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15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情景导学】

初中时我们已对罗斯福新政有所了解,知道罗斯福新政与克服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关。本节课,我们再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学习任务】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2、危机来临时,美国时任总统胡佛领导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成效如何?说明了什么?

3、罗斯福是在什么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的?上台后,以他为首的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针对什么问题而采取?主要是在缓解导致危机的哪一方面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5、罗斯福新政产生了什么影响?

6、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简述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该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关系?

【目标检测】

A部分

1.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

A.经济危机的影响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2.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

3.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行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

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

4.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道德经》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诚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6.罗斯福新政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包括

①给工人集体与雇工谈判的权利②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④建立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20世纪3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8.(2015-重庆卷-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

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9.(2014年福建卷-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10.(2011年福建卷-22)图6、7、8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图6 图7 图8

A.生产严重过剩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 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块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

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发挥的作用。

B部分

1.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美国美国经济繁荣期间,大街小巷密密麻麻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掩藏着危机

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2.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罗斯福读后批注:“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这表明

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3.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是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提高日趋加深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5.“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调整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6.罗斯福新政通过立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目的是

A.克服经济危机,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争取工人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加重对工人的剥削,攫取更多利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7.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参考答案

【学习任务】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表现、特点、影响。

(1)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的生产力使固有的和的矛盾更加突出,以及股票投机过度等。而美国政府奉行的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上述矛盾得不到缓解。

(2)表现:生产下降、银行倒闭、失业巨增、社会矛盾激化等。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引起政治危机等。

2、危机来临时,美国时任总统胡佛领导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成效如何?说明了什么?

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胡佛领导的政府延续政策。胡佛总统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认为只要把失业、救济等问题交给各种非政府的慈善机构去处理,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结果,事与愿违,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胡佛政府失去人们信任。

胡佛政府采用传统政策应对危机失败的结果表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巨大生产能力面前,在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的盲目生产造成得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迫切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予以干预协调,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迫在眉睫,自由放任政策已经过时。

3、罗斯福是在什么情况下当选美国总统的?上台后,以他为首的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针对什么问题而采取?主要是在缓解导致危机的哪一方面的原因?说明了什么?

(1)背景:30年代大危机使美国社会矛盾激化;胡佛政府自由放任式的反危机方案失败;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和纲领得到选民的拥护。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措施:

①整顿。主要是通过、、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这是新政的第一步。

②调整。国会通过了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③调节。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和,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④实行和。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3)针对问题与说明的问题:这些措施主要是针对经济危机造成的种种问题——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盲目生产、农产品价格下跌、失业人口巨增、社会消费能力不足、劳资关系紧张等问题,主要是缓解生产相对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矛盾。从这一方面看,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

4、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特点:罗斯福新政具有国家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

全面干预经济。

机制作用: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出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5、罗斯福新政产生了什么影响?

(1)对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

(2)对资本主义世界:新政式的调整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通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时代,进入了的时代。

6、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简述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该理论与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关系?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修改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新经济理论。1936年凯恩斯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其产生的标志。

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①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自由放任政策和理论占统治地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②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主张:①承认资本主义存在着弊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而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②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

影响:凯恩斯的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的经济学理论。

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罗斯福的新政措施与凯恩斯主义基本一致。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凯恩斯主义的合理性。两者在二战后都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目标检测】

A部分

1.A

2.D

3.A

4.B

5.b

6.C

7.C

8.(2015-重庆卷-11)

9.(2014年福建卷-21)材料中国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公共工程,目的是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和生产,故选A。B不符合材料的主旨,C材料未体现。设立工程振兴局这一新机构并非用以控制市场,故排除D。

10. B

11.(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复兴;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B部分

1.C

2.C

3.B

4.A

5.A

6.A

7.B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师总结)有人说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是灾难和契机结合。面对空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突破传统的经济政策,果断地实施新政,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新政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给美国人民重新带来了自信和繁荣,“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关注民生,注重协调发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可以说挽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这些就是罗斯福总统及其新政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 课后巩固练习 1.(2012·山东泰安质检·1题)小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 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 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2012·山东潍坊质检·16题)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3.(2012·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33题)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这样说道:“为了防止旧秩序的罪恶重演,我们需要双重的保障:要严格监督一切银行、信贷和投资,以便制止利用他人金钱进行投机的勾当;必须为充足而可靠的通货做好准备。”在之后的新政中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B.实行通货紧缩

图一 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图二经济萧条中饥饿的母亲 图三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回顾知识,提问: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学生回答:三个特点,来势猛,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然后设问:最早开始经济危机的美国,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是什么样的处境? 学生回答:a.股市崩溃,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跌d.失业人数激增 教师总结: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政局动荡,法西斯主义泛,滥出现了政治危机。绝望的阴云笼罩着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导入新课: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各国纷纷找出路。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外扩张来摆脱危机,而民主传统深厚的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不仅摆脱了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新时代。 环节一:1932年美国新一轮大选,人民将更多的选票投给了胡佛的对手—罗斯福。下面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看可以看出,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获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罗斯福是怎样一个历史人物呢?读材料: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谈谈你的收获。 你认为他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成就了罗斯福的丰功伟业。 教育学生:谈谈你的收获.好学习中更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送给大家语句名言共勉: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他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继续学习:“危”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强调信念的崩溃、信心的丧失才是才是社会最大的危机。 环节二罗斯福会用什么办法帮助美国人重新过上好日子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目录,结合表格提示,完成下列内容。时间3分钟。 罗斯福之所以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它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个“智囊团”,假设在座同学是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你会怎样为罗斯福出谋划策,摆脱面临的困境呢。我们分为四个组来探讨这个问题:从北往南分别是:金融、工业、农业、福利。 讨论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每前后排两桌四人为一小组,选出一个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展开讨论,二是讨论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和学案上的材料展开,不必拘泥课本;三由各小组安排代表发言,发言时采取自主回答。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1.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2.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3.股市中破产者100美元出售汽车 图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5.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 :“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儿子:“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妈妈:“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 当时很多人梦想通过股票买卖一夜暴富,于是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得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生产远远大于消费,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 整合二: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社会供给、需求(或生产、消费)之间的矛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得出: 3、特点 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提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析) (1)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3)社会动荡、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危机。 (过渡)那么,该怎么办?怎么办?资本主义制度该何去何从? 二、罗斯福新政(内容、特点、评价) 简要介绍罗斯福的事迹(强调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探究三:假如大家就是罗斯福的“智囊团”,你们将怎样对症下药?你们的新政“新”在何处?(阅读教材,分组讨论)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岳麓版必修2(第三单元)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教师寄语: 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 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的一个人。 ——恩格斯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

成中的作用。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四、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经济危机破坏性和罗斯福新政的资料、新闻图片,电影片段等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课本,根据兴趣自愿结合成几个小组广泛查阅、收集有关经济危机资料,了解有关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模拟罗斯福的智囊团,为新政出谋划策。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006年,震动传及东南亚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憾及了整个中国的灵魂。然而,就在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之时,07年出现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界的地震,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天寒地冻的冬天。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被称为“八十年不遇的经济大衰退”。八十年前爆发了一场什么样的经济危机?它又是怎样解决的?它可以为我们现在度过危机提供哪些有利借鉴?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老师要求同学们要边看边思考:这段

第三单元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程标准: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1)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标志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3.对策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 1.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2.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影响 (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严重。 (2)国际关系:各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3)政治危机: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严重。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 2.措施 (1)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等,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 (2)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稳定社会秩序;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3.核心内容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2)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改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四、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 (2)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内容 认为对付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主张国家应当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因此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而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1.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发生了过剩,主要表现为产品过剩、工厂停工、工人失业、银行倒闭,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2.发生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为什么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完美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教学方法: ppt课件,小组合作,启发式讲授,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播放视频《经济危机的表现》 1、经济危机的原因:

张燕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 15 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使用日期编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美国历史上“饥饿”总统的故事吗?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 年竞选总统时,曾为美国人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可是不久他就获得了“饥饿”总统的绰号,这是为什么?(激趣、引出课题)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粉碎了胡佛的美好预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场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以及美国政府克服危机的实践。 [新课]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1、表现 探究一:看图思考:大萧条是什么样的? 图 1.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图 2. 银行前挤兑的人群 图 3. 股市中破产者100 美元出售汽车 图 4. 农场主们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中 图 5.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图 6. 美国人排起长队领救济金 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2、原因 探究二:“牛奶白白被倒掉……穷人饿得嗷嗷叫”,这就是大萧条里的很不正常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大萧条会发生?请同学们阅读如下材料思考这一问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与反思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凯恩斯主义。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讲述罗斯福新政时,可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突出他战胜疾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3.直接原因——纽约股市崩溃 (二)经济危机的特点 (三)经济危机的影响 1.破坏经济 2.社会危机 3.国际关系恶化 二、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1.经济危机 2.罗斯福当选总统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1.金融业 2.工业 3.农业 4.社会救济 (三)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教师语言导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转眼间许多人倾家荡产。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作“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四”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危机很快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更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场危机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各国又是怎样渡过危机的?危机过后,资本主义制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讲授新课 一、经济危机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展示图片】 【投影材料】 材料1 到1929年,占美国人口2%的富人的收入相当于美国全部国民收入的3/5,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2 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工资的4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从繁荣到危机 【危机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通过分 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研读史料,解答问题。 (1)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 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 (2)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3)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 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想一 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展 示 提高 【表现特 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概 括危机具体表现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生:分析表格,结合经济危机的 表现,总结经济危机特点:持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 大。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 史料,分析解答问题,认识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 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 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 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 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 道路。 (2) :罗斯福新政“新”:① 新 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 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 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 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 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 ,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简述这些措 施的作用如何? 师:指导学生概括新政措施, 结合新政目的简要分析其作 用。 生:阅读课文,填表归纳概 括,认识新政对美国和对世 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组讨论】 (1)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 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 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2)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十六课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 二、设计思想 就此课内容而言,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对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史实已比较熟悉,但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因此不能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故此课重点为以引导学生以对具体史实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把握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体会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世界的重大意义。本课教学设计的主旨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比较具体、生动的情境或案例,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逐步探究与分析,使学生在活泼的氛围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分析,轻松愉快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并理解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史实;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创设情境进行分析、探究,结合图片与文字资料,

加深学生的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必然使其难以摆脱危机,但经过不断的调整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既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从中汲取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教学重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难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六、教学准备 主要包括对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方面图片和文字材料的的收集,以及结合本课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并制作成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课: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二战后苏联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实践,有辉煌也有挫败,可谓曲折坎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在二战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致使整个世界为之振荡,而他们又是否能安然渡过危机,本节课我们就从美国人的探索中一起解读这段历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育教学反思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作者:————————————————————————————————日期: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 通过《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授课,得出一些认识: 其中优点有: 1、教学内容处理恰当。课文包括四目:“黑色星期四”、“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在这四目中,“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讲的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凯恩斯主义”虽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有很大影响,但“课程标准”并未列入要求。因此我将课文内容分成了两大部分:一为“大萧条”,一为“罗斯福新政”。用“大萧条”揽括第一和第二标题,以“罗斯福新政”揽括第三和第四标题(“凯恩斯主义”只穿插讲述)。这样处理有两个好处。第一,优化了课堂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条理分明。第二,在教学中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但又不完全脱离书本实际;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为首要教学内容,又恰当地补充了某些书本没有而相对重要的知识。 2、教学理念把握适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应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性作用。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十分明显。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爆发原因、特点和影响,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再到罗斯福成功原因的探讨,都是由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或独立或互助完成的。而我在这堂课中,扮演的似乎只是冰糖葫芦上的那根小木棍,将某些重点、难点进行解析和概括,引导学生学习,循循善诱,将学生引入学海佳境。课堂上的颗颗“冰糖”,粒粒珍珠,都是学生探索的结果,思维的结晶。事实证明,学生完全可以主宰课堂;他们,做得比老师想象的还要好,还要出色。 3、教学环节紧凑,张弛有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难点解析”、“重点概括”、“七嘴八舌”、“重点归纳”、“论从史出”、“我看历史”等教学环节为中心,辅以“图说历史”、“双语课堂”、“漫画历史”、“人文历史”等趣味题材,将教学任务顺畅地完成了。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既有轻松愉快的“图说历史”、“漫画历史”,又有严谨深刻的“重点概括”、“难点解析”;既有“七嘴八舌”的发散式教学,又有“重点归纳”的收网式探讨;既有“我看历史”的辨证史观教育,又有“人文历史”的人文精神培养。教学方式多样又不失于“花耍”,体现了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趣味性,展现了历史教师应有的风貌。 4、教学设计巧妙,自有独到之处。 此有三:1在我的常规教学中,比较注意双语教学,尽管在此问题上,我还在尝试和学习阶段,收获无多。在这堂课中,我教会了学生“大萧条”和“新政”等专有名词;在课堂上还有小段英文段落的朗读;在“人文历史”环节中,我展示了罗斯福影响深远的一句名言“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并和学生一起翻译成中文。尽管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微不足道的花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要求:历史课程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 理论依据: 通过历史课程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即历史学科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按照发展核心素养的这一基本观念来说,其实就是要聚焦在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从整个教育过程来说,要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具有高水平核心素养的人才。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是部编版世界历史9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单元内容分析: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与德、意、日等国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美国实行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新政”;德、意、日等国却力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并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即本单元的线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危机、应对与结果。 从本课内容分析:“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两个子目交代了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应对危机的“新政”、“新政”的影响三部分内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固有矛盾,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的结果。经济危机来势猛、破坏大、范围广、时间长,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为应对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主要从生产、消费两个角度干预经济,帮助美国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美国国家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例。 根据对课标的理解及对教材的整合,本课课题确定为“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以人物罗斯福为线索解决美国“为何走向新政?”“如何实行新政?”“新政带来什么?”三个问题,理清危机与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政模式的创新及影响,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情况: 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美国经济史的了解程度少,不理解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走向新政——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是否属于 跨学科主题教学 否 学科 历史 学段: 初中 年级 九年级 相关 领域 美国史 经济史 教材 书名:义务教科书 世界历史 9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3-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2-3-2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不完整式选择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影响。这场经济危机使农产品价格暴跌,排除A 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国际关系恶化,D项错。各国生产下降,失业剧增,政治危机严重,C项错。B项符合史实。 2.据可靠统计,在1929年,1548707人在美国29家股票交易所拥有帐户。在1.2亿人口中,接近0.3亿户家庭积极参与股市交易,有100万投资者可以被称为投机者。这种情况造成的严重后果是() A.股价被大幅度哄抬,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B.使很多美国人一夜暴富,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C.全民皆股,造就了美国人拥有丰厚的经济学知识 D.使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答案】A 【解析】“投机者”众多,这显然会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3.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

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A.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1933年底,此时罗斯福上台采取措施遏制经济危机的危害,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加强国家干预,材料的含义既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4.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以金融危机为大背景切入,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能够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新工程的开工建设能提供就业岗位,工人就业后能够有能力进行消费,故①②③都正确,④和题干无关。 5.(2011·浙江联考)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邦说:“若无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解体在先,势无十月革命以及苏联的成立在后。”又说:“发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人们认为苏联的经济制度成为一

第22讲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第22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一、选择题 1.(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三模文综)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2.(2011年广东东莞五校第二次联考)近期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名列畅销书榜首,但其中部分观点备受指责。该书作者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国际银行家为获取暴利而阴谋制造的结果。对此你认为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应该是( ) ①股票投机活动猖獗,金融市场极不稳定②政府干预社会财富分配,导致财政不堪重负③联邦政府权力过大,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④超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消费模式,加剧了生产和需求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苏联及其社会主义的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大萧条及其影响 4.(2012届广东河源龙川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任何经济政策(体制)的出现,都有一定的时代性。同一经济政策(体制)在不同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经济大危机(包括“黑色星期四”和“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两目)、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之一,高中教材不是简单重复初中教材的内容,而是从全新的视角对经济危机的原因进行了阐述,突出了消费和需求的矛盾,为后面学习罗斯福新政和理解凯恩斯主义作了铺垫。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中心内容,教材特别说明了传统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面临严峻的形势,推行新政的突出特点就是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其形成的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开辟了资本主义新的发展道路,所以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教材进一步通过凯恩斯主义来探讨理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机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三、学生分析 通过对初中教材的学习,学生对本课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中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学生对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 课堂上,创设新情景、新意念,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充分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理解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通过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培养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讨论、探究,史料分析等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及协调发展等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

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段:高中 年级:高一学科:历史 授课时间: 2009-03-27 上午第(3)节课时:1 授课地点:胶州一中高一11班 授课教师:陈丽 研究课题:通过讲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来探讨如何应对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启示和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 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新政的特点,探讨其 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启发、讨论和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 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多,但线索清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 凯恩斯主义)。该课在本单元当中的地位承上启下,上为东方国家苏联的社 会主义计划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下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危 机,罗斯福新政探讨了一种的新的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深深 影响着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图片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激发兴趣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 1、原因:【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图片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5(岳麓版必修2)

第16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第2课时)《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泉州九中陈菊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 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 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 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二、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来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依据: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起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师生交流---落实重点---启发诱导---合作探究—-引导分析---突破难点---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五、说学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