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计算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计算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计算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计算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2006-08-25 19:37:58)

标签:地理自然日界限人为日界限分类:我问我答

自然日界线的概念: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所在的经线。自然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不断移动。沿地球自转的方向,0点或24点的西侧比东侧少一天。

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实际情况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其西侧比东侧多一天。

例1、当太阳直射在西经90°时。(或者:北京时间02:00时)

例2、⑴地球上早一天的区域与迟一天的区域的范围比为多少?

例3、⑵再过多少时间,地球上早一天的区域恰好等于迟一天的区域?

总结: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位置不变,东侧总比西侧迟一天。

②0时经线不是0°经线,它的位置不断变化,始终与直射点所在经线背对背。

例2、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⑴甲地的时间为:

A、3时

B、9时

C、12时

D、15时

⑵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总结:①分清两条日界线,先找180°经线,余下的日期界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

②通过180°经线,推算0时经线的度数,进一步可推算任意经线的度数,并算出相应的时间。

自然界线和人为日界线跟区时有没有什么联系,比如说: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2时时,全球的7月7日这天占全球的几分只几? 这道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还有答案.谢谢.

[思路分析]

解题的前提是概念的清晰。

共同点不同点

人为日界线 1、都为半圆,且以赤道为中点,止于两极; 1、固定在180°经线上;

2、任何时候都与经线重合; 2、全球性的日界线;

3、东西两侧日期不同 3、东侧晚一天,西侧早一天。

自然日界线 1、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

2、各个地方的日期界线;

3、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所以,自然日界线与时区有关,人为日界线则无关。

这个题应该用人为日界线。当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7月7日2时时,东经90度为7月7日0时。处于7月7日的地区为东经90度至东经180度。所以,(180-90)/360=1/4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

杨益芳/江苏省天一中学(214171)

两条日界线,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一个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课本上只重点讲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没有提及自然变更的日界线,所以学生搞不清楚。那么什么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它又是怎样移动的呢?与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实际上就是地方时是当日0点或昨日24点所在的那条经线。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时间就因经度不同而不同,因此0时所在地在地球上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在不停地移动,规律是自东向西移。如果从北极上空看的话,它就好象我们钟表上的时针一样在做顺时针方向移动,一天正好一圈。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西两侧由于人为规定为西十二区和东十二区,无论何时日期都差一天。因此它不会发生变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增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减一天的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

下面笔者以北半球俯视图为例,将两种图叠加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斜线部分表示黑夜,空白部分表示白天和3月21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阴影部分表示3月22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加粗的线条为0时所在的经线。

1.当0时所在的经线位于180°经线上时,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就与国际日期变更线重合(如图1所示)。此时全球同属一个日期,都是3月21日。90°E和90°W经线分别是昏线和晨线,一天24小时正好完整地分布在地球上。

2.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就做顺时针方向移动。当它位于90°E经线上时(如图2所示),此时全球有两个日期,其中3月21日占全球的3/4,3月22日占全球的1/4。分隔这两个日期的经线分别是90°E和180°经线,0°和180°经线分别是昏线和晨线。

3.当它位于0°经线上时,(如图3所示),0°经线为自然变更的日界线,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0°和180°经线所在的大圆把一天一分为二,使3月21日和3月22日各占全球的一半。90°E和90°W经线则分别是昏线和晨线。由于6—7题题目中的阴影是日期的差异,这与我们平时常见的阴影为昼夜半球的图(图4)情形很相似,而平时又没太注意,因此使很多学生做错了。

4.当它位于90°W经线上时(如图4所示),情形与图3相反。此时的3月22日占了全球的3/4, 3月21日占了全球的1/4,分隔这两个日期的经线分别是90°W和180°经线,0°和180°经线分别为晨线和昏线。

5.当它再位于180°经线上时(如图5所示),情形又与图2相似,所不同的是此时全球已是7月7日了。这样地球正好自转了一圈。

从图1—图5的过程形象地演示了一天里全球日期变更和昼夜变更的过程。这一过程很象手表分针的移动过程。老师借助图示讲解后再配以练习,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问题。

对数公式的运算

对数公式的运用 1.对数的概念 如果a(a>0,且a≠1)的b次幂等于N,即a b=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 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由定义知: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②a>0且a≠1,N>0; ③log a1=0,log a a=1,a logaN=N(对数恒等式),log a a b=b。 特别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常用对数,记作log10N,简记为lgN; 以无理数e(e=2.718 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作log e N,简记为lnN.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式子名称a b=N 指数式a b=N(底数)(指数)(幂值) 对数式log a N=b(底数) (真数) (对数) 3.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0,a≠1,M>0,N>0,那么 (1)log a(MN)=log a M+log a N. (2)log a(M/N)=log a M-log a N. (3)log a M n=nlog a M(n∈R). 问:①公式中为什么要加条件a>0,a≠1,M>0,N>0? ②log a a n=? (n∈R) 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比较.(学生填表) 式子a b=N,log a N=b名称:a—幂的底数b—N— a—对数的底数b—N— 运算性质: a m·a n=a m+n a m÷a n= a m-n (a>0且a≠1,n∈R) log a MN=log a M+log a N log a MN= log a M n= (n∈R) (a>0,a≠1,M>0,N>0) 难点疑点突破 对数定义中,为什么要规定a>0,,且a≠1? 理由如下: ①a<0,则N的某些值不存在,例如log-28=? ②若a=0,则N≠0时b不存在;N=0时b不惟一,可以为任何正数? ③若a=1时,则N≠1时b不存在;N=1时b也不惟一,可以为任何正数? 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所以规定对数式的底是一个不等于1的正数?

初中地理“区时和日界线的计算”教学设计

【课题】区时计算和日界线【课型】新授课 山东省齐河县仁里集镇大张中学潘富亮 班级:姓名:上课时间: . 复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过程中出现东早西晚现象,并会在地球自转光照图中判断地球各地的早晚状况; 2.了解时区的划分和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概念; 3.学会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 重点:1.时区的划分 2.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 难点:区时和日界线的有关计算 复习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现象”,然后学生完成: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向,因此:(东、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西)边的地点后看到日出。 2.晨昏线是地球上与的分界线。 (答案:1.西东东西 2.白天夜晚) 例题1:读图(图1、图2):晨昏线在什么位置?两图中A、B、C、D、E各地什么地方是早晨?什么地方是中午?什么地方是黄昏?什么地方是午夜? (答案:晨昏线(略)图1:A、B、C、D、E各地中没有是早晨的,E地是中午,A、B 是黄昏,D地是午夜。图2:A、B、C、D、E各地中A地是早晨,B地是中午,C地是黄昏,D、E地是午夜。) 二、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后)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晚)。这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间称为地方时 ...。 (答案:先早) 地球上有无数条经线,因此地球上就会出现无数个地方时,也就是无数个时间,这就会出现时间的混乱。为了避免出现时间的混乱划分了时区。 思考: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不同)。 (答案:相同) 三、时区的划分 由于地球一天自转一周即24小时自转360°,一小时转个经度。因此,国际上规定:经度为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个时区。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西、向东各跨7.5°,即7.5°W至7.5°E,划为中时区,也叫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如图3) (答案:15 15° 24 )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区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向东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向(前、后)拨1小时,向西每跨入一个时区,应把表向(前、后)拨1小时,这样才能使游客的表与当地时间一致。 (答案:前后) 四、区时 每个时区都有一条中央经线,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经线,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是180°经线。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中央经线的经度数都能被15整除),这个时间称为该时区的区时,即全时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例题2:查找时区表(图4),回答下列问题: (1)西五区、中时区、东八区和东九区的中央经线各是多少度? (2)北京在哪个时区?在中央经线上吗?北京时间是指什么时间? (答案:(1)75°W 0° 120°E 135°E (2)东八区不在(北京位于116°E)东八区的区时) 填空:北京时间是指(经度)的地方时,也就是(时区)的区时。 (答案:120°E 东八区)

小学三年级数学时间的换算与计算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时间单位的换算与时间的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内容课本p4例1,p5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含各环节中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以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中,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的公式互化-详尽的讲解

2.1 对数与对数运算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 x =N (a >0,且a ≠1),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log a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说明:(1)实质上,上述对数表达式,不过是指数函数y =a x 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例如:34=81与4=log 381这两个式子表达是同一关系,因此,有关系式a x =N ?x =log a N ,从而得对数恒等式:a log a N =N . (2)“log ”同“+”“×”“ ”等符号一样,表示一种运算,即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幂求指数的运算,这种运算叫对数运算,不过对数运算的符号写在数的前面. (3)根据对数的定义,对数log a N (a >0,且a ≠1)具有下列性质: ①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N >0; ②1的对数为零,即log a 1=0; ③底的对数等于1,即log a a =1. 2.对数的运算法则 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可以把乘、除、乘方、开方的运算转化为对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反之亦然.这种运算的互化可简化计算方法,加快计算速度. (1)基本公式 ①log a (MN )=log a M +log a N (a >0,a ≠1,M >0,N >0),即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同一底数的各个因数的对数的和. ②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a >0,a ≠1,M >0,N >0),即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被除数 的对数减去除数的对数. ③log a M n =n ·log a M (a >0,a ≠1,M >0,n ∈R ),即正数的幂的对数等于幂的底数的对数乘以幂指数. (2)对数的运算性质注意点 ①必须注意M >0,N >0,例如log a [(-3)×(-4)]是存在的,但是log a (-3)与log a (-4)均不存在,故不能写成log a [(-3)×(-4)]=log a (-3)+log a (-4). ②防止出现以下错误: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 log a M log a N ,log a M n =(log a M )n . 3.对数换底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常碰到底数不为10的对数,如何求这类对数,我们有下面的对数换底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换底公式·例题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换底公式·例题 例1-6-38log34·log48·log8m=log416,则m 为 [ ] 解 B 由已知有 [ ] A.b>a>1 B.1>a>b>0 C.a>b>1 D.1>b>a>0

解 A 由已知不等式得 故选A. [ ] 故选A.

[ ] A.[1,+∞] B.(-∞,1] C.(0,2) D.[1,2) 2x-x2>0得0<x<2.又t=2x-x2=-(x-1)2+1在[1,+∞)上是减函数, [ ] A.m>p>n>q B.n>p>m>q

C.m>n>p>q D.m>q>p>n 例1-6-43 (1)若log a c+log b c=0(c≠0),则ab+c-abc=____; (2)log89=a,log35=b,则log102=____(用a,b表示). 但c≠1,所以lga+lgb=0,所以ab=1,所以ab+c-abc=1. 例1-6-44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则函数f[lg(x2-1)]的定义域是____. 由题设有0≤lg(x2-1)≤1,所以1≤x2-1≤10.解之即得. 例1-6-45已知log1227=a,求log616的值.

例1-6-46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式子的大小:

例1-6-47已知常数a>0且a≠1,变数x,y满足 3log x a+log a x-log x y=3 (1)若x=a t(t≠0),试以a,t表示y; (2)若t∈{t|t2-4t+3≤0}时,y有最小值8,求a和x的值.解 (1)由换底公式,得 即 log a y=(log a x)2-3log a x+3 当x=a t时,log a y=t2-3t+3,所以 y=a r2-3t+3 (2)由t2-4t+3≤0,得1≤t≤3.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地方时、区时、时区、日界线等计算方法 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 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 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 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 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 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 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 时区的计算: 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 经度数宁15=M (商),门(余数)(n<7.5时,时区数二M; n>7.5时,时区数二M+1)。 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XM (时区数) 士7.5( 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 2. 区时差的计算: 如果知道甲地的区时,求乙地的区时,首先要计算两地的区时差。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同侧,计算区时差用减法,如东八区与东二区差 6 个 区时,西九区与西二区差7个区时。如果甲、乙两地位于中时区的两侧,计算区时差用加法,如西六区与东六区差12个区时。 3. 区时的计算:

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4. 计算结果的处理: 由于全天采用24小时制,所以计算结果若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 小时,日期加一天,即为所求的时间;计算结果若为负值,要加24 小时,日期减一 天,即为所求的时间。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三、日界线 日界线简单地说就是“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如果向 东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早12 小时;如果向西到180°经线,那么180°经线比本初子午线要晚12 小时。这样,同是180°经线,时间却相差24 小时。因此,国际上规定,把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它既是一天的开始,又是一天的结束,即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并非与180°经线 完全重合,受各国领土的影响,有些地方日界线不得不改变它的位置而发生弯曲。另一条日界线为0时日界线(或子夜日界线),0 时日界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为“今天”,向西到180°经线之间为“昨天”。0 时日界线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在地球上,0 时日界线是不断自东向西移动的。 四、寻找时间计算的切入点 在计算时间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一个切入点,既可提高做题速度,又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方法如下: 1. 依据晨昏线确定地方时: 由于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所以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 时,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 时。 2. 依据xx 直射点确定地方时: 即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 时,与之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地方时为0 时

2021届高考地理微专题:时间计算、日界线相关习题考查含答案

时间计算、日界线相关试题考查 2019年10月1日为我国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120°E)10月1日上午9时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庆阅兵式,此时处于10月1日的范围占全球的 A.大于3/4 B.大于1/2 C.小于1/4 D.等于2/3 2.居住在纽约的李先生到北京观看阅兵。他乘坐飞机从纽约肯尼迪机场(73°W)于当地时间9月29日8:00出发,经过10个小时飞行降落于北京,请问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120°E)为( ) A.9月29日18:00 B.9月29日22:00 C.9月30日7:52 D.9月30日6:52 图5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45°,阴影部分表示8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日。AB表示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为晨昏线与70°N纬线的切点,B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该日70°N纬线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据此完成3-5题。 3.此时D点的地方时是 A.3时 B.9时 C.15时 D.21时 4.该日C点的昼长约为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8小时 5.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3/4 B.1/2 C.1/4 D.1/6 第十八届亚运会于2018年8月18日一9月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其中开幕式于北京时 间8月18日20时开始,全程历时2小时。据此完成6-7题。 6.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8月18日约占全球范围的 A.全部 B.三分之一 C.二分之一 D.三分之二 7.开幕式结束时,美国纽约(西五区)时间为 A.8月18日7:00 B.8月18日9:00 C.8月17日7:00 D.8月17日9:00 2019年女排世界杯于9月14日至29日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连克对手,取得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据此完成第8题。 8.北京时间9月29日14:00,中国女排对阵世界杯最后一个对手阿根廷女排,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想完整的观看这场比赛,打开电视不能晚于当地时间 A.1:00 B.2:00 C.3:00 D.4:00 2019年10月1日上午10:0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结合二十四节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12)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 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拓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 感受时间的长短,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 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模式:导、学、议、练 教法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 1. 激趣导入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钟表)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时针),高个指的是什么?(分针)学生介绍钟表。 师: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进行时、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又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板书课题) 2. 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 1 时=60分, 1 分=60秒。(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二、学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课本第4页例1,独立完成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 自学课本第5页例2,仔细观察情境图,离家的是时候是什么时间?到校是什么时间?你能计算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你的方法是什么? 三、议 1. 生完成在书上,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计算的,因为1时=60分,2时是2个60分,也就是120分。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真方便。谁能说一说1分40秒=()秒是怎么就算的。 生:因为1分=60秒,60秒加40秒是100秒,所以1分40秒=(100)秒。 其它两道做一做找学生说一说答案就可以了。 2. 通过情境图的观察不难发现,离家是7:30,至U校是7:45。 生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生2:从7:30到7:45,分针走了3大格,也就是15分钟。 生3: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四、练 1. 基础题 (1) 莹填上**>""<"或“= 9分)90钞4时24分1分15钞丨65杪 3时「200 分140秒2分4时30分「90分1时、分、秒司 (2)填空。 ①爸爸每天上午8时上班,中午12时下班,上午工作了()小时。 ②学校组织春游,路上用了35分钟,8:00到达目的地,队伍是()时()分出发的。 ③电影9:40开始,11:10结束,电影放映了()小时()分。 2. 综合题 (1)

对数+常用公式方便搜到的人

对数 来自维基百科 各种底数的对数: 红色函数底数是e, 绿色函数底数是10,而紫色函数底数是1.7。在数轴上每个刻度是一个单位。所有底数的对数函数都通过点(1,0),因为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而底数β的函数通过点(β, 1),因为任何数的1次幂都是自身1。曲线接近y轴但永不触及它,因为x=0的奇异性。 在数学中,数?x(对于底数?β)的对数是βy?的指数?y,使得?x=βy。底数?β?的值一定不能是1或0(在扩展到复数的复对数情况下不能是1的方根),典型的是e、?10或2。数x(对于底数β)的对数通常写为

。 当x和β进一步限制为正实数的时候,对数是1个唯一的实数。例如,因为 , 我们可以得出 , 用日常语言说,对81以3为基的对数是4。 对数函数 函数log αx依赖于α和x二者,但是术语对数函数在标准用法中用来称呼形如log αx的函数,在其中底数α是固定的而只有一个参数x。所 以对每个基的值(不得是负数、0或1)只有唯一的对数函数。从这个角度看,底数α的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y= αx的反函数。词语“对数”经常用来称呼对数函数自身和这个函数的1个特定值。 对数函数图像和指数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互为逆函数。 对数函数的性质有:

1.都过(1,0)点; 2.定义域为|R|≠0,值域为R; 3.α>1,在(0,+∞)上是增函数;1>α>0时,在(0,+∞)上是减函数。常用公式 ?和差 ?基变换

?指系 ?还原 ?互换 ?倒数

链式 有理和无理指数 如果n是有理数,βn表示等于β的n个因子的乘积: 。 但是,如果β是不等于1的正实数,这个定义可以扩展到在一个域中的任何实数n(参见幂)。类似的,对数函数可以定义于任何正实数。对于不等于1的每个正底数β,有一个对数函数和一个指数函数,它们互为反函数。

创优课堂秋数学人教B必修1练习:第29课时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含解析

第29课时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课时目标 1.掌握换底公式及其推导证明. 2.了解自然对数及其表示. 3.能用换底公式进行对数式的化简、求值、证明. 识记强化 1.换底公式log b N =log a N log a b ,推论(1)log a mb n =n m log a b (2)log a b =1 log b a . 2.以无理数e =2.718 28……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log e N 记作ln N ;ln N 2.302 6lg N .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log a b ·log b a =1 B .log c d =1 log d c C .log c d ·log d f =log c f D .log a b =log b c log a c 答案:D 2.若log 513·log 36·log 6x =2,则x =( ) A .9 B.1 9 C.1 25 D .25 答案:C 解析:log 513·log 36·log 6x =2,∴-lg3lg5·lg6lg3·lg x lg6= -lg x lg5=2. 即log 5x =-2,∴x =5-2=1 25. 3.若log 37·log 29·log 49m =log 412,则m 等于( ) A.1 4 B.2 2 C. 2 D .4 答案:B 解析:左边=lg7 lg3·2lg3 lg2·lg m 2lg7=lg m lg2; 右边=-lg2 2lg2=-12,所以lg m =-1 2lg2,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时间单位的换算和计算专项练习 知识点一:时与分的换算。 2时=(120 )分想:1时是60分,2时是( 2 )个60分。60分+60分=120分180分=(3)时想:60分是1时,180分里面有( 3 )60分,也就是( 3 )时知识点二:分与秒的换算。 3分=(180)秒想:1分是60秒,3分是( 3)个60秒。60秒+60秒+60秒=180秒120秒=(2)分想:60秒是1分,120秒里面有( 2)个60秒,也就是( 2 )分知识点三:时间的计算。 3时20分 -2时40分=40分 想:3时20分-2时=1时20分 1时20分=60分+20分=80分 80分-40分=40分 (抄写1时=60分,1分=60秒。5遍,并背诵) 一、填空。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 )小时,时针走1大格,分钟正好走1圈,是( )分。 4、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 5、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 )秒。 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5,经过的时间是()。 7、9时=( )分 3分=( )秒 4时=( )分 5分=( )秒 118秒=()分()秒1分70秒=( )秒1分12秒=()秒 90分=()时()分100分=()时()分1时35分=( )分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35( )。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 3、小新跑60米要12( )。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 三、计算 1、 75秒+45秒=( )秒=( )分 2分-40秒=( )秒 180分+60分=( )分=( )小时 2时-30分=( )分 2、填上“>””<”或“=”。 3时( )300分 250分( )5小时 70分( )7时 60秒( )60分 10分( )600秒 120分( )2时 3、中古友谊小学每天早晨8:00上晨检,8:10下晨检,晨检用了( ).8:10开始上第一节课,8:50下课,第一节课用了( )。 4、百佳超市早上8:30开始营业,晚上10:30休息,百佳超市一天营业的时是 ( )时。 5、在钟面上秒针走了3个数字,走了( )秒,走了8个数字是走了( )秒。 6、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 )车开的早。 7、在100米赛跑比赛中,小菊用了14秒,小梅用了16秒,小桃用了13秒,小丽用了12秒,小兰用了17秒。冠军是( ),亚军是( ),季军是( )。 四、判断(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 1、2小时=20分。( ) 2、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 ) 3、时针在5和6之间,分针指着9,是6:45。( ) 4、时针和分钟都指着12时是12时整。(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 6、小军做50道口算题用了128分。 ( )

最新高教版数学教案——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换底公式的意义,掌握其推导方法,并能应用公式进行恒等变形,提高解题能力.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通过多思、多解、多变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重点: 1.换底公式的证明. 2.应用公式的能力. 教学难点: 证明思路的发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对数式的计算与含对数式的证明过程中,常需要把不同的对数化为同底的对数,所以我们现在引进对数的换底公式,即=(、、均为正数,≠1,≠1). 二、讲授新课 为了加深对换底公式的记忆与理解,下面我们用多种方法加以证明: 证明一:利用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通过一题多解,达到灵活,综合应用的目的,同时,也可打开学生的证明思路). 令,=,则=,两边数以(>0,且≠1)为底的对数,得= . ∵ ≠1,∴ ≠0. ∴ =,即=. 证明二:利用对数恒等式令=,则=,由对数恒等式,得 =(>0,≠1). ∴ =()=. ∵ ≠1,∴ ≠0. 化为对数式,得=· =, 即=. 证明三:利用对数恒等式由对数恒等式知=(>0,且≠1). 两边同时取以为底的对数,得 ==·, ∵ ≠1,∴ ≠0. ∴ =. 证明四:利用对数恒等式的换元法.由对数恒等式知:=,=,=(>0,且≠1,>0,且≠1). ∵ ==()=,

∴ =·. ∴ =. 证明五:设=, ∴ =·=. ∴ =, =, 即=. 证明六:令==, ==, ∴ ()==. ∴ =·=·, 即=. 注学生还可运用更多的方法证明,这个公式也可根据情况,略讲证明一、二. 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2.718 28…为底的对数,以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数,通常记作,根据换底公式,可以得到自然对数与常用对数的关系: ≈2.30 26. 练习:利用换底公式证明(这组题均可视为换底公式的推广): (1)=; (2). 证明:(1)(变形·=1); (2). 熟悉这些由换底公式变形得来的公式,在求对数值,进行对数的恒等变换、解对数方程时,可简化计算过程. 例1 求的值. 解法一: = 解法二: 例2 已知,求.(可以先分析证明思路,后让学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它.) 解法一:(分析,观察已知条件,对数与幂的底均为18,因此联想换底公式,把换成以18为底的对数,沟通条件与结论的联系.) ∵ =5,∴ .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ln和e是什么关系? 对数和底数是干嘛的? 三角函数的画图? ln就是loge lne=logee=1 lne=1 他俩没啥关系一个是运算符号一个是自然数e的ln次方等于1 e^(ln3)=3 In=loge ln(1)=loge(1)=0 e=2.71多 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e在科学技术中用得非常多,一般不使用以10为底数的对数。学习了高等数学后就会知道,许多结果和它有紧密的联系,以e为底数,许多式子都是最简的,用它是最“自然”的,所以叫“自然对数”,因而在涉及对数运算的计算中一般使用它,是一个数学符号,没有很具体的意义。其值是2.71828……,是这样定义的: 当n->∞时,(1+1/n)^n的极限。 注:x^y表示x的y次方。 你看,随着n的增大,底数越来越接近1,而指数趋向无穷大,那结果到底是趋向于1还是无穷大呢?其实,是趋向于2.718281828……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1+1/1!+1/2!+1 /3!+1/4!+……+1/n!,当n趋近无穷时,其极限值就为e. 对数(Logarithm 若)。则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当a=10时称作常用对数,当a=e时,称作自然对数。 我们知道,一般对数的底可以为任意不等于1的正数。即对数的底如果为超越数e(e=2.718)我们就把这样的对数叫作自然对数,用符号“LN”表示。在这里“1”是对数“logarithm"的第一个字母,“N”是自然“nature"的第一个字母,把两个字母合在一起,就表示自然对数。 “lg”才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 ln1=0 表示e的0次方=1 ln100=4.605170…… 表示e的4.605170次方=100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 计算

自然日界线和人为日界线(2006-08-25 19:37:58) 标签:地理自然日界限人为日界限分类:我问我答 自然日界线的概念: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所在的经线。自然日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不断移动。沿地球自转的方向,0点或24点的西侧比东侧少一天。 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实际情况并不与180°经线完全重合).其西侧比东侧多一天。 例1、当太阳直射在西经90°时。(或者:北京时间02:00时) 例2、⑴地球上早一天的区域与迟一天的区域的范围比为多少? 例3、⑵再过多少时间,地球上早一天的区域恰好等于迟一天的区域? 总结: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位置不变,东侧总比西侧迟一天。 ②0时经线不是0°经线,它的位置不断变化,始终与直射点所在经线背对背。 例2、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 ⑴甲地的时间为: A、3时 B、9时 C、12时 D、15时 ⑵北京时间为: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总结:①分清两条日界线,先找180°经线,余下的日期界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 ②通过180°经线,推算0时经线的度数,进一步可推算任意经线的度数,并算出相应的时间。 自然界线和人为日界线跟区时有没有什么联系,比如说: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2时时,全球的7月7日这天占全球的几分只几? 这道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还有答案.谢谢. [思路分析] 解题的前提是概念的清晰。 共同点不同点 人为日界线 1、都为半圆,且以赤道为中点,止于两极; 1、固定在180°经线上; 2、任何时候都与经线重合; 2、全球性的日界线; 3、东西两侧日期不同 3、东侧晚一天,西侧早一天。 自然日界线 1、随地球自转而自东向西移动; 2、各个地方的日期界线; 3、东侧早一天,西侧晚一天。 所以,自然日界线与时区有关,人为日界线则无关。 这个题应该用人为日界线。当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7月7日2时时,东经90度为7月7日0时。处于7月7日的地区为东经90度至东经180度。所以,(180-90)/360=1/4 如何讲清两条日界线 杨益芳/江苏省天一中学(214171) 两条日界线,一个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一个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课本上只重点讲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并没有提及自然变更的日界线,所以学生搞不清楚。那么什么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它又是怎样移动的呢?与国际日期变更线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自然变更的日界线,实际上就是地方时是当日0点或昨日24点所在的那条经线。由于地球在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各地的时间就因经度不同而不同,因此0时所在地在地球上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在不停地移动,规律是自东向西移。如果从北极上空看的话,它就好象我们钟表上的时针一样在做顺时针方向移动,一天正好一圈。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东西两侧由于人为规定为西十二区和东十二区,无论何时日期都差一天。因此它不会发生变更。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增一天的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减一天的是自然变更的日界线。

地球运动计算题归纳111021.doc

一、地方时、区时和日界线计算专题 1、关于区时计算 知识回顾:区时划分 时区和区时的计算类型 1)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所在时区 (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2)求时区差 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 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 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不超过12个时区)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即两地在日界线两侧即过日界线的时差); 3)求区时 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所求区时=己知区时士时差(正负号的取选原则是:东加西减。)注意:在区时的计算过程中,计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区时计算结果如果大于24小时,则为第二天,该数值减去24小时,即为所求时刻;如果区时计算结果小于0,则为前一天,用24小时减去所得值的绝对值,即为所求区时。这种计算方法是避开跨越日界线计算区时,因为日界线西侧的日期比日界线东侧的日期早一天,不然就涉及到加一天与减一天的问题。

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4)求中央经线度数 所求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零时区外),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某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和和差就是该时区的范围) 2、有关地方时计算 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1)已知一地地方时,求另外一地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数×4分钟(以上计算均不越过日界线) (2)已知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 所求经度=已知经度±经度差(经度差——地方时时差<以小时为单位>×15) 3、日期的计算 1)全球处于不同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固定的,属于人文界线,那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大致是180°经线。为避免把一个国家分成两个日期,这条线在必要的地方发生弯曲,但在计算时,一般把它认为就是180°经线。一般来说,日界线以西比日界线以东日期要早一天。自日界线西侧向东侧跨越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另一条分界线是随时间不断移动的,属于自然界线,那就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这条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不断西移,这样新的一天所占范围不断扩大,旧的一天将不断缩小,直至与180°经线重合,太阳直射 0度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全球是同一日期。 2)全球总是被两条经线分割为两个日期,分割日期的经线分别是日界线和地方时为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