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复习笔记

高中生物复习笔记

高中生物复习笔记
高中生物复习笔记

辐射法二轮专题笔记

翠园中学 柏玲

专题一,元素

糖类:CHO

蛋白质:CHON (S Fe )

核酸:CHONP

脂质:CHO (NP )脂肪:CHO 磷脂:CHONP 固醇:CHO ATP :CHONP

细胞鲜重:O 占细胞的百分比最大细胞干重:C 占细胞的百分比最大

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C 链构成有机物的的基本骨架,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书P33)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够找到,但含量又不相同,可见在元素种类上生物界与非物质界具有统一性,在含量上具有差异性

用到“同位素示踪法”的实验总结

1,分泌蛋白质的分成与运输,标记元素“3H”

2,鲁宾与卡门探索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的来源,标记元素是“18O” (书P102) 3,卡尔循环,标记元素“14C”(书P102)

4,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胞,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标记元素“32P”和“35S”(书P 45) 5.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标记元素“”14N“’15N’ (书P 53) 生物学中常见化学元素及作用:

1、 Ca :人体缺之会患骨软化病,血液中Ca 2+

含量低会引起抽搐,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 2、 Fe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乏会患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中的Fe 是二价铁 3、 Mg :叶绿体的组成元素。很多酶的激活剂。植物缺镁时老叶易出现叶脉失绿。 4、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植物会出现花而不实。 5、 I :甲状腺激素的成分,缺乏幼儿会患呆小症,成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6、 K :血钾含量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

7、 N :N 是构成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N 是一种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化学元素,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过多的N 与P 配合会造成富营养化,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水华”,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富营养化称为“赤潮”。动物体内缺N ,实际就是缺少氨基酸,就会影响到动物体的生长发育。常用测量N 的含量来估量摄入蛋白质的量,(如:三氯氰氨)

8、 P :P 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 的必需元素。植物体内缺P ,会影响到DNA 的复制和RNA 的转录,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发育。P 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因为ATP 和ADP 中都含有磷酸。P 也是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的一种元素。植物缺P 时老叶易出现茎叶暗绿或呈紫红色,生育期延迟。 9、 Zn :是某些酶的组成成分,也是酶的活化中心。

C 、H 、 O 、N 、 P 、S 、 K 、Ca 、 Mg

专题二:水

1、水结合水: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参与化学反应,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水分含量与新陈代谢,生物抗性的关系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大,生物代谢越旺盛,其抗性越小;比值越小,生物代谢越缓慢,抗性越大

细胞衰老特征: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二、水的来源与去路

来源:饮水,食物中的水,代谢产生水

去路:由肾以尿液形式排出,由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由肺以水蒸汽形式排出,由大肠以非代谢水的形式排出。

三、水的调节:水盐调节过程

四、水的吸收方式

渗透作用(自由扩散),水通道(选学)

动植物细胞吸水,失水条件:存在半透膜,浓度差

动物细胞:半透膜----细胞膜

浓度差:外界溶液与细胞内液形成浓度差

吸水:胀破失水:皱缩

植物细胞:半透膜----原生质层

浓度差:外界溶液与细胞液形成浓度差

吸水:坚挺失水:质壁分离

不成熟的植物细胞:吸胀吸水

五、产生水及消耗水的生理过程及场所

六、内环境与水的关系

体液: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七、有水参与的实验

1,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制作临时装片时,植物细胞保持有水状态,保持生命活性。 2、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过程:制做装片(滴加0.9%Nacl 溶液)--盐酸水解--- 蒸馏水缓水冲洗----- 染色----观察 3、光合作用中,鲁宾和卡门研究O2的来源,标记水中的O18

4、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过程:制备鸡血细胞液加蒸馏水后充分搅拌(目的:使细胞过度吸水破裂,释放DNA ) 加入Nacl 溶液后又加入蒸馏水搅拌(目的:降低Nacl 溶液的浓度使DNA 析出)。 5、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过程:清水胀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观察 6.释放血红蛋白方法

过程:清水胀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甲苯 八、其水有关的其他生物学现象

1,午休现象:正午温度高,蒸腾作用旺盛,水蒸发较多,(植物保卫细胞自身调节K 离子外流,渗透压降低,细胞失水,)导致气孔部分关闭,影响CO2的吸收,最终导致光合作用速度下降。

专题三:糖

1)纤维素属于:多糖,

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合成场所:高尔基体

功能: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壁形成于植物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壁是植物与动物细胞结构的重要区别。

2)纤维素是自然界中糖类的最主要形式,棉花是天然的含纤维素最多的植物,纤维素含有能量,但人和动物很难消化他,草食动物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帮忙才能分解纤维素,但我们应多食物含纤维素的食物,因为可以促进消化道蠕动,清理肠道。

链接:

3)纤维素酶属于复合型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用于植物体细胞杂交去壁,得到原生质体。

4)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

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染色,形成红色复合物,选择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则为纤维素分解菌

5)果胶酶

果胶酶也是复合酶

工业上用其提高了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用固定化酶的方式可以实现反复利用。

1)淀粉:属于多糖,

组成单位:葡萄糖,

合成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1864年,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

功能:淀粉是植物的重要储能物质。

2)淀粉分解菌的筛选: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碘液染色,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落则为淀粉分解菌。

3)淀粉与唾液淀粉酶常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4)链接:糖原:

动物细胞含有的多糖是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合成细胞为肝脏细胞与骨骼肌细胞

是动物细胞重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可以分解提供血糖,肌糖原则在运动时提供能量。

专题四,脂质

脂质:组成元素CHO(NP)

合成场所:内质网

跨膜方式:自由扩散(原因:构成生物膜的主要分成是磷脂,相似相溶)

受体:属于胞内受体。本质:小分子,可口服。

性激素:

1)包括雄性激素与雌性激素,分泌场所:睾丸和卵巢,

2)功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3)属于分泌脂质,与之分泌运输有关的细胞结构:内质网—细胞膜(自由扩散)线粒体供能。

4)相关实例:①通过注射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可以促进分泌性激素,促进鱼多排卵或排精子,直接注射性激素,通过负反馈可造成性器官萎缩.

②阉割猪,减少性激素分泌,促进猪育肥。

③性激素处理受体与供体同期发情。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专题五:课本重要概念总结及易混概念

一、结构类

1.突触与突触小体:

突触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兴奋的结构,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跟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形成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而突触小体是神经元轴突末端膨大的杯状小体。

2.生物膜,生物膜系统

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系统

其中任何一个膜结构都可称为生物膜,故原核细胞有生物膜而无生物膜系统

3.细胞内液、细胞液和细胞质:

细胞内液是动物细胞内的液体,和细胞外液相对应。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主要包括细

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4.内环境和外界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外界环境是指有机体对应的外界环境。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从外界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5.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细胞质:

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叶绿体基质是细胞器叶绿体的液态基质部分,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发生的部位。线粒体基质是细胞器线粒体的液态基质部分,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之一。

6.磷脂双分子层和双层膜:

生物膜结构模型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或镶在膜的表层或嵌插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而双层膜是两层独立的生物膜结构,如叶绿体膜和线粒体膜,双层膜具有四层磷脂分子。

7.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物理性质的膜,一般无生物活性,只允许小分子物质和离子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选择透过性膜具有生物活性,允许一部分小分子物质通过,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都不能通过。所以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8.原生质层、原生质体与原生质:

原生质层是指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与细胞液。原生质是指细胞内全部生命物质,包括细胞的膜、质、核,植物细胞除细胞壁外,均属于原生质。原生质体是指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9.染色质、染色体与染色单体:

染色质是细胞在分裂间期核内的细丝状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期由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后形成的柱状或杆状结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分裂间期复制完毕的一个染色体是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一个共同的着丝点连接起来的。

10.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对应。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一部分,主要对由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并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效应器的活动。神经中枢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部分(是突触和神经元细胞体汇集的地方,如脊髓横切面的蝶形结构区域和大脑皮层)。

1l.运动神经末梢与效应器:

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末梢及所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运动神经末梢属于效应器的组成部分。

1.生长素、生长激素与秋水仙素:

生长素是在植物生长旺盛处产生的,名为吲哚乙酸,具有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植物生长作用的功能。生长激素是由动物垂体产生的蛋白质,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秋水仙素是一种化学药剂,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者幼苗能使染色体组加倍形成多倍体,在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常采用。

二、物质类

1.肾上腺素与肾上腺激素:

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产生的激素,主要是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而肾上腺激素除了由肾上腺髓质产生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外,还有由肾上腺皮质产生的醛固酮等激素。

2.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

血红蛋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起着运输氧气的作用,属于细胞内的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外的成分。

3.丙酮与丙酮酸:

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不同,丙酮的化学式是C4H6O,丙酮酸的化学式是C4H4O3,丙酮往往在实验中作为有机溶剂来提取内容物(如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丙酮酸是细胞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形成的产物,也是三大营养物质转化的枢纽物质之一。

4.氨基酸与核苷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自然界中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形成的氨基酸约20种,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共有8种,包括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

5.抗原与过敏原:

抗原是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并且能与机体产生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物质,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过敏原只会使有过敏反应(免疫功能异常,把正常不识别为抗原的过敏原识别为抗原) 的人发生免疫反应,并且要再次接触过敏原才会引起过敏反应。抗原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过敏原第一次接触有过敏反应的人时引起机体产生的抗体吸附在部分细胞(如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某些血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四、生理类

1.渗透作用与扩散:

渗透作用是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扩散是一种物质由单位体积内微粒数多的区域向单位体积内微粒数少的区域进行的物理运动。渗透作用一定是扩散,但扩散不一定是渗透作用,渗透作用相对于扩散有两个要点:①跨膜(扩散可以不跨膜);②作用物质是溶剂分子(扩散还可以是溶质微粒)。

2.无土栽培与植物组织培养:

无土栽培是一种溶液培养法,代替土壤介质培养,能及时补充植株所需的矿质营养,培养液配制含有植株生长所需的所有矿质元素。植物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进而培养成植株的过程,该过程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培养基中除了必需矿质元素外,还应该有一些有机物(如蔗糖、甘氨酸等)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而无土栽培只是将种子或者幼苗培养成植株,无需另外提供有机物。3.动物的体液调节与激素调节:

动物的体液调节是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如CO2、激素等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动物的激素调节是动物的内分泌器官,如甲状腺等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调节生命活动的过程,它是最重要的体液调节。

4.尿糖、糖尿与糖尿病:

尿糖是指尿液中的葡萄糖。糖尿则是指含有葡萄糖的尿液。一次大量食糖、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或胰岛B细胞受损等都可引起糖尿,而糖尿病则是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使得血糖浓度长期偏高而出现糖尿。出现糖尿并不一定就患有糖尿病。

5.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

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仅仅指氧化NH3形成亚硝酸、硝酸,释放能量的过程,而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主要是指利用硝化作用释放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有机物的同化作用过程。

6.植物的同化作用与光合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是最重要的同化作用,但是植物的同化作用不仅仅只是光合作用,还包括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的同化等。

7.寄生与腐生:

寄生是指生活在寄主的体表或者体内,通过活的有机生物体获得物质和能量。腐生是靠分解有机质(如动植物遗体)获得物质和能量。

8.消化与氧化分解:

消化是在消化道内完成的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如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过程);氧化分解是在细胞内将有机物脱氢氧化或者加氧分解产生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就是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五、其他书本基本概念

1.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

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2.物种与种群:

种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物种: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是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的总和,是能够完成自由的基因交流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3.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是指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障碍,如江河、山川的阻挡而造成生物间无法相遇而交配的情况。生殖隔离是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情况。

4.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相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主要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由个体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对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由个体水平发展到了种群水平。

5.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的物种。而生物进化是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生物进化不一定就直接形成新的物种。

6.先天性疾病与遗传病:

先天性疾病是指生下来就有的疾病,包括遗传病和先天性畸形等。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

7.间作与轮作:

间作是一种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以增大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如在玉米地里种植绿豆。轮作是一种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以增大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如在一年中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8.遗传性、应激性与适应性:

应激性是指生物体都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并发生一定的反应,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表述的是过程。应激性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生存的环境。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表述的是结果。如变色龙进入草丛中体色能变得与青草一致,是应激性且属于适应性;而蝗虫的体色与青草一致则只是适应性而不是应激性。决定生物行为特征的则是遗传性。

9.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细胞通过分裂使数目增多,故细胞分裂是“量变”的过程,刚分裂出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相似。细胞分化是在分裂的基础上同源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0.花药离体培养与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而单倍体育种除了要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以外,还要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组数加倍得到纯合体。

11.基因重组与基因的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包括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连锁和互换引起的基因重组,还包括细菌转化和基因工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基因的自由组合则只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情况。

12.单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指由体细胞无性繁殖产生细胞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指由单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高度纯一的抗体。

13.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

14.活化能:分子从常用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量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5.细胞呼吸:是脂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6.有氧呼吸:细胞在氧气参与下,通过多种酶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17.无氧呼吸:细胞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乳酸,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18.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19.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0.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1.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

22.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称为癌细胞。

23.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

24.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5.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与a;B与b等。

26.相同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的,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A与A;a与a等。

27.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性状的基因。

28.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29.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0.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1.隐性性状:在杂种F1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32.完全显性:基因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使显性遗传性状完全显现出来。即DD和Dd为相同性状(如DD和Dd 均为红花)

33.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即DD和Dd为不同的性状(如DD为红花而Dd为粉花dd 为白花)

34.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

伴性遗传:控制性状的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35.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联会。

36.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联会时期两两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3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8.密码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为。

39.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

40.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41.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4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

43.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4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45.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46.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47.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48.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中活跃状态的过程。

49.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称为激素调节。

50.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5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52.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5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54.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55.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56.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57.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58.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

59.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60.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似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61.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62.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专题六:完成下列功能?

1线粒体的功能?叶绿体功能?内质网功能?高尔基体功能?核糖体功能_?中心体功能?液泡功能?

2溶酶体功能?细胞膜功能_?细胞核功能?生物膜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

3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大约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能量转换站”,“动力车间”

4叶绿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

5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的加工,脂质的合成车间(糖蛋白的“加糖”场所)“有机物合成车间”

6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7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包装场所(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发送站”

8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数分裂有关,参与形成纺锤体

9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内的液体称细胞液)

10溶酶体:消化车间,含有的水解酶能分解各种抗原,参与细胞调亡的过程。

11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2细胞膜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细胞质基质: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重要场所

14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功能?

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5细胞凋亡功能?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6)蛋白质的功能:生物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结构蛋白,催化剂,调节功能,免疫功能,运输功能)

17)糖类的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18)核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9)脂肪的功能: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对于保温,缓冲,减压有作用

20)磷脂的功能: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1)胆固醇的功能::(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2)性激素功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2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4) 水的功能:自由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化学反应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5)无机盐功能:离子态: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化合状:细胞中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结构物质之一)

26) 限制酶的功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割特定片段的磷酸二酯键

27)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28)内环境功能: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9)生长素功能:两重性,一般来说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0)抗体功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阻止抗原扩散

31)淋巴因子功能:促进B细胞及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32)下丘脑功能:1 神经中枢2 体温调节中枢3 水盐调节渗透压感受器效应器调节中枢4 内分泌活动调节枢纽5 与生物节律性控制有关

33)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对外部世界感知,控制机体条件反射活动,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34)脑干: 许多维持生命必要中枢,呼吸中枢,循环中枢 35)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6)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37)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产热)促进生长发育(脑)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8)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39)肾上腺素:促进新陈代谢;升血糖促心跳加快

40)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41)免疫力系统功能:防卫,监控,清除。 42)其他植物激素的功能如下: ①促进细胞伸长;盛的部幼芽、幼赤霉主要分激素①促进细胞裂;

②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

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茎尖、根尖、萌发的种子细胞分裂素②促进种子萌发;

③促进果实发育。

促进麦芽糖化(酿造啤酒),抑制成熟和衰老

生长旺位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素主要功能布部位

合成部位

名称广泛存在于植物体①抑制细胞分裂将要脱落或根冠和脱落主要分合成激素①促进果实成熟;

②促进器官脱落

植物体内,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

的各个部位

乙烯

和种子萌发;②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脱落。进入休眠的组织中较多萎蔫的叶片酸

主要功能

布部位部位名称

专题七:完成下列关系?

1、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够证明

1)_细胞之间的协调配合,紧密合作2)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具有紧密联系3)生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3、基因与DNA 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NDA 片段

4、DNA 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体是DNA 的主要载体

5、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_

6、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脱氧核苷酸是组成基因的基本单位,

7、脱氧核苷酸与遗传信息的关系:DNA 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8、核酸与遗传信息的关系: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_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分支,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也可以影响神经调节_。

10、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_: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的动力_ 1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成。

专题八:意义

1、减数分裂与受精的意义?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有丝分裂的意义?

保持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__

3、DNA复制的意义?

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4、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基因突变的意义?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范生态系统,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2)帮助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细胞学说的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细胞增殖的意义: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9,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10、植物体细胞杂交意义

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11、胚胎移植意义

可以充公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扩大畜群(a

b c d e。)专题九:完成下列优点及特点?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3、体液调节特点:通过体液运输,速度较慢。作用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4、神经调节特点:以反射弧为传导途径,速度较快,作用范围准确,但较局限,持续时间短暂

5、过敏反应特点_:发生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6、酶的功能特征:高效性,专一性,反应条件较温和

7、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8、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9、二次免疫特点:反应剧烈,产生的抗体较多

10、细胞膜的特点: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1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1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遗传

13、基因工程的优点: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打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14、微繁,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1.)繁殖率高,可大批量生产,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保真”(因为是无性繁殖);

2)不受季节限制,不会造成性状改变,方便运输和储藏。

3)极大的缩短了育种年限,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

形成层细胞细胞分裂旺盛,病毒少生长素分布多,用于脱毒苗培养的好材料

原核细胞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核仁,染色质,只有核糖

体,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包括细菌和蓝藻

真核细胞有成型的细胞核,较多细胞器,植物细胞细胞壁成

分是纤维素

包括动物,植物,真菌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无细胞器,无遗传物质,含有大量血红

蛋白,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是制取细胞膜和血红蛋白

的好材料,但不能制取DNA。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它的寿命很短(无细胞核,结构不完整)

浆细胞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内质网超发达,核糖体,高

尔基体等活动旺盛功能: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具

有识别功能

由B细胞和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

不具有分裂能力、仅有及少的细胞质在尾总部

结构(头,颈,尾)头有顶体,主要是细胞核,

寿命很短(几乎无细胞质,结构不完整)分泌旺盛细突起,相对表面积大,高尔基体丰富

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神经细胞具突起,不具有分裂能力,传导兴奋,分泌激素等

功能。

专题十:原理及应用:

应用或实例

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磷脂小球包裹药与细胞膜融合,将药送入细胞P49

白细胞吞噬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P72

杂交瘤细胞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染色排除法”P43,人工肾透析P50轮作P64

囊性纤维病P73

溶酶体消化功能矿工中常见职业病“硅肺”P46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促进无机盐吸收花盆松土,无土栽培时通氧气

产生生长素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增殖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苯丙酮尿症,尿黑酸症,P96

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精明的捕食者收割理论

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

等渗溶液保持渗透压平衡生理盐水输液

促性激素促进产生性激素进而促进产生生殖细胞促多产生精子及卵子,超数排卵

性激素促产生生殖细胞促同期发情,睾酮做运动员兴奋剂,孕激素做避孕药

肾上腺素促进细胞代谢旺盛瘦肉精

生长素促进生根果树插枝,组织培养根的分化,”小便浸之”

生长素(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无子番茄培育无子果实P58

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高浓度做除草剂

低浓度生长素防止落花落果果树保果,棉花保棉铃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恶苗病,促进芦苇纤维伸长

赤霉素促进麦芽糖化促进酿造啤酒

赤霉素促进种子萌芽土豆提前播种与脱落酸拮抗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利催熟凤梨

脱落酸抑制种子萌芽青鲜素延长洋葱,土豆贮藏期抑制发芽,脱落酸高温下分解后

种子容易发芽P56

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计划生育国策

提高或降低环境容纳量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及对害动物控制措施P67

群落演替理论恢复生态学P113

能量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生态农业

信息传递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增加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

率)吸引蜜蜂传粉P107

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用性外激素杀死雄虫,降低子代出

生率)

生物防治

生态系统具自我调节能力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污水

态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无废弃物农业北京窦店村),

(三北防护林(反例),珊瑚礁小群落(正例)),物种多样性原理(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

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强)

1)植物抗逆能力提高(抗虫棉,抗除草剂玉米,抗冻番茄),改良品质(含有赖氨酸玉米);

2)动物:提高生长速度:(转人生长激素的鲤鱼)改善畜产品品质(乳糖较低的牛奶),生产药物(乳腺反应器)器官移植的供体(猪的心脏)

3)医学上基因治疗,基因诊断

6、植物组织培养应用

微型育种,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诱导突变体

7、动物细胞培养应用

(1)通过培养动物细胞大规模生产药用蛋白,

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2)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的培养

(3)培养动物细胞用于病毒检测,

(4)培养正常或病变细胞,用于生理、药理、病理研究

8、核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应用

1.畜牧业: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

2.保护濒危动物,增加动物存活数量

3.医药卫生:转基因克隆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医用蛋白

4.治疗人类疾病,诱导分化为组织,器官作为供体

9、单克隆抗体应用

原理: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1)作为体外诊断试剂⑵制成生物导弹,用于治疗疾病(如癌症)3)治疗,预防疾病

10、胚胎干细胞应用

原理:ES细胞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a.ES细胞可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症。利用ES细胞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以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

b.培育成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

c.对ES细胞的培养和诱导,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d.ES细胞可用于对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的研究。

专题十一:流程图总结如下

体温调节的过程

冷觉温觉

腺分泌增加

肤血管收缩上腺素分泌垂体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减少散热

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1、转基因抗虫棉的培养过程

2、产生抗胰蛋白酶的乳腺反应器培育过程

3、脱毒苗的培育过程

4、单倍体育种过程

脱分化再分化

花药

愈伤组织

根,芽

单倍体植株花药离体培养

稳定遗传的植株

染色体加倍

5、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

杂融合的再脱愈再杂种植物组织培养

种植株

原生质体AB

生出

细胞壁

分化

伤组织

分化

植物细胞A

原生质体B

原生质体A 细胞AB

去壁

去壁

植物细胞B

6、小鼠皮肤细胞培育过程

7、克隆猪培育过程

供体细胞卵母细胞

无核重组

重组胚胚胎代孕母新个分激活(供核)细胞培养

体细胞

(减Ⅱ中期:供质)

去核

卵母细胞

细胞

移植

卵裂

药用蛋白基因输卵管

早期胚胎

+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受精卵

(子宫)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桑椹胚或囊胚)

细胞培养

茎尖

愈伤组织

根、芽植物体

分生区)

脱分化

再分化

8、试管婴儿培育过程

细胞培

细胞培养技术

养技术

9、胚胎移植获得的优良奶牛过程

同一物种

10,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免疫过的

骨髓瘤

杂交瘤

细胞融合

专一抗体检

获得足够,

B细胞

细胞

细胞

选择性培养

(筛选)

克隆化培养

能产生专一小鼠腹腔培养

细胞培养液培养

专题十二:选修一

1、根据培养基的目的用途可分为:鉴定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例如:鉴定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要加入伊红美蓝,

2、根据物理性质可分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是加入葡萄糖和血清的液体培养基,植物组织培

养是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

3、配制培养基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

4、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方法: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指示剂若变红色,说明该菌种分解尿素。

5、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如果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则说明含有纤维素分解菌。

6、鉴定分解淀粉的细菌方法: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加入碘液染色,如果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则说明含有淀粉分解菌

7、工业上为使果汁出汁率,澄清度高用果胶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由_C1 CX 葡萄糖苷酶__三种酶组成。

8、加酶洗衣粉的指含有_酶制剂的洗衣粉,效果最明显的是_碱性蛋白质酶与_碱性脂肪酶。固定化酶的方法包括: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物质吸附法

9、酶活化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的活性可用反应速率来表示,酶反应速度用__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表示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会影响酶的活性。

10、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_,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有_显微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

11、测定亚硝酸盐的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十三: 小知识点总结

一、★生物学的的辨证关系:

1,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抗体),能产生激素(抗体)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2,种群进化就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频率变化了一定是进化了,种群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但产生新特种了就一定是进化了。

3,基因突变则DNA的分子结构一定发生了变化,而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不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可能是DNA分子上的非基因发生了变化)

4,发生了基因突变不一定性状就发生变化(密码子的简并性),性状发生了变化也不一定是基因突变(可能是环境发生变化引起的)

5,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但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不一定相同,环境影响基因的表达)

二、★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

1、具有双层膜结构

2、进行能量转换

3、含遗传物质——DNA

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

5、决定细胞质遗传

6、内含核糖体

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

8、能自我分裂增殖

三、★书上原话,不够标准,但认为是正确的语句,希望大家能记住

1,《必修一》: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以说是染色体复制(不标准之处:间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学霸整理复习资料笔记: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源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5.大量元素:C、H、O、N、P、S、Ka、Ca、Mg等。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C 6.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有:解放水(约95.5%)和结合水(约4.5%),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7.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8.糖类由C、H、O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9.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10.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 11.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O、N,绝大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C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 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例外 12.核酸:由C、H、O、N、P组成,包括DNA和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A-T,C-G,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RNA: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A-U,C-G,RNA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1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5.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清华大学普通生物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第一节绪论 生命科学:研究生物体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 研究对象: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与器官、个体、生态系统(生物圈) 前沿领域:神经科学、合成生物学、冷冻电镜显微学、免疫治疗、基因组治疗 课程分支:细胞生物学工程、分子生物学工程、高等植物学、高等动物学 要诀: 1.多样性与统一性 2.结构与功能 3.生物演化与适应性 第一章第二节细胞结构基础(上) 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类、蛋白质、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结构/功能上分割细胞与外界环境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覆盖其中 1.生物膜的流动性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冷冻蚀刻技术 ●脂筏模型 磷脂层为骨架,存在胆固醇和鞘脂富集区作为筏,载有执行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一、生物膜的结构总结: 1.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 2.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生物膜的流动性 4.生物膜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生物膜的组成 1.膜脂:甘油磷脂(亲水头部:胆碱、甘油;亲油尾部:烃链)、鞘脂、固醇 (1)基本成分:甘油磷脂,占整个膜脂50%以上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酯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 ·内质网合成 2.膜蛋白:整合膜蛋白、外周膜蛋白、锚定膜蛋白 ·功能: (1)作为膜转运蛋白选择性介导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 (2)酶 (3)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激素结合之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4)糖蛋白的糖链可作为细胞之间的识别标志 (5)形成细胞间的连接 (6)作为细胞骨架的附着点形成锚定连接 3.糖链 ·只分布在膜外侧,多为寡糖链

高一生物必修1笔记整理

生物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血液属于层次,皮肤属于层次。 5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的。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 2高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细胞数目。 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3 物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4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和,可进行作用,属自养型生物。 细菌:菌,菌,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统一性: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差异性: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口诀:新木桶碰铁门) 主要元素: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 最基本元素:(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水(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分子生物学笔

(gene) RNA DNA --(exon) --(intron) 5'-3'-(UTR) () (split-gene) (genome) () DNA 3X1 09(30bp)10 DNA C(C-value Paradox)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genomics,structural genomics functional genomics proteome proteomics DNA (2--3) DNA• ()(>lO5) DNA(Satellite DNA) () 1 DNA () 2 (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LINES (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 SINES<500bp>105Alu LINEs>1000bp(7Kb),104-105LINEl ()(Unique Sequence)

(gene family) (ancestral gene)(duplication) (gene cluster)(tandemly repeated genes)rRNA tRNA (Pseudogene) a1a1 (processed pseudogene) 1tRNA 1300tRNA tRNA 2rRNA >l00copy rRNA(28S18S 5.8s-rRNA) 3 30-40copy7q32-q36 (H1H2A H2B H3H4) intron Poly(A)- RNA 4 16p13(24Kb)5'------1--2--1--3' 11p15(60Kb)5'----Gr--Ar--------3' (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1A1u 50-1003-6Kb Alu A1u300bp 2X130bp +31bp() 7-21bp(direct repeats)? Alu90%Alu Alu 2• • Variable number tamdem repeat VNTR DNA(minisatellite DNA) (6-40bp)(6-100) VNTR----DNA fingerprint. DNA H-Ras 3short tandem repeat,STR DNA microstallite DNA 2-6(10-60), l0kb

浙江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1.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 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 (1)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2.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答:(1)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分期以及各时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如下:①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年)——朦胧阶段 a.代表人物:各国劳动人民。 b.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活动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②初创期(1676~1861年)——形态描述阶段 a.代表人物:列文虎克。 b.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③奠基期(1861~1897年)——生理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b.特点: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④发展期(1897~1953年)——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E.Büchner。 b.特点: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⑤成熟期(1953年~至今)——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a.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 b.特点: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2)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与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2最详细笔记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反交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杂交实验(二)

体现在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精母 细胞 子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word精品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来源:才聪学习网/考研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吴相钰《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4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 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 ?典型题详解,巩固重点难点。该部分选取并解答各章节相关知识的常见典型题,可以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点。 3 .挑选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本书挑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总结出题思路,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本书提供电子书及打印版,方便对照复习。 目录

第1章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1复习笔记 1.2典型题详解 1.3考研真题详解 第1篇细胞 第2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2.1复习笔记 22典型题详解 2.3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细胞结构与细胞通讯 3.1复习笔记 3.2典型题详解 3.3考研真题详解 第4早细胞代谢 4.1复习笔记 4.2典型题详解 4.3考研真题详解 氏代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f— 第5早 5.1复习笔记 5.2典型题详解 5.3考研真题详解

第2篇动物的形态与功能 第6章脊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营养与消化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血液与循环 8.1复习笔记 8.2典型题详解 8.3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气体交换与呼吸 9.1复习笔记 9.2典型题详解 第10章内环境的控制 10.1复习笔记 10.2典型题详解 10.3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归纳笔记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5943530.html, 2006-11-13 23:44:37 来源:绿色生命网 第一章绪论 一、生物化学的的概念: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利用化学的原理与方法去探讨生命的一门科学,它是介于化学、生物学及物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二、生物化学的发展: 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的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时期。就在这一时期,人们基本上弄清了生物体内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 3.分子生物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生物体的物质组成: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2.物质代谢: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三大步骤:消化、吸收→中间代谢→排泄。其中,中间代谢过程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最为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互变,代谢调控,能量代谢几方面的内容。 3.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而这些途径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非常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调控细胞的代谢、生理活动及生长分化。 4.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理解,揭示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5.遗传与繁殖:对生物体遗传与繁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也是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

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氨基酸: 1.结构特点:氨基酸(amino acid)是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构成天然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约有20种,除脯氨酸为α-亚氨基酸、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外,其余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① 非极性中性氨基酸(8种); ② 极性中性氨基酸(7种);③ 酸性氨基酸(Glu和Asp);④ 碱性氨基酸(Lys、Arg和His)。 二、肽键与肽链: 肽键(peptide bond)是指由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经脱水而形成的共价键(-CO-NH-)。氨基酸分子在参与形成肽键之后,由于脱水而结构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每条多肽链都有两端:即自由氨基端(N端)与自由羧基端(C端),肽链的方向是N端→C端。 三、肽键平面(肽单位):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组成肽键的四个原子及其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为刚性平面结构,称为肽键平面。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等层次。一级结构为线状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空间结构。 1.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其维系键是肽键。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2.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主链骨架盘绕折叠而形成的构象,借氢键维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α-螺旋:其结构特征为:①主链骨架围绕中心轴盘绕形成右手螺旋;②螺旋每上升一圈是3.6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0.54nm;③ 相邻螺旋圈之间形成许多氢键;④ 侧链基团位于螺旋的外侧。 影响α-螺旋形成的因素主要是:① 存在侧链基团较大的氨基酸残基;② 连续存在带相同电荷的氨基酸残基;③ 存在脯氨酸残基。 ⑵β-折叠:其结构特征为:① 若干条肽链或肽段平行或反平行排列成片;② 所有肽键的C=O和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笔记大全 第1章 走近细胞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判一判 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提示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无细胞 结构不能独立生存,故不属于生命系统; 但能进行新陈代谢,能繁殖产生后代,故是生物。 提醒 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细胞生 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 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 细胞膜、细胞质和与遗传有关的DNA 分子 细胞器是核糖体。 ①.正确识别带有菌字的生物:凡是“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物。 ②.带藻字的生物中,蓝藻(如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属于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 1.生命活 动离不 开细胞 (1)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 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 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4)连接亲子代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2.生命系 统的结 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组成 、结构和 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念蓝发颤)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 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 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 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 ④调控 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 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 ,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 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 genome project, HGP ) 基因组学( 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和功能基因组学( functional genomics )。 蛋白质组( proteome )和蛋白质组学( proteomics )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 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 —>% ), 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 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 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 经重复(duplication) 和突变产生。 基因家族的特点: ①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以串联排列在一起,形成基因簇(gene cluster)或串联重复基因(tandemly repeated genes),如 rRNA、tRNA和组蛋白的基因;②有些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可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如珠蛋白基因;③有些成员不产生 有功能的基因产物,这种基因称为假基因(Pseudogene) . ¥ a1表示与a1相似的假基因. 四、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 ,Superfamily) 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结构上有程度不等的同源性,但功能不同. 第四节细菌和病毒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的特点。 1 .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在—起,受它们上游的共同调控区控制,形成操纵子结构,2.结构基因中没有内含子,也无重叠现象。 3 .细菌DNA大部分为编码序列。 二、病毒基因组的特点 1 .每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或者DNA,或者RNA ; 2 .病毒核酸大小差别很大,3X10 3 一3X106bp ; 3.除逆病毒外,所有病毒基因都是单拷贝的。 4 .大部份病毒核酸是由一条双链或单链分子(RNA或DNA),仅少数RNA病毒由几个核酸片段组成. 5. 真核病毒基因有内含子,而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基因中无内含子. 6. 有重叠基因. 第五节染色质和染色体 (二)组蛋白(histone): 一类小的带有丰富正电荷<富含Lys,Arg)的核蛋白,与DNA有高亲和力. (二).端粒(telomere) :真核生物线状染色体分子末端的DNA 区域端粒DNA的特点: 1、由富含G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组成(长达数kb). 人的端粒DNA重复序列:TTAGGC。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第3版

3:生命系统的层次: a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环境的总和地球表面 b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非生命环境(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 系统) c 群落:生活在一定区域并相互作用的2 种或更多种群的集合武汉大学的生物 群落 d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武汉大学的乌鸦 e个体:一个生命体麻雀、野兔、人 f 系统:2 个或更多器官构成,执行特殊的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g器官:2种或更多类型组织构成,具有特殊功能胃,肺 h组织:由相同细胞组成的细胞群,具有特殊的功能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i细胞:生命的最小单位上皮细胞、红细胞 j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 k分子:由原子结合而成H2O、葡萄糖、DNA l原子:一种元素的最小粒子氢原子、氧原子 m亚原子粒子:组成原子的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生命的本质:能够新陈代谢、自动调节和自我增殖的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协调统一,形成了生命系统的有序运动。/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和进化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 (一).。复习细胞学知识: 1,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差别很大,但其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 细胞A:细胞核核质:含有染色体→DNA、RNA,核仁: B:细胞膜电子显微镜下:内、中、外3三层结构分子水平:按一 定规律排列的蛋白质磷脂分子以及糖类。/功能:物质运输,防止生命 所需物质渗出,调节水、无机盐类和营养物质进出,选择性渗透膜。信息传递, 激素、神经递质、药物需通过细胞膜外表面上的相应受体的作用。 C:细胞壁植物细胞所特有 D:细胞器 ?内质网:膜性管道系统,核糖体附着于粗面内质网上,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泡状结构,对细胞内一些分泌物的储存、加工和运输 ?线粒体:细胞内物质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能量代谢中心。能量的用途: 维持细胞自身的结构与功能,比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细胞内的各种生化 反应。 ?溶酶体:多种酶,物质的消化,废物的排泄 ?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质体:为绿色植物所特有。包括白色体,有色体和叶绿体 细胞分裂1.无丝分裂2.有丝分裂3.减数分裂 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加→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是由一个受精卵开始的,经过分化、生长而形成一 个有机体。 囊胚早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彼此相似,随着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的形态、大 小、结构和机能发生了变化,以至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群—-组织(二):高等动

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第八章第二节寄生现象与人体微生态系 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体表与外接相同的腔道粘膜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 免疫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体还有利,通称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 群可引起致病,成为机会致病菌。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如双歧杆菌能刺激肠粘膜下淋巴细胞增殖,诱导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产生)、延缓衰老抗肿瘤。 微生态失调与条件致病的主要原因:(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低下(3)菌群失调 第四节病原生物的控制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的方法。 无菌操作:医学上将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技术或措施成为无菌操作。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物理方法】 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实验室及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饮品加热至62℃,维持30min)。辐射:红外线与微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其中波长260nm杀菌力最强。用途:适 用于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特点:穿透力弱)、电离辐射(优点:能量大、穿透力强、不需 加热、方法简便、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 其他方法: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臭氧消毒法。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 病原生物的种类、生活状态与数量(芽胞对理化因素的耐受力远大于其繁殖体,炭疽杆菌繁 殖体在80℃只能耐受2-3分钟,但其芽胞在湿热120℃ 10分钟才能被杀灭) 消毒灭菌的方法、强度及作用:PS 70%-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第九章医学病毒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的外表面有一层包膜包裹 衣壳:(1)螺旋对称型(2)20面体立体对称型(3)复合对称型:衣壳具有抗原性 包膜意义:(1)具有保护病毒核衣壳的作用(2)包膜能吸附或融合易感细胞,有助于病毒 的感染(3)包膜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病毒的复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2.穿入3.脱壳4.生物合成5.装配6.成熟7.释放 病毒的人工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 第四节病毒的感染与抗病毒免疫 病毒传染源:1.病人:潜伏期2.病毒携带者3.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 媒介节肢动物)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持续性病毒感染:【概念】可在机体内长期携带病毒,可出现/不出现临床症状,可称为重 要的传染源【包括】1.潜伏性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水痘,免疫下降时引起带 状疱疹2.慢性病毒感染:慢性HBV/HCV 3.慢发病毒感染:HIV 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引发的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物种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 (三个内涵)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长 发育 2、生物的(共性)特征:应激性 (最基本) 3、生态系统: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4、生物圈:(1)范围: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之间。 (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2)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6、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 7、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不同种生物之间:捕食(最普遍)、共生、寄生。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 9、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 10、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破坏环境,如蝗虫啃吃庄稼 11、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1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时不能过快,防止镜头下降过快将玻片标本和物镜头损坏。 13、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和较小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和较大的光圈。 14、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15、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般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 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录; (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6、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的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7、生物根据细胞数量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18、动物细胞的结构(由外到内):细胞膜:分隔细胞与外界环境,具有进行物质交换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细胞质:细胞膜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里面还有线粒体等结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是细胞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并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9、植物细胞: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笔记(全套)

第一章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其生成和发育也是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 分化的基础上的; 5、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例如:以细胞代谢味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味基础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等等。如动物、植物。 6、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圈; 7、显微镜小专题 (1)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低倍镜观察:(四)高倍镜观察;(五)收镜。 (2)重要步骤:高倍镜观察 ①移动专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②移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③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④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⑤换上高倍物镜后禁止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 (3)基础知识和利用 ①放大倍数=目镜╳物镜 ②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③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小,物象变大,视野变暗 细胞放大倍数与细胞个数的关系 细胞单行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细胞均匀排列——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4)倒立的物象:上下、左右相反(将原物象旋转1800即可 (5)玻片的移动与物象的移动 由于是倒立的像,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结论:物象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6)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则不再目镜上。 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7)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8 9 (1)蓝藻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2)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10、细胞的统一性 (1)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大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拟核),组成。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Ⅱ笔记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Ⅱ 专题一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转导(一)名词解释 (1)信号分子(signal molecule):是指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2)受体(receptor):是指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特异结合、引起相应生物效应的蛋白质。 (3)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是指使蛋白质磷酸化的酶。 (二)简答分析 (1)细胞通讯的方式及每种作用方式的特点。 答: (2)膜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途径的基本规律。

答:配体→膜受体→第二信使→效应蛋白→效应。(3)试以肾上腺素、干扰素、胰岛素、心纳素为例,阐述其信息转导过程。 答:①肾上腺素:cAMP-PKA途径; 过程:首先肾上腺素与其受体结合,使G蛋白被激活;然后G蛋白与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相互作用,后者将ATP转化为cAMP;最后cAMP磷酸化PKA,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 ②胰岛素:受体型TPK途径; 过程:胰岛素与其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使其受体中的TPK激活,随后通过下游的Ras途径继续传递信号,直至发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③干扰素:Jak-STAT途径; 过程:首先干扰素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二聚化,然后受体使JAK(细胞内TPK)激活,接着JAK将下游的STAT磷酸化形成二聚体,暴露出入核信号,最后STAT进入核内,调节基因表达,产生生物学效应。 ④心钠素:cGMP-PKG途径; 过程:心钠素与其受体结合,由于该受体属于GC型酶偶联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的活性,因此结合后可直接将GTP转化为cGMP,进而激活下游的PKG,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

(4)类固醇激素是如何调控基因表达的? 答:类固醇激素穿膜后与细胞内(或核内)受体结合,使受体变构形成激素受体活性复合物并进入细胞核中,然后以TF的形式作用于特异的DNA序列,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专题二基因分析的策略 (一)名词解释 (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DNA或RNA)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退火处理,形成异质双链的过程。(2)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指采用杂交的手段(方式),用一已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探针)来测检样品中未知核苷酸顺序。 (3)探针(Probe):是指用来检测某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 (4)增色效应:是指DNA变性时260nm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5)解链温度(Tm):是指加热DNA溶液,使其对260nm 紫外光的吸光度达到其最大值一半时的温度,即50%DNA 分子发生变性的温度。 (6)转基因:是指是借助基因工程将确定的外源基因导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