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2020版

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加工工厂建设

指南(试行)

目录

一、建设目标 (4)

二、建设原则 (5)

三、总体设计 (6)

(一)总体架构 (6)

1. 技术架构 (7)

2. 智能应用 (7)

(二)建设路径 (7)

1. 现有工厂 (8)

2. 新建工厂 (9)

(三)关键要素 (10)

1. 质量稳定 (10)

2. 协同高效 (10)

3. 响应快捷 (10)

四、建设内容 (11)

(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11)

1. 智能感知 (11)

2. 智能装备 (12)

3. 网络建设 (10)

4. 信息安全 (11)

(二)面向协同运作的智能生产系统建设 (11)

1. 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12)

2. 生产管理与执行 (14)

3. 加工工厂虚拟仿真 (17)

(三)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管理系统建设 (18)

1. 企业资源计划 (18)

2. 客户关系管理 (18)

3. 企业经营决策 (18)

(四)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建设 (19)

1. 供应链管理协同 (19)

2. 服务新模式 (19)

五、基础支撑 (20)

(一)资金投入 (20)

(二)组织规划 (20)

(三)人才队伍 (20)

(四)运营维护 (20)

(五)信息资源 (20)

(六)标准体系 (2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等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的总体要求,切实推进有色金属加工企业智能升级,特编制本指南。本指南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建设目标

结合我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产品品种多、订单批量小、

生产工艺路线长(路径多)、产品精度要求高、生产运行速

度快、物流调度频繁等特点,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加工工厂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建成集柔性化组织生产、产品质量全生命周期管控、供应链协同优化运营等于一体的质量稳定、协同高效、响应

快捷的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工厂,促进企业

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战略主导。确立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企业战略,结合企业区域特征、产品定位、

工艺装备、管理模式、两化融合基础,明确企业智能制造建设重点。

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和重点,从全局、整体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围绕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工厂建设主要环节和重点领域,结合企业自身能力和业务需求,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智能加工工厂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以解决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现关键轧制设备、控制技术的升级、突破;随着企业的战略演进、管理理念和生产组织模式的不断优化,对智能工厂的软硬件设施和工业系统进行迭代升级,持续提升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能。

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积极探索5G 等新型基础设施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新技术与有色加工的融合创新;基于数据和机理融合的理念,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提升信息系统学习与认知能力,利用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形成人机协同混合增

强智能,充分发挥工艺技术人员的智慧与机器智能的各自优势,推动工艺与管理知识的沉淀与复用,支撑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

三、总体设计

(一)总体架构

鼓励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工厂采用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边、端构架,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两个层面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将企业大量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系统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源,继续发挥系统剩余价值,同时逐步推进传统信息化业务云化部署,实现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供应链协同与服务模式创新。参考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有色金属智能加工工厂参考架构

1.技术架构

端: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成套智能装备

的应用,实现全面感知和精准控制。

边: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及新建控制系统数据,汇聚区

域数据资源,实现边缘侧的数据分析与实时决策。

云:集成工业微服务、大数据服务、应用开发与部署

等功能,实现海量异构数据汇聚与建模分析、工业经验知

识软件化与模块化、各类创新应用开发与运行。

2.智能应用

智能生产:聚焦企业生产制造层面,通过对实时生产

数据的全面感知,对产品、设备、质量、能源、物流等数

据的分析,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协同管理水平。

智能管理:聚焦企业经营管理层面,通过对采购、销售、财务、成本、客户等业务数据的全面集成和系统分析,协助企业快速、精准决策。

智能服务:聚焦供应链和产业层面,结合用户个性化

需求、加工工艺的迭代优化、生产过程的大数据分析,不

断形成创新应用,实现供应链协同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建设路径

坚持“融合发展,并行推进”,循序渐进推进企业智能

工厂建设进程。

1.现有工厂

依据实际业务特点和支撑配套条件,对企业智能制造基

础进行评估,编制总体规划,考虑企业实际需求紧迫程度、

基础条件和资金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

务目标、预期效果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分步开展建设。

(1)大中型企业

开展数字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制定数据标准、流程标准、

操作标准;对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提高产线的自动化率,加装智能视觉监控和智能仪表,开展成套智能装备应用,实现工厂数字化、网络化、少人化;建设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现订单、工艺、计划、调度、质量、设备、产品、能源、安环等全面数字化管理。

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充分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设备故障智能诊断、过程参数优化、生

产流程优化、数字仿真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等,打造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有色金属智能加工

工厂。

(2)中小型企业

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及能力,对主要生产装备进行数字化

改造,提升自动控制水平,加装智能仪表,开展信息化基础

设施及信息安全建设,建设厂区安全监控网,实现产线装备

的自动化以及生产现场的少人化。

2.新建工厂

依据新建企业特点和配套条件,根据项目总体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编制智能制造总体规划,考虑先进工艺、先进装备、先进信息技术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因素制定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智能制造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目标、预期效果及详细的实施计划,分步开展建设。

(1)规划设计阶段,完成工厂生产工艺路线设计、智

能装备选型、智能物流规划等智能加工工厂总体规划。

(2)基建阶段,完成对智能设备、工控网络、视频网络、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系统、工业物联网等的建设,实现产线之间、产线内部物料自动流转及信息自动传递。

(3)基建后期到达产期间,开展智能生产与管理系统建设,包括订单管理、工艺管理、计划管理、调度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环管理等,实现工厂全面可视化、数字化。

(4)实现达产达标后,在积累一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实现订单柔性优化、生产工艺优化、质量全过程管理、设备故障智能诊断、数字仿真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等,打造具有

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的有色金属智

能加工工厂。

针对现有工厂、新建工厂的特点,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中小型企业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以硬件、软件、数据等基础要素迁入云端,快速获取数字化能力,不断变革原有体系架构和组织方式,有效运用云技术、云资源和云服务,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云端集成,促进跨企业云端协同。

(三)关键要素

1.质量稳定

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立覆盖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全流程的质量管控、智能物流等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精细管控、生产高效、产品质量稳定的目标。

2.协同高效

通过订单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智能排产系统,对客户订单自动处理,自动安排生产任务执行顺序、生产设备和排产计划,平衡各设备和工人的生产负荷,实现减少订单等待时间,实现对订单、计划和生产的动态追踪管理。

3.响应快捷

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物料供应的快速响应、订单的敏捷反应和外部需求、内部生产能力以及外部配套能力的协同。

四、建设内容

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

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在企业的感知层面、管控层面、供应链层面、决策层面实现新的运营、管控模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与改造

结合有色金属(含再生金属)加工过程中的熔炼、铸造、

轧制、挤压、拉拔等生产工艺条件、工况特点,应用自动控制、智能感知等技术对现有轧机、挤压机、热处理炉等生产设备及其他装置进行数字化改造或配置智能设备,完善工业网络及信息安全建设,通过生产装备的改造提升和互联互通推动产线的整体升级,实现高效稳定的产品生产。

1.智能感知

对企业已有的配备单机控制系统的生产设备进行通讯

扩展,结合企业数据需求增设一系列的仪器仪表,建设覆盖

装备、工艺、质量、物流、能源、安全、环境等的基于数据

采集和实时监控的智能感知系统。鼓励企业加快部署传感器、智能摄像机、射频识别、网关等数字化工具和设备,通过集

成传感、测量、检测、控制等信息,实现设备、物料、生产

过程、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的实时感知。

专栏1:智能感知重点应用领域

对生产设备或辅助设施通过自动化改造、增设智能在线感知仪器仪表;对料、半成品、产成品的合金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表面缺陷等进行检测;对生产工艺参数、运行过程操作、物料流转、人员活动、能量转换等实时状态进行跟踪;对工厂周边、生产车间、库房、机房以及生产过程中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高温和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等领域实时状况进行监视。

2.智能装备

在有色金属加工生产中环境恶劣、人工低水平重复作业、劳动作业强度大的岗位,鼓励企业应用具备自我检测、自我诊断、自我调节等功能的智能装备,实现精准控制,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鼓励有条件

的企业通过智能装备的互联互通,建设全流程自动化产线。

专栏2:智能装备及先进控制技术

智能物流装备: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智能天车、自动运输辊道、自动装卸料装置、智能化立体仓库和平面仓库等。

工业机器人:自动打捆机、自动喷码机、自动对中装置、自动上卸卷装置、自动上卸套筒装置、自动套筒循环装置、自动料框循环装置、自动焊接装置等。

智能检测装备:光学视觉检测系统、涡流探伤仪、粒子检测仪、测厚仪、凸度仪、板形辊、产品轮廓检测装置等。

智能辅助设施:全自动磨床、数控车床等。

先进控制技术:精炼自动控制系统、轧机自动穿带(管)控制系统、一键轧制自动控制系统、二级控制系统、AGC(自动发电控制)控制系统、AFC(自动频率控制)控制系统、热处理控制系统、设备状态智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等。

3.网络建设

统筹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企业控制网、生产网、办公网、视频网等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无

线通信等技术实现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实时数据、多媒体信息

和管理数据等的传输交互,优先保障控制网的通信畅通与冗

余安全,实现主要办公区、重点作业区域网络全覆盖。

对工业互联网内网进行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

IPv6、5G、NB-IoT(窄带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规模化试

验和应用部署,实现对移动设备、物流、监测画面和图像

进行远程传输,为设备的远程运维和生产的集中远程管控

提供支撑。鼓励企业配备高系统容量、高传输速率、多容

错机制、低延时的高性能网络设备,采用分布式工业控制

网络,建设基于软件定义的敏捷网络,实现网络资源优化

配置。

专栏3:5G 应用场景

移动装备的互联互通:依托5G 网络低时延、大带宽、大连接特点,实现智能天车、AGV、工业PDA(个人数字助手)、智能堆垛机、巡检机器人等移动装备的互联互通,支撑企业实现物流配送、仓库管理、工厂巡检等的协同运作。

生产培训:基于5G 网络大带宽的优势,利用AR(增强现实)、机器视觉等技术对加工工艺生产过程进行虚拟仿真,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4.信息安全

按照《网络安全法》《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构建一个中心管

理下的多重安全防护保障体系,即以安全管理中心为核心,涵盖物理环境安全、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主机安全、网络通讯安全及备份与恢复等的技术体系。

聚焦设备控制和过程控制等基础设施层的内外网安全、工业控制网安全及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等方面,重点关注工控网安全防护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信息安全体系实现统一管控,形成主动防御、综合防护的技术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的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追踪溯源能力。

(二)面向协同运作的智能生产系统建设

鼓励企业基于“数据驱动”和“场景设计”理念,对各模块的管理业务和操作过程进行场景化设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融合工业机理、行业知识,实现精确建模、实时优化决策等关键目标,建立生产运营管控中心,实现对订单、计划、工艺、质量、设备、能源、安环、人员等要素的实时集中监控和动态优化调度。

1.生产过程智能控制

(1)先进工业控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基于生产数据对加工全过程进行控制优化调整,实现生产过程稳定可靠、产品质量优化、资源最优配置。鼓励企业以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为基础,对加工生产过程中铸造、轧制、挤压、拉拔、热处理等关键工序或流程,采用机理建模、数字仿真及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建设轧制过程控制系统、板形控制系统等智能

优化控制系统,实现先进控制层的参数优化与协同。

专栏4:先进工业控制应用场景

轧制过程控制系统:基于材料变形机理,建立涵盖压下量、变形率、轧制速度、张力、轧辊直径、润滑条件等参数的控制模型,依据生产实际状态数据,实时

优化闭环控制。

板形控制系统:基于板形检测、控制原理,建立涵盖温度、速度、辊行、弯辊、冷却等参数的控制模型,依据生产实际状态数据,实时优化闭环控制。

(2)数据采集与集中监视

对重熔、铸造、挤压、轧制、拉拔、矫直等有色加工重

点工序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集成,建立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

系统,实现全流程生产数据的集中监视、设备的远程集中控

制以及异常报警提醒等功能,减少现场操作人员和巡检人员,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生产组织与调度

以客户订单和生产计划为依据,基于生产过程的实时工艺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建设包括计划执行、资源利用、产量与质量统计分析、平稳工况的优化调度、异常工况的动态调度、辅助生产调度决策等功能,实现“实时监控、平衡协调、动态调度、资源优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水平。

2.生产管理与执行

采用业务驱动和数据驱动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围绕设备、能源、质量、物流、安全、环保等企业核心业务主线,建设集成、智能、协同的生产管理与执行系统。

(1)订单数字化管理

建立订单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订单信息、交货期承诺、生产计划、质量检验、下线入库、销售发运、质量异议等信息的全面贯通,实现对订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智能排产

鼓励企业综合考虑企业生产能力、设备状态、物料资源、生产组织模式等情况,结合客户特殊要求、区域市场、运力

约束、订单交期、工艺规范等信息,根据订单动态信息自动安排生产任务执行顺序和排产计划,平衡设备和工人的生产负荷,实现减少订单等待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

(3)质量管理

全面梳理企业原料检验规范、生产工艺规范和质量检验

规范,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系统,对检验委托、试样标识、检验接收、试样测量、试样实验、报告发布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管理,实现原料、中间品、成品的及时检验、统计分析和质量追溯。鼓励企业利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等方法,建立基于过程机理和数据驱动融合的质量动态预测模型,对产

品质量进行在线诊断和实时分析优化,提高质量稳定性。

专栏5: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场景

制造过程管理:对过程控制系统、特殊检测设备(凸度仪、板型仪、表面质量检测系统等)相关质量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实现对制造过程现场首检、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及处置管理。

检化验管理系统:从检验委托、试样标识、检验接收、试样测量、试样实验、报告发布全过程实现二维码跟踪管理,实现对原料进厂、生产过程、产成品在内的所有项目的检化验管理。

质量统计分析:对质量管理考核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自动生成关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及趋势图、各部位缺陷出现频次比例等报表和图表。鼓励企业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六西格玛等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过程质量进行监控、预警、分析和改进。

(4)物流管理

围绕生产物料、辅助工具的自动流转、信息管理、智能存储等,建立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对物料信息进行识别采集、实时跟踪和动态调度。鼓励企业在仓储管理中引入无线终端、蓝牙、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以及AGV、智能天

车等装置,对入库、出库、移动、盘点、配料、运输等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实现物料的跟踪追溯、自动控制和优化调度,提高仓储利用率和物料流转效率。

(5)设备管理

综合考虑设备规划、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升级改造、报废全过程信息,建设完备的设备状态数据库,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对关键核心设备建立仿真模型,实现设备故障预警、报警和预诊断。鼓励企业联合设备供应商建立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实现装备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

(6)能源管理

建立能源消耗数据监控采集、动态分析、统计报表、供需预测、预警报警及平衡、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电力系统、燃气系统、水力系统、蒸汽系统的能源数据进行集中监视和统一管控,并与生产数据实现互连互通,提供多方位、可视化的数据信息查询和决策支持服务。鼓励企业基于采集和存储能源数据信息,建立能源优化模型,对耗能和产能调度提供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案。

(7)安全环保管理

规范厂区和生产现场的安全、健康、环境保护工作,建

设HSE管理知识库,实现“事前计划、事中跟踪控制和预防、事后追溯分析”的闭环安健环管理。鼓励企业扩展应用移动终端,建立安防应急一体化集中管控中心,实现对潜在突发环

境事件和重大危险源的及时分析、有效预警和溯源调控。

专栏6:安环监管应用场景

人员动态及安全管理:采用GPS、智能光学感知等技术,对进入生产现场的人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实时掌握人员位置轨迹、人员岗位状态。

安全光栅隔离:对机组传动设备区域、侧厚仪射线覆盖区域、易发生挤压伤

害的张力辊组设备区域、易发生烫伤的热加工半成品堆放区域等易发生人身伤害的

关键区域设置安全光栅,减少和规避意外伤害发生。

环境风险监控: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预警。

3.加工工厂虚拟仿真

鼓励企业结合过程机理,利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立关键设备、生产工序、生产车间和加工工厂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与物理系统进行数据实时交互,构建数字孪生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加工工厂虚拟仿真系统,分析生产的瓶颈环节,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匹配关系,实现生

产辅助决策与动态优化。

专栏7:虚拟仿真应用场景

生产过程仿真:以设备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相关数据为基础,对铸造、轧制、

有色金属行业的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四季度报告 摘要: ●2004年1-8月, 全国十种有色金 属产量达873.11 万吨,同比增长 17.36%,依然保 持了产销两旺的 态势。由于全球范 围内有色金属需 求缺口的持续增 大趋势,我们认为 有色金属行业 2004年全年的运 行情况将好于 2003年,全行业盈 利继续增长已成 定局。 ●国家为避免经济 过热而采取的宏 观调控政策,对有 色金属行业发展 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严重和高耗能的相关子行业影响明显。数据显示,4月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在放缓。 ●由于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其 产品的供求关系,而我国经济“软着陆”后的GDP仍会有7%左右的增长率,加之全球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基本金属库存不断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重点关注其产品市场缺 口较大,并具有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重点关注公司

一、行业运行良好调控影响减弱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连续发展。2004年1-8月,有色金属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品总产量达到873.11万吨,同比增长了17.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4月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3月的峰值(同比增长24.6%)逐渐下滑,7月份行业生产开始企稳,8月份的数据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再度回升,见图1。预计今年四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将保持始终。 在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行业内重点企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 的评比中,中国铝业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11家有色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为了防止个别行业过度投资,国家今年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部分降低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过高的增幅。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进行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现象已被基本遏制。从去年开始,电解铝行业未发现新的设计和规划项目,停建和缓建项目237万吨,投资规模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已有17户电解铝厂全部停产或半停产,停掉能力40万吨。预计今后几年,在不增加电解铝新开发项目的情况下,电解铝生产能力和需求基本平衡,防止了大量无谓的投资损失。 四季度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还会加快,一批工艺装备落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特编制本指南。 一背景 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当前,我国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发展不平衡的阶段。发展智能制造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推动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环境更为复杂,形势更为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总体要求 加快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总体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施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企业主体、协同创新、远近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将制造业智能转型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重点聚焦“五三五十”重点任务,即:攻克五类关键技术装备,夯实智能制造三大基础,培育推广五种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十大重

(行业报告)有色金属行业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四季度报告 研究员:荆冰 行业评级:中性 摘要: ●2004年1-8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873.11万吨, 同比增长17.36%,依然保持了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 全球范围内有色金属需求缺口的持续增大趋势,我们认 为有色金属行业2004年全年的运行情况将好于2003 年,全行业盈利继续增长已成定局。 ●国家为避免经济过热而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有色金 属行业发展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对过 度投资、重复建设严重和高耗能的相关子行业影响明 显。数据显示,4月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在放缓。 ●由于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其产品的供 求关系,而我国经济“软着陆”后的GDP仍会有7% 左右的增长率,加之全球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基本金 属库存不断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在可 以预见的将来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重点关注其产品市场缺口较大,并 具有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较强的优势企业。

一、行业运行良好调控影响减弱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连续发展。2004年1-8月,有色金属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品总产量达到873.11万吨,同比增长了17.36%,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4月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3月的峰值(同比增长24.6%)逐渐下滑,7月份行业生产开始企稳,8月份的数据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再度回升,见图1。预计今年四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将保持始终。 在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行业内重点企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 的评比中,中国铝业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11家有色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为了防止个别行业过度投资,国家今年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部分降低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过高的增幅。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进行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现象已被基本遏制。从去年开始,电解铝行业未发现新的设计和规划项目,停建和缓建项目237万吨,投资规模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已有17户电解铝厂全部停产或半停产,停掉能力40万吨。预计今后几年,在不增加电解铝新开发项目的情况下,电解铝生产能力和需求基本平衡,防止了大量无谓的投资损失。 四季度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还会加快,一批工艺装备落后、竞争力低的中、小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资源、能源短缺,工艺装备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更多的投资将向矿产资源和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品转移,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有色金属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关度极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为9.7%,是我国经济近年来同期最高增速,整体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由此预测,虽然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度放缓,但是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有色金属行业也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表1:2004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产量(截止7月31日)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华泰证券研究所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及框架分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由赛博空间中的虚拟数字工厂和物理系统中的实体工厂共同构成。其中,实体工厂部署有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加工装备等,为制造过程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制造资源,也是实际制造流程的最终载体;虚拟数字工厂则是在这些制造资源以及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基础上,在实体工厂的生产之前,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的建模与验证。为了实现实体工厂与虚拟数字工厂之间的通信与融合,实体工厂的各制造单元中还配备有大量的智能元器件,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工况感知与制造数据采集。在虚拟制造过程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使制造流程达到最优;在实际制造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则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进而使得制造过程体现出自适应、自优化等智能化特征。 由上述可知,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包括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虚拟制造平台、智能制造车间等关键组成部分。 图表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智能工厂建设原则及维度 1、建设原则 (1)智能工厂的实施广度 参考德国工业4.0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

有色金属行业的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的分析报 告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有色金属行业四季度报告 摘要: ●2004年1-8月, 全国十种有色金属 产量达万吨,同比 增长%,依然保持 了产销两旺的态 势。由于全球范围 内有色金属需求缺 口的持续增大趋 势,我们认为有色 金属行业2004年全 年的运行情况将好 于2003年,全行业 盈利继续增长已成 定局。 ●国家为避免经济过 热而采取的宏观调 控政策,对有色金 属行业发展带来了 直接和间接的双重 影响,特别是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严重和高 耗能的相关子行业影响明显。数据显示,4月以来有色金属行业的增速在放缓。 ●由于影响有色金属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是其产 品的供求关系,而我国经济“软着陆”后的GDP 仍会有7%左右的增长率,加之全球制造业发 展势头强劲、基本金属库存不断降低,因此我 们认为全球有色金属市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 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重点关注其产品市场缺口 较大,并具有成本优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 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重点关注公司

一、行业运行良好调控影响减弱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连续发展。2004年1-8月,有色金属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十种有色金属产品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了%,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受4月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有色金属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从3月的峰值(同比增长%)逐渐下滑,7月份行业生产开始企稳,8月份的数据显示有色金属行业的生产再度回升,见图1。预计今年四季度有色金属行业产销两旺的形势将保持始终。 在有色金属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行业内重点企业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2004年中国企业500强” 的评比中,中国铝业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等11家有色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为了防止个别行业过度投资,国家今年采取了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这部分降低有色金属行业上半年过高的增幅。以电解铝行业为例,从去年开始国务院进行宏观调控措施,目前电解铝投资过热的现象已被基本遏制。从去年开始,电解铝行业未发现新的设计和规划项目,停建和缓建项目237万吨,投资规模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已有17户电解铝厂全部停产或半停产,停掉能力40万吨。预计今后几年,在不增加电解铝新开发项目的情况下,电解铝生产能力和需求基本平衡,防止了大量无谓的投资损失。 四季度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还会加快,一批工艺装备落后、竞争力低的中、小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资源、能源短缺,工艺装备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更多的投资将向矿产资源和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及新材料产品转移,有色金属的再生利用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

智能工厂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8-08-21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一、智能工厂主要建设模式 由于各个行业生产流程不同,加上各个行业智能化情况不同,智能工厂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建设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在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等单个环节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动态透明可追溯体系,基于统一的可视化平台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跨部门协同控制;二是推进生产管理一体化,搭建企业CPS 系统,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集成,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三是推进供应链协同化,基于原材料采购和配送需求,将CPS系统拓展至供应商和物流企业,横向集成供应商和物料配送协同资源和网络,实现外部原材料供应和内部生产配送的系统化、流程化,提高工厂内外供应链运行效率;四是整体打造大数据化智能工厂,推进端到端集成,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 第二种模式是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装备和产品)到智能工厂。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和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提升实现价值增长。因此其智能工厂建设模式为:一是推进生产设备(生产线)智能化,通过引进各类符合生产所需的智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小组成员:王锐张冬冬陆昊尤振远刘新发 陈明虎安亚翔 指导老师:吴成浩 完成时间:2010.09.28

摘要:2010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回升的向好态势。1~6月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为1544.0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4.77%,除铅和镍外,其他8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六种精矿产量五种呈增长趋势,只有镍金属含量同比略有下降,且除锡精矿外,其他四种精矿产量增幅均达到两位数,铅精矿和锑精矿产量增幅超过了50%。 1~5月,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72.3亿元,同比增长4倍,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实现利润96.1亿元,占20.35%;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盈利181.9亿元,占38.50%;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及压延加工企业实现利润194.3亿元,同比增长1.06倍,占41.41%。亏损的主要行业小类只有镁冶炼企业,亏损1.8亿元;锑冶炼企业亏损0.16亿元。 1~6月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74.3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21%。其中进口443.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36%;出口130.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06%,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6月份进出口贸易逆差额达到313.07亿美元,同比增长48.31%。二季度铝价延续了调整走势,截至6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三月合约收于14670元/吨,较5月底下跌了4.1%;二季度伊始,铜价继续保持上涨势头,预计二季度初的高点为全年价格的峰值,三季度格局将逐步偏淡,交易中心缓慢下移,四季度会有部分反弹。 目录 Ⅰ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 (6)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1.当局概论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2%,所以说,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优化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结构、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是有色金属行业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万吨,同期增长%,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低个百分点;矿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增幅。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正在从依靠冶炼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变,行业固定资产也出现向西部转移的明显态势。 价格方面,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趋紧、美国经济复苏程度缓慢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重现,宏观环境的恶化打压了基本金属的上行空间,全球有色金属在上半年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而我国基本有色金属价格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上涨动力更小,呈现出伦强沪弱的态势。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大幅上涨。 进出口方面,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产生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而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大逆差。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实现了贸易逆差亿美元。 2.供求分析 一、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运行情况 有效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在政策引导下,2011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现象有所缓解,冶炼产品产量显着放缓。 (一)、供给:冶炼产品增幅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在控制冶炼产品增长政策下,冶炼产品增幅放缓 有色金属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因此一直以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根据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产能年均增速被限制在8%左右,而“十一五”期间的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的复合增长为%。在国家政策控制下,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品产量增幅放缓,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矿产品产量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结构调整初现成效

智能工厂申报材料

附件1 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要素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数据的集成管理。 3、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在生产管控中的互联互通与高度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充分采集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化。 6、建立车间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高效协同与集成,建立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集成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与高度集成,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制造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风险和污染排放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内部互联互通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 -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行业分析报告

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行业分析报告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8129244.html,/clcz2012 2013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和产业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 (4) 2、主要法律法规 (5) (1)有关有色金属采选与冶炼的法律法规 (5) (2)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及法规 (5) 二、铅锌行业发展概况 (6) 1、铅锌的金属特点及用途 (6) 2、铅锌资源的分布 (7) 3、铅锌的生产情况 (8) (1)我国铅生产情况 (8) (2)我国锌生产情况 (10) 4、铅锌的消费情况 (11) (1)铅的消费情况 (11) (2)锌的消费情况 (13) 5、铅锌产品的供需情况 (14) 6、铅锌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15) 7、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16) 三、稀土行业发展概况 (17) 1、稀土的金属特点及用途 (17) 2、稀土资源的分布 (19) 3、稀土的生产情况 (19) 4、稀土的消费情况 (21)

5、我国稀土政策及发展规划 (21) 6、稀土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23) 四、铅锌及稀土行业的竞争格局 (23) 五、铅锌及稀土行业的技术水平及特点 (24) 1、铅锌及稀土行业的技术水平 (24) 2、铅锌及稀土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25) 六、铅锌及稀土行业发展趋势 (25) 1、采选冶炼企业大型化 (25) 2、采选冶炼生产清洁化 (26) 3、铅锌及稀土产品深加工 (26) 4、综合回收有价金属 (26) 七、铅锌及稀土行业进入的主要壁垒 (27) 1、政策壁垒 (27) 2、原料供应壁垒 (27) 3、环保壁垒 (28) 八、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 (28) 1、有利因素 (28) 2、不利因素 (28)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 4.0”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为了提升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高端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对公司实现智能化工厂作初步规划。 一、智能工厂含义 智能工厂(车间)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二、目标 1、二年内建立三条“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生产线”是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二年内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水平:车间产品采用智能化设计手段或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形成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数字化产品库。 3、五年内优化生产制造控制流程: 1)提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 2)关键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铸造生产线)与产品、工艺设计实现互联; 3)工位计算机随时根据订单、图纸的变化调整工艺技术,实现无图纸化生产管理; 4)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5)广泛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扫码枪等自动识别设施,配备到工位; 6)生产设备状态(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等)实现实时监控。 4、五年内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经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软硬件技术、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生产计划指导下完善车间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或调度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物流配送管理实现智能化、自动化。 5、五年内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互联网技术实时在线检测和控

有色金属行业运行分析报告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33) I 行业进入/退出定性趋势预测 (33) II 行业进入/退出指标分析 (55) 一、行业平均利润率分析 (55) 二、行业规模分析 (55) 三、行业集中度分析 (55) 四、行业效率分析 (55) 五、盈利能力分析 (66) 六、营运能力分析 (66) 七、偿债能力分析 (66) 八、发展能力分析 (66) 九、成本结构分析 (66) 十、贷款建议 (88) III 行业风险揭示、政策分析及负面信息 (99) IV 行业动态跟踪分析评价 (1010) 一、行业运行情况 (1010) 二、行业强势、弱势、机会与风险(SWOT) (1010) 三、行业经济运行指标 (1010) V 龙头/重点联系企业分析 (1212) 一、龙头/重点联系企业财务指标 (1212) 二、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布 (1212)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1414) I 行业分析 (1414) 一、行业运行分析 (1414) 二、近年中国铜板带箔进出口简析 (1717) 三、中国铝工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中国再生铝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现状与前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行业政策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上下游行业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II 企业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整体情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企业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企业(按规模)区域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III 市场产品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要产品市场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主要产品生产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及库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IV 区域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河南铝工业发展态势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域动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色金属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1.当局概论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2%,所以说,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建国50多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兴建了一大批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组建了地质、设计、勘察、施工等建设单位和科研、教育、环保、信息等事业单位以及物资供销和进出口贸易单位,形成了一个布局比较合理、体系比较完整的行业。 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何优化有色金属行业内部结构、有效控制冶炼产能过快增长,是有色金属行业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2011年上半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1655.3万吨,同期增长7.3%,增幅比“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幅低6.5个百分点;矿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增幅明显大于冶炼产品的增幅。当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正在从依靠冶炼产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向产业链均衡发展转变,行业固定资产也出现向西部转移的明显态势。 价格方面,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货币政策趋紧、美国经济复苏程度缓慢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重现,宏观环境的恶化打压了基本金属的上行空间,全球有色金属在上半年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而我国基本有色金属价格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上涨动力更小,呈现出伦强沪弱的态势。稀土等稀有金属价格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出现了大幅上涨。 进出口方面,我国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产品产生国,但是国内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保证程度比较低,而同时,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短时期难以实现大量出口,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贸易长期存在巨大逆差。2011年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760.85亿美元,实现了贸易逆差334.55亿美元。 2.供求分析 一、有色金属行业市场运行情况 有效控制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行业利润,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在政策引导下,2011上半年,我国有色金属冶炼产能过剩现象有所缓解,冶炼产品产量显著放缓。 (一)、供给:冶炼产品增幅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1、在控制冶炼产品增长政策下,冶炼产品增幅放缓 有色金属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因此一直以来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根据有色金属“十二五”发展规划,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冶炼产品的产能年均增速被限制在8%左右,而“十一五”期间的十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策略分析 (最新版报告请登陆我司官方网站联系) 公司网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518129244.html, 1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策略分析 (3) 第一节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3) 一、行业集中度分析 (3) 二、行业竞争格局 (5) 第二节有色金属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7) 一、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7) 二、有色金属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9) 2

3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有色金属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 行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 1:2013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产值份额 数据来源:国家数据中心 尽管近几年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但以2008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产值份额来看(大型企业产值占28%,中型企业占27%,小型企业占45%),反映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而目前这种产业集中度的现状恰恰说明了原有产业政策在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方面未能取得好的效果,因而,对这些较早颁布的产业政策,在此不再过多探讨。 以下主要就2009年由国务院颁布的指导近几年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有关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目标及政策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对《规划》中提高产业集中度政策目标的简评 《规划》涉及产业集中度的规划目标有两条。其中第一条为:“按期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淘汰落后铜冶炼产能30万吨、铅冶炼产能60万吨、锌冶炼

产能40万吨。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80万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此项政策目标的实现将会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因为这些落后产能多是一些小型企业,将其淘汰,必然使产能集中于大企业,从而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但上述淘汰的落后产能仅占我国铜冶炼总产能的1/15、铝冶炼总产能的1/18、铅冶炼总产能的1/10、锌冶炼总产能的1/6,①因此,总体上讲,此举并不能显著提高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 第二条为:“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到2011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0%、70%、60%、60%。”其中所提出的通过企业重组而“形成3~5个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目标应该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终极目标,只有将全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主要力量集中于这几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方有可能取得竞争优势。而从后面的具体集中度指标来看则很难匹配上述目标,应该将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的具体指标确定为“国内排名前四位的铜、铝、铅、锌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均提高到80%以上”更加合适。 (二)对《规划》中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措施的简评 《规划》中有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措施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消除企业重组的政策障碍。例如,完善企业重组政策中的“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推进企业重组。”第二类是财政支持。例如,完善企业重组政策中的“对大型企业跨省区联合重组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第三类是增加行业进入壁垒。例如,合理配置资源政策中的“进一步规范矿权市场,制定矿权人资质条件,提高矿权市场准入标准”,支持企业走出去政策中的“严格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第四类是对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例如,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中的“加大对有色金属骨干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对符合产业政策与环保、土地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管理规定的项目,以及实施并购、重组和技术改造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公司债以及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从以上政策措施可见,《规划》中提高有色金属产业集中度的基本精神是: 4

有色金属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

2020 有色金属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文 档 Contract Template

有色金属企业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 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 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 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项目背景: xx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内需进一步扩大。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工程继续实施,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尖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上下游产业相互融合、企业重组步伐加快,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未来,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加快、xx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出台落实,对有色金属尤其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根据《有色金属工业xx规划》,预计xx期间,有色金属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与xx相比,增速将明显放缓,20xx年十种有色金属的消费量预测如下: 项目概况: 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主要完成收购标的企业,帮助其复产及扩大设备规模等。收购完成后,将实现XXX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并购动因 四、投资主体 (一)投资方 (二)被投资方 五、并购计划 六、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七、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第二部分项目背景和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背景 二、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 设原则介绍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智能工厂概念、框架及建设原则介绍 智能工厂概念及框架分析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智能工厂已经具有了自主能力,可采集、分析、判断、规划;通过整体可视技术进行推理预测,利用仿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设计与制造过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可自行组成最佳系统结构,具备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已系统具备了自我学习、自行维护能力。因此,智能工厂实现了人与机器的相互协调合作,其本质是人机交互。 智能工厂由赛博空间中的虚拟数字工厂和物理系统中的实体工厂共同构成。其中,实体工厂部署有大量的车间、生产线、加工装备等,为制造过程提供硬件基础设施与制造资源,也是实际制造流程的最终载体;虚拟数字工厂则是在这些制造资源以及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模型基础上,在实体工厂的生产之前,对整个制造流程进行全面的建模与验证。为了实现实体工厂与虚拟数字工厂之间的通信与融合,实体工厂的各制造单元中还配备有大量的智能元器件,用于制造过程中的工况感知与制造数据采集。在虚拟制造过程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对制造过程进行不断的迭代优化,使制造流程达到最优;在实际制造中,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则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调整,进而使得制造过程体现出自适应、自优化等智能化特征。 由上述可知,智能工厂的基本框架体系中包括智能决策与管理系统、企业虚拟制造平台、智能制造车间等关键组成部分。 图表智能工厂基本框架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智能工厂建设原则及维度 1、建设原则 (1)智能工厂的实施广度 参考德国工业中对“智能工厂”的定义: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前半句“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是说除了包括智能化的机床、机器人等生产设施以外,还包括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控,站在信息化的角度,就是智能化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而后半句:“以及网络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是指将生产所用的生产设施(如机床、热处理设备、机器人、AGV、测量测试等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互联互

有色金属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现状 (2) 二、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机遇 (2) 三、我国主要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 (4) 四、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风险 (6) 五、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策略 (8) 一.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现状 (一)定义与分类 广义的有色金属行业作为一个庞大的工业门类,是对以从事有色金属矿产采选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的统称;狭义的有色金属行业就是指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是以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公用网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 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包括铜冶炼、铅锌冶炼、镍钴冶炼、锡冶炼、铝冶炼、金冶炼、银冶炼、钨钼冶炼、稀土金属冶炼等9个子行业。 (二)有色金属行业产品结构 有色金属开采行业的主要产品是不同的金属矿石。冶炼行业的产品同质性较强,生产过程是通过熔炼、精炼、电解等方法提炼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的产品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色金属材和合金材,按形状可分为板、条、带、箔、管、棒、线、型等品种。 (三)有色金属行业地位及重要性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由于目前中国仍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作为工业基础的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状况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率就显得更加重要。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上升35.63%,其占GDP的比重较去年有所上升,有色金属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保持稳定。 2007—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关于公司实现智能工厂的规划报告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上发布了最终报告,开始实施“工业4.0 ”的国家战略。在未来制造业中的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信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可视化,将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全面融合。由此实现智能工厂,生产出智能产品。 2014年10月我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工业4.0 ”“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国家工信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规划一项未来10年制造业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 结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为了提升我公司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促进产业高端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对公司实现智能化工厂作初步规划。 一、智能工厂含义 智能工厂(车间)是指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在制造过程中完美融合,涵盖了对工厂(车间)制造的全流程,主要解决工厂(车间)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应用的智能化。 二、目标 1、二年内建立三条“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生产线” 是指由工件传送系统和控制系统,将自动化装备和辅助设备按照工艺顺序进行结合,在无人(或少人)干预的情况下,

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进行操作或控制,自动完成产品全部或部分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良品率。 2、二年内提升产品研发设计水平:车间产品采用智能化设 计手段或先进的信息化设计系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形成基于三维设计模型的数字化产品库。 3、五年内优化生产制造控制流程: 1)提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 化生产设备应用比例; 2)关键设备(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铸造生产线) 与产品、工艺设计实现互联; 3)工位计算机随时根据订单、图纸的变化调整工艺技术, 实现无图纸化生产管理; 4)生产/制造全过程实现智能监控与调度; 5)广泛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扫码枪等自动识别设施, 配备到工位; 6)生产设备状态(运行状态、生产数量、生产效率等)实 现实时监控。 4、五年内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实现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 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制造过程实现智能化的软硬件 技术、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生产系统的实时监控,在ERP生产计划指导下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