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校园生活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校园生活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校园生活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常州市荆川小学德育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立题初衷: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良好的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我校八百多位学生,54.3%是来自外来打工一族的子女。从小漂泊不定的生活,导致没能得到有序的学前教育,反而养成了卫生习惯差、行为自由散漫的坏习惯,以致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要求,这样的陋习反而起了阻碍学习的作用。调查发现55.4%孩子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自理自律能力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在学校不能自觉的遵规守纪,在公共场所不能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这些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确立《校园生活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一德育课题旨在帮助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育人场所,在学科教学优化的同时,进行校园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正符合我校的需要。

(二)概念界定

校园生活:指向于学校内能养成学生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良好习惯的空间范围,本课题侧重于学生除课堂教学之外的生活、活动领域。

行为习惯: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权威解释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实践研究:我校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主要指根据学生现有状态,通过行动研究,促使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

(三)理论假设

全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提出的“好习惯培养计划”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已经进行过多项相关研究。主要成果:出版专著《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丛书。出版专著《儿童的想像与幻想》及《打开想像力之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但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的养成的研究还是不够的。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往往注重“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且“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课题研究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为习惯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实施策略做进一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研究,来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为我校德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在文明礼仪、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为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2、通过本课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逐渐提高我校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纪律整队开始:从一天两操的整队纪律开始抓起,要求学生做到快、静、齐,并把整队要求延伸到体育课堂与进专用教室上课时,把这一明确要求在学校教学“五认真”中作为教师考核之一,直至傍晚各班放学秩序,学校也有明确的安排。

(4)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开展建设“温馨班级”活动,旨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行为习惯的培养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5)树立身边榜样:以激励和点评为动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级里设立了“星星榜”、在学校橱窗里开辟了“每月一星”栏,通过树立榜样,表扬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引导更多的学生扬长避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各科上好学期初的一节行为习惯养成课。我校要求每位老师备好学期初第一堂行为习惯常规课,内容为学生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新学期伊始就有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3.家校合力。为促进家校协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惯。学校为每位学生配发家校联系簿。教师、家长、学生共同重视联系簿的使用,充分发挥其沟通交流,促进协同的作用。学生在家表现、学习情况或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在家校联系本上有详细记载。这样家校联系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落实,并持之以恒。

五、阶段性成果

本课题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作为课题的研究成果。

研究活动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半年多,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置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和学生养成教育之中,并结合在学校和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之中,促成了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校风、班风面貌焕然一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活动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育人目标更为明确,课题组成员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注重积累经验,认真撰写课题论文。

在学校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星级”评比活动中,课题组成员许艳老师等三位班主任凭着自身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凭着所任班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中获得“五星”最高荣誉。

从学生方面来说,在新的一学期里,由于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各种行为习惯明显改善,各种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雏鹰争章活动中,已有三百多人次分别活动了自理章、环保章等奖章。全校每学期有50%的学生获得“荆川好少年(好儿童)”的荣誉称号。

六、研究的反思与下阶段设想

在围绕课题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是小学德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应当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并具有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教育层次;明确的行为目标、具体细致的训练方法,且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但我们也看到,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总会有反复,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责任心的支撑。

因此,我校认为,对小学生深入进行责任心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责任心培养的关系,我校下一阶段的目

标方向主要达到以几方面:

1.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方向再下苦功。

2.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这方面拟聘请专家多多给予指导。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继续深化、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汇总、整理工作。

2008.10.2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