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卢卡奇与葛兰西_从阶级意识觉醒到无产阶级革命

卢卡奇与葛兰西_从阶级意识觉醒到无产阶级革命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180

卢卡奇与葛兰西:从阶级意识觉醒到无产阶级革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刘凡 陈兰

摘 要:如果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天才的、难以逾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那么卢卡奇、葛兰西的哲学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壮丽的日出”。虽然卢卡奇、葛兰西

两人的研究范式、研究路径、使用概念和形成的命题均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二人

对“阶级意识”,特别是对无产阶级意识的重视却是共通的:两人均指出了无产阶

级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促进作用,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无产阶级意识的觉

醒并提出了夺取意识领导权的重大意义。本文将从两人哲学思想共通之处的比较,

分析阶级意识与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天然联系,进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前景作

出展望。

关键词:卢卡奇 葛兰西 阶级意识 无产阶级革命

阶级意识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阶级

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卢卡奇、葛兰西两位无产阶级理论家正是在延续马克思关于阶级意识理念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延伸。为总结一战后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失败的教训,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卢卡奇从哲学上阐明了阶级意识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葛兰西从政治上阐明了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革命策略。然而,同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卢卡奇和葛兰西的哲学思想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卢卡奇的哲学思想更多地从批判第二国际的经济自发论出发,他认为西欧国家的共产党在本世纪20年代所发动的革命之所以未能使资本主义崩溃,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工人阶级没有发展出充分的阶级意识。

一、卢卡奇、葛兰西思想的理论前设: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从马克思到卢卡奇、葛兰西,有着一脉相承的思想的延续,正是这种理念的传承性与发展,指引我们不断前行。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念还是葛兰西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都天然地内含一个默认的理论共识: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种共识并非臆想的乌托邦式的理论前设,而是理论和实践双重炼狱之下的必然逻辑。遗憾的是,第二国际乃至其后的一些无产阶级政党,对资本主义缺乏必有的阶级自信,出现了悲观的甚至是折衷、投降的论调,这无疑是极

端错误的。探讨阶级意识,特别是无产

阶级的阶级意识觉醒,我们有必要破除

“资产阶级的迷梦”,正视这场伟大时

代革命的必然到来。

如果说“异化”理论的诞生是马克

思天才的前夜,那么“物化”概念则是

卢卡奇天才思想的萌芽。卢卡奇认为:

随着这种主客体物化过程的不断演进,

“劳动过程越来越合理化和机械化,工

人的活动越来越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变

成一种直观的态度,从而越来越失去意

志。”[1]物化的枷锁套在了本应该是

“自主自觉”的实践主体——人——的

身上,则不可不免地被作为历史主体的

人被物所奴役所支配。这种主客二分的

异化过程,势必将人类活动导向拜物教

的深渊。事实上,物的存在只能作为主

体活动的客体对象,即“物”的使用只

能是为了人的需求,人的思维物化的延

展。在物化过程中,至始至终,人与物

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取代。由此,

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性丧失,人沦为物的

奴役者。

无论是马克思天才的“异化”理论

还是卢卡奇与之类似的独创的“物化”

概念,两者都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的物支

配人、奴役人的罪恶秉性和拜物教本质,

都天才地直指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

调和的矛盾:即人的自由自觉的“自由

解放”与物支配人、奴役人之间的必然

冲突。这种无法遏制的,与人的自主自

觉寻求自我解放的社会本质相背离的扭

曲,必然导致阶级意识,尤其是无产阶

级意识的觉醒与团结,资本主义的天然

掘墓人就此诞生并以蓬勃顽强的生命力

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到底。

这也是与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一再

强调的,必须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在意识形态夺取领导权的思想天才地契

合。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团结将最终

宣告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人类历史上

最彻底、最解放的人的自由自觉发展的

伟大时代必将冲破现实的樊篱,不可逆

转地全面到来。

二、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与葛兰西

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天才的契合

在马克思的经济基础——政治、法

律等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分类中,

意识形态是处于第三位的,它直接决定

于上层建筑,而最终为经济基础所决

定。虽然马克思也指出了意识形态的能

动作用,但其被决定的作用却是主要方

面;卢卡奇基本延续了马克思的这种理

念,他只是在分析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

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后领悟到阶级意识

的重要性,特别予以阐述而已。在卢卡

奇的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基本

是传承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理论,只是对意识的反作用做了重点

诠释;而葛兰西则赋予了意识形态极其

重要的特殊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讲,葛

兰西是赋予了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对等

的位置。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和葛兰

西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有着天才的契合

之处:两人都是在经历那个特殊的历史

INTELLIGENCE 人 文 论 坛

181

背景之下,结合各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实践作出的反思,都不约而同天才地将“阶级意识”提升到特定高度,指出阶级意识对无产阶级革命夺取胜利的重大意义,都是对马克思的革命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卢卡奇和葛兰西在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是有着显著的异同。追问这一异同,我们有必要回溯到卢卡奇、葛兰西二人虽然近似的时代背景却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卢卡奇作为一个背离他出身阶级的革命者,他深入学习了马恩的经典著述,切身参与并领导了诸多的革命实践。正是基于理论和实践双重锤炼,卢卡奇的目光远较他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要深邃长远。卢卡奇所指的“阶级意识”,这种意识“不是个别无产者的心理意识,或他们全体的群体意识,而是变成为意识的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无产阶级一旦具有了这种意识,就真正地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这样,阶级意识形成的过程,即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生成,本身也是阶级意识与阶级历史任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消除、克服物化的过程;作为意大利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实践者,葛兰西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革命应该以阵地战和运动战两种不同形式有区分、有选取因地制宜地进行。”以阵地战正面攻击国家,夺取政权,这往往是落后国家采取的革命战略,比如俄国;而运动战指正面攻击市民社会,即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并通过意识形态的攻势和影响最终取得政治领导权,这是在发达国家采取的革命战略。应该指出,葛兰西所指的文化领导权并不是强权政治,而是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调和、协商和谈判的结果。从中可以做这样的引申: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并不一定需要通过血腥的暴力革命进行,尤其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即使通过暴力革命夺取了国家领导权,也会出现资本主义的复辟。

有学者认为,卢卡奇和葛兰西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是同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潮与

黑格尔主义相结合;不是用工人阶级的斗争经验去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而是用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的创造性原则去恢复所谓马克思主义传统,这就必然要陷入唯心主义的窠臼。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卢卡奇、葛兰西作为各自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或理论家,他们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储备和较为丰富的革命实践,他们并不是“书斋中的革命家”。特别是发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后的悍然复辟,更为卢卡奇、葛兰西阶级意识思想提供有力的佐证,更为我国当前发扬无产阶级文化、警惕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有着及其重大的警示参鉴意义。

三、阶级意识觉醒与无产阶级革命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和葛兰西的思想跨越历史、影响后世,特别是两人对阶级意识异曲同工的天才契合,更是为后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重大参鉴:重视人,重视人的意识和意志。只有形成稳固的、延续的、内涵一致的阶级意识,才可能形成牢固的阶级力量掌控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才能为革命的胜利奠定意识形态的基础。

以往的无产阶级革命失败原因在于没有形成稳固的无产阶级意识,即无产阶级者没有形成对自身认知、历史使命同一的认识。卢卡奇将其归结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危机”,葛兰西也认为“无产阶级意识的自觉成熟过程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危机过程不平衡”,这就造成无产阶级在主观上没有将这种危机转化为无产阶级自觉的阶级意识,没有在革命过程中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唤醒民众。如果作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和依靠者自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形成稳固的、持续的阶级意识,即使夺取了国家的领导权,这种缺乏阶级意识为支撑的革命,注定是不彻底的而且是充满危机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被“颜色革命”所颠覆,原因也在于这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虽然形成,但是缺乏稳固的共识和普遍的支撑而被资产阶级意识所渗透侵蚀。这种渐进式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意识形态的侵入,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造成极大的

冲击和腐蚀,是极其危险也是必须引起我们警觉的,我们有必要防止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渐进式的渗透和颠覆。因为,即使通过疾风骤雨式的革命夺取了国家政权(即政治社会的领导权),如果忽视无产阶级意识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那无疑会是资本主义顽固复辟的悲剧再现。

因此,当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风暴必然来临之前,作为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应该密切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一方面要稳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另一方面,要警惕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意识形态的渗透,防患于未然。无产阶级的意识觉醒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乃至最终的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也将是一个长远的历史进程。历史必然的来临,并不是机械的宿命论,而应该是也必将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深入研究卢卡奇、葛兰西各自关于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汲取其思想养分,透过阶级意识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把握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这些都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着重大的参鉴意义。参考文献:

[1] 卢卡奇,杜章智等译:《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

[2] 葛兰西,葆煦译:《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1993年。葛兰西关于革命成功模式的探索是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笔者认为在此点上葛兰西的思想超越了卢卡奇的“阶级意识”;他同时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指出作为阶级意识的引领者,有机知识分子肩负着唤醒统一的、持续的阶级意识并应占据意识形态领导权,这对阶级意识理念的实践拓展无疑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 饶翔:《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兰州学刊》,2009年第1期。

[4] 吴齐林、毛泽东、卢卡奇、葛兰西:《哲学思想比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