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老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推动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x〔x〕35号)《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x〔x〕8号)和《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老龄事业发展形势

(一)“x”时期老龄事业发展主要成就。

“x”时期,我市老龄事业稳步推进、快速发展,《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确定的任务总体完成,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部分指标超过预期。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养老、医疗、服务、文化、优待等方面新的涉老政策陆续出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日趋完善,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成效显著。老年人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健全。老年人社会福利明显改善,全市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覆盖率达100%。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成效显著。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养老扶持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全市普遍实行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人社会参与环境不断优化,敬老孝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日

益浓厚。老年人优待范围不断拓宽,合法权益基本得到保障,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二)“x”时期老龄事业发展环境

1.形势严峻。我市自x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并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截至x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

2.99万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5.3%。预计到x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超过24万人,占总人口总数的16%左右。

2.发展机遇。x委、市政府已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x”时期,我市仍处于人口红利窗口期,劳动力人口较为富余,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养老服务业正成为我市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市上下对老龄事业关注度和参与度日益高涨,为老龄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3.面临挑战。我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抚养比增长速度呈现明显加快之势。同时,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尚欠发达,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占比高,需要政府兜底保障的老年群体庞大。此外,我市老龄事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明显短板:城乡老龄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人才资源匮乏,老龄事业发展活力不强;老

龄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工作经费短缺,基层老龄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x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认真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老龄工作方针,着力加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各方面工作,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着力加强老年人民生保障和服务供给,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着力改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支撑条件,确保全市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保障和改善老年人民生,既尊重老年人的社会主体地位,重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需求,又大力弘扬孝亲敬老、养老助老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构建不分年龄、人人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坚持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老龄事业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做好老年人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关爱等制度安排,形成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3.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职能,不断增强政府依法履职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老龄事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广泛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大力破除不利于老龄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为引领,不断激发老龄事业发展活力。

4.补齐短板,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质量效益,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着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调结构,加强对老龄事业发展的超前谋划,着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制度规范,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三)发展目标

到x年,全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显著提升,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体老年人与其他群体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老龄产业发展更加成熟,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更加深厚,安全绿色便利舒适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更加繁荣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环境更加友好,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部署,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坚持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强化长缴多得、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研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老年人保障待遇水平。贯彻实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和渐进式职工退休年龄政策。此外,积极发展补充养老保险,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促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推进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2.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全民医保成果,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逐步扩大报销范围,稳步提高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积极发展补充医疗保险,鼓励发展老年人商业健康保险。逐步扩大老年人常用药品和医疗康复项目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减轻老年人的医疗康复负担。

3.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做好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福利性护理补贴项目的整合衔接。探索建立老年护理补贴制度,保障特定贫困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推进以特困人员为重点的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购买岗位试点,为特困人员中的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基本护理服务。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和服务。

4.完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逐步完善政府支持、社会捐助、个人自费投保相结合的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对风险合力,减少因老年人意外伤害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建立老年人精准救助制度。全面推进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实现贫困重大疾病老年人救助全覆盖。提高低保救助老年人准确率,切实做到城乡困难老年人“应保尽保”。继续实施低保人群分类救助制度,建立科学调整机制,对老年人适当提高调整系数,提升城乡特困老年人的救助水平,到x年,城乡特困老年人供养标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老年人的“救急难”工作,按规定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老年人给予救助。

6.健全老年人福利制度。建立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推进高龄津贴提标扩面,逐步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和失独家庭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重视解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以及失独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依法加强对公益慈善组织和公益慈善活动的扶持和监管,实现政府兜底与社会帮扶有机结合,积极发挥社会慈善在老年人扶贫济困中的补充作用。发挥农村土地、集体经济和家庭养老等传统养老保障功能,落实家庭赡养责任。

(二)健全老年健康支持体系。

1.提升老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老年卫生服务网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实行1次免费体检和健康指导,并普遍建立健康档案,有条件的可为辖区内老年人每年实行1次免费体检。继续实施老年人白内障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口腔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危害。研究推广老年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风险因素调查,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每个老年人家庭拥有1名合格的家庭医生。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特别是为高龄、重病、残疾、失能老年人就医提供便利服务。鼓励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义诊。

2.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养生保健。积极宣传倡导健康老龄化理念,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和健身活动指导,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至10%。加强老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和康复服务。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和服务项目,拓展养生保健服务内容,加快发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式与西式相融合的养生保健服务业。加快建立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中医诊室,社会中医门诊、零售药店中医坐堂为一体的中医药为老服务体系,提升全市中医医疗为老年人服务能力。

3.发展老年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老年病医院、有条件的医院发展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将功能重叠、具有可替代性的公立医院,转型为康复、老年、长期护理、慢病管理等接续性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康复疗养服务行业,建设专业化、规范化的康复咨询、治疗、辅导等服务机构。不断增加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设置。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辅助器具配置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等老年康复护理服务。

(三)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功能作用。重点开展面向失能失智和高龄老年人的照护服务,特别是上门照护服务。引导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发挥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统筹推动社区资源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发挥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支持慈善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和老年人广泛开展为老公益志愿服务。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推动虚拟养老院建设。统筹规划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通过配套、新建、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按标准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公开竞争,采取委托管理等方式,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或低

偿交由专业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团队运营,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发展。

2.推动养老院提质增效。加快公办养老院改革,准确界定公办养老院功能,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护理型床位的数量和比重,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托底保障、调控养老服务市场等作用。建立健全老年人入院评估、入住标准条件等制度,完善社会评议和公示制度,确保特困和其他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失独、高龄等老年人能够优先得到基本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养老院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公建民营养老院管理办法,着力培育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鼓励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院。落实好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融资、税费、土地、人才等扶持政策,将社会力量培育成为养老院服务供给主体。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开展我市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面推广养老院服务合同,建立养老院服务协议制度,指导和支持养老院完善加快建设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养老服务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并建立养老服务举报和投诉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落实养老院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定期对养老院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主动向社会公开。鼓励支持养老院投保综合责任保险,保险机构承保综合责任保险,降低养老院运营风险。

3.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院合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院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院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含中医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统筹落实好医养结合优惠扶持政策,支持养老院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和医务室、护理站等。对养老院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院设置的医疗机构执业,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院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养生等非诊疗性健康服务。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4.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以推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为契机,着力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问题。在保障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激发农村养老服务活力,大力发展邻里互助、亲友相助、志愿服务等模式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老年协会等作用,积极培育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村卫生室、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等设施,为留守、孤寡、独居、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关爱服务。

(四)繁荣老年消费市场

1.丰富养老服务业态。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加快发展围绕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医疗康复、金融保险、科研教学、护理培训、文化旅游、健身养生等老龄服务产业,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服务产业集群。鼓励金融、地产、互联网等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2.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引导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开发生产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支持研发和生产适合老年人的助行助听、慢性病治疗、康复保健、智能看护、通信服务、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电子呼救、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重点领域老年用具用品。拓展多样化养老服务产品,逐步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精神慰藉、健康管理、康复护理、法律服务、信息咨询、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方面服务延伸。鼓励开发适合我市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服务产品。支持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支持推动老年用品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产品升级换代。逐步建立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务产品质量、规格和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信息服务和行业自律与监管。加大对养老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监管,推动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

场监管机制。鼓励开辟老年用品展示、体验场所,发展老年用品租赁市场。

3.打造特色养老品牌。注重发挥我市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养老与度假休闲融合发展。充分依托老年公寓等特色品牌,建立异地养老互动平台,根据气候变化开展老人候鸟式养老。依托云姑岭、生态花谷、富硒森林温泉等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养老。结合新型城镇化、旅游名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田园劳动观光养老。通过养老模式的不断创新,培育一批x特色养老行业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五)不断丰富老年精神文化活动

1.发展老年教育。加快建设以老年社会组织为纽带、老年大学为骨干、社区教育机构为依托、远程网络教育为重要形式的老年教育体系。整合、优化老年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老年教育,支持鼓励各类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老年教育,大力发展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老年教育机构基础能力提升、学习资源建设整合、远程老年教育推进等计划。开展各级老年大学(学校)示范校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老年人国情教育,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发展。到x年,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新格局,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到20%以上。

2.繁荣老年文化。各级财政要落实主体责任,保障基层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经费,完善各项公共文化设施,方便老年人就近开展文化学习与活动。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

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内容和资源,鼓励创作发行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图书、报刊以及影视剧、戏剧、广播剧等文艺作品,鼓励制作适合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的优秀老年文化作品。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拓展面向老年人的数字资源服务。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使老年人享受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积极组织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示、老年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加强专业人才和业余爱好者相结合的老年文化队伍建设。

3.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充分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在公园、广场、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适合老年人进行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倡导支持公共和民办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老年人开放。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网络,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x地方特色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品牌。定期举办区域性老年人体育健身比赛交流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服务保障,创建老年人体育示范乡镇(街道)、示范村(社区)、示范辅导站活动。加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科普宣传工作和老年体育理论研究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体育科普工作长效机制。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老年人体育组织,将老年人体育组织延伸到村民小组(自然村)和居民大院(楼栋)。到x年,全部乡镇(街道)建立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城乡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团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数占全市老年人口的55%以上。

4.发展老年旅游。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科学设置老年旅游线路,积极开展老年旅游活动,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扩大老年旅游服务有效供给,开发符合老年需求、适合老年人年龄特点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制定老年旅游服务配套规范,完善老年人旅游服务市场,推进老年旅游场所相关的辅助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便利服务。旅游门票针对老年人的优惠减免措施打破地域、户籍限制。

5.加强老年精神关爱。开展老年人精神关爱行动,建立老年人精神关爱的经常性机制,重点对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服务。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专业精神卫生机构为支撑,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老年协会参与的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疏导、危机干预服务网络。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关爱活动。探索建立定期上门巡访制度。鼓励城乡社区为老年人精神关爱提供活动场地、工作条件等支持。

(六)扩大老年社会参与

1.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健全政策制度,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引导、鼓励健康老年人参与科技开发和应用、开展咨询服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支持老年人创新创业,帮助贫困老年人通过劳动脱贫或致富。推动用人单位与聘用老年人签订劳动合同,为受聘老年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依法保障老年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权益。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

训制度,加强老年人职业技能培训。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年人和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

2.支持老年参与社会服务。支持老党员、老专家、老军人、老教师、老劳模、老干部在基层民主监督、社会治安、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纠纷调解、邻里互助、教育培养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坚持扶持发展和规范管理并重,加强老年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登记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基层老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管理。继续推动老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和规范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社会公信力,促进老年人通过社会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3.发展老年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组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等老专家、老知识分子参与城市援助农村、发达地区援助落后地区等志愿服务。探索时间储蓄方式,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为高龄病残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建立老年志愿者激励机制,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完善老年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到x年,全市老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老年人口总数的12%。建立为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促进供求信息互通,将为老志愿服务融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

(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1.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树立适老宜居新理念,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及相关专项规

划。严格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加强相关标准的执行与监督。建立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加强与老年人生活服务、交通出行、商业网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旅游服务等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与改造。推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重点对坡道、楼梯、电梯、扶手等公共建筑节点,以及残疾、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鼓励对其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给予适当补助。

2.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加强对养老机构等涉老重点场所和设施的安全隐患监管,为老年人营造安全生活环境。在推进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中,优先满足符合住房救助条件的老年人基本住房安全需求。推进绿色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老年人共建共享的绿色宜居环境。大力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拓展老年人游览健身活动空间。实施“推窗见绿、开门进园”项目,让人口高度集中区域内的老年人能够就近就便进入公园、游园。支持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引导、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节能宜居改造,将养老院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纳入绿色建筑行动重点扶持范围。继续推进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3.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社会环境。把敬老养老助老纳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

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考评。开展“敬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广泛征集、发布敬老孝老公益广告、标语、图片、视频等,开展敬老孝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敬老养老助老教育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继续开展“敬老月”和敬老爱老助老评选表彰活动。遴选和宣传一批敬老孝老典型,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增强不同代际间的文化融合和社会认同,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和谐,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推进非本地户籍常住老年人与本地户籍老年人同等享受优待,到x年,实现优待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优待项目进一步拓展,优待水平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过上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八)提升老年权益保障水平

1.完善老龄政策法规。加强《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的配套制度建设,健全执法和监督机制。通过涉老案件审理实践,不断补齐政策法规的漏洞和制度短板。研究建立老年人监护制度,加强对老年人选择监护人及签订监护合同的指导和帮助。加快建立老年人社会服务、社会优待、社会参与等制度建设,健全优待老年人的财政投入、服务评价、检查监督、奖励表彰等政策。

2.健全老年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社会组织和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独

特作用,完善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社会监督、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多部门快速反应联合查处综合治理等机制,坚决从严查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将欺老虐老侵权列入打击刑事犯罪和社会综合治理重要内容。健全完善老年人法律服务网络,升级改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切实增强法律援助服务的及时性、便利性和可及性。加强基层老年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推广老年维权合议庭工作机制,倡导有条件的法院成立“老年维权合议庭”,确保老年人涉诉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将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低收入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使法律援助惠及更多老年人。加强老年人消费维权工作,将老年人用品列入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的抽检项目,举办知识讲座,提醒老年人防范不良商家通过健康讲座等方式诱导购买各类保健品。畅通老年人诉求表达渠道,教育引导老年人依法反映诉求,做好老年人信访工作。对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和奖励。

3.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纳入全市“x”普法规划,将涉老法律援助工作融入法治x建设总体布局,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治观念。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结合“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开展老年人维权服务进社区、进农户等系列活动,宣传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等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普法宣传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利用各级主流媒体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开辟

老龄法制普法专栏或将老龄法制纳入现有普法栏目,进一步增强老年人依法维权和遵法守法意识。

(九)强化老龄事业发展基础

1.推进老龄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在切实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各有关部门涉及老年人的人口、保障、服务、信用、财产等基础信息分类分级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完善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探索建立老龄事业统计公报定期发布制度,建设涵盖老年人口、为老服务、老龄工作等主要内容的信息网络。推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整合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推动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支持各地积极推进为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城市社区全覆盖、在农村地区扩大覆盖,推动信息惠民服务向老年人覆盖、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2.加强老龄宣传。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加大对人口老龄化国情、老龄政策法规、老龄事业发展重大主题以及老龄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提升舆情研判引导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关心老龄事业、支持老龄工作的良好氛围。

3.完善老龄产业支持政策。完善金融信贷、财政补贴、收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老龄用品研发、生产和服务提供。加大商标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养老服务市场主体使用、注册、运用商标品牌的意识及能力。按照国家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在老龄事业领域部署市级科技计划相

关科技创新,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提升我市老龄事业领域创新能力,推进老龄产业园区建设。

4.健全老龄工作体制。进一步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完善老龄工作职能,配齐配强各级老龄干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建立基层老龄工作先进典型激励机制,保证城乡社区老龄工作有人抓、老年人事情有人管、老年人困难有人帮。继续推进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老年人原工作单位、居住社区、老年社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老年人管理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和制度化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统一领导,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强保证。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要将本规划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积极开展老龄事业发展评估工作,推行“敬老模范县(市、区)”创建。建立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健全工作考评机制,确保本规划任务全面落实。

(二)加强制度保障。各乡镇(街道)政府要将老龄事业经费列入当地财政年度预算,建立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口老龄

2020年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安吉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一,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强,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产业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一产8亿元、二产130亿元、三产52亿元),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5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总面积20余万亩; 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安吉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00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6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安吉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个,并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07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 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新闻发布稿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主编 吴玉韶 (2013年2月27日北京) 发布时间:2013-02-28 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一是随着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我们迎来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比上年增加891万,占总人口的14.3%,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2273万人,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二是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三是底部和顶部老龄化相叠加,推动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少儿人口抚养比从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 36%,老年抚养比从2012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动社会总抚养比从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 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和空巢化将进一步加剧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提高。到2025年之前,我国的高龄老年人口将一直保持年均1

2020年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2020年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发展竹产业,可以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农村就业压力问题。下面是有20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20竹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范文1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加快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南政综20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建阳区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我区竹产业发展现状建阳全区现有竹林面积59.84万亩,其中。毛竹林面积56.65万亩;小径竹面积3.19万亩。竹蓄积量9272万根,经过多年来开展竹业开发擂台赛等活动,建阳的竹产业发展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一是竹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20年,全区竹业总产值19.3亿元,其中竹林经济产值9.38亿元,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竹业总产值比20年的6.43亿元,增长了三倍。 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年,全区已开设竹山机耕路2700多公里,使边远竹山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通过竹林垦复抚育、开设竹山机耕道,竹山引水灌溉,施肥及建设毛竹丰产高效

基地等科学经营措施,竹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竹林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全区竹资源培育基础更加夯实。丰产竹林面积达23万亩。 三是竹林增收效果明显。经过多年来各级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的不断推动,广大农户科技育竹,科学管理竹山的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竹山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竹山经济的发展,竹山的年均效益不断增加,竹山平均每亩效益从20年的每亩不足400元发展到现在的600-900元/亩,效益好的可达1500元/亩以上。 20年商品竹材产值5.19亿元,比20年的1亿元,增长了4.19倍,鲜笋产值3.9亿元,比20年的3308.7万元,增长了10倍多。四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笋竹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年全区加工企业161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超亿元的企业有3家,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家。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主要有福建庄禾竹业有限公司、建阳区龙泰竹木制品有限公司、福建亿城竹制品有限公司、福建省亚鑫食品有限公司等。 20年,全市笋竹加工产值9.92亿元,比20年的5.08亿元,增长了95.27。清水笋产量49254吨,比20年21829吨,增长了125.6。据统计,户外高耐竹地板、竹工艺品、竹家居用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20年的加工产值共计2.51亿元,比20年的1.60亿元增长了56.87。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2020年老年人调查报告3篇 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博士教育网)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

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出现以上三种情况的原因大多是这样的: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

2016—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XX 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XX 市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养老金水平自2011 年起连续得到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于2015 年实现全覆盖,全市60 岁以上城乡居民均享受了基础养老待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提高了参保人员的医疗报销比例,基本实现全民医疗的目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居家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机构养老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建立了户籍80 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年科学研究有所突破,XX 区被XX 老年学学会评定为富裕型“长寿之乡”。广

大老年人老有所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方面,我市处于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期。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预计我市60 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户籍老年人口将从2015 年的58.45 万人和52.75 万人分别增加到2020 年的77 万人左右和67 万人左右。人口老龄化、高龄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纯老住户增多的趋势日益突出,对老年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人口老龄化意识还不够强,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产业和老年服务市场发展较慢。这些问题,各级领导和老龄工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XX 省的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建设“民富市强、幸福XX”实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

《绥阳县2019年度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绥阳县2019年度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19年1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绥阳县2019年度方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绥府办发〔2019〕2号,以下简称《方案》)。这是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发展方式的指导性文件,有力促进我县方竹产业成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发展,也把方竹产业定位为助推我县脱贫攻坚的长效主导特色产业。 一、起草背景 省委、省政府吹响了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号角,方竹产业是贵州省重点推进的12大特色生态产业之一。绥阳县县委、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全县农村产业革命,依托自身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我县方竹产业发展,使方竹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百姓致富的重要途径,助力我县脱贫攻坚。2018年3月,我县成立了方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书记、县长任双组长,下设四个小组,即产业发展指导组、产业发展保障组、产业发展招商组、产业发展督导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同时,县委县政府把方竹产业确定为助推我县脱贫攻坚的长效特色主导产业。为了促进方竹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有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到方竹产业发展中,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让群众尽快获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加群众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方案》主要内容 《方案》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工作目标。主要明确了造竹区域,2019年度林下造竹的任务、低产方竹林改造任务及远期竹资源目标。 第二部分补助标准。主要明确林下造竹实行奖补政策,补助标准及年限。低效林改造不实行奖补政策,组织、发动群众实施低产竹林改造。明确年度工作内容,规定林下造竹的栽植密度、竹苗质量要求,验收工作程序等内容。 第三部分工作考核运用。主要规定将该工作纳入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等内容。 三、《方案》的意义 一是明确了实施造竹的区域。为了切实保护我县耕地红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金佛山方竹喜阴喜湿的生物学特性,不在耕地上种植金佛山方竹,而是在林下发展方竹产业,这样极大地节约了耕地资源。在林下种植方竹,不仅调整了林种和树种结构,转变了林业产业发展方式,还提高了林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相益的目标,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是统一了发展的竹种。《方案》的出台可有效统一了发展的竹种,只种植金佛山方竹,而不是种植其他竹子,这样可快速扩增我县金佛山方竹资源总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县高山群众收入,助推我县脱贫攻坚。

2018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8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2018 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受全国老龄办领导委托,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2018年度老龄事业发展统计情况: 一、2018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 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 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1、养老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国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0277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2863万人。全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53亿元,基金支出200亿元,基金累计结存423亿元。 2018年,国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贫困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工作。 农村五保供养:2018年,国家修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截至2018年底,全国农村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34.1 万户,计556.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9 %和0.5 %。全年各级财政共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98.1亿元,同比增长11.4 %。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77.4万人,集中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951.5元/人,比上年增长14.1 %;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78.9万人,分散供养年平均标准为2102.1元/人,比上年增长14. 站内范文搜索 1 %。 高龄补贴:截至2018年底,全国享受高龄补贴的老人已达576.4 万,较

上年增加145.5万,增长33.8%。 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截至2018年底,全年共落实资金33亿元, 全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受益对象已超过361万人。 2、医疗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2678个县(区、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36亿,比上年增加300万人,参合率达96.0%;筹资总额1308.3亿元,新农合基金支出1187.8亿元,补偿支出受益10.87亿人次。 2018年,老年卫生服务被纳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各级财政投入,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每年一次体检和健康咨询指导。全国有5714万老年人接受了健康检查并建立了健康档案。 3、养老服务截至2018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344万人,比上年增加597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6.2%。 4、老年文体活动 2018年,全国首个“敬老月”活动期间,各地普遍组织开展了丰 富多彩的老年文化系列活动。基层文化馆、站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逐步成为老年人活动的重要阵地。 文化部门牵头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文化品牌,连续12年举办“中 国老年合唱节”。老年广场文化、老年社区文化蓬勃开展,老年人日益成为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力军。2018年,老年教育事业持续 发展,全国各类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有49289所,在校人数近587 万O 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老年人协会40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013年2月2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将每年增长100万人。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人口机会窗口逼近关闭。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

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其中的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专家认为,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与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龄问题的严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须认清形势,全面应对。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从2011年的峰值9.40亿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亿人和2013年的9.36亿人,劳动力供给格局开始发生转变。 老年人口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我区老龄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省、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区老龄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背景 “x”是我区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老龄工作部门认真落实《x老龄事业发展“x”规划》,全区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x”期间,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就诊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全区五保老人实现应保尽保。散居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5520元/年,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6720元/年。高龄津贴制度不断完善,截止x年,百岁老人保健费标准达到每人2400元/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标准达到每人300元/年。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4家,床位数1957张,其中街镇敬老院8所、床位638张,民办养老院6所、床位1319张;在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2所、床位780张。 截至x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7.4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15%。其中60-69岁老年人口4万人,70-79岁老年人口2.4万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万人。“x”期间,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未来几年是我区建设“x中心、第一城区、善治x”的关键阶段,

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级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制度、物质、文化、组织、精神等方面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各项准备,切实保障老年家庭和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x精神,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完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确保老年人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总体目标 1、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 2、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实现全覆盖;老年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幅不低于10%;老年福利制度不断完善。 3、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全健康档案,每年

关于《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

关于《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 有关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根据《长兴县竹产业发展规划》(2007—2009年),2007年全县新发展竹林面积1.0万亩(含扩鞭),改造低产低效毛竹林面积2.0万亩,力争实现竹业总产值达3.80亿元,培育亩收益在5000元以上的示范点3个(具体分解到各乡镇的工作目标见附表一)。 二、立项要求及立项程序 (一)新发展毛竹和改造低产低效毛竹林 凡达到连片新种植毛竹20亩以上(每亩植株不少于42株或每亩植株20-42株),连片改造低产低效毛竹林50亩以上的均可立项申报。 各项目的申报由实施单位或个人首先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申请,根据申报项目详细填写《山地人工造林更新(新植)作业设计表》、《长兴县新种植毛竹林立项申报表》和《造林地规划示意图》,或《长兴县毛竹低产林改造立项申报表》和《毛竹低产林改造规划示意图》等申报材料上报所在乡镇,乡镇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实地勘查,签上预审意见(其中在包漾河一、二级保护区内须经县环保局认可)后,由乡镇进行初审汇总,4月20日前报送县林业局(绿化造林科);县林业局对项目进行审核后立项,立项材料一式三份,二份由县林业局留档,一份报送县农办备案。 (二)示范基地 毛竹新种和毛竹低产低效林改造,要求新建面积在200亩以上,

基地内林道、灌溉等基础设施配套,效益明显,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示范点要求平均亩收益在5000元以上,具有较强带动作用。 示范基地填写《长兴县毛竹示范基地立项申报表》并附书面总结;示范点写出书面总结材料,申报立项办法同上,于9月底前上报林业局。 三、验收办法 年终,由县委农办牵头组织财政、林业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结果报县政府同意后兑现补助(奖励)政策。 (一)验收标准 1、新发展毛竹。连片面积20亩以上(每亩植株不少于42株或每亩植株为20-42株),成活率达85%以上,且县林地进行过常规抚育或以耕代抚,无荒芜现象,母竹生长正常。 2、低产低效毛竹林改造。凡连片面积50亩以上,适宜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毛竹林地,(即土壤厚度在40㎝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下,林地荒芜、亩经济效益在400元以下的毛竹林地),头年进行樵样去“三头”,平、缓坡翻垦、施肥;次年继续松土、施肥,且竹林林相明显改观,立竹与笋产量增加,管理进入常规;第三年要求达到(1)立竹分布均匀,竹龄结构合理,每亩立竹量达到180株以上;(2)年亩产竹材500公斤和笋(含冬笋、鞭笋、春笋)300公斤以上;(3)经济效益增幅150%以上,原则上年效益不低于1000元/亩。 (二)验收方法 采用GPS实地测量面积,随机抽样检查成活率。 四、考核办法 (一)考核依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 责任编辑:山东省老年学学会发布日期 :2008-12-21 中国老年人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总报告为全面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存在的问题,给制定老龄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其所属的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承担并启动了由民政部申报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项目。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并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性老年人口状况调查。 调查得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获得了丰资料。 本次调查涉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的160个市(县)、640 个街道(乡)、2000个居委会(村)。调查时点为2000年12月1日,调查对象是抽样范围内城乡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调查问卷分城市问卷、农村问卷和城乡社区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社会活动、老龄基层组织和工作等情况。调查采用分层配额系统随机抽样方法(2),共获得有效样本量20225份(3),其中城市10171 份,农村10084份。获得社区问卷160份,其中城市80 份,农村80份。 一、老年人的基本状况本次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

进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总体上看,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 生活及自身的素质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人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主 要表现在: 1、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增加近十几年,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全国人民的生活迈人了小康阶段,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2000 年调查(4) ,城市老年人的年平均收入达到8496元,较1992年的( 5)2053 元增长了3.1 倍;农村老年人达到2232元,较1992年的832元增长了1.7 倍。 2、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改善 2000 年,老年人的家庭生活设施较1992年有了显著增加。在城市,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1992年达到50%的有自来水、电视机、电风扇和洗衣机等4种;2000年增加到8种,其中,自来水拥有率从1992年的92.0%增加到2000年的93.4 %,电视机从88.2%增加到95.2 %,电风扇从77.3%增加到78.3 %,洗衣机从51.5 %增加到70.6 %。除了上述4 种外,还增加了煤气、电话、电冰箱和室内厕所,煤气拥有率从49.9 %上升到77.4%,电话从7.6 %上升到71.1 %,电冰箱从46.6 %上升到65.9%,室内厕所从38.0%上升到68.9 %。 在农村,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拥有率达到50%的有电视机和电风扇2 种,其中,电视机拥有率从1992年的47.4%上升到2000年的76.0%,电风扇从44.3%上升到52.1 %。同时,自来水拥有率大幅度增长,从0.9%上升到39.2 %。 城市老年人家庭平均拥有住房3.32 间,户均住房面积达70.3 平方米。

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发展竹产业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办发[20XX]95号)精神,促进我市竹产业发展,根据市长批示,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竹资源状况 我市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境内竹资源丰富,有毛竹、刚竹、李竹、桂竹、水竹、紫竹、斑竹等10属42种,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米的板页岩、花岗岩山谷山坡地段。全市共有竹林面积126.8万亩,占全市有林地面积7.2%,占全省竹林面积10%以上,有立竹1.53亿株,是全省竹类资源分布中心区之一。全市竹林95%为毛竹,集中分布在东安、双牌、零陵、蓝山、祁阳等五县区,共有竹林面积101万亩。20XX年,双牌、蓝山、零陵和东安四县区被列入全省毛竹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县。 (二)生产经营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毛竹新造6.26万亩,低改62.75万亩,总投入1.11亿元,采伐2952万根。近年来,全市每年安排毛竹低改20万亩,竹材产量590万根/年,竹笋加工量1.67万吨/年,现有竹类加工企业、作坊近万家,20XX年实现竹产业产值3.24亿元。全市共有竹胶板厂5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20XX万元以上),设计年产3.5万立方米。20XX年生产2.23万立方米,实现产值5020万元,上交税金497万元,消耗毛竹152万根。目前我市竹胶板企业分别是双牌竹胶板厂、道县金马竹业有限公司、东安人造板厂、零陵竹胶板厂、蓝山竹胶板厂。技术装备水平均不高,没有采用热进热出和径向剖蔑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全市共有竹地板(竹砧板)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设计年产500万平方米,20XX年生产竹地板、竹砧板7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6470万元,上交税金610万元,消耗毛竹100万根。目前有新田县家乐福竹制品有限公司,东安县舜皇峰竹木有限公司生产比较正常。 全市还有竹凉席生产企业9家,卫生竹筷46家、木竹工艺品企业1家,没有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生产竹凉席24.3万床,卫生竹筷2.79亿双,木竹藤工艺品2万件,实现产值1.34亿元。目前在零陵、宁远、双牌、蓝山、东安、江永等县区,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式生产木竹旅游工艺品,交旅游公司和公园管理部门收购,在有关旅游景点出售。产品有葫芦丝、笛子、二胡、快板等木竹制乐器、木竹(泪竹)拐杖、木竹工艺扇、江永女书扇、工艺竹筷、木竹制文具、玩具、木竹烙画等等。双牌县确定建设30万亩毛竹林基地的目标,以永江公路沿线和潇水河两岸为重点,每年新造竹林1万亩以

老年网络消费发展报告

老年网络消费发展报告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内贸信息中心 京东战略研究院 2017年12月

目录 一、老年消费发展现状 (3) (一)老年消费规模迅速扩张 (3) (二)老年消费需求向高品质提升 (4) (三)老年消费内容更加多元 (4) (四)老年消费方式更为广泛 (5) 二、线上老年消费特征分析 (5) (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5) (二)具有显著的买用分离特征 (6) (三)注重身心健康发展 (6) (四)年轻化和时尚化趋势明显 (7) (五)社交性消费需求较强烈 (7) (六)呈现较强的国产品牌偏好 (8) (七)在空间上由集聚转向扩散 (8) (八)兼顾实惠与品质 (9) (九)性别差异突出 (10) 三、问题与建议 (10) (一)存在问题 (10) (二)对策建议 (1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一要求为促进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我国老龄人口增速超过全国人口增速,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人口结构已经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60岁以上人口占13.3%,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8.9%,已经超过世界老龄化标准的10%和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亿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亿人,占总人口的10.8%。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到达4.83亿人,占总人口的34.1%。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多个重要文件并不断完善。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促进老年产品用品升级,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开发为老年人服务的产品用品,研发老年人乐于接受和方便使用的智能科技产品,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和实用性。2017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发展老年消费市场的具体要求,一方面要丰富养老服务业态;另一方面要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包括增加老年用品供给和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流通渠道更加广泛,老年群体获取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更为便捷,

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竹产业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21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一产7.8亿元、二产130亿元、三产52.2亿元),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5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总面积20余万亩; 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安吉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00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6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安吉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个,并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21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2020关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的老年产业扑面而来,为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商机。老年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 一、整体老年产业雏形初现发展蹒跚,但突破在即 与老年产业相关的多种行业几乎都已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向老年人的需求“暗送秋波”,但始终保持“未联姻”的状态。据北京市老龄产业发展课题组的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老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即1、认识缺陷。很多企业认为老年产业投入大、风险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回报低,从而采取观望态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政策“不落地”。即政府只有原则性的政策,在老年产业所涉及到的生产、流通、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缺少配套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支持;3、规模层次“小而低”。现阶段传统老年产业涉及的产品及服务单一,层次低,主要在衣食、居住和医疗保健方面提供低层次的服务,而现代老年产业涉及的老年人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得到很好开发;4、产业标准缺失。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运作模式,例如家庭服务业

中的服务标准等问题的大量存在。 虽然老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但在各个产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老年产业这个细分市场逐渐显现出其无限的商机,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万本根和赵喜顺对老年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这主要由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人口老龄化为老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外在的基础条件。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近11%,2xx5年到2xx0年又将从2.84亿增长到4亿多。在未来的近半个世纪中,我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呈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2、我国老年人的需求市场已经发展充分。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为6000亿元,2xx0年将达到1万亿,而目前我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商机。 3、家庭结构功能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建立老年产业。家庭代数的减少,表明老年人单独生活的家庭即所谓空巢家庭增多。1998年,在有65岁及其以上老人户中,只有一对老人生活的家庭占11%,单身老人户占10.44%,两项合计,共占21.44%。这部分老人往往难以得到家庭的照料。家庭结构的变化,要求社会必须承担起照料老人的责任,老年服务的社会化势在必行,家庭结构变迁呼唤老年产业的建立。 4、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

竹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竹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林业事业是一项关系长远、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也是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要务工程。加强林业建设,助推经济发展,正在成为广泛共识和关注热点。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县先后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竹产业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大工程,圆满完成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全县森林资源的有效管护,在“林业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前进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林业作用更加凸现,林业地位不断提升,林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现有林业用地万亩,占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为%。(有林地覆盖率%,灌木林地覆盖率%),2016年林业产值达972万元(县林业局系统内部统计达5275万元)。 为大力培育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进农业稳县战略,早在2001年,县委、县政府就鲜明提出了积极发展5万亩竹子、3万亩蚕桑、2万亩花椒、1万亩优质水果的“5321”经济发展思路,明确了做大做强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主导思想。这些年以来,通过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竹子基地建设,我县的竹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全县竹林面积已达万亩,其中2001年以前已有竹林面积3万亩,2001年至2016

年共新发展竹林万亩(慈竹万亩,黄竹万亩,水竹8378亩,杂交竹万亩,麻竹万亩,苦竹2173亩,毛竹6315亩,绵竹1100亩)。分年度来讲,2001年发展3247亩,2002年1793亩,2016年8429亩,2016年474亩,2016年2835亩,2016年万亩,2016年1万亩,2016年3万亩、2016年3万亩。按80%的保存率计算,我县现有竹林保存面积万亩,现已发放各类竹苗万株,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具体做法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我县在林业产业发展上,经过了多次尝试,先后规模发展过蚕桑、五倍子、花椒等,但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均未收到较好的效益。就如何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调度,在经过大量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于2001年确定了“5321”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五年的实践,只有竹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县委、政府看到了这点,并引起了高度重视,于2016年县委、政府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做大做强竹文章,把竹产业培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竹产业领导组,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竹产业的意见》,并出资12万元聘请了西南林学院董文渊博士为我县竹产业发展顾问。特别是2016、2016年加大发展力度,每年都发展3万亩(2016年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