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1990-2000)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形势及其展望与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

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一)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概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直接投资曾出现过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1985-1989年,按国际收支统计(下同),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3%,大大超过了80年代前期的6%。90年代前期,因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在1991和1992年曾连续2年下降,直到1993年才又重新扩大。1990-1995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552亿美元,对内直接投资(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由2337亿美元增加到331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51.0%和40.7%。1996年以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也空前扩大了。1999年,世界对外、对内直接投资都首次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00年又分别达到了11499亿美元和12708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加了2.23倍和2.89倍(参见表1)。

1998和1999年是国际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2年,这2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52.8%和40.3%,对内直接投资分别增加了44.9%和55.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虽然明显下降,其中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14.3%,对内直接投资增加了18.2%,但其投资额分别增加了1441亿美元和1958亿美元,仍然是历史上第三个增加额最大的年份。

(二)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国际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这种情况在90年代也没有什么变化。不过,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美、日、欧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却呈现出很大差异。其中,美国尤其是西欧继续发挥了国际直接投资主角的作用,而日本则一直是处于停滞下降的状态,没有什么作为。

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看,发达国家投资额由1990年的2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463亿美元,增加了3.70倍,略低于世界平均的3.92倍。结果,同期发达国家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就由95.2%略降至91.0%。其中,美国由300亿美元增加到1524亿美元,增加了4.08倍,占世界的比重由12.8%提高到了13.3%;欧盟由1321亿美元增加到9291亿美元,增加了6.03倍,占世界的比重由56.5%提高到了80.8%;日本由505亿美元减少为315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由21.6%下降到了2.7%。在欧盟中,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投资额分别由193亿美元、348亿美元和242亿美元增加到2604亿美元、1695亿美元和520亿美元(其中1999年为1098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2.49倍、3.87倍和1.15倍(3.54倍);比利时·卢森堡(BL)1997年前投资额一直在200亿美元以下,1999年骤然增至1203亿美元以后,2000年又进一步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2037亿美元,约相当于1990年的32.3倍。

在对内直接投资方面,发达国家受资额从1990年的169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0052亿美元,增加了4.92倍,略高于世界平均的4.44倍。结果,同期发达国家占世界对内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由72.7%提高到了79.1%。其中,美国由479亿美元增加到2877亿美元(1999年3010亿美元),增加了5.01倍(5.38倍);欧盟由977亿美元增加到7828亿美元,增加了7.01倍;日本由18亿美元

表1 1990-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

(各国国际收支统计,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日〗日本贸易振兴会编《日本贸易振兴会投资白皮书》,1993、1998、2002年版。

增加到82亿美元(1999年123亿美元),增加了3.56倍(5.83倍)。在欧盟中,德国、英国、法国的受资额分别由25亿美元、324亿美元和132亿美元增加到1892亿美元、1340亿美元和54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74.68倍、3.14倍和3.10倍;比利时·卢森堡1998年前一直在200亿美元以下,1999年骤增加到1330亿美元以后,2000年又进一步增加到了前所未有的2085亿美元,约相当于1990年的25.9倍。

(三)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主要是接受来之发达国家的投资,至于对外直接投资,投资一直规模很小,直到90年代才有了明显的发展。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由178亿美元增加到995亿美元,增加了4.59倍,高于世界平均的3.92倍。结果,同期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的比重由7.6%提高到了8.7%。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基本上是以亚洲“四小”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其中,中国香港尤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5-2000年,亚洲“四小”的投资额由350亿美元增加到790亿美元,增加了1.26倍;其中中国香港由250亿美

元增加到630亿美元,增加了1.52倍。同期,亚洲“四小”占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由71.4%提高到了79.4%,其中中国香港由51.0%提高到了63.3%。

在对内直接投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受资额由1990年的338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2402亿美元,增加了6.11倍,高于世界平均的4.44倍。结果,同期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对内直接投资的比重由14.4%提高到了18.9%。发展中国家对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东亚和中南美。1990-2000年,东亚由176亿美元增加到1298亿美元,中南美由60亿美元增加到86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6.38倍和13.37倍。同期,前者占发展中国家对内直接投资的比重由52.1%提高到了54.0%,后者由17.8%提高到了35.9%,二者合计由69.9%提高到了89.9%。1997-1999年,由于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对内直接投资曾一度处于停顿的状态,而中南美在此期间则发展迅速,1998、1999年的受资额都超过了东亚。中国受资额1997年增加到442亿美元后,已连续3年处于徘徊状态,2000年下降为为384亿美元。东盟受资额1997年增加到163亿美元后,也连续3年处于下降之中,2000年下降为63亿美元,比1990年还减少了1亿美元。亚洲“四小”受资额由1995年的183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850亿美元,增加了3.64倍,其中中国香港由62亿美元增加到644亿美元,增加了9.39倍。

(四)主要投资国、受资国地位的变化

90年代,世界主要投资国、受资国的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看,美国自1992年取代日本,重新夺回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地位以来,到1998年连续7年独占鳌头。相比之下,日本在1990、1991年虽连续2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自1992年下降到第五位以后,其国际直接投资地位就一直是下降的趋势,1998年列第八位,2000年列第十二位。1999年以后,英国、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异军突起,迅速上升为世界主要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其中英国连续2年高踞榜首;比利时·卢森堡1999年跃升到第三位,2000年又跃升为到第二位;法国在多年保持第四位,2000年又跃居到了第三位(参见表2)。

注:B L为比利时、卢森堡。

资料来源:〖日〗日本贸易振兴会编《日本贸易振兴会投资白皮书》,1992、1995 、1999、2002年版。

从对内直接投资方面看,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英国仅次于美国,多年来也

一直是世界主要受资大国之一,其中1990和1998年都列第二位,1999和2000年分别列第三、第四位。比利时·卢森堡1999年跃居为第三位,2000年又跃居到了地二位。中国1993-1997年曾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二受资大国的地位,1998年仍居世界第三位。1999和2000年,中国排名虽分别下降为第七、第八位,但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受资国。

二、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

(一)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原因

1.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90年代以来,以生产国际化、全球化为中心,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面临新经济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大潮,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的势头和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都大大加快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国际转移以及其企业国际化、全球化的步伐。由此,国际直接投资就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世界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发展,特别是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到2000年末,正式生效的区域内和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已有107个。其中,欧盟不仅是世界上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以后,又在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金融资本市场的统一,从而为国际直接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极为宽松有利的环境。

3.双边投资协定的迅速增加。在关贸总协定和WTO积极制定全球投资规则的同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都积极签署了以保护外国投资为主要内容的双边投资协定。截至2000年末,全球双边投资协定已达1941个,其中80%以上都是90年代后签订的,仅2000年就签署了84个。截至2001年6月,已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最多的国家是德国,共与12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以下是中国99个,英国96个,法国92个,荷兰79个,韩国65个、马来西亚65个,印度尼西亚55个,美国44个,越南41个,菲律宾32个,泰国31个。90年代后期新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不仅迅速增加,而且还普遍制定了更为宽松自由的投资规则。例如,2001年11月达成协议、今年3月正式签字的日韩投资协定,除国民待遇外,还写进了了不许对投资规定出口义务和当地生产比例等条款。

4.世界性改革开放的发展。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化的基础上全面开放市场。其中,发达国家以自由化为口号,全面放宽规制,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商品市场、金融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的自由化。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自由化的口号,也大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放宽了对外商投资领域和出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

5.世界性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以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进行财政改革为目标,以通信、电力等公共事业和石油工业等基础产业为中心,进一步掀起了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浪潮。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民营化相继发展起来了。1997年,世界各国转让国有企业的金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575亿美元,1999年仍为1448亿美元。在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波兰、捷克等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私人资本积累不足,也都积极采取了向外国资本转让国有企业的

政策措施。

6.国际直接投资利润丰厚。各发达国家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不仅缓和了贸易摩擦,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巩固和扩大了国际市场,提高了国际竞争力,而且还从中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利润。1991-1995年,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当年投资收益/累计投资总额)英国为11.4%,美国为

7.5%。1996-2000年,英美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虽然略有下降,分别为11.1%和6.5%,但由于投资累计额空前庞大,投资利润仍继续大幅度地增加了。由于对外直接投资在达到多重目的的同时又实现了很高的回报,因此以美英两国为首,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就空前增大了。

7.美国经济长期繁荣。美国是世界超级经济大国,90年代又实现了长期繁荣,重新恢复了国际竞争力,再次发挥了牵引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作用。由此,美国不仅迅速扩大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能力,而且还成了世界最有利的投资场所,从而在对外、对内直接投资两方面都有力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二)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

1.发达国家间相互投资活跃。国际直接投资不仅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而且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还日趋活跃,这种趋向在90年代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1996-1999年,美国与欧盟的相互投资由892亿美元增加到3035亿美元,增加了

2.40倍,明显超过了同期国际直接投资增加的1.57倍;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362亿美元增加到684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531亿美元增加到235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0.89倍和

3.43倍。

2.区域内相互投资迅速增加。1996-2000年,欧盟区域内的相互投资由793亿美元增加到5534亿美元,增加了5.98倍,明显超过了欧盟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4.02倍。结果,区域内相互投资占同期欧盟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就由42.9%提高到了59.6%。1993-2000年,美国对北美区域内的投资由51亿美元增加到218亿美元,其中对加拿大的投资由36亿美元增加到183亿美元,分别增加了

3.27倍和

4.08倍,都明显超过了其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2.73倍。

3.跨国购并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80年代后期,跨国购并曾出现过迅速发展的局面。90年代中期以后,跨国购并又高潮迭起、迅猛发展。1995-2000年,全球跨国购并由1992亿美元增加到12209亿美元,增加了5.13倍,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2.23倍。从统计方面看,跨国购并并不都是国际直接投资,只有超过被购并企业股份10%以上即以控股为目的的跨国购并才被视为国际直接投资。1996年,跨国购并方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为2270亿美元,1999年迅速增加到7201亿美元,增加了2.17倍,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 1.05倍,其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比重也由58.1%提高到了90.0%。1996-1999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由3908亿美元增加到7999亿美元,其中新建企业的投资由1638亿美元减少为798亿美元,减少了51.3%。由此可见,如果不是跨国购并方式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倍增加,那么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就会处于减少的状态。由于跨国购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其迅速发展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使跨国购并成了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4.利润再投资成为主要的投资手段和资金来源。在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中,除由国内总公司出资汇款外,还有海外子公司的利润再投资。1994-2000年,美国海外企业的利润再投资由335亿美元增加到865亿美元,增加了1.58倍,略高于同期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的1.55倍,其占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比

重由61.4%提高到了62.1%。西欧各国和日本海外企业的利润再投资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比重,其中英国1994年的利润再投资已超过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70%。由此可见,利润再投资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的手段和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跨国公司海外经营利润的重要运用方向。90年代初,在美国海外企业的全部经营利润中,再投资的比重平均为30%,1994年一举提高到53.7%以后,2000年又提高到了65.3%。

5.非制造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领域。在各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非制造业投资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在90年代后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以占国际直接投资绝大比重的跨国购并为例,1995-2000年,全球跨国购并的卖出额制造业由846亿美元增加到2587亿美元,非制造业由980亿美元增加到8978亿美元,分别增加了2.06倍和8.16倍;结果,制造业占全球跨国购并总额的比重由42.5%下降到了21.2%,而非制造业则由49.2%提高到了73.5%。

6.大型跨国公司继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在世界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大型跨国公司尤其是占全球跨国公司总数1%的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从90年代后期以来的情况看,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型投资特别是购并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跨国购并,几乎都是由知名的大型跨国公司进行的。

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

(一)国际直接投资下降趋势的出现与重新增加的可能性

2001年以来,因美国经济减速的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已转入了下降的局面,尤其是占国际直接投资绝大比重的跨国购并,更出现了大幅度滑坡。2001年1-6月,全球跨国购并为3611亿美元,按此规模,全年只能勉强超过1998年的水平。由于跨国购并大幅度滑坡,欧美主要投资国上半年的国际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或增长缓慢的局面。其中,英国对外、对内直接投资分别减少了88.4%和 31.1%;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只增加了 6.8%,而对内直接投资则减少了5.5%。“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进而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国际直接投资下降的趋势就更为明显了。

伴随世界经济的起伏,国际直接投资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之后出现阶段性的调整,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现象。鉴于9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衰退曾导致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连续2年的下降和停滞,因此,在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尚未进入新的繁荣和发展之前,很难指望国际直接投资在2002年内会有多大的起色。不过,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根据90年代后期的经验,只要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渡过目前的困境,从明、后年开始复苏,国际直接投资就会止跌回升,出现新的发展。展望今后5-10年,除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等有利因素外,国际直接投资最有力的促进因素,将是区域内自由贸易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目前,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外,南北美统一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将在2005年前正式成立;在亚太地区,伴随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展,太平洋五国(美国、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已于1999年达成了共识;在东亚地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也已于2000年达成了共识。至于双边自由贸易,其发展更为引人注目。2002年6月,全世界现有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已达120多个,正在谈判、研究和意向中的还有40多个。鉴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现都对双边自由贸易持积极态度,墨西哥、智利、新加坡、韩国和泰国等国还特别积极并主动与发达国家谈判自由贸易协定,世纪之交出现的双边自

由贸易的新高潮还将进一步发展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新阶段、新方向,是走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有效途径。需要强调的是,新签署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有很多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的限制,呈现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态势,而且还大都超过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框,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更有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以《日本-新加坡新时代经济连携协定》为例,它不仅是一个旨在促进日新两国间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贸易协定,而且还涉及到了两国在服务贸易、科学技术与研究开发、IT产业与信息化、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观光旅游、中小企业、广播电视、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的全面合作。根据欧盟和北美区域内相互投资迅速发展的经验,区域内自由贸易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的新发展、新高潮,必将很快地把国际直接投资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进一步引进外资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01年,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下降的形势下,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14.9%,达到了创纪录的468.46亿美元。进入2002年以后,外商投资又继续保持了增加的势头。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结束1997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徘徊不前的局面,即将迎来新的投资高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我国进一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最有利条件,乃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90年代美国对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我国1992-1997年间和2001年后外商投资的大幅增加,都说明持续的稳定的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最根本的投资环境。鉴于我国经济起飞后仍处于赶超阶段,在今后15-20年内仍可望保持世界最快的经济增长,因此,只要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那么在我国即将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趋势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就一定会迅速出现新的大幅增加的局面。

然而,尽管我国正在迎来外商直接投资的新高潮,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前所述,90年代后期,在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达到空前规模的情况下,我国曾连续3年陷入了外商投资徘徊不前的状态。1997年,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对受资大国,受资额曾接近世界对内直接投资总额的1/10,而2000年,我国则退居第八位,受资额只占世界的 3.0%。我国国际直接投资地位下降的最主要因素,一是没有跟上全球跨国购并迅速发展的大潮,二是没有享受到区域内相互投资迅速发展的好处,三是没有适应国际直接投资以非制造业为中心而发展的趋势。所以,在这三个因素将继续左右国际直接投资新发展的形势下,我国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面临上述挑战,为进一步招商引资,我国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前提下,还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首先,以国有企业改制和企业改组联合为契机,放宽外商参与国企改革和参股、控股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允许和鼓励外商购并部分国有企业和其他优秀企业。其次,进一步开放市场和投资领域,除制造业外,允许外商扩大对商业、贸易、金融、保险、运输、旅游、电信等非制造业领域的投资。第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加强中日韩合作,共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应该在与东盟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摸索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经验,积累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能力,探讨与日本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投资自由化的途径。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日〗日本贸易振兴会编《日本贸易振兴会投资白皮书》,1992-2002年版。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编《通商白皮书》,2001、2002年版。

刘昌黎著《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刘昌黎著《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与跨国购并》,《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1期。

2019年度经济形势分析

01当前的经济形势 对当前的经济到底怎么看?问题不太大,总体上是两头可以中间难,最前面的行业没问题,钢铁水泥也没问题,现在最困难的大概是在中间层次上,往中间传导的投资比如传统的消费品、家用电器、汽车,类似这些行业都比较难过。 我讲一个过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两会,中国的经济实际上一直是不错的。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到2018年3月,防范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去杠杆。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企业的负债太高,要想办法把杠杆降下来,重点放在: (1)把国有企业中的僵尸企业退出来,因为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2)把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问题进行处置,因为地方政府借了很多钱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的债务积累太快。 这么一个战略,我们认为是非常正确的。 1. 经济战略的背景 基于这个战略,大的背景是: (1)2016年开始,中国搞供给侧结构改革,很重要的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把钢铁、煤炭等一些产能去掉,去掉以后,行业的利润上升了。这时,下游的利润还没有完全传导过来,影响还没那么大,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现象。 (2)把房地产的库存去掉,在三线城市通过增加居民的信贷,通过棚户区改造货币化,我把钱给你,你来买房子,把三线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维持了房地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只要不出太大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就稳住了。 (3)从2016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且这一轮复苏的势头并不弱。从1980年到2017年这近40年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只有3.5%,实际上是不高的,但是从2016年开始,全球GDP已经超过3.5%,2017年是3.7%,今年估计3.9%,可见世界经济已经恢复了。

国际国内形势的心得体会

国际国内形势的心得体会 篇一:XX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XX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第1篇:XX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 从XX年9月至XX年1月,我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参加了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参加调查社会就业形势调查、组织班级就业大讨论团日活动等活动,总计2周时间。下面我就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程方面的活动谈谈自己的个人体会。通过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后,加深我对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形势与政策认识,使之达到一个全新台阶、新高度,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为我们今后面对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础。从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中,我了解它对我们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八字方针。时代发展极大程度影响着我们发展的道路,根据时代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我们必须从不断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树立个人目标,从一个个小目标开始,努力奋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优秀大学生;学习

形势与政策,积极结合自身,我们应该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只有国家的昌盛,才有个人的好发展。同样在这个沧桑巨变的时代,如何做到顺应时代的潮流,更好的为国家做贡献。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心得体会《学习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 1 -创建时间:2010-12-18 22:07:00 第 1 页 2013-3-27 2010《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当前国际形势与分析 Xx系院xx班 xx 指导老师:xx 【内容摘要】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关键词】 国际局势霸权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世界经济和平利益 正文: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

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2 -创建时 间:2010-12-18 22:07:00 第 2 页 2013-3-27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目前,由于在伊拉克遭受一定挫折,美霸权战略的策略和手法有所调整。美在伊战后治理问题上面临的困境超出布什政府当初的想象。伊战后,美在伊拉克迅速稳定局势、以美式民主改造伊拉克社会以及将投放在伊拉克的大批美军战略力量抽出他用等计划不仅一一落空,而且不得不面对伊战带来的种种问题和压力。美在伊拉克等问题上的姿态变化虽暴露美难以单枪匹马独步世界,但与越南战争不同,在伊拉克受到的挫折并未使美伤筋动骨,没有动摇美推行强权政治所依赖的实力基础,亦难以使布什政府对其霸权战略进行全面反思,从根本上吸取教训。 三、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 今年以来,国际反恐形势出现若干新动向。首先,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袭击规模扩大。西班牙、俄罗斯等地先后遭受严重恐怖主义袭击,举世震惊。

1.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2016年广州市经济形势分析和2017年展望* 广州市统计局综合处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联合课题组1 摘要:2016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通过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措施,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2017年,面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等政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 关键词:广州经济形势展望 一、2016年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6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呈现出“稳、进、优”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本判断: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产比重持续提升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610.94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与2015年(8.4%)比,基本持平,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分别较全国(6.7%)、全省(7.5%)高1.5个和0.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8.1%)、上半年(8.0%)、一季度(8.0%)分别提高0.1个~0.2个百分点。从三大产业来看,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40.04 亿元、5925.87亿元和 13445.03 亿元, *本研究报告系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广州城市综合发展决策咨询 团队”研究成果。 1课题组长:黄平湘(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涂成林(博士研究员);成员:冯俊、陈婉清、李俊、周凌霄、黄旭、汪文姣;执笔:李俊、周凌霄

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2016年中国经济预测 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至6.8%,主要考虑是:第一,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第二,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消费总体仍将保持平稳。第三,国内将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力度,将加强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总之,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新常态下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二、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在此形势下,2016年加大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十分必要。应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加快构建新的地方税体系,适度扩大地方财政税源;做好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工作,认真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财政收入增速创新低,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新挑战。 2015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继续下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非是一种短期、暂时的现象,而是同我国经济进入转型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在历经30多年的长足发展后,当前我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对发展的约束性空前加大,以往粗放式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必然。而中国庞大而复杂的经济要实现转型必然付出巨大的转型成本,财政收入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是难以避免的。

在当前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客观上对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财政收入增速显著下降,意味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度在增加,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2、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如何实现“稳增长”是关键性的问题。要把“稳增长、增效益”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要实现稳增长,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扩大内需。以“营改增”为主要核心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是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之一,“营改增”具有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活力及增加员工收入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这些效应主要体现在供给方面。未来一段时期,为了稳增长、增效益、防风险,需要把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特别要进一步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直接作用。 为了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需求方面的作用,重点可放在加强积极财政政策对投资、收入和消费等领域的影响,以引导、启动和扩大相关的市场需求。在投资领域,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公共产品投资。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城镇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远没有完成,因此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需求是巨大的。这些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在收入领域,重点要加强财政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重要作用。 3、适当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基建投资方面的先导作用和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心得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霞教授的精彩授课,刘教授讲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新型的力量正在崛起,刘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解,分别是:看世界、看中国、抓机遇、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不能孤立的看世界,要联系中国看世界,这样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中国怎么从经济大国,变成政治经济大国,怎样从地区大国变成全球大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抓,习总书记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双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预测

2017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发展趋势会放缓 固定投资方面:房地产市场降温,加之国内多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会有所下降。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对房地产的调控,是长效机制,一年半载难以见效。长期来看,能促进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而不是出现剧烈波动,我国房地产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趋势相对平稳:制造业投资会有小幅下降,如电力、化工等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抑制了制造业投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基本稳定。 消费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消费有拉动作用;城镇化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人口结构变化使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就业压力的增加抑制消费需求;但随着电商等网络购物模式、物流网络的完善,减少了消费成本,居民消费倾向会进一步提高。 外贸方面:201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下降0.9%。其中,出口13.8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5万亿元,增长0.6%,扭转了2015年大幅下降的态势,预计17年发展趋势平稳;但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对我国外贸形势严重不利。 货币方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平稳增加,短期来看,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中长期看没有贬值压力;2016年,央行不断通过降准、逆回购、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弥补基础货币缺口,保证货币供给。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 物价水平;去产能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工业领域结构性通货紧缩缩得到明显缓解,工业企业盈利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的盈利大有改观;通货膨胀预期偏弱但会持续蔓延。 国际形势: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就任、韩国总统换届和“萨德事件”持续发酵、英国脱离欧盟等国外局势变动对我国影响巨大。 国内政策:“十三五”规划开局次年、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亚投行战略。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势,认为: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1国际形势分析与展望 文章摘要:2011年的国际形势,风起云涌,不论是在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大国都开展了不同的策略来发展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其中,美国和中国是最起眼的两国。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后继乏力:量化宽松政策搅乱全球经济,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区阴霾弥漫……联合国《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放缓,军事竞赛又进去新的一轮,局部动荡。新的一年,新的展望,国际形势又如何呢? 关键词:经济增长军事竞赛政治美国中国动荡 一.经济复苏阴影犹存 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有喜有忧。2010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济回暖迹象。但另一方面,各国为刺激经济增长而实施的扩张性政策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二十国集团成员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已近8%。2010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达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2011财政年度的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恶化。日本的财政状况也不容乐观,政府债务规模是GDP的200%,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20个月下降,深陷通缩泥潭。 中国和印度等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复苏强劲,但面临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风险,并且可能将风险传导给亚洲其他国家。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至于增势是否减缓则存在未定因素。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很

不乐观。 二.安全局势依然严峻 2011年,全球安全局势依然严峻。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将得以延续。朝鲜和韩国之间再度出现军事摩擦的可能性相当大。由于双方领导人在国内政治领域中的回旋余地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军事摩擦和冲突的控制将更多取决于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大国的克制与约束。 中东地区的情况依旧令人担忧。阿以谈判再一次因犹太人定居点问题而告破裂,中东和平进程再度搁浅,而且很难在近期内再度开启。从2011年7月起,美军将开始从伊拉克撤军,但撤军规模也有可能取决于伊拉克马利基政府的工作绩效。 不过今年5.1号,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使塔利班武装分子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这无疑是全球打击恐怖分子上重要的一笔和胜利。但是《人民网》5月2日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篇注明是知名媒体评论员写作的文章,题目是“拉登被埋葬在春天里,但美国反恐战争仍在严冬”。文章对近年来恐怖主义形式不断式微视而不见,认为“从实际情况看,美国的中东反恐策略从未成功,反而是越反越恐……”。 美国和西方国家应当反思他们的反恐战略,认为西方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实际上他就是对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的一种干涉,”“这种政策如果不改变,它还会出现很多新的矛盾,还会制造很多新的敌人……”。沈骥如在访谈中还指出,奥巴马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的说法与美国要在全球推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 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 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 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 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 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 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 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 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 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 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 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国内国际形势分析 正如题目所言,这篇论文是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浅析。因此,该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来简单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走向。 国际形势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纪念魏征时所说的一样: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我将从世界近现代史说起。 首先,应该指明的是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众所周知,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从14、15世纪到17世纪早期,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阶段。在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经济和生产领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的一些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阶段——工场手工业已经兴起,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正在解体。国际关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为首的殖民主义者,开辟新航路,侵占掠夺殖民地,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思想文化领域,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的桎梏,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在阶级关系上,一方面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更加高涨,一方面是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取得政权,16世纪后期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独立后的荷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而世界现代史是指从20世纪初到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主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科学技术和文化。 在了解了世界近现代史并对当今这个世界格局的形成有所知晓后,我再来说说世界格局及其特征。 现在世界总的来说是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是世纪的主题曲……..这样的格局。大致有如下五特征: 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世界上其他力量逐步壮大。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速。政治联合进入新的阶段后并不断的加强。欧盟还在进行共同防务建设,自主意识和独立性在增强,国际影响进一步上升。日本正在努力争当政治大国。而北极熊俄罗斯经济增长加快,国力逐渐恢复。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图强,整体实力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这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经济全球化就发生在大家身边。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国内外形势分析

国内外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国内外形势可以总结为五大特点。特点一: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过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的劫难,今天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和时代的进步。多极化趋势和总体平稳的大国关系,客观上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安全环境。 特点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我国街上跑着许多国家多种品牌的轿车,国际互联网进入我国城乡千家万户。同时,亚、非、拉、美、欧等许多国家的超市都有中国商品。有人估算,平均每个美国人都有一件中国产的服装,美国人用的许多电脑、彩电,直至圣诞树,都是中国制造。经济全球化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截至2005年1月,在世界贸易组织备案的有效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已达160多个。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以东盟——中国、东盟——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亚合作等尤为引人注目。这一趋势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世界多极化。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总体上仍不合理,其重要表现是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发达国家拥有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相当大程度上掌握着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权,从而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在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不少国家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是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但也经常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受害者。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特点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印巴矛盾、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看上去都不是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 特点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世界上60多亿人生活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于2500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_郭双梅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53 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加大信息资源收集力度,能够将更加全面的产品信息提供给消费者,同时,也能够将更加详尽的信息提供给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的整合运作中[7]。这样一来,消费者在购物中,将会感受到生产厂家的专业性,也将对产品性能等产生深刻的认知,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营销宣传 这是提升销售量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加大营销宣传力度的过程中,应对传统的营销渠道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各个分店以及销售人员,增加对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还应当加强对企业网站的利用率,实施营销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自身企业和产品特点,对网页进行合理的设计,同时,网页应当划分成不同的板块,包括能够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产品板块以及信息资讯板块等,确保浏览者能够对产品的所有信息进行掌握,从而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主动营销的实现 在有效整合网络营销渠道和传统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将传统营销渠道中能够同客户进行充分沟通的优势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的掌握,对消费取向进行分析,从而为网络主动营销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中,应构建起一个同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的网络平台。促使消费者能够在浏览的网页中及时了解产品信息,并将自身的意见留在上面。而企业方面应将用户的信息、意见等内容储存到统一的资料数据库中,对消费者不同的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为提升自身服务全面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的过程中,要想提升主动营销的效果,可以实施会员制营销测量,搜集消费者的联系方式等,并将自身更新的产品信息发送给消费者,在推广自身产品信息的基础上,拉近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运行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科学的营销渠道选择和应用的重要性凸现出来。现阶段,企业必须从自身产品以及生产特点入手,对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应用过程中给自身带来的利弊进行详细的掌握,科学的进行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的整合,才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俐.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发展研究及其价值[J].现代商业,2015(24):33-34. [2]刘慧华.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发展研究及其价值分析[J].中国市场,2016(9):20,22. [3]方强,凌宇.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渠道的冲突及整合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1(4):29-32. [4]陶燕,夏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营销体系有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8):17-18. [5]古永红.论制造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渠道冲突的管理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52-54. [6]于宝琴.从4P'S到4C'S:从传统营销到现代营销的转变[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14,21(4):59-61. [7]刘文静,陈一飞.铜工艺品行业的网络营销策略探讨——以铜陵铜官府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13):66-68. 作者简介: 高凤荣,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高级经济师、教研室主任,本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 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 郭双梅 赵越 云南工商学院 651700 摘要: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而各国之间的贸易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新形势下应当高度关注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如此我国才能做出应对策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探究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经济总收入,如此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当然,要想良好的发展我国经济,需要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尤其是新形势下,这才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使我国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提高商品的出口率,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新形势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发展利于促进国际经济的增长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本是国家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国家从传统的内部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国际范围的多元经济发展体系中来,扩大了国际贸易范 围,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家经济发展,间接的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增长。所以,国际贸易发展能够促进国际经济增长。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利于强化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潜力,使得经济整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将得到明显提高。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企业充分的认识到自身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距离或在国际市场之中生存的困难性,如此企业将会深入的了解国际市场形势及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情况,进而优化、调整、创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努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便企业向国际市场迈进或在国际市场之中生存。当然,这一过程中给予企业最大的启迪便是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的作用 DOI:10.14097/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6168079.html,ki.5392/2017.01.016

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

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预测,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我国出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还会保持增长态势,这有利于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并继续扩大对外贸易。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并重点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国仍然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主要选择地之一,这有利于我国稳定并扩大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加强,市场和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将更加广泛,这有利于我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对外经贸活动的回旋余地。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国际石油价格在高位波动,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会进一步显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可能更大;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和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对美元继续构成贬值压力,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增强,还会引发更多贸易摩擦和纠纷,干扰世界经济贸易活动正常运行。这些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还会发展。总之,要辩证地看待面临的国际环境,机遇与挑战可以相互转化,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握机遇,化解和战胜挑战,积极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周边及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各国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经济政策调整的关注日益增强。同时,我国对外部市场、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国际市场波动和主要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影响和风险都在加大。对于这些变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既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做好工作部署,善于利用我国正在上升的影响力,切实维护和拓展我国家利益,又要增强防范意识,妥善处理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特别要看到,我国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还不大,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进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全面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外交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这一根本任务,着眼于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开拓进取,在对外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外放战略,着眼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形势,我国加大了对外经济工作力度,主动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坚持政治与经济相结合,更加重视发挥经济外交的重要作用,积极扩大和深化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努力搞活对外经济关系全局。 我国的对外经济工作是成功的,既有效地巩固了同各国的传统经贸关系,又开拓了经济合作的新领域,扩展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同有关国家政治关系的发展。总结这方面的工作,有四点重要启示:一是政经结合,以政促经。各项对外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全局,政经并举,相互促进,努力维护和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二是加强规划,突出重点。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全球战略眼光构建对外经济工作布局,加强能源、重要资源的合作开发,深化技术合作,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增进合作,互利共赢。努力发挥我国在国际经济合作、地区经济合作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注重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四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逐步建立健全对外经济工作的有效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