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精装修发展现状

中国精装修发展现状

中国精装修发展现状
中国精装修发展现状

中国精装修发展现状初探

政策导向:精装修将作为强制标准推广

2007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曾透露一组惊人的数据:中国每年住宅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多亿元

“在国外只有精装修的房子才叫做成品房”,其实建设部从2001年10月开始,先后下达的有关装修的施工设计管理、资质、计价、环保、验收等文件共达10个,对规范精装修住宅起到了推动作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2002年7月正式颁发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点明了推行精装修的目的,即“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

在2006年“国六条”提出“90/70”政策后,建设部官方网站曾于2007年1月公布《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有“提倡推行菜单式精装修,促进产业化”的相关内容。

随着《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即将实施,建筑节能、绿色住宅再也不是一句“空口号”,而将作为一种强制标准在全国推行。节能环保的建筑必定是精装修,而绿色住宅必须是绿色精装修。

政府之所以如此推动精装修住宅的发展,也是由精装修住宅的优点决定的。

据了解,相关部门尚没有实行对成品房的装修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的制度,成品房的质量监管全靠企业的自律行为,精装修房验收标准年内有望出台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精装修市场凸显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家装市场在迎合装修业主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推出精装修模式,把基础装修项目、主材、家具、软包、部分家电纳入装修中,在整个装修中既能满足装修业主个性化需求又能够让装修业主省时、省心、省力,材料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目前家装行业各大装饰龙头企业纷纷走上精装修模式,沿海地区有不少装饰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精装修规模。在内地重庆、成都地区初步发展,2012重庆宏伟装饰公司首推入住式精装修,从整体设计、整体施工、整体主材、整体配饰、整体服务全方位满足精装修业主需求!

2008年建设部要求全国精装修房比例不低于50%,但事实上目前还达不到30%,东莞精装修房比例仅15%~20%,拎包入住家装市场需求巨大。

金地集团东莞分公司总经理谢文云表示:“我们金地地产在深圳的项目精装修房的比例达到了

70%~80%,而东莞的精装修房的比例约在15%~20%左右”。如果实行住宅装修一体化,那么将会对整个房价有所影响,毕竟精装修房的成本是加在房价上去。

宏远地产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宏远地产也有这方面的打算,并也做了部分小户型单位尝试,从效果来看精装修房还是比较受客户欢迎。但受大户型客户接受程度、个性化装饰要求、售后维修服务等因素影响,精装修房风险也不小。

部分开发商表示,他们不会大规模开发精装修房项目,因为这样将会导致成本增加,开发商需要再额外承担约15%的税费。

作为东莞地产界的老大,光大地产将在旗下热门项目景湖荣郡试水2~3房精装修产品,这在精装比例较低的东莞引起强烈反响。近日,记者采访了景湖荣郡项目组项目经理程伟,对光大推出精装房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程伟认为,成品房是今后住宅发展的趋势,是住宅竞争力强有力的部分。光大提前部署精装,也有利于对后续产品的开发积累经验。

提前部署精装积累经验

信息时报:景湖荣郡将在7月份推出220套2~3房精装产品,这是光大地产首次在洋房产品上带装修出售,光大此举在业界引起不小的反响,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方面的原因考虑呢?

程伟: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实光大地产以前也推出过精装修房,在2008到2009年,就在东城的景湖春晓尝试做过100多套的公寓楼,当时卖得还不错。虽然后续有些维修问题需要解决,但总体来说,住户对我们的精装都是比较满意的。

在2010年中期,松山湖项目锦绣山河的一个组团“鹭栖湖”推出豪装,这次是以广州星河湾项目为参考标准的,尝试200~300多平方米户型的精装。不过这次我们只是做了样板房,没有硬推,客户可以选择我们的装修标准,也可以不选择。这两次的经验下来,光大对精装也有了自己的基础和进一步的理解。

四、质量与规范体制是决定精装修成败关键

据浙江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已购精装修房的消费者中,表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4%、57%、29%。根据调查发现,一些高档楼盘已看出消费者对质量的担心,采用品牌化的方式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但由于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没有监督的渠道,所以难以做到真正放心。“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精装修质量是否能过消费者的心理门槛,是决定这一政策推行成功与否的关键。”

但是

精装修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质量投诉多

精装商品房新房地板开裂、色差明显、门板“空芯”、劣质门漆、墙面渗水、万科纸板门及安信地板

甲醛含量超标等……日前,层出不穷的精装房质量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相关人士透露,带有强制性的住宅精装修质量标准有望年内出台。

购房者对“精装修”房的投诉焦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装修条款中有关材料及其标准的描述不清。如现行购房合同中的装修标准写着“高级地砖”、“进口洁具”等,即便是写了品牌的,也没有写清型号。据统计,这方面的精装修纠纷约占30%至40%。

另一方面是施工质量问题。这方面引起的精装修纠纷约占投诉的一半左右。原因是目前。精装修房缺乏具体的技术标准,验收标准执行的仍是建筑的规范。其中参照的一些老规范,检测方法还在实行“目测”、“手摸”等,而不是一个量化的标准。此外,装修工人的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工人安装电线时,并不先在墙上埋暗管,然后让电线从暗管里走,而是只在墙上挖一槽,塞进电线,刮上腻子就完事。

为何精装修的优势如此明显,然而投诉依旧居高不下呢?

熟谙产品的毕立群归纳了精装修投诉的几大因素。

心理因素。消费者对精装修房的期望值比较高。毛坯房中的不足消费者往往认为,装修中可以弥补。然而对于精装修,消费者往往要求是完美的。

水的因素。最常见的投诉就是漏水、渗水、下水道堵塞。

电的因素。开发商大面积地精装修施工,如果监管不到位、经验不足难免会造成电路的错位、短路等问题。

墙体开裂。这就需要开发商对涂料的选择要有经验。

设备故障。精装修中开发商选购的厨卫家电设备出了问题,但购房者第一时间想到的只能是开发商。这就需要开发商在采购的时候选择好的品牌公司。

精装修房对开发商是极大的考验

的确,尽管精装修房有诸多的好处,但由于精装修房的环节复杂,操作难度、管理成本成倍扩大,因此除非是一些品牌开发商,更得的开发商是能避开精装修就避开精装修。

首先,精装修房对购房者来说成本相对提高,势必会导致销路不如毛坯房来得快,精装修对资金链很紧的开发商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包袱。其次,个性化装修难操作。统一装修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出力不讨好,对于菜单式装修,业主总会按照自己的意图修改增减项目,这样极易出现工程失控现象。再次,真正的成品房应设计、建造、装修一体化,但设计、建造、装修脱节的现象,即使住宅实现了精装修,仍可能因户型的缺陷引起业主不满,拆东墙、补西墙,无形中增大了开发商的成本和难度。

精装修房子单户型设计这一点就比毛坯房要投入很多很多。同时开发商在后期维护方面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都不是一些刚起步做房产、资金不是很雄厚的开发商所能承受的。像金成自从大面积铺开精装修住宅以后,前期的投入不说,等将来楼盘交付以后还要成立一只后期维修工程队,保证业主碰到住宅问题时能够随叫随到。

目前精装修住宅的瓶颈在于开发商所做的装修功能与购房者实际的需求不一致。譬如客厅的电路布线,如果不合理,就势必会导致二次装修的出现。这样给购房者造成的麻烦是比毛坯房还甚的。

五当今精装房--毛坯房的讨论

随着房价的上升,无论是“精装房是否会取代毛坯房”的讨论,还是“精装房要走多远才能成精”的讽刺都已经表明精装房的现状已成为建筑行业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当今精装房的现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审视。

从宏观上看,首先,精装房的发展趋势呈现利好走势。近几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精装房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精装修房的市场份额逐年稳步递增。例如北京,2003年精装修商品房很少且仅限于小户型,但到了2006年,精装修的高档楼盘超过50%,而在2009年全市精装房的比例已达到55%。其次,

从地域上看,精装房的发展呈现出沿海大城市发展快于内地城市的特点。例如,广州2007年的精装房比例已经达到了70%,其发展速度呈现出消灭毛坯房的趋势,而属于内地城市的重庆自2004年开启地产精装时代以来,虽精装修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据估计,到2012年重庆精装房才能超过30%。

从微观上看,精装房还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故而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其中“精装房质量不精”成为焦点问题。近年来,消协等相关部门受理的商品房精装修投诉中,工程质量问题和虚假宣传最突出,其中工程质量问题占到一半以上,主要集中在装修工艺粗糙、装修材料与广告宣传不符、出了问题拖延维修等方面。另外,精装修房还存在着设计方案单一,普遍价格较高,材料达不到环保要求,设计忽视实用性功能,遇到问题开发商和装修公司互相推卸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于精装修房没有相关标准,而毛坯房交房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这就给开发商打出“精装修”标签的房子添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无论开发商打出多少钱的装修单价,都是在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产生的,容易造成业主对精装质量和效果不满而产生心理落差,导致不必要的纠纷。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精装修商品房缺乏法律及合同方面的保障。调查还显示,号称精装修却不到位、样板房提前拆、家具板材质量不好、售后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困扰精装修成品房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大烦恼。

在没有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商要做好精装修就在于开发商对自身品牌价值的认识程度了。

开发商做精装修主要为了一提升房产品的品质,二为客户更好地服务,三并加强自身的经验对装修过程予以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根据不同的楼盘的定位选用不同的装修级别,不提倡在中档房源中不切实际地用几千块钱一个的龙头等噱头装修。

六精装修住宅的发展趋势

住宅精装修大势所趋

尽管顺德新城湾畔成为了此次复检中唯一一个“中枪”超标的项目,但是由于该项目此前的其他楼栋均为毛坯房交付,7号楼为首个带装修房交付的楼栋,故无论是超标地板铺设的面积和涉及的住户数量依然局限在小范围之内。从中也引发出了关于顺德买家相比精装修住宅,更为偏爱毛坯房的观点。

事实上,这样的猜想并非没有来由,以此次爆出甲醛超标事件的顺德新城区为例,目前在售的嘉信帝苑、保利中环广场等项目均为毛坯发售的大户型。即使放眼顺德全区,除万科、深业城等少数外来品牌开发商外,大部分本土开发商发展的楼盘项目也都以毛坯形式推出,鲜有带装修出售的模式。

“我们只在2008年的时候推出过带精装修的户型。”据嘉信置业的销售负责人陈宁介绍,当时推出的嘉信三期项目1-8座给买家提供了精装修和毛坯两种套餐,买家可自行选择。然而,由于楼盘精装修需要跟专业的装修公司进行合作,而且顺德市场对于精装修住宅的反响与需求都较为平淡,嘉信在后期的项目中放弃了精装修策略,而是选择以毛坯形式发售楼盘。“我们也会询问买家的意见,但是大多数顺德买家并没有强烈的精装修需求”,陈宁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精装修的普及程度与城市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在年轻人聚集的一线城市,80后、90后正日渐成为购房主力,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装修经验、支付能力较低的购房特性,十分青睐简单、便捷、拎包入住、总价低的精装修小户型。在广州、上海、深圳等国内大城市,精装修楼盘的比例早已赶超毛坯房成为市场的主流。以此类推,开发商在佛山等二三线城市大范围推广精装修房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未来精装房发展的趋势

1、简约化精装修房

这类精装修房主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喜好不一,故而仅将房屋处以必要的装修。其卫生间的墙面和地面已经贴面,卫生洁具已经配备;厨房中橱柜、灶具、水池等排放整齐;在卧室、书房、餐厅直至客厅均不装任何屋顶照明灯具,只在门厅、走廊、楼梯等地方才有顶灯大面积照明;所有屋顶都没有吊顶,天花板四周用石膏线装饰,房顶与四壁用乳胶漆刷白。购房者入住此类型装修的房屋需要靠大量的“软装饰”,如家具、窗帘、地毯等来美化室内环境,体现居室风格,满足主人个性需求。简约化精装修房实施难度小,将成为我国近期装修房的发展趋势。

2、标准化精装修房

这类精装修房可以满足住宅需求急剧增加,建筑和室内装修工人和熟练工人明显紧缺的我国现状。它使施工流程简化,由开发单位统一建造和装修,一步到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其对住宅整体装修材料部件化、批量化生产的要求还需我国的工业加快步伐。另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购房者并没有一个精装修的概念,国家政策标准也相对简单,精装房交付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一旦开发商疏于监控,对工程质量和用料把关不好,全装修房品质就难以得到保障。对《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中精装修房的规定的完善势在必行。所以,基于建材零部件标准化生产和国有关规章尚需补充、完整的难度,标准化精装修房将成为我国中期装修房的发展趋势。

3、个性化精装修房

这类精装修房通常先由购房者向建筑师传达其装修意向,然后由双方共同制定装修菜单,确定设计方案,再由建筑师转交设计图给开发商进行施工,并且业主可以阶段性地提出修改意见。而这类精装修房的普及需要我国的住宅及装修产业化达到较高的水平,主体结构构建的通用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标准,特别是各类装修制品和设备的社会化标准生产和商业化多样供应,从而使购房者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通过产品目录从市场上购买到所需要的产品自行修补或安装。个性化精装修房将成为未来精装修房的发展趋势,但要真正在我国实现,还需要走一段较长的道路,个性化精装修也将成为我国远期装修房的发展趋势。

附件一:万科成功模式------魅力精装万科为你想的更多

一栋现代化建筑的高楼,无疑是钢筋水泥与建筑设计师灵感的混合体,如何体现建筑的人性化,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以科技取胜?

自万科推出精装生活系成品住宅,我参观了魅力之城精装样板房之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并非它的户型设计如何合理,也不是它的运用科技装修效果如何夺人眼球,而是万科在细微之处体现出来的专业精神让人感动,如果不是在细心研究居民的实际居住需求,是不可能设计出如此极具人性化的装修细节。在我参观样板房之余,不经意间就被万科的用心精细所感动。

精装与个性需求的辨证

不久前一个初冬的下午,我怀着对万科全装修住宅的好奇,在万科魅力之城售楼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兰庭142平方米精装样板间。售楼小姐专业而耐心的介绍以及现场视觉的直观感受,让我对万科精装修住宅逐渐开始了解。

我看过不少样板房,对参观样板房自有一套理解。首先第一,不要被样板房内花哨的内部装饰迷惑了眼睛。第二,看样板房主要是看户型设计与结构,看结构是否合理,布局能否实现居家需求的最大满足感。

走进魅力兰庭样板间,大概转一圈,个人感觉户型属于方正型,比较适合无锡人的居住习惯,至少适合我这个比较传统的“中庸”之辈。作为万科重点推出精装生活系的第一部作品,了解大概“硬”的户型

结构后,我还是得实地考察一下它到底“精”在何处。

在陪同讲解的售楼小姐的介绍下,我开始了解万科精装修的构成。万科精装修住宅就是交房后拎包即可入住,除木地板、墙壁涂料、入户门、户内门等常规硬装外,还包括一些品牌电器,如空调、冰箱、脱排油烟机、中央净水设备、安全可视对讲等设备。其中厨房、卫生间是该有的都有了,厨房只须添置一些锅碗瓢盆即可正常烹饪美味。独特的净水系统使得生活用水与日常饮用水分开供应。卫生间包括了奥普浴霸、科勒品牌台盆、座便器、浴缸等全套配件,特地安装的安全防水插座让卫生间也多了一份人性关怀。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客户对个性化的需求,据售楼小姐介绍,住宅产业化之后的万科产品会根据消费着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风格的产品。另外,通过窗帘、沙发、茶几、床品、灯具等软装饰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装修要求。

贴心的服务走在建筑之上

说起万科物业,我想稍微了解一点点万科的人都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万科“服务”,在这次来参观样板房之前,我也曾来过魅力之城,让我一直赞叹的是万科物业的无微不至。

那天下着小雨,办完事情后才想起来没有带雨伞,在门口狼狈冒雨等车的我被保安叫到传达室,一名保安打着伞替我拦车,那一刻我才真正知道万科物业是怎么练成的,虽然我还不是万科业主。

精装修房推出后,如此庞大的精装后期维护,万科的服务是否还会一如继往甚至更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随行的售楼工作人员。

精装房主要需要维护的也是业主最为关心则是成套的家用电器、木地板以及居住安全等方面。住宅产业化后,交房之前物业公司会对景观绿化、室内装修、水电管线、家用电器以及智能化系统全面检查,确保交付品质。对于统一大宗采购的家电的维修服务,万科采取业主与“物业”直接对接的形式,比如家中空调制冷出现状况,业主只需联系物业报修,不需要亲自去找家电维修服务站点,省去了不少中间麻烦。物业会安排业主适合时间进行维修服务。

另外,在样板房客厅墙角里,有一个红色报警按钮,业主居家有任何突发状况只须按此按钮即可发出警报通知物业管理部门。无论是安全还是便捷的人性化,万科做的确实不错。

“角落”里的文化体现真工夫

在参观左手边精装厨房时,我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对万科又增添了新的认识。

方正的厨房布局感觉相当雅致,品牌电器与精心装饰组合成了一个现代感很强的U型大厨房。我随手打开一扇柜门,柜子里面没有布置装修品。售楼小姐告诉我,厨房柜子的柜门都是带“阻尼”的,咋一听我还没有明白“阻尼”是什么意思,处于“做客”的礼貌,我轻轻关上了柜门,以免随手一关搞的柜子“砰砰”响。“居家生活时没有必要每次关门都这么蹑手蹑脚,”售楼小姐解释,“你看在柜门的里面有一个小设计,它可以有效减缓柜门关闭时的力量,达到关门无声的效果。”随手看去,边角处还真有这么个小玩意,再正常开关一次试验,果然跟轻拿轻放效果一样,依旧无声无息,不经意间我对万科精装住宅的“精”有了新的认识。

经过这次“意外”,不得不让我细心起来,经过仔细观察柜门设计,柜子最里面角落的一块小小的三角形塑料吸引了我的注意,给我的第一感觉应该是装修时工人不小心留下的边角料。售楼小姐职业的敏感发现了我的注意力在那块角落上。

“这个是特地按上去,居家生活时厨房柜子的角落容易脏也最难清洁,打扫厨房时很容易就会被忽略掉,有了这么个小东西堵住这个关键的地方,以后清洁起来就方便多了。”

听到这个解释我恍然大悟,作为普通消费想不到的地方,万科已经为客户想的够深够多够仔细了。

随后继续参观,发现的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小“细节”还有不少,比如普通的房门“门吸”换成了与地面水平的“地吸”,解决了可能误伤鞋与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有小孩的家庭,“地吸”更加美观安全。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万科之所以在住宅领域能赢得如此好的口碑,不仅仅是因为万科有着优秀的物业管理,更重要的是万科有着这样一种不变的为客户着想的精神与态度,万科精装生活系的内在品质,万科用心在做。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浅谈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内容摘要: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 论文关键词]电视电影现状前景 [论文摘要]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兴起的。由于缺乏经验,目前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制作管理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和生产领域,其又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电影的起源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电视台,宣告了电视媒介的诞生。由于人们对这一新鲜事物大感兴趣,一时间待在家里看电视节目蔚然成风。以美国为例,原来已成为美国人固定消闲方式的“周末举家上电影院”被彻底破坏,这就造成了电影观众人次的急剧下降,尽管当时的电视技术只能提供质量很差的画面,但由于电视的新鲜性、免费观赏、节省外出的额外费用以及体力消耗等,足以弥补早期电视艺术造成的观赏缺陷。从此以后,电视艺术就以其传播的迅速性在大众传播领域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传播媒介,并对电影艺术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因此,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艺术形式——电影与最强势的传媒——电视,从40年代开始了激烈竞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艺术和电视艺术逐渐从恶性竞争走向合作,开始了影视合流的趋势。国外的影视合流最初是以在电视上播放电影的方式为开端的,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节目样式,即电视电影。 二、中国电视电影的发展现状 和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相比,中国的电视电影只有10年的历史。虽然只是短暂瞬间,但这毕竟是电视电影开创性的10年,在这10年中,中国的电视电影走过了一段不断突破和创新的道路。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cctv—6)自1996年1月1日开播以来,每年播出上千部影片。一方面,随着事业的发展,电影频道中心面临必须从简单提供节目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作节目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频道肩负着成为影视合流龙头的重任。同时,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电影产量不断下滑,电影频道节目编排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从1998年开始,电影频道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一些节目,并拍摄故事片,由此掀开了中国拍摄电视电影的序幕。 在最初的尝试中,“第一次吃螃蟹”的电视电影人把重点放在独立拍摄影片上,主要参照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的刻画与镜头的运用等,强调电影化的表现手法,并且根据电视播出的特点,为了达到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降低成本的目的,尽量选择场面小、情节比较紧凑、人物相对较少的题材。第一部拍摄完成的电视电影是杨亚洲导演的《别了,冬天》,其主演为喜剧明星牛振华,女主演是陶红。影片故事类似日本的《寅次郎的故事》,对于后来的

品牌营销发展现状

品牌营销发展现状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进行计算,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欧盟。如果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排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占据世界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不管何种排名,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5月12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公布了20(拓年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的竞争力水平由2(X)5年第31位上升到第19位,是61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增幅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相协调的。造成这种不相协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缺乏众多的强势品牌,尤其是世界级品牌。从世界范围来看,强国(GDP总量高)、富国(人均GDP高)往往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集中地。例如,在2(X巧年美国《商业周刊》与世界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英国Inter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100品牌》评估报告中,经济总量依次排名世界第一至第五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50个、8个、9个、5个和8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是否拥有世界级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是世界上第四大制造大国,有17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却严重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培育国内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总体看来,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但总体科技含量不高,军工我不知道,就民用而言。凑合在中低端。 2、生产设备方面。机器的制造称为制造的制造,目前虽然很多设备可以国产了,但比其品质,稳定性,扩展性上看和国外相比,还有差距。像我现在搞的精密模具,要用的加工中心就是纯进口。 3、从业人员,奋斗在制造业第一线的人文化素质不高,缺少技术工人。 4、自主产品有限,很多厂就是外国世界工厂上的一点,依赖性强。 据我在工厂接触的几个外国技术人员来看,世界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应该是标准化数字制造,即生产实现数字化控制,人只要把需要设计出东西输入电脑后,即可实现全自动生产。但这样的生产建立的前提是精加工。 所以很多外国企业把初级加工转嫁给第三世界国家,自己做精加工,然后出自主产品,赚取高额利润。

中国装备制造如何走出国门 推动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让更多中国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质量提升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也能够为中国化解过剩产能提供一个重要出口,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创造有利条件。 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加快铁路“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发和实施境外电力项目、加快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等主要任务。这份文件对于推进我国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侵袭后的最近几年来,全球产业结构出现加速调整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一轮新的高潮,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国际市场出现的这种变化,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上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在评估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前景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组建亚投行的倡议,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认同。国家领导人频频出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不仅使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了一个新台阶,也为中国与相关国家创造了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的良机。目前,无论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还是亚非拉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如果能够在这方面的合作中占领先机,对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提升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使“一带一路”和其他一些合作构想出现突破性进展。因此,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我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论民族品牌的维护和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一席之地,站稳脚跟,就必须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要发掘中国企业品牌的优势和潜力, 扬长避短。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其次分析了民族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民族企业品牌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民族企业品牌战略 民族品牌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创造了相当多的民族品牌,基本上完成了对洋品牌的模仿、借鉴,对民族品牌的认识、挖掘、独立创新的实践过程,很多民族品牌价值处于攀升状态。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民族品牌成长过程毕竟太短暂, 品牌价值, 品牌实际竞争力,品牌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特色品牌相比还处于劣势,一些优质民族品牌正处于萎缩状态。许多有中国特色产品进入外国市场,却以该国品牌的面目出现。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被外资收购的民族品牌更是不计其数。其中不少民族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已被人们遗忘,而外资品牌则趁机蚕食市场份额。 2民族品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品牌意识淡薄,很多企业满足于贴牌生产 当前中国许多产业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中国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没有品牌的打工经济。我国的一些企业家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国内很多企业仍只处于贴牌生产的状态,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远发展来看,贴牌具有局限性,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因为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较少,受委托的企业如果不创建自己的品牌,而是过于依赖委托方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中就没有名正言顺的市场地位,利润被压榨,而且企业也缺乏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2.2部分企业缺乏危机变革意识 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格局,我国许多民族企业跟不上世界经济革新的节奏。缺乏变革意识,认为“老牌即是名牌”,对一些优势已去的民族品牌盲目自恋,坚持以一些“老产品”和“老品牌”作为企业的产业支柱和形象标志,不愿积极地创新和变革,结果必然使企业也被市场所淘汰。一些过去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现在已倍受冷落,甚至已退出市场。如果民族品牌忽视产业升级,不去创新,而是因循守旧,注定企业永远长不大。 2.3外资加速并购,民族品牌流失严重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有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三种方式,输出品牌只动用本国少量的资源和资金,甚至根本不用资金,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人力和设备,生产他们的品牌,这样便可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垄断地位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首选的是有传统技术优势、国内市场比较广阔并且运行良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印染,但后来外企对知名度高的企业及其品牌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知名品牌又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于是,通过并购来消灭这些品牌便成为外企扫除障碍的利器。一旦外资取得控股权后,往往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中国民族品牌逐渐冷藏、冰冻直至消失,最后用外国品牌取而代之。 2.4品牌基础薄弱 品牌的根基就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本身的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没有好的质量一切都是空谈。但我国有的企业并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以至于在国外一提起中国制造,几乎成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我国的部分产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只能做最初步的加工,而剩下的精加工、包装、贴牌等部分只能由人家来完成,当然我们也就只能拿微薄的利润,

2019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

2019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调研报告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分析总结我国各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现状,编制和发布我国自主品牌年度发展调研报告,宣传知名品牌和优秀品牌企业。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XX年、XX年各行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情况。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构建了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也称“中国自主品牌5力模型”),由企业基础能力、品牌管理能力、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影响力五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构成,满分共100分。前四个一级指标合计80分,根据企业有效数据信息得出;品牌影响力为20分,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得出。 (一)企业基础能力。企业基础能力由职工总数、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银行评定的信用登记、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税收总额等指标构成。(二)品牌管理能力。品牌管理能力由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快速反应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广告费用投入额等指标构成。(三)品牌创新能力。品牌创新能力由科研人员数量、企业自由研发机构和等级、合作研发机构、研发投入、新品销售收入、

专利数量、参与国家/行业标准情况等指标构成。(四)品牌市场能力。品牌市场能力由销售网点数量、销售网络覆盖省份数、销售网络覆盖国家数、网络销售情况、客户服务方案等指标构成。 (五)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是左右顾客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是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综合体现,由专家评价和网友网络投票综合得出。 调查方法 (1)各行业企业通过人民论坛网填报系统填报企业基本情况; (2)课题组通过国内外研究机构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3)课题组通过上市公司年报获取企业基本情况; (4)课题组派研究人员前往企业实地了解企业基本情况。 调查过程 XX年8月28日,首届中国自主品牌调查启动; XX年9月1日~XX年12月31日,构建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评价指标体系,联系推荐候选案例,获取企业数据信息; XX年1月1日~XX年1月15日,自主品牌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数据分析+专家评价+网友网络投票; XX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峰会,搭建中国自主品牌经验交流第一平台。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机械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些权威数据分析中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研究中国制造业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策略和方向。 引言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极大地带动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找出问题所在,加以重视,中国的制造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继续着“大而不强”。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1.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1-2010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为10.5%,由2000年的99214.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403260.0亿元,第一产业增长4.2%,第二产业为11.5%,第三产业为11.2%。2010年工业总产值为698591亿元。1990-2003年我国制造业出口年均增长达17.5% ,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生产基地 由1980年为49.7%,1990年为74.4%,1999年为89.8%,2000年以后接近90%,2003年已上升到92.1%。 单位(亿美元) 3.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上升 (1)2003年机电产品进、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分别达到2249.9亿美元、2274.6亿美元,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其中出口比重较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到1101.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2.7%。

2015年中国影视发展现状

中国影视 一:辉煌成就 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风景这边独好”成为影视业留给市场的最大印象。近年来,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整个电影文化与产业环境持续改善。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影视行业深度评估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实现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同时,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国有、民营、外资)积极进军电影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业的良性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到 2018 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并在“十三五”期末有望达到 1,000 亿元的规模。 回顾过去的2015年,中国票房收入440亿,同比增长48.69%。观影人次12.6亿,同比增长51.85%,增长率为有史以来最高位。2010年,中国电影产业的票房正式迈入“百亿时代”,而取得这一份成绩用了整整十年。但就在2015年,我们直接越过300亿,跨进400亿时代。当前,在电影票房总量、观众人次等各项主要指标上,中国电影产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

一般来讲,一部电影的票房由发行商抽成7%-10%左右,院线抽成约47%-50%,电影投资方大致抽成40%-45%。每部电影的票房,院线与投资方的利益非配方式不一样,但是投资方的比例大多都在这个范围波动。为了计算方便,统一按照43%的抽成比例。 2009与2014年回报率对比图

二:广阔前景 1:政策支持 2014年6月1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下发通知,发布了支持电影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通知分9条,其中提到,将加大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5-10部有影响力的重点题材影片;通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影产业发展;对电影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其中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实施中西部地区县级城市影院建设资金补贴政策;对电影产业实行金融支持政策;实行支持影院建设的差别化用地政策等。A股上市公司中,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数传媒、光线传媒等电影概念股,有望直接获益。 2: 互联网全面进入 在2015北京国际电影节“产业圆桌高峰论坛暨《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会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市场的产值已经达到一天一亿。华策、小米、百度、爱奇艺资本融合;阿里巴巴收购文化中国、优酷土豆;腾讯与华谊兄弟联姻,这些行业的集体行动似乎说明,互联网之于电影产业,不再仅仅是营销宣传平台、电商产品销售,而是由外而内,由下而上,在电影产业链的发行、制作、创作、资本以及服务的各个环节,正在全面吸收,改造和重建。因为电影的龙头效应,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互联网进军文化娱乐行业的首要领域。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为电影产业提供技术手段,而是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迅速改造着传统电影产业的格局。”由此逐步实现电影生产的民主化、电影消费的去物理化、电影发行的去中介化、电影营销的扁平化、电影运营的大数据化等。 3: 影院建设的城市层级下沉 随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日益成熟以及影院建设的日趋饱和,影院投资开始渐向二、三线城市流动,影院建设的城市层级目前正逐步下沉,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2014 年度,全国新增加的 1,234 家影院中,除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部分更低层级的城市之外,二、三线城市共建设影院 803 家,占总数的 65%,在总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二、三线城市人口都在百万数量级以上,经济发达,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同时二、三线城市影院的投资成本较为合理,市场潜力相对较大,因此成为了当下院线竞争的主要阵地。此外,二、三线城市观影人次占比亦达到 33%以上,构成了国内票房保证的主力军。 4: 非票房收入增长潜力巨大 美国传统票房收入占电影行业全部收入的比重仅为 25%,而中国这一比例高达74%11。在美国,除了传统的票房收入以外,更多的是出售版权和版权衍生品的销售收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监管部门对版权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电影行业也将像美国成熟电影市场一样,非票房收入占比大幅提高。 5: 宏观背景 目前,中国城市与农村人口合计人均观影次数仅为 0.62 次/人,城市人均观影次数为 0.97 次/人,与其他国家差距巨大。从每 10 万人拥有的银幕数来

中国啤酒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

中国啤酒品牌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预测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迅猛进展,从1987年到1994 年国内啤酒年产量均增幅在20%以上,最高时达到30%以上,1995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慢,但年均增幅仍达到7%以上。2003年啤酒产量为2540.48万吨,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 一啤酒生产主消费大国,但至今中国人均年啤酒消费量只有18升,与世界平均水平25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 速进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啤酒消费量将会连续稳固提升,中国啤酒市场拥有专门宽敞的前景,被国外行业观看家誉为“世界 啤酒产业最后的乐土!” 正因为中国啤酒以后市场宽敞的前景和辉煌的远景,使国内啤 酒巨头持续加快了进展步伐,啤酒行业显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 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同 时国际啤酒集团也纷纷进入中国啤酒市场,专门是中国加入WTO 之后A-B、SAB、英特布鲁、嘉士伯、海涅根、纽斯卡尔等国际 啤酒集团更进一步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中国啤酒市场的 快速进展引发了新一轮程度更加猛烈的市场竞争,而且竞争的层次 更加高深,品牌正在逐步取代价格竞争、产品竞争,成为最有生命 力、最具差异性的竞争手段,中国啤酒营销差不多进入品牌营销的 时代。

中国啤酒品牌进展现状分析 1.1品牌定位分析 我国啤酒企业除青岛、燕京等少数几个全国性的啤酒品牌定位 差不多比较清晰外,其它大多数品牌还处于进展时期,定位还不是 专门清晰,要紧表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许多企业实施单品牌战略,产品线过长,既有中低档产品,又有高产品,品牌的中低档形 象定位还没有完全改变,高档品牌定位没有充分突现出来;二是大 部分品牌差不多上区域性的品牌,而随着许多啤酒企业集团化,市 场格局全国化进展急需使品牌从区域性的形象定位而全国性品牌 形象定位,但要真正实现品牌全国性定位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1.2产品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中高档专门是中档啤 酒市场迅速进展起来,但我国大部分啤酒企业90%以上的产品依旧低档产品,中高档啤酒所占总产量比例还较低,而高档啤酒差不多 上被百威、嘉士伯、喜力及青岛燕京等品牌所垄断。目前我国啤酒 企业产品结构普遍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品种增多。部分啤酒企业 在产品开发上认为是越多越好,甚至有的啤酒企业品种多达上百

中国品牌发展的现状

中国品牌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祝合良王平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购买力平价的角度进行计算,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欧盟。如果按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进行排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占据世界第六,排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之后。不管何种排名,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却还处于较低水平。2006年5月12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心公布了20(拓年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国的竞争力水平由2(X)5年第31位上升到第19位,是61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增幅最大的国家。但是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经济总量与国际竞争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不相协调的。造成这种不相协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中国缺乏众多的强势品牌,尤其是世界级品牌。从世界范围来看,强国(GDP总量高)、富国(人均GDP高)往往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的集中地。例如,在2(X巧年美国《商业周刊》与世界著名的品牌评估机构英国Interbrand公司联合发布的《全球最有价值100品牌》评估报告中,经济总量依次排名世界第一至第五的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分别拥有50个、8个、9个、5个和8个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是否拥有世界级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中国不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且是世界上第四大制造大国,有17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却严重缺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为了尽快扭转这种局面,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国自主知名品牌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因此,培育国内与国际知名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化的产业主体,是社会进步与富民强国之本。任何一个大国(我不是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对待,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制造业在中国现阶段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第二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产业;第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第四是劳动就业的主要部门;最后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本保证。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25年间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它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国内需求,就是国内的基本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人民生活提高的需求,还有就是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制造业在GDP里面所占的比重一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世界制造业的主要国家第一还是美国,第二是日本,中国在2003年超过了德国。可以看出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已经超过80%,但是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制造业的构成分为三块,一共是17个行业,有5个行业是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日用品的制造,这大概占制造业的30.24%;第二块也是5个行业,主要是资源加工,包括石油化工、橡胶、非金属、金属冶炼,大概占33%,就是我们整个制造业产值增加值的三分之一;第三是机械、电子类制造业,这稍微多一点,比三分之一多一点大概是35%,所以三块组成大概是这样。轻工业比三分之一略少,资源加工业三分之一,还有机电加工产品比三分之一多。我们可以大致说一下资源加工业生产的产品全部是用在国内,包括像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的产品,都是用于国内的。轻工业和机械、机电工业的产品大约是一半或者是少于一半是出口的,主要还是满足内需。 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因为第二产业还有建筑,讲工业占GDP的35.75%,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就是第二产业的78.69%,建筑业只有大概20%,工业上缴的税金占第二产业的90%,从业人员90.7%,这里面我想特别指出一点制造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91.2%,接纳外商实际直接投资额约占全部外商投资额的70%。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一个结果。在市场竞争直接成本中,它们的比大约是美国30美元,欧洲24个美元,东欧是3个美元,日本是24个美元,在中国是2个美元,当然印度现在比我们还低一点,是1个美元,包括东南亚国家。以软件工程师来说,在硅谷一个成熟的软件工程师工资大概是20至30万美元,这里包括付税,不是全部给他工资;在爱尔兰是8至9万美元,在印度是4至5万美元,在中国是2至3万美元,所以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在中国的成本都比较低。我举一个例子,像直升机,这是美国商用直升机最成熟的,在美国只生产顶部直升机的螺旋桨和尾部的螺旋桨,顶盖部分在西班牙生产,尾部也是在西班牙生产,中间的机身部分是在日本生产,起落架是在巴西生产,机头是在中国台湾生产,机尾是在中国的井冈山直升机厂生产,所以从头到尾都在中国生产,就是一个头一个尾。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到2004年11月底是5万多家,合同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是5590亿美元。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迅速,到2004年6月,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的跨国公司超过600家,累计投入研发金额是40亿美元,我们在这上面可以看到东芝、IBM、HP、英特尔、GE、诺基亚、松下、爱立信公司。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有计算机、电子、医疗、运输,还包括汽车。我曾经访问GE在浦东的研发机构,它用了900多个中国的博士和工程师,我说是否针对中国生产研发,它说是针对GE全世界,所以正在从面向中国转向全球。外国在华研发R&D投资分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接近60%,因为北京具有我们中国教育科研人才的优势,其次是在上海和深圳,在其他地区包括中国的成都、南京、武汉也都有一些研发的机构。 当然,讲到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必须看中国制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们现在一年不到4万美元,只有美国的4.38%,日本的4%,德国的5%多一点,我们人用得比较多。中国的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比较严重,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至30%,全国CO2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当然事情是两方面的,这既是一个缺点有的时候也是优点,因为中国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如果都搞自动化工厂每年新增就业就有问题。产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这几年来,中国的电影文化业正在改进和提高,电影正在成为社会文化舆论的中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现状的阐述,分析现今中国电影的优势和危机,然后据此引出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正文: 一.中国电影的现状简介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 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走得颇为艰辛,但毕竟还是很有价值的。从1905年中国电影的诞生,到第一代电影人的长成;从第二代的东方美学电影,到第三代电影人对民族电影的艰苦探索;从“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笼罩下的第四代电影人,到横空出世雄心勃勃地扛起家国重担的第五代,再到如今关注个体自我的第六代电影人,他们所做出的努力都经过了时间与人们挑剔的评价,得到了公众的认同。 这几年,大家可以明显感觉到,电影正越来越多,电影市场也越来越“热”。近十年来中国电影频频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亮相,让国际电影人和各国观众逐渐从知道中国电影到了解中国电影,再到关注中国电影,到现在喜欢中国电影。这些明显而迅速的变化,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从近期几部电影的高票房也可看出电影市场的火热,从创下最高票房纪录12.6亿的《泰囧》到同样突破12亿票房的《西游降魔》,再到这两天票房持续增长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人不禁惊呼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迅速。来自中国国家新闻

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今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超过81亿元,同比增长39%。这些数据无疑给业界打了一剂强心针,现在国产电影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大量资本正往里涌。 (二)现今中国电影的危机 首先是电影题材缺乏创意,喜欢翻拍和跟风。近年来,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掀起了一场翻拍狂潮。这其中就形成出了“翻拍成败两重天”的局面。比如成功翻拍的《画皮》,其取材于《聊斋志异》,多次被搬上大屏幕,有分悦版的、温情恐怖版的,题材虽好但是看多了不免感到乏味。除此之外,中国电影还喜欢跟风拍摄,有一个题材的电影大热之后便一窝蜂的出现好多质量上良莠不齐的相同题材的电影,比如去年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引发观影热潮后,今年电影市场上便出现许多类似的爱情题材的小清新的电影,就像最近上映的《分手合约》便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中国电影畸形的商业化。人们说中国电影的现状是商业片庸俗化,艺术片低调话。现今中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 导演都开始拍摄商业大片,植入的广告日益泛滥,这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反感。2002年创下205亿票房的《英雄》拉开了当下国产大片营销产业的序幕。为了争取高票房,越来越多的导演选择用明星来造势,用宏大的场景来吸引观众,而忽略了电影的本身。除了各种叫座不叫好的商业大片之外,影片中越来越多的广告植入也让人诟病。实际上和好莱坞的广告产业相比,中国电影的植入广告无论是数量还是市场份额,都是小巫见大巫。但即使这种“小巫”,观众认为中国电影过度商业化,拼命追求经济效益,置观众于不顾的感受,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实际上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恰好说明,中国电影看上去很商业化,其实离真正成熟的商业化还差得很远。 最后便是中国的电影渐渐的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现在的中国电影的一个趋势,就是西化严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电影是一门离不开科技更新的艺术,对于西方发达的科技,我们应该借鉴。可是我们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引用的是他们的科技,借鉴的是他们的技术和方法,我们的电影故事还应该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中国大地上的故事,需要中国电影人们用影像抒写的还很多,又何必非得要中国人穿上西方人的外套像个小丑似的扮演他们的悲欢离合呢?中国电影更多面向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应该选择中国人的审美、娱乐取向,而不是一味讨好西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 现状及对策研究姓名申佰强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 济学指导教师祝合良2010030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I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汽车 产销量逐年上升从建国初期的几万辆增至目前的千万辆。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我国汽车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自主品牌的 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从建国初期的红旗、东风、凤凰等少量自主品牌发展到目前以奇瑞、吉利、长安、比亚迪为主的上百个自主品牌无论是从产销规模还是从品 牌种类以及技术含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我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自主品牌同合资品牌各方面的差距依然存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还是被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据市场利 润大部分被外资方掠走。在这种汽车市场过分依赖外方的情况下如何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是我国汽车产业 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如何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 素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法总结并借鉴汽车发达国家 的发展经验最后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 能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关键词自主品牌政府扶持自主创新品牌意识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

究 II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open and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automobile yield and sales volum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Now this number has increased to 10 million which is only tens of thousands in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in this process the self-owned br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passenger car area.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PRC there were only Red Flag Phoenix DongFeng and other very few brands now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to a system with hundreds auto self-owned brand based on Chery Geely Changan and BY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oth on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scale and on the brand categor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level. However in view of the late start of self-owned brands there still exist gaps in various areas between self-owned brands and joint-venture brands the domestic passenger car market is mainly taken by joint-ventures brands and foreign brands and most of market profits looted by foreign parties. Considering this over-reliance on the foreign car in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中国电影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电影创作、产业规模、公共文化服务、海外传播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进入到由产业化初级阶段向产业升级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1、票房 近年票房收入概览 2010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在2009年电影票房增长42 96%的强势基础上,再次增长63 9%。。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 截止3月底,2011年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电影票房收入为26.75亿元,今年国产影片无论入市数量还是票房收入,均完胜进口影片, 增幅超五成。 影片类型 2010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生产动画影片16部,纪录影片16部,科教影片54部,特种影片9部,电影频道出品数字电影100部。此外,2010年进入城市主流院线的国产影片260多部。 2、中国电影企业

华谊兄弟2009年上市后,于2010年开始进军电影院线领域。同年12月,博纳影业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电影企业。但从2010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可以发现,尽管每部影片的制作都有民营电影企业的加入,但真正能推出在市场上具有票房号召力影片的企业仍然很少,民营电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亟须加强。 3、电影产业链 传统意义上的电影产业链是指包括电影创作(制片)、发行、放映(简称“制-发-放”)的一体化流程。在原有产业链前后端进行延伸,前端加入电影投融资,后端加入电影衍生产品(如音像制品、广告、游戏)和拓展其他放映渠道(如在有线电视、MP4、网络等媒介播放)。中国尚处于由传统电影产业链向大电影产业链的过渡时期。4、政策扶持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陆续对电影行业进行了体制改革,从政策环境上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业,形成竞争机制。同时,国有电影制片厂也在进行转企改制。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集中化程度比较高,我国核心电影企业初具规模。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电影业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态势,电影已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中最具成长潜力的行业。 5、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