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心理学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总汇(有答案)

发展心理学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总汇(有答案)

发展心理学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总汇(有答案)
发展心理学 填空题 名词解释 问答题 总汇(有答案)

《发展心理学》

注意:(1)本文件仅供苏州大学内部使用,请勿外传,更不要私自上传到网络上。任何人和任何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本文件内容都属于侵权行为。(2)考试的时候请将手机和书面资料放入书包,并将书包拉链拉好。(拷贝或打印本文件时,不得删除本段内容)

在本文件中,对于部分问答题,仅仅列出了要点。同学们在实际考试时需要对这些要点展开说明。

指定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ISBN 978-7-107-21439-4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是

▲答案: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

3、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一是;二是。▲答案:认知过程(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4、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四个有关的方面的问题:

一是;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答案: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言语的发展

5、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四个有关的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三;四是言语的发展。

▲答案:生理因素的发展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6、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

,一个是。▲答案: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7、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1);(2)感觉阶段;(3)知觉阶段;(4) 。

▲答案: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1)刺激感应性阶段;(2)感觉阶

段;(3)知觉阶段;(4)思维的萌芽阶段。

8、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1)刺激感应性阶段;(2);(3);(4)思维的萌芽阶段。

▲答案:刺激感应性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9、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水螅处于,鱼类处于。

▲答案:刺激感应性阶段知觉阶段

10、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蚯蚓处于,猩猩处于。

▲答案:感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11、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变形虫处于,鸟类处于。

▲答案:刺激感应性阶段知觉阶段

12、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蚂蚁处于,类人猿处于。

▲答案:感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13、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手的发展;二是;三是交往需要产生语言。

▲答案: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

14、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直立行走,手的发展;

二是;

三是。

▲答案: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交往需要产生语言

15、人类心理具有三个特点:一是;

二是;三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答案:有意识的心理社会性的心理

16、人类心理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有意识的心理;二是;三是。

▲答案:社会性的心理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17、所谓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答案:社会化过程

18、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

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答案:社会化过程

19、社会化过程是

▲答案: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20、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普莱尔的名著《儿童心理》于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答案:德国1882

21、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普莱尔的名著《》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答案:普莱尔儿童心理(儿童心理学)

22、将儿重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从学龄前扩大到了青春期。

▲答案:霍尔

23、学派心理学家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答案:精神分析荣格

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种系心理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种系心理发展过程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一个是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种系心理发展(species mental development)就是要研究,心理是如何从单细胞生物只具有最初的感受性,发展到神经系统和脑产生心理的萌芽,一直到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心理意识。这个方面的学科是比较心理学或动物心理学。

3、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4、刺激感应性阶段: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具有一种散漫的、无意向的、无中枢的网状神经系统,能产生刺激感应性反应,即能在一定范围内按照环境中的变化要素及自身的生存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动作。

5、思维的萌芽阶段:哺乳动物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了灵长动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类人猿。它的神经系统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类人猿的心理已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已经自豪地迈进了人类思维的“准宫殿”,即思维的萌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类人猿能够利用简单、粗笨的工具解决一般性的问题,能够模仿人的动作,具有手势语言等。这种初级的动物思维为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奠定了生物基础,更为人类心理的产生做好准备。

6、社会化过程:

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或者写成:所谓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与

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个性,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这个过程就叫做社会化。]

7、普莱尔: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普莱尔的名著《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该书主要是研究婴儿期儿童的心理。

8、霍尔: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与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此书的问世,就意味着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的确定。从此开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就从普莱尔的婴幼儿阶段扩展到青年期。

霍尔简介(Granville Stanley Hall, 1844-1924):Received his PhD from Harvard in 1878, first doctoral degree in psychology in the U.S., established the first psychology laboratory in the U.S., first president of Clark University, organizer and first president of APA。

9、霍林沃思(何林渥斯):美国心理学家,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研究儿童心理,并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思考题:

1、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涉及哪几个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的问题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2、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哪几个有关的方面的问题?

(1)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2)生理因素的发展

(3)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4)言语的发展

3、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哪几个阶段?

(1)刺激感应性阶段

(2)感觉阶段

(3)知觉阶段

(4)思维的萌芽阶段

4、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变形虫、蚂蚁、鸟类、类人猿分别处于什么阶段?

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1)变形虫处于刺激感应性阶段

(2)蚂蚁处于感觉阶段

(3)鸟类处于知觉阶段

(4)类人猿处于思维的萌芽阶段

5、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中,水螅、蚯蚓、鱼类、猩猩分别处于什么阶段?

动物的原始性心理进化过程大约分为四个阶段:

(1)水螅处于刺激感应性阶段

(2)蚯蚓处于感觉阶段

(3)鱼类处于知觉阶段

(4)猩猩处于思维的萌芽阶段

6、人类心理具有哪些特点?

(1)人类心理是有意识的心理

(2)人类心理是社会性的心理

(3)人类心理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7、人类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什么不同?

(1)人类心理是有意识的心理

(2)人类心理是社会性的心理

(3)人类心理是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8、促进人类动物祖先演变到人类有哪几个前提条件?

(1)直立行走,手的发展

(2)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

(3)交往需要产生语言

9、普莱尔、霍尔、荣格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1)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普莱尔的名著《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该书主要是研究婴儿期儿童的心理。

(2)霍尔将儿重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从学龄前扩大到了青春期。

(3)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10、儿童心理学的演变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1)19世纪后期之前为准备时期。

(2)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儿童心理学形成时期。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

(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

11、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层次和途径有哪些?

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

(1)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

(2)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

(3)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与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与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

(4)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造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

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是:

(1)摄取

(2)选择

(3)中国化

12、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1)霍尔将儿重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从学龄前扩大到了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领先作了研究。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1927年,美国的霍林沃思(何林渥斯)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1935年,美国的古迪纳夫出版《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

填空题:

1、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答案:弗洛伊德

2、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

和两个部分。

▲答案:意识无意识

3、弗洛伊德将人的个性结构细分为本我(id)、、

三个部分。

▲答案:自我(ego)超我(superego)

4、弗洛伊德将人的个性结构细分为、、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

▲答案:本我自我

5、根据弗洛伊德观点,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

是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操作。

▲答案:本我自我

6、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答案:婴儿期成年早期

7、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的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答案:儿童早期成年中期

8、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答案:弗洛伊德学龄期

9、主义是由华生创始的。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

▲答案:行为行为

10、华生的突出观点之一是决定论。班杜拉特别重视的作用。▲答案:环境社会学习

11、斯金纳的贡献包括、、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答案:育婴箱行为矫正

12、斯金纳的贡献包括育婴箱、、。▲答案: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3、1945年,斯金纳在《妇女之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描述了他的

“”。斯金纳在一本小说中,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这本小说是《》。

▲答案:育婴箱沃尔登第二

14、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第二,;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答案: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15、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第三,;

第四,。

▲答案: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16、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

;第二,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第三,。

▲答案: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17、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第二,;第三,。▲答案: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18、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思想。第二,提出“”的思想。第三,提出“学习最佳期限”思想。

▲答案: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19、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第二,提出“”的思想。第三,提出“”思想。

▲答案: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学习最佳期限

20、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另一个是。

▲答案:同化顺应

21、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指出,思维结构有整体性、

和等三要素。

▲答案:转换性自调性

22、皮亚杰在《结构主义》一书中指出,思维结构有、

和自调性等三要素。

▲答案:整体性转换性

23、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

②;③具体运算阶段(7~12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答案: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

24、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④。▲答案: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5、根据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的阶段,1岁处于阶段,9岁处于阶段。

▲答案:感知运动具体运算

26、根据皮亚杰观点,幼儿园学生阶段;中学生处于阶段。

▲答案:前运算形式运算

名词解释:

1、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以自己对病态人格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发展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影响。

2、本我:弗洛伊德用语,他将人的个性结构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本我的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它按“快乐原则”操作,只顾寻求即刻满足。

3、自我:弗洛伊德用语。自我(ego)又称现实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自我”是意识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

4、快乐原则:弗洛伊德用语。弗洛伊德认为,“本我”驱使人们去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完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是潜意识的,无遮无掩的,它按“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操作,只顾寻求即刻满足。

5、现实原则:弗洛伊德用语。自我(ego),又称现实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自我”是意识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自我”在其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自我调节本我的原始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决定本我的要求是否可以被允许满足,抑制为超我所不能按捺的冲动。自我的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

6、至善原则:弗洛伊德用语。超我随时随地地发现本我的冲动,特别是性的冲动和攻击的冲动,并加以抑制。超我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也会使本我完全不能满足。同时,超我对自我具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它阻止自我执行本我的需要,这样就可以保证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超我在性质上是约束本我与自我的,有时甚至与本我、自我作对。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部分,它是按“至善原则”操作的。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7、生殖器期: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3~6岁,称为生殖期,又称性器期、性蕾期。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我们的课本第36-37页将“生殖器期”写成了“前生殖器期”,是不小心写错了。另外注意: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合称为前生殖期)。

8、俄底普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到了生殖器期,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的异性的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底普斯情结。

9、艾里克森:艾里克森(Erikson,1902~1994)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0、合法延缓期:艾里克森认为,在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青年承继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要作出的决断未免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千方百计地延缓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的一种更高级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课本第39页“合法迟缓期”,第347页“同一性迟缓”,第388页“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都是指英语中的Moratorium,因不同翻译而产生三个名词。Moratorium is the status of a person who is actively involved in exploring different identities, but

has not made a commitment. Erikson (1959) believes that adolesc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indulge in a certain degree of experimentation in their education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He refers to this period of experimentation as a "psychological moratorium," a time when adolescents can try out different roles, identities, personalities, and ways of behaving. Experimenting with roles is an important prelude to establishing a coherent sense of identity. Without a period of moratorium, the teenagers' identity development will be delayed. On the other hand, some adolescents' identity exploration leads to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behaviors, such as sexual promiscuity, use of drugs and alcohol, conduct disorders, delinquency, depression, suicide, and teenage pregnancy.

11、华生:行为主义的突出特点是不承认人的意识的存在,只承认人的行为。行为主义是由美国霍布金斯大学教授华生(J. B. Watson,1878~1958)所创立,他在1913年发表了论文《一个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他在该文中正式提出了行为主义的原理和观点,他明确指出,行为主义“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12、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展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

13、强化:通过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率的过程。

14、及时强化: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

15、积极强化: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增进行为反应概率。积极强化是指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而增加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

16、消极强化: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增进行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是指由于一个刺激的取消而加强了某一个操作反应的概率。

17、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更多地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不直接做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

18、直接强化: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于预。

19、替代强化: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但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消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班都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大量的人类学习是经过替代的办法进行的,即观察别人的反应或谈到有关的报道,看到有关的图片,然后再通过模仿原型的反应而完成。20、自我强化:班杜拉认为,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21、社会学习:班杜拉非常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班杜拉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亲社会行为及自我强化发展的作用。

22、维果斯基:前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四个方面,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2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智力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即儿童当前所达到的智力发展状况;另一种水平是在现有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发展状态。在这两种水平状态间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地带就是“最近发展区”。最理想的教学要求,是既要高于儿童原有的智力或知识水平,又要是儿童经过努力所能够达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答题时也可以写成:最近发展区就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4、学习最佳期限: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作用的问题上,维果斯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儿童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才能使学习某一学科成为可能,不能向一个只有6个月的婴儿教识字;但是如果超过了学习某一项技能的最佳年龄,则会事倍功半。

25、适应: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用语。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心理活动,机体与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的过程,是通过同化(主体对环境的作用)和顺应(环境对主体的作用)两种形式实现。

26、同化: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用语,适应的形式之一,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答题时也可以写成:同化是主体将其所遇到的外部信息直接纳入自己现有的智力结构中去的过程。)

27、顺应: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用语,适应的形式之一,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答题时也可以写成:顺应是主体调整自己的智力结构,以便与外界信息相适应的过程。)28、图式: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用语,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思考题:

1、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弗洛伊德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是以“性”为划分依据。

他认为性的需要是依次通过五个阶段和五种形式来求满足的。这五个阶段是:

(1)口唇期、自恋期,0~l岁。

(2)肛门期,1~3岁。

(3)生殖器期,3~6岁。(书上不小心错误地写成了“前生殖器期”)

(4)潜伏期,6~11岁。

(5)青春期,11或13岁~成人。

2、根据弗洛伊德观点,幼儿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分别属于什么阶段,各有什么特点?(1)幼儿园学生处于生殖器期(书上不小心错误地写成了“前生殖器期”)。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2)小学生潜伏期。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口腔期、肛门期的感觉和性蕾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3)中学生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异性恋的行为是明显的,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向着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方面发展。个体在这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同时在这个时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年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3、根据弗洛伊德观点,0.5岁、2岁、5岁、8岁、15岁分别属于什么阶段,各有什么特点?(1)0.5岁处于口腔期(oral stage, 又称口唇期、自恋期,0~1岁),弗洛伊德认为里比

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能也能产生快感。口的刺激诸如吃奶、吸吮、咬、吞咽是性欲满足的主要来源。在这个阶段不适宜的满足气(太多或太少)会导致口部类型的的人格,具有吸烟、接吻和贪食等过分的习惯。

(2)2岁处于肛门期(anal stage, 1~3岁),l~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在肛门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克制。例如,大便产生肛门区域粘膜上的愉快感觉,或以排泄为快乐,以抹粪或玩弄粪便而感到满足。

(3)5岁处于性器期(phallic stage, 又称生殖器期,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

(4)8岁处于潜伏期(latency stage, 6~12岁),这个时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口腔期、肛门期的感觉和性蕾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忘,被压抑的性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

(5)15岁处于生殖期(genital stage, 又称青春期、他恋期,两性期,12岁~成人),在这个时期,异性恋的行为是明显的,并且通过各种活动,向着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结婚和建立家庭的方面发展。

4、弗洛伊德将人的个性结构细分为哪些部分?

(1)本我(id)。即生物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本我”在弗洛伊德的定义里,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它按“快乐原则”操作,只顾寻求即刻满足。(2)自我(ego)。又称现实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自我”是意识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

(3)超我(superego)。又称道德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世俗教育的产物,代表着个性结构的道德、良知、理性这一侧面。超我随时随地地发现本我的冲动,特别是性的冲动和攻击的冲动,并加以抑制。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部分,它是按“至善原则”操作的。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5、据弗洛伊德观点,本我、自我、超我都分别遵循什么原则,请解释这些原则。

(1)本我(id)。即生物我,是个性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本我”在弗洛伊德的定义里,属于无意识的东西,是原始的、本能的、在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它按“快乐原则”操作,只顾寻求即刻满足。(2)自我(ego)。又称现实我,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自我”是意识部分,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个体要与现实世界进行交流,就必须通过“自我”。“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本能冲动。

(3)超我(superego)。又称道德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它是世俗教育的产物,代表着个性结构的道德、良知、理性这一侧面。超我随时随地地发现本我的冲动,特别是性的冲动和攻击的冲动,并加以抑制。超我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部分,它是按“至善原则”操作的。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6、艾里克森将心理发展分为哪些阶段?

(1)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在这个阶段中,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从2岁到4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从4岁到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前期也可以被称为游戏期。

(4)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从12岁到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合法延缓期”出现在青年期。

(6)成年早期,从18岁到2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从25岁至50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发展任务是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7、根据艾里克森观点,幼儿园大班学生、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退休职工分别属于什么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艾里克森(Erikson,1902~1994)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他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幼儿园大班学生处于学前期。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2)小学生处于学龄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3)中学生处于青年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4)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5)退休职工处于成年晚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8、根据艾里克森观点,1、3、5、9、15、21、40、60岁分别属于什么阶段,各有何特点?

(1)1岁处于婴儿期。在这个阶段中,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3岁处于儿童早期。这个阶段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5岁处于学前期。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前期也可以被称为游戏期。

(4)9岁处于学龄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15岁处于青年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21岁处于成年早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40岁处于成年中期。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60岁处于成年晚期。发展任务是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9、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1)环境决定论

否认遗传的作用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10、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

及时强化。

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

(2)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斯金纳的贡献包括育婴箱、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945年斯金纳在《妇女之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描述了他的“育婴箱”。

斯金纳在一本小说中,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这本小说是《沃尔登第二》。

11、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

(1)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学习,更多地通过观察、模仿进行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后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不直接做出行为反应,也不需要直接体验强化,而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下的行为及该行为所带来的正面或反面的后果而完成的学习。

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但也可以是替代强化。

直接强化,即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替代强化,即学习者不一定自己亲自产生行为或接受强化,而只是看到他人的成功或受到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相反,如果看到了他人的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消弱或抑制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即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化自己的行为,凡达到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自我肯定,凡是没有达到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自我批评。

儿童就是在这种观察学习和自我学习中发展起那些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班杜拉特别重视(社会学习)的作用。他专门研究了攻击性、性的作用、自我强化和亲社会行为等几个方面所谓社会化的“目标”。

12、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3、根据皮亚杰观点,1岁、3岁、9岁、13岁分别属于什么阶段?

(1)1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2)3岁处于前运算阶段

(3)9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4)13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14、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象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特征。

15、维果斯基将人类心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归纳为哪几个方面?

(1)人类心理的发展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所制约。

(2)语言符号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3)高级心理机能是一种不断内化的结果。

16、关于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提出了哪几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1)“最近发展区”思想。

(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的思想。

(3)提出“学习最佳期限”思想。

17、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重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18、荣格、何林渥斯、朱智贤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什么贡献?

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朱智贤是我国系统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包括: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发展;强调儿童心理研究的中国化。

论述综合题:

(2010年考研基础综合真题)

试述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并比较其异同。

解答:

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都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们都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他们的观点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不同:

(1)相同点:他们都在心理发展这个问题上都是阶段论,都强调了年龄指标;

(2)不同点:

①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的内容不同,发展的阶段划分也不同: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性本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个部分。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以“性”为划分依据,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下面五个阶段:口唇期,0岁~1岁,吮吸本能;肛门期,1岁~3岁;生殖器期,3岁~6岁;亲子依恋(恋母情结);潜伏期,6岁~11岁,平静时期;青春期,从11和13岁开始,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从上述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分别与当时性生理的发展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艾里克森提出“人的八个阶段”发展理论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第一阶段:婴儿期,0岁~2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第二阶段:儿童早期,2岁~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第三阶段:学前期或游戏期,4岁~7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第四阶段:学龄期,7岁~12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青年期,12岁~18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第六阶段:成年早期,18岁~25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第七阶段:成年中期,25岁~50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第八阶段:老年期(成年晚期),从50岁至死亡。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埃里克森的发展观是多维的,每个阶段实际上不存在发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方向的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坏之分,这种发展的好坏是在横向维度上两极之间进行的。

②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的影响因素不同: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单纯考虑生物学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因素。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其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也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的联系还在于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中的前五个阶段是针对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后面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的独创。

论述综合题:

(2010年考研基础综合真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参考答案要点】

皮亚杰是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均有深远的影响。

1、皮亚杰的发展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是研究人类认识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该理论认为

(1)认知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是主题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2分)

(2)适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其中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主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2分)

(3)图式是指主体动作的结构或组织,主体会对相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是因为图式不同。(2分)

(4)机体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不断的实现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此即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2分)

2、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表现为连续的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会表现出与前一个阶段本质的不同,所有儿童都会按照这一固定的顺序发展,不能跳跃任何一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2分)(1)感觉运算阶段(0-2)

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2分)

(2)前运算阶段(2-7)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2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2)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递性和去自我中心(loss of egocentrism) ,因而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2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尽管能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辩证逻辑推理,即还不能对他的运算进行运算。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 。

(2分)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四个因素

①成熟,是指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分)

②物理因素,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的练习和系的经验。(1分)

③社会经验,指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如学校中的教育教学活动。(1分)

④平衡过程,平衡是一个将以上三种因素整合起来的内部机制。(1分)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1)教学适应学生认知的发展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应充分体现直观性原则,教学上可将言语讲解、演示和有指导的

发现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中学教学应适应抽象思维能力渐渐占优势的中学生认知的新发展,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及其关系时,可以省去具体的实际经验这根拐杖,直接理解语言或其他符号陈述与原先学过的抽象概念之间的新关系。(4分)

(2)如何认识儿童

究竟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还是被动接受环境刺激的机器,这是涉及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我们在教育中就应当将儿童看做是主动的学习者,尊重儿童,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性,调动儿童的内因去汲取知识,而不是片面地夸大环境的作用去灌输。(4分)

【评分说明】本题皮亚杰的发展观和认知发展阶段论部分是得分重点,阐述清楚“适应、同化、顺应、平衡以及图式”四大概念和四个发展阶段可得18分,影响因素共4分,教学建议共8分。阐述理论时仅列出概念未能解释者酌情扣8~10分,教学建议部分如是其他建议,如果理由充分可酌情给分。

【真题简要分析】本题考察发展心理学第二章理论中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最重要的点在于阐述清楚皮亚杰的发展观和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适应、同化、顺应、平衡以及图式”四大概念和四个发展阶段,此部分以考察理论理解为主,属中等难度。后半部分考察学生对理论的深入分析和实践应用能力,难度较大。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预测和控制。

▲答案:描述解释

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和。

▲答案:预测控制

3、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目标。

▲答案:描述控制

5、在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中,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答案:描述解释

6、从原则分析,人的心理发展既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或个别性。“闭门造车”违背了原则。

▲答案:从矛盾性原则分析,人的心理发展既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或个别性。“闭门造车”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研究过程对被试产生损害,影响被试的身心健康,违背了原则。

根据原则,发展心理学不应当把一般和个别绝对对立起来。

▲答案:教育性特殊性

8、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答案:纵向横断

9、研究的局限性之一是随着时间的延续被试可能失掉。在研究中,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

▲答案:纵向纵向

10、访谈法可以分为和。

▲答案: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

11、测验法是

。▲答案:测验法是通过测验两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12、实验法是

。▲答案: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行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13、实验法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答案: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2、客观性原则:在人的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中,必须坚持客观的标准,对每一个被试的行为与心理表现,对每一个数据事实和各案事实,都要做出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决不允许从“期待”出发。

3、特殊性原则:从特殊性原则分析,人的心理发展既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或个别性。因此,在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和个别差异,而不应当把一般和个别绝对对立起来。

4、教育性原则:一切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允许进行足以损害被试,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研究,不允许向被试出示跟教育目的相矛盾的图片、问题或作业。

5、生态化原则:只有走出实验室,到现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研究被试的心理发展与变化,才能保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有较高的价值。

6、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7、横断研究的设计: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

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8、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是将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交叠在一起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许多长处。这种聚合交叉式设计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

9、微观发生学设计:通过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

10、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是否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分为结构访谈和非结构访谈。

11、结构访谈: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结构访谈是访谈法中的一种,结构访谈中的访谈内容和过程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

12、非结构访谈: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非结构访谈是访谈法中的一种,非结构访谈中的访谈内容和过程没有统一的设计要求和结构。

13、问卷法: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搜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问卷法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开放式和封闭式。

14、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测验两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15、实验法: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行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

16、实验室实验: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行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实验室实验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研究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17、现场实验: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行为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类型。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18、代群效应(cohort effect):是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第十章的说法:群伙效应(cohort effect):成人智力发展水平受遗传、教育、健康状况、职业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出生年代的差异,相应的生活条件、教育水平,以及日后职业生涯都会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中年人的智力水平。当采用横断设计,对分别来自成年早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三个群体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成年期某种智力发展轨迹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三者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背景。

思考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

特殊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生态化原则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微生物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1.微生物(Microbiology):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胞:特殊的休眠构造 3.碳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素来源地物质 4.氮素养料:凡是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氮素来源的物质 6.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生长的特殊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 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7.鉴别培养基:根据培养基中加入能与某菌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化学试 剂,从而用肉眼就能识别所研究的细菌而设计的培养基。 8.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作用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 的过程,即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9.发酵作用:是不需要外源电子受体的基质能量转移代谢。 10.有氧呼吸: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11.无氧呼吸: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 程 12.酒精发酵: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其产物是乙 醇和二氧化碳。 13.同型发酵:其过程为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 的催化下由NADH+H还原为乳酸(H为氢离子)参考P56的乳酸发酵的来写。14.异型发酵:发酵的特点是经HMP途径,存在磷酸酮糖裂解反应参考P56的乳酸 发酵的来写。 15.丁酸发酵:即由糖类生成丁酸、乙酸、二氧化碳和水的发酵 16.次生代谢:次生代谢是指生物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 的过程 17.质粒:是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8.野生型(wild type):从自然界分离获得的菌株称为野生型 19.突变体(mutant):细胞中DNA碱基和碱基序列的任何改变称为突变,如果 改变了碱基在复制后稳定地存在于子代中,则成为突变型p89 20.营养缺陷型(auxotroph):需要某种生长因子的突变体称为营养缺陷型 21.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22.转导作用.:通过噬菌体介导的DNA在不同细菌细胞间转移和基因重组的现 象 23.接合作用:通过两种细菌细胞的直接接触而将DNA从一种细菌转移到另一种 细菌 24.普遍转导:在普遍转导中,任何遗传标记都能从供体转移到受体。 25.特异转导:是噬菌体对寄主的特定基因进行非常有效的转移 26.分批培养:采用完全封闭的容器,一次接种,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均可采用 27.同步生长:严格控制培养条件,使群体细胞中每个个体在生活周期中都处于 相同的生长阶段 28.细菌的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 中,在最适合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菌体的数量,在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曲线称生长曲线。 29.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 群体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合同管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四、名词解释: 1、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P2 2、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P21 3、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向债权人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提供一定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用以担保债务履行的担保方式。P10 4、定金:定金是指当事人双方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先行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作为担保。P12 5、仲裁:仲裁亦称“公断”。是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者作出裁决,并负有自动履行义务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式。P47 6、索赔:索赔是当事人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不应由自己承担责任的情况造成的损失,向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给予赔偿或补偿要求的行为。P177 7、建筑工程一切险:建筑工程一切险是承保各类民用、工业和公用事业建筑工程项目,包括道路、桥梁、水坝、港口等,在建造过程中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而引起的一切损失的险种。P14 8、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合同是指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价款不再调整的合同。这种合同的价款并不是绝对不可调整,而是约定范围内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P109 五、简答题: 1、①什么是要约?②要约的有效要件有哪些?③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有哪些?P27 答:①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②要约应当具有以下条件:1.内容具体确定;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③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它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

预备行为,在法律上无须承担责任。这种意思表示的内容往往不确定,不含有合同得以成立的主要内容。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第 2 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 收缩- 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 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eT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C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俞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 4 章生命活动的调控神经部分: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简答题: 1、简述突触传递过程。 答:突触前神经元的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去极化,使突触前膜对Ca2+ 的通透性增大,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小体(神经细胞内),促进突触小体内的囊泡与前膜融合、破裂,通过出胞方式,将神经递质释放于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后膜对一些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离子跨膜流动,使突触后膜发生局部电位变化,即产生突触后电位,包括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说明自主神经的递质、受体类型及分布、递质与受体结合的效应及受体阻断剂。 自主神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递质:交感神经(其递质为Ach)和副交感神经(其递质为NA ②受体类型:交感神经:a i、a 2 ,B i、B 2 副交感神经:M、N1、2 分布及效应(递质- 受体结合后): M受体:心脏一抑制,支气管、消化管平滑肌和膀胱逼尿肌一收缩,消化腺一 分泌增加,瞳孔一缩小,汗腺一分泌增加、骨骼肌血管一舒张等。 Ni受体:神经节突触后膜一节后纤维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 N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一骨骼肌收缩。 a i受体: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等。 a 2受体: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猜测2

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详见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小于3.5 mmol/L即为低钾血症。 酸碱平衡:生理情况下,机体依靠体液和细胞的缓冲作用及肺、肾等组织器官的调节功能来自动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性的能力,即维持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和)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 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 pH和H+浓度:pH 7.35~7.45,相当于H+=35~45 nmol/L,pH是反映血液酸碱度的指标。 PaCO 2:是指血浆中程物理溶解状态的CO 2 分子 所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正常值:33~46mmHg,平均值 40mmHg。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 2 、 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 3 -含量。AB受代谢、呼吸因素影响。 SB:是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 2 为40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 血浆HCO 3 -含量。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常人AB = SB,22~27mmol/L,平均值为24 mmol/L 。差值反映了呼吸性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AB>SB,说明PaCO 2> 40mmHg,有CO 2 潴留, 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AB52,见于代碱。 碱剩余(BE):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等于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0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12±2 mmol/L。 实际上是反映血浆中固定酸根含量的指标。 AG>16, AG增高型代酸. 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 g/d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1.血氧分压(PO 2 ):指溶解于血浆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 正常值:P A O 2 80~110mmHg(100mmHg,13.3kPa) P V O 2 37~40mmHg(40mmHg,5.33kPa) 2.血氧容量(C-O 2 max):指100ml血液中的Hb为氧充分饱和时所能携带氧的最大值。 正常值:20ml/dl 3.血氧含量(C- O2 ):指100ml血液中实际的带 氧量。包括两部分:与Hb结合的O 2 和物理溶解 的O 2 正常值:C A O 2 19ml/dl,C V O 2 14ml/dl 4.血氧饱和度(SO2):指Hb与O2结合的饱和程度。 正常值:SaO 2 :93-98% S V O 2 :70-75% 6.动-静脉氧差(DA-VO2):C A O 2 与C V O 2 之间的差值,反映内呼吸状态。 正常值:D A - V O 2 =C A O 2 -C V O 2 =19-14=5 ml/dl -------- 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由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的一种病理过程。 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此时调定点并未发生变化。 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儿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题重点

骨髓外造血:常于婴幼儿期造血需求增加时出现,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 胞,当病因去除后,贫血恢复,上述改变全部恢复正常。 生理性体重下降:常见于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等,可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不超过正常体重的10%),至生后7~10 天内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生理性贫血:常出现于生后2~3 个月时,由于 1.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 被破坏, 3.生后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为生理现象,可自然 度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 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 状,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正常。 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好, 2.多于生后2~3 天出现,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可延迟到 4 周,4.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1. 出现早(生后24h 内) ,消退时间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程重(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 ,早产儿>257umol/L) ,3.进展快( 每日上升>85umol/L) ,4.直接胆红素>34umol/L ,5.黄疸退而复现,具 备以上一项者即为病理性黄疸。 bone age 骨龄:指用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 化。 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50mmol/L 时的脱水,失水大于失电解质,表现为细胞内脱水严重,临床特征:1.脱水症状相对较轻, 2.高热、口渴明显、皮肤干燥, 3.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4.见于高热、不显性失水多、医源性。 Eisenmenger syndrome 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正常症状下不出现青紫,当分流量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使 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严重循环充血: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严重表现,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循环负荷过重所致,出现气急、心率增快、肺部湿罗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粉红色泡沫痰、心脏扩大、奔马律、肝大、水肿加剧。 Basic planned immunization 基础计划免疫:指小儿 1 岁以内应该完成的免疫接种,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差异性青紫: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分流量大时导致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血流逆向 分流入主动脉,由于动脉导管位于降主动脉住,故出现下半身青紫较上半身明显,即为差异性青紫。 硬脑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 岁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其特征有:1.有效治疗 3 天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 2.病程中进行性颅压增高或意识障碍,惊厥等。头颅透光检查或CT 辅助检查,硬膜下穿刺可确诊。 肾炎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除了具备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高度浮肿)外,还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期,病理改变多为非 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单纯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只具备典型的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 症、高度浮肿),不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病理改变多 为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primary complex: 即原发综合症,是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包括: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 的淋巴管炎,胸部X 片呈“哑铃状”或“双极影”,现在较少见。 肾病综合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对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 综合症,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为临床四大特点。 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出现细胞外脱水,细胞内水肿,临床特征:1.脱水体征相对重,容易发生 休克, 2.口渴不明显, 3.重者出现嗜睡,恶心,呕吐,惊厥,见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医源性。 Ru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即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新生儿晚发型血症:指生后7 天后才出现的败血症,病因多为生后水平传播,病原菌以金葡萄球菌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先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感染后出现全身表现,此型较早发型死亡率低。 tetralogy of Fallot(TOF): 法洛四联症,为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由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

病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 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16.原位癌:指异性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侵润。也成为上皮内癌。 17.肉瘤:发生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表现出向某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和淋巴管、骨、软骨组织等。 18。向心性肥大: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心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