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金融是振兴吉林、发展吉林的重要支撑。吉林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多样化的资金支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肩负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金融支持的重要使命。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吉林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尚难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对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形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

一、吉林省农村金融体系现状与问题

吉林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对比较重。依据“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的思想,运用经济手段,以金融造血替代财政输血,在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初,吉林省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进行了大胆尝试。目前,全省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家,占全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23%,其中村镇银行5家,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各1家。在全国首批试点的6个省份中,吉林省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最多、门类最齐全、发展最快。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082.4万元;贷款余额9836.7万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213.7万元,占83.5%,累计支持农户4710户;股金总额9113.02万元,成为所在地农村金融市场的有力补充,有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从总体看,全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信用社融资能力较弱

融资能力较差,资金投放规模不大。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退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主要的支农力量。但由于传统计划体制、行政命令导致的贷款无法收回,以及所服务对象分散、抗风险能力差、农业本身自然风险高和利润低等原因,积聚了不少不良资产;在新增存款方面,因农信社服务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严重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当前,农户一般种养业的小额信贷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但随着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农民难以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尽管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网点分布基本覆盖了全省的农村区域,并且在现有农村金融市场占有近乎垄断的地位,但在商业化改革导向的影响下,农村信用社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选择性贷款的特征日益明显,贷款结构表现出了日趋严重的“非农化”和“城市化”倾向。同时,由于农村

农商行如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农商行如何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制 度安排;“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的农村信用体系,对于增强农民的信用意识、改善农村的金融生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的农村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农村信贷成本、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积极的农村信用制度,对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农商行是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先行的领头羊,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力军。长期以来,农商行是国家推进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三农”金融服务的主体之一,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农商行是农村信用体系的组织者和维护者,通过发放涉农贷款,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创建信

用村、信用乡(镇),实现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提升农村信 用价值,努力营造优良的信用氛围,宣传诚信的信用文化,着力构建与农村地区相适应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这对于提高农户信用信息不对称、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商业银行大部分是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主要的服务目标是农户和中小企业,为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出于成本和效益的综合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在营业网点的设置和业务拓展上往往倾向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区,而不能照顾到广大农村和县城。而且随着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人员的精简、机构的撤并,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逐渐减少,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锐减存。这正好给农商行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农商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快速的发展,营业网点不断增加、从业人员持续增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区域逐步加大、金融实力稳步提高。在农村地区

农村金融体系

201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中央1号文件为做好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金融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和使命。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新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农村金融体系面临很多问题,如金融支农不足,金融产品单一,特别是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比起来,最具体的表现还是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那么造成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服务功能不强、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尤其是贷款难、结算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深入剖析这些现象,其实质是资金、人员和科技手段等制约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一)资金供给能力不足,涉农资金投入受限。 一是农业为弱质产业,投入多、产出少,导致农村资金先天性匮乏。二是金融机构商业化取向和乡镇财政的普遍困难,导致农村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三是由于农村基层金融机构赢利能力低于城镇,尤其是小额农贷管理成本较高,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定位不在乡村,导致资金背农化倾向较为明显,影响了涉农资金的有效投入。四是由于结算功能、行业品牌的影响,导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有限。 (二)服务人员力量薄弱,金融覆盖明显缺失。 由于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经营成本偏高,银行企业本质决定了其将服务的重心向城镇转移,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向城镇转移,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也在不断整合,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数呈下降趋势,覆盖范围逐步缩小,服务人群不断减少。农村合作机构虽然人熟、地熟、情况熟,但员工平均服务农户数太多,加之农村金融服务额小、面广,服务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其服务常常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妨碍了支农作用的发挥。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金融服务功能不强。 一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产品创新重视不够,加之科技力量薄弱,导致服务手段落后,产品更新滞后,服务功能残缺。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把市场研发的力量倾注于城市,对农村最基层客户需求关注不多,甚至不愿意把科技人才和新的硬件设施配置到农村网点,进而导致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适应能力不强。三是农村金融先天供给不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简论 摘要:我国农村普遍存信贷资金紧张、信用秩序混乱、诚信缺失等现象,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信用立法、信用信息交换、金融产品、担保、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为建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信用体系;农户信用;信用立法;担保;信息交换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1161(2015)03-0087-0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加强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提升农村金融业服务水平、创造良好农村信用环境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但目前,受到信用立法不完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淡薄等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信用立法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独立的法律法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明确规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经济主体的征信活动,缺乏

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信用立法的不完善,使得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的征集、分类、发布、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活动缺乏行为规范,加大了农村信用信息采集难度,无法全面获得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各类金融机构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和内部数据库系统,对农村经济主体进行信用评估,但由于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信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较大争议。 在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应发挥主动作用,积极组织和协调税务、财政、司法等相关部门,从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但目前政府的工作仍停留在组织建立领导小组、协调召开会议、制定实施方案等基础性工作上,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导致其他相关部门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热情始终不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不明显。 1.2 农村信用信息资源浪费,共享机制尚未实现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涉及领域较广,环节较多,单一部门无法完成,必须由工商、税务、农业、司法、金融等多个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不同部门采集的信息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对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行为,缺少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降低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失信成本。 1.3 农户信用意识淡薄,诚信宣传力度不足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是推进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成熟的农村信用体系不仅可以节约农户借贷成本和时间、加快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还可以帮助政府在农村扶贫等工作上发挥重要作用。但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针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没有明确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处于无法可循、无法按章操作,造成了农户信息采集困难,难以顺利的推进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 2.信用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征信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对于信用意识和信用行为的记录的关注度还比较低。而且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受教育程度和金融知识普及较少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整体信用意识不高,造成了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一定困难。 3.缺乏明确的评级标准 对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信用评级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我国在农村信用评级上尚无统一标准,而且农户由于个人流动性强、注重隐私、收入不确定等因素,难以准确把握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大了信用评级的难度,造成了信用评级结果难以反映被评对象真实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情况,农户信用评级不被金融机构普遍认可,影响了类似“信用村”、“信用乡(镇)”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进行。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农村信用体系相关制度建设 在《征信管理条例》的框架下,制定相关的农户征信规章制度,为农户征信活动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例如对农户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信用评级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制度、农户信用信息保护制度、农户信用信息的公布、使用、规范信用信息提供方和使用方的各种行为等,正确处理好农户征信过程中所涉及的隐私权、查询权、知情权、异议权,增强具体工作实施的合法合规性。通过建设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对农户信息采集、加工、管理、使用、披露等环节的规范,使得构建农户征信系统有法可循、按章操作。 2.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户信用宣传工作

农村金融体系

年级:08级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班级:工商0801 姓名:周梨梨学号:08201141 国际企业管理作业-----农村金融体系 一、阅读文章 1、《农村金融体系》 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3、《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 二、文章简述 (一)、《农村金融体系》 这篇文章将简要介绍下美国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特点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1、美国农村金融体系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在各国金融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为了适应本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欧美国家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建立了自己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有“4+1”需求功能型的美国模式、“4+1”国家控制型的法国模式、“5+1”分类对口型的墨西哥模式等。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农村金融组织是从需求的角度来构建的。该模式由“4+1”即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系统、政府农贷机构、政策性农村金融和保险机构等组成。美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属于一种复合信用型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提供农业信贷资金的机构中,既有专业的农村金融机构,也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二是在金融组织体系上,一般是合作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并存。 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A、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构成 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此外,还有自然发育成长

的民间借贷组织,即所说的非正规金融组织,构筑了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局面。 B、现行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 ○1基层金融网点数量较少,覆盖率较低 ○2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3农业保险难以适应农业的快速发展 C、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 ○1构筑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金融体系 ○2政府要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 ○3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 ○4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农村金融的干预 ○5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开对民间金融的过度管制 (二)、《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与重组》 这篇文章首先讲述了“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至关重要的问题。而作为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能否为此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的一个关键,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地区的持续稳定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同时也提出了我过现阶段城乡差距大的现实问题,强调了在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今天,必须以创新的观念和方法重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1、文章从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方面描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况 2、文章列述了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b.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c.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这三个体系的不足与问题 A、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不足之处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促进“三农”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和龙市支行李延武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建立和完善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规避农村信贷风险、打造诚信农村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和龙市支行党组注重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整体信用意识,以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平台,进一步支持“三农”和辖区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内容: (一)更新观念,创新“三农”信贷产品,使信用信息产品成为信贷支持“三农”事业的主要依据。有效解决“三农”主体由于抵押品不足导致的贷款难、难贷款问题。 (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培养农村诚信意识,夯实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实现涉农商业银行间“三农”主体信用信息的共享。 (三)实现高效的银农对接,有效解决涉农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信贷商品与“三农”主体信贷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和龙市支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作法

(一)党组重视,理清思路 2009年初,和龙市支行党组经过集体讨论研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列为2009年的工作重点。这并不是一时突想,而是结合实际情况,经过多年酝酿而成的。和龙市是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05818人,其中农业人口78011人,占38%。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仅为3189元。要发展“三农”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就需要资金支持,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是主要来源;而要取得贷款支持,大多需得有担保、抵押。因此农民贷款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使更多的农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获取信贷资金,实现增收,建设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必要条件。因此,和龙市支行党组把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列为工作重点,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 (二)制定方案,明确任务 大方向有了,而不付诸于行动,那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反复研究,和龙支行党组结合总行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和龙市支行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任务等方面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为和龙支行今后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明确了方向。 (三)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发挥支农再贷款支农作用,引导农民树立信用意识。农

【最新】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农村金融提供连续持久的支持。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重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正规金融为核心,民间金融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种体系初步改变了我国县域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机构单一的局面。但是,我国农村融资难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问题反而更加突出。集中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流向城市趋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薄弱环节”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低下,农村金融环境总体上看仍然比较差。主要表现: 信用缺失。其一法制环境不完善,金融债权缺乏保护。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胜诉率高、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其二农村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其三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农村企业和个人

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质态,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其四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中央一再强调支持“三农”发展,但一些银行却竞相在农村争抢存款份额,支农信贷投放逐步缩减,直接导致农村发展资金被不断抽调,加之金融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均衡,非正规金融活动极不规范,不仅给农村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带来障碍,而且造成信贷投放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不相称,为农村发展带来阻碍。 保障体系滞后,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农村经济受自然条件、市场环境、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客观上导致银行投入的信贷资金的风险较大。面对存在的风险,却在风险的控制上缺乏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国尚未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业务,而农村种养业商业保险业务因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仍非常滞后。 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手段。农民的资产主要是房产和一些生产资料。农村的房产一方面变现难,另一面属生活必需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不具备抵押担保的条件。农民的生产资料比较复杂、难定价,也不能作为抵押担保物。 金融秩序不容乐观。农村是金融管理和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加之农民缺乏金融常识,法律意识淡薄,这就给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的产生有可乘之机。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黑政发[2014]26号 【发布部门】黑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11.14 【实施日期】2014.11.1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黑政发〔2014〕26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4年11月14日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优良的农村信用环境和政策实施环境,现就我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信用信息服务为基础,以支持融资、培育信用意识为重点,充分发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和评价体系,推动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守信农业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提升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诚信意识和守信能力,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统筹、机制创新和信用提升的突破,促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信用与经济良性互动、农村经济与金融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借鉴克山县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经验,以县(市、区)或垦区农场为单位(以下简称县域),用三年左右时间,以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主要实施对象,探索建立以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为基础、以信用对接和信用增级为核心、以信用文化为保障的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信用体系。通过建立信用档案、评定信用分数或等级,整合和引导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等组织将其所掌握的经济金融及行政管理资源向信用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倾斜,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主观上提升信用意识、客观上提高守信能力,有效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在整体上的显著改善,突出信用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报告总结 受市长委托,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支持和服务“三农”的作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十分重视发挥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积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下功夫解决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总量和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一、我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总体情况 在全市各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末,全市农业存款余额为亿元,占全省余额的10%,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增加额占全省的%;农业贷款余额亿元,占全省总额的8%,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新增金额占全省的%。全年累计投

放粮食购销贷款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食72638万公斤,圆满完成粮食收购预期目标。累计支持企业销售粮食79468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全年为万农户和12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较为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为全市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市金融服务“三农”的主要做法 加快建设满足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着眼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农村金融网点布局,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重点加大了三个方面的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支农实力。认真落实中央有关营业税返还、专项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村信用社以“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推进改革。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有效化解,资金实力显著增强。该社按照“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的要求,积极推进“支农惠民工程”,截止末,各项贷款余额亿元,累计发放支农贷款656116万元,为474319户农户提供了金融服务;支持基地24个,规模经营户1342户,农业龙头企业1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一标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多方受益”的原则,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群众“信用”意识普遍增强。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率先垂范,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归还乡镇政府、学校在农村信用社的陈欠贷款283万元。同时,由县纪委牵头,对党政机关干部银行贷款进行全面清理,共收回贷款1350万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增强了农民群众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各乡镇都把“信用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无形资产,想方设法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二是农村信用社营销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户信贷评分体系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

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了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三是金融服务经济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县建立了“创业贷款”和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制度,加大了对农村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创业金融信贷服务和支持力度;试点推行林权抵押和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拓宽了信贷条件;建立了“订单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烟叶等主导产业发展;推行“富秦家乐卡”业务,实现了信贷消费一体化,还款还息智能化,开辟农户小额贷款“绿色通道”;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授信个体工商户1842户,授信总金额XX3万元,组成“信用共同体”349个1109户,占授信总户的 %,有效破解了个体工商户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问题。 四是密切了社群关系。信用工程建设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使群众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使社村、社群关系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创建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的实力。信用社以解决农民贷款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三农”问题倍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了“以农为本,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成为当地“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支持“三农”工作总结 (一)机构网点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乡机构,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市场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品种最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二)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显示了其资金充裕、信贷规模扩张,支持我区企业、个人的生产及消费,有效保证了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不断加大支农资金,充分体现支农主力军地位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地支农资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来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全区金融机构总体农业贷款中的占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为当地支农工作的“主力军”。 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三农”快速发展及自身经营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重,造成我社支农资金供给不足。农村经济主体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将大部分资金存入其他商业银行,造成我社后续资金补给不足,且难以满足当地“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 (二)信贷服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社支持“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简单生产信贷需求,但随着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信贷服务机制跟不上,导致新时期下当地“三农”发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三、完善服务机制的建议 (一)立足服务“三农”,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 我社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并把支持“三农”工作作为强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业务品种,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1、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我社业务种类已达多个,如小额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和林果业、畜牧业贷款等等。并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规划和市场需求研制开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

炎陵电大2018年秋季农民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专题》考试题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A、实际 B、干部 C、群众 2、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 A、种粮补贴 B、直接补贴 C、农机补贴 3、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关键在。 A、党的组织 B、政策扶持 C、党的领导 4、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科技引领现代农业。 A、创造 B、创新 C、创业 5、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A、支农 B、支撑 C、支持 6、加强农村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A、生产设施 B、卫生设施 C、基础设施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环境。 A、交通 B、居住 C、人居 8、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 A、组织保证 B、智力支持 C、动力之源 9、建设新农村,党委善于运用,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加战斗力提供经济支持。 A、资金 B、资本 C、资产 10、建设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全面发展 二、填空题(10题,每题2分)20%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3、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和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 4、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5、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6、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表了。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目标) 是、、、、。 8、按照、生活富裕、、村容整 洁、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9、“十一五”期间,要突出抓好“、、、”四件事。 10、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判断题(10题,每题2分)20% 1、党中央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 针。 ( ) 2、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是大力培育优良品种。(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 4、发展经济唯一的途径是开发人才资源。 ( )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 6、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 ) 7、建设新农村,宏观调控应加大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 ) 8、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发展依靠人民”。 (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须制定。 ( )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小结 为全面推进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投入,促进下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镇农村信用体系建没得到有序推进,现将开展以来的的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由镇人民政府镇长黄奇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金融的副镇长毛宏兴同志担任常务副组长,下山信用社主任秦枫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镇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成员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加强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充分利用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意义、评定标准、程序步骤等有关内容,加强对贷款农户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重视积累自身良好信用记录。

三、做到程序公开透明。 一是严把数据采集关,采取“一人登记一人核实”的办法,凭相关有效证件,做好采集工作,为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信用评价工作秩序。 四、工作进展概况。 下山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自5月5日在全镇12个村(居)铺开以来,截至目前,信息采集已完成6999户农户填写 了《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占全镇总农户数81.3%。输机工作完成三个村(下山、厂头、高武)1831户,下山居委会已完成评级(660户)。 篇二:关于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一、农村地区信用评定与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1.辖内农村地区信用评定工作机制建立情况,参与单位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2.辖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情况。要求材料有真实、具体的数据支撑,报送时应明确数据统计口径和统计时间。 3.工作难点,下一步建议和打算。 二、金融机构对信用产品的应用情况

广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广西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农业省区,农业人约占总人口84%,农村经济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规模不同牞对资金的需求呈多样化,分散性和层次性。主要有传统的购买农资产品的小额资金需求,产业调整所需的大额资金需求,住房求学等消费资金需求,各类风险灾害保险需求,随农业发展带来的各类理财需求等。 目前,广西农村金融服务状况却堪忧。一是县级金融机构大量撤并导致县城金融严重萎缩以至呈现“空洞化”现象,导致农村金融服务缺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二是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资金大量外流。三是面向县域及广大农村的保险服务机构严重缺乏,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业保险市场日趋萎缩,严重滞后于农民对风险控制的需求和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村金融服务层次差,金融产品缺乏,投融资渠道单一。五是农村信用社成为金融支农主力军,但存在增资扩股后资金运用成本高、效率低及股金结构不够合理等隐性风险。六是邮政储蓄分流农村资金,加剧了农村资金“体外循环”,但此问题将随着中国储蓄银行的成立而得到解决。以上问题亟需得到有效解决。 一、增加民间监督的监管体制有效防范风险 确立“民间监督为主、官方(县级)监督为辅”的监管体制,引导民间的机构,加强对金融环境的治理。发挥金融管理部门政策引导和窗口指导作用,进一步引导农贷方向,增加农贷投入。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步发展农村资本市场,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发挥其活跃民间经济活动的积极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改善农村金融生态。 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的改革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身支农的实力,制定工作规划,努力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进一步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继续完善农发行农产品收购融资功能,积极参与农业扶贫贷款业务,主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性贷款以及水电路资金需要。三是继续发挥农业银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用,切实提高农业银行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质量和效益。四是积极推进邮政储蓄改革。建立邮政储蓄银行以后,按照商业化原则,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支持“三农”。五是通过改革,在农村形成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合作金融和邮政储蓄并存、服务功能和手段完善的金融体系,形成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资金、商业性金融机构资金以及民间资金、私有资金、外资等多层次、细分工的强大资金支持体系。 三、改善农村金融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诚信环境 通过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对违约失信行为给予必要的制裁,通过加快信用村、镇制度建设,奖励守信为,培育企业和个人良好的信用意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准确记录各类客户的经济状况、收入来源、违约情况等重要数据,改善农村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素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征信体系,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完善农户经济档案和账户管理,建立农户、个体私营经济组织信用咨询系统,实现与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企业咨询系统联网,提高全社会信用意识。 四、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地方政府应该有所为但不越位 广西乃至全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失根源来说是因为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回报率与经营风险比例失衡。政府相关部门要支持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农村业务范围过窄,业务品种单一,投入大而回报周期长带来的风险,着力打造诚实守信的金融生态环境,出重拳重点整治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推进金融创新,合理有序地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创新能力、能够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步伐,支持条件具备的城市信用社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