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比较

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比较

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比较
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比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的比较

《旅夜书怀》

唐杜甫(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挥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

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立石麟志担振兴责云浮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导学练系列 本页仅供浏览参考,具体内容下载后可见。 无需排版,直接打印即可。(包括教师版和学生版) ·课题:中国古代诗歌选修·杜甫篇(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杜甫生平,知人论世。 2.赏析作品:《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理解诗中思想情感。 3.通过《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对比鉴赏,感悟意境营造对抒发情感的作用。 二.知识链接 1.生平简介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写作背景 《蜀相》(760年)、《旅夜书怀》(765年)、《阁夜》(766年)、《登岳阳楼》(768年)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安史之乱”发生于公元755年——763年。 760年,杜甫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得以定居成都;765年,严武病逝,无所依靠的杜甫被迫离开成都,全家栖居在长江边的一艘小船上,依靠接济度日;在夔州寓居两年;“安史之乱”结束后,时局又陷入军阀连年混战的内忧中,对外又得面临吐蕃对蜀地的不断侵袭,期间,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一系列不好的消息加深了杜甫思乡之情,决意北上返家,但又由于经济拮据,流落湖南岳阳。 三.作品赏析(请把笔记做在课文空白处!) 1.结合“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和相关诗句,分别概括出《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和《阁夜》的思想情感。(写在课文的空白处) 2.在《蜀相》中, 3.《阁夜》的感情基调在“悲”的基础上,还有这与其他三首诗不同的意蕴,你能从具体的诗句中读出来吗?请结合“生平简介”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感受。 4.在《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中, 四、学以致用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

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的比较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的比较 《旅夜书怀》 唐杜甫(五律)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挥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身影,而“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登岳阳楼[唐]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

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诗人凭轩远望的形象是衰弱的,却也是高大的。他那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动着我们。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2019精品教育《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 1.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 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鳌() 迥()危樯()官应()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夔( )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戎()鳌()迥()儒() 拆()戍()鳖()扃()孺() 墙()瓯()募()霄()憔()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句; 2、理解本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习重点: 1. 积累字词等基础知识,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学会鉴赏诗句; 学习难点:学会鉴赏诗句一、预习 (一)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天宝中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 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 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 成就。 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的阶 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杜工 部集》传世。 (二)梳理基础知识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东南坼()戎()马乾()坤邠()州凭轩 ( )鳌 迥( ) 危檣() 官应() 老病休催短景()雪霁( 渔樵()寂寥() 夔()州崔旰() 2.注音组词 坼() 戎( ) 鳌( ) 迥( ) 儒( 拆() 戍( ) 鳖( ) 扃( ) 孺( 墙() 瓯( )募( ) 霄( ) 惟 1 八、 ( ) ) )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使这一体 裁达到完全成熟李杜/大李杜”。存诗 1400多首, 与李白并称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的人物形象 2.在诵读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学习过程】 一、背诵与默写 1、自由朗读并背诵《登岳阳楼》 2、默写《登岳阳楼》,请一名同学演牌 3、教师点评默写情况 4、齐读《登岳阳楼》 二、初读课文,体验形象美 1、教师描绘《登岳阳楼》诗句展示的画面,学生体会诗中杜甫的形象 早就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岳阳楼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侧,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天长地久,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回头想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予漂泊沦落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木舟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一想到这,靠在窗边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2、学生归纳《登岳阳楼》中杜甫的形象 (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无”“老”“病”“孤” 展示了杜甫晚年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抒发了浓重的身世之感。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的杜甫仍关心北方的战事,时刻惦记国家的安危,展示了他满腔的爱国情怀。 3、教师点拨:杜甫之所以伟大,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骨子里的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他能够始终把个人的喜怒哀乐与国家的仍然安危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杜甫的诗歌只是一味的感叹身世不济,命途多舛,那杜甫也就只是一个二流三流的诗人,无怪乎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 4、再次诵读《登岳阳楼》

5、自读《旅夜书怀》,分析这首诗与《登岳阳楼》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6、教师用对联总结杜甫的形象: 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白头 一支秃笔,直指河山忧国难 三、研读鉴赏,品味意境美 借助意象通过想象来体会意境是我们解读诗时获取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杜甫的这两首诗歌来体会杜诗特有的意境。 1、品味《登岳阳楼》中的“今”与“昔” (1)学生分析 “今”与“昔”写出了作者见到岳阳楼后的激动与喜悦。 (2)老师点拨:如果是激动,是喜悦,那么诗歌最后写到“凭轩涕泗流”就应该是激动的眼泪,是喜悦的眼泪,是幸福的眼泪,显然这个分析不够准确。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从杜甫个人的生平来看,过去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有满腔的报国热忱,而今天年老多病,四处漂泊,孤苦伶仃;从国家的形势来看,安史之乱之前,国家物阜民丰,繁盛之极,安史之乱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今”“昔”对比,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凭轩涕泗流”中的眼泪是悲伤的眼泪,是辛酸的眼泪,是无奈的眼泪,正如艾青的诗歌《我爱着土地》中写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所以这首诗一开始就我们营造了一个沉郁的意境。 2、赏析“日夜”与“日月” (1)明确《登岳阳楼》中的千古名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默写中常常把“日夜” 写成“日月”,能否将“日夜”换成“日月”? 教师点拨:是“日夜”好还是“日月”好取决于哪个更符合诗歌的意境。“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面浮荡着,显得视野开阔,意境宏大。如果换成“日月”,意思就变成了日月星辰在湖面浮荡着,就少了“日日夜夜”的意思,意境就差远了。 3、赏析《旅夜书怀》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细”和“危” (1)“细”说明草长得瘦弱,与晚年杜甫的形象和生存境况吻合。 (2)“危”即高的意思,桅杆细且长,在夜晚的江面上显得越发孤独,与孤独的杜甫形象吻合。 4、总结杜诗意境

高中语文 重难点 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习(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重点详解】 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例题】1.《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名师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 (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重点2:鉴赏诗歌的意境 【要点解读】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意境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包蕴的思想情感。 【考向】鉴赏《登岳阳楼》的意境 【例题】《登岳阳楼》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 【答案】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颔联10个字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在这样的诗境,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注意对意象进行分析,概括意境,然后点明情感。【名师点睛】 古典诗歌常见意境有:(1)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2)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对点练习】 (2016届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山村 戴复古① 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6分)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Gswhywxx——007 文华高中高二语文选修 《登楼》《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编制人:红审核人:高二年级组编制时间:2016、11/25 教学目标 1、认识杜甫,了解杜甫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3、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熟读全诗,梳理并概括诗歌大意。 2、结合写作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一、知识 1、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白合称“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商隐与杜牧(即“小杜”)区别,杜甫与白又合称“大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相关知识 楼位于省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天下楼”之美誉,与武昌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唐开元四年,中书令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洞庭湖位于北部,长江南岸,面积3968平方千米,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基地之一。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3.文学常识:“诗眼”

#杜甫《登岳阳楼》《阁夜》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和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 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导学案

《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导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蜀相》 自主学习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武侯祠时所写。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穷困。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被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

合作探究 1.此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2.首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你能读出什么信息?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4.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概括本诗的主旨。 登岳阳楼 自主学习 写作背景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当时杜甫携眷自夔州出峡后,沿江由江陵、公安(今属湖北)一路漂泊,暮冬流寓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沉重痛苦的名篇。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六课《登岳阳楼、旅夜书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重点名称重要指数 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重点2鉴赏诗歌意境☆☆☆☆☆ 重点3鉴赏诗歌的意象☆☆☆☆☆ 重点4 鉴赏诗歌艺术风格☆☆☆☆☆ 【重点详解】 重点1: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要点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要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分析诗歌思想情感 【例题】1.《登岳阳楼》的首联“昔闻”和“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旅夜书怀》中“天地一沙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2.是自己处境飘泊孤苦的写照,对自己命运的难以把握的叹息,对自己生命渺小孤独的悲剧之感。 【名师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对点练习】 (2016届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题目。

杜甫律诗五首登岳阳楼阁夜咏怀古迹旅夜书怀客至

杜甫律诗五首登岳阳楼阁夜咏怀古迹旅夜 书怀客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诵读、诗意。 2.思想教育目标:杜甫的思想。 3.能力培养目标: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诗意。 教学难点:诗意的理解。 教学类型:鉴赏。 电教或实物展示手段: 教学过程与步骤: 客至 一、诵读提示 先说读这五首诗的共同要求: 杜甫的律诗章法极其严格,都是以两联为一层,诵读时应根据诗的内容在两层之间作适当的停顿。凡内容明快、跳跃性不大者,停顿宜稍短;内容深沉、跳跃性较大者,停顿宜稍长,以求层次分明,诗意显豁。 再说这首诗:诗的内容浅显易懂,难得的是,诗人一反往常沉郁的心态,显得开阔明朗而又轻松愉快,这是全诗的基调。要读得亲切、平易,切忌夸张,因为诗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一位极要好的朋友说的,是友情的表示。但要分清主次:就

全诗来说,后一层为主,前一层为欢;就各层来说,最后一句为主,前三句为次。“次”是为“主”蓄势的,突出“蓬门今始为君开”和“隔篱呼取尽余杯”这两句,才能渲染主客之间喜悦、融洽的气氛。 二、整体感知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西郊外院花溪畔营造了一所草堂,暂时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首诗是第二年春天写的,同样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 诗题称“客”而不称“宾”,是有用意的。旧时注家以为,称“宾”有“敬之之义”,而称“客”有“亲之之义”,此说有理。证明是,一年前,也就是草堂新落成不久,有两位客人先后来看他:一位是旧相识,偶尔过访;另一位是专程来访的远道客人。诗人为这两位朋友都写了诗,前者以《有客》为题,后者以《宾至》为题;再看诗的内容,也确实有“亲之”和“敬之”之别。而《客至》这首诗题下还有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是老朋友之间偶尔过访,从诗中那些话的亲切、随意的程度来看,也确实非老朋友不能。至于崔明府其人,有的注家认为是杜甫的舅氏,大约是因为杜母姓崔的缘故;但“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杜甫草堂属犀浦县(治所在成都西北),说不定就是犀浦县令,这个问题倒无关紧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旅夜书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把握,品味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情感。 3.以点带面,感受杜甫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的情感特征。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与积累,对诗歌发展的脉络和一些比较重要的作家作品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不过,此前的积累与学习都相对比较零散,无论是对诗歌的情感类型,还是对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对于本课要研讨的杜甫,虽然很早就开始学习,但是对他的了解仍然只停留在“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沉郁顿挫”等琐碎的知识点,并不能够做到结合其人生经历,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孤苦寂寞、漂泊无依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杜甫晚年西南漂泊时期诗歌的情感特征。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情境准备 【导入】导入-情境准备 在中国古代,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为了生计前途,或为了理想抱负,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更有许多人,是因为贬官,因为流放,因为无家可归,有家难归,而辗转于路上。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更不知这一路漂泊何时才能走到尽头。生活的困窘,前路的渺茫,政治的失意,旅程的孤独,太多的思绪压在心头,却无人可以 倾诉,于是只能诉之于笔端,用诗歌、用文字书写内心复杂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品读大诗人杜甫的一首《旅夜书怀》,感受古诗中的漂泊情怀。 (板书题目、作者) 活动2【讲授】解题 题目是读懂一首诗的钥匙。请同学来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旅——旅途,旅居,身在异乡,漂泊途中。 (补充介绍背景) 夜——夜晚 抒怀——抒发自己的感怀 那我么就来读读这首诗,看一看诗人在这样的旅夜,看到了什么 样的画面,又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活动3【活动】听读-诵读

杜甫律诗五首-登岳阳楼-阁夜-咏怀古迹-旅夜书怀-客至-_1

杜甫律诗五首|登岳阳楼|阁夜|咏怀古迹|旅 夜书怀|客至| 一、课文悟读 《客至》 《客至》之所以写得这么欢快无比,是因为“喜崔明府相过”。所以诗一开始就描写了浣花溪畔春意盎然的景象以及可爱的白鸥天天飞来的欢乐氛围。但也可以这样理解:平日无客,少有人迹,屋舍南北都是春水,所以整日所见只有白鸥。于是颔联顺理成章地写到了花径不扫,蓬门未开。颈联不写宾主之间的寒暄与叙旧,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写自己餐桌上的接待物,实话实说,没有虚文俗套,可见宾主之随和。尾联却忽转别意,写自己想邀邻翁过来喝酒。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可谓绝妙;不写餐桌上畅饮的热烈情景,而留着让读者去想像,去补充,去回味。 《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写于作者颠沛流离的途中,且是夜里,心情可想而知是孤独伤感的。本诗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特别融和。首联中的“细”“微”等字,与“官应老病休”中作者的孤单身影相应。“危”“独”二字暗示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凄凉孤独,与“飘飘”“天地一沙鸥”相呼应,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同时,“星垂平野阔”,不仅展现了星空低垂下大自然的广阔浩渺,还让人联想到星空低垂下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正为生活而奔波的作者的孤单

身影;“月涌大江流”,不仅展现了长江奔腾雄浑的气势,还让人联想到作者身影的渺小。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但联系写作背景就可以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阁夜》 《阁夜》作于一个大雪初霁的寒夜。旅居在夔州西阁的诗人,寒宵辗转,从霜雪之夜的所见所闻,联想到了国家的动乱、百姓的痛苦,以及自己的贫病飘零,于是写下了此诗。诗中星河的摇动暗寓着社会的动荡。在这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诗人回家无期,乡书不至,不胜“催短景”之悲,于是聊作宽解之词。这种看似轻松的自慰其实蕴涵着深深的悲痛与忧愤。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了,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啊!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