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山东省学前教育春季高考幼儿心理学习题集—王振宇版(部分)——练习题答案

2015-11-2,百度文库,做题,自己做,习题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2.心理过程: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其中核心是思维。

4.情感过程: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5.意志过程:人在活动过程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最普遍、最熟悉、最真切的现象,但也是最复杂、最深奥、最难以捉摸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认知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是情感过程。

8. 意志过程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心理学称为个性。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N )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N )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N )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N )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N )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Y )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N,意志过程)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N,也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N )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动力,意志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有关,额叶与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D,积极主观的

三、判断

1.人脑也是一种器官,心理就是它的机能。()

2.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对称的。()

3.大脑左半球主管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形象信息。()

4.心理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反映,()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镜子反映镜像是一回事。()

6.人类生活的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7.人脑对环境的反映是客观的,有什么就能反映什么。()

8.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

9.儿童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

10.婴幼儿具有朴素理论。()

四、简答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节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生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学科。

2.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是3-6岁儿童,是研究人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3.学前期

4.年龄特征: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某一特定年龄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填空

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3-6 岁的儿童。

2.儿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是近200 年的事。

3.洛克摈弃了传统观念,提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白板,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4.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

5.王守仁(阳明)指出,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

6.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德国人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一书为标志的。

7.年龄特征是指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8.我们习惯上将婴幼儿期称为学前期。

三、简答

1.幼儿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1)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2.学习幼儿心理学课程对我们的专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1)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的儿童观;

第一,幼儿心理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第二,儿童心理学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诊断和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尤其是对儿童智力发育不全和神经、精神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2)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重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来。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年龄组或者几个年龄组的儿童心理的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4.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5.实验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定周密的设计,把与研究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引发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实验法是一种由计划、有控制的观察。

6.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概括和总结。

二、填空

1.心理学是一门强调实证的学科。实证材料必须通过规范的方法得到,这就是科研方法。

2.一个变量变化,另一个变量也发生变化,这两个变量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3.研究方法按时间取向,可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4,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

5.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6.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7.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群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8.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9.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0.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机构性观察。

11.从观察目的上分,观察法分为验证性观察和探索性观察。12.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

13实验法是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14.科学的目标是理论而不是材料。

1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必须坚持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也就是必须坚持唯物辩证

法。

三、选择

1.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2.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是对发展趋势、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因素等的( D )。A.描述和解释 B.分析和归纳 C.预测和控制 D.概括和总结

四、简答

观察法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群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从工具上分,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机构性观察。

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认知的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认知:就是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2.习惯化:当一个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做习惯化。

3.去习惯化:与习惯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于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二、填空

1.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认知。

2.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3.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都有认知的成分。

4.我们说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5.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家采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在婴幼儿心理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新成果。

2015-11-4

第二节婴幼儿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感觉:客观事物具有许多个别属性,这些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2.知觉:心理学上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叫做知觉。

3.视敏度:是指从一定距离处感知两个临近点的能力。

4.深度知觉:是指对自身与物体之间距离的感知。

5.可知度:就是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6.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的行动与某种结果之间联系的理解。

7.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8.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9.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填空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在于,感觉指人脑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客观事物的反映,而知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反应。

2.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有两个重要的器官,它们分别是嘴和手。

3.儿童辨别方向时,先会辨别上下,然后是前后,最后才会辨别左右。

4.多通道感知既包括双向接触,也包括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

5.多通道感知说明幼小的婴儿就已具备良好的信息组合的能力。

6.促进儿童自我效能感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跨通道感知。

7.自我效能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8.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9.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10.一般说来,儿童的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就越大。婴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开始迅速发展。

11.3岁儿童能集中注意5-7 分钟,4岁儿童可集中注意15 分钟,5岁儿童可集中注意20 分钟,6岁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25 分钟,7岁儿童可集中注意30 分钟。

三、选择

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 A )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2.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的( A )结合起来。

A.名称 B.明度 C.色调 D.饱和度

3.人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A )。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4.“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A )。

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5.儿童掌握方位知觉的顺序是( D )。

A.上下、左右、前后

B.左右、前后、上下

C.前后、上下、左右

D.上下、前后、左右

6.新生儿视觉的最佳距离是( C )。

A.20厘米 B.25厘米 C.30厘米 D.35厘米

7.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 B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A.3岁 B. 4岁 C.5岁 D.6岁

8.学前儿童的颜色视觉(辨色力)在何时发生?( A )

A.出生后三四个月

B.1岁

C.6个月

D.2岁

9.3岁儿童已经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儿童能正确辨别前后,部分5岁儿童开始能以( C )

为中心辨别左右。

A.父母

B.同伴

C.自身

D.他人

10.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C )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11.注意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A )。

A.指向性和集中性

B.鲜明性和选择性

C.清晰性和指向性

D.清晰性和集中性

12.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 A )。

A.注意

B.想象

C.需要

D.思维

13.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 A )。

A.无意注意占优势 B.有意注意占优势 C.两者都占优势 D.两者都不占优势

14.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5.儿童不被窗外其他孩子玩耍的笑声所吸引,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画画,这是(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者均有

D.选择性注意

16.幼儿在上课时低头搞小动作,老师发现后,最好是( D )。

A.叫他的名字

B.叫他站起来

C.马上叫他站一边

D.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拍拍他

17.下列现象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B )。

A.窗外一声巨响,大家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窗外

B.幼儿自始至终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C.万绿丛中一点红

D.造型独特的、会动的玩具引起幼儿的注意

2015年11月5日星期四

四、判断

1.各种感觉在儿童出生后逐步产生,最先产生的是视觉。(N )

2.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Y )

3.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反应。(N )

4.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N )

5.新生儿没有痛觉。(N )

6.新生儿对人脸比较感兴趣。(N )

7.儿童的视觉敏感度比正常成人要好一些。(N )

8.男孩子的辨色力比女孩子强些。(N )

9.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上下、左右、前后。(Y )

10.俗话说:“小孩的眼睛亮,耳朵灵。”这说明儿童年龄越小,视力和听力越好。(N )11.多通道感知表明感知觉是一个统一的过程。(Y )

12.儿童被动地接受环境中的信息,从而了解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N )

13.自我效能感就是儿童对自己的能力(能干什么)和兴趣(喜欢什么)的认识。(N )

14.早期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育要趁早。(N )

15.好动、注意力分散的儿童一定患有“多动症”,应请医生治疗。(N )

16.新颖、鲜艳的东西容易引起幼儿注意,所以教师上课时的穿着打扮应新颖、鲜艳,使幼儿有新奇感。(Y )

17.无意注意不如有意注意好。(N )

18.注意只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Y )

19.有意注意的产生与外界刺激物无关。(N )

20.无意注意的产生既与客观刺激的特点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状态有关。(Y )

21.无意注意就是不注意。(N )

22.在儿童注意发展的过程中,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N )

23.小班幼儿的注意可稳定地集中10分钟左右。(N )

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始至终维持幼儿的有意注意。(N )

25.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Y )

26.强刺激一定比弱刺激更容易引起无意注意。(N )

27.为了引起幼儿的注意,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得越鲜艳、越突出、越多变越好。(N )

五、简答

1.视知觉有哪些功能?

答: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识。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第一,客观条件。首先与刺激物的强度有关,刺激物之间的对比,也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最后,新异的刺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第二,主观条件。首先是人的需要和兴趣,其次是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再次是人的知识经验会影响无意注意。

3.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动用意志,排除干扰;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间接兴趣。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第三节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2.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任务,不需任何识记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

3.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或意志努力的识记。

4.机械识记:是运用多次重复进行的识记。

5.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6.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7.感觉记忆:当我们的感觉器官接受了刺激后,就形成了感觉记忆。可保持0.25-2秒。

8.短时记忆:通过复述,感觉记忆就转化成短时记忆(可保持1分钟以内)。

9.长时记忆:再通过复述和编码,短时记忆又转化为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直至终身。)

10.记忆恢复现象:就是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

11.婴儿期记忆缺失:婴儿很早就开始有记忆,但是没有人能记得生命最初两三年的事情。为什么早期的记忆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消失呢?这一奇怪的现象叫做婴儿记忆缺失。

12.记忆策略:是指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记忆活动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13.组织性策略:是指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别组成不同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材料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加以改组,以便于记忆的一种策略。

14.提取策略:所有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平时都不在意识水平上,如果我们需要回想起某个信息时,就需要经过提取的过程。一个人在回忆过程中,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特定信息回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提取策略。

二、填空

1.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绘制了遗忘曲线。该曲线表明,遗忘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3.记忆主要包括识记、再认和回忆几个基本环节。

4.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按照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5.成人通常很少能回忆起三四岁之前发生的事情,这种现象叫做婴儿期记忆缺失。

6.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这种现象被称为记忆恢复现象。

7.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始终占主导地位。

8.幼儿对处于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信息回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信息,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恢复三、选择

1.下列有关记忆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按照记忆的目的性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态度)

B.幼儿只有机械记忆,没有意义记忆。

C.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D.“记”是“忆”的前提。

2.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D )。

A.短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婴儿期记忆缺失

3.“死记硬背”属于( A )。

A.机械识记

B.意义识记

C.有意识记

D.无意识记

4.在大街上遇到一个老同学,能立即把他认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叫作( C )。

A.回忆

B.识记

C.再认

D.记忆恢复

5.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些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并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是(A )。

A.有意识记

B.意义识记

C.机械识记

D.无意识记

6.我们学习数理化、语文、外语等文化课,主要属于( B )。

A.情绪记忆

B.语词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7.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D )。

A.识记

B.保持

C.回忆

D.再认

8.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 A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

9.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0.通过( D )可以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四、判断

1.幼儿常常能记住不理解的事物,因为他们的机械识记效果比意义识记效果好。(N )

2.及时复习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手段。(Y )

3.幼儿机械识记效果好。教幼儿记忆材料,只要多次重复学习就可以了。(N )

4.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再认和回忆。(Y )

5.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区别在于它们识记的内容是否有意义。(N )

6.遗忘的规律是先慢后快的。(N )

7.在幼儿期,无意识记占优势,无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记。(N )

8.无意识记是幼儿主要的记忆形式,随儿童年龄增大,理解能力增强,无意识记逐渐消亡。

(N )

9.信息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感觉记忆。(N )

10.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识记方法的记忆,因此,在儿童的有意识记发展起来后,运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会使儿童的识记效果更好。(N )

11.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得不一定能回忆。(N )

12.幼儿活动的动机对他们的有意记忆有很大影响。(Y )

五、简答

1.影响幼儿无意识记的因素有哪些?

答:引起幼儿无意识记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因素指的是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有关,也与儿童的智力了水平和活动方式(如有没有直接参加活动和实际操作)有关。其中,幼儿的情绪状态时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2.幼儿有哪些记忆策略?

答: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3.说明幼儿记忆中组织性策略的发展特点?

答:组织性策略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的方法。在长时记忆中,记忆材料的分类是提高记忆效果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此时,婴幼儿只是善于按照物品的本质属性或单词的意义来分类。随着幼儿对语义理解的不断深化,一旦他们能通过语义的组织方式来保存信息,组织策略的运用会更加灵活和准确。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第四节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的刺激下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

3.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而自觉进行的想象。

4.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5.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的表象,在头脑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6.幻想:就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

7.积极的幻想:是指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能实现的幻想。

8.消极的幻想:是指不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要求,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9.表象:是个体早先感知过的对象在头脑里的图像记忆,是儿童知识的主要内容。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二、填空

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心理过程。

2.根据目的性和自觉性的不同,想象可以分为和两类。

3.按照想象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将想象分为和

两类。

4.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

。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符号等的示意,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5.有意想象是指而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地进行的想象。是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

6.在幼儿的想象中,想象和想象占主导地位,和

想象开始发展。

7.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表现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性和性。

8.幼儿教师设计一种新的教具,主要是想象,听故事时头脑中的想象活动主要是想象。

三、选择

1.建筑师设计出一幢大楼的形状,这种想象属于( C );建筑工人根据所设计的图纸,头脑中产生大楼的立体形状,这种想象属于( B )。

A.空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2.人脑中所保持的有关事物的形象是指( B )。

A.想象

B.表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3.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个人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独立地加工创造,形成新形象的想象是( A )。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4.幼儿的想象常依赖于承认的语言描述,这一特点是指(B )。

A.创造想象

B.有意想象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发生的标志是( C )。

A.拟人化

B.夸张性

C.独立性

D.经验性

6.一种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未实现事物的想象叫做( A )。

A.幻想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在语言或符号的提示下产生的想象是( C )。

A.梦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想象发生的时间是(B )。

A.刚出生

B.2岁左右

C.3岁

D.6岁左右

9.梦是( A )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0.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D )上。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11.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B )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12.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B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3.人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基本材料是( B )。

A.感知

B.表象

C.记忆

D.想象

14.有人想修炼成仙的想象是( D )。

A.理想

B.空想

C.梦想

D.幻想

15.一幼儿画画时,本来在画树,看到别人画兔子,就把树涂掉又去画兔子,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 A )。

A.再造想象多于创造想象

B.想象易于现实相混淆

C.主题易变不稳定

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2015年11月9日星期一

四、判断

1.想象是对不存在的事物进行加工的心理活动。(N )

2.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是根据想象产生过程的独立性和想象内容的新颖性而区分的。(N )

3.想象是人一出生就具备的心理活动。(N )

4.有意想象实际上是一种自由联想,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象的典型形式。(N )

5.想象常常脱离现实或者与现实相混淆,这是幼儿想象的一个突出特点。(N )

6.儿童在2岁左右出现了想象的萌芽。(N )

7.梦是有意想象的一种极端形式的表现。(N )

8.再造想象属于无意想象的一种。(N )

9.在幼儿的想象中,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Y )

10.相对于再造想象来说,创造想象在幼儿生活中占主要地位。(N )

11.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想象。(N )

12.对于吴承恩来说,孙悟空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对于每个读者则是再造想象的结果。(N )13.幼儿的想象力比成人强,想象内容非常丰富。(N )

五、简答

概述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

答:(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创造想象开始发展。(2)由于缺乏经验,儿童早期的想象似乎常常还与知觉的过程相纠缠,他们往往只是用想象来补充他们所感知的东西,所以他们常常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混淆起来。(3)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期(即3-6岁)儿童想象活动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第五节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直觉行动思维:是借助动作进行的思维。

3.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所进行的思维。

4.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联系的高级心理活动。

5.表征:儿童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时,头脑里一定有一个关于动作的意图和计划。也就是说儿童开始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结果,这就是表征。

6.推理: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最根本的策略是进行推理。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引出新信息的加工过程。

7.演绎推理:就是根据一些假设为真的前提,得出结论。

8.归纳推理:是从许多特殊信息中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

9.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似事物之间也有相应的关系。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二、填空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2.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种。

3.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

抽象逻辑思维。

4.小班幼儿的思维还明显保留着大量的直觉行动思维思维的成分,大班开始出现

抽象逻辑思维思维。

5.抽象逻辑思维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进行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思维。

6.使用概念,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

7.思维的基本特点是间接性、概括性和组织性。

8.思维的概括性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或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9.幼儿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

10. 感知是认识活动的低级形式,属感性认识;思维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属理性认识。

三、选择

1.儿童思维发生在( D )。

A.0—1岁

B.1—1.5岁

C.1.5—2岁

D.1—3岁

2.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是( A )。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3.婴儿思维的主要方式是( A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自我中心性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4.问一名幼儿电灯和蜡烛有什么共同点,幼儿回答“都是白的,长的”,这表明了该幼儿思维的( A )。

A.具体形象性

B.抽象逻辑性

C.直觉行动性

D.感知行动性

5.儿童最初的思维方式是( A )。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6.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其借助的思维工具是( B )。

A.形象

B.表象

C.动作

D.语词

7.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B )。

A.概念

B.思维

C.想象

D.语言

8.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患者的病情,这属于( A )的思维特性。

A.概括性

B.直接性

C.抽象性

D.间接性

9.一系列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 A )。

A.问题解决

B.概念形成

C.抽象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0.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 D )。

A.判断

B.决策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11.人脑对同类食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 C )的一个特点。

A.间接性

B.直接性

C.概括性

D.推理过程

12.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这种认识属于( D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3.儿童从冰箱拿东西时,东西摸起来很凉,久而久之,他们知道凡是冰箱里的东西都是凉的,这种认识体现了思维的( A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具体性

D.固定性

14.平时我们说“保护儿童”、“爱护花木”,指的并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或物,而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一类事物,这就体现了思维的( B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15.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房屋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晕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C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D情境性

16.幼儿利用掰手指来数数,动作停止,他们的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这种依赖实际动作的思维被称为( B )。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7.艺术家、作家、导演、设计师常常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有关的问题,这种思维现象是( C )。

A.创造表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8.科学家进行科学思考,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等都需要运用已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各种问题。这种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指的是( D )。

A.创造想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四、判断

1.思维的产生以感知为基础,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感知的发展。(Y )

2.儿童的思维产生在学龄期,6—7岁左右。(N )

3.由于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幼儿还不能掌握概念。(N )

4.从特殊事物推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是演绎推理。(N )

5.婴儿借助于一个工具把他想要的东西能拿到手里时就表示思维发生了。(N )

6.幼儿还完全不能分类。(N )

7.3岁前的儿童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长大后直觉行动思维就会消失。(Y )

8.形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低于抽象思维,因此应该限制形象思维的发展。(N )

9.儿童在幼儿期主要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N )

10.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N )

五、简答

1.简述思维的特点。

答:第一,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事物,而是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

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第二,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从同一材料中,抽象和概括出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第三,组织性,指的是思维对原有经验的重组和改造,从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2.简述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

答:新生儿以感知作为认识世界的主导方法,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的思维遵循着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路线逐步成熟。

3.幼儿根据什么获得概念?

答:首先,直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因素;此外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得概念的重要因素。

4.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实物概念,即具体实物的概念。第一阶段:只能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和在生活中的感知联系来概括;第二阶段,按照物体的某一种特殊的非本质特点来概括。这种突出的非本质特点往往是物体的主要用途;第三阶段,能按物体的几种非本质的或自发的包括本质的属性形成实物概念;第四阶段,能按物体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从而形成实物概念。

5.幼儿掌握社会概念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指关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概念。第一阶段,笼统的两极,如好人-坏人,这是儿童所掌握的社会概念是不分化的而且又是静止的;第二阶段,以具体化为分化依据,形成社会概念;第三阶段,逐步以本质属性为依据,形成社会概念。

6.幼儿的计数受到哪些原则的支配?

答:第一,一一对应原则。2。5-3岁的幼儿已经部分地掌握,在计数时,一个物体只能分配一个数字;第二,稳定次序原则。每次计数必须按照同样顺序的数值进行;第三,基数原则。在数一堆东西的时,最后一个数值名就是这堆东西的总数;第四,抽象原则。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计数的对象。第五,次序无关原则。一组物体,无论从哪一个开始计数,结果都是一样的。

2015年11月12日星期四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王振宇主编)

第四章幼儿的社会化 第一节幼儿语言的发展 概念: 1、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学习掌 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 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涉及到语言的发 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亲社会行为等方面。 2、语用能力:是指儿童如何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的能 力,这是反应儿童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 3、自我中心语言:儿童最初的语言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自己与自己交流而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 4、符号:是客体以外的一种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符号是约定俗成的。 5、积极词汇:凡是儿童能理解也用对了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6、消极词汇:凡是幼儿虽然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消极词汇。 7、前语言时期:婴儿从不会讲话到能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是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称为前语言阶段。

一、婴幼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发展特点: (一)语音的发展特点: 1. 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普遍经历了相同的五个阶段。 阶段一:反射性发生期(0—4月)。 阶段二:牙牙语期(5—9月)。 阶段三:词和句子模式的萌芽期(10—12月)。 阶段四:学说话期(1—1.5岁)。 阶段五:积极的语言发展阶段(1.5—6岁)。 2. 婴幼儿发音过程中已发出“音节”为主,逐渐发出“清晰的单音”第一阶段:(0-4个月)单音节阶段 第二阶段:(4-10个月)多音节阶段 第三阶段:(11-13个月)学话萌芽阶段 3. 4岁的婴幼儿语音发展有扩展趋势,此后有收缩的趋势。 4. 两岁的婴幼儿建立了词的语音表象,辨音能力先于发音能力。(二)婴幼儿词汇和语法发展的特点: 1.词汇的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1)词类范围逐渐广大 (2)词义逐渐丰富和加深。 2.婴幼儿语法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2)从简单聚到复合句 (3)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 业知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 创立“活教育”理论,反对死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蔡元培 2. 表象的特征是() A.直观性和形象性 B.形象性和概括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直观性和抽象性 3. 决定个人“心理活动动态”的稳定的心里特征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创造想象的是()A.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脑中浮现人物形象 B.建筑师根据图纸想象建筑物形象 C.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D.幼儿听故事时脑中浮现人物形象5.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 A.需要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6.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 A.娱乐 B.劳动 C.游戏 D.上课 7.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8.幼儿园课程主要目的是促使幼儿 获得()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性知识 D.抽象概念 9.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方法 是()

A.问卷调查法 B.访问谈话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0. 教师在集体教学时,结合分组教学,这种做法主要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B、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差的原则 C、保教结合的原则 D、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1. 幼儿劳动与幼儿生活相关,体现了幼儿劳动的() A、游戏性 B、生活性 C、好奇性 D、好动性 12. 实施幼儿德育正确的做法是() A、从道德认识入手 B、多采用说教 C、方法直观、形象 D、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严厉惩罚 13.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 A、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B、是非素质教育课程 C、是超前教育课程 D、是义务教育课程 14.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开始于()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5. “狂喜、暴怒、绝望”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16. 幼儿期思维发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不具备思维能力 17.个性开始开成的时期是()A、婴儿期 B、幼儿前期 C、幼儿期` D、青年期 18.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是()

普通高校春季高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普通高校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满分48分) 1.若复数z 满足2)1(=+i z ,则z 的实部是__________. 2.方程1)3(lg lg =++x x 的解=x __________. 3.在A B C ?中,c b a 、、分别是A ∠、B ∠、C ∠所对的边。若 105=∠A , 45=∠B ,22=b , 则=c __________. 4.过抛物线x y 42=的焦点F 作垂直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 两点,则以F 为圆心、 AB 为直径的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函数)24 ( log )(3+=x x f ,则方程4)(1 =-x f 的解=x __________. 6.如图,在底面边长为2的正三棱锥ABC V -中,E 是BC 的中点,若 V A E ?的面积是 4 1 ,则侧棱VA 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 (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 7.在数列}{n a 中,31=a ,且对任意大于1的正整数n ,点),(1-n n a a 在直线03=--y x 上,则=+∞ →2 ) 1(lim n a n n _____________. 8.根据下列5个图形及相应点的个数的变化规律,试猜测第n 个图中有___________个点. (1) (2) (3) (4) (5) 9.一次二期课改经验交流会打算交流试点学校的论文5篇和非试点学校的论文3篇。若任意排列交流次序,则最先和最后交流的论文都为试点学校的概率是__________(结果用分数表示). 10.若平移椭圆369)3(422=++y x ,使平移后的椭圆中心在第一象限,且它与x 轴、y 轴分别 只有一个交点,则平移后的椭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在由二项式系数所构成的杨辉三角形中,第 _____行中从左至右第14与第15个数的比为3:2. 12.在等差数列}{n a 中,当s r a a =)(s r ≠时,}{n a 必定是常数数列。然而在等比数列}{n a 中,对某 A B C V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0行 1 第1行 1 1 第2行 1 2 1 第3行 1 3 3 1 第4行 1 4 6 4 1 第5行 1 5 10 10 5 1 …… …… ……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3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心理的器官是()。 A.人脑 B.血管 C.心脏 D.内脏 2.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斯金纳 D.埃里克森 3.幼儿能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一般在()。 A.1~2岁 B.2~3岁 C.3~4岁 D.4岁以后 4.“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的发展。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5.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的表现。 A.个别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6.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是()。 A.攻击性行为 B.讨好性行为 C.亲社会行为 D.敌意性行为 7.“手舞足蹈、摩拳擦掌”属于()。 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体势表情 D.音调表情 8.玲玲在街上看到商店招牌上的字时,高兴地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老师教过我们。”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 A.识记 B.再认 C.回忆 D.保持 9.小班幼儿打针感到痛时,便大声哭喊;到了大班幼儿打针时虽然感到痛,但由于认识到要学习解放军的勇敢精神,便会忍着不哭,这说明了儿童情绪的()。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0.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是()。 A.抽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发散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1.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或前提是()。 A.同情 B.赠与 C.关心 D.移情 12.幼儿最初能够辨认的颜色不包括()。 A.绿色 B.蓝色 C.红色 D.紫色 13.幼儿在学习古诗时,由于对古诗的内容不理解,采取简单的、反复诵读的方式进行背诵,这种识记属于()。 A.意义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形象识记 14.幼儿词汇量增加较快的时期是()。 A.4~5岁 B.5~6岁 C.7~8岁 D.3~6岁 15.幼儿可以把苹果、梨子、香蕉、草莓、西瓜等称为“水果”,这说明幼儿具有了()。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创造思维 16.幼儿掌握概念是以()为主。 A.属概念 B.科学概念 C.数概念 D.抽象概念 17.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的现象,就是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 A.自由活动 B.集体活动 C.性别分离 D.游戏活动 18.幼儿前期的儿童总是在操弄物体时才能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就停止了,这说明幼儿具有()。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直觉行动思维 D.创造思维 19.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是情绪的冲动性减少、情感的()逐渐提高、情绪和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A.感染性 B.情绪性 C.情境性 D.稳定性

最新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专业理论试题及答案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 创立“活教育”理论,反对死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蔡元培 2. 表象的特征是() A.直观性和形象性 B.形象性和概括性 C.概括性和间接性 D.直观性和抽象性 3. 决定个人“心理活动动态”的稳定的心里特征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4.下列事例中,属于创造想象的是() A.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脑中浮现人物形象 B.建筑师根据图纸想象建筑物形象 C.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D.幼儿听故事时脑中浮现人物形象 5.个性积极性的源泉是() A.需要 B.兴趣 C.气质 D.性格 6.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 A.娱乐 B.劳动 C.游戏 D.上课7.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保持、再认和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8.幼儿园课程主要目的是促使幼儿获得()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理性知识 D.抽象概念 9.幼儿园教育评价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问卷调查法 B.访问谈话法 C.观察法 D.测验法 10. 教师在集体教学时,结合分组教学,这种做法主要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原则 B、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差的原则 C、保教结合的原则 D、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11. 幼儿劳动与幼儿生活相关,体现了幼儿劳动的() A、游戏性 B、生活性 C、好奇性 D、好动性 12. 实施幼儿德育正确的做法是() A、从道德认识入手 B、多采用说教 C、方法直观、形象 D、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严厉惩罚 13. 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是() A、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B、是非素质教育课程 C、是超前教育课程 D、是义务教育课程 14.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开始于()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5. “狂喜、暴怒、绝望”属于情绪状态中的()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心理学教程王振宇第三版试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心理学教程填空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四个叶:枕叶、颞叶、额叶和顶叶。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共同构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早期的中外儿童心理学家曾运用个案法观察自己的孩子,并发表了长期的记录,如德国的普莱尔、英国的达尔文、中国的陈鹤琴等。 8.调查法是一类方法的总称,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和产品分析法四种。 9.实验法可分为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两种。 10.注意的特性是注意的指向和集中。 11.视敏度即视力,小学生比幼儿好,其中10岁时儿童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最大。 12.入小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末可达成年人的水平。 13.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14、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15、画家善于形象记忆,数学家善于逻辑记忆。

16、表象的特征是形象性和概括性。 17、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18、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平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9、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再现比再认水平高。 20、初入学儿童既不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又不会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 21、在发展儿童想象力时,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是有效的途径。 2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性和间接性的反映。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从个体发展来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探索答案的方向来看,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23、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其不同的运用又表现为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 2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途径有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25、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明或发现一种反应方式。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26、判断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好坏,通常采用的指标有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批判性。 27、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直观形象、形象---抽象和初步的本质抽象三级水平。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模拟题1

学前专业理论试题 卷一(选择题,供100分) 一、选择题 1、机体吸入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 A、新陈代谢 B、小好洋气 C、呼吸 D、呼吸系统 2、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画直线却挺费劲,这主要是因为() A、大肌肉和小肌肉发育的晚 B、小肌肉发育晚,大肌肉发育早 C、大肌肉发育晚小肌肉发育早 D、孩子练习的少 3、婴儿漾奶的原因主要是() A、贲门太紧,且胃处于水平位 B、贲门松,且胃处于水平位 C、喝奶速度太快 D、喝奶时吞咽下奶瓶里的空气 4、幼儿乳牙先后脱落,逐渐换上恒牙的年龄是()A、2-3 B、3-4 C、4-5 D、5-6 5、下列不属于运动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骨 B、骨骼肌 C、骨连接 D、骨髓 6、为了促进骨骼的发育,除了给儿童多补充含钙、磷多的食物,还应补充一些()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7、婴幼儿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但是让他别干什么就很难,这是由幼儿神经系统的什么特点决定的() A、脑细胞耗氧量大 B、睡眠时间长 C、脑细胞数目的增长 D、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 8、儿童乳牙共有()颗。 A、28 B、26 C、20 D、18 9、在下列消化系统的功能中幼儿较成人较强的是() A、胃的消化功能 B、肠的吸收功能 C、肝的解毒功能 D、以上都不是 10、乳牙共20颗,出齐年龄是()A、一岁左右 B、一岁半左右 C、两岁左右 D、两岁半左右 11、幼儿园课程以()让幼儿获得获得知识,认识事物。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基本知识 D.基本技能 12.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 A.综合教育 B.启蒙教育 C.独立性教育 D.适宜性教育 13、“五指活动”课程的提出者是() A、陈鹤琴B、张雪门 C、张宗麟 D、陶行知 14、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茶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5、幼儿园课程以()为基础,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 A.教师讲授 B.幼儿自学 C.幼儿的直接经验 D.幼儿的间接经验 16、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包括()。 A.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 B.教师的“教” C.幼儿的“学” D.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17、幼儿德育的目标强调从()入手。 A.行为 B.意志 C.情感 D.认识 18、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 A.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能力 B.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C.教师与上级领导的沟通能力 D.幼儿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19、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是()。 A.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 B.确保幼儿心理健康 C.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D.使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 20、对课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B.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和获得的经验 C.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D. 课程是教学方法 21、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以()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 A.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 B.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 C.幼儿的潜力 D.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 22、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知识和经验 B、生活与实践 C、游戏和活动 D、现象与情景 23、幼儿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能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原则。 A.启蒙性 B.综合性 C.活动性 D.发展适宜性 24、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和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A.幼儿的特长 B.幼儿的智力 C.幼儿的能力 D.幼儿的社会性 25、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上课 B.游戏 C.活动 D.参观 26.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儿童感知客观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 B科学实验 C 分类 D测量 27.()时期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2-3岁 28.()幼儿在游戏中能学习正确运用反义词、量词和连词等,并能说完整的复合句。 A 小班 B 中班 C大班 D一年级 2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是() A 教师教科学的过程,而不是儿童学科学的过程 B 教师指导的过程,而不是儿童探究的过程 C 在教师指导下儿童自主的科学探究过程 D 儿童自发的科学探究过程 30.下列动物中,最不适合幼儿园饲养的动物是() A 猴 B鸡 C兔 D羊 31.一般来说,“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这一目标适合于() A小班 B中班 C 中班和大班 D大班 32.下列对于社会化说法正确的是() A 儿童独立掌握社会规范 B 消灭儿童的个性 C 消除儿童的个体差异 D 儿童的发展同步进行 33.儿童社会化的前提是() A 认知的发展 B情绪调控 C 情感发展 D 注意发展 34.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对母亲的语音偏爱发生于()时期。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概念: 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 应性。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 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 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 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 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 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 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 1、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积极的自我观念

(二)悦纳他人 (三)恰当地面对现实 (四)智力正常 (五)情绪适度 (六)热爱生活 (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 (三)社会文化 (四)个体因素 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 1.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兴奋 D.抑制 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独白言语 D.连贯言语 3.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 A.说出最初的词和掌握其意义 B.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C.儿童理解的言语大量增加 D.说出词和理解词 4.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A.怕B.怒C.悲D.爱 5.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1岁—2岁—3岁—6岁 6.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A.从简单到复杂 B.从凌乱到成体系 C.从被动到主动 D.从具体到抽象 7.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岁~4岁岁~5岁岁~6岁岁~8岁 8、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A.生理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B.遗传因素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C.环境和教育对生理成熟的影响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9.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A.是被动的过程 B.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C.过程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 10.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 1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13.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

2018山东春考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说明

2018 山东春考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说明 本考试说明包括学前教育类专业中的7 个技能项目,主要测试考生在音乐、简笔画、口语、舞蹈等方面的基本专业技能,以及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水平,同时检验考生的健康心理素质、文明礼仪规范和职业道德素养等。技能考试从前四个项目中随机抽取二个,从后三个项目中随机抽取一个,共考三个项目。 项目一:幼儿歌曲弹唱 1.技术要求 (1)本项目提前公布试题。考试时采用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幼儿歌曲弹唱,弹奏必须使用钢 琴。 (2)此项内容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幼儿歌曲弹奏与歌唱能力。 (3)歌曲弹唱曲目为带歌词的幼儿声乐歌曲,采用简谱伴奏方法边唱边弹,歌曲的调号为一 个升号、两个升号、一个降号或C调,旋律的拍子分别为2/4,3/4,44拍子。 (4)考生弹唱时,要有较正确的钢琴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运用和弦,完整流 畅地弹奏出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歌唱方法,较准确、完整地歌唱,有一定 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强弱、快慢、情绪变化;弹奏与歌唱风格一致,能够较 完美地结合,能够较准确地体现作品的风格。 2.项目准备 (1)考点准备:备考室足量,每个考场配钢琴 1 架,计时器 1 个,计时员 1 人,考 生考试 用的相关题签、表格、顺序号,考官用的考试要求与评分标准、评分参考表、记分表、考场 情况记录表等考务必需品。 (2)考生准备:掌握幼儿歌曲弹奏与演唱方法。 3.职业素养 (1)着装得体,举止文明,讲话礼貌。 ( 2 )仪态端庄,自然大方,精神饱满。 (3)能够使用普通话。 (4)服从监考老师安排,维护考场秩序。 项目二:简笔画命题创作 1,技术要求 (1)本项目不提前公布试题和样题。考试时现场随机抽取试题。 (2)运用简笔画技巧,以儿童、老人形象或常见动物形象(包括:鸡、鸭、鹅、小鸟、蜗 牛、兔子、羊、猫、狗、猪、猴子、大象、老鼠、松鼠、鱼、螃蟹等)为主进行命题创作。( 3 )构图合理,画面应设计恰当的背景用以衬托主体人物(或动物)形象。 (4)人物(或动物)形象符合题意,结构准确,比例匀称,完整得体;表情、动作活泼可 爱,富有童趣,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5)能够熟练运用绘面材料和绘画工具,画面色彩艳丽、明快、和谐,绘制完整,符合幼 儿的欣赏要求。 (6)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能体现出作画者的审美能力和丰富想象力。 2.项目准备 (1)考点准备:考场若干,单人单桌,180 克的8 开素描纸(每名考生一张,备用若

幼儿心理学习的题目集—王振宇版(部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过程 3.认知过程 4.情感过程 5.意志过程 二、填空 1.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的现象,但也是 、、的现象。 2.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3.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4.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和两大类。 5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和三类。 6.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属于的过程。 7.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体验是过程。 8. 是人在活动中为实现目标而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9.个体的遗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相互作用,最终整合成一个人总的 ,心理学称为。

三、选择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知和个性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四、判断 1.心理学是了解你在想什么的科学。() 2.人人都有心理,因此,人人都是心理学家。() 3.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4.心理学是从华生开始独立的。() 5.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6.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7.在认知活动中情感具有调控作用。() 8.心理活动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 9.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五、简答 在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二节心理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 1.人脑是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2.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脑的越来越复杂,而越来越完善。 3.脑的进化过程不是强拆重建,而是不断、、和 的过程。 4.神经信息传导的时速是公里,也就是每秒米。 5.大脑的主要机能是、、、和发布各种信息。 6.大脑分为四个机能区,其中枕叶与有关,颞叶与有关,顶叶与 有关,额叶与有关。 7.大脑皮层上绝大部分部位不承担具体感觉和运动机能,集中用于处理,如 。 8.儿童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和。 9.新生儿的大脑两半球表面占成人大脑皮层的,7岁达到。 10.心理不是物质,而是一种,没有客观现实,人脑酒无从反映。 1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是、的反映,与照镜子不是一回事。 12.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和的影响,同时,还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 二、选择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2018届上海春季高考数学试卷(附解析)

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试卷 2018.01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满分54分,第1~6题每题4分,第7~12题每题5分) 1.不等式||1x >的解集为 2.计算:31lim 2 n n n →∞-=+3.设集合{|02}A x x =<<,{|11}B x x =-<<,则A B = 4.若复数1i z =+(i 是虚数单位),则2z z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若2810a a +=,则357a a a ++=6.已知平面上动点P 到两个定点(1,0)和(1,0)-的距离之和等于4,则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 7.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3AB =,4BC =,15AA =,O 是11A C 的中点,则三棱锥11A A OB -的体积为 (第7题)(第12题) 8.某校组队参加辩论赛,从6名学生中选出4人分别担任一、二、三、四辩,若其中学生甲必须参赛且不担任四辩,则不同的安排方法种数为 (结果用数值表示)9.设a ∈R ,若292 ()x x +与92()a x x +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相等,则a =10.设m ∈R ,若z 是关于x 的方程2210x mx m ++-=的一个虚根,则||z 的取值范围是 11.设0a >,函数()2(1)sin()f x x x ax =+-,(0,1)x ∈,若函数21y x =-与()y f x =的图像有且仅有两个不同的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0米,圆O 的半径为1米,圆心是正方形的中心,点P 、Q 分别在线段AD 、CB 上,若线段PQ 与圆O 有公共点,则称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已知点P 以1.5米/秒的速度从A 出发向D 移动,同时,点Q 以1米/秒的速度从C 出发向B 移动,则在点P 从A 移动到D 的过程中,点Q 在点P 的盲区中的时长约为秒(精确到0.1)

春季高考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试题

2016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春季)模拟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幼儿只喜欢吃肉,不喜欢吃菜,水果,时间长了,体内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为(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矿物质 2.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一般应有( ) A.4-6小时 B.3-4小时 C.2个小时 D.1个小时 3.活动室是幼儿主要活动场所,每名幼儿所占面积不应少于( ) A.4平方米 B.3平方米 C.2.5平方米 D.2平方米 4.下列属于幼儿皮肤特点的是 ( ) A.皮肤的保护功能强 B.皮肤的保护功能差 C.调节体温的功能强 D.皮肤的渗透作用弱 5.细胞能以最经济的消耗,收到最大的工作效果,这是大脑皮质建立了( ) A.优势兴奋 B.镶嵌式活动 C.抑制机制 D.动力定型 6.属于情绪障碍行为是( ) A.夜惊 B.屏气发作 C.口吃 D.厌学 7.婴儿一点“手拿食”的时间大约是( ) A.5-6个月 B.1-2个月 C.3-4个月 D.7-8个月 8.母乳中含量丰富,能促进脑细胞发育的重要物质是( ) A.牛磺酸 B.叶酸 C.铁 D.果糖 9.豆浆有“假沸”现象,出现泡沫,此时有害物质尚存,这时的温度是( ) A.140度 B.120度 C.100度 D.80度 10.大脑只利用哪一营养素为能源( ) A.脂肪 B.无机盐 C.碳水化合物 D.蛋白质 11.关于幼儿记忆的年龄特征不正确的是( ) A.记得快忘得也快 B.容易混淆 C.语词记忆占优势 D.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12. 幼儿很难回答1加2等于几,但若问他“你有一块糖,再加上两块糖,等于几块糖啊”他就会较容易做出回答,这体现了幼儿具有(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发散思维 13.幼儿看见图画里的人穿着棉袄,戴着手套,就知道“这是冬天,天气很冷。”这种认识属于(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14. 幼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叫( )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15.心理的本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心理的反映是镜子式的反映 B.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C.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 D.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6.不仅保证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的是( ) A.多通道感知 B.自我效能感 C.感知度 D.习惯化 17.幼儿经常会出现一些“破坏”行为,如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转眼工夫,就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这从另一方面体现的高级情感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实践感 18.幼儿常会因争夺玩具而打架,在地上撒泼,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19.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20.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向,不易激动的气质类型是( ) A.粘液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21.幼儿游戏的基础和源泉是( ) 机密★启用前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王振宇)

重庆市中等幼儿师范教育 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草稿) 课程名称: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必修课 制定时间:2011年3月30日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处制 《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8年制定) 一、课程类型:必修课 二、先修课程:无 三、学时:68学时 四、课程概述: 《幼儿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幼儿心理的面貌,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五、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根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六、教学方式: 采取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幼儿心理学知识体系,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构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提高认知能力。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心理学内容,采用课堂角色扮演、现场实验、观看心理实验教学片等教学方式,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七、实验见习实习: 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多接触幼儿,熟悉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心理现象,使幼儿心理发展理论和幼儿生活实践以及学前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及对象;了解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科学的儿童观。 教学重难点: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研究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2018年春季高考数学真题

2018春季高考真题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2、函数的定义域是 A、(∞) B、()(,∞) C、∞) D、)(,∞) 3、奇函数的布局如图所示,则 A、B、 C、D、 4、已知不等式的解集是 A、()(,) B、(,) C、()(,) D、(,) 5、在数列中,=-1 ,=0,=+,则等于 A、B、C、D、 6、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的坐标是 A、() B、() C、() D、(,) 7、圆的圆心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8、已知、,则“ ”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关于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l的倾斜角为。 B、向量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 C、直线l经过点(,) D、向量是直线l的一个法向量 10、景区中有一座山,山的南面有2条道路,山的北面有3条道路,均可用于游客上山或下山,假设没有其他道路,某游客计划从山的一面走到山顶后,接着从另一面下山,则不同的走法的种数是 A、6 B、10 C、12 D、20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的不等式()表示的区域(阴影部分)可能是 12、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 的夹角为锐角,则 A、B、C、D、 13、若坐标原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则角的取值集合是 A、{} B、{} C、{} D、{} 14、关于的方程(),表示的图形不可能是

15、在( ) 的展开式中,所有项的系数之和等于 A 、32 B 、-32 C 、1 D 、-1 16、设命题 ,命题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 B 、 C 、 D 、 17、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为 ,准线为 ,该抛物线上的点 到 轴的距离为 ,且 =7,则焦点 到准线 距离是 A 、2 B 、 C 、 D 、 18、某停车场只有并排的8个停车位,恰好全部空闲,现有3辆汽车依次驶入,并且随机停放在不同车位,则至少有2辆汽车停放在相邻车位的概率是 A 、 B 、 C 、 D 、 19、已知矩形ABCD ,AB=2BC ,把这个矩形分别以AB ,BC 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围成集合体的侧面积分别记为S 1、S 2 ,则S 1、S 2的比值等于 A 、 B 、 C 、 D 、 20、若由函数 图像变换得到 的图像,则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把 上所有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4倍,纵坐标不变;第二步,可以把图像沿x 轴 A 、向右平移 个单位 B 、向右平移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 D 、向左平移 个单位 二、填空题 21、已知函数 ,则 的值等于 。 22、已知 ,若 ,则 等于 。 23、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 ,E ,F 分别是D 1B,A 1C 上不重合的两个动 点,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CE||D 1F ; ②平面AFD||平面B 1EC 1 ; ③AB 1 EF ; ④平面AED||平面ABB 1A 1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 24、已知椭圆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焦点的坐标是(0,3),若点(4,0)在椭圆C 上,则椭圆C 的离心率等于 25、在一批棉花中随机抽测了500根棉花纤维的长度(精确到1mm )作为样本,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由图可知,样本中棉花纤维的长度大于225mm 的频数是 。

王振宇幼儿心理学试题5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A.思维 B.注意 C.记忆 D.想象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认识风格 C.心理现象 D.个性特征 3.根据我国现实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6岁儿童属于()。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早期 D.幼儿期 4.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 A.回避型依恋 B.安全型依恋 C.矛盾型依恋 D.不安全型依恋 5.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即()。 A.前习俗水平 B.中习俗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6.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叫()。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深刻化 D.操作行为 7.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A.自我 B.态度 C.认识 D.年龄 8.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交往是在()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语言情境 C.社会情境 D.家庭情境 9.在整个幼儿期,()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10.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2~4岁 B.2~5岁 C.3~6岁 D.3~8岁 11.幼儿的想象有以下哪些特点?() A.主题与时间易变换 B.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 C.缺乏计划性,没有预定的目的 D.想象的创造成分保留在具体形象水平上 12.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 B.情绪一般比较稳定,带有情境性 C.情绪没有情感强烈稳定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发展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平均递增 D.平均递减 14.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成为儿童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A.社会化 B.深刻化 C.丰富化 D.自我调节化 15.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儿童,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对()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6.幼儿记忆以()和()为主。 A.无意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意义识记 17.一周前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今天我在街上碰到他,我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这属于()。 A.保存 B.加工 C.再认 D.回忆 18.在方位知觉方面,5岁儿童()。 A.能够辨别前后 B.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C.能够辨别上下 D.能以物体为基准辨别左右 19.托马斯等人将婴儿气质划分为()类型。 A.容易抚养型 B.难以抚养型 C.缓慢发动型 D.行为抑制型 20.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20xx年春季高考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

[第3次发布]试题—山东省20xx年春季高考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 山东省20xx年春季高考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 试题 [第3次发布] 一、考试项目及其分值 1.幼儿歌曲弹唱,满分90分。 2.幼儿舞蹈表演,满分90分。 3.声乐,满分50分。 总分满分230分。 上述项目的考试要求详见《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说明》中“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考试说明”对应项目的要求。 二、试题说明 考生在同一考场内依次完成3个考试项目(顺序为:幼儿歌曲弹唱、声乐、 幼儿舞蹈表演)。须穿同一套服装,中间不得更换(包括衣服、鞋帽、饰物等)。幼儿舞蹈表演须徒手完成,一律不使用道具。幼儿歌曲弹唱与幼儿舞蹈表演共用一个抽签号。 1.幼儿歌曲弹唱 本项目提前公布试题。考试时,考生现场抽签确定一首幼儿歌曲作为考试曲目,只能抽签一次,不得多次抽签,所抽曲谱(考场提供)放置钢琴上看谱弹唱。随着考试的进行,将逐步扩大抽题范围,具体题号为:3月24日1-14首、25 日1-16首、26日1-18首、27日1-20首、28日1-22首、29日1-24首、30日1-26首。本次公布的试题题号与考试时的题号一致。

考生弹唱时,要有正确的钢琴弹奏姿势和弹奏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运用和弦和伴奏音型。考生能完整、流畅的弹唱歌曲一段歌词即可,弹唱时间控制在1 分钟以内。如因考生原因,中间停顿时间过长或对同一段内容反复弹唱,则视为考生不能继续弹唱,由评委喊停;在弹唱过程中,评委认为已足以评判考生的水平,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喊停;如弹唱时间超时,则由工作人员喊停,不影响评委对考生的评判。 2.声乐 本项目由考生自选歌曲、背词谱演唱;自备伴奏演唱或清唱均可,不影响评委打分;所选曲目不得与本次公布的幼儿歌曲弹唱试题曲目相同。 考生能够熟练、流畅地演唱歌曲的一个段落即可,演唱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自备伴奏音乐的前奏原则上不超过10秒钟。如因考生原因,中间停顿时间 过长或对同一段内容反复演唱,则视为考生不能继续演唱,由评委喊停;在演唱过程中,评委认为已足以评判考生的水平,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喊停;如考生演唱时间超时,则由工作人员喊停,不影响评委对考生的评判。 3.幼儿舞蹈表演 本项目提前公布试题。考试时,考生现场抽签确定一首歌曲(乐曲)作为幼儿舞蹈表演曲目,只能抽签一次,不得多次抽签,所抽曲目由考场工作人员播放。随着考试的进行,将逐步扩大抽题范围,具体题号为:3月24日1-14首、25 日1-16首、26日1-18首、27日1-20首、28日1-22首、29日1-24首、30日1-26首。本次公布的试题题号与考试时的题号一致。 考生表演时应根据试题音乐风格确定相应的肢体动作,表演应形象生动鲜明,动作规范流畅协调,富有童趣。如因考生原因,中间停顿时间过长,则视为考生不能继续表演,由评委喊停;在表演过程中,评委认为已足以评判考生的水平,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喊停。若评委未喊停,音乐播放完毕后考生立即结束考试并离开考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