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从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谈中学生学习能力自我发展策略

一、弗鲁姆期望理论的内涵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于196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中,它研究的是需要与目标之间的规律,认为员工的工作行为是建立在一定的期望基础上的。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其中M 代表激励力,是指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V代表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行动成果的价值评价,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E代表期望值,是指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

这一公式表明某一活动对个体的激励力度,取决于该活动的结果给此人带来的价值以及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只有当v(效价)和E(期望值)均为最大值时,M(激励力)才是最大值。因此,目标价值越大,实现目标的概率越高,激发的动机就越强烈。

怎样使激励力达到最大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下述三对关系的判断:(1)个人努力—个人绩效的关系。我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我能否达到这一绩效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期望值是多大?(2)个人绩效一组织奖励的关系。当我达到这一绩效水平后,会得到什么奖赏?(3)组织奖励—个人需要的关系。这一奖励能否满足

1969年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管理决策新思想

1969年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及管理决策新思想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三类五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1973)就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V x E 其中:M——激励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辨证地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这三方面管理可以用下面的图形表现出来:关系1 关系2 关系3 个人努力→取得绩效→组织奖励→满足个人需要程度 对期望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

浅谈作文训练的策略

浅谈作文训练的策略 三棵树小学王瑞 人类社会进入新纪元,素质教育已像春天的花朵,遍地开放。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与创新。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良好土壤,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广阔空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有着很强的表达欲望,学生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沫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由于我们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住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关于作文训练的形式,我觉的有以下几点: 一、扩大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博发。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

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和"优秀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体现出作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网络……搜集获取相关信息来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比如,学生在学完《太阳》一课后,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太阳的知识,在阅览室、图书馆中或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把感兴趣的问题,如太阳黑子的活动、太阳能的利用、太阳对人类不利的方面等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

初中生如何培养阅读能力(一)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 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

弗鲁姆期望理论

弗鲁姆期望理论 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早年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及硕士学位,后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他曾在宾州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执教,并长期担任耶鲁大学管理科学“约翰塞尔”讲座教授兼心理学教授。 弗鲁姆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研究组织中个人的激励和动机,率先提出了形态比较完备的期望理论模式;二是从分析领导者与下属分享决策权的角度出发,将决策方式或领导风格划分为三类五种,设计出了根据主客观条件特别是环境因素,按照一系列基本法则,经过7个层次来确定应当采用何种决策方式的树状结构判断选择模型。弗鲁姆最重要的两部著作《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1973)就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 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弗鲁姆认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或激励力取决于其对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和预期达成该结果可能性的估计。换言之,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该行动所能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目标并得到某种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VxE 其中:M——激励力量,是直接推动或使人们采取某一行动的内驱力。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它反映个人对某一成果或奖酬的重视与渴望程度;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成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是个人对某一行为导致特定成果的可能性或概率的估计与判断; 显然,只有当人们对某一行动成果的效价和期望值同时处于较高水平时,才有可能产生强大的激励力。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辨证地提出了在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人们总是希望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个人主观认为达到目标的概率很高,就会有信心,并激发出很强的工作力量,反之如果他认为目标太高,通过努力也不会有很好绩效时,就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导致工作消极;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人总是希望取得成绩后能够得到奖励,当然这个奖励也是综合的,既包括物质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得到合理的奖励,就可能产生工作热情,否则就可能没有积极性;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人总是希望自己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然而由于人们在年龄、性别、资历、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对各种需要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就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种奖励办法能满足的需要程度不同,能激发出的工作动力也就不同。 对期望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激励方面,这启示管理者不要泛泛地采用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采用多数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而且在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加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

初中材料作文指导及训练

初中材料作文指导及训练 【写作策略】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历来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教师指引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高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传授学生阅读方法,这是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去阅读,去获取知识努力,赋予他们终生学习的理念。本文结合初中生在阅读中存在的负性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一系列循序渐进地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希望给教学带来一些借鉴。 标签: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 一、浅析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和意义 新时代,随着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学会学习越来越成为教育理论中已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学?又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有用的知识呢?是阅读。它是我们获取外界知识和信息的有益渠道。并且,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日复一日大量的阅读,人与人之间的“知沟”越来越发展成“数字沟”、“信息沟”。近些年来,大多数中学生,阅读都呈现负性状态。殊不知,阅读能力的低下将使学生难以融入社会,尤其体现在与人交往沟通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应以学校的阅读教学质量为奠定,因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便成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问题。 二、影响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学生尤其是初中生阅读的负性现状一般由内外因共同作用而成:一方面体现在初中生阅读思维意识薄弱、自我效能观低、价值观念不够、阅读知识缺乏;另一方面是由新课标的阅读限制、选录文章的可读性不强、教师固有知识体系的缺陷、考试局限于内容形式、社会背景文化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所造成的。 三、如何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 1.激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研究表面,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老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初中生阅读能力培养中,应运用这一理论,针对兴趣调动及培养设计教学的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从初中生年龄、心理、情感因素着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规划。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创设使学生感到新奇、吸引力的教学氛围,营造轻松亲和的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操作: 1.1名人引导效应

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10-31T15:54:42.2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2期作者:孙芬棉[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初中阶段,如何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河北省隆尧县大张庄中学055350 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激发写作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做好作文指导,培养修改习惯,珍惜师与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 一、激发写作兴趣,发挥引导表率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初中阶段,如何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要做学生的表率。我们自己要爱好写作,经常有“作品”展示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成长。如果一个教师的“大作”经常出现在权威的报刊杂志上,会提高你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学生的信赖和崇拜会促使学生爱屋及乌。教师还要在爱好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二要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对学生习作多表扬和鼓励。作为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和学生开诚布公地多些交流,距离感的拉近有利于学生安全感的增强,对学生习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想法多些表扬和鼓励,从而树立学生表达的自信,敢于、乐于、善于完成书面的表达才有可能实现。 三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新课标中提到“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有用”的最基本要义是要回归生活,即素材从生活中来。有好多初中生一写作文就拿出“写作宝典”、“习作秘诀”等类书籍,殊不知这些只是救命稻草,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那些拿来被人生活体验再想象的做法更有碍我们正常的写作训练。 二、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的积累,为学生写出内容丰富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了基础。唐朝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积累思想、积累语言。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经典之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分析和揣摩课文的语言特点、用词造句及固定搭配等。还要加强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活跃思维。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及时记录心得体会,读写共进,遇到精彩的句子要反复朗读、背诵下来,在长期积累中不断将精彩的语言、内容和想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达到出口成章、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同时,还要对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素材进行整合处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吸取精华,对文章进行修改加工,克服一些学生语言呆板、不够活泼生动的毛病,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所以说,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很有必要。 三、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发现到的丰富多彩的事例、捕捉到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到的情感体验,通过自己的内在想象和联想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从而确立文章的主题,去表现和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1.指导学生做好作文常规,可把作文评改的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在作文的内容、语言、结构、发展等级等方面明确要求,自觉地依照评改标准去写作。 2.指导学生审清作文题的要求,仔细分析题干给定的写作空间,指导学生用5分钟之内的时间用列提纲或打腹稿等形式来构思文章的主题和结构。通过写片段作文或哲思小语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打造更靓丽的语言,写出有真情实感又较有文采的文章。 3.指导学生写好各类常见文体的作文。同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中心,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四、培养修改习惯,及时表扬激励 通过作文讲评、作文竞赛、鼓励投稿等形式,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每次都能以饱满的热情下笔写作,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通过作文后的自我评价来明确每次作文的得与失。“文从改中出”。平时写作时还可与同学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即使是考试作文也应指导学生写完后要花一点时间迅速浏览一下,修改明显的错别字病句或进行局部的微调。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评价的方式方法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全批点评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也可以让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做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来评改其他同学的作文,或者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应及时予以肯定表扬。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课,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写作兴趣,加强课外阅读,做好作文指导,培养修改习惯,珍惜师生间的每一次的心灵触动,鼓励学生的每一次灵感捕捉,给予学生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坤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苏小琴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陕西教育,2014,10。 [3]陶建立初中生写作能力培养方略[J].作文教学指导,2006,11。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5000字)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初中阶段的作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起小学作文从形式到理论都需要一种飞越。而现阶段初中学生的作文,一直是令所有老师棘手的问题,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低;写能力低下,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初中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更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那么如何让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呢?下面把我的作文教学上不成熟的做法在分析作文现状后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分析现阶段作文现状 从老师来说,当前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就教给学生一些应试作文的方法。把作文固定成几类:三点式、分类式、开头式、结尾式等,甚至给几篇例文给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但正是这种方法使得学生作文雷同性的越来越多,这几年来的中考、高考的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难道我们的学生这样会写新时代的“八股文”不是应试教育的一种悲哀吗?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评估没有一套好的方案,由于中考的指挥棒,追求高分仍然是每所学校趋之若鹜的事。就作文教学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靠的是多积累和多写。但教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和成绩,想尽方法搞一些所谓的提高作文的“格式”和“技巧”来训练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学习能力、智力等的发展,也造成他们学习写作能力畸形的发展。 从学生来说,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与否对成绩影响不大,作文 只要把字写得漂亮就可以得高分;还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生活单调,作文缺乏热情,作文时就说些空话、假话,表现做作,不能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文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寻章摘句,机械模仿,甚至胡编乱造,感

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弗洛姆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 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 E 期望理论的前提[1]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 (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 (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期望公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 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 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 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 标对每一个人可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 力量就越大。某一客体如金钱、地位、汽车等,如果个体不喜 欢、不愿意获取,目标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的拉动力量就 小。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对糖果的目标效价就要大于对金钱 的目标效价。 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 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 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 心强弱。如果个体相信通过努力肯定会取得优秀成绩,期望值 就高。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经发展后,期望公式表示为: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其中:工具性是指能帮助个人实现的非个人因素,如环境、快捷方式、任务工具等。例如:战争环境下,效价和期望值再高,也无法正常提高人的动机性;再如:外资企业良好的办公环境、设备、文化制度,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期望模式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关系。 ①努力和绩效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取决于个体对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决于目标是否合适个人的认识、态度、信仰等个性倾向,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别人对他的期望等社会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决定。 ②绩效与奖励关系。人们总是期望在达到预期成绩后,能够得到适

初中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初中作文片断训练方法 一、片断训练的涵义 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 1、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 2、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 3、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地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二、片断训练的针对性 片断训练的主导思想是,从局部着眼,培养学生的“眼力”和“手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笔随时写下“眼所见”“耳所闻”,从一点着眼,从小处着手,逐步提高,过渡到构思作文,得心应手。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之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所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是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新变化的敏感性,能留心并发现它,能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将看到的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用片断形式反映它。 2、作文片断训练,可作为培养学生想象力,促使文章生动的一条有效途径。经常写生活细节,有意无意去观察认识生活,就会熟悉生活,即“世事洞明”。 当需要反映某些生活断面时,脑中自然就会产生类似的景象,而且还能从这些图景里生发出清晰的生活细节,这就是一种想象。写作、想象、生活实感互相作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想象。也是丰富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例:在描绘“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动者时,首先想到的是古铜色的脸膛上汗水淋淋,进而想到他在不停地挥动锄头等。这是因为你早就有生活实感,在此基础上又加工创造出了新形象。把这些想象的内容写下来,使想象和写作结合起来,用“写”促使你“想象”,又用想象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同时片断训练过程中,常写常改,日积月累,写作技巧娴熟了,描述得细腻而适度了,文章自然就生动了。 3、片断训练的可行性。作文片断训练耗时少,短者十来分钟,最长也只用一节课的时间。而师生间的反馈却快而多,可当堂评改,灵活性大,训练机会多。因此,这种训练方法方便易行。 三、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片断训练主要有两种方法: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报告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开题会议,本课题的设定一方面是领会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我校五环模式的具体需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选定及后期工作安排作如下报告: 一、课题背景 自2011三月份开始,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先后进行了多次模仿与研究,最终确定‘‘五环’’教学模式,各组的模式不尽相同,数学组的模式有以下环节○1情境创设,目标引领;○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3指导自学,自主探究;○4点拨更正,解疑答惑;○5课堂检测,拓展延伸。改革后的课堂数学中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数学阅读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抓不住关键词意,对题意理解不当、语言表述紊乱及语言间的转换困难上。 2、学生在预习当中对一些概念、定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它们的来龙去脉未弄清楚。 3、部分学生对预习不重视,流于形式,经过预习,仅仅只知道学习的课题,对具体的内容根本就不知道。 4、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教条化;学生

在课堂中只是简单的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未真正地理解知识,应用起来感到无从下手。 5、缺乏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预习指导方法。 6、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内化”的效果,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学生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方法。 在此背景下,数学组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申报以“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主课题。希望在我校进一步探索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成功模式,为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光添彩。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熟悉有关数学语言,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中不断加强,开展数学阅读研究,深入指导,具体到个人、明确到课堂。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4、通过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创造能力,增进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美的感悟、提高欣赏与创造的能力。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有了新课标做指引,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无异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更加坚定了狠抓写作的决心,为此,我做了以下的探索。望与各位同仁互通有无。 一、完善写作训练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充分的准备,什么事也不能成功,同样,写作也是这样,没有实现的准备工作,没有完善的写作训练机制,就不可能保证训练量,更不可能完成各种写作训练目标,离开了完善的写作训练机制,一切训练事宜等于一句空话。如何建立完善的写作机制呢?具体安排如下:

首先坚持一周写一周评的训练安排。 在排除考试影响的前提下,我安排一周写一周评,这样写与评相结合,写作的频率不是很频繁,这照顾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怵写作文的,隔一周间一周的写,不至于是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劳逸结合,使学生轻松面对写作训练。另外写作训练还可以参照在评改之后发现的问题有所调整。写作不是只大量的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写作也要讲效率。如果教师只注重让学生多写,写后批改和指导不到位,那很大一部分写作训练属于盲目训练,试想,学生凝聚心血,认真写作,可作文到了教师手里却被轻描淡写得给一两句无关痛痒的评语,甚至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学生在作文中暴露的问题,教师也未做到准确把握并给出指导意见,如此长期下去,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大幅的提高。 其次,遵循学生先批改教师后批改的评改作文机制。 没有学生参与的作文评改,不是完整的作文评改。旧的作文教学当中,似乎学生写,教师评是天经地义的。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拉倒,剩下的事就是老师的了。这样评和写两张皮,对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确有着不小的制约作用。长期下去,学生对自己在文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直观的感受,就算教师给自己提出,也觉得不痛不痒,甚至无所谓,下次还是老样子,鉴于学生的表现,教师也觉得看作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重定向自佛隆的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目录 [隐藏] ? 1 什么是期望理论 ? 2 期望理论的前提[1] ? 3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o 3.1 期望公式 o 3.2 期望模式 ? 4 期望理论拓展模型分析 ? 5 期望理论的实践意义 ? 6 期望理论的应用价值[2] ?7 期望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 ?8 期望理论案例分析 o8.1 案例一:期望理论在秘书工作激励中的应用[3] o8.2 案例二:利用期望拓展理论构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4] ?9 参考文献 什么是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又称作“效价-手段-期望理论”,北美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来的激励理论。 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的乘积: M = V * E 期望理论的前提[1]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是以下列两个前提展开的: (1)人们会主观地决定各种行动所期望的结果的价值,所以,每个人对结果的期望各有偏好;

(2)任何对行为激励的解释,不但要考虑人们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虑人们为得到偏好的结果所采取的行动。弗鲁姆说,当一个人在结果难以预料的多个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时,他的行为不仅受其对期望效果的偏好影响,也受他认为这些结果可能实现的程度影响。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鲁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期望公式 弗鲁姆认为,人总是渴求满足一定的需要并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在尚未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这时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的力量,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效价)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积。用公式表示就是: M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 V表示目标价值(效价),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同一目标,由于各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价值也就不同。同一个目标对每一个人可 能有三种效价:正、零、负。效价越高,激励力量就越大。某一客体如金钱、地位、汽车等,如果个 体不喜欢、不愿意获取,目标效价就低,对人的行为的拉动力量就小。举个简单的例子,幼儿对糖果 的目标效价就要大于对金钱的目标效价。 E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概 率。目标价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动机强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实现需要和动机的信心强弱。如果个 体相信通过努力肯定会取得优秀成绩,期望值就高。 这个公式说明:假如一个人把某种目标的价值看得很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也很高,那么这个目标激发动机的力量越强烈。 经发展后,期望公式表示为:动机=效价×期望值×工具性。其中:工具性是指能帮助个人实现的非个人因素,如环境、快捷方式、任务工具等。例如:战争环境下,效价和期望值再高,也无法正常提高人的动机性;再如:外资企业良好的办公环境、设备、文化制度,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期望模式 怎样使激发力量达到最好值,弗鲁姆提出了人的期望模式: 个人努力—→个人成绩(绩效)—→组织奖励(报酬)—→个人需要 在这个期望模式中的四个因素,需要兼顾几个方面的关系。

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经常作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展现于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的写,有的不明白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忧写的不确切。 所以同学们想提升写作能力,需要从积累材料与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与生活领悟的积累是基础。厚积,便能薄发。同学们累积材料,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阅读和摘抄 这里的阅读不仅是指语文课之内的阅读,也不是语文课本的学习,也包含大量的课外阅读。仅凭语文课之内的阅读,是无法符合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便声称: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展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最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于图书室借书,亦可自己订课外书,或是同学间相互沟通。对一本好书,重复背诵,于读中自悟,于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与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于笔记本之上。再次对于这本书其他内容展开快速的浏览,获得想要的要点或是确切的信息,便停下去,将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之后,总结全文内容,依据要点列成提纲,进而整体掌握。 二,观察和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是,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知,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擅长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派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感官,嗅觉,味觉,听觉,展开细腻的观察。对于观测到的现象,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问几个为什么,并且敢于向别人求教,要更进一步研究,综合,比较,辨别,以此积累更全面深刻的认识,认为有收获的便记下去。同学掌控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生活素材,便为创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重复多次地展开习作训练。

初三作文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初三作文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块难啃的骨头,花时长、见效慢,但它在考试中所占的分量又比较重,怎样系统而有效的进行作文训练,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到了初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很紧迫,作文训练更应注重方法和策略。 在几年任教初三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慢慢的找到了一些训练学生作文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端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和认识。 到了初三,很多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数理化这些科目的学习上,因为他们认为语文学与不学都差不了多少,特别是写作,有时一个学期学生写不了几篇文章。所以教师首先应该端正认识,向学生强调写作的重要性。特别是到了后段,更应该多写,因为只有不断的练笔,学生才不至于在考试时看到作文就望而生畏,提起笔来又无从下手。 二、重积累,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 要做到经常写作而又有话可说,学生就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并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尽管学生平时学习很忙,但我要求他们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一些文章,并且要动笔做一些摘要,达到“不动笔不读书”。还有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周记,把他们一周内最有感触的事情记录下来,不能虚构,要写真情实感。我把写日记变成写周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因为学生写日记往往完成不了任务,就会敷衍了事。每次周记写完后我都认真阅读,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便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写完后他们都催促老师早一点收本子,期待老师的评语和鼓励。这种方式也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素材,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作文指导,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文体训练。 到了初三,各种文体学生都有所接触,这个时期的作文训练应该是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各种文体都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训练,其中包括一些应用文的训练,还有改写、续写等。其中有大作也有小作,可以先从片段作文训练,再到整个文章的谋篇构局。这些文体训练可以在整体复习时进行,也可以在教授新课时就开始。如在第五册学了议论文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议论文的写作,还有一些小说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改写或续写。在系统训练各种文体时,教师应加强指导,每节课都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如何开头与结尾、如何选材、构思的巧妙、立意的新颖独特、语言的准确生动等。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5-30T09:00:24.01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6月供稿作者:王志涛[导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是语文课堂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王志涛河北省邱县实验中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阅读是语文课堂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精神养料的重要途径。诚然,只有读好课本才能学习好,读书是学习的代名词,是获取信息,学习世界先进科技的博大窗口,是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发展智慧、培养人才的远大精神能源,是学习语文的发源地。【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课堂上应该这样做: 一、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调” 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另外,教师对课文的领会、鉴赏,也主要是靠读,而不是靠参考书,那么,把这种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是义不容辞的。对于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初一学生来说,所学课文篇幅加长、内容加深、难度加大,都毋庸置疑地就影响了阅读的速度与质量。这时,默读只能粗略提取信息;而朗读,视之于眼,诵之于口,闻之于耳,形成于脑,整个过程调动了诸多因素,对课文的体会、理解、记忆会更有利。由此看来,朗读不仅不会耽误时间,反而会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接下来指导学生初读: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力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与成语圈画出来。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好字词,当堂消化吸收。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继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时,教师应该点拔学生:只有从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文章所蕴涵的情感,才能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一篇文章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优美,更在那由作者个性和语言美感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调。朗读文章,我们应该留心作者是怎样在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积极修辞、灵活安排结构,使语言产生特殊的审美效应的。 二、把质疑当作阅读教学的“钥匙”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贵有疑。“疑”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是大脑思考、分析的产物。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质疑,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就能不断有所提高。一个学生如能在阅读课文时不断提出疑问,说明他一直在积极思考,对课文的理解在不断加深。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要教会学生运用求异质疑法、发散质疑法、添加质疑法等质疑的方法,摆出自己在钻研课文中所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从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挖掘问题,也可以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思想内涵上挖掘问题。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给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始预习性质疑、课中探究性质疑,还是课尾延伸性质疑,教师的态度都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当学生质疑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来个总结性的发言:讲出对本篇文章主体思想的感想,最后,再结合课堂质疑的效果布置作业:让学生写出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当然,提倡学生质疑,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去体味、领悟,并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上加以引导,体现在教师选择恰当的点拨时机,使用恰当的点拨方法。就多年的教学体会而言,一是在学生质疑遇到困难时,需要点拨;二是在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时,教师要用设疑引疑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总而言之,质疑如同阅读教学的“钥匙”,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 三、用创新搭建阅读教学的“云梯”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去指导学生,就成了问题的关键。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结合所读的内容,陈述自己的思想感受,说说自己对课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态度。通过讨论,让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新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提供了引导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好机会。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大胆创新,从中悟出道理。学生肯定有创意,一篇作品被选入教科书提供给教师、学生解读时,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体验是不同的。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头脑里的文本,这实际上是对人的尊重,对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尊重。 综上所述,朗读、质疑、创新既是阅读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又是学生阅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势在必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挖掘作品的形象美,培养学生情感感受力,感悟作品的思想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品味作品的语言美。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现有教材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们就要从教材外部寻找材料进行教学,我的做法简要概括为:课外阅读多储备;朗诵评点谈感受;简要概括明中心;深入分析再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