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植业学案

种植业学案

种植业学案
种植业学案

§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备课组备课人:审阅:

【学习目标】

1、了解季风区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和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的区位条件。

一.季风区水田农业:

1、概况: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季风气候区,农业以为主,作物以为主,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

2、特点:①,②,

③,④。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

、、等国。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以经营的,而我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和等地,经营方式是的。

2、农作物:以和为主。

3、区位条件:①,②,③,

④,⑤,⑥。

4、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家,该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平原。知识点一.季风区水田农业

1

2

1

2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国和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主要气候类型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商品化农业生产地区。主要特点是、和。

3

A级1.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A.非洲刚果盆地B.南美洲亚马孙平原C.东亚、东南亚和南亚D.西欧、南欧和美国东南部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有 (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C.单产量低、商品率低 D.科技含量高

3.下列国家的水稻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是 ( ) A.中国B.日本C.泰国D.印度

4.有关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购买农产品的农业地域类B.种植的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D.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

5.传统稻米产区最需改进的是A.传统经验,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不高B.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

C.人均耕地少,水热条件还未充分合理利用D.大规模企业化种植园,农业产品商品率高6.美国中央大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交通便利B.高温多雨C.科技先进D.以中小型农场为主

B级1.美国水稻种植业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明显差异是

A.产量不同B.种植制度不同C.播种技术不同D.产品品牌不同

2.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不利因素是( ) A.地震灾害B.寒潮侵袭C.水旱灾害D.台风袭击

3.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属( ) A.资金密集型农业B.大规模的商品农业C.现代农业D.劳动密集型农业4.季风水田农业的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①有广大的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②许多大河都有大面积的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③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④工业化水平高,保证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供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关于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B.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经营模式与国外一致——由农场主经营C.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东北和西北

D.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主要是水稻和玉米

6.关于美国农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B.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上C.人多地广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个区位优势D.先进的科技是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一个区位优势

7.下列关于水稻种植业的正确叙述有 ( )

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B.水稻种植业为劳动密集型农业

C.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D.水稻种植业主要以大农场为主

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劳动力丰富D.科技发达2.读图3-6“美国小麦、玉米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其中A、C为带,B为带,

其中A是小麦,C是小麦

这里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2)商品谷物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B.密集农业

C.种植业D.混合农业

(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图3-6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 B.小麦、水稻 C.甘蔗、玉米 D.百合、苜蓿 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3.烟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性植物 D.定日照植物 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 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 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 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 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 A.小麦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B.确定农作物配置 C.密度 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 A.2500~3000℃ B.3000~3600℃ C.3600~4100℃ D.4100℃以上 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 A.5℃ B.10℃ C.15℃ D.18℃ 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 B.5 C.8~10 D.25~30 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耙地 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力与肥料 D.经济效益大小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32课)全册修订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1-32课)全册修订(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1-32课) 全册修订 课题:1 找春天主备: 鲁秉仓初审: 审定: 过程与环节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 )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更新与改进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二、歌曲导入 1、会认“羞”等 ) 9 个生字,会写“脱” (播放《春天在哪里》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等 9 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个比喻句和反问句春天吧~引导学生正确、流三、自读识字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中进一步体会情借助拼音读一读。感,品味美感。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 3、体会春光的美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

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好,体验大自然的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情趣,养成主动发 (4)教师出示生字词,小组交流识字方法。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 ;一朵花藏身后(朵) 识记生字,积累词四、小组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小组检查读句子 检查读句子,语,感悟读文。 A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课时: 课时:2 课时 五、快速读文 (1)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 ) 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 (2) 、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1 (3)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六、小组讨论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教师根据学生书写 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 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植物生产技术形考作业答案

植物生产技术作业1 一,填空题 1,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单位面积的穗数,穗粒数和粒重. 3,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主要特点是可以自动调节.这种调节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的,并随着个体发充的进程而降低的 . 4,高温和短日照可以缩短水稻的营养生长期. 5,小麦的需水临界期是在孕穗期. 6,豆类作物不耐连作,要实行轮作.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植物生产有哪些特点. 答:(1)植物生产的产品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基本食物; (2)植物生产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 (3)植物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 (4)植物生产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 (5)植物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6)植物生产技术进步较缓慢 (7)植物生产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 (8)植物生产具有难控性特征 2,说说你对粮食生产的认识. 答:以粮食供给为特征的食物安全,过去以及未来均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当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问题,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被列为头等大事来抓.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发展战略,对于保证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基本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粮食问题,取得了世界公认的伟大成就.80年代以来,我国的粮食总产居各国之首,占世界的20%左右.我国人口多,粮食问题只能靠自己生产来解决.粮食丰收后,数次出现农民卖粮难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看,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长,不但因为每年新增近千万人口,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增加,就要求作为饲料的粮食增加.因此从未来粮食需求和供给总体趋势分析,我国粮食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压力将趋于强化. 3,实现粮食安全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实现粮食安全的标准: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粮食生产的外部环境弱化;风险与不确定因素;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粮食供给的结构矛盾;优质,专用农产品数量不足;加工能力不足;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劳动者素质偏低. 4,请简要说明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和栽培要点. 答:禾谷类作物的生育特性:根为须根系;茎由节和节间组成,基部节间密集不伸长,中上部节间伸长;叶互生,每节着生一叶,禾谷类作物的主茎叶片数目是比较稳定的;花序有总状,穗状,圆锥,肉穗花序等,通常称为穗.穗由小穗组成;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成几个生育阶段或生育期. 栽培要点从轮作和整地,播种与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浇水四方面考虑.禾谷类作物一般可以连作,播前要精细整地.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确定适宜播期,播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 2.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环境伦理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 [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节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学指导]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要讲清楚两点内容:①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采取让学生读图1-1-4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第一阶段:人口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技术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第三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身危害极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一,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 本节最后部分介绍环境伦理观的形成过程,教材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环境伦理道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以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对传统伦理理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课程内容二组织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说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获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1)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2)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3)协调发展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4)他人利益的行为时不道德的;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上, 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5)物种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哪几个发展阶段?简述各阶段人类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农业技术生产与管理复习题

第4章作物的分类与生长发育(掌握为主) 农学(作物学)的特点、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作物生产发展的途径(参见教材) 作物的分类; 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的生长与发育概念、作物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可参见教材)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作物与环境条件(可参见教材) 作物的生育期 1同一作物的生育期长短因品种而异,有早中晚熟之分。 2作物生育期的长短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气候条件中以光照温度所起的作用最大。 3栽培措施对生育期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物的生育时期 二、作物与环境条件 ?作物的生态环境:与作物生长发育相关的所有环境因子的总称。 (一)作物高产稳产是各项生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作物的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 作物的生态因子:构成作物生态环境的成分。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非生物因子又可分作气候因子、土壤一地形因子。 生物因子通常分作植物因子、动物因子、微生物因子等 ?蒸腾系数是指每形成l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的克数。 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在临界期内,若水分不足,对作物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最大。

素可代替其他生活因素。 第5章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掌握为主) 作物的产量及其形成、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可参见教材) 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可参见教材) 一、作物产量 1、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 包括根系)的干物质重量,称为生物产量。 2、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即生产上所 说的产量 3、经济系数一般,作物的经济产量仅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 经济系数=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率 二.作物产量的形成 作物产量是作物生长期中利用光合器官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 为有机物,最后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的过程。 作物产量因素的形成,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的不同生育时期依序而重叠进行的。 ,在单位营养体上形成较多的生殖器官,以建成较大的潜在贮藏能力。 植株的营养器官不再增重,而逐渐减轻,大量的光合产物输向籽粒,以实现潜在的贮藏能力。 五、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主要有: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32课《阿德的梦》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教学反思 本课PPT教学下载地址: http:/// 【教材简析】 《阿德的梦》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充满幻想色彩而又富有时代意义的短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叙了阿德充满幸福和快乐的梦境。本文以“梦”为载体,以阿德乘飞船去火星旅行,与生活在月球上的外婆能电话为线索,描绘了幻想中的神奇太空世界。 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层

次清楚,语言生动活泼,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重点应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教学要求】 〖知识和能力〗 1、能认读12个生字; 2、能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个人心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掌握生词; 2、通过默读,知道课文大意; 3、利用小组交流,培养科幻意识; 4、运用音乐、图片、语言来创设情景,使学生能主动投入到课文中去。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夕阳落在树林下(梦),板书:梦 2、孩子们,你们做过梦吗?梦见过什么呢? 3、教师小结,有一位名叫阿德的朋友,他也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验《阿德的梦》(板书:阿德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4、通过预习,小朋友发现了这是一篇什么课文?略读课文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有信心自己读懂它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144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创设意境,积累生字 1、这一课里面有很多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我们请一些能干的小老师来领同学认一认。 2、这些生字同学们都认得很好,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记下来的呢?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 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 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 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展示:课本中图1-6,图1—7,图1-8 总结: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完成课本中填空。 (1)取l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l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32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第32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导学案苏教 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能由余弦的和差公式推导出正弦的和差公式,并从推导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归思想的作用. 2.能用正弦的和差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 【问题情境】 1.情境:我们已学过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给出了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2.问题1 0sin15?= 3.问题2 sin()αβ+如何用α的三角函数和β的三角函数表示?怎样表示? 【合作探究】 例1.已知sin α= 32 α∈(2π, π), cos β=-53 β∈(π, 23π) , 求sin(α+β)的值. 例2.已知5cos()13αβ+= , 4cos 5 β=,α、β均为锐角, 求sin α的值. 例3:已知αβ、都是锐角,且12cos 2sin 293 αβαβ-=--=(),(),求αβ+sin(). 例4. 求函数y=21sinx+23cosx 的最大值.

变式1.求sin y x x =+的最值 变式2.求y=asinx+bcosx 的最值 【学以致用】 1.已知( ,),2παπ∈若3sin ,5α=则sin()3πα+=_____;若1sin(),43πα+=则sin α=___ 2.函数3sin 2cos 2y x x [,]42ππ上的值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02,sin απαα≤≤>,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3134(, ),sin ,(,2),cos ,2425 ππαπαβπβ∈=-∈=则αβ+为第________象限角。 5.已知33350,cos(),sin(),4445413ππππβααβ<<<<-=+= 求sin()αβ+的值。 6.已知函数()sin 2cos 2f x x x =-,求函数()f x 的周期、单调区间、最小值及取得最小值时x 的取值集合。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种植业生产与技术》作业答案 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代表性理论。 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 2简述21世纪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省力、省工、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有机结合;作物化控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3.简述我国南方地区作物生产特点 人多地少,自然资源丰富,复种指数高;主要作物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作物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区域之间不平衡;作物类型、品种资源丰富,种植制度复杂多样 论述题 1.试析我国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1)省工、省力、节本型高效栽培技术 (2)适宜于适度规模经营的机械化栽培技术 (3)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的有机结合 (4)作物化控技术 (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6)设施栽培技术 (7)规范化、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2. 分析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作物栽培学取得的主要成就。 (1)作物栽培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间的互作规律、各种栽培措施及调控技术的作用机理等。目的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 (2)我国作物栽培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体现在: 在理论上:创立了作物栽培理论体系,包括作物产量源库理论、作物叶龄模式理论、作物群体质量理论、作物化学调控理论等。(要求适当分析) 在技术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调控技术,包括:精量播种与培育壮苗(秧)技术、优化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旱地农作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等(要求适当分析) 第一章水稻 名词解释 1.水稻感光性:水稻在适宜生长的条件范围内,缩短日照可缩短生育期,延长日照可延长生育期,水稻这种对日照长短变化而引起生育期变化的反应称为感光性。 2. 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主茎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的叶龄期。是控制水稻大田群体的关键时期之一。 3. 水稻生态需水:是指用于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养料、抑制杂草等生态因子,创造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田间环境所需的水分,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4.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性:在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高温短日条件下,仍需一定时期的不被高温短日所缩短的营养生长期,才能开始幼穗分化。水稻的这一特性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性。 5.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 6. 水稻生理需水:是指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主要用于水稻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语文版七下第30课导学案(仁化县第一中学)

30.《诗词五首》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人黄子文审核:凌延勋编号:32--33 学习目标: 1、了解诗词相关的背景知识,熟练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快乐链接】 一、朗读诗歌,熟读成诵,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形象、感情。 第二步:查阅资料,了解背景,再次朗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个人理解)。 第三步:熟读成诵,读出疑惑,同伴互助,你问我答。 二、诗歌朗读节奏 1、五言诗歌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 2、七言古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猿声/啼不住。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第一课时时间: 《迢迢牵牛星》 一、朗读(完成情况自评) 1、个人读,读准字音、节奏。 2、小组齐读,读出意境、美感、感悟。 二、知人论世 1、参看练习册P91。 2、自我补充,写于课本中。 三、合作学习 1、组内互相复述诗歌当中呈现的故事内容。(完成情况自评) 2、完成练习册P91之“整体感知”。(完成情况自评) 四、合作探究(完成情况自评)㈠既然“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牛郎织女为何不“涉过银河去,互把衷肠诉”呢?这悲从何来,恨从何生? ㈡本诗十句之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它们分别表现什么?有什么效果? 1、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是写,“皎皎”是写;“纤纤”是写,“札札”是写;“盈盈”是写,“脉脉”是写。 2、这些叠音词既是诗句对外在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的巧妙抒发,增强了诗歌的性和性,增添了诗歌的美和美。 五、作业 1、熟读成诵;(完成情况自评) 2、完成练习册P92之“精读探究”。(完成情况自评) 3、拓展练习。(完成情况自评) 读《鹊桥仙》,它与《迢迢牵牛星》同取材于“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说说他们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各有什么特点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渡荆门送别》 一、朗读(要求同《迢迢牵牛星》)(完成情况自评) 二、知人论世(查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写至课本上)(完成情况自评) 三、合作与探究。(完成情况自评) 1、完成练习册P92之“熟悉作者,了解背景”第2小题。 2、完成练习册P92之“整体感知”。 四、作业(完成情况自评) 1、熟读成诵; 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3、拓展练习:赏析“万里送行舟”的妙处。 《春望》 一、朗读(要求同《迢迢牵牛星》)(完成情况自评)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业基础》作业辅导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业基础》作业辅导“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业基础》作业辅导基础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顶端优势:(参见教材16面)植物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2、花序:(参见教材22面)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我们称之为花序 3、真果和假果:(参见教材23面)果实是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称真果。由花托、花萼和子房等共同发育而成的叫假果。 4、单性结实:(参见教材24面)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 5、生育期和生育时期:(参见教材25面)生育期 :植物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总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时期 :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要发生若干次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生育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 6、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参见教材27面) 生物学产量:是指植物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生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又称为广义的产量。经济产量 :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又称为狭义的产量。 二、填空题: 1、植物的种子是由胚珠收发育而来的 2、按照根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 3、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称为节间。 4、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成的。 三、单项选择题: 1、根、茎、叶是(C)

A、吸收和输导营养的器官; B、吸收合成营养的器官; C、营养器官; D、繁殖器 官 2、组成胚的是(A) A、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B、胚芽、胚轴和子叶; C、胚乳、胚芽、胚轴和 子叶; D、胚乳、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3、下面关于根和茎的区别,正确的是(A) A、茎有节和节间,而根没有; B、茎生于地上,而根生于地下; C、茎上能长出 不定芽,而根不能;D、一棵植株茎的重量远远超过根的重量 4、下列食用部分为茎的是(D) A、胡萝卜; B、甘薯; C、萝卜; D、荸荠 5、食用部分为根的是(B) A、荸荠; B、甘薯; C、马铃薯; D、莲 6、下面关于叶的描述,正确的是(C) A、所有叶片都向其它器官输送光合产物; B、只有幼小叶片才向其它器官输送 光合产物;C、细小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其自身使用;D、所有叶片制造的营养都只供叶片自身使用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任何花至少都有雌蕊和雄蕊; B、任何花至少都有雌蕊; C、有的花只有雄蕊 和雌蕊; D、任何花至少都有雄蕊 四、问答题: 1、种植业生产有些什么特点,发展趋势如何,(参见教材2-4面) 种植业的特点: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受土地数量的制约;具有难控性特征。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也就是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和蒸发 学习目标 1.明确实验规则,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2.初步了解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与技巧;巩固过滤、蒸发的基本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的探究与实施,初步形成简单实验的思路、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药品取用的安全性 (1)三不原则:一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二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三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药品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mL,固体试管底部。 (3)防止污染: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内壁上,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试管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将瓶塞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引流。 2.药品存放的安全性 剧毒药品单独专柜存放,易燃易爆品单独存放,光敏性的药品要避光存放,有毒气体在通风橱中存放。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性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热源,使用时要注意: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少于。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以免。 (4)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4.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试管是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时注意: (1)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处。 (2)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不超过。 (3)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 (4)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倾斜。

农业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农业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青藏高原上有一些著名的蓄种,其中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 A.细毛羊 B.牦牛 C.三河马 D.滩羊 2.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4.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的主要旱作农业区 5.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A.地形差异 B.纬度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D.距离海洋的远近 6.《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因素 B.土壤因素 C.地形因素 D.气候因素 7.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C.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D.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 8.长城以北的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 A.春小麦、大豆、甜菜 B.春小麦、水稻、棉花 C.冬小麦、玉米、大豆 D.冬小麦、大豆、甜菜 9.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青稞 10.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不在南方地区的是() A.松嫩平原 B.江汉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洞庭湖平原 11.下列关于牧区和优良畜种的组合,错误的是() A.西藏牧区-牦牛 B.青海牧区-阿拉善骆驼 C.内蒙古牧区-三河马 D.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12.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从有关部门获取了一张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如图,读 图完成11-12题.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甲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种植业 B.渔业 C.林业 D.畜牧业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环境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2.能结合实例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①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中心事物不同,与其相关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相应不同。例如,以人或②人类为中心事物,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③人类生存的环境。以生物为中心事物,其他非生命物质就是④生物界的环境。 2.环境的分类 (1)根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将环境分为⑤天然环境和⑥人工环境两类。 (2)天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⑦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3)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长期⑧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思维活动 1.天然环境是否完全不受人类影响? 答案在当今的地球环境中,保持天然特点的纯天然环境几乎是不存在了。 所谓的天然环境只是受人类的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物种的演化,基本上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环境都可以称之为天然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 1.人类和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互相⑨影响和互相⑩制约的。 2.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3.最初,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与环境是互相?协调的。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直至造成今天大规模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 思维活动 2.阅读教材P3案例1,说明周口店的自然环境什么时候开始遭到破坏的,现在状况如何。你认为周口店应如何处理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版七下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1课时 【导学练习】 1.略 2.两部分:(1)至(8)自然段;(9)至篇末。突出的内容有:(1)百草园的景物;(2)美女蛇的故事;(3)冬天捕鸟;(4)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和入学的礼节;(5)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3.两部分内容是通过第九段巧妙地过渡的,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暗示对去三味书屋读书的不情愿。 4.似乎:不确定,好像;确凿:确实,实在,表示肯定。因发生事件与现在相距很远,记忆模糊,不敢确定,所以这里用“似乎”;虽时间相距很远,整体印象模糊,但百草园留在记忆深处,给自己带来欢乐的局部的、个别的景物扎根脑海中,因而用“确凿”来突出中心,并引出下文。这两个词并列放在一起表达,并不矛盾,反而更准确。 【巩固练习】 5. qi sui 臃捷 6.①确凿②人声鼎沸③人际罕至 7.相宜:放松,不计较。这里指先生读书入神自我陶醉,容忍孩子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8.(1)①百草园无限的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对比,衬托出前者生气勃勃, 后者死气沉沉。②三味书屋里面师生不同的活动对比,批判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③三味书屋读书与屋后小园寻趣对比,反衬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2)对比,作用主要是突出了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表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第2课时 【导学练习】 略(见学案) 【巩固练习】 3.“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仿写:略 4.(1)百草园漓江水(2)无限趣味清奇峭拔(3)单是……趣味。这种奇景……精髓(4)概括……具体游记(5)为了怀念百草园生活;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第1课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第一节学案及习题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学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实验探究】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过程见教材) 拓展知识:碳酸氢铵是农村常用的氮肥,俗称,化学式,色体, 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若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现象是:色固体逐 渐,产生有气味的气体,试管口有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 化学方程式 如何保存碳酸氢铵 如何使用碳酸氢铵 补充:二氧化碳(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常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一)人类在衣、食、住、行方面离不开化学; ! (二)氮气的性质及用途 1性质:常温下,氮气(化学式)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用途 (1)氮气可以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因为; (2)氮气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防止; (3)液氮用于; (4)氮气可用于制氮肥。 > 3铁的锈蚀实验 光亮的铁丝放在盛有食盐水的锥形瓶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下列现 象:⑴铁丝表面,(这是由于铁跟、同时接触 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的缘故)。⑵右侧导管中,(这是由于铁生锈时消耗了锥形瓶中的氧气,使得瓶内气压(增大、减小),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导管中。) 实验说明了: 化学方程式

思考:生活中如何保存铁制品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 / 近代: 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技术成就与化学无关的是() \ A.瓷器的烧制B指南针的发明C火药的发明D青铜器的制造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 O2 C. CO2 D.空气 3.下列物质属于气体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水 B. CO2 C. NH3 D. NH4HCO3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 合成新医药 C. 设计电脑程序 D. 防止环境污染 5.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 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制氮肥 B. 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填充探空气球 D. 灯泡填充气7.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B.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年,媒体不断宣传预防肝炎病传染的方法,从防疫和环保考虑,你认为下列一次性餐具最有发展前景的是() A.瓷器餐具B.淀粉餐具C.塑料餐具D.银质餐具 … 9.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XX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二、主观题 年,科学家在内蒙古齐纳河岸旁的一座汉代古烽火台废墟下发现了一张写有文字的纸。这张纸可以上溯至公元110年,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造纸是我国发明较早的化学工艺之一,请写出其他四项化学工艺、、、。11.常温下,氮气是一种色味的气体,早期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因为它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doc

种植业生产技术操作规范

福建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

目录 一、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程 1 二、茶树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9 三、优质稻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3 四、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范15 五、葡萄栽培技术规范18 六、杨梅栽培技术规范27 七、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33 八、胡萝卜栽培技术规程36 九、生姜种植操作规程40 十、大白菜种植技术规程44 十一、西兰花种植操作规程49 十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52十三、银耳生产技术规范61 十四、秀珍菇设施栽培技术规范67 十五、竹荪栽培技术规范76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一、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福建省生态茶园的术语、定义、茶园选择与规划、茶园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生态茶园的建设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文件的应用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 5197-2002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 5244 无公害食品茶叶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 5196 有机茶 NY/T 5020 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生态茶园(Ecological Tea Plantation)根据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原则,按照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能够维持茶园生 感谢你的观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