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课、水透镜热水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水透镜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水透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在阳光下用凸透镜能够点燃火柴,同学们知道是什么缘故么?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水桶,玻璃杯,透明塑料膜,细绳,温度计,水等。

三、动手做

小组活动:制作水透镜热水器并填写观察记录.(P1-2)

(使用保鲜膜放入适量水,直到底部出现半凸状态,然后移到太阳下,地上放好纸,在纸上找折射出来的焦点,慢慢上下调节,焦点最细小时,效果最好。)

四、科学知识点讲解

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1.触摸法(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

2.聚焦法(射入平行光,会聚的是凸透镜,发散的是凹透镜)

3.放大法(把透镜放到字上,看照后的字是放大是凸透镜,缩小是凹透镜)

4.摇晃法(将透镜放在字上,向一侧移动,字的方向与透镜移动方向相同的是凹透镜,相反的是凸透镜)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找找有生活里有那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镜的原理。

教学反思:

第二课:制作日晷

教学目的:

了解日晷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日晷的原理

教具:卡纸,小竹棍,三角板,量角器,指南针,剪刀,铅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日晷有叫做太阳钟,它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计时仪器。

二、动手做

做日晷

制作方法如下:1、先在卡纸上1/3处,取中心点,用圆规画一个直径10CM的圆形,正面画完,在卡纸反面取同一个圆规扎的圆心,画一个同样大的圆形,然后再在正反面画9CM的同心圆,再画8CM的同心圆。2、用量角器每隔15度,在最大圆上取点,卡纸正反面圆上同取。3、按下图所示内容画好正面图形,注意:正面的数字是由小到大4、在卡纸反面按下图画好图形,注意:反面数字是逆时针方向由小到大。5、在长方体泡沫正面1/4处画一条横线,再在长方块两侧面沿横线处画两条垂直线,再在长方体两侧面的1/4那部分,从垂直线最上部,由上向下画一条与垂直线有一个夹角的斜线.取一把裁纸刀,压在正面的横线上,沿着侧面的斜线切下去,不要切到底,只切一半就可以了,然后把前面做好的日晷卡纸下部沿这个斜切面插入泡沫,取一根牙签插入日晷中心当做指针,这个日晷模型就做成了。

三、拓展与交流

要想准确计时,晷面的倾斜很重要,这个斜度可以用科学方法计算出来,也可以借助钟表来验证。试试,你行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制作孔明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孔明灯的原理。

2、学会制作孔明灯。

重点、难点:

制作孔明灯。

教具:细竹片、细铁丝、薄绵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孔明灯吗,它为什么教孔明灯呢?

二、动手做孔明灯

1、将三张大薄纸上下对齐叠放。

2、竖着对折(将宽度对折),在两边分别用笔画出弧形。

3、将边角料剪下。

4、用浆糊将裁剪好的三张纸粘成一个三锥形。

5、用老虎钳钳一段细铁丝出来,并将细铁丝弯成一个圆形,中间用铁丝固定成十字,并预留出放的位置。

6、在做好的三锥形的底部周边涂上浆糊,将圆形细铁丝固定住,插的尖尖放到里面去。

三、拓展

比一比谁的飞得高。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无心插柳柳成阴

教学目的:

1、了解柳树的种植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柳树的种植知识

教具:

枝剪,柳条,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二、动手做

分组做P10-11实验。

三、知道吗?

柳树是极易生根成活树种,它们枝条的各个部位都具有着大量的不定根根原基,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这些不定根根原基就会生长出来直接成为根,它们没有消耗时间和营养来形成根原基的过程,而是根原基直接萌发,而且,不论柳树长到多大,这些根原基始终都保持着活性随时准备萌发,这就导致柳树不论是扦插还是压条都极易产生根系从而成活,哪怕是插上一根树干都能很快长成一棵柳树.

四、拓展

1、通过实验,你对植物扦插有什么新的认识?

2、长期观察顺插和倒插的柳条,它们的生长速度一样么?

教学反思:

第五课:萤火虫发光的秘密

教学目的:

1、了解萤火虫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萤火虫的知识。

教具:萤火虫,棉线,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

你知道萤火虫发光的秘密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动手做

做P13-14页的实验。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道吗?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腹部后端的下方,该处具有发光细胞。发光细胞的周围有许多微细的气管,发光细胞内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

教学反思:

第六课:叶脉标本

教学目的:

1、学会制作叶脉标本。

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重点、难点:

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教具:叶片若干,清水,染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做叶脉标本。

二、动手做

根据P16-17做标本

(在家简单制作方法)用可乐瓶装一些的水(根据你要做的叶脉标本大小,大叶子的话装半瓶左右),将叶子放进去,盖紧盖子,摆到阳台上。一两个星期左右后(大叶子的话最好再长点~~),打开瓶子,把水倒掉,拿出叶子,垫着一张纸板放到桌上,开始小心地用牙刷去刷叶子(一定要小心,不要太用力),待叶肉被刷掉后,就只剩叶脉了。

三、试一试

能不能用落叶制作叶脉标本。

教学反思:

第七课:微型鱼雷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了解鱼雷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鱼雷制作原理。

教具:

塑料眼药水瓶,橡皮筋,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小组内制作微型鱼雷。(P19-20的实验)

二、知识点

鱼雷雷身形状似柱形,头部呈半圆形,以避免航行对阻力太大。中段(雷身)和后段(雷尾)3段组成,分别装有装药引爆系统、导引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等。它的前部为雷头,装有和引信;中部为雷身,装有导航及控制装置;后部为鱼尾,装有发动机和推进器等动力装置。鱼雷的动力系统能源分别为燃气和电力等。

根据不同的需要,鱼雷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直径为533毫米以上的为大型鱼雷;直径在400~450毫米之间的为中型鱼雷;直径为324毫米以下的为小型鱼雷。鱼雷主要用舰船携带,必要时也可以用飞机携带。在港口和狭窄水道两岸,也可以从岸上发射。鱼雷在水中航行的速度为70~90千米/时。

鱼雷在水中的运动受到重力和的共同作用:若重力大于浮力,沿水平方向发射的鱼雷,将象石子那样向斜下方运动;若重力小于浮力,它将象氢气球那样向斜上方运动.要使鱼雷瞄准目标沿一定方向运动,必须使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恰当地选择鱼雷的体积,可以调整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所以,鱼雷的体积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

教学反思:

第八课大蒜早熟栽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大蒜种植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重点、难点:

大蒜种植知识

教具:

蒜瓣,磷肥等。

教学过程

一、种大蒜

根据P22-23种植大蒜,并长期观察,写好观察记录。

二、试一试

尝试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选用苗盘是分格室的,播种一格一粒,成苗一室一株,成苗的根系与基质互相缠绕在一起,根坨呈上大下小的塞子形,一般叫穴盘。

三、知道吗

大蒜是厨房中很好的调味品,也是很好的营养品,更是很好的天然绿色药品,某研究显示称大蒜的营养价值超过了人参,大蒜是天然的植物广谱抗菌素,大蒜约含2%的大蒜素,它的杀菌能力是青霉素的1/10,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脑膜炎、肺炎、链球菌及白喉、痢疾、伤寒、副伤寒、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还能杀死更多种致病真菌和钩虫、蛲虫、滴虫。生吃大蒜是预防流感和预防肠道感染病的有效方法。

教学反思:

第九课检测维生素C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如何检测维生素C。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如何检测维生素C。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检测维生素C。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淀粉,碘酒,青菜,玻璃杯等。

三、动手做

小组活动:检测维生素C.(P1-2)

四、科学知识点讲解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化合物,为C6H8O6,为。

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能保护其稳定性。

五、拓展

用我们总结出来的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检测橘子、西红柿、白萝卜等,看看哪些实物含有维生素C。

教学反思:

第十课:蝉鸣与天气

教学目的:

了解蝉鸣与天气有何关联。

培养学生的科学动脑能力。

重点、难点:

蝉鸣与天气有何关联

教具:蝉,小竹笼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蝉鸣声伴着我们度过了炎热的夏天。注意蝉鸣,你会发现蝉鸣和天气有一定的关联,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动手做

分小组来做P28-29的实验,填写观察记录。

思考:

当蝉再次鸣叫,看看它的翅膀的水干了吗?

四、知道吗

蝉鸣的原因:

蝉是用膜振发声。发音器构造分为大小两室。大室内有褶膜与镜膜,小室位于体的内侧,内有鼓膜,当昆虫体内壁肌肉收缩,便振动鼓膜发声,加之镜膜的协助和共鸣室的反响,声音就分外响亮。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几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由于季节的变化,树枝枯萎,落到地面,被泥土深埋,卵才真正开始发育,并慢慢形成幼虫(蛹状)

一般需要6个月至1年时间才能钻出地面,变为成虫。根据考证,有些幼虫在泥土里可以存活6年之久才会钻出地面蜕变。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蛋壳上的学问

1、了解关于蛋壳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关于蛋壳的知识。

教具:蛋壳,蚌壳,铅笔,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蛋壳真的这么脆弱吗?

二、动手做实验

小组内做P31-32的实验。

三、知道吗

蛋壳主要有两部分构成:

一是由所构成的基质,然后才在这蛋白质基质上堆积钙质的结晶物,大约是以1:50的比例形成,最后才在蛋壳上复上一层蛋白质的外膜,称为表层膜,具有保护蛋被的作用。此基质可再区分为状基质层,与海绵状基质层,状基质内接蛋壳膜。蛋壳上钙质的堆积起自于状基质的核心,逐次形成圆锥状,其上端则紧密连接海绵基质层,钙质在海绵基质上有方向性的向蛋壳表面形成钙结晶而堆积。因此,基质会直接影响蛋壳的品质,而此基质主要是由蛋白质及粘多糖类所形成。

壳型结构虽然薄,但受力均匀,压力分布平均,所以不容易破,能很好地保护鸡蛋。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制作直升机

1、了解直升机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直升机

教具:

废旧水彩笔杆,硬质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升机能够垂直起落,是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巨大的螺旋桨。

二、动手做

分组做P134-34实验。

三、知道吗?

直升机发动机驱动旋翼提供,把直升机举托在空中,单旋翼直升机的同时也输出动力至尾部的小,机载陀螺仪能侦测直升机回转角度并反馈至,通过调整小螺旋桨的螺距可以抵消大螺旋桨产生的不同转速下的。双旋翼直升机通常采用旋翼相对反转的方式来抵消旋翼产生的不平衡升力。

首先直升机要先起飞才能向前后左右移动,所以要使图中的倾斜盘整体向上移动,两个桨夹就有了一定角度那么顺时针旋转就有了向下的力,飞机就起飞了,但这时左右旋翼产生的升力相同,所以直升机只能向上运动,如果把倾斜盘看成表盘,如果它前倾,倾斜盘上半部分是转动的,那么两个连杆只有在12点和6点方向差别最大(一个在上,一个在下)6点的拉杆把桨夹向上推那么增大了原来旋翼的角度所以产生的向下的力变大了,12点的向下拉,减小了旋翼角度那么向下的力减小,这时两个旋翼受力不再平衡,右边力大。左边力小那么直升机应该向左飞,但是旋转的旋翼遵循陀螺效应,要顺时针转过90度产生效果,所以旋翼变成6点方向的力大于12点方向,所以直升机向前飞。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我持彩练当空舞

教学目标

1、了解彩虹的科学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彩虹的科学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用三棱镜制作彩虹吧。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平面镜,无色透明塑料盆,清水等。

三、动手做

一起做实验.(P37-38)

五、科学知识点讲解

光从棱镜的一个侧面射入,从另一个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将向底面(第三个侧面)偏折,偏折角的大小与棱镜的折射率,棱镜的顶角和入射角有关.白光是由各种组成的复色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率不同;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1]

所以,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即。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

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彩虹就是许多小水滴为太阳白散

教学反思:

六年级科技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 教 学 设 计 课题:人造“雪景”总序第1课时执教老师:廖春红 备课日期:2017.9.1 计划执行日期:2017.9.4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升华、凝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喜欢冬天吗?喜欢冬天银装素裹的美丽景色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模仿雪的形成,制造人工“雪景”。 二、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樟脑丸、玻璃杯、铁皮、蜡烛、火柴、支架、带绿叶的小段树枝、玩具小屋、泥土等。 三、动手做 1、铁皮中心放置几颗樟脑丸,周围用泥土围住,并用树枝和玩具小屋布置

成景物。 2、用玻璃杯倒扣在整个景物上,杯口边缘围上一圈泥土。 3、将布置好景物的铁皮放在支架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火焰,使加热位置对准樟脑丸。 4、等樟脑丸变小后,熄灭蜡烛。待杯中温度慢慢下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四、知道吗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雪”是从哪儿来的呢? 1、升华 樟脑丸的主要成分是萘。 实验中,蜡烛火焰给樟脑丸加热,是樟脑丸中的萘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漂浮于杯里的空气中,所以,杯中樟脑丸越来越小。 萘(固体)——受热萘(气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由固体状态直接变成气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凝华 熄灭蜡烛后,杯中的空气逐渐冷却,萘也由原来的气体状态受冷直接变成固体状态,附着在树叶、泥土、小屋及其他物体上,就好像下了一层薄薄的雪。 萘(气体)——受冷萘(固体)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 教学反思: 课题:神奇的力量总序第2课时 执教老师:廖春红 教学目的: 1、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2、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重点、难点:

2020年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0年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的科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能够让科学教师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下面是带来关于20xx年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课程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非生物和生物个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由不同个体或成员按照一定结构层次所构成的系统,研究某些系统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达到平衡、保持稳定的。 2、从系统的角度更好地认识每一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联系与作用,激发学生欣赏一些结构、系统本身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的美。 3、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理解、升华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综合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类比、联想、推理、归纳、概括等能力,能过搭建模型,分析系统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时要从系统的角度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

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运用访谈、调查、网上查询等方法搜集获得相关的资料;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出较微小的生物或生物细小结构;能通过观察的出一个小生态系统中包含的各种动植物;能有根据地设定标准对纷繁的事物进行合理分类;能在接触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并能说明自己是如何想到这些问题的;能用类比或联想的方法对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假设;能设计实验或类比实验证实自己或别人提出的假设;能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说明理由;能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结构、特点、关系、产生原因、异同点等,并能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说明理由;能根据设计方案利用简易材料独立地制作各种模型;能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方法对事物的特点、特性及数量进行测量或估算;能从实验结构或曲线图中分析或推测出相关的结论;能选用各种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发展变化过程、研究结果等展示出来;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 2、能大胆地进行设想和推测,敢于发展自己的观点;能与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研究、制作等活动;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观

六年级下_技术教案_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技术教案六年组 五市二小

六年级上册技术计划 一、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3、鼓励学生自学,先学,虚心向别人请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4、加强练习,多多操作,共同提高。 二、教学进度:

第1课时用电话交流信息 教学目标: 1、知道早期的电话。 2、了解早期的电话的特点,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能按不同的标准进行早期的电话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的变化。 二、新课 (一)观察图片(课件) 1、课件播放早期的电话结合图片说出了解。 2、你知道早期的电话的作用吗? 3、学生讨论、汇报 (二)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1、小组实验 2、演示小组实验(2个) 3、讨论汇报: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实验我发现了什么? 方向与距离。 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三)小组合作交流收获。 生生评价,老师参与。 三、总结整理笔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用电波传递信息 教学目标: 1、通过改变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谈话:生活中通讯需要变得更好。 二、新课教学 1、瞭望台。 (1)学生看书: (2)引导思考: 为什么生活中的物品需要有变化? 2、学习“知识泉” 看书中文字,讨论: (1)变化后分别起什么作用? (2)师生互动交流。 三、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创意宫”的作用。 师:这些早期的电波变化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尝试体验,走进“体验屋”。 看书“体验屋”要求:说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独特的创意,有哪些不足,有什么改进措施? 五、总结整理笔记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大象2001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第三单元 大家动手做乐器 1 奇思妙想——设计篇》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奇思妙想——设计篇》通过欣赏音乐引入制作乐器的计划,接着探究乐器产生声音的秘密,先根据观察提出关于声音产生的猜想,然后寻找证据加以验证。 最后利用探究的结论分小组设计出制作乐器的方案,并展示给大家。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学生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城市的车马喧嚣,乡间的蛙鸣悠扬。学生对于声音的感知,从胎儿起就开始了。虽然很多家庭都有一些乐器,但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乐器仍然十分感兴趣。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会制定书面的制作计划。 3.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制定出制作乐器的计划。 1.通过实验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 2.能制定制作乐器的方案。 教学准备 录像(交响乐合奏、自制乐器演奏)、橡皮筋、吸管、直尺、队鼓、二胡、竹笛、米粒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音乐是流动的诗篇,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以艺术享受。在这节课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卡门序曲》和中国民乐交响乐《步步高》(播放音乐会实景)。 2.资料链接: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二、观察与提问 1.请大家小组讨论学习:演奏一些乐曲时,要用到哪些乐器?(我会合作,别人发言时,我认真倾听,并能即时补充。时间:3分钟。) 2.乐器展示: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向大家展示相关的乐器,有:编钟: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骨笛: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二胡、古筝、小提琴、扬琴、笛子、大鼓、小鼓、长号、短号、大号、小号、中号、架子鼓、葫芦丝、竖琴、编钟、骨笛、古琴。 3.给看到的乐器总结归类。(独学:先自己想,然后在全班实行交流。时间3分钟) 4.补充小资料: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能够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能够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 三、猜想与假设 同桌对学:乐器有很多种,它们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时间:2分钟) 四、实验验证 1.在鼓面上放一些米,再敲打,你看到了什么? 2.拉拉二胡,用手放在胡箱上,感觉到了什么? 3.吹吹竹笛,把手放在吹孔一头,你感到了什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5人。大部分学生身体健康,活泼好动、求知欲望强烈,但自我管理能力差,意志力弱,需培养和磨练。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但在家过于娇惯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受基础设施限制的原因,有些探究活动因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无法展开,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探究活动的方法不系统,探究习惯需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以下五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遗传与变异》、《假设与实验》,在探究序列中的水平是:1、探究对象主要是认识系统与平衡;2、过程与方法着重与假设与实验、拓展与应用;3、探究水平是以自主探究为主。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是了解微生物世界,知道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有意识地应用到科学知识指导自己日常生活的主要单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水滴里的生命》、《做酸奶》、《馒头发霉了》、《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的,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与地震》、《地表的变迁》。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是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在学

习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是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积极性。本单元由以下几课组成:《我们周围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一些月球的现象就行了,这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讲解的太深奥。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中包括以下内容: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证据为基础;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本单元由以下两课组成:《假设》、《实验》。 三、教学目标 1、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3、学会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价值观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利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及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人与自然相处的意识。 5、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和表达的见解。 6、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知识。比如,在《做酸奶》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火山和地震》一课中对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汇总

------------------------------------------------------------精品文档-------------------------------------------------------- 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 科技活动教案 教者:郑小青 月年20163 1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2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反思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 反思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十六课用纸造一座桥教案及反思范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二、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三、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板书设计: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 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最佳作品奖 最佳评委奖 单项奖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信息反馈】: 评奖结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时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学生动手能力不佳,平时不起眼的几个同学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经过了解,家长帮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桥是刘雪松同学制作的,而且没有家长帮忙,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发言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臵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素质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科学探究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课程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课 程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生科技活动教案 一、让针漂浮在水面上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可以托住一些轻微的物体。而洗洁精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活动时间:1课时 知识链接: 针之所以能在水面上漂浮,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作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后面的活动中,洗洁精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材料准备:一杯水、针、一小条面巾纸、洗洁精 活动过程设计: 一、提问,揭示课题: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然后出示针,问:把针放在水面上,是沉还是浮

2、学生猜测,然后实践操作。不管学生多么仔细,针总是会沉到杯底。 3、设置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针漂浮在水面上呢 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1、教师把针放在小条面巾纸中间,再把纸巾的两头提起,再小心地放到水面上。纸巾湿润后慢慢沉到水底,针会浮在水面上。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漂浮的针”的原因分析。 3、教师在此基础上解释科学原理。 三、让漂浮的针沉下去: 1、现在我们想要让针沉下去,但是不能用手去直接碰针,也不能故意把水震动,有什么办法 2、让一个学生上台做实验: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3、集体讨论原因。 四、总结拓展: 1、生活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让我们一起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 二、《热水与冷水》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科技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对科技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学习上积极主动,尤其是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世界逐渐拥有自己的认识与发现,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细心观察,动手实验,并让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包括科学实验、科技制作、科技前沿、创新技法等方面内容,它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窗口,提供了思考与探究的方向,彰显出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三、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四、实施措施与方法 1.深钻教材,了解学生,对每一堂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了如指掌。有实验操作内容的教师在进课堂前要自己进行实验,而且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课堂上结合本课程的科学性与趣味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3.根据课文内容可按实际情况设立学习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开展学习、实验与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 五、教学安排 六、教学检测与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实践活动表现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建立促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学生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采取制作、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 划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2015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第二单元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上册 张斌 方法与指导 主题一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发学生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兴趣。 2、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确定自己研究的话题并拟定研究计划,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落实计划的实施;【教法与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 1、聊一聊你最近获得了哪些信息?分别是从什么途径获得的? 2、揭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注意搜集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想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二、速读活动建议,归纳出写研究报告的步骤三、阅读材料,提炼写法 1、快速浏览阅读材料2,思考:研究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默读阅读材料1,思考:两份研究报告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选题指导 1、师出示几个选题,并指导学生选择。 2、小结选题的技巧五、自主择题 1、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好后用铅笔写在125页下边的空白处。

2、小组交流所选问题,并说说理由。评出最好的、最可行的研究问题,进行小组研究。 3、集体交流。六、方法指导 1、确定调查研究的问题之后,我们要搜集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 2、在搜集、整理信息时,列表格是一种比较常见措施。看书126页,这是一份记录表。看书128页,这是一份整理表。研究问题不同,表格形式有所不同。这些表格既便于我们记录信息,又便于我们整理信息。 3、结合自己所选问题自己设计调查及整理信息表格。 4、展示学生的调查表七、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所选的研究问题,小组合作或个人独立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板书设计: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感兴趣、定主题、有价值、可行性强 上网、搜资料、访问(或问卷调查)、查阅书籍??

贵州科技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

第一单元结交新朋友——认识Scratch 活动1认识Scratch和小猫喵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Scratch的界面;(2)识记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2、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熟悉模块的功能(2)通过具体的程序,掌握Scratch 的基本编程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行为与创新体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构性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拓展性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Scratch界面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难点:Scratch简单程序的编写和执行。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一看它是谁呢?(播放Flash,小猫为主角)师:它就是我们的新伙伴,是以为聪明的马戏团明星哦,它有很多本领。(展示Scratch的部分编程实

例)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初识Scratch(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认识软件师:Scratch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软件,它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实现很多的梦想,比如:让小猫翻跟头、让小鸟自由的游。师:它的设计者是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哥哥姐姐们??学生了解软件的历史知识。 (二)认识操作界面师:在桌面上找到小猫的图标,双击可以打开这个软件。(学生同步练习)师:它的主要界面包括几个部分功能区:包含一些常用功能控制区:对演示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 控件区:对演示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域脚本区:拖拽、组合程序模块以控制角色的区域角色区:显示当前所有角色的区域舞台区:演示设计好的脚本的区域学生打开软件,体验每个区域的功能,并识记名称。 三、搭建脚本师:小猫已经准备好了,让我们一起给它编写活动的程序吧。 (1)选定“控件区”的控制模块,将其中的“当绿旗被点击”积木拖动到“脚本区”; (2)选定“控件区”的外观模块,将其中的“说你好”积木拖动到脚本区,并放在积木的后面; (3)单击绿旗,让小猫说“你好”2秒;(4)单击“你好”,输入新的文字“同学们,你们好”。学生编写脚本,让小猫自我介绍。四、总结本节课中,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编程软件,还让小猫做了自我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计划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计划篇一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 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 ,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 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 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 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 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 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 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1——6 课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 架等结构。7 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教学目标: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3、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强。 4、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5、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得出合理的结 论。 6、在探究中能既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7、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单元: 能量

河南科技版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案全册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 下冶一小信息技术教研组教案

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2、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了解媒体、多媒体及多媒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一课走进多媒体世界,那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多媒体,下面我就来了解什么事媒体,什么是多媒体。 二、新授 1、媒体的概念 信息的传递需要载体,我们通常所见的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等这些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都叫媒体。 2、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就叫做多媒体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计算机的普及,社会对多没有的需求越来越大,多媒体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能应用在那几个方面呢? 首先是用于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等场合。它能形象、直观的展示展品,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进一步了解展品。 其次是用于教学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讲述比较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产品介绍,直观、经济、便捷的获得产品信息,效果非常好。

最后是用于网上多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一个有声音、动态的页面比静态的只有文字和图片的页面更能引起浏览者的注意,更具吸引力。

第二课初识Powerpoint 教学目标 1.了解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概念。 2.体验最简单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 3.掌握启动PowerPoint的方法。 4.学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保存演示文稿,退出PowerPoint,为以后的演示文稿制作打下基础。 5.养成规划演示文稿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调用软件并能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教学难点:理解幻灯片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育网。 2、课件——五桥小学体育节.ppt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校的体育特色吗?是踢跳。每年的三、四月间,我校都要举办“体育节”,大家参加比赛的照片,老师把它们放在了电脑中,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看到的画面有什么特点?(包含有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信息媒体)。其实这并不是简单的图片,这叫演示文稿,也就是常说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它的中文名字叫“电子幻灯片”。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制作出这样的幻灯片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内容。齐读课题:8、初识PowerPoint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PowerPoint

六年级科技及制作教案

授课人:张祥云授课内容 (湖美)版本(科技制作)学科(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名称:简易水轮机模型 教学目标总体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认识到水轮机工作的要素。 3、仔细观察水轮机的结构和巧妙之处。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懂图例,自己制作一个水轮机。 2、认识到几个关键另部件之间的配合诀窍。 3、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领 悟成功的乐趣。 2、学习几种另部件的配合诀窍。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难度。 4、体会到看起来简单的事做起来却很难,需要一定的 技巧。 分层目标A组学生 (1) 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 作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B组学生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作 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C组学生 (1)知道水轮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认识到水轮机工作 的要素。 (2)通过分析整理知道几种部件的基本形状和工作原 理。 (3)能在多次失败中克服急躁情绪,找到解决办法, 领悟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水轮机的结构和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读懂图例,制作一个水轮机。 教学组织形 式 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组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行走轨 迹 1组至8组按顺序巡视 教学环境课桌椅摆放(自主学习为三大组,小组学习变为 8小组。(座椅摆放不变,学生四人一 组互动) 媒体学习材料剪刀、小刀、锥子、透明粘胶带、铁丝、吸管、大饮料瓶 课件《简易水轮机模型》 场景布置 分层教学学生名单六(1)班 C组学生名单:邹轩豪、陈含悦、雷泽砚、王开泰、王峥玥、周骐、林佳逸、叶鑫顺 B组学生名单:陈斯露、陈天翔、黄亮、李佳、刘颖、马铭崎、邬雨婷、熊伟成、徐婧、许文彬、张乘川、朱佳琪、胡鸿豪、夏泽颖、李曼 A组学生名单:吴梦春、吴中展、陈玄、程洁、黄云风、刘羽齐、孙一雯、王嘉艺、易宇健 六(2)班 C组学生名单:夏美杰、柯希雨、童乾、喻脂胭、刘馨雨、江勇 B组学生名单:李美瑶、马艳、陈家宝、陈奇、、归骏宇黄菲娟、熊佳慧、吴家唯、何佳乐、梁金灿、吴莎。 A组学生名单李彪、陈小敏、汪俊成、李诗琪、王俊杰、向诗瑶、张德聪、张紫依、黎文、王钰玲、甘欣琪。 教学过程学习策略 一、情景导入,认识水轮机 1、谈论水轮机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活动主题——水轮机模 型。 2、观察各种水轮机,初步认识每种水轮机的基本原理。 二、读懂图例,制作水轮机 1、了解水轮机的设计原理,思考:将水力变成工作动力的 要点。 2、集体交流:怎样将水力变成工作的动力?还有哪些困难 点? 3、提出要求: (1)运用各种办法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评选出一 个最感动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本小组的水轮机。(可简化, 也可增加功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热情较高,爱动脑,爱观察,爱实验,但由于年龄特点,他们还不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指导。部分学生好动,不能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且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从总体来看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还是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这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有一定要求,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它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脑动手、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感受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和结构,研

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机是怎么转动起来的,研究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点可以产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换化和储存。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二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教学过程:;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1、启动要快; 二、设计实验方案;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3、懂得如何投稿。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动手实验 教具:小电珠 电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 要注意: 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 2、风力发电说明 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 4、操作场地和时间 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六年级上科技制作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技制作活动上册教案 主备人:王小娇 1.风力发动机模型 活动目的:绿色的田野上,风车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快去寻找废旧材料做一个风力发动机模型,研究它是怎样工作的。 活动准备:细铁丝、吸管、饮料瓶、塑料杯、纸杯、胶、剪刀、小刀、锥子、钳子 活动方法: 一、用锥子在纸杯底部中心钻一个小孔,杯壁剪成8等份,折成叶片超同一个方向倾斜的风叶轮。 二、将细铁丝做转轴固定在风叶轮上。 三、在饮料瓶上钻眼,装上吸管,精风叶轮转轴套上一个塑料挡片。 四、在瓶中装上沙子或小石头,保持瓶身稳定。 活动提示: 1、用风力发电挥舞彩带。将铁丝轴末端弯折,系上一根彩带,彩带会随着叶轮飞舞。 2、做一个带传动装置的风力发动机。 3、想想,风力发动机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能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有创意的使用作品。 活动评价: 1、我的发送机做成了,我的创新设计是: 2、要使风力发动机转动快,我的办法是: 板书: 1.风力发动机模型 风叶轮塑料挡片 保持瓶身稳定。 课后反思; 2、光导水柱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光导水柱的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什么叫导光水柱。 教具: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般情况下光是直线传播的,光在水里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我们做个光导水柱研究研究。 二、准备好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等。 三、动手做 1、在易拉罐的下部挖一个硬币大小的孔,粘上一块透明粘胶带。 2、在孔的正对面挖一个小孔,插一节吸管,周围用橡皮泥封实。 3、往盛水罐中注入清水,放在水槽中。 4、手电筒光直射在孔A上,松开夹子,手电筒光怎么了? 四、活动升华 将吸管换成长长的软管,是什么效果? 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景象? 五、活动评价 小组里演示、自评 六、板书: 2、光导水柱 易拉罐.饮料瓶.吸管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