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永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永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永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永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龚武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工作回顾

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的一年,也是我们战胜多种困难和挑战、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

主要指标超额完成。预计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50亿元、增长14.5%,高于计划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75亿元、增长24.5%,高于计划3.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亿元、增长36.6%,高于计划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3.3亿元、增长19.5%,高于计划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完成53.5亿元、增长26.1%,高于计划13.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3元、增长11.6%,高于计划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975元、增长13%,高于计划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定任务。

产业发展取得突破。工业实现大的发展。全年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59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9家,其中亿元企业24家,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32亿元、增长42%,增幅排全省第二位。水泥、冶炼、纺织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引大靠强、资源整合,实现了规模迅速扩张和质量全面提升。以电子信息、光伏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全市规模电子企业达到30家,年销售收入增长50%。工业园区新扩园25平方公里,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103万平方米。农业在大灾之年夺得丰收。农业总产值实现325亿元、增长5.9%,除烤烟因灾减产外,其他主要农产品实现增产增收。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0家、新增6家,实现产值133亿元、增长30%。农业经营组织化水平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1.5亿元、增长13.1%,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4%和30%,金融机构新增存款93亿元、贷款44.6亿元,保费收入完成21.6亿元、增长21%。

项目建设成效突出。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快”:一是项目数量多。全年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70个、比上年增加289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20亿元、增长40%。二是大项目多。年度完成投资过亿元项目55个、比上年增加21个,永蓝、厦蓉、道贺三条高速完成年度投资54亿元,湘桂铁路复线完成年度投资22亿元,祁阳海螺水泥、凯盛鞋业、道县珂莎黛、宁远福嘉有色、双牌五里牌电站、永州大道、中心城区沥青路面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生态新城、潇湘汽贸城、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湘江两岸景观带等项目启动。三是好项目多。年内新上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节能环保的项目。东安创辉实业、凤凰园华威光伏、江永富硒生物、双牌华茂生物、零陵荣华锰业、蓝山精铁粉生产等项目

的技术和工艺在国内领先。四是建设速度快。冷水滩1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道县华新水泥、市中心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本部、新四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达福鑫电子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10个月。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全市销售汽车下乡产品1.37万台、增长1倍,销售摩托车下乡产品6.2万台、增长29.8%,补贴资金9367万元、增长67.6%,加之农村交通、电力等基础条件改善,促进了农村消费较快增长。消费热点增多,全市汽车销售额增长64%,通讯器材增长1.9倍,体育用品增长1.7倍,化妆品增长4.6倍,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飞速发展。全市大网用电量52.4亿度、增长16.2%。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6亿元,分别增长31.4%和32.1%。商品房销售额完成34.9亿元、增长45.6%。

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全年新批外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3.85亿美元、增长15%,内联引资165亿元、增长27%。在全省率先展开对接东盟工作,先后在北京、南宁举办永州走进东盟推介会,目前已引进东盟企业4家,由马来西亚隆基马中集团投资10亿美元的永州国际多元贸易区项目开始启动,对东盟国家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增长4倍。对外贸易大幅攀升,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增长51%,其中出口1.05亿美元、增长52.3%。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加大财政投入,全市民生支出54.6亿元、增长29.1%,占财政总支出的39%。加强就业扶持,安排就业专项资金2.5亿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3.6亿元,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项保险参保人数新增43.5万人次,保险基金支出新增3.2亿元。道县、冷水滩、双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全面展开。注重帮扶困难群体,发放低保资金3.6亿元、救灾资金6357万元,完成因灾倒房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6576户。新增廉租住房8155套、租赁补贴发放3172户。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补助资金3.87亿元;投资2亿元,完成合格学校建设62所;投资3.6亿元,完成校舍安全工程60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学位1.1万个。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8亿元、增长24%,授权专利320件、增长95%。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0家、农家书屋669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电视工程稳步推进,舜帝祭典、祁阳小调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甘棠古村、周家大院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2处重要文物古迹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即将报请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功举办了纪念李达诞辰120周年、第四届阳明山“和”文化节、中国首届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女书习俗”抢救保护研讨会、江华瑶族自治县55周年县庆等重大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投入2.4亿元,支持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完善新农合制度,11个县区全部实行了新农合门诊统筹。冷水滩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为民办实事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先进。安全生产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十一五”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时期,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赶超发展、科学跨越为第一要务,以项目投资、产业承接为主要抓手,以促进民富、维护民安为根本目的,大力推进“一化三基”,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明显提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2005年到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由361亿元增加到750亿元,增长1.1倍,五年跨越四个百亿元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45亿元增加到81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20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倍;财政总收入由20亿元增加到53.5亿元,增长1.7倍,财政支出由40.8亿元增加到142.7亿元,增长2.5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309.3亿元增加到723.4亿元,增长1.4倍,贷款余额由152.3亿元增加到362.7亿元,增长1.4倍。发展动力增强。大规模投资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7%;消费需求旺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02.3亿元增加到243.3亿元,五年增长1.4倍,汽车、家电、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美容保健成为消费热点,网上购物、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比“十五”提高7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6%;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27.6%提高到2010年的40%。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有效。切实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5%。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新建污水处理厂11个、垃圾处理场11个,关停污染企业482家,技术改造污染企业160家,“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湘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治取得明显效果。

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工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22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752亿元、增长2.3倍;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77家,比2005年增加374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27家,比2005年增加76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6%,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加工产值均突破100亿元,汽车制造、卷烟等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层次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整合取得实效,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900万吨,硅锰合金和电解金属锰达到50万吨,造纸达到60万吨,传统工业散小弱状况明显改观。光伏、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7%,比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2%。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五年都实现丰收,冷水滩、祁阳、零陵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农产品加工位居全省前列,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比2005年增加12家。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共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加速融合,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项目投资力度空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交通实现跨越发展。五年完成投入310亿元,是“十五”的5.2倍。铁路总里程达到413公里,新增244公里,通铁路县区由3个增加到8个,洛湛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南部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湘桂铁路复线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连接京广线、通往东盟的铁路大动脉。高速公路已建在建488公里,邵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在建二级公路736公里。新建改造通乡公路1451公里、通村公路1.65万公里。永州机场开通长沙、昆明、深圳、北京航线。电力保障能力增强。五年完成电网建设投入45亿元,是“十五”的3.8倍,建成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43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加大,90%农村用电户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减轻农民用电负担2.5亿元。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23万千瓦,新增装机69万千瓦,浯溪、晒北滩、太洲等电站投产发电。江永县被评为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农田水利不断加强。五年来,全市共改造中低产田46.4万亩,道县被评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县;建设基本烟田35万亩,宁远被列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整县推进试点县;新开发整理耕地47.7万亩,五年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130座水库除险加固和1.7万口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双牌水库灌区等大中型灌溉配套工程改造完成计划任务。通过全市上下20多年的不懈努力,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信息化步伐加快。五年完成投入23亿元,是“十五”的1.8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固定电话用户发展到72万户,移动电话达到183.6万台,互联网用户达到21.6万户,行政村通电话率和互联网开通率分别达到86%和62%。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预测预警迅速发展。

扩容提质进程加速,城镇面貌大为改观。城市长大长高。围绕建设“湘粤桂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加快扩城联城步伐,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3平方公里拓展到2010年的54.8平方公里。五年共修建城市主次干道45条,新增城市道路52.9 公里。新建在建高层建筑100多栋,一批市民休闲场所建成使用。城镇变新变靓。五年来,9县县城市政设施投入78亿元,是“十五”的1.5倍,小城镇建设投入62.6亿元,是“十五”的2倍,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市政基础设施,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县城和中心镇功能逐步完善,集聚辐射能力大为增强。城镇人口超过10万人的县城达到6个,比2005年增加3个,常住人口2万人以上小城镇达到13个。江华、祁阳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沱江镇、白牙市镇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环境更美更好。2010年中心城市和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4%,路灯安装率和亮灯率达到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3.3%,城镇饮用水源达标率为100%,城市空气优良率为96.9%,全市总体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通过省里验收。

开放引进卓有成效,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我市开放发展向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241家,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为“十五”的4.5倍,内联引资583亿元,为“十五”的4.8倍。工业园区建成面积63平方公里,建设标准厂房500万平方米,入园规模工业企业352家。我市五年均荣获全省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业税全面取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实施。交通体制改革取得成果,全市撤销14个二级公路收费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创新成效明显,潇湘农村合作银行、江华农村商业银行、祁阳村镇银行挂牌营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达到9家,小额贷款公司达到3家。南岭民爆成功上市,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得到规范和加强,市城建投整合资产80亿元。

民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社会保障逐步覆盖城乡。努力促进充分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4万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320.6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10万人次,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增加,月均提高到1072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63.9万人;城乡低保不断完善,城市低保达到11.4万人,农村低保达到27.5万人,五保供养达到5.1万人,重点优抚对象达到5万人;住房保障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进一步完善,五年新增廉租房1.5万套、租赁补贴1.8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倒房重建3.2万户,建成灾民新村43个。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5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23元提高到149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738元提高到4975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31.4平方米提高到45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家庭汽车拥有量由0.8辆提高到5.7辆,每百户农民家庭摩托车拥有量由8.1台提高到20.5台。五年累计新解决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12.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强化责任,严格监管,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实施“平安永州”建设,政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综治考评在全省排位前移,命案侦破连续三年、打黑除恶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大力建设教育强市,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建设合格学校217 所,改造中小学危房98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学位6.1万个,高中教育规模提升,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永州职院跻身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永州工商职中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职业中学。加快科技进步,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215项,申请专利2257件,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祁阳、东安创建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市级医院建设力度加大,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面铺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基本完成,重大疫病防控扎实有效。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实效,五年新增国家文物保护单位4家、国家非遗项目5个。成功举办全省公祭舜帝大典。市体育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人口计生工作五年都是全省先进。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东安荣获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人事、统计、审计、质监、药监、物价、工商、法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贸促、对台、史志、档案、气象、水文、人防、消防、残联、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自身建设得到加强,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924件,市政协委员提案978件,办复率均为100%。制定出台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建立健全了行政首长问责、行政决策听证、行政裁量权基准、政务信息公开和规范性文件审查等制度。着力破解发展难题。针对发展新形势,各级政府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积极破解融资、用地、用工难题,努力消除资源瓶颈制约,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难事。切实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以上。全面推行政府绩效考核,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加强督查督办,增强了工作的推动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应对的结果,是几大家班子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支持、关心永州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转方式调结构任务繁重,节能减排压力加大;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社会治安特别是农村治安群众反映比较突出;改革开放意识不浓,干部作风还待改进。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三、“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

站在历史发展新起点,“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我们面临难得机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低碳产业、绿色经济发展,为我市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拓展了广阔空间;中央提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逐步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由高碳向低碳、由外需向内需转变,为我市培育新兴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改善民本民生创造了良好条件;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湘南地区建成全省对外开放的引领区、产业承接的先导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永州建成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为我市扩大开放引进、加快产业承接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必须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仍然较多;为抑制通胀,国家实施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给我们如何用好用活政策、推进加快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五年,我们具备更加坚实的发展基础,但约束条件仍然较多。经过多年抓项目争投入、打基础增后劲,我市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城乡消费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但综合实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资源、资金、人才短缺和用地、环评、节能减排的制约日益突出,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面临“两难”选择。未来五年,我们实现赶超崛起的前景看好,但竞争压力加大。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总体上仍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后发赶超的关键阶段,负重爬坡,不进则退。放眼省内外,各地竞相发展势头强劲,态势逼人,特别是与我市相邻的兄弟市借助高铁、资源、区位等有利条件再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新一轮发展中,乘势而上,努力赶超,奋勇争先。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总体要求,抢抓中部崛起、湘南开放开发、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和对接东盟等历史性机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基础、兴产业、建新城、重环保、惠民生,努力建设开放永州、创新永州、绿色永州、数字永州、和谐永州,为加快赶超崛起、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递增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递增19%以上,到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地方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前列。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以内。城镇化率达到50%。

实现上述目标,要在全局上牢牢把握五个方面:

突出工业推动。牢固树立兴工强市思想,坚持不懈把工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来抓,全力扩张工业总量,壮大工业实力,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素质,以工业的大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大跨越。

突出项目促动。一以贯之狠抓项目建设,把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以项目促投入、促调整、促转型、促发展。

突出消费拉动。高度重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加群众收入、提升消费能力,拓展消费领域、培育消费热点,落实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突出开放带动。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兴市战略,树立开放包容心态,培育海纳百川胸襟,营造良好开放氛围,坚持一手抓承接、一手抓对接,努力建设开放永州。

突出创新驱动。坚持以创新促进发展、以创新激发活力,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建设教育强市,加快科技进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创新谋求后发赶超,促进转型发展。

“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强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以打造湘粤桂边界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目标,抓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建设,构筑四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加快铁路建设,确保湘桂铁路复线2012年全面建成并开通动车组;争取怀化经永州至郴州铁路和洛湛铁路二线开工建设,昆台高铁、衡阳至北海高铁过境永州北,全力争取永州进入高铁时代。完善公路网络,全面建成永蓝、厦蓉、道贺三条高速公路,开工新建永州至郴州、祁阳经冷水滩至道县高速公路,力争邵阳新宁至冷水滩、江永经广西恭城至阳朔高速公路进入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公里;着力打通断头路,建好循环路,构筑市内公路循环体系,力争完成干线公路改造1000公里;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和养护,全面提高通畅、通达水平。实施湘江航道改扩建工程,在永州境内形成500吨级以上航运能力。提升发展航空运输,启动永州机场搬迁工程,力争将永州机场建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的国际航空港。

强化电力能源支撑。继续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完善城乡电网功能。切实抓好水电开发,加快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建设,全力争取新上核电或火电项目,努力构建以核电或火电为支撑,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为辅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保障体系。

改善农田水利条件。切实抓好涔天河水库扩建及流域土地开发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规划建设5座以上中型水库,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建好中心城区和9县县城防洪工程。新解决1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把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永州作为抢占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加快“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公共应急指挥中心”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二)兴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实力强。要把产业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农业、提升第三产业,实现相互协调、互促共进。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扩张工业总量。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增加值突破6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以上,过亿元企业300家以上,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食品烟草加工、矿产品深加工、轻纺、建材加工、林纸林化、民爆化工等六大传统产业都要建成超百亿产值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改扩能、靠大引强,不断促进现有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加大产业承接力度,引进发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先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光伏、新能源新材料及再生资源、生物医药产业。着力打造园区平台。力争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成国家级加工贸易区。各县区都要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产业项目的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逐步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经营,全面实施粮油百亿产业工程,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和粮油加工基地;提升发展烤烟生产,建设全国烟叶大市;加快林业发展步伐,新造速生丰产林200万亩。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城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整合提升、引进新上一批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名牌企业和产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产品流通、农机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农业公共服务。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区创建工程,市里重点抓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整合各部门资金、项目和各种要素,集中投入,力争五年建成全国一流农业科技园区和新农村建设样板区。

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大力促进文化发展与文物保护、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把文化旅游产业建成重要的新兴产业。全面完成旅游“十个十”工程,突出抓好以“一城两江三山四湖”为重点的旅游景区建设,力争创建1个5A级、9个4A级旅游区,新建5家五星级、10家四星级旅游饭店。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扩大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历史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推进永州历史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和研究。加大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继续举办好祭舜大典、阳明山“和”文化节、柳文化节、周敦颐国际理学文化节等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新办全国或国际性的怀素、何绍基书法大奖赛,充分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强化宣传推介工作,不断扩大永州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

发展壮大商贸物流业。依托区位交通,力争把永州建成湘粤桂边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中国—东盟重要物流中转基地。突出抓好国际航空物流园、蓝宁道新保税物流中心、永州粮油批发大市场、潇湘汽贸城、永州商务会展中心、永州海关和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服务业态,重点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会展、创意设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生活保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三)建新城。城镇是展现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要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生态新城建设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建设一体化。

加快推进零冷两区一体化。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把永州作为100-2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进行培育的难得机遇,立足更广视野,站在更高层次,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按照“生态理念建城,基础设施连城,特色产业融城,文化教育兴城”的思路,加快零冷两区联城步伐,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实施“一圈两轴两带三组团”战略,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力争三年成骨架,五年现雏形。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80万。通过生态新城带动,把永州打造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旅游城市、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宜居城市。

加快推进市域城镇一体化。坚持统筹城乡、集约发展、以大带小、均衡布局,加速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建制镇为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优先实施和全面提升市域城际“纽带”工程,加快实现市到县、县与县之间以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相连接,打造北五县区半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区至南部六县两小时经济圈,以及南六县区域间的一小时经济圈。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总体规划“三规”整合。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力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市场集中度和经济融合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公共设施向村镇延伸。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改变城乡分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限制,为进城人员提供平等享受发展成果和社会福利的体制机制。

(四)重环保。永州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文化丰厚,这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支撑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要十分珍惜、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优势,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绿色永州。

抓好湘江源头保护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要求,加强湘江和潇水流域污染源治理,所有企业和项目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强力推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潇湘两水流域范围内杜绝新上高污染项目,严格控制污染源;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和水源地保护,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建设更加秀美的锦绣潇湘。

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和县城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配套功能,充分发挥效能。推进重点乡镇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潇湘两水流域所有乡镇和重点村都要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控制。

抓好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山水园林洲城的特点,打造城市优势。全面实施城边、路边、江边造林工程,认真落实20万棵大苗进城计划,在城内广泛开展单位、企业、社区和全民植树造林活动,逐步建成树在城中、城在林中、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国家级森林城市。

(五)惠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形成符合市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收入保障体系。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工薪阶层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和民族政策落实力度,增强贫困地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进一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坚持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十二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0万人。

进一步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重视学前教育,抓好公办幼儿园建设。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强化城区学位建设和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努力把永州一中、永州四中打造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名校。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启动建设潇湘大学,支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潇湘技师学院做大做强,推进县区职教中心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县乡村医疗机构完善工程,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力推进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社区功能,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住房建设和运营。扩大廉租房覆盖范围,提高公共租赁住房比例,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推进城市、国有工矿等各类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建设。加强房地产开发,引导房地产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与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

四、今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5%。

(一)切实抓好以“五百工程”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按照“五百工程”的要求,今年要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翻番。着力抓项目,新建、投产、储备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各100个,完成技改投入150亿元。零烟设备配套、湘纸纸机改造、湘龙铜业聚乙烯、达福鑫电子PCB线路板等项目要开工建设。菘顺电子、祁阳海螺水泥、科力电机扩能改造等项目要加快实施进度,争取早日投产达效。加强与央企省企对接,抓好莲花水泥与中联重科、银光粮油与京粮集团等的对接合作。着力抓园区,加大投入,

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标准厂房建设,开展园区与被征地群众共建标准厂房试点。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年内各引进落户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5家,其他县区工业园各引进落户规模工业企业3至5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至2家。着力抓服务,继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和调度,强化要素供应保障,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二)切实抓好以增收增效为重点的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今年要启动粮油百亿产业工程,重点抓好20个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建设和20万亩油茶低改。大力实施“菜蓝子”工程,重点抓好专业蔬菜基地的恢复和扩大。完成烤烟种植24万亩,提高烟叶单产和质量。生猪和水产养殖重点是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疫情防控,促进稳步发展。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涔天河水库扩建及流域土地开发整治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做好3座中型病险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完成2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推进5000口山塘清淤扩容工程,新解决31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抓好东安、冷水滩、宁远3个全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启动11个新农村示范片、200个示范村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完成农民工培训30万人,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30万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万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三)切实抓好以商贸物流和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启动实施永州国际航空物流项目,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逐步实施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大力发展金融业,潇湘农村商业银行要挂牌营业,争取新组建1至2家村镇银行,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永州设立分支机构,新增1至2家小额贷款公司。创新金融产品,全面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旅游业重点抓好零陵古城、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江永“三千”文化、浯溪碑林等项目建设。完成零陵柳子庙创4A和李达故居、江永女书园、江华盘王殿创3A工作,推进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创4A工作,启动九嶷山舜帝陵景区创5A工作。

(四)切实抓好以生态新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加快生态新城规划编制工作,全力推进生态新城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永州大道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湘江东路联城段、巴洲大道、城南大道、迎宾大道和城南大桥,加快玫瑰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产业项目实施进度。加快中心城区设施配套,推进冷水滩区湘江西路北段、舜皇大道、传芳路和零陵区沿江大道、火车站配套路网建设,抓紧下河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实施,抓好安置小区建设和背街小巷改造,开工建设冷水滩区河西城市防洪工程,启动珍珠路改造工程。各县重点抓好县城骨干道路建设,推进标准化示范镇试点,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巩固创卫成果,推进创卫工作向纵深开展,推动城镇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打下基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违法建筑、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切实搞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提升城镇形象。

(五)切实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完成铺轨。道贺、厦蓉高速力争建成通车,永蓝高速完成路面施工。省道323宁远至道县段、衡桂高速新田连接线建成通车。国道207东安界牌至江华、省道325道县祥霖铺至江永龙虎关、省道323新田至宁远、省道324蓝山至临武、东安至全州、国道322零陵绕城公路等项目,要加快施工进度。冷水滩至祁阳快速通道、国道322祁阳绕城线上半年开工,江华白芒营至广西福利公路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郴州至永州高速、厦蓉高速宁远互通至九嶷山连接线、祁阳木梓圩经金洞至新田门楼下、零陵至双牌一级公路、省道326江华白芒营至分水岭等项目,要做好前期工作和开工准备。切实加强电网建设,扩建宁远紫霞500千伏变电站,新建或扩建3座220千伏、4座110千伏、6座35千伏变电站。大力开发小水电,抓好一批电源点建设。积极推进江华、东安、蓝山、祁阳、江永等地风能开发,开工建设凯迪生物质发电和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加快3G网络

建设,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启动市级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

(六)切实抓好以承接对接为重点的开放引进。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内联引资200亿元。加强外资投向引导,扩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注重引资和引智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抓好“粤洽周”等重大招商活动。加快对接东盟步伐,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扩大出口,支持企业产品进入东盟市场。争取在永州举办湖南与东盟国家经贸洽谈会。认真落实国务院鼓励民间投资“36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切实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七)切实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6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抓好永州一中和永州四中建设,加快潇湘技师学院建设,支持湖南科技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项目40项以上。完成5所县级标准化医院和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加快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医院建设进度,推广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和基本药物安全监管,积极培育现代中医药产业。抓好一批文化项目建设,开展网络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整治“两非”行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完成市体育馆建设工程,抓好冷水滩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建设。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完善残疾人服务和保障体系,关心爱护留守儿童。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全面完成县区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信息化水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5万人次。做好城镇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在抓好道县、冷水滩、双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健全城乡低保制度,逐步提高补助水平。加强社会救济救助,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抓好市、县区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水平和使用率。新增廉租住房4000套,积极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强化物价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严格落实信访调纠工作责任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继续开展“平安永州”建设活动,加强政法基础工作和手段建设,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两抢一盗”和农村偷盗行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突出抓好交通运输、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解放思想,提高创新力。注重用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武装头脑,树立开放视野,培养战略思维,善于谋大谋远谋深,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系统性。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内外发展形势的分析研判,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勇于打破传统框框,突破思维定势,敢闯敢冒、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方式,注重用民主的方法集中民智,用市场的办法配置资源,用综合的手段解决矛盾问题。强化责任,提高执行力。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为了永州发展不计个人得失的气魄,敢于负责、勇于担当,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看准的事果断决策,定下的事一抓到底,做到推动工作毫不放松,促进发展决不懈怠。强化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评估,推行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全面开展“项目建设环境年”活动,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依法办事,提高公信力。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财政审计、投资审计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坚持勤俭节约、注重实效,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工作和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开拓进取、团结拼搏,为建设美好永州、谱写壮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