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草稿)

附件2

气象副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试行)

一、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气象科学研究人员的学术、技术水平,加快高层次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气象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结合气象科学技术工作特点,制定本评审条件。

二、本评审条件是从事气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人员申报和评审副研究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主要依据,资格名称为副研究员。

三、凡按照本评审条件,经各司局级单位副研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获得副研究员资格证书者,表明已具备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能力及任职资格,其岗位聘任由所在单位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四、申报条件

凡申报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的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气象及相关部门的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一)学历、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5年。

2.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4年。

3.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2年。

4.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合格出站人员,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5.用后续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申报者,须在取得后续学历(学位)之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1年以上,其前后的工作资历可以累加计算(全脱产学习时间除外),并符合相应的工作年限要求。

获得上述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应与从事岗位工作相关。

(二)近5年内或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等次。

(三)外语水平应符合国家职称主管部门或中国气象局或所在省(区、市)政府规定的条件。

(四)计算机水平应符合国家职称主管部门或所在省(区、市)政府规定的条件。

(五)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或岗位培训,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五、破格申报条件

对学术、技术研究水平高,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者,可在学历或资历条件上破格申报副研究员任职资格。破格申报者

须在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之一:1.承担科学技术研究工作4年以上,受到省部级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

2.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类二等以上奖励的主要完成者。

3.作为第一申请者,申请到国家级研究项目(课题),并至少完成一年的研究工作。

4.作为第一作者,在SCI、SCIE、E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或作为第一作者,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

原则上,学历破格只能降低一个学历层次,资历破格只能提前一年。学历、资历不能同时破格。

5. 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国工作1年以上,有主持2项司局级以上课题(或项目)的经历,可以不受资历限制,按其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六、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水平

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对本专业某一方面的学术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达到较高水平。

(二)经历与能力

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符合下列条件:

1.了解本专业领域国内外最新学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业务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课题和科技开发项目。

2.能创造性地解决本学科领域的科学技术及业务应用问题。

3.主持(或参加)司局级以上科研课题(项目)2项以上,且已经完成其中1项以上。

4.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项目)中,至少1项成果应用于实际业务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被司局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5.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经历;具有指导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或发表论文的能力,或在地市级以上气象专业培训中授课10小时以上,或具有编写培训教材的经历。

(三)业绩与成果

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取得以下业绩成果之一:

1.主持解决过技术难题,且有2项以上被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2.主持的2项以上项目在业务工作中被推广应用,并被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3.入选司局级以上单位较高层次人才工程。

4.获司局级以上业务技术表彰奖励2次以上。

5.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省部级科技类三等以上奖励,或司局级科技类二等以上奖励(或三等2项)。

6.获得与气象专业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并在气象行业内推广应用,推动气象业务发展。

7.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司局级以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或技术方案设计报告)2篇以上,并经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认可。

8. 作为主要完成人执笔撰写的2篇以上重大气象服务材料或重大事件报告,获得地市级以上党政领导的认可批示。

9.作为主要完成人执笔完成的本专业行业技术标准、部门技术规范、业务技术手册、业务教材被司局级以上单位业务主管部门正式采用并颁布实施2项。

(四)论文与论著

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后,发表以下学术论文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被SCI、SCIE、EI收录2篇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二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3.作为第一作者在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篇以上,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4.作为主要完成者编著出版10万字以上的学术著作,其中独立完成5万字以上。

七、本条件中获得奖励的主要完成者是指获奖等级限额内的人员;本条件中所指主要完成人须由司局级单位书面认可。

八、本条件中的全国核心期刊是指申报当年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或《中国科学期刊引证报告》收录的期刊。按总被引用频次排序确定论文等级,被收录的论文排名在200名以

内的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排名在201-500名的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同一种期刊在上述两种报告中排名不同时,按就高原则确认。被SCI、SCIE收录的论文视同为一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视同二级核心期刊论文。在国外学术期刊上以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视同为第一作者。此外,论文排名兼顾影响因子项,当影响因子单项进入前500名时,视为二级核心期刊论文。

九、本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考核等均以正式书面材料为准;本条件中的确认、认可是指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鉴定、评比、批复、列为推广项目等方式做出的正式书面结论。

十、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经历,以继续教育或岗位培训主办单位颁发的证书为准。

十一、申报者如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证明、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从查实认定之日起延期5年申报。评审已通过的,撤销其专业技术资格,收回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违规违纪受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期内不得申报,且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5年申报。

十二、相关词语和概念的特定解释

1.“XX以上(以下)”包括XX,满X年指满X周年。

2.被SCI、SCIE、EI收录的学术论文,应提供相关权威机构的检索证明。待发表的论文要提供刊物录用证明,该论文必须发表在当年期刊上,否则不予承认。

3.著作:指取得ISBN(国际标准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

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

4.项目(或课题):包括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或合同规定的,与申报人所从事的工作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业务建设、推广应用等课题及任务。

十三、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DOC)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 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 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 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 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 二、大气圈——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 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 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 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 1、主要及微量成分 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温室气体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

—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 过程 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 —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 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 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湿空气状态方程 七、微量气体: 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 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相互作用 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 ——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一 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地气间的热能交换过程是地表系统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它从能量上把几个圈层连接在一起。 一、太阳能进入气候系统 1、主要途径:太阳辐射能地面大气 太阳短波辐射经大气削弱到达地面,吸收成为地面热能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

实用 气候气象学 第一章 气候系统概念: 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候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 臭氧的形成与分布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主要由于在太阳短波辐射下,通过光化学作用,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物的氧化和雷雨闪电的作用也能形成臭氧。 分布:大气中的臭氧随高度、纬度等不同而变化,近地面含量极少。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或闪电作用下,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后再和另外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气体。据观测,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很不规则,近地面含量很少,从10km 高度开始含量逐渐增加,12-15KM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km高度处达最大值,再往上,含量又逐渐减少,到55km高度就极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在大气的上层中,太阳短波强度很大,使氧分子解离增多。因此,氧原子与氧分子相遇机会很少;即使臭氧在此处形成由于它吸收一定波长的

紫外线,又引起自身分解,因此,在大气上层臭氧的含量不多。到20-30km处,既有足够的氧分子,又有足够的氧原子,这给臭氧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故称这一层为臭氧层。在低于这一层的空气中,太阳短波紫外线大大减少,臭氧分解也减弱,所以氧原子数量减少,以致臭氧形成减少。 文档. 实用 :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作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对地面上的生物起着保护作用,使之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少量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治病的作用。对流层(地面——对流层顶)水汽,日常所见的大气现大气,90%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 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 特点:对流层有三个:由于本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愈近地面大气获得热能愈多,温度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①。-0.65℃/100m愈加高,其气温直减率主对流的强度主要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②对流运动显著:由于下垫面起伏较大,海陆分布不同,大气受热不均,暖的地上升,冷的地方下沉,引起对流。对流层的上界因纬度和季节不同而异,就纬度而言,17-18km,低纬度:对流强,对流层较厚,平均厚度为中纬度:夏季对流强,冬季对流较弱,平均厚度10-20km 主要受地表影响大 高纬度:全年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小,对流也最弱,对流层的厚度只有8-9km。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温度和湿度不同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 *教学要点及试题: 绪论 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 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 ●气象(meteor):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 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 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 ●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 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 ●气候学研究任务: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

●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 ●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 ●比湿(q) ●混合比(γ) ●露点(T d)当 ●风(wind) ●云: ●降水变率 ●空气状态方程: ●虚温:T v, ●思考题: 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 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 e、E、 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3.简介大气主要成分在大气层中的作用及微量气体(CO2、O3)影响气温垂直分布的原因及机制。 4.人类用什么方法来限制大气系统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 臭氧层遭到破坏? 5.对流层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对人类生存自然环 境有何影响? 6.对流层顶气温分布为何高纬高,低纬低? 7.说明状态方程物理意义. 8.说明各气象要素定义及单位. 9.干湿空气哪个重,为什么? 10.一块湿空气,P=1000hpa,e=23.4hpa,t=20°, 求该湿空气密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是研究发生于()中的一切()和()的科学,以()为研究对象。用()表示。 2.天气是指在某一地区,()或()内大气中的()和天气现象的综合。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基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候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气候。气候和天气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时间尺度上讲,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而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例如从上海近百年的长期观测中总结出,上海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经常会出现阴雨连绵、闷热、风小、潮湿的梅雨天气,但是有的年份(如1958年)会出现少雨的“空梅”,也有的年份(如1954年)6—7月连续阴雨50—60天,出现“丰梅”。“开梅”和“断梅”的迟早也历年不同,这是上海初夏时的气候特征。 由此可见,要了解一地的气候,必须作长时期的观测,才能总结出当地多年天气变化的情况,决不能单凭1958年一年的观测资料,来说上海初夏的气候是干旱无雨,也不能凭1954年一年的情况,就说上海的初夏气候有持续50—60天的阴雨,那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具体天气现象,而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完整版)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为切实推进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县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管理、落实职责,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时段 每年考核一次,考核时段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考核对象 全县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 三、气象协理员考核方式 采用积分制,助理员对照工作职责要求每开展或完成一项打分(各项工作加分分值见附表),年终进行累计,同时,求得该助理员所在责任区内全部信息员的年度考核得分的平均值,上述两项分值之和即为该助理员的年度考核得分。 四、气象信息员考核方式 采用积分制,气象信息员对照工作职责要求每开展或完成一项打分(各项工作加分分值见附表),年终进行累计为该信息员的年终考核得分。 五、通报和奖励 对于考核得分在前5名的气象协理员和部分年度考核成绩突出的气象信息员,紫阳县气象局将予通报表彰,并给予300-500元奖励。 六、有关说明

1、县气象局将全县气象协理员、信息员年度考核情况及时报紫阳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对于成绩突出的气象协理员和信息员,建议所在地政府予以进一步表彰。 3、本考核办法由县气象局负责解释。 气象信息员考核管理办法 附送: 气象局业务管理办法 气象局业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针对**县气象局气象业务实际情况,为切实完善和加强我局气象业务管理,努力做到公正、科学、客观地衡量业务工作,严格规范业务行为,保障业务高质、优效运转,使我局业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目标迈进,全面提高我局业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人员上岗条件 第二条具有相关专业上岗证或临时上岗证(业务科认可的)。 第四条新参加工作人员跟班见习期: 地面测报跟班见习期: ①专业1-2个月, ②非专业2-3个月;农气观测跟班见习期: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 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 压=760mmHg=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 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3.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 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4.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5.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 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6.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 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7.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 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8.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9.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10.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 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1.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2.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 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3.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14. 15. 16.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3、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6、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7、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8、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9、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10、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1、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12、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13、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4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15、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6、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7、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18、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19、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20、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21、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22、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24、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5、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26、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时间、空间尺度) 2.气象学发展历程:气象仪器、无线电报、无线电探空仪、遥感探测、自动气象站 第二章大气的基本情况 1.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N2、O2、CO2、O3)、水分、悬浮杂质 2.大气的垂直结构(温度、成分、电荷、大气垂直运动) a.对流层: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垂直对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④主要大气现象发生在此层 分层:贴地层、摩擦层、对流中层、对流上层、对流层顶 b.平流层:①25km(臭氧层)以下,气温保持不变;25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臭氧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 热而使空气温度大大升高) ②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③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晴朗少云,大气透明度好,气流比较平稳,适宜飞机航行。 c.中间层: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d.热层:气温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电离现象 e.散逸层 3. 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 a.比湿: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与干空气的质量)的比值; b.露点:空气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气压一定时,露点的高低只与空气中水汽含量有关,水汽含量高,露点高; 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露点温度比气温低 第三章辐射系统 1.辐射通量及辐射通量密度定义 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 2.辐射规律(选择) a.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放射能力强(弱),吸收能力强(弱)黑体吸收(放射)能力最强 同一物体,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同一温度下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b.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物体温度越高,放射能力越强 c.维恩位移定律: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随着物体温度不断增高,最大辐射波长向短位移。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光谱:可见光(50%)、红外区(43%)、紫外区(7%) ◆太阳常数: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值为 1370W/m2 1)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天文辐射) a.影响因素: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白昼长度 b.天文辐射对热量分布的影响 ①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形成热带、温带、寒带等气候带。 ②夏半年获得天文辐射量最大值在20°~25°的纬带上,由此向两极减少,最小值在极地。 (原因:太阳高度角大,白昼长度大于赤道) ③冬半年北半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大在赤道。随纬度增高而减少,到极点为零。高低纬度之间冬季气温差较大。 ④由于日地距离影响,南北半球天文辐射总量是不对称的,南半球夏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大于北半球夏季相应各纬圈的 日辐射总量。相反,南半球冬季各纬圈日辐射总量小于北半球冬季相应各纬圈的日辐射总量。 2)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反射、散射、吸收) a.主要变化:

气象信息员培训实施方案

气象信息员培训实施方案 为切实发挥气象信息员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中国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司《关于切实发挥气象信息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作用的通知》精神,从乡实际情况出发,特制定了乡气象信息员培训方案。 二、培训对象、目标和任务 (一)、培训对象 乡气象信息员 (二)、培训目标 通过多种序列化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使气象信息员们熟练掌握区域自动站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 (三)、培训任务 1、使气象信息员熟练掌握区域站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以及及时有效的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方法。 2、精心组织,认真培训,争取以良好的成绩来应对突发的灾害性天气。 三、培训内容和形式 (一)、培训内容 了解气象信息员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区域站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及收集灾情。 (二)、培训形式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解与操作同步进行。 四、培训的实施与管理 (一)、培训的安排 精心组织,严密实施,具体内容见课程安排。 (二)、主要措施 1、集中学习。本局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结合课程安排,组织全体气象信息员定时定场所定内容集中学习,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2、专题讲座。针对气象信息员需求的内容确定专题进行讲座和培训,为气象信息员交流信息、相互学习搭建平台。 3、联系平台。要求全体气象信息员将有效联系方式建立联系网和QQ群,并且结合本次培训活动的内容,就自己所遇问题或经验体会发表话题,参与讨论交流。 (三)、管理与考核 1、每次的学习实行签到制,严格考勤。 2、每次的学习,全体气象信息员不仅要认真听讲,而且还要仔细做好学习笔记,以备检查。 3、气象局将就本次培训内容结束后,制定统一的测试题,并对全体气象信息员进行集中考评,对于不合格的要继续培训学习。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1—2章 1)简述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就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雪圈与生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与气候变化得统一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气候系统得能源。在太阳辐射得作用下,气候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气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气、气候、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天气预报、气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比辐射率 答: 天气:某地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 大气状态:大气得气压、气温与湿度等。 大气现象:大气中得风、云、雨、雪等现象。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与人类活动得长期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得综合。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气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气状况。 天气系统:指引起天气变化与分布得高压、低压、高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大气运动系统。 天气过程:天气系统得发生、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气预报:人们根据对天气演变规律得认识,利用多种观测及模拟手段,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就是指表示大气属性与大气现象得物理量,如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比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一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面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方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自然现象能证实大气圈得存在? 答:a、蓝色得天空。这就是由于大气中得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b、白云。如果形成散射粒子得形状就是球形得,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光得波长小,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云就是白色得。c、风。有风就说明有物质得存在,因为风就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得压力差别造成得。如果在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d、流星。流星就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否则我们得地球也与月球一样“千疮百孔”。 4)大气圈各层得主要物理特性就是怎样得? 答:a、对流层 厚度:平均11-13km,赤道17-18km,两极8-9km。 质量:约占大气圈质量得75%。

乡镇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总结

乡镇综合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总结 20××年,XX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效提高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我乡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气象信息服务的工作水平和力度。 (一)按时转发每周天气预报,及时查看气象预报,把大风、暴雨、大雪、冰冻、寒流、高温等气象信息及时呈送给乡党委、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各村(居)、各企事业单位和各种养殖大户。 (二)积极做好汛期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在汛期到来之际,我们及时将天气情况通报到各村(居)及一些养殖大户手中,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遇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立刻通知乡领导及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减轻受灾程度。在发生灾害性天气时,信息站及时统计损失,把灾情上报给民政、农服中心等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救济,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今年7月,我乡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乡信息站及时发出了气象预报,乡党委政府立即启动《XX乡20××年气象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发出红色预警,因应急措施及时得当,在本次灾害发生过程中无一例因灾伤病或因灾死亡事件。

(三)通过公告栏、宣传栏、传单等方式将各种气象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涉农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干群,让群众认识到气象减灾的重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进一步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建立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是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拓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仅仅依靠乡一级的少量信息员,想要全面做好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因此XX乡今年着力推进村级信息员队伍的建设,要求各村(居)均上报了村(居)气象信息员,直接负责本村、社区的气象信息预报预警、灾情上报和防灾减灾工作,并定期开展培训。同时通过上下联动,积极与各村(居)青年志愿者和防汛抗旱突击队联合,及时参与到抗灾救灾活动中,并及时上报灾情信息,为我乡民政等部门的灾后救助工作提供了极大地便利。通过村级气象信息员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上报气象灾情信息,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有效性,更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灾害自救互救的能力。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方面做的不够。20××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农村、农业、农民为宗旨,加大信息服务力度,不断完善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一章引论 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 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 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 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 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 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 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 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 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3.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 4.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 5.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 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 6.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 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 7.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 8.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9.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 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 10.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 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 11.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 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 12.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

气象信息员工作总结

气象信息员工作总结 气象信息员工作总结 气象信息员该怎么写呢?下面了气象信息员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农村一直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地区,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减灾规划的实施,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机制不断完善,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气象监测网络逐步完善。虽然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是社会公众对预警信息的接收应用有待提高。 从以上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出发,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组织体

系和联动机制,既是解决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化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社会应用气象服务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手段。 气象信息员的基本要求 1、热爱气象公益事业,热心为群众办事; 2、熟悉当地农牧业生产状况,了解当地地形地貌特征; 3、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经培训后能掌握相关防灾避险常识; 4、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务求实效。 气象信息员的确定 气象信息员的确定,由盟市、旗县气象局根据气象服务工作的 需要,提出需要设置的气象信息员数量,报请属地地方人民政府, 政府会同苏木乡镇提出拟定人员,气象局对拟定人员进行审核,乡 政府以文件形式确定。 气象信息员的主要任务

1、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灾害防御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 2、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技能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本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及相关防灾避险知识; 3、负责本区域内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4、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本区域内气象设施的日常维护及安全管理工作,发现设备被盗、损坏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5、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 6、收集当地气象服务需求信息及合理化建议,反馈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信息员的操作流程 1. 预警信息传播

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课后题目

课后题目 1、什么是气象学?什么是气候学?它们有哪些主要分支? 2、气象学和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1、为什么学习气象学与气候学? 3.2、什么是气候系统?它由哪些因子组成? 4、臭氧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大气中的臭氧在气象学和生物生命活动中什么意义? 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 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共分哪几层 6.1、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6.2、比较:绝对湿度与水汽压;饱和水气压和水汽压:温度与 露点温度:相对湿度和饱和差。 7、如果两个气团温度不同,但相对湿度相等,它们的绝对湿度 和比湿是否相等?为什么? 8、写出气象上常用的干空气和湿空气状态方程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9、何为辐射?辐射遵循哪些基本定律。 10、太阳辐射光谱可分为哪三部分?各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多少? 1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时起了什么变化? 12、为什么大气在比较干洁时,天空呈现蔚蓝色?而浑浊时天 空呈灰白色?并解释早晚的红日 13、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由哪两部分组成?试比较二者的不同? 14、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纬度、海拔高度是如何变化的? 1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露)? 16、地面有效辐射的大小与地面和大气的哪些性质有关? 17、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随纬度如何变化? 18、写出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地气系统辐射差额的表达式。 19、写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在气象学中的表达式。 20、什么是干绝热过程?什么是湿绝热过程? 21、为何湿绝热直减率(rm)小于干绝热直减率(rd)?rm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2、如何通过rm rd r判断大气的层结稳定度? 23、设山高为1000m,rm(湿绝热直减率)=0.65℃/100cm,一 团未饱和湿空气在迎风坡山脚时的温度为20℃,露点为 16.5℃,当它上升到山顶时,水汽已全部凝结并离开气块。 求该团空气上升到山顶时的温度是多少?越过山顶后到达背风坡山脚时气温为多少? 24.1、什么叫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是如何形成 的?逆温对天气有何影响? 24.2、温带山区山体的什么部位最易引种亚热带作物?为什么? 25、地面与大气,大气与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26、为什么低纬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地区?而气温年较差正好相反? 27、饱和水汽压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它们如何影响饱和水汽压? 28、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达到凝结的途径通常有哪些?pB3 29、霜和露是如何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和区域。 30、雾可分为哪几种?试区分辐射雾和平流雾的形成条件、特 征和产生区域的不同点。 31、根据上升运动的特点,云可分为哪几类?了解各类云的主 要特征。各类云与什么样的降水相联系? 32、简要说明云滴增长为雨滴的物理过程。 33、写出静力学方程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34、写出等温大气的压高方程的表达式。举例说明其应用的方面。 35、什么是位势高度?它和几何高度有何关系? 36、气压系统主要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37、等压面为什么不是一个水平面?如何根据等压面的形状判 断气压的空间变化? 38、什么是深厚系统和浅薄系统?怎样的温压配置有利于上述系统的形成? 39、什么是气压梯度?气压梯度力?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40.1、地转偏向力有哪些特点?写出其数学表达式。 40.2、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有哪几种?它们对空气运动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41、什么叫地转风?梯度风?其风速大小与哪些因子有关?风 向与气压场关系如何? 42.1、什么是热成风?热成风与温度场关系如何? 42.2、根据受力分析,比较同一纬度相同气压梯度,相同曲率半 径条件下,地转风、高压中梯度风低压中梯度风的大小。 43、简述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44、埃克曼螺线所表示的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有何规律? 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45、画图实线为低层等压面的等高线,虚线为气层的平均等温 线,标出A、B点(北半球)低层地转风方向,气层热层风方向,并讨论A点上空白由大气中风随高度变化的特点(H1<H2T1<T2)。 46、画图并说明经向三圈环流与其相对应的近地层行星风系, 纬圈气压带的形成和风布。 47、说明海陆分布如何改变低空和高空气压场的纬向带状结构。 48、以青藏高压为例说明高大地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9、冬、夏季大气环流有哪些显著差异? 50、举例说明环流异常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51、什么是气团?其形成条件是什么?分为几类?夏半年影响 我国的气团有哪几种? 52、什么是锋?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锋可分为哪些类型?锋 附近气象要素有哪些突变表现? 53、比较冷锋(第一型)和暖锋过境时天气有何不同? 54、试从形成条件和天气特征比较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 55、冷空气活动和寒潮是否是一回事?寒潮经过地区出现哪些天气现象? 56、台风形成的必要条件?台风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57、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性活动有何规律?它对我国天气 气候变化有何影响? 58、比较台风和温带气旋、冷高压和副热带高压的异同点。 59、在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业务中通常有哪几种天气图?60、天气预报方法主要分哪几种?优缺点? 61、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有何区别? 62、什么是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何异同点? 63、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大陆东、西岸气候有何差异?它是如何形成的? 64、什么是沃克环流?什么是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它们有什 么联系?对气候有什何影响? 65、高大山脉对气温有什么影响? 66、山地降水量随坡向和海拔高度有何变化规律?为什么? 67、青藏高原季风是如何形成的?它对大气环流和我国气候有何影响? 68、简述海陆风、山谷风、焚风是如何形成的? 69、为什么高大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70、海陆对降水和雾有何影响? 71、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哪几种?C02等温室气体的 增加会对气候造成怎样的影响? 72、人类活动对臭氧层造成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有什么危害? 73、何为酸雨?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 74、城市化会产生哪些气候效应?为什么? 75、人工防护林可形成哪些有益的气候效应? 76、世界气候分类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它们的分类依据和指标 有何区别? 其优、缺点有哪些 77.1、比较下列气候类型的异同: ①温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干湿季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④、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⑤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⑥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77.2、试区别赤道山地地区气候垂直变化与经向从赤道—极地气 候水 平变化的异同点。 78、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它们的影响机制是什么? 79、了解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80、森林对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有作用?为什么? 81、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 82、简述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83、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doc

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 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新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和预警信息发布等工作,规范气象信息员的管理,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气象信息员,是指经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备案,协助气象部门开展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情收集等工作的公益性服务人员。包括气象灾害防御联动部门联络员、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队(社区)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急联系人。 第三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气象信息员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气象信息员聘任与解聘 第四条信息员的聘任应遵循“本人自愿,单位推荐,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备案”的原则,优先从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中小学校长、退伍军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农网信息员中选用。 第五条每个气象灾害防御联动部门应当配备1名以上联络员,联络员一般由联动部门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或具体管理人员担任;每个乡镇(街道)应当配备1名以上气象协理员,气象协理员一

般由乡镇(街道)干部担任;每个村应当配备1名以上气象信息员,村气象信息员一般由本村村队干部担任;城市社区、学校、车站、医院、农业园区、旅游区、工矿企业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配备1名以上应急联系人,应急联系人一般由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负责人或具体管理人员担任。 第六条气象信息员一经聘用,需登记气象信息员个人信息。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将气象信息员个人信息录入数据库,统一颁发聘书和徽章,并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气象信息员或气象信息员联系方式发生变更、调整时,其所在单位应及时按程序报送气象主管机构审核、备案。 第七条气象信息员选聘条件: (一)关心气象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吃苦耐劳;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协作精神,能服从气象主管机构的组织管理。(二)长期在责任区工作或居住,和责任区联系较多,熟悉责任区内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防御的重点区域。 (三)拥有与责任区气象主管机构沟通的固定联系方式,如手机电话、固定电话、微信、电子邮箱等。 (四)身体条件良好并有适当交通工具,能够及时传播气象预警信息和开展气象灾情调查。 (五)一般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 第八条气象信息员聘期为三年,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部门、乡镇(街道)、村队和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本着“大稳定、小调整”的基本原则,根据工作考核情况予以解聘或续聘。其中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