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会计实务: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

会计实务: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

会计实务: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
会计实务: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

会计计量的四种模式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本身主要包含着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这两个关键因素,二者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

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列举了五种可能的计量属性,它们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且认为这五种计量属性将并存,并在实务中继续下去。

会计计量要素中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都有多种表现形式,二者结合可以组成多种计量模式。现实中常见的有四种:

1.历史成本或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靠、简便,信息成本很低。缺点是由于既不考虚货币价值的变动,也不考虑被计量对象的价格变动,因此当物价发生显著变动时,该模式将严重失真,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经济后果。

2.历史成本或不变购买力货币计量模式:该模式将会计处理按一般物价指数对名义货币单位进行调整,换算成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来调整原来按名义货币计量模式所产生的会计报表,从而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3.现行成本或名义货币计量模式:与前一种计量模式刚好相反,此模式考虑了个

基础会计教案—会计核算程序

第十章会计核算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和意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应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新课讲授: 第一节会计核算程序的概念与选择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概念(重点) 会计核算程序就是指会计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相互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账务处理程序或者记帐程序。 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规定了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不同步骤和方法。 二、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 合理的、适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2.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 3.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 三、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 我国各经济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3.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4.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6.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 六种会计核算形式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我们主要讲述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第二节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和账簿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会计凭证 的依据。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设置的账簿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账务处理程序(重点) 1.根据原始凭证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根据各种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3.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5.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浅析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的迅猛,我国在计量方面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看,一种经济有历史的局限性,新事物出现之后,它无法解释,而存在不足,那么,一种的选择就是取长补短,兼容并存,随着我国主义经济体制与会计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可适时的选择相应的计量模式,所以,多种计量模式并存会是一种趋势。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WTO意味着我国要遵照国际惯例开展世界贸易,会计作为企业间贸易交往的媒介,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所起的中介作用十分重要。会计就是提供确认对象及其以货币形式计量的信息,并利用该信息对对象进行反映和控制。这就要求现代会计在定性确认的基础上,还需要会计计量来进行货币量化。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井尻雄士在他的著作《会计计量理论》中指出:“会计的灵魂在于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所谓的会计计量:是指针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进行衡量、和确定,将其转化为以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也即完成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财务报表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一、会计计量模式的类型及特点(一)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就是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名义货币来计量,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这种计量模式认为只有交换的商品,其价值才能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交换中投入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增值,而只有在对投入价值

补偿保全的基础上,才算得上增值。针对不同的会计对象,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模式,例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市价/名义货币,可变现净值/名义货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市价/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可变现净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二)介绍几种常见或可能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的特点 1 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依据了货币计量假设,配比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它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验证性,有利于资产保管责任的履行。缺点在于不考虑货币价值的变动,不能较好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不适于制定经营与投资的决策。 2 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与历史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它考虑了一般物价变动水平,但没有考虑个别物价的变动,而且一般物价指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 3 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这种会计计量模式否定了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所依据的货币计量假设,计量的收益中包括了资产置存的收益,属于按投入价值计价。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正确计量企业的收益,并做到计价在时间上和上的一致性,它的缺点在于现实成本很难予以确定,而且报表项目之间也缺乏纵向的可比性。 4 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这种会计计量模式试图通过现行成本计量属性来消除个别物价变动的,通过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的调整来消除一般物价变动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一) 2000年7月1日施行的《会计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二条等有关条款中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变更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属于违法行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很明显,法律赋予了各单位行使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权,但各单位在选择权的使用上不能带有随意性。会计处理方法属于会计政策的内容,实际上法律赋予了各单位具有会计政策的选择权。目前实行的会计改革,要求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进行职业判断后再进行会计处理和会计核算,这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挑战。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人知道、了解、运用职业判断,从而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相反,有些上市公司又存在着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的情况。本文想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一、会计政策的内涵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是这样定义会计政策的:指企业翟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和现行的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自身的原则和方法。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明确地得出的结论是: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能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内容,从会计政策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必须遵守执行、无权变更的,如会计期间、借贷记帐法等的规定;各类资产的划分;会计报告的格式等。一类是给企业留下选择余地的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如对于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在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时,既可以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准备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按投资类别计提准备的方法,还可以按单项投资计提准备的方法。存货发出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也就不得随意变更。下文所述会计政策均指的是后一类会计政策。二、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1.利益的共享性。企业的财务会计应向其相关的利益各方(包括政府、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政府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低。政府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早日顺利接受,从而使制定后的执行成本降低,因此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对一些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以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各不相同,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统一性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不同的具体原则、多样的会计处理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也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采用一些特定的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会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产生不同的会计观点,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也由此就产生了会计政策。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这些均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环境,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1.会

会计计量方法运用范围的总结

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方法运用范围的总结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作者:马靖昊)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

税务会计的三种模式比较与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一、三种税务会计模式 1.1投资者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财税分离型(英美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的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完全分离,在这一模式下,财务会计遵循公认会计原则进行各个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受税法约束;在确定税基、计算缴纳税款时,完全依托于税务会计,不需要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自由式”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由市场决定供求,证券市场极为发达。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会计和税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领域,可以充分实现会计为投资者服务的目标,而税务会计可以充分实现为纳税人服务的目标,充分满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对信息的需求。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缺点,由于财务会计是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而进行的,并没有法律约束力,而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同时编制两套会计报告,无形中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1.2政府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合一型(法德模式) 法德的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税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企业对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通过计划干预经济,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对投资领域起重要作用,企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政府注入的公债收入,国有企业垄断了国民支柱产业。所以,法德对会计信息要求相对较弱,会计目标是满足国家对税务管理的需要。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由于财务会计服从于税法,因此也无须通过另外的核算体系来单独核算,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但这一模式也有缺点,一方面企业的自主权会受到很大限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对企业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受税法的直接影响,这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公允要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1.3企业导向的税务会计模式一一财税混合型(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是兼有财税分离与财税合一特点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即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会计方法体系。这种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其典型特征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以协调为主,而且这种协调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依据。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一起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协调系统,共同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行管理。 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经济条件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除了政府对企业情况的信息需求外,投资者对企业的财务信息需求也不容忽视。 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单一模式的缺点,实用性较强,缺点则是纳税人的成本会增加,但与财税分离型相比较,其成本会降低。 二、我国理想的税务会计模式 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税务会计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税务会计理想模式应是以分离型为主、混合型为辅的一种税务会计模式。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思考

【摘要】会计工作要根据具体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就必须要明确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各种因素与各种计量属性的优劣,才能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计量属性;相关性;真实性 目前在我国会计界主要存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五种计量属性各有优缺点,单纯地选择一种计量属性对于整个会计工作而言不可能永远体现其连续、系统、全面计量特征,也不可能达到会计信息各质量要求,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分析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能反映经济实质的计量属性,以保证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要求。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因素 (一)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内部因素 1.会计目标定位需求 会计界对于会计目标的研究,目前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主要理论观点有会计目标在于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强调对委托方的忠实性,强调提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倾向于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选择的理由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依据是资产取得时的真实交易价格,这个价格是经过交易双方共同认可的,并且通过它能够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决策有用观主要观点有会计的目标在于提供决策有用信息,会计的着眼点在于会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相比于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更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遵循的是目的性基础,它认为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从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的切身利益要求来出发,不仅反映过去的信息,还应该反映现在的信息和未来的信息。而要达到这种会计目标,不能仅依靠一种会计计量属性,而应该根据现实情况,采用多种会计计量属性计量,保证五种计量属性并存择优,还倡导物价变动会计模式,从而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真正需要。 2.会计信息披露要求 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考虑采用这种计量属性或几种计量属性是否能保证且更有利于如实披露。通过会计披露将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和接受者发布,使得其有一个载体来了解和认识会计信息。因此无论采用哪种会计计量属性,都必须首先确保会计计量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如实进行会计披露是完成会计目标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一步。例如,可以获得交易有关的历史资料时优先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这种可靠性较高的计量属性,以尽量避免计量中存在的主观、人为因素,确保会计披露真实反映相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便于信息使用者正确评价企业经营状况。而当历史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价值或者很难获得相关历史信息时,不可以盲目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量,而应该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等计量属性。通过运用恰当的计量属性,向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计量属性选择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如实的进行会计披露。 (二)影响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外部因素 会计计量的外部经济环境会计活动都是存在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因此,不论选择任何的会计计量属性,当前的市场和经济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现实中经济环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会计计量想要做到如实、客观,就需要不断调整适应变化的经济环境,这就是外部因素。 1.市场信息化程度。我国近些年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某些产品的市已经形成,例如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摘要: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应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各契约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利益共享 会计政策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与企业合同有关联的并在企业具有一定产权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为了避免某个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于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便产生了会计政策如何选择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循以上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特性 (一) 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的外延之一,有其具体的限定内容。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那些被报告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从而被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上述定义都强调会计政策要能“最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现实而言,会计政策根据其指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的,一些通用、重要的会计方针、原则及方法程序,通常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层是企业根据微观实际“, 量身定做”制定出的会计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人们给了会计政策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会计政策包括在编制财务报表上,企业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也称企业会计方针,是指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为正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及程序和列示方法。三是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四是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企业为编制会计报表而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选用所作的决定。 (二) 企业会计政策的特性 1. 企业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则、基础、方法、惯例、规则和程序。但会计政策的实现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政策的阶段性,显示出重大政策、特殊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区别,从而形成企业会计政策体系和过程,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2. 企业会计政策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其次它不仅解决局部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大小小的全局问题,一项会计政策往往影响一项业务、一张报表,甚至一个企业。 3. 企业会计政策的目标,包括日常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揭示行为。会计政策是报表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报表揭示的组成部分,但它贯穿于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规范,以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4.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公认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允许制定和使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政策。 5.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适用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以及会计管理需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

会计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口径选择之一;(企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在存在确凿证据且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其余的仍采用原来的计量模式。)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口径选择之一; 5、资产减值准则所规范的资产在认定其可收回价值时,公允处置净额是备选口径之一;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处理时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非货币性交易中,新准则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7、债务重组中,如果是以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则债务重组利得是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加盟店、直营店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一、加盟费、保证金以及销售的核算 要加盟成功,必须给总部缴纳一定的加盟费、保证金,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加盟费、保证金的核算。 假设A服装企业总部在北京,在无锡有一加盟店铺,加盟合同签定了5年,缴纳加盟费18万元,履约保证金10万元。店铺的装修符合总部要求,店铺租金、人工费用由加盟店承担。 总部收到加盟费时: 借:银行存款180000 贷:预收账款-加盟费180000 每月确认加盟费收入时: 借:预收账款-加盟费12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2000 收到加盟保证金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其他应付款-无锡××加盟店100000 北京总部与无锡加盟店之间,采用买断模式,给予加盟店两个月的账期,存货的风险由加盟店承担。 假设8月无锡加盟店进货55万元(不含税价格,按市场指导价销售可实现100万元)。当月无锡加盟店实现销售80万元(不含税价格)。当月支付给北京总部以前月份所欠货款65万元。 由于此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加盟商;A服装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符合收入确认的5个条件。 月初发出货物,总部于月底统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 借:应收账款-无锡××加盟店643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3500 北京总部收到无锡加盟店的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650000 贷:应收账款-无锡××加盟店650000 加盟店的纳税问题,由加盟商在经营地自主纳税。 二、直营店费用如何核算 直营店可以是分公司,也可能是子公司。具体到直营店的有关费用核算方式,如果是子公司就需要单独建账,单独纳税;如果是分公司,就由总公司汇总纳税。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_双重计量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 双重计量 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 (厦门大学会计系 361005) 【摘要】本文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即历史成本计量(含摊余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指出三点: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双重计量是必然的选择;其次,本文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I A S B制定的I FRS9发现了双重计量模式,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改进的曙光。 【关键词】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一、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如果把会计视为一个既服务于市场又服务于企业的工具,那么,每当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立足企业并面向市场的财务会计都会进行相应的变革,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规律。例如,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总统实施政府不干预政策,使得市场经济自由化走到了极端。企业“自主管理”使会计变得无序,企业对外的财务报表充满了欺诈。以致当时美国火柴大王克鲁吉把这种财务欺诈说成是“保密”,并吹嘘其成功的秘诀竟是“保密(secrecy),更保密(more secrecy)和进一步保密(and even more secrecy)”①,当时美国曾出现虚假的经济繁荣和审计无用,结果导致了1929-1933年的空前经济大危机。这场经济大萧条表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由于不受任何干预,上市公司为欺骗投资人而制造假帐和提供虚假报表是非常普遍的。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才挽救了这场危机。为了重建资本市场,美国先后颁布了1933年的“证券法”和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并组建了监管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基于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其目的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上市公司必须向市场传递真实而公允财务信息。在SEC的支持下,产生了对财务报表进行约束的机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公认会计原则(G AAP)”,使企业向市场参与者传递的财务信息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并予以规范化。有鉴于大危机前,企业对会计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为了保证投资人能获得可靠又相关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且要求计量应建立在“可稽核的、客观的证据”(veritable,objective Evidence)的基础之上成为最佳的选择②。凡是要进行一场改革,总要制造舆论。而舆论对改革的支持,往往对顺利实施改革起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促进作用,推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G AAP也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末,美国推行按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公允的改革,就十分需要理论的支持。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于1940年合写了经典会计名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 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在这两个问题上就给予了很大的理论支持。什么是“成本”(cost)?两位作者写道:“成本是会计中基础性数据,……实际上是‘价格积数’(p rice-aggregate),因此,它同样可运用于已取得的资产。”由于价格积数是基于交易双方的共同判断,所以“独立的交易双 ①②参阅:G.J.Previts&B. D.Merino.A H ist ory of Accounting in America.1979.p.234 参见W. A.Pat on&L. A.L ittlet on.1940.1997.An intr oducti on t o Cor 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Ⅱconcep ts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三)规避市场管制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减少该期间的会计收益。因此,为了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扩展,企业往往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影响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对企业的股东产生影响 企业股东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首先考虑股东的利益。因为当企业满足了股东的相应偏好(比如派发现金股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东往往会愿

意为所“喜爱”的企业支付较高的股票价格,从而实现企业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三)对企业的债权人产生影响 债权人主要关心其债权的安全,即贷款本金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而管理者往往较多考虑股东和自己的偏好,思考如何运用负债的杠杆为股东和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出借资金的时候会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当企业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来的会计政策。 (四)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当会计政策选择的效应传导至资本市场时,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股价,而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可能是与股票的价格挂钩,而股票的价格又受管理者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管理者的报酬又是来源于股价的。所以,管理者往往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进行操纵收益。 三、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在制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时,要适当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操作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企业的信任度严重不足,现阶段应适当收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这样才可以有效遏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随意变更以粉饰财务报告的蔓延趋势,努力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增进相关利益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与公司治理机构具有内在重要联系,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份保证。公司具有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才会更加合理化。因而要积极完善公司

会计的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会计的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一、历史成本 一般在会计要素计量时均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二、重置成本 盘盈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成本均采用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在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中,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四、现值 1、固定资产采用现值计量的情形: (1)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2)弃置费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采取现值口径。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口径选择之一。

(4)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5)盘盈的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其入账价值的确定采用现值口径。 (6)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资产组)减值测试时,可收回金额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 2、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3、辞退福利补偿款超过一年支付的,以现值确认辞退福利金额。 4、预计负债计量时,应当综合考虑有关风险、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影响较大的,以相关现金流出的折现值作为其最佳估计数。 5、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6、销售(劳务)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照应收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未来应收款的现值)确定销售收入。 五、公允价值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口径选择;

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

会计核算的三种分类方法详解 中华硕博网 WWW.CHINA-B.C0M 2009年04月22日来源:互联网 中华硕博网核心提示: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会计科目和账户我们把会计对象分为六大会计要素,但这六大会计要素划分仍然很粗,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 会计核算方法之一:会计科目和账户 我们把会计对象分为六大会计要素,但这六大会计要素划分仍然很粗,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为此,还将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类核算的项目,称为会计科目。 如若把六大会计要素比做六座大楼,会计科目则是每个大楼的小房子,会计人员要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先判断其业务属于那个楼的,进楼后再判断是哪一个房间的。这样在同一个楼、同一个房间的业务则属于相同的经济业务,它们共有一个名字就是代表这个会计业务的会计科目。如企业发生收到销货款业务、赊销业务、购买准备长期持有的股票业务,它们都属于企业资产要素,首先判断这三项业务要进入的是“资产”这个大楼,然后进入符合自身性质的“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这些小房间,这些业务进入房间之后就要对它进行造册登记,即对于经济业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记录(即开设账户)。所以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核算的工具,有什么样的经济业务就有什么样的科目与之对应,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账户进行登记。这样我们就知道会计科目是会计业务的名称,账户就是对经济业务的登记方式。比如发生了用存款500元购买企业生产用材料,对应的名字就是“银行存款”、“物资采购”(或原材料);那么如何进入各自房间呢?就要判断银行存款减少了500元,记载在银行存款减少的一方,原材料增加了500元,就要记在原材料这一账户增加的一方,这样我们只要将各账户连续登记的内容统计出来,即可知道每项业务的变动情况了。当然账户的格式不是以增和减来表示方向的,而是以“借”和“贷”来表示其方向的。 “借”和“贷”只是一个记账符号,表示业务的发生方向,没有其任何自身字面意思的存在。虽然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但从数量上看,不外乎是增加与减少两种情况,这样我们就把账户的基本结构设置为左右两方,以借贷记账法为结构的账户,主要就是借贷两方,左方称之为借方,右方称之为贷方,借贷两方的差额为余额。借方合计大于贷方合计数的差额,称之为借方余额,贷方合计大于借方合计的差额,称之为贷方余额。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

三大连锁模式

三大连锁模式 直营连锁 直营连锁指总公司直接经营的连锁店,即由公司总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个零售点的经营形态。总部采取纵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的零售点,零售点也必须完全接受总部指挥。直营连锁的主要任务在“渠道经营”,意思指透过经营渠道的拓展从消费者手中获取利润。因此直营连锁实际上是一种“管理产业”。这是大型垄断商业资本通过吞并、兼并或独资、控股等途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和规模的一种形式。 直营连锁店的定义:本质上是处于同一流通阶段,经营同类商品和提供相同服务,并在同一经营资本及同一总部集权性管理机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经营活动。 营连锁主要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统一于总部。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集中统一表现在:所有成员企业必须是单一所有者,归一个公司,一个联合组织或单一个人所有;由总部集中领导、统一管理,如人事、采购、计划、广告、会计和经营方针都集中统一;实行统一核算制度;各直营连锁店经理是雇员而不是所有者;各直营连锁店实行标准化经营管理。直营连锁的人员组织形式是由总公司直接管理.直营连锁的组织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次:上层是公司总部负责整体事业的组织系统;中层是负责若干个分店的区域性管理组织和负责专项业务,下层是分店或成员店。这样的组织形式具有统一资本、集中管理、分散销售的特点,同时给直营连锁店的发展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 其积极影响表现在: 1.可以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经营战略,统一开发和运用整体性事业; 2.作为同一大型商业资本所有者拥有雄厚的实力,有利于同金融界、生产厂商打交道; 3.在人才培养使用、新技术产品开发推广、信息和管理现代化方面,易于发挥整体优势; 4.众多的成员店可深入消费腹地扩大销售。 其不利影响表现在: 1.成员店自主权小,积极性、创作性和主动性受到限制; 2.需要拥有一定规模的自有资本,发展速度受到限制; 3.大规模的直营连锁店管理系统庞杂,容易产生官僚化经营,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大提高。 自由连锁经营 自由连锁经营:是由不同资本的多数商店自发组织成总部,实行共同进货、配送的连锁经营形式。各国叫法不尽相同,也有称:自愿连锁、志同连锁、任意连锁等。 自由连锁经营的特点 各加盟店在保留单个资本所有权的基础上实行联合,总部同加盟店之间是协商、服务关系。集中订货和统一送货,统一制定销售战略,统一使用物流及信息设施。各加盟店不仅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人事自主,而且在经营品种、经营方式、经营策略上也有很大的自主权,但要按销售额或毛利的一定比例向总部上交加盟金及指导费。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

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双重会计计量模式 摘要 目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贸易的各种壁垒正在大幅度削减,贸易自由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资本市场,战略联盟和跨过并购的发展,使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更加便捷,这种大趋势推动着经济领域中,包括会计标准在内的各种会计制度、标准的国际趋同,信息资源正在被更广泛的区域、更多的群体所分享,日益成为一件世界性的公共产品。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国际的通用商业语言,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它是否可以相互互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下面我主要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计量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影响会计计量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利益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和技术发展因素等。再对会计计量模式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双重会计计量模式的独特优越性。通过探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得出我国当前应该选择多元化的双重会计计量模式,也就是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实现多元化,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会计计量的多元化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得出结论,在选择会计计量模式时,要适合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目标。 关键词:会计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双重会计计量

文献综述 〈〈试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王芬琳,2009),文章指出由于物价变动,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 〈〈物价变动情况下会计信息有用性的研究〉〉(张培莉,2010),一书中认为物价变动下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无法满足会计目标。为此对一些会计项目进行调整,也可以改变计量结构,采用物价变动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物价变动客观存在的情况下,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行物价变动会计是有必要的。 〈〈论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模式的多元化研究〉〉(刘心勇,2009),该书认为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选用取决于不同的会计目标,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会计目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广泛运用多元化的会计计量模式势在必行。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必然选择:双重计量〉〉(葛家澍,窦家春,陈朝琳,2010),文章通过对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双重会计计量,同时对两种计量属性的特点作了阐述及今后的展望。认为双重计量模式,及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是历史和时代的选择。 〈〈会计计量模式的新发展及实践应用〉〉(郝承之,季芳,2009),论文在分析促进会计计量模式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会计计量方法: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仍然存在,公允价值为主的会计计量模式逐渐得到运用,多元化计量属性并存的本土会计计量模式日益普遍。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计量模式比较研究〉〉(姜崧,2009),论文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对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补充,扩展和优化。但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能完全代替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主张两种会计计量模式的并存。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思考〉〉(能昌欣,2010),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优越性,揭示了其广泛的必然性,然后指出现实经济情况下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同时公允价值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把握,而且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我国在利用该计量模式上存在许多困难,最后提出应该通过完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