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方周末》“绿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绿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绿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绿版”特色分析

《南方周末》“绿版”特色分析

摘要:《南方周末》于2009年10月8日打破传统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新闻分类模式,集结了环保、能源、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采编精英,推出了《南方周末》“绿色”新闻板块,通过每周四个版的深度报道覆盖环保、低碳、能源和城市四个领域,以赢得中国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及其他社会精英的关注,从而推动中国的绿色进程。本文以“绿版”新闻报道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新闻实务、新闻理念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绿版”的板块特色,为其指出不足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五项指标;历史轴;绿色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274-02

“绿色”理念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浅绿色”理念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它促进了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以及各国环保组织的建立。而“深绿色”理念是对“浅绿色”理念认识的深化,它从发展的机制上防止堵截环境问题的发生,更崇尚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更加注重从深层次解决问题。

一、“绿版”统计

以2011年上半年报道统计结果来看,《南方周末》绿版的报道主题主要涉及区域、报道倾向、涉及领域、新闻时效5个考量指标。

在“报道主题”的类目构建中,将其细分为“生态”(包括陆地生态、海洋生态、城市生态、气候变化等)、“资源”(包括耕地、

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文库

关键字:视点新华社新华栏目社会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发展 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华社刊物“新华视点”和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例,来探询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首先解释深度报道的定义,并简略说明西方及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作用,接着以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为例说明怎样进行深度报道,重点论述“新华视点”在深度报道上的探索,并辅以《南方周末》说明深度报道对报纸的重要影响力,最后找出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华视点南方周末挖掘栏目 深度报道的定义,与深度报道发展过程。 A ,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学。《新闻学简明词典》在希望新闻术语短篇的条目介绍中表述如下:“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竞争的产物。西方报纸面对新闻媒介“后起之秀”:广播,电视能新兴媒介“快”的优势,特别是电视传媒在二战后的迅猛发展,报纸只有采取新的对策与之竞争。当时报界的一些编辑,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内容,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能吸引受众,战胜广播,电视的有效途径。这一措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一段时间内,广播以快取胜,报纸以深度报道取胜。这样深度报道成了报纸和广播电视竞争的手段,也成了报纸的优势所在。 B,在我过,深度报道也被认为是报纸的最突出优点,深度报道在我国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实深度报道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就有自数较多,夹叙夹议的长篇新闻和对目一类事件,经过分析后进行的综合报道。在1921年周恩来同志在深度报道在西方报纸上流行之处,就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要“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就是要把一个新闻事件的前前后后都搞清楚并进行报道。 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开始深化,各种社会现象(物价上涨,经商成风,知识贬值)十分急促地呼唤着人们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辩功能。这样,一批紧握时代脉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忧患意识的媒体和新闻记者开始了对深度报道新的探索,试图用深度报道来回答社会和人民的困惑。当时有名的报道:《人民日报》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经济日报》的《写在四十年大庆前夕》,《中国静报》的《大学毕业成长追踪记》,新华社的《关于物价的通信》和《水,水,水》,这些深度报道的突出特点,是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社会反映,而且充满了对社会的全新认识。 1986年,中国新闻界最高奖“全国好新闻奖”设立了“深度报道奖”,标志着深度报道的报道方式得到了主流单位的认同和认可。从此,深度报道在中国开始了边探索边发展的道路。同时,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深度报道,1968年9月24日美国CBC推出“60分钟”栏目宣告电视深度报道繁荣的到来,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繁荣则始自1994年中国电视台推出的“焦

南周摘录

南方周末转载 一个文明共同体的建成,需要一个沟通良好的平台,让弱势者也能有效发声 2012年3月23日,浙江嘉兴电视台在《今朝多看点》节目中采访了一些市民,询问他们对最近油价上涨的看法。一位男子面对镜头说:我能说脏话吗?记者问:你比较愤怒是吧?男子说:不能吗?那我就没话好说了。此段视频被传至网上,引发一场大面积争论。视频中的男子亦被网友幽默地称为“愤怒哥”。“愤怒哥”因何而愤怒?是因为油价上涨吗?油价上涨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有话可以好好说呀,何至于非用“脏话”来表达愤怒?所谓“脏话”,无非是与生殖器有关的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说脏话?往往是在对方不讲理或没道理好讲的时候,再或者就是双方实力悬殊,打不过就骂。“脏话”成为弱者的武器。“愤怒哥”之所以愤怒,也许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讲道理之不可能,只有一句喷薄而出的脏话,才能表达他此刻的不满和愤怒吧。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要讲脏话”,因为“脏”字本身就带有道德规约性。但在日常生活里,脏话依然是满天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作家赫塔·米勒发现,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环境的压制之下,那么这些经历就会逐渐改变我们,人们会慢慢变得习惯,把极端状况变成一种虚假的常态。

表现在日常生活里,往往就是语言的粗鄙化,行为的流氓化。比如米勒就发现,处于贫瘠状态的人们特别习惯于随地吐痰,这些绿色的痰迹与城市的贫瘠几乎密不可分,没有人会觉得恶心。“在一个把冻在一起的泛着蓝光的红色鸡头和鸡爪子当肉吃、蟑螂在食品店中爬来爬去、老鼠在住宅区前的垃圾桶中窜来窜去的国家,谁还会觉得人行道上的痰迹恶心呢?恶心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令人恶心的事太多了,人们已经麻木了。”还有,人们会毫无顾忌地顺从自己的身体,做身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她发现很多罗马尼亚男人走路时习惯于搔自己的阴囊,“这个动作已经如此平常,以致它成了男人行为举止的组成部分”。就像pula这个词(相当于德语中的“屌”),人们可以很自然地挂在嘴上,遇到任何一件令人不快的小事,都可以pula 一下。但这些词在官方媒介中是不允许出现的,它们只存在于日常生活里。“我一直妒忌罗马尼亚语的生动性,”米勒说,“如果我骂人,就一定用罗马尼亚语,因为用德语骂不出这么花哨的效果。在德语中这些词也都存在,但它们不好使,它们沉重而猥亵。”这些秽语最终变成了一种紧张生活的缓冲剂,“我相信,它们能帮人活下去,让人能够忍受饥饿与丝绸的疯狂。”(《饥饿与丝绸:日常生活中的男女》) 在一个沟通良好、有道理好讲的条件下,“脏话”往往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脏话”本身是一种攻击性的、拒绝沟通的

案例:南方报业,媒体品牌的发展历程

CH01-1 南方报业——媒体品牌的发展历程 1949年10月13日,《南方日报》创刊,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过去了,如今的南方报业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深深扎根于广东这块充满热情和创造力的热土,成为中国报业大军中的一个响亮品牌。 “记录历史进程,承载民族记忆”,从南方报业的经营理念看,人们看到了一个大报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同进步,从南方报业发展历程看,人们感受到了一个品牌逐渐成熟的力量。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南方报业以敏锐的视角,澎湃的激情,常常奏出时代最强音,这些,也使人们真切感受到南方报业对品牌本质的深刻理解,对品牌概念的完美诠释。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新兴媒体日渐崛起,国外传媒巨头的挑战纷至沓来。中国报业的经营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媒体事业的“先行者”,历来不缺创新的先锋和时代的弄潮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初创一家结构简单的党报媒体,到组建报业集团,再到传媒业集团、文化传媒集团,南方报业集团凭着对晶牌的独特认知,打造了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平台。 一、做大做强做持久——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品牌 媒体尤其是报纸媒体在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只有靠品牌竞争才能突出重围、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而站在战略的高度来打造品牌,则是南方报业的一个创新。 战略!战略!还是战略!正如南方报业集团掌门人范以锦所说:“现在媒体发展所要面对的竞争也已经不再是普通媒体一般性的战术操作层面的竞争,而是战略层面的高层次的整体竞争。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整合利用内部资源,在争夺激烈的报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走上一条前景光明而又顺畅的发展道路。” 当所有人都在不断强调战略运营的重要性时,却很少有人去探究战略背后的晶牌建设。诚然,在报业市场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战略选择至关重要,但是具体到各个媒体集团的发展却又不尽相同。这一方面是由我国新闻传播的体制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则因为中国报业传媒集团从组建到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探索的过程。要“拨开迷雾看清道路”,需要的不仅仅是敢于创新的勇气,还需要有创新的智慧。同许多开拓者一样,南方报业集团的品牌探索之路也走得相当曲折。也是经过几代人长期的办报实践和不断总结创新,以及缜密的理论分析,南方报业的战略管理体系才逐渐明晰,直至明确地提出了集团品牌的发展路径与各阶段目标。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南方周末》是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众多媒体深度报道的领头羊之一,因其独特的观点和精确的选题使之有很大的读者市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脉络的意义中。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求是”。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它的核心读者是精英教育传播,但是它自动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直击许多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如下: 一、深度报道的选题鲜明,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它总是能在最快时间 找到社会危害性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并且能够不留余地地去为民 众说话,去抨击。它和其他媒体纸业的深度报道不同的是,它关注的不 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官民问题等等,而是更加侧重政府的决策对国 家、社会不同阶级乃至个人的命运影响;社会法治与官场的冲突,政府 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化,人心和利益格局,城乡人民生活的就业状态, 医疗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公共问题。例如2012年9月13日那一期 的调查版面刊登的《殁于贫困》---三个地震亡童和他们的寨子这篇文章, 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非常具有特色。在当今的媒体业频 繁出现新闻碎片化的现象下,《南方周末》的选题总能恰到时候的温暖 到你的心。这篇报道的选题是围绕着贫困者的多灾多难愈发地显示出国 家财政分配不公的情况下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就像这篇深度报道 所说的那样,“三名幼童在一场震级是汶川地震的两千八百一十八分之 一的地震中罹难,只是因为灾难对贫困者更残忍一些。”在我们国家发 生地震灾害过后,往往在报纸杂志或网页上看到的是歌颂干部士兵的奉 献精神,或者灾难带给人民有多大的伤害等等,很少有媒体会从地震对 于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堪一击的伤害有多深,而《南方周末》做到了,它 独特的选题角度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观点精辟独到,以独特的视角深挖故事背后所被人忽视的内容,转 移舆论焦点,让人对那件事情予以重新思考。《南方周末》厚重的新闻 素材,信息质量好,而且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受众需求。在2012年9 月20日这期的头版专题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 观点独特这个特点。这个专题是围绕着新兴话题“裸商”对社会造成的 影响。首先留意到它的标题《裸商》---在国内赚钱,去国外安家。简洁 易懂的标题让人一看就明白到“裸商”的意思,并且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这篇深度报道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富豪聚会新话题”---“裸着是为了 安全”---“财富让我们多了一种选择”---“钱如何出去”。单从小标题 可以看出这个报道是由浅到深,敢说真话,敢探讨根源性问题。这篇报 道有点颠覆了人们平日对“裸商”的看法,在大家的眼中,那些政府官 员或巨商总是把财富和家人送出国外,然后继续一个人分着国内人们的 劳动成果。但是《南方周末》这篇深度报道却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写出了

《媒介经营管理》教案(简化版全)

1.1 以“深度”风行——《南方周末》的内容定位策略 一、《南方周末》简介: 一份地方小报何以能成为中国第一周报,何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经营策略中,包括标新立异的定位策略、不惜重金的品牌策略、应对变化的创新策略以及为求长远的质量体系策略等。南方周末自创办以来的发展变化: 1、功能上,从偏重休闲娱乐实用性转向综合性。 2、稿件来源,从以摘录转载为主发展到以本社记者采访、报道作品和原创作品为主。 3、理念越来越清晰。 4、功能的细分使版面内容划分越来越明晰。 5、读者群是有一定文化程度、有社会责任感的城镇人士。 二、王牌: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体现的是一种新闻旨趣,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表现: 1、题材 2、独家披露 3、调查精神和证据意识, 4、异地批评 5、连续性 三、由板块看深度 1、文化新闻版 选材:做文化报道而非娱乐报道(早期娱乐报道较多。) 操作层面:文化新闻的深度开掘 先锋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 有品位有深度 2、有特色的经济版:贴近大众读者的经济报道 四、形式:与内容深度相得益彰 1、与内容切合 2、贴近读者 3、稳定性和创新 五、《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大树底下好乘凉 1、多品牌战略使得《南方周末》的市场定位明确。 2、采编力量上的良好沟通 3、印刷和发行 小结:标新立异的定位策略 《南方周末》能够在同期的众多周报中突出重围、独占鏖头,和它对市场环境的准确认识和敢于开改革之先河的进取姿态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报业普遍面临着同质化问题。这是由于中国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一贯将自身定位为宣传工具而非经营实体。进入市场经济环境后,差异化成为了市场的选择标准。中国大部分的报业集团深陷内容同质的“泥潭”,造成了彼此间目标市场重合,可替代性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南方周末》“横空出世”。 《南方周末》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办报之初的期望实际上就是对其受众的定位,“不仅进入平民百姓家,还要能进入上层领导人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厅堂”。这种定位又与办报取向密切相关。《南方周末》“有全国影响的综合性大型周报”之全国性眼光是逐渐形成的。其办报特征也是在办报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

以南方周末为例浅谈报纸的娱乐性

以南方周末为例浅谈报纸的娱乐性 摘要: 报纸的娱乐性是报纸报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定义正在从狭义走向广义,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报道内容、报道目的和受众构成。同时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报纸娱乐化成为当今大众传播活动中的普遍现象。一些报纸娱乐化现象以趣味盎然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强烈的视觉冲击等构成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接受氛围。本文从编排形式和内容特色上试析《南方周末》娱乐性的特色。 关键词:市场经济;普遍现象;娱乐化;《南方周末》 娱乐化作为报纸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报道灵活、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特点,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们的关注。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在报刊上得到自己关心的明星的趣闻逸事,找寻到最新的演艺资讯,从中得到放松和收获。与此同时,娱乐化也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绝大多数的党报、几乎所有的市民报都开辟了娱乐新闻报道的版面。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娱乐新闻,却经常出现种种问题,比如报纸之间抄袭成灾,跟风连连;记者采访不够深入,任意臆断,捕风捉影;有的内容直接转载互联网上的相关新闻,有的则来自演艺机构新闻发布会所准备的材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报纸如何娱乐化,从而做出新意。体现自身特色,是当前环境下许多报纸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 1 《南方周末》概述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l1日,和当时很多综合性周报一样,《南方周末》也是从娱乐起步的,之后逐渐转向综合新闻。20年磨砺后,它已经形成新闻、文化、经济等几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最早《南方周末》是一份对开四版、发行量只有70010份的报纸。时至今日,《南方周末》已经成为了一个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大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南方周末》开创了一个新闻周报的巅峰时代。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肯定会有很多的独到之处,在《南方周末宣言》中他们就归结出了“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这三个特点。但它在逐步的转型中,娱乐类成为体现其“民主与启蒙”理念的重要载体。正是这样一个定位,文化报道作为南方周末的重要一脉,在它日后转型为一张综合类周报的过程中一直在纵深的通道上行进,便有了在今天32个版块中占有四分之一的分量,在娱乐新闻或者新闻的娱乐性的取舍和操作上也显其独树一帜的景观,使之在中国报纸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 报纸的娱乐性 近年来,报纸娱乐化现象开始在中国流行。体育新闻、大案要案、突发事件、奇闻怪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报刊、电视和网络媒体上,如超女、香港《东周刊》裸照事件、春节晚会、马加爵事件等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主持人:赵金 嘉宾:郭光东:《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 李梁:《南方周末》时政编辑 大众报业集团部分编辑记者 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编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问:《南方周末》每期都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策划水平比较高。现在很多报纸都意识到深度报道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但是在操作中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策划、持续关注的机制,往往是碰到什么做什么,形成不了大的阵势。《南方周末》是怎样进行新闻策划和组织协调的? 答:对新闻部而言,周一下午我们有一个编前会,大约两个小时,周四有周会,还有新闻部的一个评报会。周二还有一个会,相对比较重要,所有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在家的全部参加,主要是报选题。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策划基本上都是靠编辑这个层面来发动。编辑要把各个版面的想法,以及下期的题目和最近几期的想法提出来。记者报选题并不是必需的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报题奖励制度,记者报的题被采纳,上了版面,奖励500元,如果上了头版,奖励800~1000元,如果是好的策划,那可能会有2000元的奖励。 在这个会上,常规的选题可以出来,不过,由于这个会是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就会产生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比如很多时候只是提了一个很常规的想法,但其他人补充,各种想法产生碰撞,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策划案。我们做过的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问:一个选题提出来之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答:基本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选题出来后,在座所有人听起来都很兴奋:哗!这个好!要是你说出来大家没任何反应,在睡觉的还在睡觉,那说明你的选题就是个垃圾题目,我们不会从这个选题中做什么策划。另外一个,要看这个选题能不能做得出来,有没有可操作性。 2008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是评论策划,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年度最佳策划,叫《我和我的国家》。国庆的策划很难出新,一般提到国庆节就被理解为“黄金周”,每次国庆一结束,媒体就统计今年国庆消费了多少,拉动了多少内需,哪里人头攒动,景点火爆。我们当时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想,还是要把国庆回归到它本来的意义,决定把焦点集中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当时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很兴奋,后来我们就决定,围绕四个问题,让读者来参与:1.我为国家做了什么?2.国家为我做了什么?3.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4.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 这四个非常简短的问题抛出去,很多读者就说,这一生中,还是第一次有人问他这四个问题,很受触动。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我和我的国家》这个策划用了评论部的全部四个版面,报纸10月2日出街后,好多人转了这四个问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博客里回答。紧接着《羊城晚报》的记者也上街做了一个调查,随机访问街上的市民,“国庆是什么意思?中国哪一天成立的?”又过了一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篇社论,好像叫“国庆不能只是黄金周”,估计也是受到我们这个策划的启发。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本文是关于励志文章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 1、南方周末2017新年献词:《锚住幸福,穿越这时光之海》 2、南方周末2016新年献词:《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 3、南方周末2016新年献词:《你对美好的向往关乎国家的方向》 4、南方周末2014新年献词:《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 5、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6、南方周末2012新年献词:《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7、南方周末2011新年献词:《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8、南方周末2010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9、南方周末2009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10、南方周末2008新年献词:《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11、南方周末2007新年献词:《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12、南方周末2006新年献词:《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13、南方周末2005新年献词:《这是你的光荣之路》 14、南方周末2004新年献词:《这梦想,不休不止》 15、南方周末2003新年献词:《“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16、南方周末2002新年献词:《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17、南方周末2001新年献词:《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18、南方周末2000新年献词:《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19、南方周末1999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20、南方周末1998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21、南方周末1997新年献词:《1997年主编寄语》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案例分析1-三性经营原则应用

案例分析1: 银行争抢政府项目:4.58万亿与4万亿的银政逻辑 2009年04月23日 11:29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记者舒眉发自北京、上海 在必须放贷与控制风险之间,中国的银行集体将目光投向政府项目 当政府救经济的希冀和银行追求安全与利润的目标相契合,本轮信贷猛增的背后便是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更为微妙与日益密切,以及银行业大者恒强的格局变化 “跟政府走,按商业银行的规定办事。”这是经济危机下中国银行界目前广泛流传的应对定律。 这意味着:如果商业银行不救企业,亦难独善其身,所以要救经济。但是为了规避风险,必须跟着政府走——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前者是中央财政主投资项目,比如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后者指地方投资项目,如廉租房、土地开发拆迁和城市美化亮化环保。 在这两类项目上,商业银行的策略是压低价格,薄利多销,所谓“以量补价”。 过去5个月,中国出现一轮信贷井喷,仅从今年算起,1-3月份,信贷投放量刷新纪录,1.62+1.07+1.89=4.58万亿。增幅为历年所罕见。 商业银行放贷的理由很充分,一方面要响应国家号召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另一方面银行资金太充裕,贷不出去,还要负担成本——比如3月份定期和储蓄存款涨幅均超过29%,大量的存款躺在账上可不是好事。 在必须放贷与控制风险之间,银行如何保持平衡?争抢政府项目,正是他们的集体答案。 争夺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就是最近的一个香饽饽。 这笔贷款是涉及到香港、澳门、广东三地政府的基建类项目。三地经济活跃,还款有保证。中外资银行莫不虎视眈眈。 3月底,中国银行最后获得“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贷款牵头行资格。条件是:220亿的人民币贷款,贷款基准利率下浮10%——即现在市场上的最优惠利率,35年的超长年限,无需政府财政担保。 这个条件被香港市场人士评价为,“卖十元的叉烧饭,搭碗例汤,还送水果。” 总共有多家银行参与这场角逐,最后一轮只剩下工、中、建、国开行,谁的力量都不容小觑。最后的结果是中行胜出,虽然条件十分优惠,但中行并不担心这一价格不能带来高回报。还款方式是以目前的车流量计算,不算未来的增量,风险极低。而中行更加看重的是这个大桥对三地经济的带动,它将开启许多新的需求。“利差收益只是一部分,开户、结算、发债甚至IPO等中间业务的机会,这些收益需要进行综合评估。 “健康”的逻辑 港珠澳大桥并非唯一的争夺战,在这场放贷竞赛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最近的一例是,4月12日,建行与重庆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今后三年向重庆市“五个重庆”基础设施建设、库区产业发展等领域意向提供2,080亿元的融资支持。 现在各家银行都积极主动地找地方政府签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的商业逻辑正日益清晰。 一家股份制银行的风险主管告诉记者,银行希望在地方上能够拿到份额,先签下框架性协议,但这并没有法律效应,一切要看后续项目的推进。“主要是出了问题,可以由政府协商解决。”他透露。有些项目,比如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小的排污、节能之类的,政府

浅析从都市报的头版特色看办报宗旨的实现——以《南方周末》为例

浅析从都市报的头版特色看办报宗 旨的实现——以《南方周末》为例 【论文关键词】:《南方周末》头版特 色办报宗旨 【论文摘要】:本文从《南方周末》的 报业历史、版面编辑、新闻策划和舆论监督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南方周末》的办报宗旨的实现情况,并讨论了现今出现的弊端。本文力求以《南方周末》为蓝本,分析和探寻都市报发展的道路。 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南方周末》,历经24年至今已成为中国深具公信力的严肃大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报。从创办的第一天开始,《南方周末》就自觉 意识到其“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多年来,该报作为沟通知识分子和大众的桥梁,对读者进行着科学与民主的启蒙。《南方周末》以“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为特色,以“关注民生,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为己责。一、

时代背景与报业历史《南方周末》从文化周报起家,向社会时政报转型,记录和影响着中国的时代进程。1984年《南方周末》创刊,对开四版,定位为娱乐型周报,侧重介绍文化、娱乐、学术、名人轶事、经济、时政、言论等内容,当时的《南方周末》以刊登消遣性、娱乐性新闻为主,更加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自1996年起《南方 周末》编委会开始尝试大刀阔斧的改革,《南方周末》从此走上了紧扣中国现实和民众焦点的道路,“爱心·正义·良知”的办报宗旨逐渐确立,《南方周末》以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深入到事件的最核心,开始明确自己的大报地位和职业追求。自此,《南方周末》 成为对开32版,发行量突破1300万份的超级大报。[①]本文着重分析1996年《南方周末》改革后头版的栏目设置及编辑特色,提供分析蓝本。二、版面编辑《南方周末》为了体现其短平快的特色,在头版编排上很注重对于线条、字符、图片和色彩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南方周末》首先使用 两段线条在板块上划分出三大部分的空间。

《南方周末》新闻头版深度报道分析——刘阳

《南方周末》新闻头版深度报道分析(大一时搜集的素材)《南方周末》可以说是新闻界数一数二的好报纸,与一般报纸不同的是,《南方周末》是每周一期而不是每天一期,所以也为其新闻的深度报道创造了条件。而南方周末每期的头版头条基本上会是一篇专稿,深入报道一个热点新闻,彰显了其专业性的特质。 一、选题 下面表格是《南方周末》2010年前三个月的头版新闻题目,从中可以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南方周末》会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上选择相应的选题。2010.01.21的海地地震报道,2010.02.11的春节故事报道,2010.03.04和2010.03.11的关于两会话题的报道都是根据当时特殊的时间点来进行的相关报道。 第二,《南方周末》会选择存在疑虑的重大新闻,进行深度报道,发掘背后的深刻原因。读者可以在日报中了解到新闻事实,而在2010.01.14的抢尸背后的维稳逻辑聚焦内江“死而复活”案和2010.02.04前公安局长文强的“白加黑”这样的报道中,却可以看到现象背后的更富逻辑的分析和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三,《南方周末》会报道显著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像2010.01.28的从“读书改变命运”到“求学负债累累”,2010.02.18的文化大国是否可能,如何可能等都是这样的报道。但是《南方周末》并不会采取批判的态度,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将现象、原因一一列举在读者面前,孰是孰非就由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表格 1:《南方周末》2010年第一季度头版选题

第四,从下表《新周刊》2010年第一季度头版选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周刊》更爱选用的是偏向文化、精神层面的话题,更为“新潮”,也更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南方周末》却很少会选用像《新周刊》中文化气息更为浓郁的话题作为头版,而是更加关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话题,更加注重自身作为媒体的社会责任。这一点也体现了《南方周末》虽然为周刊报纸,但其与杂志还并没有混为一谈,也没有忽略自身作为报纸的使命。 表格 2:《新周刊》2010年第一季度头版选题 二、报道角度 《南方周末》的头版新闻对事件的报道不会仅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会深度挖掘造成该时间或现象的各方面原因,这就使得《南方周末》报道角度的选取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就将以《南方周末》2010.04.01期的头版新闻“十四封贺信与一次矿难”为例,分析其报道角度。 这篇报道记者没有站在与矿难相关的任何一方进行报道,而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带领读者走进矿难现场,重新经历了矿难前后的一件件事情。 首先是援救情况,记者对援救情况的了解是多方面的。第一,记者描述了当时现场的援救情况——无一人升井;第二,记者就以往经验,解释了为什么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没有救出一个人——透水事故的特殊性;第三,记者描述了施工队——红旗队的救援情况;第四,记者描写了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进行排水救援,但效果不佳;第五,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分析了救援的情况;第六,记者采访了受困者的家属,他们很镇定且态度扔很乐观,可是他们的揣测却与专家的分析不同。 通过多方面对救援情况的描写,读者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矿难的严重性和救援进展的情况。对矿难这样敏感的话题,读者难免会怀疑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否存在隐瞒。多方面的报道,不需要记者多说,读者自会选择相信。 其次,对于事件发生原因的报道,记者同样从多方面分析,没有将事故的责任推给政

复旦大学传播学考研历年真题集

2010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编码*解码 2、《大清报律》 3、《每周评论》 4、《热血日报》 5、汉斯·希伯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新闻媒介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新闻生产研究的目的和途径是什么? 3、简述梁启超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公民新闻?怎样理解公民新闻对于自由主义论和社会责任论的修正和延续? 2、1956年新闻改革的过程和意义。 3、阅读文字,阐释网络与舆论之关系。材料内容:关于公众最愿意通过网络反腐。 2009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时务体

2、《中国日报》香港 3、每周评论 4、《与大公报论国是》 5、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新闻选择对新闻工作的意义 2、中华民国在国民党时期的新闻法制原则,简述之 3、邹韬奋主编的7大主要报刊,具体时间地点。 三、论述题 1、用“积极的受众”分析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使用状况 2、新闻媒介对现代民主的影响 3、1942年整风运动后,延安《解放日报》的重大改革 2008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来源 2、受众 3、《实际应用新闻学》 4、《中国文库》 5、《三家村札记》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报刊是意见的自由市场” 2、请简述“两个环境”理论要点 3、“全党办报”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请简述“全党办报”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从传播技术层面分析大众媒体对文化的影响 2.论新闻宣传 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与国民党统治时期新闻法制的异同 2007年新闻传播学基础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8) 1. 新闻本源 2.“第四种权利” 3. 受众 4. 新闻体制 5. 创新扩散理论 6.《知新报》 7.《修正报纸条例》 8.《大众生活》 二、简答题(15分*3) 1、新闻传媒与社会舆论之关系 2、什么是客观性报道及所体现的客观性报道原则?说说它对目前中国新闻实践有什么意义? 3、简述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的三个重点。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时间:2011-01-20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上 主持人:赵金 嘉宾:郭光东:《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 李梁:《南方周末》时政编辑 大众报业集团部分编辑记者 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编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问:《南方周末》每期都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策划水平比较高。现在很多报纸都意识到深度报道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但是在操作中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策划、持续关注的机制,往往是碰到什么做什么,形成不了大的阵势。《南方周末》是怎样进行新闻策划和组织协调的? 答:对新闻部而言,周一下午我们有一个编前会,大约两个小时,周四有周会,还有新闻部的一个评报会。周二还有一个会,相对比较重要,所有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在家的全部参加,主要是报选题。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策划基本上都是靠编辑这个层面来发动。编辑要把各个版面的想法,以及下期的题目和最近几期的想法提出来。记者报选题并不是必需的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报题奖励制度,记者报的题被采纳,上了版面,奖励500元,如果上了头版,奖励800~1000元,如果是好的策划,那可能会有2000元的奖励。 在这个会上,常规的选题可以出来,不过,由于这个会是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就会产生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比如很多时候只是提了一个很常规的想法,但其他人补充,各种想法产生碰撞,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策划案。我们做过的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问:一个选题提出来之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答:基本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选题出来后,在座所有人听起来都很兴奋:哗!这个好!要是你说出来大家没任何反应,在睡觉的还在睡觉,那说明你的选题就是个垃圾题目,我们不会从这个选题中做什么策划。另外一个,要看这个选题能不能做得出来,有没有可操作性。 2008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是评论策划,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年度最佳策划,叫《我和我的国家》。国庆的策划很难出新,一般提到国庆节就被理解为“黄金周”,每次国庆一结束,媒体就统计今年国庆消费了多少,拉动了多少内需,哪里人头攒动,景点火爆。我们当时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想,还是要把国庆回归到它本来的意义,决定把焦点集中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当时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很兴奋,后来我们就决定,围绕四个问题,让读者来参与:1.我为国家做了什么?2.国家为我做了什么?3.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4.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 这四个非常简短的问题抛出去,很多读者就说,这一生中,还是第一次有人问他这四个问题,很受触动。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我和我的国家》这个策划用了评论部的全部四个版面,报纸10月2日出街后,好多人转了这四个问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博客里回答。紧接着《羊城晚报》的记者也上街做了一个调查,随机访问街上的市民,“国庆是什么意思?中国哪一天成立的?”又过了一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篇社论,好

时评类报纸广告价值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融智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传媒经济概论 项目名称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系别经济系 专业年级08传媒经济1班 任课教师吴江文 项目组长陈杨学号 项目成员余炼学号 陈浪学号 徐锐学号 完成时间: 2010年 12月 17日 《传媒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行业研究报告)评分细则课程论文题目: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系别经济系年级/专业08传媒组 长 陈杨学号 姓名余炼学号姓 名 陈浪学号 姓名徐锐学号姓 名 学号 评价指标指标内涵分值评分 选题质量目标要求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 20 选题难度 选题难易度适宜,体现教学计划对本科教学环节所规定 的要求 工作量 数据翔实,分析得当,论文安排科学、合理,与学校计 划安排规定的完成时间吻合 结合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际价值 论文序号论文

注:此表与学生课程论文一并存档 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 ——以《南方周末》为例 前言 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平面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使报纸读者大量流失。但是,我们小组成员相信,平面媒体永远无法被替代,就像当今电视、网络发展如此迅速,传统的广播依然有它的市场,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出现,都是传媒分化的一种结果。各种都市类报纸的兴起,对于评论类报纸,以内容为卖点的报纸,要怎样体现自己的广告价值,我们小组以《南方周末》为例,从报纸自身,报纸受众,以及广告主,做一个分析。 一、《南方周末》25年发展历程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最开初,只是普通的娱乐小报;90年代中期以后,《南

方周末》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对腐败现象,社会不公的痛恨成为共有情趣,为人们找到一个正常的宣泄渠道;1995年以后,《南方周末》开始迎来了“黄金时代”;96年刊登一篇《艾滋病在中国》2002年相继刊登了《被拐女为什么不回家》和《周立太代民工泣血上诉近百起工伤案陆续开庭》,从此《南方周末》树起了“新闻界良心”的标杆;2007年4月至11月间进行了深度改革,提出了“在这里,读懂中国”的新的定位语;前后经过2次调价,2009年1月1日正式提价为3元,实现了“第一市场上的盈利”——发行盈利;在2008年上半年,《南方周末》已经提前完成年度发行增长10万份的任务;《南方周末》也获得了25年来其他媒体几乎没有获得的荣耀——“2003艾菲广告实效奖”,2006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南方周末》以二十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周报第一名,广告额连续六年过亿元,汇集众多国内外优质品牌,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周报”。 二、《南方周末》自身分析 (一)报纸版块、新闻特色分析 1.版块特色 《南方周末》每期32版,包括特别报道、时局、经济、文化、讨论五大版块。“特别报道”专题挑选最具看点的新闻事实,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多方面的报道;“时局”专题、“经济”专题、“文化”专题,也分别摘取各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述;“评论”专题是《南方周末》最值得“咀嚼”的栏目,在整体报道中,它的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是所提出的观点常常能让人耳目一新;其下设的“评中评”更是广集各类报章的精髓,以飨读者;《南方周末》每一年的第一期都会在头版刊登新年祝词,这也成为了其自身的一个特色,此后,《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的设置,《南方周末》成功的吸引了读者的兴趣和眼球。 2.独特的新闻选择 《南方周末》为周报,出版时间为每周四,这也就决定了其不能像其他报纸一样,做到新闻的时效性强,《南方周末》一般都是选择摘取每周发生的重大新闻,经过调查以及自己

深度报道研究(一)

深度报道研究(一) 摘要]新闻深度报道作为新兴的新闻写作格式,近年来在国内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特别是传统的平面媒体如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中国青年报等都将深度报道作为其对抗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法宝”。而有关深度报道的研究则从未间断。本论文将着重探讨深度报道的发展历程、现状、国际化背景下的深度报道现状以及国内深度报道运用较为成功的典范。关键词]新闻写作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闻故事化 Abstract]:Reportingnewsindepthisanewlyemergingnewsconcept.Inrecentyers,academiaandnewsdomainofd omesticarepayingmuchattentiontoit,especially,thetraditionalplanemediassuchassouthweekly,sout hperonweekly,chinayoungandsoontakeitasatalismantoopposetelevisionandnetandotherselectron media.Butthestndyofitnavenotbeinterrapted.Thepaperwilldiscussemphaticallythedevelopedproce ssofit,andthepresentsituationinthebackgroundofinterational,thesuccessfulexamplsapplieditininte rnal. Keywords]:newswritten;newsreport;reportsindepth;storyreporting 深度报道是一种符合受众需要的主客观统一的新闻报道的理念,而不仅是一种报道方法和形式。因而要从自身的特点——宏观性、指导性的角度更好的把握这种新的报道思维方式,在新闻报道中发挥其优势。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格式,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比如在有的媒体称为“焦点”,有的称为“关注”,有的称为“核心报道”等等,不一而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篇幅长、题材大,牵涉的方面多,文章结构较一般的报道复杂。 一、国际化背景下的“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源自美国 新闻深度报道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出现在美国新闻界的重要新闻写作理论,后来传到英、法、日等国家,其在指导新闻实践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理论正式传入中国,对促进我国新闻业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初叶,客观报道理论以其独有的优势,在美国新闻报道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客观报道理论所确立的客观、迅速、将新闻报道与意见写作分开的报道原则,成了西方新闻界(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但众所周知,客观报道理论只要求记者和新闻界客观地报道已经发生的事实,而并不允许对事实进行分析和评述,这就造成了记者主题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欠缺。他们往往只能就事论事地浅层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能将事件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与其他事件的联系深入地告诉受众。结果,许多重大新闻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等)发生后,许多受众感到惊慌失措。他们纷纷指责报社和通讯社,批评他们“仅仅满足于允许那些驻外记者们报道确确实实发生的事”,而“不希望对事件的解释”。这个问题引起了新闻界的深思。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明确地对记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地、全面地和理智地报道,并将它们置入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前后联系之中。”“委员会还要求记者去分析事件所产生的原因、后果和社会影响。”①这就是说,要求记者跳出客观报道理论设置的清规戒律,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深入地分析事实,指出其产生的原因、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解释性新闻、新闻分析等深度报道形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二)深度报道发展现状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钦斯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提出对深度报道的关注与切望——“所谓深度报道就是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以来,东西方的新闻理论界均对深度报道做出深入的研

时评类报纸广告价值分析 以《南方周末》为例

融智学院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传媒经济概论 项目名称 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系 别 经济系 专业年级 08传媒经济1班 任课教师 吴江文 项目组长 陈杨 学号 项目成员 余炼 学号 陈浪 学号 徐锐 学号 完成时间: 2010年 12月 17日 《传媒经济学概论》课程论文(行业研究报告)评分细则 课程论文题目: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以《南方周末》为例 系别 经济系 年级/专业 08传媒 组长 陈杨 学号 姓名 余炼 学号 姓名 陈浪 学号 姓名 徐锐 学号 姓名 学号 评价指标 指标内涵 分值 评分 选题质量 目标要求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综合训练基本要求 20 选题难度 选题难易度适宜,体现教学计划对本科教学环节所规定的要求 论文序号 论文

注:此表与学生课程论文一并存档 时评类报纸的广告价值分析 ——以《南方周末》为例 前言 随着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的平面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的发展,使报纸读者大量流失。但是,我们小组成员相信,平面媒体永远无法被替代,就像当今电视、网络发展如此迅速,传统的广播依然有它的市场,各种新兴的媒体的出现,都是传媒分化的一种结果。各种都市类报纸的兴起,对

于评论类报纸,以内容为卖点的报纸,要怎样体现自己的广告价值,我们小组以《南方周末》为例,从报纸自身,报纸受众,以及广告主,做一个分析。 一、《南方周末》25年发展历程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最开初,只是普通的娱乐小报;90年代中期以后,《南方周末》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对腐败现象,社会不公的痛恨成为共有情趣,为人们找到一个正常的宣泄渠道;1995年以后,《南方周末》开始迎来了“黄金时代”;96年刊登一篇《艾滋病在中国》2002年相继刊登了《被拐女为什么不回家》和《周立太代民工泣血上诉近百起工伤案陆续开庭》,从此《南方周末》树起了“新闻界良心”的标杆;2007年4月至11月间进行了深度改革,提出了“在这里,读懂中国”的新的定位语;前后经过2次调价,2009年1月1日正式提价为3元,实现了“第一市场上的盈利”——发行盈利;在2008年上半年,《南方周末》已经提前完成年度发行增长10万份的任务;《南方周末》也获得了25年来其他媒体几乎没有获得的荣耀——“2003艾菲广告实效奖”,2006年,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公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南方周末》以二十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周报第一名,广告额连续六年过亿元,汇集众多国内外优质品牌,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周报”。 二、《南方周末》自身分析 (一)报纸版块、新闻特色分析 1.版块特色 《南方周末》每期32版,包括特别报道、时局、经济、文化、讨论五大版块。“特别报道”专题挑选最具看点的新闻事实,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多方面的报道;“时局”专题、“经济”专题、“文化”专题,也分别摘取各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述;“评论”专题是《南方周末》最值得“咀嚼”的栏目,在整体报道中,它的篇幅相对比较短小,但是所提出的观点常常能让人耳目一新;其下设的“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