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版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突破

2019版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突破

2019版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突破
2019版步步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三“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突破

专题讲座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类型与突破

一、利用图像“断点”探究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当可逆反应达到一种平衡后,若某一时刻外界条件发生改变,都可能使速率-时间图像的曲线出现不连续的情况,根据出现“断点”前后的速率大小,即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情况作出判断。如图:

t 1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压强(仅适用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

2.常见含“断点”的速率变化图像分析

1.(2017·马鞍山二中质检)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 ΔH <0已达平衡,如果其

他条件不变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 ~t 1:v 正=v 逆;t 1时改变条件,t 2时重新建立平衡)( )

答案 C

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改变条件瞬间v正、v逆的变化。增加O2的浓度,v正增大,v逆瞬间不变,A正确;增大压强,v正、v逆都增大,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B正确;升高温度,v正、v逆都瞬间增大,C错误;加入催化剂,v正、v逆同时同倍数增大,D正确。

2.(2018·长沙模拟)对于反应:X(g)+Y(g)2Z(g)ΔH<0的反应,某一时刻改变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像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

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降低了体系温度

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 D

解析由图像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增大X的浓度,升高(或降低)体系温度均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C错误;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

3.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选项)。

A.t0~t1B.t1~t2C.t2~t3

D.t3~t4E.t4~t5F.t5~t6

(2)判断t1、t3、t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A.增大压强B.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E.加催化剂F.充入氮气

t1时刻________;t3时刻________;t4时刻________。

(3)依据(2)中的结论,下列时间段中,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

A.t0~t1B.t2~t3

C.t3~t4D.t5~t6

(4)如果在t6时刻,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答案(1)ACDF(2)C E B(3)A

(4)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t0~t1、t2~t3、t3~t4、t5~t6时间段内,v正、v逆相等,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t1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v逆增大得更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1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t3时,v正、v逆同时增大且增大量相同,平衡不移动,所以t3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催化剂。t4时,v正、v逆同时减小,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t4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

(3)根据图示知,t1~t2、t4~t5时间段内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H3的含量均比t0~t1时间段的低,所以t0~t1时间段内NH3的百分含量最高。

(4)t6时刻分离出部分NH3,v逆立刻减小,而v正逐渐减小,在t7时刻二者相等,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据此可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二、常规图像分类突破

1.图像类型

(1)浓度—时间

如A(g)+B(g)AB(g)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

(C%指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3)恒压(或恒温)线

(α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c表示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图①,若p1>p2>p3,则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ΔH<0;

图②,若T1>T2,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几种特殊图像

①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②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 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 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2.解题步骤

3.解题技巧

(1)先拐先平

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2)定一议二

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3)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1.有一化学平衡m A(g)+n B(g)p C(g)+q 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 +n >p +q 答案 D

解析 图像中有三个变量,应定一个量来分别讨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定压强,讨论T 与A 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压强下,温度越高,A 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定温度,讨论压强与A 的转化率的关系:同一温度下,压强越大,A 的转化率越高,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即m +n >p +q 。

2.(2018·惠州高三模拟)T 0时,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

Z(g)(未配平),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所示。其他条件相同,温度分别为T 1、T 2时发生反应,X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 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T 0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v (X)=0.083 mol·L -

1·min -

1

C .图a 中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转化率为37.5%

D .T 1时,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值为50,则T 1

解析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的原则可推知,T 1>T 2,温度越高,X 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放热,A 项不正确;v (X)=

0.3 mol -0.05 mol 2 L ×3 min

≈0.042 mol·L -1·min

1

,B 项不正确;Y 的转化率为0.4-0.15

0.4

×100%=62.5%,C 项不正确;由图a 可知X 、Y 、

Z 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1∶1∶2,则反应为X(g)+Y(g)2Z(g),则T 0时平衡常数的值为

33.3<50,平衡常数越小,温度越高,D 项正确。

3.(2015·四川理综,7)一定量的CO 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 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气体分压(p 分)=气体总压(p 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50 ℃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 正、v 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

B .650 ℃时,反应达平衡后CO 2的转化率为25.0 %

C .T 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925 ℃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 p =24.0p 总 答案 B

解析 A 项,C(s)+CO 2(g)

2CO(g)的正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由于反应容器

为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充入惰性气体容器体积扩大,对反应体系相当于减小压强,故v

、v 逆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错误;B 项,由图可知,650 ℃时,若设起始时CO 2的体积

为1 L ,平衡时CO 2消耗的体积为x L ,则 C(s)+CO 2(g)

2CO(g)

V (始)/L 1 0 V (变)/L x 2x V (平)/L 1-x 2x

2x

1-x +2x

×100%=40.0%,x =0.25,CO 2的转化率为25%,正确;C 项,由图可知,T 时平

衡体系中CO 和CO 2的体积分数均为50%,故若恒压时充入等体积的CO 2和CO 两种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错误;D 项,925 ℃时,CO 的平衡分压p (CO)=p 总×96.0%,CO 2的平

衡分压p (CO 2)=p 总×4%,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p =p 2(CO )p (CO 2)=(p 总×96.0%)

2

p 总×4.0%

=23.04p

,错误。

4.臭氧在烟气脱硝中的反应为2NO 2(g)+O 3(g)

N 2O 5(g)+O 2(g)。若此反应在恒容密闭容

器中进行,相关图像如下,其中对应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平衡后升温,NO 含量降低

0~2 s 内,v (O )=0.2 mol·L -

1·s -

1

v :b 点>a 点

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后升高温度,NO2含量升高,A项错误;0~2 s内,v(O3)=0.1 mol·L-1·s-1,B项错误;升高温度,NO2含量升高,速率增大,v正:b点>a点,b点反应逆向进行,故v逆>v正,C项正确;t1时再充入O3,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D项错误。

三、陌生图像突破

新型图像往往根据实际工业生产,结合图像,分析投料比、转化率、产率的变化。此类题目信息量较大,能充分考查学生读图、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标高考中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1.转化率—投料比—温度图像

[例1]将燃煤废气中的CO

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

2CO2(g)+6H2(g)CH3OCH3(g)+3H2O(g)

已知在压强为a MPa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图:

此反应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若温度不变,提高投料比[n(H2)/n(CO2)],则K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当投料比一定时,温度越高,CO2的转化率越低,所以升温,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投料比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放热不变

2.根据图像判断投料比

[例2]采用一种新型的催化剂(主要成分是Cu-Mn合金),利用CO和H

制备二甲醚(DME)。

2

主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

副反应:CO(g)+H2O(g)CO2(g)+H2(g)

CO(g)+2H2(g)CH3OH(g)

测得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产率或转化率与催化剂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催化剂中n(Mn)/n(Cu)约为________时最有利于二甲醚的合成。

解析由图可知当催化剂中n(Mn)/n(Cu)约为2.0时,CO的转化率最大,生成的二甲醚最多。答案 2.0

3.废物回收及污染处理图像

[例3](1)一定条件下,用Fe

O3、NiO或Cr2O3作催化剂对燃煤烟气进行回收。反应为

2

2CO(g)+SO2(g)2CO2(g)+S(l) ΔH=-270 kJ·mol-1

①其他条件相同、催化剂不同,SO2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1,Fe2O3和NiO作催化剂均能使SO2的转化率达到最高,不考虑催化剂价格因素,选择Fe2O3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科研小组用Fe2O3作催化剂。在380 ℃时,分别研究了[n(CO)∶n(SO2)]为1∶1、3∶1时SO2转化率的变化情况(图2)。则图2中表示n(CO)∶n(SO2)=3∶1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_。

(2)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示意图如图3,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4所示。

①写出该脱硝原理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达到最佳脱硝效果,应采取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并不能减少NO x的排放,这使NO x的有效消除成为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AgZSM5为催化剂,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 K,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_____左右。

答案(1)①Fe2O3作催化剂时,在相对较低温度可获得较高的SO2转化率,从而节约能源②a

(2)①6NO+3O2+2C2H43N2+4CO2+4H2O ②350 ℃、负载率3.0%

(3)NO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分解反应进行870 K

1.(2018·山西省实验中学月考)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数(-lg K)值随温度(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

解析 此题的关键是弄清-lg K 越小,K 越大,由图中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lg K 逐渐减小,说明随温度的升高,化学平衡向右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 项正确;NH 2COONH 4(s)

2NH 3(g)+CO 2(g),可知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为2

3

,为一恒量,B 项错误;

A 点时,-lg K =2.294,C 项正确;由

B 点对应的数值可知此时Q >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 正

2.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 2(g)+6H 2(g)

CH 3CH 2OH(g)+

3H 2O(g)。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 2和H 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 %)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 点

B .b 点,v 正(CO 2)=v 逆(H 2O)

C .a 点,H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相等

D .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 2,v (CO 2)不变 答案 C

解析 从图像可知,温度越高氢气的含量越高,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平衡常数:a>b ,A 错误;b 点只能说明该温度下,CO 2和H 2O 的浓度相等,不能说明v 正(CO 2)=v 逆(H 2O),B 错误;从图像可知,a 点H 2和H 2O 的物质的量百分数相等,故物质的量相等,C 正确;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 2,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v (CO 2)也增大,D 错误。

3.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CO 2(g)+6H 2(g)

C 2H 5OH(g)+3H 2O(g) ΔH 。在某压

强下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

??

n (H 2)n (CO 2)投料(如图中曲线①②③),测得CO 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氢碳比:①<②<③

C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器的体积可提高CO 2的转化率

D .若起始CO 2的浓度为2 mol·L -

1、H 2为4 mol·L -

1,在图中曲线③氢碳比条件下进行,则

400 K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1.7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在氢碳比相等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O 2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A 错误;氢碳比越大,CO 2的转化率越高,根据图像可知在温度相等的条件下,CO 2的转化率:①>②>③,则氢碳比:①>②>③,B 错误;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缩小容器的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可提高CO 2的转化率,C 错误;根据图像可知,400 K 时曲线③中CO 2的转化率是50%,这说明消耗CO 2 1 mol·L -

1,则消耗氢气3

mol·L -

1,生成乙醇和水蒸气分别是0.5 mol·L -

1、1.5 mol·L -

1,剩余CO 2和氢气分别是1 mol·L -

1、

1 mol·L -1

,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 =0.5×1.5312×1

6≈1.7,D 正确。

4.[2015·全国卷Ⅰ,28(4)]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

2HI(g)

H 2(g)+I 2(g) ΔH >0

在716 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 (HI)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

。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正=k 正x 2(HI),逆反应速率为v 逆=k 逆x (H 2)x (I 2),其中k 正、 k 逆为速率常数,则k 逆为________(以K 和k 正表示)。若k 正=0.002 7 min -

1,在t =40 min 时,

v 正=________min -

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 正~x (HI)和v 逆~x (H 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①0.108×0.1080.7842

②k 正/K 1.95×10-

3 ③A 点、E 点 解析 ①2HI(g)

H 2 (g)+I 2 (g)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后x (HI)=0.784,

则x (H 2)=x (I 2)=0.108,K =c (H 2)·c (I 2)

c 2(HI )

=0.108V ×0.108

V (0.784V )2=0.108×0.1080.7842。②到达平衡时,v 正=v 逆,即

k 正x 2

(HI)=k 逆x (H 2)x (I 2),k 逆=k 正·x 2(HI )

x (H 2)x (I 2)

=k 正/K 。在t =40 min 时,x (HI)=0.85,v 正=k

x 2(HI)=0.002 7 min -

1×(0.85)2≈1.95×10-

3 min -

1。③原平衡时,x (HI)为0.784,x (H 2)为0.108,

二者在图中的纵坐标均约为1.6(因为平衡时v 正=v 逆),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对应两点在1.6上面,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x (HI)减小(A 点符合),x (H 2)增大(E 点符合)。

化学平衡图像经典例题

第 1 页 共 3 页 专题五 化学平衡图像 考点1化学平衡图象常见类型 解题策略: (1)首先要看清楚横轴和纵轴意义(特别是纵轴。表示转化率和表示反应物的百分含量情况就完全相反)以及曲线本身属等温线还是等压线。(当有多余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注意“定一议二”) (2)找出曲线上的特殊点,并理解其含义。(如“先拐先平数值大”) (3)根据纵轴随横轴的变化情况,判定曲线正确走势,以淘汰错误的选项。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象定性地揭示了v 正、v 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6.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1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 、Y 、Z 、W 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 A .Z 、W 均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 B .Z 、W 中有一种是气体,X 、Y 皆非气体 C .X 、Y 、Z 、W 皆非气体 D .X 、Y 均为气体,Z 、W 中有一种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象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7.图2表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 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 (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这类图象反映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在不同温度(压强)下对时间的关系,解题时要注意一定条件下物质含量不再改变时,应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特征. 8.同压、不同温度下的反应:A (g )+B (g )C (g );△HA 的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T 1>T 2,△H>0 B .T 1<T 2,△H>0 C .T 1>T 2,△H<0 D .T 1<T 2,△H<0 4、恒压(温)线 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或反应物的转化率,横坐标为温度或压强. 10.对于反应2A (g )+B (g )2C (g );△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

2019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试卷第1页,总2页 高三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 . 酸性:HClO 4>HBrO 4 B . 碱性:NaOH >Mg(OH)2 C . 稳定性:H 2S > HCl D . 非金属性:O >S 2.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 2-与Y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 与X 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简单离子的半径:XX C . X 、Y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 工业上通过电解W 、Y 组成的化合物制备单质Y 6.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 的原子半径是周期表中最小的;X 2—与Y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原子半径:ZY B .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W>R C . 简单离子半径: Y>Z D .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Y>R 8.X 、Y 、Z 、W 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若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可以形成化合物ZY 3 B . 非金属性:Z > Y C . 最高化合价:Z > X D . Y 和W 形成的单质都有较强的氧化性 9.Q 、X 、Y 和Z 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Y 的原子半径比X 的大 B . 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强 C . X 、Y 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D . Q 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 与Z 可形成化合物QZ 4 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有关短周期元素X 、Y 、Z 、R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Y 大于Z B . Z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 2ZO 4 C . X 元素的单质能与所有强酸发生反应放出H 2 D . R 的核外电子数与OH - 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同 11.X 、Y 、Z 、W 、R 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的元素, 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 、W 、R 处于同一周期,R 与Y 处于同一族,Z 、W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 、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且Z 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元素Z 、W 的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 B . 元素Y 与Z 可以形成化合物Z 2Y 2 和Z 2Y ,两种物质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C . 元素Y 、R 分别与元素X 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 m Y < X m R D . 元素W 、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平衡图像题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平衡图像题解析 一、图像拾零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含条件变化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逆、等、动、定、变、同”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 如N2(g)+3H2(g) 2NH3(g);△H<0反应,其速率—时间图如下图所示:(1)当速率改变时分别是什么条件改变? t1, t3, t5, t7 (2)哪些时间段是平衡状态? (3)哪一段的N2的转化率最高? 2.浓度—时间图 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此类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即达到平衡时)时间应该相同。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值应该满足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此类图像可以用于推测反应方程式。 如图所示,800℃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 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A是反应物 B.前2minA的分解速率是0.1mol(L min) C.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增大 D.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减小 3.全程速率—时间图 如锌和盐酸的反应,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 不同时间段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不同。AB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加是 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而BC段反应速 率减小是因为随反应的进行,盐酸逐渐被消耗,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分析时要抓住各节段的主要矛盾,认真探究。 4.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此类图像要注意的是,折点对应的时间即是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表示反应速率越快。而水平线的高低表示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它表明的是平衡移动的方向。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习题

化学平衡: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得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得物质得量增加 了0、3mol,则此反应得平均速率表示正确得就是( ) A、v(O2)=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 D、v(NH3)=0、004mol?L-1?s-1 2、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得就是( ) A.碘蒸气与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得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表格中得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得曲线表示得就是( ) 选项反应纵坐标甲乙 A 外形、大小相近得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K Na B 4 mL 0、01 mol/L得KMnO4溶液, 分别与不同浓度得H2C2O4(草酸) 溶液各2 mL反应 0、1 mol/L得 H2C2O4溶液 0、2 mol/L得H2C2O4 溶液C 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冷水D 5 mL 4%得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O2 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A. B. C. D、 4.(09全国卷Ⅰ13)下图表示反应() X g4()() Y g Z g +,0 H ?<,在某温度时X 得浓度随时间变化得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得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得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与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高考化学平衡图像精选必刷试题 1.焦炭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s)+2SO 2(g) S2(g)+2CO2(g)。一定压强下,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足量的焦炭和1molSO2发生反应,测得SO2的生成速率与S2(g)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H>0 B.C点时达到平衡状态 C.增加C的量能够增大SO2的转化率D.T3时增大压强,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 【答案】B 2.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制备乙醇:C 2H4(g)+H2O(g) C2H5OH(g)。乙烯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下(起始时,n(H2O)=n(C2H4)=1 mol,容器体积为1 L)。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的?H<0 B.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 C.图中a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 = 5 16 D.达到平衡状态a、b所需要的时间:a>b 【答案】B 3.一定温度下,将1molA(g)和1molB(g)充入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xC(g)+D(s)△H<0,在 t1时达平衡。在 t2 、t3时刻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 C(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 时刻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B.t3时刻v(逆)可能小于t2时刻v(逆) C.t3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D.t1~t2、t2~t3平衡常数均为0.25 【答案】B 4.恒容条件下,1 mol SiHCl3发生如下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已知:v正=v消耗(SiHCl3)=k正x2(SiHCl3),v逆=2v消耗(SiH2Cl2)=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是不同温度下x(SiHCl3)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v正,a<v逆,b B.化学平衡状态时2v消耗(SiHCl3)=v消耗(SiCl4) C.当反应进行到a处时,v正/v逆=16/9 D.T2 K时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SiHCl3,平衡正向移动,x(SiH2Cl2)增大 【答案】C 5.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3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如图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最新2019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高三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1 一、单选题 2 1.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3 A.酸性:HClO 4>HBrO 4 B.碱性:NaOH>Mg(OH) 2 4 C.稳定性:H 2S> HCl D.非金属性:O>S 5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半6 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2-与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7 层结构,Z与X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A.简单离子的半径:X

A. M与X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22 B. Y 2X和Y 2 X 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也完全相同 23 C. X、Y的简单离子半径:X>Y D. M的气态氢化物比24 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25 5.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26 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27 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9 A.原子半径的大小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30 C. X、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31 D.工业上通过电解W、Y组成的化合物制备单质Y 32 33 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半34 径是周期表中最小的;X2—与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35 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6 A.原子半径:ZY 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W>R 45 C.简单离子半径: Y>Z D.气态氢化 46 物稳定性: Y>R 47 8.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48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49 () 50 A.可以形成化合物ZY 3 B.非金属性:Z > Y 51 C.最高化合价:Z > X D. Y和W形成的单质都有较 52 强的氧化性 53 试卷第2页,总6页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2019年高三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 第九章第三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2019年高三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 第九章第三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 / 9 2019年高三年级化学一轮复习同步训练 第九章第三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发生吸氧腐蚀时,被腐蚀的速率和氧气浓度有关 B. 1molH 2燃烧放出的热量为H 2的燃烧热 C. 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D. a 一氨基丙酸与a 一氨基苯丙酸混合物脱水成肽,只生成2种二肽 2.为延长舰船服役寿命可采用的电化学防腐的方法有①舰体与直流电源相连②舰体上镶嵌某种金属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法①中舰体应连电源的正极 B. 方法②中镶嵌金属块可以是锌 C. 方法①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方法②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3.有关钢铁的腐蚀与防腐,不能用原电池原理解释的是 A. 析氢腐蚀 B. 吸氧腐蚀 C. 与锌片相连后不易腐蚀 D. 与电源负极相连后不易腐蚀 4.研究金属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图1:a 点溶液变红 B. 图1:a 点的铁比b 点的铁腐蚀严重 C. 图2:若d 为锌,则铁不易被腐蚀 D. 图2: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4e - +2H 2O =4OH - 5.化学科技工作者对含有碳杂质的金属铝的腐蚀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25℃时得出溶液pH 值对铝的腐蚀影响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铝在浓硫酸中的腐蚀速率大于盐酸中的腐蚀速率 B. 金属铝在中性环境中不易被腐蚀 C. 金属铝在pH=8.5的Na 2CO 3 溶液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析出氧气 D. 不能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铝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6.某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 3[Fe(CN)6]的食盐水 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右图所示“斑痕”。其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B. 交界处:4Fe 2++O 2+10H 2O=4Fe(OH)3+8H + C. 边缘处:O 2+2H 2O+4e -=4OH - D. 生铁片发生吸氧腐蚀 7.近年来,我国多条高压直流电线路的瓷绝缘子出现铁帽腐蚀现象,在铁帽上加锌环能有效防止铁帽的腐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平衡图像专题训练

2. C% C% T2P2 T1P2 P1P2 T1P1 O t O t (4)(5) (1)p1________p2(2)p1________p2(3)p1_______p2 +_______q m n +______q +______q m n m n (4)p1_________p2,(5)T1与T2大小__________ m n +__________q△H________0 +_______q m n

N M t 1 t 2 t 3 3. ) (\ % ) (/p T C T p O (1) C% T 105 P a 107 P a (2) O C% P 100 ℃500 ℃ (1)△H _________0 (2)△H _________0 m n +________q m n +________q 4. []C t →(如图24—7) 此反应是从何物质开始的:____________; t 2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n t →(如图24—8) 则用A 、B 表示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如m =3,n =1,q =2,试作出C 分解时v 正随时间的变化曲线:(2C 3A +B ) 7. 读图24—9,写出用A 、B 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二、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 、N 的物质的量随着反应时间变 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 、t 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 、t 3时,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 、t 1时,N 的浓度是M 浓度的2倍 2.对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 ,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 )的变化如下图,分析可知X ,Y ,Z ,W 的聚集状态正确的是( ) A B C t 1 t 2 t 图24—7 n 1.0 . 0.8 0.6 0.6 0.4 0.2 O 图24—8 t C B A α αA αB O 3 图24—9 n A B

2019最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精品)

2019最新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 第一部分:知识篇 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金点子: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 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 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 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捷径:因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而混合物大部分没有固定的组成。分析选项可得D。 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及有机同分异构体(如二甲苯)混在一起,它们虽是混合物,但却有固定的元素组成。此类试题与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设问,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例题4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CO2H2S B.C2H4 CH4 C.Cl2 C2H4 D.NH3HCl 方法:从极性键、非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两方面对选项进行排除分析。 捷径:解题时,可从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任选其一,先对选项进行分析,再采用排除法获得B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图像历年高考试题汇总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图像历年高考试题汇总 1、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G+I2(g)2HI(g), 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彧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 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2、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3、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4、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 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 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I2(aq)+I-(aq)I3-(aq)的△H>0 B.若温度为T1、T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正>v逆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5、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 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 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 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 数增加 6、下图表示反应X(g)4Y(g)+Z(g),△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均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均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7、某温度时,在2L密闭容器中气态物质X和Y反应生成气态物质Z,它们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1)根据下表中数据,在由图中画出X、Y、Z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2)体系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3)列式计算该反应在0~3min时间内产物Z的平 均反应速率:。 (4)该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X的转化率α等 于。 (5)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变实验条件(温度、 压强、催化剂)得到Z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②、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 1.在A(g)+B(g)=C(g)+D(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 与P,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 2.如图所示,反应2SO 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3的体积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 (g)+B(g)2C(g)(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 4.对于可逆反应:A 2(g)+3B2(g)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5.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6.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 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 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 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 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 是() A.t0~t1B.t2~t3C.t3~t4 D.t5~t6 8.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 比n x/n 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 为() A.2X+Y3Z B.3X+2Y2Z C.X+3Y Z D.3X+Y Z 9.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 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 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B 3.—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v(正)>v(逆) B. b点反应放热53.7 kJ 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 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 【答案】A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B 5.下图是恒温下H 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反应物浓度 D. 加入催化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