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微生物学周德庆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题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是个体微小(<10mm)、

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

3.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4.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

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5.细菌: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0.5~5微米)、结构简单、

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的原核生物。

6.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 型细菌和支原体。

7.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

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一般由G+形成。

8.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粒子对敏感菌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裂解,而在菌苔上形成具有一定大小、

形状、边缘的透明圈,称为噬菌斑。

9.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

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10.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

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11.革兰氏染色法:各种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能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最终染成紫色,

称革兰氏阳性细菌G+,另一类被染成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G—。

12.(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

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13.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14.磷壁酸: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15.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內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

G+细菌。每个细胞含一至数个。

1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17.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显微镜下可见、形状较大的有机或无机的颗粒状构造。

18.贮藏物: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有储存营养物。

19.磁小体:存在于少数G—细菌趋磁细菌中,是一种纳米级、高纯度、高均匀度、有独特

结构的链状单磁畴磁晶体,大小均匀、数目不等,为平行六面体、横截八面体,成分为Fe3O4,外有一层磷脂、蛋白质或糖蛋白包裹,无毒,一般排列成链,具导向功能。

20.羧酶体:称羧化体,也称多角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

体,是自养细菌所特有的内膜结构,大小与噬菌体相仿(约100nm)。羧酶体由以蛋白质为主的单层膜(非单位膜)包围,厚约3.5nm,内含固定CO2所需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和5-磷酸核酮糖激酶,是自养型细菌固定CO2的部位。存在于化能自养的硫杆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和一些光能自养的蓝细菌中.

21.气泡:是存在于许多光能营养型、无鞭毛运动水生细菌中的泡囊状内含物,内里充满气

体,内有数排柱形小空泡,外由2mm厚的蛋白质膜包裹。

22.载色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

23.核糖体:是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的少数无膜包裹的颗粒状细胞器,具有蛋白质合成功能。

24.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25.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装物质。糖被的有无、厚薄除

与菌种的遗传性相关外,还与环境尤其是营养条件密切相关。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细分为荚膜、微荚膜、黏液层、菌胶团等数种。功能:保护作用、P28

26.鞭毛(原核生物):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运动功能

27.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

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上的功能。

28.性毛:构造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且每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

细菌的雄性菌株中,具有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

29.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

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30.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

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是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1.芽殖:是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其长大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

独立生活的一种繁殖方式。

3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在形成芽孢

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33.裂殖: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34.放线菌:是一类呈丝状生长、菌落呈放射状、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菌。

35.营养菌丝: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

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

36.气生菌丝:在营养菌丝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

37.孢子丝:气生菌丝体成熟分化而成。并通过横割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38.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

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蓝细菌与属于真核生物的藻类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无叶绿体、无真细胞核、有70S核糖体以及细胞壁含肽聚糖等。

39.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40.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41.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42.霉菌:丝状真菌,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试题结构的真菌。

43.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44.生活史: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

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

45.菌丝: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

46.无性孢子: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

47.有性孢子:指经过两性细胞结合,经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形成的繁殖小体。

48.子实体: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49.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

50.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

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51.包膜:覆盖在核衣壳外的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

52.噬菌体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53.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可反映三个重要特征参数,

潜伏期和裂解期的长短,裂解期的大小。

54.烈性噬菌体:是指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装配、裂解这五个阶段

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烈性噬菌体进入菌体后就改变宿主的性质,使之成为制造噬菌体的工厂大量产生新的噬菌体,最后导致菌体烈解死亡。

55.溶源性:噬菌体附着或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一道复制。

56.温和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能与宿主菌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菌分裂传至子代细菌

的基因组中,不引起细菌裂解。

57.溶源性细菌:具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58.溶源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

59.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

态的噬菌体DNA称为原噬菌体。

60.自发裂解:在没有任何外来噬菌体感染的情况下,极少数溶源细胞中的原噬菌体偶尔也

可恢复活动,进行大量的复制成为营养噬菌体核酸,并接着成熟为噬菌体粒子,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61.诱发裂解:用某些适量的理化因子如紫外线、丝裂霉素C 等处理溶源性细菌能导致原

噬菌体活化,产一生具有感染力的噬菌体粒子,结果使整个细胞裂解并释放出大量噬菌体。

62.亚病毒:只含核酸和蛋白质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整的病

原体。

63.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

64.代谢:是生物体内所发生的用于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

65.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的有机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

能量(一般以ATP形式存在)和还原力([H])的作用。

66.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在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

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67.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

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68.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69.呼吸(有氧呼吸):呼吸是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经完整的呼吸链递氢,最终由分

子氧接受氢并产生水和释放能量(ATP)的生物氧化方式。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此又叫有氧呼吸。

70.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

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71.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

联并产生ATP的作用。

72.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物质在脱氢或脱水过程中,产生高能代谢物并直接将高能代谢物

中能量转移到ADP(GDP)生成ATP(GTP)的过程。

73.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成为光合

磷酸化。

74.Stickland 反应:以一种氨基酸作氢供体和以另一种氨基酸作氢受体而实现生物氧化产

能的独特发酵类型,称为stickland 反应。stickland 反应的产能效率很低,每分子氨基酸仅产1 个ATP。

75.同步培养技术: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

期中,然后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应

变化规律。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环境条件诱导法②机械筛选法76.同步生长:利用实验室技术控制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群体处于同一生长阶段,所有的

细胞都能同时分裂,这种生长方式叫同步生长。

77.典型生长曲线:定量研究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叫做微生物生长

曲线。将少量纯种微生物细胞接种到容积恒定的液体培养基上,在合适的环境下,细胞就会由小变大,发生有规律的生长。若以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就可以绘出一条由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阶段组成的曲线,这就是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78.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

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79.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是指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

似,可以与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

80.质粒: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

物细胞中。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就是典型的质粒。质粒是一种独立存在于细胞内的复制子。

81.移码突变:指诱变剂回事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插入)或缺

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

82.染色体畸变:某些强烈理化因子,如电离辐射和烷化剂、亚硝酸等,除了能引起上述的

点突变外,还会引起DNA分子的大损伤,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和倒位,也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83.光复活作用: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时,就可出现明显降低其死

亡率的现象。

84.接合作用: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

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85.细菌的转化: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部分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就称转

化。

86.转导: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菌

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

87.衰退:是指某纯种微生物群体中的个别个体由于发生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该物种系列

生物学性状发生衰退性的量变或质变的现象。

88.复壮:狭义的复壮仅是一种消极的措施,对已衰退的菌种(群体)进行纯种分离和选择性

培养,使其中未衰退的个体获得大量繁殖,重新成为纯种群体的措施;广义的复壮是一积极的措施,即在菌种的生产性状未衰退前就不断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以在群体中获得生产性状更好的自发突变株。

89.互生: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它们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

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这是一种“可分可合,合比分好”的相互关系。

90.共生:共生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狭义的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

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91.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

间关系。

92.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

93.双名法:又称二名法,以拉丁文表示,通常以斜体字或下划双线以示区别。第一个是属

名,是主格单数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名,常为形容词,须在词性上与属名相符。

94.三名法:在分类学上,以种为中心用二名法对群的命名不能完全表达时所采用的命名方

式。由属名+种本名+亚种本名三部分所组成的,概念是以亚种为标准的。

1.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答:①在微生物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通过食

品罐藏防腐,酿造技术的改造,纯种厌氧发酵的建立,液体深层通气搅拌大规模培养技术的创建以及代谢调控发酵技术的发明,使得古老的酿造技术迅速发展成工业发酵新技术;②微生物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例如,以菌治害虫和以菌治植病的生物防治技术;以菌增肥效和以菌促生长的微生物增产技术;以菌做饲料和以菌当蔬菜的单细胞蛋白和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及以菌产沼气等生物能源技术。③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当代全人类广泛的重视。微生物是占地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和其他水体中光合生产力的基础;是一切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角色;

是生态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自然界重要元素循环的首要推动者;以及是环境污染和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等等。④微生物与在食品上的应用。调味品,发酵食品,酸乳,蔬菜加工。⑤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抗菌素,维生素。⑥微生物在能源生产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一)体积小,面积大

(二)吸收多,转化快

(三)生长旺,繁殖快

(四)适应强,易变异

(五)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是微生物的多样性,原因是: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和数量多等原因,可以到处传播以至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不论在动,植物体内外,还是土壤,河流,空气,平原,高山,深海,污水,垃圾,海底淤泥,冰川,盐湖,沙漠,甚至油井,酸性矿水和岩层下,都有大量与其相适应的各类微生物在活动着。

3.细菌的基本构造有哪些?细胞壁,细胞膜,间体,核区,核糖体,细胞质及其内含

物。细菌特殊构造包括芽孢,鞭毛,菌毛,糖被等。

4.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答: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最基本构造而缺壁细胞是指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或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发生缺细胞壁的细菌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人为的方法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的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缺壁细菌。

缺壁细胞共有四类:

①L-型细菌:指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由基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多形态,有的可通过细菌滤器而称过滤形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②原生质球: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去除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阴性细菌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残留着部分细胞壁而形成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形

③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应有的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合成的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一般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

④支原体:是在长期进货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生物成没有的甾醇.所以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上述原生质体的球状体的共同特点是: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状,对渗透压极其敏感,革兰染色阴性,即使有鞭毛也无法运动,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等.当然,如在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以前已有噬菌体浸入,它仍能正常复制,增殖和分裂;同样,如在形成原生质体以前正在形成芽孢,则该芽孢仍能正常形成.原生质体或球状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不容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故是研究遗传规律的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5.简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及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紫色)→洗脱(乙醇,紫色G+、无色G-)→复染(沙黄,紫色G+、红色G-)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细胞退成无色。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6.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的耐热机制的?

芽孢的耐热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渗透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欣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7.简述真菌的特点。

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②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③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④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⑤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⑥陆生性较强。

8.简述酵母菌的特点。

(1)生活史中,个体主要以单细胞状态存在;(2)多数营出芽繁殖,也有的裂殖;(3)能发酵糖类产能;(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5)喜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生长。

9.图示酵母菌细胞构造,并指出其细胞壁的结构特点。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

细胞壁的结构特点:(1)化学组成:三明治状的“酵母纤维素”:分三层,外层为甘露糖,内层为葡聚糖,其间夹有一层蛋白质分子。芽痕周围有少许几丁质。(2)原生质体的制备:用蜗牛消化酶水解细胞壁。(注:其结构特点可能不完善)

10.简述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答:生活史:①子囊孢子发芽②出芽繁殖③接合④出芽繁殖⑤减数分裂⑥自然破壁或人工破壁。繁殖方式:⑴无性繁殖:①芽殖②裂殖③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⑵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及子囊孢子。各阶段的特点:子囊孢子发芽产生单倍体营养细胞单倍体营养细胞出芽繁殖异性营养细胞接合,质配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出芽繁殖二倍体细胞变成子囊,减数分裂,形成4子囊孢子,子囊破壁后释放出单倍体子囊孢子。

11.霉菌的有性和无性孢子主要有哪些?

答: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芽孢子、掷孢子。

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2.各菌落特点:细菌菌落的特征与酵母菌相似。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一般呈现较湿润、较

透明,表面较光滑,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面与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的颜色较一致等;霉菌的菌落特征:菌落的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松或紧的蛛网状、绒毛状、棉絮状或毡状,菌落与培养基间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等。

13.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答: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G+肽聚糖含量高,G-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而G-不含磷壁酸;

G+类脂质一般无,而G-含量较高;G+不含蛋白质,G-含量较高。

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

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蛋白质、葡聚糖。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G-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 鳌合剂处理,溶菌酶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纤维素酶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

14.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

答:1) 营养菌丝体:伸入培养基吸收营养;

2) 气生菌丝体:向空中生成,形成繁殖器官。

营养菌丝的特化结构:①假根②吸器③附着枝附着胞⑤菌核⑥菌索⑦匍匐菌丝⑧菌环和菌网;气生菌丝的特化结构:子实体。

15.病毒的特点:

答:1.形体极其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2.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4.无产能酶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酶系,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核酸和蛋白质。5.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8.有些病毒的核酸还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16.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

答:①螺旋对称型—TMV 呈直杆状,中空

②二十面体对称—腺病毒外形呈典型的二十面体

③复合对称—T偶数噬菌体呈蝌蚪状。

17.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答: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成为烈性噬菌体。它的裂解生活史大致为:1尾丝与宿主细胞特异性吸附2病毒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内3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合成4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5大量子代噬菌体裂解释放到宿主细胞外

18.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答: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增殖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或一级生长曲线。

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细菌细胞至细菌细胞释放出新的噬菌体的最短时间。又可分为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裂解期:从被感染的第一个细胞裂解至最后一个细胞裂解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平稳期:指被感染的宿主已全部裂解,溶液中噬菌体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裂解量:

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

19.指出四大类微生物的最适生长pH 范围及常用的培养基名称。

答:细菌(PH 7.4—7.6)——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真菌(自然PH)——马铃薯培养基;

霉菌(PH 7.0—7.2)——察氏培养基;

放线菌(PH 7.4—7.6)——高氏一号培养基。

20.指出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

(一)碳源(二)氮源(三)能源(四)生长因子(五)无机盐(六)水。

21.试述培养基的种类。

答: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来分:(1)天然培养基(2)组合培养基按培养基外观的物理状态来分(1)固体培养基(2)半固体培养基⑶液体培养基(4)脱水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功能来分:(1)种子培养基(2)发酵培养基(3)基础培养基4)选择性培养基。

22.试述生物氧化的形式、过程、功能及类型。

答: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失去电子。

过程:一般包括三个环节:①底物脱氢(或脱电子)作用(该底物称作电子供体或供氢体)②氢(或电子)的传递(需中间传递体,如NAD、FAD 等)③最后氢受体接受氢(或电子)(最终电子受体或最终氢受体)。

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H]和产小分子中间还原产物。

类型: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23.在微生物能量代谢中ATP 的产生途径有哪几条?EMP、HMP、ED、TCA、呼吸、无氧

呼吸、发酵。

24.细菌的酒精发酵途径如何?它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有何不同?细菌的酒精发酵有何优

缺点?

细菌的酒精发酵途径ED, 酵母菌的酒精发酵EMPa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高;不必定期供氧;细菌为原核生物,易于用基因工程改造菌种;厌氧发酵,设备简单。 b.缺点:生长pH 为5,较易染菌;细菌耐乙醇力较酵母菌为低(细菌7%乙醇,酵母菌耐8-10%乙醇);底物范围窄(葡萄糖、果糖)。

25.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制菌机制如何?原因: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

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26.如何运用代谢调控理论使微生物合成比自身需求量更多的有用代谢产物?举例说明。

①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如赖氨酸发酵、肌苷酸的生产;②应用

抗反馈调节的突变株解除反馈调节。如黄色短杆菌的抗α—氨基—β—羟基戊酸菌株能累积苏氨酸;③控制细胞膜的渗透性。如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只要把生物素浓度控制在亚适量的情况下,才能分泌出大量的谷氨酸。

27.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答: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

细胞内RNA 尤其是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 对数期特点:此时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 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

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最一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⑶稳定期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

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⑷衰亡期特点:a.细胞形态多样;b.出现细胞自溶现象;c.有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

d.芽孢在此时释放

28.延滞期有何特点?如何缩短延滞期?

答: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 尤其是rRNA 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消除:

a. 以对数期的菌体作种子菌;

b. 适当增大接种量:一般采用3%~8%的接种量,

根据生产上的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1/10。c. 培养基的成分:种子培养基尽量接近发酵培养基。

29.稳定期为何会到来?有何特点?

答:形成原因:a.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b.营养物的比例失调;c.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d.物化条件的变化。

特点: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菌体产量达到最高;c.活菌数相对稳定;d.细胞开始贮存贮藏物;e.芽孢在这个时期形成;f.有些微生物在此时形成次生代谢产物。

30.什么叫连续培养?有何优点?为何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答:连续培养:指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里以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微生物能持续地以比较恒定的生长速率常数进行生长,从而导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能“不断”地进行下去的一种培养方法。

优点:高效、低耗、利于自控、产品质量稳定。缺点:①菌种易于退化;②容易污染;

③营养物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培养。因此连续时间是有限的。

3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 变化的规律如何?如何调整?

答: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 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 会逐渐下降。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 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 常会明显上升。

措施:分为“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速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

32.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答: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其特点:

②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细菌染色体小。

②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③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

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④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色素等的产生、

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⑤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的外源DNA 片段共同

复制增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

质粒已成为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33.什么叫转导?试比较普遍性转导与局限性转导的异同。

答: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胞中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细胞中,使受体发生遗传变异的过程。相同点:均以噬菌体为媒介,导致遗传物质的转移。

不同点:普通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1.能够转导的基因:供体菌的几乎任何一个供体菌的少数基因。

2.噬菌体的位置:不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特定位置上。

3.转导噬菌体的获得:转导噬菌体可通过裂解反应转导噬菌体只能通过诱导或诱导溶源性细菌得到。溶源性细菌得到。

4.转导子的性质:转导子是属于非溶源型的,转导子是属于缺陷溶源型的,因普遍转导的物质主要是供它转导的物质有供体的DNA,体菌的DNA。也有噬菌体DNA,但以噬菌体为主。

34.什么是F质粒?解释F质粒与接合的关系。

F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控制性接合的物质。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它的消失不影响细菌的生存。F质粒即为致育因子,它决定了大肠杆菌的性别,与细菌有性接合有关。根据F因子在细胞中的有无和存在方式不同,可把大肠杆菌分成3种接合类型:F+菌株:有游离的F质粒,与F-接合后可使F-转变成F+。F-菌株:无F质粒,无性菌毛。Hfr菌株:F质粒与染色体整合,可与F-接合后发生高频重组,杂交子代仍保持F-状态F+′F-可以杂交,Hfr′F-可以杂交,F-′F-不能杂交。

35.试述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一、测生长量(一)直接法1、测体积2、测干重(二)间接法1、比浊法2、生理指

标法

二、计繁殖数1、直接计数法(全数)——血球计数板法2、间接计数法(活菌数)

——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

36.试述高温灭菌的方法。

答:1、干热灭菌法

(1)原理:干热可使破坏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和原生质干燥,并可使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变质。

(2)应用范围:1)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50~170℃,1~2hr):金属器械、洗净的玻璃器皿。2)火焰灼烧法:接种环、接种针等。

2、湿热灭菌:即以100℃以上的加压蒸气进行灭菌。

(1)相同温度及相同作用时间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湿热空气穿透力强,能破坏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氢键,能加速其变性。

(2)种类:1)常压法a.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a)低温维持法(LTH):要求62.8℃保持30min;b)高温瞬时法(HTST):要求71.7℃维持至少15s; b.煮沸消毒法:a)适用范围: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b)条件:100℃下数分钟。c.间隙灭菌法:又称丁达尔灭菌法或分段灭菌法。a) 适用范围: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b) 条件:80 一100℃下蒸煮15—60 分钟,三天。2) 加压法:a.常规加压法a) 适用范围: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b) 条件:121℃(压力为lkg/cm2),时间维持15—20 分钟,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7kg/cm2 下维持35 分钟的方法。b.连续加压灭菌法:在发酵行业里也称“连消法”。a) 适用范围:在大规模的发酵工厂中作。培养基灭菌用。主要

操作是将培养基在发酵罐外连续不断地进行加热、维持和冷却,然后才进入发酵罐。b) 条件:在135—140℃下处理5 一l 5 秒钟。

37.请说明营养物质浓度变化对微生物生长速度和最终菌体产量的影响。

答: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有在浓度适当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浓度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浓度太高反而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最终导致菌体产量。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微好氧、耐氧型、兼性厌氧和专性厌氧五种类型

38.为什么缺乏SOD 的微生物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

答:好氧生物因有了SOD,故巨毒的O2-。就被歧化成毒性稍低的H2O2,在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H2O2 又进一步变成无毒的H2O。厌氧菌因不能合成SOD,所以根本无法使O2-。歧化成H2O2,因此当有氧存在时,细胞内形成的O2-。就使自身受到毒害。

39.抗代谢药物的作用。抗代谢药物的三种作用a.竞争酶的活性中心b.假冒正常代谢物c.

代谢途径终产物结构类似物的反馈调节

40.什么是菌种衰退?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

答:菌种衰退:生产菌株生产性状的劣化或遗传研究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称为菌种衰退。

原因: 1、自发突变2、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3、培养、保藏条件1、自发突变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2、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个核上,随着核的分离,原来未变异的低产性状逐渐恢复。单核微生物由于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条DNA 链上,也往往发生分离回复的现象。培养、保藏条件可以通过对自发突变率的影响来表现,也可在不改变基因现的情况下表。41.什么是菌种复壮?

答:狭义的复壮: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生产性能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性状的一种措施;广义的复壮: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42.环式(非环式)光和磷酸化:亦称循环光合磷酸化,一种存在于光合细菌和植物中的原

始光合作用机制,可在光能驱动下通过电子的循环式传递而完成磷酸化产能反应。;亦称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是指光合作用中与一种非环式电子传递过程相偶联的磷酸化作用,这种电子传递过程既包括光系统I,也包括光系统Ⅱ.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最终受体是NADP+。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并将电子传递给P680,再传递至P700,最终传递给删NADP+。P680和P700只有在光的激发下才能参与上述电子传递,在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过程中,可以生成ATP、NADPH、分子态氧。

原因:因为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和生理类型不尽相同,所以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点。

12.什么叫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有何区别?

答:恒化连续培养:控制培养基流入到培养容器中的方式使总体积不变。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连续不断地向培养容器中添加营养物质,补充发酵液中微生物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从而使培养的营养成分基本保持恒定的一种微生物培养方法。

恒浊连续培养:与恒化培养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测定培养液的浊度或细胞密度,来不断调节培养基流入或排出的速率以使培养液中微生物细胞密度保持恒定(即恒浊)。

区别见下表:

44.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异同,并举例。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运筹学模拟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35分) 1、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C) A.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自由变量 D. 人工变量 2、约束条件为AX=b,X≥0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B ) A. 补集 B. 凸集 C. 交集 D. 凹集 3、线性规划的图解法适用于( B ) A. 只含有一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B. 只含有2~3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C. 含有多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D. 任何情况 4、单纯形法作为一种常用解法,适合于求解线性规划(A ) A. 多变量模型 B. 两变量模型 C. 最大化模型 D. 最小化模型 5、在单纯性法计算中,如果检验数都小于等于零,而且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全为负数,则表明此问题有(D )。 A. 无穷多组最优解 B. 无最优解?? C. 无可行解 D. 唯一最优解 6、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m个,非基变量的个数为(C ) A. m个 B. n个 C. n-m个 D. 0个 7、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D ) A. 有唯一的最优解 B. 有无穷多最优解 C. 为无界解 D. 无可行解 二、填空题:(共5题,25分) 1、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 2、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都是线性表达式. 3、线性规划模型由三个要素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4、可行域中任意两点间联结线段上的点均在可行域内,这样的点集叫凸集。 5、线形规划的标准形式有如下四个特点:目标函数的最大化、约束条件为等式、决策变量费非负、右端常数项非负。 三、简答题:(共3题,40分) 1、简述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基本特征。 (1)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极大或极小的目标且能用有一组线性函数表示出来。 (2)问题中有若干约束条件且可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问题中用一组决策变量来表示一科方案。 2、简述单纯型法的基本思想。 (1)确定初始基可行解(2)检验是否最优,由一个基可行解变换到另一个基可行基,直至找到最优解。 3、简述如何在单纯型表上判别问题有无界解。 答:如果存在一个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正数,但此变量当前系数中无正系数存在即可证明。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30分) 1、对偶问题的对偶是(D )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重点章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nm)、构造简单。 微生物种类:①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②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xun]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③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和芽孢,伴孢晶体。 细胞壁是细胞的外被,主要成分肽聚糖。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与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肽聚糖。厚度大(20层),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脂蛋白,磷脂,脂多糖,孔蛋白,外膜蛋白。壁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弱。 革兰氏染色法: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番红覆染 阳性菌:紫色。阴性菌:红色。 缺壁细菌1.实验室中形成:①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②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部分去除(球状体)2.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枝原体。 L型细菌:专指稳定的L型即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芽孢形成:①DNA浓缩,形成束状染色体;②细胞膜内陷,细胞发生不对称分裂,其中小体积部分即为前芽孢;③前芽孢的双层隔膜形成,这时芽孢的抗热性提高;④在上述两层隔膜间充填芽孢肽聚糖后,合成DPA-Ca(吡啶2,6-二羟酸钙),开始形成皮层,再经脱水,使折光率提高;芽孢衣合成结束;⑥皮层合成完成,芽孢成熟,抗热性出现;⑦芽孢囊裂解,芽孢游离外出。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失水的核心才赋予了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一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枝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和病毒间的一类原核生物。 枝原体的特点:①细胞很小,光镜下勉强可见;②细胞膜含甾[zai]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更坚韧;③因无细胞壁,故呈革兰氏阴性细菌且形态易变,对渗透压较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④菌落小(0.1~1.0mm),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学习要点 1.1. 细菌 Bacteria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1. 基本形态 (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 细菌大小 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可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 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1.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 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革兰氏染色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运筹学》复习题

运筹学-学习指南 一、名词解释 1松弛变量 为将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化为标准型而加入的变量。 2可行域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3人工变量 亦称人造变量.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人为加入的变量。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都是在具有初始可行基的条件下进行的,但约束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中所含的单位向量常常不足m个,此时可加入若干(至多m)个新变量,称这些新变量为人工变量。 4对偶理论 每一个线性规划问题都存在一个与其对偶的问题,在求出一个问题解的同时,也给出了另一个问题的解。研究线性规划中原始问题与对偶问题之间关系的理论 5灵敏度分析 研究与分析一个系统(或模型)的状态或输出变化对系统参数或周围条件变化的敏感程度的方法。在最优化方法中经常利用灵敏度分析来研究原始数据不准确或发生变化时最优解的稳定性。通过灵敏度分析还可以决定哪些参数对系统或模型有较大的影响。 6影子价格 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的价格。影子价格是指在其他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追加收益。即影子价格等于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只有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才能带来收益的增加 7产销平衡运输 一种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产销平衡是指工厂产品的产量等于市场上的销售量。 8西北角法 是运筹学中制定运输问题的初始调运方案(即初始基可行解)的基本方法之一。也就是从运价表的西北角位置开始,依次安排m个产地和n个销地之间的运输业务,从而得到一个初始调运方案的方法。 9最优性检验 检验当前调运方案是不是最优方案的过程。 10动态规划 解决多阶段决策过程优化问题的方法:把多阶段过程转化为一系列单阶段问题,利用各阶段之间的关系,逐个求解 11状态转移方程 从阶段K到K+1的状态转移规律的表达式

【VIP专享】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版)

1、名词解释: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 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 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 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 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 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 这就是菌苔。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中国古代: 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 -1 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 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 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 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3、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4、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试加以简述。 3项具体任务:分类、鉴定和命名 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描述有关个体的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 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从未记载过的新种,这时,

运筹学历年试题

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国民经济大系统以及相应经济变量的社会综合值的预测属于( )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2.一般而论,3~5年以上的经济预测为(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3.特尔斐法的预测过程因为要经过几轮信息反馈,进行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因而适用于( ) A.长期或中期预测 B.中期或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4.符合条件:(1)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2)可拟定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提供给有关部门或人员比较、选择;(3)存在一种以上的自然状态;(4)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或损失值的决策类型属于( ) A.确定条件下决策 B.风险条件下决策 C.不确定条件下决策 D.乐观条件下决策 5.根据库存管理理论,对于具有特殊的作用,需要特殊的保存方法的存货单元,不论价值大小,亦应视为( ) A.经济存货单元 B.B类存货单元 C.C类存货单元 D.A类存货单元 6.线性规划的模型结构中,决策者对于实现目标的限制因素称为( ) A.变量 B.目标函数 C.约束条件 D.线性函数 7.在可行解区中,通过各极点作与目标函数直线斜率相同的平行线,这些平行线称之为( ) A.可行解 B.可行域 C.最优解

D.等值线 8.使用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时,为了将模型转换成标准形式,我们可以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新的变量,这个新变量称为( ) A.决策变量 B.基本变量 C.松驰变量 D.剩余变量 9.如果实际运输问题的产销不平衡,为了转化为平衡的运输问题,应当虚设一个( ) A.初始运输方案 B.需求地 C.产地 D.产地或销地 10.通过一种数学迭代过程,逐步求得线性规划多变量模型最优解的方法,称之为( )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11.在网络图的所有线路中,总作业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之为( ) A.控制线路 B.关键线路 C.活动线路 D.箭线 12.在图论方法中,用来表示我们所研究对象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的通常是( ) A.点 B.线 C.树 D.最小枝叉树 13.在某些事物的概率转换过程中,第n次试验的结果常常由第n-1次试验的结果所决定。这样的过程称之为( ) A.随机过程 B.马尔柯夫过程 C.迭代过程 D.渐趋过程 14.在固定成本中,为形成已有的生产能力所耗费的费用,称之为( )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5.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对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 A.随机数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运筹学试卷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对某个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及其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的预测方法属于( )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2.一般而论,1-3年内的经济预测为(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D.近期预测 3.依据事物发展的内部因素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种定量预测方法属于( )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4.下述各方法中,可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标准的是( ) A.最大期望收益值 B.最小期望损失值 C.决策树 D.最小最大遗憾值 5.在库存管理中,“再订货时某项存货的存量水平”称为( ) A.再订货点 B.前置时间 C.安全库存量 D.经济订货量 6.线性规划的基本特点是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 A.变量的函数 B.目标函数 C.约束条件函数 D.线性函数 7.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若要求得基础解,应当令( ) A.基变量全为0 B.非基变量全为0 C.基向量全为0 D.非基向量全为0 8.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我们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 ) A.m个 B.n个 C.n-m个 D.0个 9.EOQ模型用于解决管理中的( ) A.订货与库存问题 B.环境条件不确定和风险问题 C.具有对抗性竞争局势问题 D.项目进度计划安排问题 10.在网络计划技术中,以箭线代表活动(作业),以结点代表活动的开始和完成,这种图称之为( ) A.箭线式网络图 B.结点式网络图 C.最短路线图 D.最大流量图 11.网络图中,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或一道工序所需时间,称为( )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期末复习资料

1.曲颈瓶实验巴斯德否认了自然发生学说 2.微生物发展的五个时期:史前期(朦胧阶段);初创期(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微生物的先驱者;奠基期(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显微镜的发现),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赫纳---生物化学奠基人;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3.巴斯德的成果: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②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③发明了狂犬病毒减毒疫④苗制备方法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4.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5.细菌的三个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6.细菌的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特殊构造: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微荚膜,荚膜),芽孢 7.细菌的细胞壁的功能:①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②为细胞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③阻拦酶蛋白或抗生素等有害物质进入细胞;④赋予细菌特有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如内毒素),并与细菌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8.肽聚糖由肽和聚糖,肽聚糖单体构成,①、四肽尾,由四个氨基酸分子按L 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接在N-乙酰胞壁酸上。②、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溶菌酶水解此键。③、肽桥:甘氨酸五肽,肽桥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9.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的特有成分,(主要成分是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是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10.外膜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特有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成分:脂多糖LPS(类脂A:是革兰氏阴性菌致病物质内毒素的物质基础,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受体;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磷脂和若干外膜蛋 11.假肽聚糖的β-1,3-糖苷键被水解。 12.缺壁细胞:实验室中形成: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人工方法去壁: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1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程序染液 G+ G- 初染结晶紫紫色紫色 媒染碘液蓝紫色蓝紫色 脱色乙醇95% 蓝紫色无色 水洗 H2O 蓝紫色无色 复染番红蓝紫色红色 14.PHB:聚羟基丁酸酯,细胞内含物之一,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及降低细胞内渗透压作用。 15.鞭毛分为L环,P环,S-M环,C环。 16.何谓“拴菌”试验?他的创新思维在何处?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运筹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讲运筹学概念 一、填空题 1.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经营活动。 2.运筹学的核心主要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模型是一件实际事物或现实情况的代表或抽象。 4通常对问题中变量值的限制称为约束条件,它可以表示成一个等式或不等式的集合。5.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优化功能。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连续性。 6.运筹学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之间的关系。 7.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典型综合应用特性。8.运筹学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依赖于_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 9.运筹学解决问题时首先要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10.用运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决策的过程。 11.运筹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合理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佳方案。 12.运筹学中所使用的模型是数学模型。用运筹学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模型求解。 13用运筹学解决问题时,要分析,定议待决策的问题。 14.运筹学的系统特征之一是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功能关系。 15.数学模型中,“s·t”表示约束。 16.建立数学模型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有性能的客观量度,可控制因素,不可控因素。17.运筹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有组织系统的管理问题及经营活动。 18. 1940年8月,英国管理部门成立了一个跨学科的11人的运筹学小组,该小组简称为OR。 二、单选题 1.建立数学模型时,考虑可以由决策者控制的因素是( A ) A.销售数量 B.销售价格 C.顾客的需求 D.竞争价格 2.我们可以通过(C)来验证模型最优解。 A.观察 B.应用 C.实验 D.调查 3.建立运筹学模型的过程不包括(A )阶段。 A.观察环境 B.数据分析 C.模型设计 D.模型实施 4.建立模型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去揭晓那些重要的或有关的( B ) A数量B变量 C 约束条件 D 目标函数 5.模型中要求变量取值(D ) A可正B可负C非正D非负 6.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效果具有( A ) A 连续性 B 整体性 C 阶段性 D 再生性 7.运筹学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以达到系统的最优目标。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一个(C) A解决问题过程B分析问题过程C科学决策过程D前期预策过程8.从趋势上看,运筹学的进一步发展依赖于一些外部条件及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 C ) A数理统计B概率论C计算机D管理科学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绪论教案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

绪论

教学内容: 绪论 一、微生物概念 微生物 (microorganisms) 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微生物对自然界微生物各类群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微生物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事业各方向的应用等。 微生物的类群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细胞型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藻类等 微生物学的发展 二、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 史前期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 年前一直到 1676 年间。在史前期,世界各国人民在自已的生产生产实践中都积累了许多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治有害微生物的经验。主要体现( 1 )酿造业方面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制曲酿酒工艺有四大特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经验丰富、品种多样。以后也逐渐能利用微生物制造醋、酱油。( 2 )农业方面古人提出了肥田要熟粪(堆肥)及瓜豆间作的耕作制度(主要利用根瘤菌固氮)。同时对作物、牧畜、蚕桑的病害及防治也逐步有认识。( 3 )医学方面对疾病的病原及传染问题已有接近正确的推论,对防治疾病有丰富的经验。例如:种“牛痘“就是通过种“人痘”发展来的,用于预防天花。 2. 初创期从 1676 年 Leeuwenhoek 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起,直至 1861 年近 200 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中,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仅停留在形态描述的低级水平上,对它们的生理活动及其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却未加研究,因此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当时还未形成。主要代表人物是:何兰的Leeuwenhoek 。 3. 奠基期从 1861 年巴斯德根据曲颈瓶试验彻底推翻生命的自然发生说并建立胚种学说起,直至 1897 年的一段时间。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③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运筹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1、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 (1)整体性观点。整体性观点即全局性观点或系统性观点,也就是在处理问题时,采用以整体为出发点、以整体为归宿的观点。 (2)综合性的观点。综合性的观点就是在处理系统问题时,从研究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把研究对象的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考查,提炼出规律性和共同性的研究方法。 (3)科学性的观点。科学性的观点就是要准确、严密、有充足科学依据地去论证一个系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不仅要定性,而且必须定量地描述一个系统,使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 (4)关联性的观点。关联性的观点是指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联中探索系统的规律性的观点。我们曾指出,一个系统是由很多因素相互关联而成的,正是这些关联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特性。 (5)实践性的观点。实践性的观点就是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以及发展系统工程学理论。 2霍尔三维结构 (分段)霍尔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用三维的迪卡儿坐标系来表示,称为霍尔三维结构。 (分段)霍尔把进程或工作阶段叫做时间维;把在系统各阶段中的思维过程叫做逻辑维;把每个思维过程中所及的专业知识叫做专业维。这就组成了包括时间、逻辑、专业的三维结构空间。 (1)时间维。霍尔把任一系统由规划设计起到更新为止的整个寿命周期划分为7个阶段:规划、初步设计、系统开发(研制)、系统制造(生产)、系统安装、系统运行和系统更新。 (2)逻辑维。霍尔把每工作阶段的思维过程划分为7个步骤:问题阐述、目标选择、系统综合、系统分析、方案优化、决策和计划实施。 (3)霍尔把系统工程处于某阶段、某一思维步骤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按照量化的难易程度由上至下排列,其顺序是工程、医药、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和艺术等专业知识。 3用分枝定界法求解整数规划的基本原理是分枝和定界。分枝是指在无整数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区中,去掉某一非整数的小数部分,将可行区分为两部分(即两枝),再在两个部分中寻找整数解,依次逐级分枝,直到最优解为止。定界是指在分枝过程中依据每次分枝确定最优解的上、下界限,求解过程只在该上下界限范围内分枝并逐渐缩小上下界限,最终求出最优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