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病

温病

温病: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芳化醒胃:针对温病后期湿热余邪困胃,胃气不醒而采用的治法。代表方薛氏五叶芦根汤。
夏月伤寒:暑湿困表若挟寒邪外束,则表证较重,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形拘急等症。
变局:湿热蕴蒸日久,化燥化火深入营血,出现手、足厥阴经病变,表现神昏谵妄,惊厥,动血等。
湿热痹:湿热邪气留滞经络关节所致,身热汗出不解,或寒战热炽,关节重着或肿痛,苔黄腻,脉濡数。 导滞化食:用通导肠腑食滞的方法治疗食滞与肠而腑气不通之症,代表方剂如枳实导滞丸。
温毒:是时毒之病的总称,多发于冬春季节,系感受时毒病邪引起的急性热病,起病急,具有卫气营血证候变化,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甚则溃烂,或外发斑疹。有一定的传染性和流行性。
正局:湿热病邪郁蒸于气分的证候。即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伏邪温病:伏邪温病又称伏气温病,简称“伏邪”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
寒厥:指身无热,通体清冷,面色苍白,汗出淋漓,或下利清谷,气息短微,精神萎靡,舌质淡,脉沉细微欲绝。为阳气大伤、虚寒内生全身失于温煦所致。
阴虚火炽:由于温病日久,热邪下劫肾阴,上助心火而引起,以身热,心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为主要临床表现。 阳湿:湿邪伤表,湿已化热的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汗出湿热不随污解。
疠气:是六淫邪气中最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分为分为温热和寒凉属性两大类,属温热性质的能引起瘟疫的发病、传染、流行。
宜表化湿:是用芳香宜透之品以疏化肌表湿邪的一种治法,方用藿朴夏苓汤。
双解:指轻清透表配以苦寒通泄。用于里热成实而表被寒束之证。
苦泄:升降气机,燥湿化痰,清热除痞。用于湿热或痰热较重的胃脘痞胀,或自痛,或按之疼痛,舌苔黄浊厚腻。可选泻心汤或小陷胸汤。 血分证:邪热发展到血分,引起血热亢盛、动血耗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征候,属于外感病里症范畴。以斑疹、出血及舌质深绛为辩证特点。 战汗:指热势壮盛的病人先出现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汗出后热势骤降。为邪气流连气分,邪正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引起的以咽喉肿痛腐烂、肌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 益胃:温邪久在气分流连,正邪相持,势均

力敌,胃津不足,通过滋养胃津,促使战
汗透邪,用雪梨浆,五汁饮,益胃汤等剂。
辛凉淡法:辛凉解机表之热,辛淡渗在里湿,俾表邪从气化而散,里邪从小便而驱。
白痞:是在湿热性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
瘟疫:是感受疫疠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广泛流行的一类疾病。
浊邪害清:若在表湿热不能及时解除,则热蒸湿动蒙蔽于上,易使清阳被遏,而见耳聋、鼻塞等症。 温病学说发展形成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战国至晋唐时期是温病学的萌芽阶段。宋金元时期是温病学的成长阶段,明清时期是温病学的形成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温病学进一步发展阶段。 简述暑温病的诊断要点?
答: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发病于夏季盛暑季节。起病急,传变快,起病即见阳明气分热盛症候。病程中易化火、生痰、生风、易热结成实,从而导致闭窍、动风之变。暑邪可直入心肝成暑风、暑厥。
伏暑湿热挟滞阻肠使用下法有何特点?
湿热积滞多胶结难解,非一次攻下所能尽除,常须连续导滞通下,而且制剂宜轻,才能使病邪排尽,即“轻法频下”临床上,每见下后不久,邪热又聚,大便复溏而不爽,即为湿热积滞未能尽除之象,可再行轻剂导滞通下,直至肠中邪尽为度。邪尽当以湿热挟滞之症消失为据。
简述温邪致病的共同特性。
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与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简述应用通下逐邪法时的注意事项?
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下法不得盲目使用;平素体虚或在或在温病过程中阴液、正气耗伤较甚,虽有实邪里结亦应攻补兼施;温病后期由于津枯肠燥而致大便秘结者,应主润肠通便,忌用苦寒攻下;使用通下法后邪气复聚,在攻下时应慎重,避免过下伤正。
湿热如何随中气的盛衰转化?
湿温病的发生,与人体脾胃功能失常、内湿停聚密切相关。本病的病变中心在脾胃,湿热的转化取决于中气的盛衰。中气不足者病在太阴,中气偏旺者病在阳明,湿轻热重。 简述温病的分类方法?
根据病症性质分类,可分为温热类和湿热类;根据发病初起是否兼有里热证,分为新感类温病和伏邪类温病;根据发病部位分类,可分为肺系、脾胃类和不能单归属某脏腑的温病三种。
简述温病口渴的类型及其主病? 1.口渴欲饮:多为伤津表现,病邪在表,口渴较轻饮水不多;里热亢盛之时,口渴较明显,阳明气分证可

见大渴而喜凉饮,;湿热性温病湿浊痰饮中阻,津不上承见口虽渴而欲饮热水。2
口渴不欲饮:多为湿郁不化,气不布津,津不上承所致。热入营分之口干而不甚渴饮,是营阴受灼而上蒸之象。3.口苦而渴:主要见于肝火内炽或里热亢盛而化火之证。
温热疫热人阳明的舌象变化有哪些?为什么?
舌苔黄燥为邪气已离膜原,热盛于阳明;舌苔黄燥起刺为邪热入肺里实证;通舍变黑起刺,是邪毒深重,从膜原内溃,属湿热疫的险恶征候。 简述轻清宜气法的适应症及代表方剂?
身热微渴,心中懊恼不舒,卧起不安,苔薄黄,脉数。代表方剂是枳豉汤、清心凉膈散。
简述温病的特点?
1.由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引起,包括风热病邪、暑热病邪等;2.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域性;3.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卫气营血及三焦及恢复期;4.临床表现有特殊性,起病急骤,转变较快、变化较多,以发热为主症易出现斑疹及动风、动血、闭窍等险恶征候,病程中易耗伤阴津。
简述枳桔栀豉汤与新加香薷饮的不同之处?
1.前者用药取辛开苦通渗利,意在解表宣气,苦寒通利,适合暑热挟湿阻于上中焦,在外卫气不宜,肌腠受困,在肺脾受遏,气机不畅;2.后者用药辛苦温和辛凉之品,重在解表清暑化湿,用于寒邪外束而暑湿内郁者较为合适。
简述感染温邪的途径? 空气相染,从呼吸道入侵;饮食相染,从口入侵;接触相染,从皮毛而入。 简述风温热陷心包的症候及治法? 症候:神昏谵语或昏聩不语,身体燥热,四肢厥冷,舌搴,舌绛鲜泽,脉细数。治法,清心开窍。 试区别肺燥肠热和肺燥肠闭的证治?
相同点:二者病变部位相同,均在肺与大肠。不同点:前者为肺中燥热化火,损伤肺络,热移大肠;后者肺有燥热,津液不布,肠失濡润。前者表现干咳,痰粘带血,大便泄泻;后者咳嗽不爽多痰,大便秘结。前者治以润肺清肠,清热止血,用阿胶黄芩汤。后者肃肺化痰,润肠通便,用五仁橘皮汤。 何谓阳脱?
又称亡阳,见四肢逆冷,全身冷汗淋漓,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或神识朦胧,气息微弱急促,舌淡而润,脉微细欲绝。为阳气衰竭不能内守之象。 简述春温的诊断要点?
本病多发于春季或冬春之交,初期即见高热烦渴,舌红苔黄等里热症候,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易出现营血分证候,易致斑疹、神昏、惊厥。易伤肝肾之阴。
简述烂喉痧的诊断要点?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发热,肌肤丹痧密布,咽喉腐烂疼痛,舌红降起刺如杨梅。有明显的季节性,好发于冬春两季。有较强

的传染性,有与烂喉痧接触史。
阐述温病病因学说按六淫立论的原因?
一方面是四时的气候变化确实与不同温病的发生
有密切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季节会影响到自然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关传播媒介的生活条件以及人体防御外邪的状态等;另一方面是六淫作为外感热病的主因,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理论体系,有效的指导立法用药。
阐述卫气营血的生理功能及表里层次?
卫敷布于肌表,气充杨全身,营血行于脉中,血是营气注于脉化赤而成;卫、气分布的层次较浅,营、血的分布较深;卫有捍卫肌表、抗御外邪入侵、控制腠理开合、调节体温等作用;气是整体防御机能的体现;营血为精微物质,有营养全身的作用。
试述春温阳明热结津伤的辩证治疗?
1.阳明热结津伤,甚则阴液亏损,故身热,口干唇裂,腹满便秘或热结旁流,苔焦燥,脉沉细。治宜滋阴增液,攻下腑实,方用增液承气汤。2.阳明腑实,应下失下,可见气液两虚症候,口干咽燥,倦怠少气,循衣摸床,肢体颤动,目不了了,苔干黄或焦黑,脉沉溺或沉细,治宜滋阴益气,攻下腑实,小肠热盛,下注膀胱,则小便短赤,涓滴不畅,溺时疼痛,烦渴,舌红苔黄。治宜通腑泄热,方用导赤承气汤。
试述温病的诊断要点?
夏秋季节发病;起病较缓,初起恶寒少汗,身热不扬,脉缓,继则热势渐升持续不退,伴有肢倦、顽痞、腹胀、恶心欲吐,胎腻;以邪在气分为主,脾胃见症明显,出现上中下不同部位的病症。病程较长,可发白瘠,后期可出现便血。
试论述暑伤心肾的临床证候表现、治法、方药?
表现:心中烦热,消渴不已,肢体麻痹,舌红降,苔黄燥,脉细数。治法:清泄心火,滋养肾阴。方药: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阿胶。 论述东垣清暑益气汤和王氏清暑益气汤的异同?
二方寻病气阴两虚之证。王氏之方在清涤暑热之外,重于滋养阴液,用于暑热仍盛,津气两伤之证。东垣之方重在甘温益气,兼以敛阴,同时又以苦燥通利之精清暑化湿,用于元气本虚,又伤暑湿,中气受伤之证。
卫气营血辩证表?
卫:病理:温邪袭卫,肺胃失调;症候: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无汗或者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辨证要点: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咽痛。气:病理:邪入气分、热炽津伤;症候: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凉饮,溺赤,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备注:气分症的病变范围较大,此以热盛阳明为

代表。营:病理:营热阴伤、扰神窜络;症候: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或斑疹隐隐心烦不寐、或有时谵语、舌红降脉细数;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谵语、
舌红降。血:病理:动血耗血、热瘀交洁;症候:身热灼手,吐血衄血便血溲血、斑疹密布、昏狂谵妄、躁扰舌深绛;辨证要点:斑疹、出血见症,舌深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