可用它履行原先必须要用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又可以用它充当国际储备资产,还可以用它取代美元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篮子作为记账单位和清算手段,一直是货币合作的重要形式。RobertMundell(1961)在20世纪60年代就探讨了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问题,为后来欧洲货币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现有文献看,单纯从篮子货币角度研究贸易结算货币的并不多,一般主要是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角度探讨篮子货币制度作为区域货币合作的形式,即研究一个区域钉住共同的货币篮子,并发展为货币同盟,欧元即为例证。实际上,篮子货币除了提供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外,也给经济体之间的货币合作提供了选择(IwanJ.Azis等,2008),如东亚国家如何加强货币合作,选择共同的篮子货币,为本地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Hovanov等(2004)研究了不变的货币价值指数,构建了最小波动的货币篮子,并重新计算了IMF特别提款权,结果显示这种货币篮子比SDR的波动更小,由此该文还探讨了建立世界元篮子货币(worldcurrency)的可能。这些文献侧重于从货币制度选择角度研究篮子货币的权重,而本文研究货币篮子并非仅局限于汇率制度的选择,而是为“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提供选择,通过找到稳定的货币篮子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促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因此,我们构建稳定的篮子货币不是为了货币一体化,而是为金砖国家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服务,即作为共同的结算单位为金砖国家的实体经济服务。 一、关于金砖国家的货币篮子 (一)“金砖五国”的货币篮子模拟分析 对于“金砖五国”而言,如果确定将篮子货币作为结算货币,那么首先要确定每一种货币几何加权平均的权重,这个权重可以根据“金砖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确定。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我们选取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基于同一不变价格水平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具体来说,首先计算每一个国家近3年(200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然后把5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加总,最终得出每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

第十一单元国共政权的十年对峙 [复习目标] 1.分析说明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的异同,正确分析国民政府政权性质的变化,全面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 2.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概括归纳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内外政策及其特点,并揭示其政策的实质,进而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深入理解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和“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结合世界历史背景,联系二、三十年代国内形势,理清日本侵华逐步深入的线索,分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原因和影响,认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 5.对比“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异同,分析说明中共是怎样从幼稚走向成熟的。 6.分析对比张学良东北易帜和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特点、实质和影响,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7.掌握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史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活动。 [要点梳理] 本单元包括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历史。涉及的主要内容是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日本大举侵华,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和高涨。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围剿“红军”;同时,采取一系列整理财政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形成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在外交方面,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经过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中共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发展道路。由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现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民族危机加重,抗日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序幕。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从国民大革命失败到“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摘要]“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是塑造公平、公正、平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但这一合作机制还存在运行方式欠缺稳定性、共同利益基础不牢固、成员国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外部竞争压力大等问题。中国作为这一机制的重要成员,必须立场明确地为该机制的发展完善做出贡献,并通过该机制协调全球问题,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关键词]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特点;对策。 全球化加强了全球联系,世界各国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全球化发展既创造了发展机遇,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全球问题(如应对金融危机、减缓全球变暖等)的治理表明,全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协调越来越重要。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有别于传统的全球多边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新兴国际合作机制,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但“金砖国家”是新生事物,仍将面临各种挑战与不确定性。 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金砖国家”的成员构成和运行方式都独具特色,是一种全新的融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于一体的机制,它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内部协调利益的吸引,又有外部力量的助推。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完善,它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经济合作方式,为新兴经济体之间协调利益和化解矛盾树立典范,并为新兴经济体探讨全球重大问题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一)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各大地理区域板块的新兴经济体领头羊之间全新的会晤形式,是真正的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合作机制,从形式到内容、从成员组成到运行机制都表现出高度的新颖性和开放性。从成员组成看,“金砖国家”成员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的广阔地域上,各国制度迥异、发展道路和历史轨迹特色分明。从运行机制来看,“金砖国家”由媒体制造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形成如今的成员国轮流举办政要峰会的对话机制。从合作形式来看,“金砖国家” 并不排他,而且兼容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重视对话和沟通,致力于形成共同的立场和解决分歧,但又具有足够的灵活性而不至于对成员国形成过多的约束。从合作内容来看,“金砖国家”的对话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和发展等各个方面,会谈议题范围广泛,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彼此的关切问题都可能纳入各级会谈。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不要求成员国让渡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但又试图加强和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共同立场,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将成为其发展和完善的重要保障。 (二)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沟通渠道。 “金砖国家”之间存在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但由于政治运行机制、经济发展速度、国际经贸联系和地缘政治地位各不相同,导致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存在较大分歧。“金砖国家” 合作机制的出现和完善,将为成员间加强政治互信、深化经贸交往、化解利益冲突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在政治领域,“金砖国家”领导人的定期会晤能够加强成员国之间政治信任,消除或减少因误解等原因造成的摩擦,改善成员之间因为相距遥远和制度差异而导致政治疏远、或因地缘政治和领土争端而保持戒心、或因国际机构改革而产生政治利益冲突的现状。在经贸领域,“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利于协调成员国的经贸利益、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提高政治互信和协调经贸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成员阐述各自利益诉求、理解彼此需要提供了渠道和途径,进而为成员国之间拓展政治、经贸、外交、安全、军事、教育、卫生和体育等全方位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机制框架的完善,“金砖国家”将有利于引导成员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