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影像诊断新进展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是一类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因所致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时间规律性不强,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明显,由于CT的广泛应用,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多数凌晨发病,起病缓慢,症状逐渐加重,所以往往延误诊治时机。要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水平,就要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脑缺血进程和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现代影像诊断学在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CT和MRI诊断新进展

一、头颈动脉血管狭窄影像诊断

(一)头颈动脉CTA

1.基本原理和方法 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是螺旋CT 的一项特殊应用,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在循环血中及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经计算机最终重建成靶血管数字化的立体影像。

扫描方式为横断面螺旋扫描,根据需要头颈CTA扫描范围可从主动脉弓到颅底或全脑;经肘静脉以 3.5ml/s的流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50~60ml;选主动脉层面,使用智能触发技术,CT值设为150HU~200HU。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组(volume rendering,VR)。应用机器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全面显

示血管。

2.头颈CTA应用现状临床实践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似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报道显示颈动脉CTA和常规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相关系数达82%~92%。颅内动脉的CTA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及其分支血管。可以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畸形及烟雾病或血管狭窄。应用螺旋CT 重建显示脑静脉系统,称脑CT静脉血管造影(CT venography, CTV)。目前,此技术在脑静脉系统病变的诊断上已显示出重要价值。

3.头颈CTA新进展-64排螺旋 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可完成3期以上外周静脉注入对比剂的增强扫描和大范围血管增强扫描成像,如脑、颈部、肺动脉、主动脉及四肢血管等,可采集纯粹的动脉或静脉时相数据,这些都有助于对血管的观察和分析。而且它配有高级血管成像功能与计算机辅助诊断相结合的病变发现和诊断软件,使其在血管成像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总结其在头颈、脊柱CTA上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管成像范围广,能很容易完成头颈部联合或长段脊柱、脊髓CTA;

(2)可同时显示血管及其相邻骨结构及其关系,如钩椎关节增生对椎动脉压迫,根据程度可分为级:I级,椎动脉平直,无压迫;II级,椎动脉受压迂曲,管腔无狭窄;III级,椎动脉受压,管腔狭窄。(3)可同时显示血管内硬化斑块,特别是在颈动脉CTA;0.6mm~0.625mm层厚的原始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血管壁硬化斑块,并根据CT

值分为,富脂软板块(CT值<50HU)、纤维化斑块(CT值50~120HU)和钙化(CT值>120HU);

(4)一次注药可分别完成动脉和静脉血管造影以及常规增强扫描;(5)一次注药后,实现CTA和脑灌注成像同时完成。

4.头颈CTA限度 CTA主要的不足是由于邻近高密度结构的重叠而影响动脉的显示,如颅底骨骼、钙化和海绵窦、静脉、脉络丛的强化等。采用由足侧向头侧扫描及改变投影方向有助于减少这种影响。对颅底的某些动脉分支,三维重建之前应先删除骨结构。

二、头颈血管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是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一种技术。MRA不但可对血管解剖腔简单描绘,而且可反映血流方式和速度等血管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人们又将磁共振血管成像称磁共振血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flow imaging)。

(一)MRA检查方法

主要有时间飞越法(time of 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 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 )等技术,以及新近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DSA)。

1.时间飞越法(TOF) 流动的血流在某一时间被射频脉冲激发,而其信号在另一时间被检出,在激发和检出之间的血流位臵已有改变,故称为TOF。TOF法的基础是纵向弛豫的作用。TOF法有三维成像(3DTOF)

及二维成像(2DTOF)。

2.相位对比法(PC) TOF法的基础是纵向弛豫,而PC法的基础是流动质子的相位效应(phase effect)。当流动质子受到梯度脉冲作用而发生相位移动,如果此时再施以宽度相同极性相反的梯度脉冲,由第一次梯度脉冲引出的相位就会被第二次梯度脉冲全部取消,这一剩余相位变化是PC法MRA的基础。PC法MRA有2D、3D及电影。

3.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利用静脉内注射顺磁性对比剂,缩短血液的T1值,使MRA的血液信号显著增高。

4.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DSA)又称快速多时相减影CE MRA (rapid multiple phase contrast enhanced MRA)或3D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A )等。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快速成像序列,于注射对比剂前和后(动脉期和/或静脉期)重复采集,增强后所有原始图像以增强前采集图像为减影蒙片消除血管周围背景,应用MIP、SSS及VR等技术血管重建。

MR-DSA的优点:①只要有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就会形成稳定的MR信号, 该技术更多反映血管形态的信息, 更接近常规X线血管造影;②成像时间短,一次成像时间只有几十秒;③成像视野大,自颈总动脉至上矢状窦或主动脉弓至Willis环的一次成像;④可以得到多时相的图像, 对静脉病变的诊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MRDSA主要的缺陷是: 由于注射造影剂的时间是由操作者控制的, 因此图像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价格较贵。

(二)临床应用

MRA对颅脑及颈部的大血管显示效果好,这是因为血流量大,没有呼吸运动伪影干扰,MRA可检出90~95%的颅内动脉瘤,但对<5mm的动脉瘤易漏诊。MRA可检出颅脑和颈部血管的硬化表现,但分辨率不及常规血管造影。动静脉畸形( arterial venous malformation,AVM ) MRA显示效果好。MRA可单独显示颅内静脉,观察静脉瘤及肿瘤对静脉的侵犯情况,显示静脉窦效果好。

胸腹MRA以显示大血管效果为佳,夹层动脉瘤MRI也能显示,但MRA 显示更清楚,电影MRA动态更能显示血流情况。MRA还可显示动脉硬化、血栓及肾动脉狭窄等。MRA不受肠气干扰,对门静脉显示清楚,还可测量门腔静脉分流量。

二、脑组织缺血影像诊断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主要包括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的部位与缺血的原因有直接的关系。局部脑缺血所致的脑梗死与受累的动脉的支配区一致。梗死区的大小与有无侧枝循环、及其有效程度有关。

(一)CT扫描

常规CT:有学者将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CT表现分为三期:

1期:发病24小时之内。发病4~6小时脑缺血区出现脑水肿,部分病例CT显示局部脑沟消失。12小时脑细胞坏死,血脑屏障开始破坏,此时约1/2的患者可见局部低密度病灶。

2期:发病第2天~2个月,CT具有典型改变。

(1)通常在发病24小时后,CT才能清楚显示梗死灶。在发病的第1

周内,梗死灶呈低密度区,位于大脑皮质区的病灶与脑血管支配区的分布一致,按血管分布区不同,病灶的形状不同。

(2)第2~3周:梗死区内脑水肿和占位效应逐渐消失,皮质侧枝循环建立,吞噬细胞浸润,血液循环部分逐渐恢复,平扫病灶可呈等密度、或接近等密度,此现象称为“模糊效应”,易导致漏诊。由于病灶部位的血脑屏障破坏、周围有小血管增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或脑回样强化。

(3)第4周~2个月:梗死区的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降低,直至接近或达到脑脊液的密度。

3期:发病2个月以后。梗死区内的坏死组织被吞噬细胞清除,形成边缘清晰锐利的低密度囊腔,此期病灶无强化。伴有局限性脑萎缩,表现为病侧的脑室及脑沟扩大,中线结构向病侧移位。

CT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是结合快速扫描技术及先进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成像方法,能够反映组织的微循环及血流灌注情况,获得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CT灌注成像最先应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