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测绘工程系毕业论文

测绘工程系毕业论文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随着近年来城镇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规划的大力投入,98年和01年施测的地形图上的地物、地貌已无法满足城乡规划对地形图现势性的要求。因此,宁德市规划局计划对原有地形图进行更新,并对规划区范围内没有1:1000地形图的地方进行测绘。

(二)测区概况

测区霞浦县柏洋乡,位于福建省东部,属宁德市。

测区地理坐标:北纬 26°37'-34°54'

东经 119°53'-120°06'

(三)项目工作内容

1、首级控制测量:利用已有D级GPS控制点和一等水准点,布设一级GPS 导线点,并施测四等水准测量。

2、图根控制测量:在首级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布设图根导线,并对所布的图根点进行图根水准测量。

3、地形测绘:在测区一级导线点和图根点的基础上,进行1:10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4、成果制作:按照项目技术要求对电子数据进行编辑和加工,并制作和提交各类项目成果。

(四)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根据宁德市规划局的工作计划具体制订。

二、作业依据及作业软件

(一)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3、《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6、《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与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二)成图数字基础、规格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0米;

3、测图比例尺1:1000,图幅规格50cm×50cm,提交数据格式为*.dwg。(三)作业软件

数字测量野外数据采集使用南方CASS7.1版本的数字化成图软件。

三、已有资料(控制资料和图件资料)

测区内及周边有柏洋乡区D级GPS点,这些点于1998年由福建地质局测绘院测量队施测,精度可靠,可作为本测区的平面控制起算点。另外测区内部分一级GPS点可以利用。

测区内有2001年编绘的柏洋乡城区1:10000地形图,可用于外业踏勘、选点、埋石和编制技术设计书。

四、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1、一级GPS控制网设计

布设一级GPS点,一级GPS点拟在D级点下直接布设。

(1)、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1)表示。

()2

2

б=±+(1)

a bd

式中:

б——标准差,mm;

a ——固定误差,mm;

b ——比例误差,×10-6;

d ——相邻点间距离,km。

a、b取值见表1。

(2)、GPS各级网应由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1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

2、一级GPS控制网技术要求

一级GPS控制网按导线网的形状布设,网形应确保足够的网形强度,起算点尽可能分布均匀,点位布设密度以满足图根控制导线加密发展为原则,相邻点间平均边长400米左右,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具体测量技术要求按表1执行。

表1 GPS控制网基本技术指标表

项目指标一级GPS网

GPS网设计

闭合环或符合路线边数10

GPS 网平均基线长度 (m) 400

标准差б参数固定误差a (mm) ≤10 比例误差b (×10-6) ≤10

GPS观测

GPS测量模式静态相对定位卫星截止高度角 ( °) ≥15

数据采样间隔 ( s )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5

观测时段长度

(min)

GPS双频机≥45 观测平均时段数≥1.6

基线精度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1/20000 3、一级GPS控制点命名规则

一级GPS控制点命名以“A8”开头+三位流水号的命名方法,从001号开始顺序编号,新布设的一级GPS点需要在实地绘制点之记,并量取两个以上栓距。

4、一级GPS控制点选埋

(1)一级GPS控制点标志

一级GPS点标志使用直径为20mm的不锈钢标志。

(2)一级GPS控制点选埋原则

由于GPS测站之间要求不一定每站都相互通视,所以选点工作比常规测量的选点简便,但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原则选点布设:

a、点位布设在交通便利、地面基础稳定、易于安装设备、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和易于保存的地方。

b、点位周围15°以上没有高大障碍物,以减少GPS信号被遮挡或障碍物吸收。

c、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的发射源及高压输电线路,以避免电磁场对GPS 信号的干扰。

d、避开大面积水面,以防对卫星信号的反射。

e、相邻点平均距离400m,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个别布点困难处也应确保一个方向通视;对于没有破坏的单个控制点(孤点)要加设至少一个通视方向的控制点;交叉路口重新布设的单个控制点,要尽量和周围原有的控制点都保持通视。

f、新埋点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一般应有3个明显方位物的距离,距离注记至0.1米,每个点之记存为一个文件,文件名以点号命名,一级GPS控制点不需办理委托保管手续。

(3)一级GPS控制点标志埋设

a、水泥路面

使用钻机在水泥地上直接钻孔,钻头直径为10mm,将标志紧紧的嵌入钻孔中。用红漆标绘方框线,将点号标于地面或隔离花带边上,或凿刻于水泥路面,

用红漆标绘。

b、沥青路面

不允许按水泥路面的做法,应采用凿槽孔现场浇筑的方法。

c、碎石路面、硬土地面

应现场浇灌水泥标石,规格:上面15×15cm,下面20×20cm,高60cm。标石上表面高出地面3-5cm。

5、一级GPS外业观测

(1)外业观测的仪器

使用六台Trimble-5700 GPS接收机进行观测,该仪器的标称精度为∶

±(5mm+1PPm×D)

GPS导线网外业采用边连接和点连接相结合的方式观测,GPS外业观测技术指标执行。

(2)GPS外业观测的要求

a、接收机天线利用脚架和光学对点器安置在标志中心的垂线方向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圆气泡必须居中,定向标志线指向正北,误差

不大于±5°,观测前对点器必须经过检验和校正。

b、观测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调度命令,按规定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在观测过程中,自始至终有人值守,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c、外业记录(简化格式,如表2)必须在现场填写,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每时段前后应各量一次天线高,两次较差不大于3mm,取其中数填入记录手薄中。

表2 GPS外业观测记录表格

点名等级

观测者日期

接收机名称接收机编号

开机时间h min 关机时间h min

站时段号日时段号

天线高(m)测前测后平均

存储介质编号及数据文件名

d、接收机记录数据后,应查看测站信息、信噪比、相位残差及存储介质记录等,根据采集数据的质量,采取相应的措施。

e、外业数据采集严格执行操作手册,外业观测存储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一定要及时拷贝;接收机内存储的数据文件在转录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和删改,不许进行人为的加工。

6、外业数据预处理及检核

(1)外业数据预处理

首先检查外业记录手簿记录内容是否规范、齐全。对照外业记录手簿,通过随机软件Date Transfer,将接收机中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中特定的目录下,同时完成测点点号、天线高类型、天线高量测方式、天线高等数据的输入。

(2)基线解算及检核

a、基线解算

基线解算使用天宝随机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首先进行自动解算,根据基线解算结果,检查每条基线向量比率(Ratio)?、单位权中误差(rms) 、参考变量等项目。要求Ratio≥3.0 ,rms<20mm ,参考变量<10。对超限的基线再进行手工处理,手工处理不合格的基线要到外业进行补测。

b、外业数据观测质量的检核

①同步环检验:

表3 同步环限差表

等 级

限差类型

一级

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9.0 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5.0 ppm

②异步环检验:

若干个独立观测边组成闭合环各坐标增量闭合差允许为:

x 22ωσ≤? y 22ωσ≤? z 22ωσ≤? (2)

环闭合差限差:

2

22z y x ωωωω++= (3)

式中:n —闭合环中的边数 σ—GPS 网标准差(按平均边长计算) ③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检验

s d 22σ≤? (4) 通过外业数据的预处理及检核,完成组网基线的筛选。 7、GPS 网的平差计算??

GPS 网平差软件使用天宝随机软件Trimble Geomatics Office 1.6版,网平差分两部分进行,即∶无约束平差和约束平差。

(1) GPS 网三维无约束平差

为全面考察GPS 基线向量的内部精度,根据同步环检验结果,在每个同步环中选出4至6条基线向量,由这些基线组成平差网。平差时没有一个控制点坐标固定不变,程序本身使用平差网的重心(既网中各点

的平均坐标)来控制坐标平移,用内部约束以满足网中方位角和长度的约束条件。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 (V x ?、V y ? 、V z ?)绝对值应满足下式要求:

3V x σ?≦、 3V y σ?≦、 3V z σ?≦

(5) (2)平差后,通过查看平差结果,把质量较差的基线从网中剔除掉,直至网中没有超限观测值,最后通过比例因子加权平差后,全网参考因子应接近1.00且通过X2(а=95%)统计检验,直至平差收敛。

(3)GPS 网约束平差

GPS 网约束平差至少应固定三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平差前应对已知点精度进行分析。

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 (V x ?、、V y ? 、V z ?)应满足下式要求:

dV x σ?≦2

、 dV y σ?≦2、 dV z σ?≦2 (6) (4)平差后应提供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坐标系两套成果。

8、GPS 控制成果资料提交

GPS 控制网完成后应提交以下资料:

(1) 点之记(打印资料和dwg 格式电子数据各一份);

(2) 控制网联测略图、通视图(打印资料和dwg 格式电子数据各一份); (3) 原始观测数据和观测记录手簿;

(4) 控制网平差计算手册(打印资料和dwg 格式电子数据各一份)、成果表; (5) 控制技术总结; (6) 仪器检定资料。 (二) 高程控制测量

1、水准路线的布设

本次水准路线,拟把整个测区新的一级GPS 导线点连接起来,布设成一个多结点

的水准网。

2、水准测量

(1)仪器设备及其检验

水准观测使用DS3以上级别水准仪,配3米区格木质标尺。在水准观测前应对水准标尺和仪器的i角进行检验。

(2)水准观测与记录薄

a、水准观测采用中丝法测高,直读视距,单程观测;

b、水准观测在呈像清晰,视线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前后视距应≤80米,外业条件欠佳时应缩短视距;

c、观测时仪器脚架按牢,尺台踩实,沿公路进行施测时,仪器和标尺安在路边土基上;

d、采用电子手簿记录,各测段均是偶数测站。

e、各项限差按表4执行:

表4 四等水准限差表

项目四等项目四等

仪器类型DS3观测顺序后后前前

视线长度(m)≤80 路线长(km)≤15

前后视距差(m)≤3 路线、环线闭合差(mm)20L

视距差累积(m)≤10 间歇检查(mm)≤5

红黑面读数差(mm)≤3 高差取位(mm)0.5

红黑面高差之差(mm)≤5 每公里高差中数全中差±10 mm

3、水准网平差

在水准网内业平差计算前,首先应对外业观测记录手簿进行100%的检查,经核实手簿中的各项数据计算无误后,摘取各测段高差,绘制水准网计算略图,并计算环(附和路线)闭合差的大小。同时根据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检验闭合差是否超限,对于超限的测段应及时进行补测。

当水准环数多于20个时,外业观测结束应根据附合路线或闭合环闭合差按下式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

w 1

M

WW

N F

??

±??

??

=(7)

式中:

W—水准环闭合差,mm;

F—水准环线周长,km;

N—水准环数。

内业平差计算采用清华山维编制的《NASEW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进行严密平差计算。水准环线和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大于20L mm,水准计算至0.0001米,成果取至0.001米,水准网平差后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2cm 。

4、四等水准成果提交

(1)联测略图、计算略图(打印和电子数据各一份);

(2)检定资料;

(3)原始观测手簿或电子记簿原始数据;

(4)四等水准计算手册、成果表及电子数据,其中水准网或水准路线精度统计应包括:

a、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及限差;

b、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

c、当闭合环超过20个时,应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五、图根控制测量

(一)图根控制布网方案

图根控制点在测区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下布设,主要遵循分布均匀、使用方便、密度满足地形测量精度要求,并且可长久保存的原则布设。图根控制测量要求和精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采用图根导线(建筑密集区)和RTK技术(开阔地区)两种方法布设。

(二)图根点埋设

图根点的密度应以满足测图需要为原则,可以根据建筑物密集程度、地形复杂程度布设,原则上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图根点数量不少于50个,并且保证每幅1:1000比例尺的标准幅(50cm × 50cm )内有8个以上固定标志的图根点。

固定图根点标志可采用比一、二级导线点标志略小的标石或钢钉定位或点位在坚硬水泥路面上的雕刻“+”,外加刻10cm 方框,其它图根点采用临时标志,以铁钉、木桩为主,若测区内有比较稳固的老点应尽量加以利用,图根点不绘点之记。

(三)图根点编号

图根点编号采用自然数顺序排列,前缀字母为“T ”,点号在实地用红漆书写,一般不得空号和跳号。

(四)图根导线布设

图根导线主要布设形式为结点导线网和附合导线,技术指标按表5执行。

表5 图根导线技术指标表

N 为测站数,测距1测回2次读数

1、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或结点与结点间的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2、一级图根导线,当导线较短,由全长相对闭合差折算的绝对闭合 差限差小于±13cm 时,其限差按±13cm 计。

3、一级图根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应≤±26cm 。

4、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级别 导线长度(km ) 平均边长(m ) 测距中误差(mm ) 测角中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

相对闭合差 一级

1.8

150

≤±15

≤±20

±40

n

1/4000

通视困难和难以闭合的地方,可采用支导线,支导线要求不超过3条边、总长不超过500米,测量时水平角测左右角、距离往返测。

水平角观测使用电子全站仪,按方向观测法观测。用电子全站仪实测边长一测回(2次读数),仪器常数、棱镜常数等可直接在全站仪中设置。水平角观测要求见表6

表6 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仪器型号半测回归零(″)一测回2C互差(″)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测回数DJ28 13 9 1 DJ618 20 24 2 图根控制外业数据记录使用手工记簿方式,原始记录和中间计算过

(五)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高程主要采用用图根水准的方法测定,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路线长度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

差m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附合路线

km 结点间km 支线km 仪器类型视距m

平地或丘陵

mm

山地mm

8 6 4 DS3 ≤100 ≤30 ≤±40L≤±12 n

注1:山地是指每千米图根水准测量超过16站的路线或环线所在区域;

注2:L为路线长度以km计 n为测站数;

注3:图根水准测量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黑面一次读数),估读至毫米。支线按往返测。

当用图根光电测距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图根光电测距离高程导线代替图根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附合路线总长km 平均边长

m

测回数

垂直角指标差之

垂直角

测回差

对向观测高差

较差

m

路线闭合差

mm J2 J6 J2 J6 J6

≤5 ≤300 1 2 15″25″25″≤0.02 S ≤±40L 注1:S为边长,以hm(百米)计,不足1 hm按1 hm计算;

注2:L为路线总长,以km(千米)计,不足1km按1km计算;

注3:与图根水准交替使用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也为(mm);

注4:当L大于1km且每km超过16站时,路线闭合差允许值为(mm),n为测站数;

注5:觇标高、仪器高量至毫米;

注6:高程计算至毫米,取至厘米。

(六)图根导线平差计算

图根控制平差计算可采用清华山维公司的NASEW95工程测量控制网平差系统,平面和高程分开平差。

1、平面平差

(1) 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和固定边。

(2) 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

(3) 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

(4) 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5) 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在NASEW中输入已知点和观测数据,输入的数据要经过另外一个人核对,无误后,设置相关参数进行平差计算。

2、高程平差

按以上方法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在NASEW中输入已知点和观测数据,以站水准的方法进行平差计算。

六、地形测绘

(一)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1、图幅分幅

地形图图幅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

2、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以图幅的西南角坐标(以千米为单位)为基础,纵坐标(X)在前,横坐标(Y)在后,中间以“—”隔开。

3、图幅命名

图幅命名可采用地名、山名、单位名等有关名称,图幅接合表内填图名。(二)数字地形图测量的数学精度

1、图根点精度要求

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厘米;高程中误差应小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2、测站点精度要求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厘米;测站点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应大于1/10基本等高距;丘陵地不应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不应大于1/6基本等高距。

3、地物点精度要求

地形图要素的施测精度按照《城市测量规范》中有关地形测图的精度要求执行。

(三)数字地形图碎部点采集

本测区数字地形图碎部点采集采用极坐标法,具体作业方法如下:

1、使用经过检定合格的6″及其以上等级全站仪采集碎部点,根据外业碎部点记录进行编绘。

2、为保证外业采集碎部点的数学精度,设站定向时必须使用三角架或强制对中杆来定向,严禁采用单杆定向,观测盘左盘右一个完整测回,检定边长和高

程与坐标反算边长和高程之差不得大于5cm,且每站采集前应采集3—5个重合点进行校核。碎部采集时,水平角、垂直角和边长应

读至仪器最小分划,若仪器的2C和指标差过大时,应在碎部计算时加以改正。对于需偏心测量的地物应加偏心改正。

3、为保证外业采集数据的正确性和方便今后使用,每测站结束后要作归零检查,以防止仪器松动。每个作业组长建立一个目录,每天采集的数据单独存放,错误数据应及时删除。每个区块采集结束后,应将碎部点文件合并为1—2个完整文件,并以区块号保存,以方便今后修改使用。

4、测图范围内的地物点、地形点原则上均需实测坐标,个别隐蔽建筑物拐点无法实测的,可采用交会法或勘丈法补充。

5、立尺点应保证与图式符号的定位点或定位线严格一致。为了减棱镜常数对碎部点的误差影响,测图时宜选择小棱镜,并在全站仪设置中加入棱镜常数改正。

6、碎部高程测量:高程碎部点要实测,不允许在地物点(如房角)上带注高程,高程点的测注位置应能较好反映整体地势的变化情况。

7、依山而建的房屋,其房后的坎子应测绘完整,并适当测注高程,高程点的密度及位置以满足绘制等高线的要求为准。

(四)地形图各要素的表示

1、测量控制点

(1)、测区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按成果文件展点。

(2)、水准点平面位置的精度应按照不低于二类地物点的要求测定坐标,坐标取位到cm。

(3)、居民地内不埋石的图根点因注记压盖可选择表示。

2、居民地和栏栅

(1)房屋以墙基(脚)轮廓为准,一般应逐个表示。按结构不同,层次不同,主要房屋和附属房屋应分割表示,并注记层次和建筑材料。

(2)房屋建筑结构分类严格按表9执行:

表9 房屋建筑结构分类

分类

内容

注编

名称

1 钢、钢结构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材建筑的,包括悬索结构。钢

2

钢、钢筋混凝土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如一幢房屋一

部分梁柱采用钢、钢筋混凝土构架建筑。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包括薄壳结构、大模板现浇结构及使用滑模、升板等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4 混合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钢筋混凝土和砖木建造的,如一幢房屋

的梁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以砖墙为承重墙,或者梁是用木材建

造,柱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5 砖木结构

承重的主要构件是用砖、木材建造的,如一幢房屋是木制房

架,砖墙、木柱建造的。

6

其他结构如:木、竹、土坯结构凡不属于上述结构的房屋都归此类。木竹土或

7 建筑中的房屋指已建屋基或虽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一般房屋。建

8 破坏房屋指破坏或半破坏的房屋,不分建筑结构。破

9 棚房指有棚顶,四周无墙或仅有简陋墙壁的建筑物。棚

(3)房屋层数及注记:

a、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自然层数,一般按室内地坪±0.0以上计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内层高在2.2(含)以上的,计算自然层数。

b、房屋总层数为房屋地上层数与地下层数之和,图上注记的房屋层数是自然层数,而不是总层数。

c、假层、附层(夹层)、插层、阁楼(暗楼)装饰性塔楼以及突出层面的楼

梯间、水箱间不计层数。

d、复式房屋、跃层建筑按实际占有自然层数计算。

(4)各种附属建筑的表示:

a、悬空建筑物与挑廊,宽度大于图上1 mm的应表示;檐廊在图上宽度大于

2 mm的应表示。阳台表示要求按表10的规定。

表10 阳台表示要求

符号名称符号简要说明

阳台

A.一层封闭的阳台

B.一层不封闭的阳台

凹进墙体的阳台和一层封闭的凸阳台,按房屋表示;一层不封闭的凸阳台用“b”,二层以上的阳台不表示。

b、关于房屋实虚线的表示,一般实线表示建筑物的外轮廓与地面的交线;虚线表示架空部分在地面上的投影。

c、房屋的凸出凹进部分图上大于0.4mm,简单房屋大于0.6mm要表示。街道两旁商店的半园形装饰柱凹凸小于0.4m的可综合与墙体取齐。

d、柱廊的柱子长宽小于0.5m者用不依比例的圆柱表示,大于0.5m者按实际形状表示。

e、围墙图上长度大于10 mm、高度大于1m的应表示;图上宽度大于0.5 mm 的以比例表示,宽度小于0.5 mm的用0.3的单线围墙符号表示。

f、上部为栏杆式的围墙,当底坐的围墙体高出地面1.0m时按围墙表示;低于1.0m时按栏杆表示。栏杆测定柱体外边线。

g、栅栏、栏杆、竹木篱笆、活树篱笆、铁丝网图上长度大于20mm应表示。

h、居民地每家门前的院落,若有水泥铺面的在适当地方注记"水泥",并用地类界绘出范围。

i、房屋与围墙公用同一墙壁时应以房屋线为主;棚房依围墙而建的应以围墙

线为主。

3、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1)、固定的起重机、传送带、风车、水车、水轮泵应表示,棚房内的吊车不表示;大型的且固定的宣传橱窗、广告牌、彩门、牌坊、牌楼应表示。

(2)、厂区内架空桥可用图式符号4.3.1.4按悬空建筑表示,中间有支柱的要依柱位绘出柱子。

(3)、地磅的表示:露天的,绘出地磅范围中间绘符号(图式5.8.4);有房或棚房的,绘出房子或棚房符号,中间加绘地磅符号;露天设施用地界圈出范围,内配露天设备符号或注出性质名称。

(4)、工业用烟囱,用图式5.2.7符号表示,食堂和民用烟囱,在房屋内部的不表示,若是独立存在的则以比例绘出基础范围中间加绘烟囱符号;工矿内的厂房、库房、料仓均要加注车间和应有的名称并注性质和层次。对于图式中没有符号的地物设施则以比例绘出其轮廓加注其性质名称。

(5)、居民地外固定的大型饲养场应表示;正规、固定的加油站应表示,并加注符号,有名称的应注记名称。

(6)、主要桥梁、广场、图上宽度大于2㎝的街道和道路交叉口及拐弯处突出的、新型装饰性的路灯应表示。

(7)、正规的庙宇、教堂、清真寺应表示,并按GB/T7929-1995中5.7的规定加绘相应符号;农村中自发集资修建的外型同普通房屋的庙、教堂按普通房屋表示。

(8)、无线电通信(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地面站的信号发射塔,按GB/T7929-1995中5.5.7规定的符号表示,并加注“通信”字样。

4、道路及附属设施

(1)、道路要求位置测绘准确,类别、等级分明,真实反映其曲直和交叉情况,与其它地形要素的关系明确,注记齐全。

(2)、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3)、大车路以上等级的道路中心线上,在图上每隔10㎝~15㎝应测注高程

注记点,主要道路交叉口和转折处也应测注高程注记点。

(4)、公路按GB/T919-2002划分行政等级代码与技术等级代码,分别见表11-表12:

表11 公路行政等级代码

代码名称

G 国道

S 省道

X 县道

Y 乡道

Z 专用公路

Q 其它公路

表12 公路技术等级代码

代码名称

8 高速公路

1 一级公路

2 二级公路

3 三级公路

4 四级公路

9 其它(等外公路)

地形图应在图上每隔15㎝~20㎝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括号注记公路行政等级代码与国道、省道公路编号。公路其它内容的表示要求如下:

a、公路应注记铺面材料,铺面材料注记应与公路等级代码分开。

b、4级及4级以上等级公路应表示路基、铺面、路肩宽,当路肩宽度小于图上1 mm时按1 mm表示。

c、国道按按一级公路表示。

(5)、小型道路表示的其它要求:

a、可通行手扶拖拉机及以上交通或运输工具、路基未经修筑或简易修筑的道路以大车路表示,部分农村中路面铺以水泥的机耕路也以大车路表示。

b、供行人来往但不能通行拖拉机的主要道路以乡村路表示。

c、供行人单骑行走的道路以小路表示。

(6)、坡度表和里程碑密集时坡度表可适当取舍。

5、管线及附属设施

(1)10KV以上的电力线以输电线表示,10KV以下的以配电线表示。

(2)永久性的电力线、主干电信线(指电话线、广播线、有线电视线、网络通信线等)均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须实测坐标。表示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工厂、单位内部的低压线一般要表示。线路可不连线,依其符号绘出走向,住宅区内部的低压线只表示示主干线杆位,田地里的两根线的电杆应表示。

(3)地下光缆、电缆的光缆标与电缆标位置应实测表示。

(4)地下管线的入口处一般要表示。地下检修井重点表示主干管和城市中主要街道上的上水、煤气、天然气、电力、电信等检修井,检修井密集时应作取舍。

(5)室外地上消火栓和大型阀门应表示。

(6)工厂内部的管线多根在一起的,只绘中间一根并注记性质和根数。如:──热12根───地下管线不表示,架空管线的支柱及其拐点和端点要实测。

(7)公用水龙头,用地类界划出范围,内绘图式7.5.4符号,单位内部及居民院落内的不表示。

6、水系及附属设施

(1)、水系表示要求

a、河流水系界线(水涯线)宜按常水位测定。

b、池塘、水渠、贮水池的水涯线沿上边沿线(上坎沿)表示,池塘水涯线必须封闭。

c、一般非养殖(种植)性的池塘内应注记“塘”;在种植水生作(植)物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