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风寒壅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宣肺散寒。麻黄汤+华盖散。

表寒肺热: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肺: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三子养亲汤。肺气郁痹:肝气郁结,上逆犯肺,肺失宣降。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肺气虚耗: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补肺汤。肾虚不纳: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正虚喘脱:肺气欲绝,心肾阳衰。扶阳固脱,镇慑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痰浊于上,肾虚于下。化痰降逆,温肾纳气。苏子降气汤/金水六君煎。

《丹溪心法》:“痰挟瘀血碍气而病”;

《证治汇补》分虚实。

病因:久病肺虚(发病基础),感受外邪(发病条件),年老体虚。

病机:病变在肺,影响脾、肾,后期及心。

痰浊壅肺:肺虚脾弱,痰浊内蕴,肺失宣降。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浊内藴,清肃失司,肺气上逆。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痰蒙神窍:痰蒙神窍,引动肝风。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心肾阳虚,水饮内停。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五苓散。

:肺肾两虚,气失摄纳。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金匮要略》首提病名;

《外科正宗》分期论治。

病因:外感风热,痰热素盛,内外合邪。

病机: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

初期: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成痈期: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清热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金解毒散。溃脓期: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痈肿内溃。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元葛可久《十药神书》收载十方,治疗肺痨第一部专著

明虞抟《医学正传》提出“杀虫”和“补虚”两大治疗原则

病因:(外)感染痨虫,(内)正气虚弱

病机:痨虫蚀肺。部位主要在肺,久传脾、肾。

肺阴亏损: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虚火灼阴: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气阴耗伤: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

阴阳虚损: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病名首见于《金匮》《伤寒》提出治则及炙甘草汤

《丹溪心法》提出心悸“则之虚与痰”(血虚、痰火为主)

《医学正传》区分惊悸与怔忡

《医林改错》记载血府逐瘀汤治疗心悸。

病因:体虚、七情、外邪(风寒湿)、药食

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

病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虚)

痰、饮、火、瘀,气血运行不畅。(实)

心虚胆怯: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心血不足:气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气阴两虚:炙甘草汤。

阴虚火旺: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振:心阳虚衰,无以温阳心神。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参附汤。

水饮凌心: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瘀阻心脉: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

《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瓜蒌薤白白酒/半夏汤;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病因:寒邪、饮食、情志、体虚。(实:寒凝、血瘀、气滞、痰浊;虚:气、阴、阳虚。)

病机:心脉痹阻。

心血瘀阻:血行淤滞,胸阳闭阻,心脉不畅。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气滞心胸: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舒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

痰浊闭阻: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闭阻,脉络阻滞。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涤痰汤。

寒凝心脉: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当归四逆汤。

气阴两虚: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淤滞。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人参养荣汤。

心肾阴虚: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炙甘草汤。

: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闭阻,血行淤滞。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

《儒门事亲》对厥证立专篇论述,分为尸、痰、酒、气、风五厥。

病因:情志、体虚、饮食、亡血失津。

病机:气机突然逆乱。病变脏腑主要在心,涉及脑,肝(实—气机逆乱)、脾肺(虚—气血衰败)、肾。(一)气厥

实证:肝郁不舒,气机上逆,壅阻心胸,内闭神机。开窍顺气解郁。五磨饮子。

虚证:元气素虚,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补气回阳醒神。生脉饮、参附汤、四味回阳饮。

(二)血厥

实证:怒而气上,血随气升,苑阻清窍。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通瘀煎。

虚证:血出过多,气随血脱,神明失养。补血养气。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

(三)痰厥肝郁肺痹,痰随气升,上闭清窍。行气豁痰。导痰汤。

(四)食厥食填中脘,胃气不降,气逆于上,清窍闭塞。和中消导。食后不久,盐汤探吐,再用神术散+保和丸。

四:不寐

《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

《金匮要略》补充其病机并提出治法,之初肝血不足蓄热烦躁的不寐证。

《景岳全书》对病机做了概括“有邪者多实,无邪者皆虚”。

病因:情志、饮食、体虚、劳逸失调。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六:癫狂

(一)癫证

痰气郁结:肝气郁滞,脾失健运,痰瘀气结,蒙蔽神窍。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心脾两虚:癫证日久,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气血俱衰,心神失养。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二)狂证

痰火扰神:五志化火,痰随火升,痰热上扰清窍,神明昏乱。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痰热郁结:气郁日久,痰结日深,血气凝结,淤热互结,神窍被塞。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火盛阴伤:心肝郁火,或阳明腑热久羁,耗津伤液,心肾失调,阴虚火旺,神明受扰。育阴潜阳,交通心。

风痰闭阻: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

痰火扰神: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

瘀阻脑络:淤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

心脾两虚:痫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

心神亏虚:痫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

张仲景将胃脘部位称为“心下”;

《备急千金要方》中列有“九种心痛”,气滞多指胃痛,也有心痛;

李东垣《兰室秘藏》中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痛作为独立的病症;

虞传《医学正传》对胃脘痛和心痛进行了鉴别。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脾胃素虚、药物损害。

病机: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同则痛。

病性:虚实、寒热、气血。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寒邪客胃: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

饮食伤胃:饮食积滞,阻碍胃气。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

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胃气痞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

淤血停胃:淤停胃络,脉络壅滞。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丹参饮。

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胃失温养。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胃阴不足,润降失司。养阴益胃。益胃汤。

《伤寒论》在与结胸鉴别中,明确提出痞满的临床特点,并以泻心汤治疗;

病因:饮食、情志、药物。

病机:脾胃升降失司。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

三:呕吐

最早见于《内经》;

《金匮要略》设有“呕吐哕”专篇,提到不可见吐止吐;

《备急千金要方》推崇生姜的止呕作用;

张景岳将呕吐分为虚实两类。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脾胃虚。

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位:胃,涉及肝脾。

(一)实证

外邪犯胃: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

食滞内停:食积内停,中焦壅滞,胃气上逆。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

痰饮内阻: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胃气上逆。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苓桂术甘汤。肝气犯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舒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左金丸。(二)虚证

脾胃虚寒: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

:胃阴不足,失于濡润,和降失司。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设立专病篇;

朱丹溪始称为“呃逆”;

《证治汇补》对本病系统地提出治疗法则。

五:噎膈

膈之名首见于《内经》,“三阳结,谓之膈”;

《诸病源候论》:气、忧、食、劳、思五噎,忧、喜、气、寒、热五膈;

朱丹溪《脉因证治》“润养精血,降火散结”,侧重以润为通;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腕管狭隘”为本病的主要病机。

病因:饮食、七情、久病。(无外感)

病机: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而致。

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病性:本虚表实。(脾肾亏虚,气、痰、瘀)

病理演变:初期:痰气交阻于食道、胃脘而致。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互结,化火伤阴耗液。后期:阴精日益枯槁,胃失濡养,阴损及阳,脾胃阳气衰败,痰气瘀结益甚,虚实夹杂。

痰气交阻: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津亏热结:热毒伤阴,胃阴亏耗,虚火上逆,胃失润降。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瘀血内结:瘀血内阻,食道闭塞,通降失司,肌肤失养。破血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

:阴损及阳,脾肾阳虚,温煦失职,气不化津。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李东垣《医学发明》强调“痛则不通”的病理学说。

病因:外感、饮食、情志、阳气素虚。

病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容则痛。

病理因素:寒凝、火郁、食积、气滞、血瘀。

治疗原则:治疗腹痛多以“通”字立法。

寒邪内阻: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闭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正气天香散。

湿热壅滞: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饮食积滞: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肝郁气滞: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瘀血内停:淤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痢疾病名首见于严用和《济生方》;

金元时代认识到本病能互相传染;

刘河间“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法则—芍药汤;

清喻昌创“逆流挽舟”之法。

病因:外感时疫邪毒、内伤饮食。

病机:邪蕴肠腑,气血凝滞,传导失司,脂膜血络受伤。

病位:在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

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调和气血,消积导滞,顾乎胃气。

湿热痢:湿热壅滞,肠络伤损,气血瘀滞,传导失司。清热化湿解毒,调气行血导滞。芍药汤。

疫毒痢:疫邪热毒,壅滞肠中,燔灼气血,蒙蔽清窍。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头翁汤+芍药汤。

寒湿痢:寒湿滞留肠道,气血凝滞,传导失司。温化寒湿,调气和血。胃苓汤。

阴虚痢:阴影亏虚,湿热内郁不清,邪滞肠间。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

虚寒痢:下痢日久,脾肾阳虚,关门不固。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真人养脏汤。

休息痢

1.发作期: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2.缓解期

(1)脾气虚弱:久痢损伤脾胃,脾气虚弱,健运失职。补中益气,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

(2)寒热错杂:久痢伤及厥阴,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温中补虚,清热化湿。乌梅丸。

(3)瘀血内阻:久痢不愈,瘀血蓄积肠腑,气滞血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

八:泄泻

《内经》始称为“泄”,如“濡泻”、“飧泻”;

《难经》将泄分为五种,胃泻、脾泻、大肠泻(泄泻),小肠泻、大瘕泻(痢疾);

《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出泻与痢分论;

宋代以后统称为“泄泻”;

《医宗必读》泄泻九法。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久病。

病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脾病湿盛)

病变:脾胃与大小肠,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与肝、肾相关。

病理因素:主要为湿,可夹寒、热、滞。

病理性之:急性暴泻—实证,湿盛。慢性久泄—虚证,脾虚。肝气乘脾或脾肾虚衰引起的泄泻,多在脾虚基础上产生。

(一)暴泻

寒湿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湿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清热利湿。葛根芩连汤。

食滞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消食导滞。保和丸。

(二)久泻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肝气乘脾:肝失调达,横逆侮脾,脾失健运。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命门火衰,脾失温煦,水谷不化。温肾健脾,涩肠止泻。四神丸。刘完素首倡实秘、虚秘之别。

病因:饮食、情志、体虚、外邪。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相关。

治疗原则:回复大肠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

(一)实秘

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邪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

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二)虚秘

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补脾益肺,润肠通便。黄芪汤。

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润肠丸。

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滋阴增液,润肠通便。增液汤。

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补肾温阳,润肠通便。济川煎。

《景岳全书》胁痛有内伤和外感之辩;

《证治汇补》对胁痛的病因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病因:情志、饮食、扑跌损伤、外感湿热、劳欲久病

病机:肝络失和。(实)气滞、血瘀、湿热。(虚)阴血不足,肝络失养。

病位:主要在肝胆,涉及脾、胃、肾。

肝郁气滞: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脉络失和。舒肝理气,柔肝止痛。柴胡疏肝散。

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胆失疏,脉络失和。疏肝利胆,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淤血阻络:淤血停滞,肝络闭阻。活血祛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养阴柔肝,理气止痛。一贯煎。

《金匮要略》把黄疸分为:黄、谷、酒、女劳、黑,五疸;

《伤寒论》创制茵陈蒿汤;

《卫生宝鉴》进一步把阳黄和阴黄的辩证施治加以新系统化;

《景岳全书》提出了“疸黄”的病名。

病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它病续发。

病机:病理因素有:湿、热、寒、疫毒、气滞、淤血。

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

治疗:化湿邪,利小便。

(一)阳黄

热重于湿: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胆腑郁热:湿热砂石淤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疫毒炽盛(急黄)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

(二)阴黄

寒湿阻遏: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脾虚湿滞: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三)黄疸后期

湿热留恋:湿热留恋,余邪未清。利湿清热,以除余邪。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肝脾不调,疏运失职。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归芍君子汤。

:气血瘀滞,积块留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将积与聚区别开来;

《景岳全书》认为积聚治疗不过“攻、消、散、补”四法;

《难经》记载“无积”肥气、伏梁、痞气、气贲、奔豚。

病因:情志、饮食、外邪(寒湿热)、他病续发。

病机:气滞血瘀为主要病机。(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

病位:主要在肝脾。

(三)聚证

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聚腹中。舒肝解郁,行气消聚。逍遥散。

食滞痰阻: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成块。理气化痰,导滞通腑。六磨汤。

(四)积证

气滞血阻:气滞血瘀,痹阻脉络,积而成块。理气活血,消积散瘀。柴胡疏肝散+失笑散。

瘀血内结:郁结不消,正气渐损,脾运不健。祛瘀软坚,兼调脾胃。膈下逐瘀汤。

:癥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补益气血,化瘀消积。八珍汤+化积丸。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发生与感受“水毒”有关;

《医门法律》认识到癥积日久可致鼓胀。

病因:酒食不节、情志、虫毒、病后续发。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表实。

气滞湿阻: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胃苓汤。

寒水困脾: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水热蕴结:湿热壅盛,蕴结中焦,浊水内停。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茵陈蒿汤。

瘀结水流:肝脾瘀结,络脉涩滞,水气停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阳虚水盛: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济生肾气丸。

:肝肾阴虚,津液失布,水湿内停。滋阴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一贯煎。

《金匮要略》

《丹溪心法》强调“无痰则不作眩”;

《医学正传》指出眩晕的治疗应按不同体质,还指出愈后:“眩晕者,中风之渐也”;

《景岳全书》“无需不作眩”,虚者十居其八。

病因:情志、年高体弱、久病、饮食、外感

病机:(虚)气、血、精不足,(实)风、火、痰、瘀。

病位:脑窍,与肝脾肾相关。

肝阳上亢:肝阳风火,上扰清窍。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

痰湿中阻: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阻窍: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

: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

《丹溪心法》提出引经药;

《证治准绳》提出头痛和头风的区别。

病因:外邪(风、寒、湿、热)、情志、饮食劳倦、体虚、先天不足、房劳、外伤、久病入络。

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感(风、寒、湿、热)、内伤(肝、脾、肾)。

(一)外感头痛

风寒头痛:风寒外袭,上犯头部,凝滞经络。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

风热头痛: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风湿头痛: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肝阳头痛: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

血虚头痛: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气虚头痛: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痰浊头痛: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健脾燥湿,化痰熄风。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头痛: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瘀血头痛: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七:中风

《内经》中没有相关病名,但有关中风的论述;

病因各家的认识:刘完素热,李东垣虚,朱丹溪痰;

王履提出“真中风”、“类中风”的病名;

张景岳认为本病与外风无关,提倡“非风”只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观点;

病因:虚损正衰、情志、劳倦、饮食。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是致病之本,风、火、痰、瘀是发病之际。(虚火风痰气血)

病位:于脑,与心、肝、脾、肾相关。

(一)中经络

风痰瘀阻:风痰上扰,肝阳化风,痹阻经脉。息风化痰,活血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桃仁红花煎。

风阳上扰:肝肾阴虚,痰热内蕴,风阳上扰,经脉痹阻。镇肝熄风汤,育阴潜阳。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二)中脏腑

1.闭证

阳闭:肝阳暴张,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被扰。清肝熄风,豁痰开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羚角钩藤汤。

阴闭:痰浊偏盛,风痰上扰证,内闭心神。豁痰息风,辛温开窍。苏合香丸。

2.脱证:元气衰微,精去神脱,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生脉散。

(三)恢复期

痰瘀阻络:痰瘀互结,脉络痹阻。化痰祛瘀,活血通络。温胆汤+四物汤。

气虚血瘀:气虚血滞,脉阻瘀阻。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

肝肾亏虚: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滋养肝肾。左归丸+地黄饮子。

风水相搏: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

湿毒浸淫: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水湿浸渍:水湿内侵,脾气受阻,脾阳不振。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湿热壅盛: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分利湿热。疏凿饮子。

(二)阴水

脾阳虚衰: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

肾阳衰微:脾肾阳虚,水寒内聚。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清热利湿,排湿通淋。石苇散。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气淋:气机郁滞,膀胱气化不利。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清热利湿,分清泻浊。程氏萆薢分清饮。

膀胱湿热: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

肺热壅盛: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清泻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

浊瘀阻塞:淤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

脾气不升:脾虚运化不力,升清降浊失职。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肝气郁结:肝气郁滞,脾胃失和。舒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气郁化火: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舒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痰气郁结(梅核气):气郁痰凝,阻滞胸咽。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

心神失养(脏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

心脾两虚:脾虚血亏,心失所养。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

热邪犯肺: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清泻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胃热炽盛:胃火上炎,迫血妄行。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肝火上炎: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血亏虚: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补气摄血。归脾汤。

(二)齿衄胃火炽盛: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三)咳血燥热伤肺: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肝火犯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阴虚肺热: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

(四)吐血胃热壅盛:胃热内郁,热伤胃络。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肝火犯胃:肝火横逆,胃络损伤。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气虚血溢: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五)便血肠道湿热: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

气虚不摄: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肠胃。益气摄血。归脾汤。

脾胃虚寒: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肠胃。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六)尿血下焦湿热:热伤阴络,血渗膀胱。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肾虚火旺:虚火内炽,灼伤脉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脾不统血: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肾气不固:肾虚不固,血失藏摄。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七)紫斑血热妄行:热用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阴虚火旺:许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气不摄血: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补气摄血。归脾汤。

脾阳虚弱: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温脾化饮。

饮留肠胃:水饮壅结,留于肠胃,郁久化热。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己椒苈黄丸。

(五)悬饮邪犯胸肺:枢机不利,肺失宣降。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饮停胸胁:饮停胸胁,脉络受阻,肺气郁滞。泻肺祛饮。

络气不和:饮邪久郁,气机不利,络脉痹阻。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

阴虚内热:饮阻气郁,化热伤阴,阴虚燥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六)溢饮表寒里饮: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流肢体。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七)支饮

寒饮伏肺: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宣肺化饮。小青龙汤。

肺热津伤:肺脏燥热,津液失布。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二)中消胃热炽热: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气阴亏虚:气阴不足,脾失健运。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

(三)下消肾阴亏虚:肾阴亏虚,肾失固摄。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肺卫不固: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玉屏风

心血不足:心血耗伤,心液不藏。养血补心。归脾汤。

阴虚火旺:虚火内灼,逼津外泄。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阴虚发热:阴虚阳盛,虚火内炽。滋阴清热。清骨散。

血虚发热:血虚失养,阴不配阳。益气养血。归脾汤

气虚发热:中气不足,阴火内生。益气健脾,敢温除热。补中益气汤。

阳虚发热:肾阳亏虚,火不归元。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

气郁发热:气郁日久,化火生热。舒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

痰湿郁热:痰湿内蕴,壅遏化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

气虚肺气虚:肺气不足,表虚不固。补益肺气。补肺汤。

心气虚:心气不足,心失所养。益气养心。七福饮。

脾气虚:脾虚失健,生化乏源。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肾气虚: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四)血虚心血虚:心血亏虚,心失所养。养血宁心。养心汤。

肝血虚:肝血亏虚,筋脉失养。补血养肝。四物汤。

(五)阴虚肺阴虚:肺阴亏虚,肺失清润。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心阴虚:心阴亏耗,心失濡养。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脾胃阴虚:脾胃伤阴,失于濡养。养阴和胃。益胃汤。

肝阴虚:阴虚阳亢,上扰清空。滋养肝阴。补肝汤。

肾阴虚:肾精不足,失于濡养。滋补肾阴。左归丸。

(六)阳虚心阳虚:心阳不振,心气亏虚,运血无力。益气温阳。保元汤。

脾阳虚:中阳亏虚,温煦乏力,运化失常。温中健脾。附子理中汤。

风寒湿痹:行痹:防风汤痛痹:乌头汤着痹:薏苡仁汤

痰瘀痹阻:双合汤

肝肾两虚:补血荣筋丸(独活寄生汤)

新版中医内科学常见证型

1.感冒: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肝火犯肺:清热泻肝,顺气降火——黛哈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病 (一)发作期: 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加减(二)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 (一)实喘: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二)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哈散加减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痈 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 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加减

精深中医内科学证型表格解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 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病情轻重 病位:肺脾肾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 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 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 感受外邪、药食不当。 病机:气血阴阳亏虚, 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 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 病理:虚实气滞、血 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 调、年迈体虚、劳倦伤。(无药食不 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 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 中医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一、感冒-解表达邪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代表方药证型治法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病位:肺卫。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辛凉解表 2. 风热犯表证 病理:六淫之邪。新加香薷饮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3. 参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加减葳蕤汤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5. 二、咳嗽-祛邪利肺,扶正补虚。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病因:外感六淫、邪干肺。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2. 风热犯肺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病理:痰、火。3. 风燥伤肺桑杏汤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辨证:外感伤,证候虚实。4. 痰湿蕴肺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 痰热郁肺清金化痰汤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6.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清肺泻肝、顺气降火7.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三、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病因:饮食、体虚病后。外邪侵袭、病位:肺,与脾肾密切。病理:痰为主。发作时病理: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代表方药治法证型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银翘散疏风散热、清肺化痰初期1.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2. 成痈期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加味桔梗汤排脓解毒3. 溃脓期病位:肺 4. 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刘河间提出咳与嗽有别。素问:由皮毛先受邪气而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朱丹溪首创哮喘病名,“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医院内科证型整理加快速记忆口诀.docx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感风热犯表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咳嗽平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咳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小数 嗽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苔白腻,脉濡滑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寒(冷)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哮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弦紧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病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 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锡。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麻杏石甘汤 喘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证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生脉散合补肺汤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舌苔薄黄,脉浮数而滑银翘散加减 肺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苔黄腻,脉滑数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痈溃脓期排脓解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数实加味桔梗汤恢复期清养补肺舌红或淡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月华丸 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舌干而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痨气阴耗伤益气养阴舌光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朮散 阴阳虚损滋阴补阳舌光淡隐紫少津,苔黄而剥,脉微细 补天大造丸而数或虚大无力 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 肺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 涤痰汤 胀滑数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舌胖黯,苔白滑,脉沈细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舌淡或黯紫,脉沈细数无力或结代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肺虚热滋阴清热,润肺生津舌红而干,脉虚数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 痿虚寒温肺益气舌淡,脉虚弱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 心系病证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元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病机:外感六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束表: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风热犯表: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表: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素体气虚,卫外不固,风邪承袭。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阳虚外感:再造散) 外感咳嗽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祛邪扶正,标本兼治。 《内经》咳嗽的病位在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景岳全书》外感、内伤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一)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坳汤/止嗽散。 风热犯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凉燥杏苏散) (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肝)合加减泻白散(肺)。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金匮要略》咳而上气,喉中水鸣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明虞抟医学正传区别哮与喘。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体虚 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一)发作期:痰气搏结,阻与气道,肺失宣降 冷哮: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哮: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 风痰哮: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哮病久发,痰气淤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生脉饮。 (二)缓解期:正虚为主 肺脾气虚:哮病日久,肺虚不主气,脾失健运,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肺肾两虚: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张介宾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大证。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病因:外邪、饮食、情志、劳欲久病 病机:病位在肺、肾,涉及肝、脾。(实在肺,虚在肺肾) (一)实喘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病因:外感六淫、时行疫毒。 病机: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肺卫。 病理:六淫之邪。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因:外感六淫、内邪干肺。 病位:肺,与肝脾有关,久肾。 病理:痰、火。 辨证:外感内伤,证候虚实。 病因病机: 外邪侵袭,触动伏痰。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 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 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位:肺、肾,涉及肝脾。 辩证:辨虚实;实喘再辨外感 内伤;虚喘当辨病变脏器。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血瘀。 病理:邪盛的实热证候。脓疡溃后见阴伤 气耗。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 病位:肺 六、肺痨-补虚培元,治痨杀虫

病因:感染痨虫 正气虚弱 病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 病理:痨虫。 病位:肺 与脾肾密切,后及心肝 -有侧重地选用 祛邪与扶正 病因:久病肺虚、感受外邪。 病机:久病肺虚,六淫侵袭,以致痰饮淤血结于肺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病变:首肺,继脾肾,后及心。 病理:痰浊、水饮、血瘀。 辩证:标本虚实 病情轻重 病位:肺 脾肾 心 病因:久病损肺、误治津伤。基本病机:肺虚,津气大伤,失于濡养,肺叶枯萎。 病位:肺,与脾胃肾相关。 病理:肺燥津伤(虚热)、肺气虚冷(虚寒)。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病因:体虚劳倦、七情、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病机: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病位:心,肝脾肾肺关。病理:虚实 气滞、血瘀、痰浊、水饮。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病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 劳逸失调,病后体虚。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与肝脾胃肾相关。 首辨:虚实。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十二、头痛 首辨外感、内伤。

中医内科学证型方药简记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发 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四、喘证 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

精深中医内科病证型及方剂歌诀

中医科病方剂歌诀(1) 东奇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方歌一 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 方歌二 参苏饮用皮,枳壳前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 止嗽散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 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 (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夏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三,更值钱(二:二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 (二)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平胃散=二+平胃散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详细).doc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一、【肺系病证】 1.1 感冒–解表达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葱豉桔梗汤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1.2 咳嗽–宣肺散邪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咳散 外感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内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加减泻白散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合黛蛤散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1.3 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寒(冷) 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发作期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热化痰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肺脾气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缓解期 肺肾两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 合金水六君煎

1.4 喘证–实喘治在肺,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培补摄纳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实喘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痰平喘桑白皮汤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痰平喘 二陈汤 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喘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合蛤蚧粉 1.5 肺胀–侧重地选用扶正与祛邪的不同治则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痰浊壅肺化痰降逆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肺化痰 , 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桑白皮汤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1.6 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证型治法代表方药 初期疏风清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 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2010中医内科学证型整理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轻荆防败毒散-重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热毒重者葱豉桔梗汤-发汗解肌清热肃肺力强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宣肺疏风双解汤 5.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表虚自汗、易伤风邪益气固表服玉屏风散 6.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7. 阳虚感冒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较重再造散 8. 血虚感冒养血解表葱白七味饮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凉燥证清宣凉燥,理肺化痰杏苏散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久咳兼便溏乏力者症状平稳后,可服六君子汤 5.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胀 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外寒内饮宣肺散寒,降逆涤痰小青龙汤 饮郁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兼清郁热小青龙加石膏汤 痰浊夹瘀,唇甲紫黯,舌苔浊腻者涤痰汤加丹参,地龙,桃仁,红花,赤芍,水蛭。 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清心开窍 4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喘脱危象补气纳肾,回阳固脱急用参附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 四、哮病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阴寒内盛-有汗出肢冷、气短不足以息-温阳补虚,降气化痰-苏子降气汤 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麦门冬汤+沙参、冬虫夏草、五味子、川贝等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 格式:证型:证机概要-治法-方药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 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中医内科证型、治法、方剂、中药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 用药:连翘15银花15苦桔梗6薄荷6竹叶4生甘草5荆芥穗4淡豆豉5牛蒡子6(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连翘15香薷10扁豆10厚朴10(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用药:人参6紫苏叶6葛根6半夏6前胡6茯苓6木香4枳壳4桔梗4陈皮4炙甘草4(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用药:生葳蕤9生葱白6桔梗5东白薇3淡豆豉9苏薄荷5炙甘草1.5红枣2枚(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二、咳嗽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桔梗9荆芥9紫菀9百部9白前9甘草3陈皮6 (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用药:桑叶7.5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2.5桔梗6甘草2.5苇根6(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 用药:桑叶3杏仁5象贝3沙参6栀皮3香豉3梨皮3(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内伤咳嗽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15橘红15白茯苓9甘草4.5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用药: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6.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用药:桑白皮15地骨皮15甘草3粳米一撮青黛8 海蛤散9 7.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肃-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用药:沙参15 麦冬10 玉竹10 生地10 桑叶10 天花粉生扁豆(甘寒养阴,润燥生津,用于阴虚肺燥,甘咳少痰) 三、哮病 1. 发作期 1)冷哮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射干麻黄汤:麻黄9射干9细辛6紫菀6款冬花6生姜9半夏9五味子6大枣3枚(降逆平喘,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 2)热哮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定喘汤:白果9麻黄9款冬花9半夏9桑白皮6苏子6杏仁9黄芩6甘草3 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前者清化痰热,用于痰热郁肺,表证不显者;后者偏于宣肺泻热,用于肺热内郁,外有表证者。 3.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中医内科证型整理

类型证型治法舌脉方药 感冒风寒束 表 辛温解表苔薄白,脉浮紧 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 散 风热犯 表 辛凉解表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暑湿伤 表 清暑祛湿解表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 冒 益气解表舌淡苔白,脉浮无力参苏饮 阴虚感 冒 滋阴解表舌红少苔,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咳嗽外 感 风寒袭 肺 疏风散寒,宣肺 止咳 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三拗汤合止嗽散 风热犯 肺 疏风清热,宣肺 止咳 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桑菊饮 风燥伤 肺 疏风清肺,润燥 止咳 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或 小数 桑杏汤

内伤痰湿蕴 肺 燥湿化痰,理气 止咳 苔白腻,脉濡滑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 汤 痰热郁 肺 清热肃肺,豁痰 止咳 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清金化痰汤 肝火犯 肺 清肝泻肺,顺气 降火 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肺阴亏 耗 滋阴润肺,化痰 止咳 舌红少苔,脉细数沙参麦冬汤 哮病发作 期 寒(冷) 哮 温肺散寒,化痰 平喘 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热 哮 清热宣肺,化痰 定喘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 滑 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寒包热 哮 解表散寒,清热 化痰 舌尖边红,苔白腻罩黄,脉 弦紧 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 麻黄汤 风痰 哮 祛风涤痰,降气 平喘 苔厚腻,脉滑实三子养亲汤 虚 哮 补肺纳肾,降气 化痰 舌淡,脉沈细平喘固本汤

缓解期肺脾气 虚 健脾益气,补土 生金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六君子汤 肺肾两 虚 补肺益肾舌红少苔,脉细数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 煎 喘证实 喘 风寒壅 肺 宣肺散寒苔薄白而滑,脉浮紧麻黄汤合华盖散 表寒肺 热 解表清里,化痰 平喘 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或滑 麻杏石甘汤 痰热郁 肺 清热化痰,宣肺 平喘 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桑白皮汤 痰浊阻 肺 祛痰降逆,宣肺 平喘 苔白厚腻,脉滑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肺气郁 痹 开郁降气平喘苔薄,脉弦五磨饮子 虚 喘 肺气虚 耗 补肺益气养阴 舌淡红或舌红苔剥,脉软弱 或细数 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 纳 补肾纳气舌红少津,脉细数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中医内科学证型

中医内科学: 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汤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清热化痰、清热平喘):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闭: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2,虚喘: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肾虚不纳:补肾纳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即人参蛤蚧二味)。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五、肺痈: 1,初期:清肺解表(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七、肺胀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中医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中医助理医师)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气虚感冒、阴虚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2.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辛凉解表-银翘散(用于风热表证热毒重者)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藿饮加减(用于夏月暑湿感冒,身热心烦,有汗不畅,胸闷等症) 虚体感冒 4.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憎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气短,脉弱等)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寒,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适用于体虚感冒,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汗少,咳嗽咽干,舌红,脉数)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二、咳嗽

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 1.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表,肺气失宣-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加减 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散寒为主,用于风寒闭肺) 止咳散:(疏风润肺为主,用于咳嗽迁延不愈或愈而复发者)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宛,白前桔草荆陈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2.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用于咳嗽痰黏,咽干,微有身热者)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肃-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加减(清宣凉剂,用于风燥伤津,干咳少痰,外有表证者) 1.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4.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平胃散: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 草四味齐,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两方同治痰湿,前者重点在胃,痰多脘痞者适用;后者重点在肺,痰涌气急者较宜。 5.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用于咳嗽气急、胸满、痰稠色黄者) 6.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7.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肃-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甘寒养阴,润燥生津,用于阴虚肺燥,甘咳少痰) 三、哮病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医内科学证型表解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病因: 外邪侵袭、饮食、体虚 病后。 病位:肺,与脾肾密 切。 病理:痰为主。 发作时病理: 痰气相搏,气道被阻。 四、喘证-实喘治在肺, 祛邪利气,虚喘治在肺 肾脾,以肾为主,培补 摄纳 病机:肺气上逆,宣降 失职;或气无所主,肾 情志所 -清热解毒,化 溃后 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

病因:感受寒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调、年迈体虚、劳倦内伤。(无药食不当) 病机:心脉痹阻。 病位:心,涉肝脾肺肾。 首辩:病情轻重。实证:气滞、血瘀、寒凝、痰浊, &、真心痛 病机:本虚标实 病位:心,其本在肾 十一、不寐-补虚泻实,调整脏 腑阴阳

风)、火(肝火、心火)、痰(风痰、湿痰)、气(气逆、气滞)、血(血瘀)、虚(血虚、阴虚) 病位:心脑,与肝脾肾相关。病理基础:肝肾阴虚,气血虚少 病理因素:风、火、痰、瘀。 首辨:中经络、中脏腑。 病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体质因素。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特征。首见于《诸病源候 论·瘿候》。,又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 等。 病位:肝脾,与心有关。 辩证:在气在血火旺与阴伤及病情的轻重 十五、癫狂初期:理气解郁、畅达 神机,降火豁痰、化瘀通窍。后期: 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先天不足。 病机:癫为痰气郁结,蒙蔽神 机;狂为痰火上扰,神明失 主。 病变:心肝,涉及脾胃,久伤 肾。 病理:气、痰、火、瘀。 十六、痫病-豁痰顺气病理 基础:肝脾肾损伤 病因:先天因素、七情失调、脏腑失调、 脑部外伤 病机:痰浊内阻,脏气不平,阴阳偏盛, -五脏关主责心肝久首伤心脾 -开郁逐痰、活血通窍、平肝

中医内科学辨证分型(新世纪二版)

第一章肺系疾病 一、感冒 1.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2.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体虚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2. 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汤(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4)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证 1.发作期 1)寒哮(冷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哮:疏风宣肺,化痰平喘m华盖散 痰(浊)哮:化浊除痰,降气平喘m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4)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5)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1.实喘 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逆-二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肝气乘肺(肺气郁痹症):开郁降气平喘m五磨饮子 6)水气凌心:温阳利水,泻壅平喘m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中医内科学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医科学》课程考试常考知识点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 《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